因果业力的真相:我们为什么受苦? 东杜法王仁波切
东杜法王仁波切
一切唯心造,一切如梦幻泡影。心本性是安详而开悟的,为什么我们的生命经历的无非是苦、无常和迷惑呢?我们的心,产生苦和乐的经验,而发现安详的能力则完全操之在我。心的真性,其实是安详而开悟的。任何人只要了解这一点,就已经踏上智慧之路。佛教以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为中心。从绝对真理(第一义谛)的角度来看,心和宇宙的真性是开悟、安详、圆满的。藏传佛教宁玛派以“心的真性”来表示“觉醒和开放的统一”。相对真理(世俗谛)认为在整个日常生活中,亦即在变动无常的生死轮回中,人们在这个世界上所经验到的,无非是苦、无常和迷惑,因为真性已经被我执所产生的习气和烦恼所遮蔽。在西方思想中,“我”通常是指人格我,或“我、受格的我、我所有”的自我意识。佛教涵括各种意义的我,更把“我”当成我们执着以为是真实存在的实体---任何现象或事物。“我”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我,桌子的我,金钱的我,观念的我。如果执着这些,我们即是在以对立的方式经验它们:一个主体执着另一个客体。这时候,心开始起分别,把各种事物加以分离并贴上标签,譬如说“我”喜欢“这个”,或“我”不喜欢“这个”。我们也许会想,“这个”是好的。执着就产生;或“这个”是不好的,痛苦就尾随而来。我们也许会渴望我们缺乏的东西,或恐惧我们已经有的东西,或因为失去它而感到沮丧。当我们的心因为这些思绪而绷得越来越紧,我们就会感觉老于世故来越兴奋或痛苦,这就是苦的轮回。但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自我并不真实存在。它不是固定或坚实的,而只是由心贴附上的一种指称。自我也不是独立的实体。佛教认为一切都互相依存,因此一切都没有真正独立的品质或性质。因为我们的“相对”心或凡夫心在作祟,我们就执着自我为坚定固实的。然而,自我只是一种幻影罢了,因为轮回经验的一切都是短暂、改变和不断坏灭的。我们的凡夫心把自我当成真实存在的独立实体。在佛教里,因果律称为“业”。每一个动作都会产生相应的(果);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种子长成绿芽,然后长成树,然后长成果实和花,花果又生产种子。这是非常简单的因果例子。最伟大的大乘形而上学作家世亲(Vasu-bandhu)说:“由于业(种子),不同的世界就因而产生了。”执着产生负面的业---负面的倾向和习惯。但并非一切的业都是负面的,然而有些人误以为如此。我们也可以制造正面的业,这就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对于自我执着不放,就会产生负面的业。正面的业放松那种执着,当我们放松时,就可以发现我们平静的中心,并变得越来越快乐、越健康。
本文选自:东杜法王仁波切的《西藏医心术》
东杜法王仁波切:五岁时,被认出是藏东学术重镇杜竹千寺一位著名上师的转世,接受培育而成为西藏佛教宁玛派的大成就者。他将西藏文化对健康的理论和实修法门---治疗身、心、灵的方法---介绍给西方。东杜活佛所推行的治疗之道不仅能够治愈人们身体的疾病,而且还能引领人们学会放下执着,放下限制人们视野的大小成见,开放自己如虚空般旷达的心灵,发挥心的治疗力量,让生命得以转化与升华。仁波切的著作:《禅修大师和奇迹》《觉悟之旅》《大圆满修习》《心灵神医》《西藏医心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