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1日 星期日

上师瑜伽导修之关要-09

上师瑜伽导修之关要-09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顶礼三宝!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脱离六趣痛苦及痛苦之因,当证一切种智大觉果位,故听闻无上密法《上师瑜伽导修》而发心!
我们这次所传讲的《上师瑜伽导修文》总分为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和回向五个部分。前行之前行两个部分、入座前行三个部分、共同外前行四个部分以上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解念诵仪轨。念诵仪轨的前一部分,我们已讲了一些,今天正式进入讲解《上师瑜伽导修文》正文。
平常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也应该要记住这么一个道理,通常我们由于业及烦恼沉重也好、对很多很多道理不精通的缘故,所以在理解之上还是有很多偏差,总觉得可能修行这个好、那个好等等,还是有很多选择性。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明白下面所讲解的这个公案。
往昔有一位修行者问一位高僧大德:“殊胜悉地是以上师瑜伽而得,还是以修本尊而得?”就是说要迅速成办解脱,迅速消尽烦恼、功德增长,修上师瑜伽好,还是修本尊好,还是修显宗好,还是做其他的善行好?
这位高僧大德说:“当你修行变成分离的时候,顿时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也就是告诉我们,今天我们在实修过程中,修行已变成分别——上师瑜伽是上师瑜伽、本尊是本尊、上供是上供、下施是下施、显宗是显宗、密宗是密宗的时候,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
但这一点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曾经也说过:“然若未能修持真实义之精华,胸中虽持十万之多法函,临终之时亦难获真实利益,”指的就是这个。就是由于不能把所有一切法都集中到一个点当中去了解、一个点当中去修行,若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凭借我们平常所谓的我修了多少多少法、做了多少多少功德,凭借这个,迅速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
所以刚刚我们在讲解这部公案的时候,这位高僧大德也说:“当你修行变成分离的时候,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何时获得殊胜悉地呢?就是当一切法都融为一体,完全没有分离,达到一如的时候就是解脱时机。”这就告诉我们平常在实修过程中,尽可能在这方面下功夫,尽可能往这方面成办解脱,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这样一来,今天我们在座上修学上师瑜伽就在修所有一切法,此时不需要再产生很多分别心,觉得我现前在修这个法的时候,会不会造成其他法没做修行,因此得到的悉地少一些、圆满不了一切悉地等等等等,但这些都是由于理解不透的原因所致。尤其我们今天要是真正圆满了解上师瑜伽导修、如理如法做修行的话,一切法都在修行当中。
当然,这并不是说,当我们对上师瑜伽有所了解以后,其他的法就不用再修行。这一点,我们前面所学的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教言当中,上师也曾经说过:“即便你现前已通达万法摄一、百部归一名的道理,但是平常还是要行持共同法。”目的就是为了陪伴着根本法,给我们主要的法创造一个辅助,让见解迅速成就的一个辅助。这个我们平常也在做,比如平常无论是功课,还是念诵各式各样的咒语,还是行持各式各样的善法都在做,这些都不能缺少。
现前我们已经知道,上师瑜伽导修乃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尤其若是能把所有一切法都集中到一个点当中去了解、一个点当中去修学,一切法都在圆满之中。
下面我们正式按照《上师瑜伽导修文》的正文去了解一些。
速得成就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也称为具德上师法,也叫清净上师法,也叫上师相应法,这些都可以的。针对个人的根机而修学相应的一个上师的对境,都叫上师瑜伽,“瑜伽”是具德和清净的意思。
皈依发心
前面是皈依和发心,这是按照密相上师瑜伽的见地,用文字树立的这么一个法。要是对密法想了解一些的话,就应该这么去了解着走。
啊!
这个“啊”是一个音译,真正的意思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指的是什么呢?心性就叫不生不灭,我们把它称之为任运自成。任运自成,指的是不需要依靠因缘而产生这样的境界,它本具有的,就如同《般若心经》所讲解的“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所以“啊”字就称之为不生不灭,它代表着法性。当我们念到“啊”的时候,就要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所以在藏传佛教中,凡是认识到“啊”字者都不会堕入三恶趣”的意思,就是说“啊”字这个含义很深,指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啊”字大概知道了。
【本来自显之上师,远离破立作皈依,】
心性上师瑜伽当然不站在一个因缘和合的立场之中,而是直接讲解任运自成。什么意思呢?“本来”指的是没有时间的局限,就叫本来。我们通常说过去、现在、未来,有时间局限的就叫时间的范围。这个“本来”指的是什么呢?完全已经超越时间的范围,不在时间的这么一个局限当中,就叫本来。
“自显之上师”充分地告诫我们,在完全超越一切时间当中,本具有这么一个特点,或本具有这样一个境界,就是自显上师。这就是我们通常所树立的本体为空、自显为明,明空不二之境界,这就是真正的上师。也就是我们现前在实修过程中,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此时无法用言语表达——言语表达不是说怕言语表达会出什么过失,而是真正的境界已完全超越言语表达,这就叫心性。今天我们圆满达到这样的境界,恐怕很困难,稍微了解一些,当然是很好的。“自显之上师”,这种境界是远离破立的,没有一个破除烦恼,也不需要建立一个见解,它本来就是平等的。我们说任运自成,本来就是平等的。
尤其我们现前在修成熟口诀法,到后期印证期间,有个叫觉性力印证。因为觉性力印证,印证所有妙力,贪嗔痴烦恼也没有离开过心的本性,因为它也是妙力所显现,这时候就不需要再破除什么烦恼,不需要再树立什么见解。就如同《大圆满直视本性论》当中曰:“其意念犹如毛不换、色不变,若能趋入清净修持,”就是执受本体,一切都是本体之妙力。现前我们可能只是从理论上懂得一些之外,还不能完全执受,所以知道一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真正的上师瑜伽就是这个境界。
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本着这个境界而在修、而在走。这个皈依,当然没有一个所皈依的对境和能皈依者,因为那时候的誓言者和智慧尊是一如的。当时修法期间,要清净个人的业障,所以我们称自己为誓言者,本尊为智慧尊,到了这个时候就没有你我之区别,已经达到了誓智一如之状态,就是这样。这就叫皈依,真正的皈依就是这样的。
在这个真正的皈依中,尤其我们修学密宗的弟子们,还需要从这个角度来印证我们所皈依的三宝,该怎么树立呢?就是远离破立为佛宝。因为在这种境界中,没有一个破除烦恼,也不需要建立一个佛,它本来就是体用一如、便智双运,这就是佛宝,三宝就应该这么树立。
不变离垢为法宝。因为在这个境界中,由于超越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间局限,在本来状态当中远离一切垢染,就是说没有丝毫之意识成分染污这个境界,所以就叫法宝,也叫无为法,完全不在时间的局限之中。
一切功德自然圆满为僧宝。在这个状态当中,由于执受本体的缘故,妙力呈现一切功德,不需要依靠什么缘而产生一切功德,就叫僧宝。
这就是究竟三宝,也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本来自显之上师”,要具备究竟三宝,这么去理解着走。
【一切有情本来佛,为复成佛而发心。】
在《二观察续》部当中也说过:“诸有情即佛,然为客尘障”。就是说,凡是具神识的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三身无二之佛性,讲解的是这个。但为什么我们本具佛性,还需要让这个佛起现出来呢?佛,他不需要再慢慢地又会形成一个佛,是本具有的。
像蓝色的天空一般,乌云遮止蓝色天空的时候,临时看不见蓝色的天空之外,不是说乌云消尽以后还要长出一个蓝色的天空出来,不需要。原本具有蓝色的天空,往昔有多大,后面也没有变大,也没有变小,它本来就是任运自成的,就是这样。只不过在我们面前,好像前面没见到过,突然产生一个蓝色的天空一般。就是说,我们本具有佛性,当遮止本来面目的一切污点消尽的时候,呈现的原本的状态就是真正的佛。“为复成佛”就是指的这个。
刚入门期间,无论是皈依还是发心,虽然从文字上有所了解,但是总觉得与世俗所理解的有着一定的差别,应该怎么去想呢?我们说密法的特点叫万法摄一,也叫百部归一名。什么叫万法摄一呢?把所有一切法都集中到一个点当中。百部归一名,是把所有一切名称都归于一个名称当中,这就是密法的特点。
通常皈依当中说皈依三宝,“三”也是多数,作为密法,要变为“一宝”的时候,这就是上师宝,所以我们把上师观想在对面,上师是三宝的总集。但又要记住,不是我们强加“三宝”在上师身上,说“上师就是三宝总集”。上师必须具备三宝之功德,这样的上师才堪为自己所依止、所修行的对境。
我们先举个例子,导师的身为僧宝。通常我们讲解什么叫僧呢?不离者为僧。不离释迦牟尼佛的教言、如理如法修行并清规戒律的就叫僧宝。导师的身体代表僧,就说明不是我们把“一切戒律清净”压在上师的身上,导师应该是这样的,导师必须具备这一系列功德。那么就问:导师的身体是否追随释迦牟尼佛的教言如理如法天天都在修行,并且守持清规戒律?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当中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以及无上大圆满上师三门而支分的二十七条根本誓言和二十五条支分誓言等等,看看上师是否如是具备,这样的导师才堪为三宝之总集,所以上师的身为僧。
第二,导师的语为法。导师口中所讲解的,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永远没有离开过教法,他所讲解的一系列,都是为了针对弟子们调伏心相续而宣讲,所以导师的语为法。
第三,导师的心为佛。导师内心已经远离破立,已证得本体清净,并断除一切污点,具备这样的特征,所以他的心为佛。
这样的导师,我们就称之为三宝的总集。所以我们在修上师瑜伽期间,把三宝归于一宝当中作祈祷,实际上和三宝没有丝毫之差异。这就是上师宝。
那么就在上师宝身边,先皈依导师,因为皈依就是依止于导师、依赖于导师的密意,要证悟到如同上师一般,皈于这么一个法当中。这就叫皈依。
紧接着发心: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均能成办解脱,因此而修上师瑜伽。我们说过,发菩提心要具备两个特点: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要具备两个部分:慈悲缘众生和智慧缘大觉。
我们平常在发菩提心的时候,光说“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若是对正在遭受痛苦的众生,无论是果还是因,内心当中生不起慈悲心的话,光口中说一遍,还不成愿菩提心,所以前面必须得有这样一个慈悲心。有了慈悲心,才会有拯救众生的灵魂获得解脱的意愿,就叫智慧缘大觉。后面才会有“我要精进修法,让所有众生得到这样的安置”,才会有行菩提心。所以平常在修菩提心的过程中,在这上面还是要细致一些,不要光走一个过程。
这就是上面的皈依和发心,大概也没有什么不懂。
明观资粮田
也就是观皈依境。观皈依境可以断除二种执著——我执和法执。法执,比如我们通常眼前所看见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当时我们作清净观想,观想成皈依境的时候,山不一定是山,水不一定是水。如是作观想,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能清净平常我们眼前固定的这样那样的相,对清净这样的相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就叫断法执。我们平常觉得自己的身体,这就是我的,最终上师与自心融入一体当中,前面我们所谓的执著相也就逐渐消失了,我执也会消失。所以它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消尽一切罪障。
这也是我们在修生起次第的时候,讲解清明形象、提念清净和坚固佛慢,前面两者破除法我,后面一者破除人我,这些都懂得一些意义非常广大。今天我们先不单独从这个方面讲解,因为如是观皈依境的真正目的是,首先作为密宗的弟子,净观是必不可缺少的。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往昔在学习《普贤上师言教》的时候,前面也说过,作为密宗的弟子,净观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修上师瑜伽也同样一个道理。“五种圆满”指的是地处圆满、导师圆满、眷属圆满、时间圆满和法圆满。我们要把自己所住的地方观想成清净刹土;导师观想成主尊;眷属观想成男女菩萨;时间观想成超越三时四时大平等之中;法观想成无上窍诀大圆满。在这样的境界当中修学,修出来的一切都是光明形象,所以这个必须得有。
还有很多人都说:“在观皈依境的时候,有时候能观得出来,有时候观不清楚,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多数还是我们平常观的时间太短,再加上观的时候,也不是那么很清楚地观皈依境。所以每次修学过程中,能观多少就观多少,观不清楚也搁置一旁,时间长了就变成一种习惯,就观不清楚。但这些多数来自于什么呢?多数来自于前面观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得很如法。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在外面请一尊皈依境,挂在自己的对面,先看着皈依境作修行,都可以,就是为了给我们后期内心观出一个很清晰的皈依境创造这么一个辅助、搭这么一个台阶,这也是不可缺少的。
【啊!】
“啊”字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是不生不灭的意思,尤其是念到这些的时候,尽可能做到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
【万有清净光明刹】
眼前所看得见的一切形象都是清净光明刹,这是地处圆满。
【无有誓智尊二执】
这是导师圆满和眷属圆满。按照下部修法,智慧尊是清净的,是本尊,但是誓言者是具烦恼业障者,所以说是不清净的。不清净者祈祷清净者赐予加持,把不清净的得以清净,这是下部修法。
但是这是无上窍诀大圆满的修学方式,在智慧尊和誓言者本来一如当中修学,所以这里讲解的“无有誓智尊二执”指的就是这个。这个“誓”指的是誓言者,指的是我们。这个“智慧尊”指的是谁呢?是本尊。无有誓言者和智慧尊两种执著,就说明已达到一如,这时候导师和眷属都是平等的,都是清净的,这个见解已经很高了。不是也有很多人说,到后期的时候,上师和自心已成为一如,就应该做到这一点。修这个法的时候,“无有誓智尊二执”,上师和自己,没有一个上师,也没有一个我,两者分不开状态当中开始修上师瑜伽。
分不开的状态当中,下面为什么还会呈现为上师的形象呢?这就叫光明境界。在执受本体当中,妙力起现一切之相,这时候即便有多少迁变,你可以在上面怎么树立都行,由于没有忘失本体的缘故,后期即便妙力有多么迁变,永远不会造业,因为执受本体的缘故。就像《金刚经》当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要是真能应无所住,所生的心即便当时临时有多么迁变,它都是妙力,都是真心。
我们现前为何后期一迁变就变成一种业障呢?因为前者没有执受本体,也就叫忘失本体的缘故,所以后面一旦要是迁变,均变成识聚。若是前面能执受本体的话,后面妙力即便有多少迁变,都叫真心,叫智慧。要记住这一点,就这么一个字和执受这么一个见解的区别,就形成凡夫和圣者之间的差异。在没有我和你之间,大恩根本上师的形象,从光明境界当中就开始树立上师的皈依境。
【大恩根本上师性】
前面讲解的是大恩,上师前面为何加个“大恩”呢?我们从内心完全不懂佛法开始,逐渐对佛法有所了解,直到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于某位导师的恩德,是导师赐予给我们的。所以从恩德的角度讲解这位导师是大恩的。但要记住,这个“大恩”指的是从恩德的角度,不是由于功德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差别,所以前面就加个“大恩”。我相信从词句上也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大恩”指的就是对自己有恩德的导师。
“根本”是什么意思?是最重要的。字面当中的“根本”就是最重要的意思。也就是说,你往昔已经依止过一千尊、一万尊上师,从中有一位对你恩德最大的导师,就是最重要的那位导师,就叫根本上师。
现前很多人在寻求根本上师的时候,见到谁都问:“你能不能当我的根本上师?”即便这位导师说:“我可以当你的根本上师。”这只是从显现上面立为最根本,实际上是否为根本还不能定义,原因是什么呢?根本是你在很多导师面前得到法,但从中在某一位导师处得到的法更殊胜,内心收获最大,赐予这样恩惠的这位导师,就是最根本的导师。
现前在这上面叫“根本上师”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今我们相续中得到的一点点的菩提心、一点点出离心、一点点信心,都来自于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妙音龙多加参的恩德,所以在这上面就讲解“大恩根本上师性”。
【蒋阳龙多加参尊】
“蒋阳龙多加参”是喇嘛仁波切的法名。通常在翻译期间,多义不做翻译,名称、名字不做翻译,所以像上师的名字,我们在这里直接写上蒋阳龙多加参的原因就是这个,名字不做翻译。
【便智莲花日月上】
上师皈依境当中,上师坐在莲花日月之上,莲花和日月代表着什么呢?方便和智慧。所以这些观想都有着很大的意义啊!它不是说仅仅为了好看,下面画个莲花,上面再画个日月,当然不是的!因为这样的每一个相都代表着一个意思,就是便智双运的意思。
就好比我们平常在做《心盖狮回遮文》的时候,两手拍掌,那时候也要把两个手观想成方便和智慧来遣除一切违缘。在《般若心经》回遮文当中说:“如昔时天王帝释思维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义,依止念诵而遣除魔王波旬等一切违缘,如是我亦思维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义。”因为般若波罗蜜的真实含义就是便智双运,里面虽然用“空性”的名称代替,实际上它的含义就是便智双运,所以用便智双运来遣除一切违缘,它是一种代表。
我们观皈依境也同样一个道理,上师所作的每一个相都代表着一个意思,因此上师所坐的莲花和日月,代表方便和智慧无二的意思。密法就是这么一个代表性的,所以刚入门者,如果很多很多地方并不懂,仅仅站在自己所了解的立场之中去判断一切,就会闹出很多很多笑话,甚至对各式各样的境产生极大的诽谤等等。
像往昔,密法很多很多形象在共同者面前称之为秘密,不是说有一个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需要秘密,而是对共同者来说,像这样的表示法他并不懂,不懂的时候,他会产生很多很多不好的思想,因此会造极大的罪业。所以像往昔的话,密法不宜在没智慧者面前呈现。
就像刚刚我们所说的,莲花和日月,在以前我们感觉当中,可能就是为了显示他的威力,要不是一种庄严,下面有个莲花,上面有个日月,就代表着他很伟大。实际上,它是一个圆满的标志,方便和智慧还是代表心性。
【有寂无二跏趺坐】
“跏趺坐”是什么意思呢?轮回和涅槃没有区别的意思。在心性当中,没有一个轮回过失,也没有一个涅槃功德,它本来就是平等的。所以上师以这样的姿势坐着,代笔着轮回和涅槃没有区别的一种表相。
【双手执持休息印】
两个手放在两个膝盖之上,就叫双手执持休息印。
【身着三乘三袈裟】
代表着三身圆满的标志,法报化三身圆满的标志。
【三部圆满通人冠】
上师的头顶上带着个红红的尖帽子,代表着什么呢?是三部圆满的一种表示。三部指的是:事部、行部、瑜伽部。
【尊身梵顶五光中】
“尊身”指的是上师本尊的身体在他的梵顶五光之中。
【大圣根曲列邓尊】
“根曲列邓”是喇嘛仁波切的上师昌根阿瑞的法名。
【双手铃杵报身相】
报身的形象是手里持着铃和杵,这是上师的根本上师相。
【复上法身普贤佛】
上面有法身普贤王如来佛父佛母。
【周匝持明海会众】
周围围绕着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空明无执中安住】
在执受空性当中,明了呈现这样光明境相,两者分不开之中如如安住。这就是皈依境。
但这个皈依境,我们刚刚已经说过,现前也能请得到这样的唐卡,平常在上面多去看看,多去看看。当对唐卡这样的皈依境有很好的认识以后,照着皈依境的方式去观,后面观的过程中就会观得越来越清晰。当然有时候会感觉到有些模糊,有时候感觉到会好一些,但我们都是初学者,都需要一个修炼的过程、调伏之过程。
想想历代传承祖师一辈子都在修学,第一天就能修得很圆满的话,就用不着修那么长的时间,这充分地告诉我们后一代弟子修行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前面可能在修的过程中,有时会好一点,有时会差一些,只要不间断地修着走,后面就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圆满,但这也是不久的将来会产生的功德。
在观皈依境的时候,也不要过于太紧张,观得出来、观不出来,都紧紧地想着一个皈依境,我想这个观的时间不会很长的,过一阵时间就会感觉到身体很疲劳,并且观的过程中很容易一瞬间忘失皈依境,就不是那么很清晰。第一次打坐期间,过于太松缓的话,皈依境永远观得不是很清楚。所以要去寻找一个不紧不松的状态当中观出皈依境,这需要一段时间去修炼。这以上是皈依境,皈依境观完以后,下面开始做七支供。
积资净障七支供
【啊!】
如同上面所讲解的,在自然状态之中。我先从字面上面做个解释,因为我们刚刚是站在密相上师瑜伽之中,无论是观皈依境也是如是观想,下面七支供也是这么做的。先从密相的角度,也就是心性的角度讲解七支供,后面从共同如何观照的方式,我们再讲一遍。
【顶礼识聚自解脱】
顶礼,有外相顶礼、内相顶礼和密相顶礼三种顶礼。在《大圆满直视本性论》当中说:“啊!本基解脱大圆满,离作敬行而顶礼。”真正大圆满的顶礼,完全超越姿势的顶礼,“离作敬行而顶礼”,就是远离做一种敬行、五体投地的敬行而作顶礼,指的是什么呢?在境心分不开的状态当中,以及在执受本体当中,一切妄念自地消尽为真正的顶礼,就像刚刚所说的“顶礼识聚自然解脱”。“识聚”指的是各式各样的一切妄想,自然解脱就叫顶礼,这叫密相顶礼。
以前我们不懂,认为顶礼可能仅仅是五体投地之敬行——两手合掌,跪下去的时候额头、两个手、两个膝盖在地上,五体投地就叫顶礼,这个一天要做多少多少遍。这么做的真正目的也是为了清净自己的内心而达到心性。但是真正心性顶礼怎么顶礼呢?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何时已达到识聚自解脱的时候,它就是真正的顶礼,就要达到这个顶礼。
我们当今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在修加行呢?我们在修加行,但我们修的加行比前行加行更高一层,叫内相加行。怎么修呢?因为五体投地之敬行,一切相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我们现前直接在调根本法,调伏内心,在境心分不开状态当中,它本来就叫顶礼,这个顶礼比前面五体投地的功德还高一层,叫内相顶礼。
所以我们平常永远没有离开过修加行,天天都在修加行。但我们所修学的加行可能比前面更高一层,无论是从理解,还是运用等多方面都高一层。若是真正能达到刚刚所说的“识聚自解脱”的话,这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它就是真正佛的密意。这就叫“顶礼识聚自解脱”。
如是宣讲的真正目的在于何处呢?以前我们对佛教名词的理解是很局限性的,比如顶礼,认为去磕个头才叫顶礼,今天逐渐开始认清到,磕头只是叫外相顶礼,目的就是为了创造内相和密相。若是内相遵照上师瑜伽的修学方式去做的话,目的也是为了赤裸心性,当然赤裸心性来得更快。若是具有密相顶礼的话,它就是佛的功德、佛的密意,当然不需要再去创造什么,你已经成就了。
【奉献等净万物供】
前面是顶礼,第二个是供养。
密法在讲六别法的时候,第三个刹那差异分别之时,当时认识到本基而成办解脱。以前很多不懂的人,说其他教派必须在多少劫积累资粮才能成办福慧双运达到二身之境界,因此认为密宗在一瞬间积累一切资粮成办解脱是不如法的。这是因为他并没有真正知道什么叫积累资粮方式。
刚刚所说的就是这个,密法没有讲解“不需要积累就可以成办解脱”,密法还是一样讲解积资净障,但是积资净障的方式就不一样了。像下乘派的话,以福德资粮来成办智慧资粮,最终达到福慧双运而成办二身之境界。密法在一瞬间当中树立福慧双运,就是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中,执受的本体就叫智慧资粮,眼前呈现一切之相,无论是真实有,还是意供等一系列,均变成供养的时候,这时候供品已变成无尽,因为完全不是在意识操作之中,所以一切都变成无量了。由于这个无量供养,一瞬间可以达到二身境界的缘故就在此上,就是由于前者执受本体的原因。
我们平常即便供多少、意供多少,比如说真实供,我今天有买多少?意供,心里想多少?又能想多少呢?若能执受本体,这时候妙力起现一切之相,一切均变成供养十方三世诸佛菩萨,这个就变成无量之供养。下乘派依靠真实供和意供,于三大阿僧祇劫甚至更长时间做的供养,密法在一瞬间能圆满的原因就在此上。今天我们也要赤裸心性,在供养方面就应该做到这样去供。在执受本体当中,妙力起现一切之相,两者分不开状态当中如如安住,以这个福慧资粮双运,积累的功德可不是一点点哪!“奉献等净万物供”,这时候没有一个不供者。
我们说心的量很大,虽然心的量很大,但还是有一个叫“量”,若是能执受本体的话,这时候妙力起现一切之相真是无尽的,这个我相信慢慢往这方面去发展,就知道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何处。所以我们现前也是在供曼茶,天天都在做供曼茶,但我们所做的供养可不是一点点,可不是几百斤大米,也不是心里想出来的多少多少,这个功德可就大了。这是第二,供养。
第三是忏悔。无始以来至今所造的一切罪业,今天要忏悔。怎么忏悔呢?
【罪堕无为法中忏】
有为法,我们前面观过智慧尊,自己成为誓言者,就遵照前行的要点、这个仪轨的要点如是作观想,清净自己的业障。
无为法指的是什么?心性完全超越时间的局限和意识局限,在执受本体、如如不动当中,一切业障没有一个不忏悔者,这就叫“无为法中忏”,在见解当中忏悔一切罪过。所以这个清净业障,金刚萨埵修法当然没得说的,金刚萨埵有显现金刚萨埵、智慧金刚萨埵和禅定金刚萨埵,智慧金刚萨埵要是真正能赤裸的话,还有一个剩余的罪业吗?当然不会。所以我们在修七支供以及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就是在一瞬间当中清净一切罪业,在做这样一个加行,意义非常广大!
【随喜普现自解脱】
我们平常随喜他人所做的一切功德,不作嫉妒而随喜他人功德。那今天这个随喜,由于在执受本体当中,眼前呈现之相,无不时时在解脱之中,这个随喜不需要再对某一件事情起个念、对它产生一种兴趣。也就是说,在执受本体当中,没有一个法不在随喜当中,这个随喜功德又有多大呢?
【祈转无言说法轮】
“祈转无言说法轮”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在执受本体当中。本体叫什么?叫心印传承。讲经不用口,也不做表示,心对心的方式所宣讲的法就叫无为法。祈请永转这个法轮,就是讲解心性之法轮。
可能很多会想:为什么我们还用言语去表达呢?因为对下等根机只能依靠这样的方式来传递。上等根机叫心印传承,讲经不用口,也不做表示。心性本来就不需要用言语表达,所以禅宗有一句话就叫“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密法就叫超越言语之见解,以及龙树菩萨在讲解果中观的时候说:“我没有丝毫之承许,所以我的见解是最清净的。”因为他已经从心识范围超越的缘故,而讲解见解有多么清净,就是指的这个。“祈转无言说法轮”指的就是这个,心性法轮,心对心的方式,还是在讲解心性。
【祈请永住超
我们通常祈请佛菩萨永不涅槃、长久住世。若是超越过去、现在、未来,在永恒不变的状态,就没有什么生死,没有什么变化。这个是什么?当然是心性,不在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当中。
【离意善根何所作】
指心性所作的一切善根。
【回向三界尽解脱】
这个回向不是我要把这个给谁,这时候已经达到悲空双运,三轮已经空了。就是所回向的对境、回向者和回向的功德,三者都在无缘当中也好,如如不动,就叫真实回向。
【愿诸获得大乐地】
这是个愿望。我们平常做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呢?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因此在上师前作顶礼;自己眼前所拥有的真实供以及意供,在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之总集——上师面前作供养;无始以来至今所触犯的一切佛制定的戒律和自然罪,在上师面前作忏悔;他人所造的一切善行,不嫉妒而随喜他人的功德;祈请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永转法轮、永不涅槃、长久住世;所具一切善业回向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成办解脱。从共同的角度,这就是七支供。这些稍微知道一些,对我们以下修学上师瑜伽起到很大的作用。
发起尊意
就是祈祷上师。
【嗟!】
指的是当你遭受一切痛苦的时候,呼叫上师的这么一个呼唤声,就叫“嗟”。
【三传总集上师尊,三根本海胜遍主,三信广大法性中,三门无别祈加持。】(三遍)
上师是三传总集,心印传承、表示传承和口耳传承的总集是上师。上师也是上师、本尊和护法三根本海的胜遍主。在净信、欲信和诚信三大法性之中,祈请上师为自己三门与上师的身语意三金刚无别作加持而祈祷。
我们在修上师瑜伽期间,到这个时候多念几遍,两手合掌,即“三传总集上师尊,三根本海胜遍主,三信广大法性中,三门无别祈加持。”多念几遍,直到内心当中生起一种很强大的信心,这时候再把心自然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从有相定开始入手。中途又产生重大妄念的时候,当然也可以作一些共同法,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等,又可以穿插继续祈祷上师:“三传总集上师尊,三根本海胜遍主,三信广大法性中,三门无别祈加持。”念诵几遍,直至内心当中生起一种无比的信心,这时候逐渐开始又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无论你当时见解在有相定还是无相定,从它开始着手。就这么又观、又止,又观、又止,这样去创造禅定,相信见解会迅速赤裸。
这个祈祷文意义非常广大,想想往昔历代传承祖师都是凭借对上师的信心、祈祷上师而得到加持。今天我们在实修过程中,祈祷可以多用用一些,无论在什么时候,多去做一些祈祷。尤其刚刚所说的,在修上师瑜伽期间,善巧运用要做得更圆满一点,不要变成一种定义,行不行都按照一种方式。
比如我们有时候虽然说观着皈依境、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嗡啊吽班匝儿格热班玛思德吽”,有起心动念的时候观;感觉到稍微平静一点的时候又继续安住;又开始观……但也不要变成某一个特定的修学方式,要更善巧一点、灵活一些。有时候需要靠祈祷的时候,祈祷;有时候需要靠念诵的时候,念诵;有时候觉得共同前行的力量不足的时候,多修修共同前行。
这两天也有很多弟子说,我现前对上师瑜伽很感兴趣,我平常对加行也很感兴趣,我想两者同时进行,好不好?但是我这一段时间告诉所有弟子还是不要同时进行。不要同时进行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加行,当然我们依靠数字来圆满资粮,但是相对之间还是以数字为根本。正行上师瑜伽,主要是以资粮为根本,就像刚刚所说的,念诵恐怕念诵不了多少都有可能性,像刚刚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的时间可能会少。比如前一阵我在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紧接着我开始祈祷上师,要不又开始观共同外前行,要依靠这样的方式来创造见解。这样一来,我一座期间念诵的数字本身就不是很多。
本质上一切都是清净业障、成办解脱,但是从显现上面,好像加行是以数字为主,修上师瑜伽是以见解为主。这样一来,你数字数字圆满不了,见解见解圆满不了。原因是,这个做一点、那个做一点,我们本身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尤其是加行拖延时间太长的话,到一定的时候,又会形成一定的违缘。比如一年、两年内能把加行修得完的话,我想你能克服一切困难,但拖延时间太长的时候,加行修到后期就觉得“算了,修不完,我开始修其他的法”等等,这也是一种违缘障碍。
从正行的角度来说,本身修行的时间就短暂,在短短的时间中,修一个质量很好的上师瑜伽出来,恐怕也不现实,因为你本来就没有时间。这样一来,咱们修加行的时候,就把所有时间集中到修加行之上,早日把加行修完,到时候再开始把身心完全投入修正行。
修正行的弟子们,现前就在修,所以我们要把身心完全投入正行,就遵照这段时间所讲解的方法去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当内心烦恼太沉重的时候,就像刚刚所说的,又开始做祈祷;又开始安住;又开始念诵、观皈依境;又开始安住;要不又开始观共同外前行,观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等,我们下面还会讲解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等等运用方式,这些也可以在这上面穿插一些。目的就是为了什么呢?观察修能止息一切妄念,并且还能通达很多很多教法道理、通达很多很多佛法的理论,对此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依靠这样来创造安住修当中的见解赤裸。我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在成办他的资粮,所以平常实修过程中尽可能这么做。
前面发起尊意、祈祷大概已经知道,这里面虽然写的是三遍,你就多念几遍,五遍、七遍、十遍,甚至十三遍、二十遍等等,这个怎么都可以,怎么都行。根据当时自己内心的信心来定夺,念诵越多,感觉到对上师的信心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强烈的话,多念诵几遍。但这也不是前面念诵一遍以后,后面紧接着就不做念诵,当然不是的,后面觉得还需要念诵的话,又开始念诵作祈祷。我们前两天说过,我们都是初行者,若是口中有个念诵的偈,那么这时候信心也跟随着它一起生起,觉得更容易一些,所以那时候有个念诵偈可能还会更好一点。
祈请成就
嗡啊吽!班匝儿格热班玛思德吽(尽力诵)
通达方便前面也做了很多,下面主要是善巧运用和认识智慧,都要运用在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之中。
嗡啊吽!班匝儿格热班玛思德吽,它是心咒。可能很多人心目当中有这样一个疑问,我平常也在念诵我自己身边一些导师的上师瑜伽,他的心咒和这个心咒有些不同,为什么这个心咒和莲师心咒是一样的,其他心咒还有一些独特的词在里面呢?
因为以前上师在整这个上师瑜伽的时候,这个“嗡啊吽!班匝儿格热班玛思德吽”,从某一面做解释的话,“嗡”代表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身金刚;“啊”表示诸佛菩萨的语金刚;“吽”表示诸佛菩萨的意金刚;“班匝”是本尊的意思;“格热”是上师的意思;“班玛”是莲花,即空行、护法的意思;“思德”是赐予共与不共同之悉地;“吽”是种子字。就是祈请身语意三金刚及三根本赐予共与不共同之悉地。上师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身语意三金刚以及三根本的总集,所以就是上师。上师说,他的法名再写在里面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因此就用莲花生大师的心咒作为他的心咒完全可以,是这么运用的。
平常我们在念诵其他导师的心咒当中,就会把他的法名用梵语写在上面,比如说我们上师的这个心咒的话,“祈请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总集、十方三世诸佛菩萨身语意三金刚及三根本总集妙音龙多加参赐予共与不共同之悉地”。单独的上师瑜伽,单独的上师的心咒应该是这样的,但这里头没加上法名,上师说,三根本和三金刚总集当中已经具备上师的真实意义,就不需要再加上他的法名,就是这个。我们平常在念诵过程中,就这么念诵:嗡啊吽!班匝儿格热班玛思德吽。念诵莲师心咒的过程中,必须念诵得标准一些,多学几遍,尤其第一次实修过程中,念诵时间可以长一些。
这段时间也有很多人说,他修得并不是那么很理想,每当在实修过程中,说“不会修行”,说“修不下去”等等。但这些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过于高攀的原因所致。什么叫高攀呢?因为我们前面的要求是,修行应该要做到什么呢?先从共同开始做起,就是我们现前能做得到的开始做起。
就是说,在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的时候,我们要具备两个要点:一个是观察修,一个是安住修。先以观察修作为主,安住修作为次。主次要分开一些,根据个人当时的状态,把主次分开。如果不这么分开的话,第一时间,你把安住修作为主要、观察修作为次要的话,是做不到的,因为你没有这个见地啊。所以这时候我们把念诵和观想作为重点,安住的时间稍微短一些。
如果你觉得这个还做不了的话,是由于信心和精进度不够的原因所致,不是你不会修行,而是你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压根做不下去,无论你修什么法,恐怕都做不了。要不,只要信心具备的话,念诵是谁都能做得到的。当然在观的过程中会说“观想的皈依境不是那么很清楚”,但这也很正常。因为我们第一次修学,往昔并没有观过这样的皈依境,所以总觉得有些陌生,这倒很正常。什么事情都需要熟练,今天第一次不行,第二次、第三次,只要不间断地观着走,相信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你就会观得很清楚,就是这样。
但刚刚所说的,若再觉得修不下去的话,只能说你的业及烦恼沉重,尤其一方面是无知的原因,不懂怎么去修。但现前已经懂得,第一次修学过程中以观察修为主、安住修作为次要,平常修的时候,“嗡啊吽!班匝儿格热班玛思德吽”这一座当中念诵多一点,中途若是感觉到心稍微有一点清净、没有那么多起心动念的时候,把心稍微安住一些。又有太多的烦恼,妄念太多、昏沉太重的时候,又开始观皈依境、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即便不是念诵莲师心咒,又开始祈祷上师,或者观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等等。
昨天已经讲过,虽然在《上师瑜伽导修文》当中也稍微有一些记载,但是这个文字稀少的缘故,我们内心当中无法仅凭这么几句话就生起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可能还需要阅读《普贤上师言教》等等,去多阅读一下。就这样按照止观交修的方法修学,意义非常非常广大。
今天我本来想不讲,休息休息。但后面又想,今天是国庆最后的一天,昨天已经讲了一天了,但紧接着以下还有七天的时间,有近六天的时间咱们就没什么课。这样一来,今天就咬咬牙,咱们聊聊天吧。
稍微聊点天,即便讲不了很多,这两天从各地地方过来的居士也多,所以聊一点天。但实际上这两天感冒太重的缘故,讲着讲着也挺累的。所以我们今天就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我想也不要紧,因为下面就要开始真正讲解上师瑜伽导修的精要部分,尤其在讲解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上面,要讲得细致一些。我这次也想多讲一点,尤其在调顺烦恼方便之上,应该讲得更细致一些,从见解方面印证也细致一点。
这段时间,很多人都想在导师身边问问自己的见解如何。即便不能即时在上师面前问,相信这一次我们以下印证见解能为你创造一个很好的条件,你自己就知道自己的见解到底有没有什么漏洞,还是一个完整的见解。所以当我身体好一点、稍微清醒一点的时候,咱们再讲着走吧,以上念诵仪轨及词句上面的解释,也就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今天已经迟了半个多小时,今天就早一点休息吧。这两天感冒的!这个感冒,真的,有时候像身体变成一座山一样的,中间有个小小的部分是我的区域,就在这里面说话一般。有时候身体又发胀,身体整个就像一座山一样,说出来的话就好像吼一声,整个宇宙都能听得见一般,可能都是一种感觉。感冒,又发烧,这样不舒服、那样不舒服,总之感觉挺不好的。所以我等一下又上去休息一下,再打打针等等,但主要是感冒,这两天感冒挺重的。
前两天我有这么一个想法,这两天也一直都在想,这七天的时间,我们这边的这些弟子为了遣除一切违缘,我们在念诵仪轨当中,狮面佛母,喇嘛仁波切作的“法性界之虚空中”那个四句偈加上“啊嘎萨玛ra匝……一切魔障及……玛ra呀炯炯、啰啰”,这个这两天一人就念一千遍,不需要拍掌,这个就不需要急躁,你自己平常在外面念诵期间念诵一千遍,对遣除一切违缘可能有很大的好处。
前两天一直有这种想法,就先想,算了吧,算了吧。但又想,有些念诵仪轨也可以作为一个护持,念诵一千遍对遣除自己一切违缘等等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这两天好像也有一个流行性感冒,天哪!这些感冒真难受,很不舒服。
下面我们就开始做回向。首先我们要知道回向的对境是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回向者是自己,回向的功德是过去、现在、未来所从事的一切善行,以及众生所造的有漏功德和诸佛菩萨所造的无漏功德,和无始以来至今所自己拥有的身体以及一切资具,聚集在一起。
以此善根,上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愿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也好、一切大德长久住世、永转法轮;下施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愿天下所有一切众生暂时心想事成,究竟都能成办解脱。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以及历代传承祖师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并集体念诵回向文。(略)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