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一个人修行不得力,就是发心不真

一个人修行不得力,就是发心不真。
净界法师

虽然我们内心当中还没有真实的从有漏转变成清净,我们的内心基本上的本质还是有漏的,但是这个无漏的善根在有漏的心识当中,它能够产生三种灭恶的力量:

第一个,「已能对治诸烦恼缠」,无漏善根它会使令我们不断观照烦恼的体性是虚妄相、是无常无我的一个虚妄相,所以观察久了以后,烦恼就自动的慢慢的轻薄了。

第二个,无漏的善根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增上惭愧,我们很自然不断的观察以后,会对恶法排斥,会不喜欢恶法,对杀盗淫妄这种染污的恶法会产生排斥;对诸佛菩萨所开显的布施、持戒、忍辱的善法会好乐:这种厌恶恶法、好乐善法的惭愧心生起的时候,就能够灭除罪障,使我们过去所造杀盗淫妄的罪业,慢慢慢慢的就能够消除。

第三个,「已能对治诸崄恶趣」,我们本来有可能到三恶道的,因为内心如实的观照,就能够远离恶趣。我们可以这样讲:一个人要到三恶道去,一定是临终的时候起颠倒;你这个人临终的时候起正念,而到三恶道去,不可能!不管你有多大的罪业,你临终的时候正念分明,不可能去触动罪业,不可能!
所以一个人经常能够保持观照,他自然就远离三恶道。从生善的角度,「又能随顺逢事一切诸佛菩萨」,他能够随顺诸佛所成就的功德,点点滴滴的礼拜、赞叹、供养,慢慢慢慢的随顺,慢慢慢慢的成就一切善法。

这个地方要说明一下,这个人修行为什么能有恶生善的力量?主要就是他有这个出离心跟菩提心的道心坚固。你这个人没有什么道心,人家拜佛你也跟人家进去拜佛、出来你也跟人家出来,你的生命当中没有目标,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出家?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拜佛?你都无所谓的,你这样的修行,不可能说「已能对治诸烦恼缠,已作一切恶业朽坏对治,已能对治诸崄恶趣」,不可能!你就是出家三十年,也没办法产生这样的力量。就是你没有真实的道心,就不能产生真实的灭恶生善。

那我们要问:为什么没有道心呢?为什么他会有道心呢?蕅益大师说:「一个人修行不得力,就是发心不真。」你的生命当中没有目标,你没有真实想要离苦得乐、追求清净的无上菩提。为什么发心不真呢?主要的原因是:道眼昏暗。你智慧不够,你不能如实的观察无上菩提的功德、生死流转的过失,你就是不知道,所以不能够真实产生坚定的取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修行不得力的主要因素。

你说:诶,五堂功课我都没有缺少。但是五堂功课只是一个枝末的作用,引导五堂功课那个根本的理体,那个观照力--出离心、菩提心,还有佛法的正见,这三个根本你没有生起来,这个时候当然不能够对治烦恼、消除罪障、远离恶趣,不可能!

所以这个地方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你一定有真实的道眼,才能生起真实的道心。

----净界法师《摄大乘论》18(节选)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最理想的持戒:要疏通你的心理!

最理想的持戒:要疏通你的心理!
净界法师

问:破邪显正要如何避免犯「说四众过戒」?

答:每一个人不说四众过的因缘不同,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子:这个嘴巴它是一个工具,一个人嘴巴会讲话,是由心来推动的,所以你要不说四众过,就是你的内心当中有比较大的包容性,「我佛家广大,种种皆有」嘛!

在三宝当中,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善根,也有他的烦恼,你要是对他有一点包容,人都是有一点过失嘛!你内心当中,已经认同、包容他(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都是不断的修正自己,你心里面有一份的包容。),你就不容易讲他的过失。

如果你内心当中,根本不能够认同,不能够包容他有这样的行为,你勉强自己不讲,也是可以,但是我看不会持久的。就是你内心对他非常不满,但是你因为不敢犯戒的关系而不讲,我看你不会持久的!
遇到有人刺激你的时候、你生气失控的时候,因为你这个时候,你有这个东西存在,而你没有表现出来,这表示你在压抑。压抑就是你这个东西存在,但是你有另外一个克制力克制住了;但是这个克制力是有所作意,所以不会持久。

万一有一天你在失控的时候,比如说有人刺激你,这个克制力消失了,你所有的话都讲出来了。

所以最理想的持戒就是:你的心理要疏通,你最好能够作心理的疏通,那这样是比较好一点。--净界法师《摄大乘论》13(节选)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四十岁后,你要为你的相貌负责任!

四十岁后,你要为你的相貌负责任!
净界法师

唯识学的「诸法」,一般来说,在凡夫位很少讲到清净法,而是指杂染品法。这个杂染品法,主要是讲心--前六识。心为业主,所有的法都是由心所创造的。所以前六识对于「藏识」--阿赖耶识,是「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或者说,这个阿赖耶识对于前六识,也是「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

就是说,你现在的这个明了的心识,是怎么来的呢?是阿赖耶识创造的。你的内心当中,有罪业、有烦恼,也有善根,有时候起善根的时候也起烦恼,这些差别都是阿赖耶识创造的。但是第六意识在活动的时候,你的作意--如理作意,这个时候你第六意识的造作,又再熏习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又产生变化。

阿赖耶识创造了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造作又改变了阿赖耶识,这个时候,阿赖耶识又去创造另外一个新的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造作又改变了新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创造一个新的第六意识,这就是所谓的「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它们二个都互相扮演着因跟果的相互作用,就是如是的展转。
这是在「《阿毗达磨大乘经》」,佛陀有这样的说明。我们前面讲到缘起法,当然我们讲缘起法,一般都是讲到依他起,就是由业力跟临命终的爱取所变现的果报,特别是在本论当中,讲到受用缘起,就是后天的因缘,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楚汉相争,大家读过历史应该知道,这个楚国,楚就是项羽。项羽要是从先天的命格上来说,是远远超过刘邦的,他出生贵族,是将军的世家,他本身又骁勇善战,刘邦怎么会是他的对手!刘邦从先天的命格来说,他是卖草鞋的一个老百姓。那个时候秦朝末年,民不聊生,英雄好汉逐鹿中原,各凭本事。
所以从一个人的果报体来说,先天的命,你先天的命格,当然占一半;但是你后天的努力,后天的运势,也占了一半。刘邦这个人,他有一个优点,非常谦卑--谦受益,他处处的尊重贤能的人,你看他打仗,有常胜将军韩信,在处理事务的时候有张良、萧何。韩信、张良、萧何这几个人,都曾经在项羽的座下,因为项羽这个人太刚愎自用,不能够用人才,对自己太有信心了,结果这些人都跑到刘邦的座下。最后一战,在垓下一役,韩信就把项羽打败了。

所以说,「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就是说,没错,我们今生的这个果报体,前生的业力,这个不可以忽略,这是事实。阿赖耶识里面的业力,所释放出来的果报体,我们说先天的命格,占百分之五十;但是你今生的努力,也占百分之五十。一般来说,你愈到晚年,这个第六意识的主导性,就愈来就愈重要。

所以有人说:你上了四十岁,你要为你的相貌负责任(哈~~)。四十岁以前,那是你父母亲所生,是前生的业力;但是你的第六意识,你活得愈老,你今生努力的一些相貌,是过失相、功德相?虽然正式果报是在来生,但是你今生也会看出一点消息出来。

就是愈到晚年的时候,你今生造作的相貌,有一部分就会表现出来。但小时候大部分都是前生的因缘,你长得怎么样,是业障相、是功德相,那跟前生的关系比较大。

所以说,我们在探讨缘起的时候,前生阿赖耶识的业力,还有今生第六意识的受用,这二个都是互为因果的。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二个重要因素,使令我们生起寂静的力量!

二个重要因素,使令我们生起寂静的力量!
净界法师

身为一个生死凡夫,我们内心寂静的力量,这第一个因缘是怎么生起的呢?这当中有二个重要因素,能够使令我们生起寂静的力量:
第一个,「最清净法界等流」。

「最清净法界」是佛陀自受用的一个大般涅槃的境界,佛陀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内心安住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离诸对待的安乐法界,这个法界是最极清净的,没有烦恼障、没有所知障的垢染。佛陀在这样一个自受用当中,依止他的大悲愿力,生起他的等流正法,这个等流正法广泛来说有五层:色、声、香、味、触;
狭义来说,主要就是语言文字这种佛陀的教法。佛陀的教法为什么叫做「法界等流」呢?就是说它本身虽然不是清净法界,但是它能够引生我们趋向于清净法界。

比如说:这个船,船本身不是彼岸,但是我们内心当中依止这个船,能够引导我们趋向彼岸,它本身不是彼岸,但是它有引导我们趋向彼岸的力量,所以叫做「等流」,它有这种等流的力量。
也就是说,必须有佛陀的出世说法,我们众生才有得度的因缘,这是第一个,必须有佛陀「清净等流」的教法出现于人间,这是第一个因缘。

第二个,「正闻熏习种子所生」。

弟子们必须要经过历代善知识的传承,能够正确而不错谬的听闻,经过听闻乃至如理思惟以后,我们就能够生起这种寂静的善根。第一个必须有正法的流传,第二个要如理的听闻。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智慧善根的观照力,主要的因素就是靠听闻。

在禅师的语录当中,讲到有一个禅师,他读到《法华经》的一个偈颂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他产生了疑惑,不明白。说:一切法有很多的生灭相,为什么说每一个法的本性是寂灭的呢?他在生灭跟寂灭当中,产生一个矛盾的疑惑。

这个时候,他就去参禅,内心当中不断的去思惟、消化这个文字的义理。长时间的打坐,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冬天过去春天到来。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他在寮房打坐,听到黄莺的鸟叫声,突然间开悟了,豁然开朗。豁然开朗以后,他就讲出他体验的偈颂,他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到百花开,黄莺鸣柳上。」说:一切法的本性虽然是寂灭相,但是这个寂灭相是不障碍缘起的,虽然一切法是寂灭,但是有春天的因缘,使令百花盛开,黄莺也在柳枝上叫。

所以说,身为一个禅师,他的内心刚开始是活在自己的妄想当中,这个时候「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这是清净法界等流正法,刚开始进入到这个禅师心中的时候,它的力量是薄弱的,对他的生命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力。但是这样的一个文字,在心中不断的串习、不断的消化,总有一天,这个种子不断的熏习累积,它就会产生一个光明的力量,使令在妄想当中,对生命产生如实的观照。 

所以这个人的清净心怎么生起?他为什么能够通达生命的真相,产生这么大的觉悟、产生这么大的一个行为的扭转?他刚开始也是一句话进去而已,就是从「最清净等流」正法,我们「正闻熏习」产生一个「种子」,这样子慢慢慢慢引生我们的出世心。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佛陀的出世,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好处,但是最重要就是:佛陀演说很多语言文字的正法,使令我们有得度的因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因素。这个地方是总答这个清净的善根刚开始是怎么生起的?就是由于听闻正法、如理思惟而生的。

--净界法师《摄大乘论》15(节选)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惭愧心,消除罪业最大的力量!

惭愧心,消除罪业最大的力量!
净界法师

又出世心虽未生时,已能对治诸烦恼缠,已能对治诸崄恶趣,已作一切所有恶业朽坏对治,又能随顺逢事一切诸佛菩萨。 

我们在听闻佛法、栽培善根的时候,虽然我们正式的清净心还没有生起,换句话说,我们还是活在过去的杂染心识;但是我们这个无漏的善根,在心中会产生一种观照力,这个观照力对我们的生命有三种的好处:

第一个,「已能对治诸烦恼缠」。
我们无始劫来,每一个人都有很多的烦恼,各式各样,有些人贪欲重、有些人瞋心重,各式各样的烦恼是不同的。如果你出家以后,你的修行都是心外求法,就是修习一点善业力、拜拜佛,修习一些慈善事业,那你只是在杂染的心中,多了一分善业的力量,如此而已。

那烦恼呢?你在家的时候烦恼有多重,你现在的烦恼也是多重,没有什么改变,就只是在这个烦恼的细缝当中,多了一些善业力,如此而已。但是我们能够去栽培佛法的善根,然后在心中依止佛陀的言教去思惟、观察生命的真相,「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时候我们观察烦恼是一种虚妄相,烦恼最怕的就是被你真实的观照,你不断的观照烦恼是虚妄的,这个时候烦恼就轻薄,虽然不是说没有烦恼,但是轻薄。

你一次一次的观照,它的势力就一次一次的淡薄,因为烦恼的根源是无明、自我意识,那你又直接从根源上去破坏它,使令烦恼的根不断的松动。

所以说,一个人他有在心地法门用功,他的出家生涯久了以后,你看他烦恼轻薄,调柔清净,这种相貌就容易表现出来。为什么他调柔清净呢?因为他心中有不断在观照、调伏。 
「已作一切所有恶业朽坏对治」,前面是破除烦恼障,这一段是破除业障。我们在学佛之前,或者前生,乃至于今生,都可能造了很多杀盗淫妄的罪业,这个罪业都还没有得果报。但是我们内心开始如实的观「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也会从清净的心当中,看到了生命的缘起。

在清净的心中,因为杂染的因缘成就痛苦的果报,因为清净的因缘成就安乐的果报,我们对善恶的法,会产生一个坚定的抉择,这个时候,内心的增上惭愧心就会生起,而惭愧心正是消除罪业最大的力量。

你在正见观察的时候,透过你对染净诸法的假观,就会产生惭愧心,这个时候,你的罪业也会在惭愧心当中,慢慢慢慢的淡薄。在唯识学上说:一个人能够灭罪,不是说你有罪业,你去布施就能够灭罪,不是这样!灭罪是靠惭愧心。你在拜《八十八佛》的时候,没有惭愧心,那你只是跟十方诸佛结缘,你只是在修归依而已。

所以拜《八十八佛》的心态,一方面是修归依,观察诸佛的功德;一方面要观察自己的过失,生起惭愧心。

所以你这个惭愧心生起的时候,就能够灭除你心中的罪业,灭除这个业障。
第三个「已能对治诸崄恶趣」,这个是对治报障。

我们在还没有学佛之前,有可能来生会有到三恶道的危机,一个人有罪业就有危机,这个时候因为修行的关系,能够避免到三恶道去,这个是约破恶来说的。第二个约生善,「又能随顺逢事一切诸佛菩萨」。

我们不但是对恶法的破除,对十方诸佛的功德,也能够生起强大的归依,不断的礼拜、赞叹、供养,来随顺承事一切诸佛的功德,以后能够生到有佛住世的净土去。这个是讲到今生的利益,讲到无漏善根灭恶生善的力量。

--净界法师《摄大乘论》17(节选)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数十年挥之不去的忏悔!

数十年挥之不去的忏悔!
索达吉堪布

"臭臭"的故事

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杀生的悲惨和放生的快乐,一旦见闻到与生命有关的事情我总是很重视。

  一九九九年我去新加坡前,在成都一饭店与几位官员座谈,服务员小姐向我们推荐一道贵州菜--花江狗肉,由于藏族人的习惯,我表示拒绝。于是我们就吃狗肉展开了一些讨论。席间有位薛女士给我们讲了"臭臭"的故事: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一辆平板车将我、妹妹以及我家全部的家当拉到了一个偏僻的、风景如画的小山村,难得的出游让我兴奋不已,可父母的脸上却写着明显的忧郁。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全家已被赶出那座生活多年的城市,到这里接受"劳动改造"。

  分配给我家的房子孤零零地座落在一座山上,房后是一片橘子林,房前是一片荷塘。除了几位同样接受改造的叔叔阿姨,没有人敢搭理我们。每天做完作业,只有望着天空发呆,默默地想念家里的老房子,想念院子里的小伙伴们……。

  一天,妈妈下班回家,怀里抱着一个黑糊糊、毛茸茸的东西,那是她用五毛钱买回的小狗。我和妹妹喜出望外,赶紧抱过浑身发抖的小家伙,并给它起名叫"臭臭"。反正爸爸妈妈叫"臭老九",我和妹妹叫"狗崽子","臭臭"这个名字也算是和我家匹配。

  田里的油菜花黄了,"臭臭"也一天天长大了,因为不能享受和我们同床睡觉的待遇,它整整叫了三个晚上。当我做作业时,它会爬上我的书桌,抢走作业本,让我在后面大呼小叫;当我偷偷躺在油菜地里睡觉偷懒时,它会用它那粗糙的舌头舔在我脸上,将我从美梦中惊醒;当我和妹妹跳进荷塘里学游泳时,它会在岸边狂吠不已,担心它的小主人会有不测;当家里的任何一个成员从外面回来,它总是第一个感觉到,并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迎接……。

  房后的橘子林挂满了青青的小橘子,"臭臭"也长成了一条强壮的大狗,黑油油的皮毛,健壮的体魄,看起来帅极了。它时常让我们骑在它背上原地跳跃,每当此时,我们总是高兴得大叫。

  一天,我正在做作业,"臭臭"突然跑到我身边,一边叫,一边拖着我的衣角往外走。正当我想训斥它时,发现我那穿着小棉袄的妹妹在池塘中不停地挣扎。我赶紧呼来周围的人们,从刺骨的湖水里捞起了瘦弱的妹妹。从此,"臭臭"更是成了我们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有了委屈,我就会抱着它哭诉一番,它也发出低沉的嗷嗷声表示安慰。

  冬至快到了,每当这时,人们总喜欢吃狗肉羊肉,据说可以驱走冬日的严寒。肥硕的臭臭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叔叔阿姨们时常给我们偷来一、两个橘子,然后用饥饿的眼光看着"臭臭",它在他们眼里分明变成了"红烧狗肉"、"清炖狗肉"……,这对于远离城市,终日见不到油荤的他们是多么大的诱惑啊!然而,我和妹妹的固执总是让他们失望而归。

  一天,天快黑了,却找不到"臭臭"的踪影。我们四处搜寻,终于在墙角落的草丛里找到了血肉模糊的它,它用一双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那么可怜而无助,它的后腿被人打瘸了。我们把它抱会家。从此,只能呆在小小的窝里发出一声声哀鸣的它对外界开始充满了敌意,除了我和妹妹,谁也无法接近它。

  游说的人们又鼓起了勇气,这次连村长也参加了,也许实在捱不过情面,也许"臭臭"每天的哀叫让父母想起了自己的命运。反正,从实用的角度来讲,它实在成了累赘。在强大的威胁劝诱下,妥协是唯一的出路。

  一条黑绳,通过我的手套在了"臭臭"的脖子上,它先是一惊,猛然间好象明白了什么,但已无力反抗,一串串泪水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狗伤心的时候也会象我一样地流泪。它用无神的眼睛看着我,仿佛锋利的刺刀戳穿了我的心,我开始尖叫并大声哭着。妹妹也发出了竭斯底里的哭声。
"臭臭"在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后被挂在了树上,一把尖刀刺向它的脖子,鲜血涌了出来,身体痛苦地抽搐,并伴随着低沉的喘息……。我被带离了现场,但想到"臭臭"黑亮亮的毛皮被人一点点剥开,五脏六腑被人掏出的景象,就感到一阵阵寒慄。"臭臭"的惨叫在我耳边久久地回荡着。我和妹妹用绝食表示着悔恨和反抗,但我怎么也不能原谅自己。

  那天夜里,我多次被噩梦惊醒,每个梦里都有"臭臭"哀怨的眼睛,仿佛问着"为什么?""为什么!"

  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伙伴,以后有谁来和我游戏?有谁来驮着我跳跃?有谁用它那粗糙的舌头舔我的脸?有谁在我失落的时候来安慰我?只有风中悬挂的黑色狗皮无言地摇晃着。

  三十年过去了,记忆中的童年已开始模糊,"臭臭"的身影却难以磨灭。每当我回到儿时生活的小山村,看到橘子林,看到荷塘,一双哀怨的眼睛总会盯着我。那个寒冷的日子,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听着这个悲哀的故事,我手里拿着筷子一动不动,没吃一口菜。我想,我来到人间就是要帮助那些弱小无助的生灵,让它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摘自《悲惨世界》 (又名:善待生命)索达吉堪布 著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熏习,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众多差别!

熏习,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众多差别!
净界法师 

此中三种者,谓三种熏习差别故。一、名言熏习差别;二、我见熏习差别;三、有支熏习差别。

先看「三种」:「此中三种者,谓三种熏习差别故:一、名言熏习差别。」我们讲到有情众生的差别,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名言熏习」。这个「名」就是名字,「言」就是言说。

也就是说,我们内心依止不同的名字、言说,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这个思想的产生,是根据个人的名字言说所产生的差别。这个思想,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人生观跟价值观。
比如说:假设一个人他内心当中,不断的依止一个名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内心当中,不断在这样的文字上活动,他的内心就会产生变化,就变得比较自私,因为这个名言会引导我们内心趋向自私的一个相貌。

假设你不断的去思惟:哦,我们应该向蜡烛学习,「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自己是比较不重要的,我们宁可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你内心当中不断的依止这样的名言来活动,你就容易生起利他的心情。你这个利他的心是怎么产生的?就是「名言熏习」,因为你不断的从这样的名言当中去思惟,它就会创造一个利他的心出来。

我们净土宗也是这样,你要不断的思惟:「我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娑婆世界有很多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来刺激我们,没关系!为什么没关系呢?因为我在这个地方是暂时的客人,你不要当真的。那你的家在哪里呢?「不久莲池会上人」。

所以一个修净土的人,他的个性能够在逆境当中产生强大的忍辱力,主要就是靠这样的名字熏习,来产生对弥陀的归依。

所以每一个有情众生有不同的思想产生,就是由很多名言的熏习差别所建立的,这个就是解释为什么每一个人有不同的思想,因为名言熏习所构成的。

第二个「我见熏习差别」。

这个名言是整个行为的一个推动者,但是名言要真实的发动,它的背后还必须有一个自我,就是我才是能受用,名言这个思想还是所受用的。这个「我见」就是说:我们的生命体,由于过去的业力,而创造了一个个人差别的五蕴──色、受、想、行、识,这种生命当中,我们有情众生的习惯,在内心当中,捏造一个独立的自我意识,这个自我意识是跟别人有所区隔、有所不同的。

所以这个我相的建立,就同时建立了人相的对立,有我就有你。这种自我意识的建立,它的产生就是「我见熏习」。

「我见熏习」的种类有二种的差别:一个是俱生我见,一个是分别我见。俱生我见就是说:当你出生的开始,你内心的深处就有一个自我意识出现。换句话说,你一出生的时候,你还没有接受任何的教育,你还没有打很多的妄想;但是你内心当中就知道有一个我,而且会保护这个我,我痴、我爱、我慢、我见,你会处处的爱护这个我、保护自我,你饿的时候,你就知道要释放哭泣,来保护你自己。这种不须要经过学习的,叫做俱生的我见,这个是比较微细,主要是发生在第七意识。
第二个是比较粗显的分别我见,它必须要经过后天的学习,还有种种的虚妄分别才能产生的,多分来说是属于第六意识的分别。

总之,我们内心的自我意识,随着个人的熏习,自我意识的强弱,有很多的熏习差别。有些人我见比较重,你讲话一定要赞美他,稍微讲到他的过失,他就起烦恼;有些人我见比较淡薄,他跟人之间的对立比较淡薄:这个都是我见熏习所构成的差别。

「三、有支熏习差别」,「有支」其实就是一个业力,就是善、恶、无记种种的业力。 

这三种差别我们说一下。这三种差别都是在讲一个人内心的功能差别。这三种差别,我们很容易看到的就是「有支熏习」,看到这个人有什么行为,他经常做善事、或者经常做恶事。

那他为什么做这种善事、恶事呢?因为他内心当中有这种「有支」的「熏习」,产生这种善恶的功能。当我们再进一步的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善恶的功能呢?这跟他的思想有关系。因为他相信造善能够招感安乐的果报,造恶招感痛苦的果报,是有这个思想在资持。

所以这三种熏习,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最重要就是「名言熏习」。「名言熏习」,向内它能够主导这个我见,向外它能够控制这个业力,它等于是介于自我跟行为的中间。就是说,它能够主导自我,它也能够控制外在的行为,就这个思想。

为什么会有思想?就是你以前所接触的不同,你以前所读的书、所接触的人,他告诉你什么话,这些话在你心中不断的思惟熏习以后,就会创造出你个人的思想形态--你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种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影响你今生的行为。这个就说明了众生生命的差别。

一切法是清净本然,怎么有这么多的差别呢?就是因为名言的熏习、我见的熏习、跟业力的熏习,就有这么多差别。这三种的差别,都是在因地一种潜伏的功能,一种因相的种子所构成的。
--净界法师《摄大乘论》19(节选)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破了戒还可以忏悔,破了见很不容易挽回

破了戒还可以忏悔,破了见很不容易挽回
梦参老和尚 

现在大家发心修,修的方式、方法,依照什么样去修,形式不同,效果也就不同。用心很真切,用心很至诚,你所得到的效果就又快又大。如果你的心,只是随随便便听了,就像上课一样,你就只是得到远因,将来跟别人不一样,慢慢的,等到哪生哪世再成熟了,才能遇到,再增长。又隔了多生多世才成熟,再增长。乃至于一个人的一生,从你闻法了之后,就逐渐地增长变化。

不过,你不要产生邪见,若是一产生邪见,前面的功德等于按电脑的删除键,一下就清除了,没了。产生邪见,就不成了。这里最注意的就是邪见。

一定要远离一切邪业、邪语。邪业,跟大家解释一下,特别是杀生业。当然我们的弟子不会开妓女院,但是开卡拉ok的,恐怕还是有的。但看你怎么做。你做屠宰业的,专门杀害众生,这就叫做邪业。邪语就多了,说不正确的话,违背自己的良心说话,为什么呢?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自己也知道不对,也知道不能这样说,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要捧场,必须这样。这样子的事多得很,恐怕像这类的话,每个人都说过。

邪意可就困难了,邪意就在我们的心里头,生起不正当的念头,你要随时观照,不要失了念。最后要远离一切的邪业、邪语、邪见。因为你可以选择事业,说话你可以作主,思想你可以纠正。

你自己能够做得好,皈依三宝了,就不要再东找方便,西找方便。有的人之所以去学气功,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可是不管怎么保持,也是保持不住的,因为这不是正业。我看汽车撞死的、飞机失事的人,身体不见得不好。这件事情你做不了主。

你应当正信三宝,你想要运动,多磕几个头也可以。磕一般的头不行,就磕大头,磕到二三十个,浑身都是汗,这也是运动。这是正业。

不过我看很多人听起来不大舒服,以为保养身体不是坏事。为什么保养身体?身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不研究,反而去搞五欲。一天到晚上酒馆乱喝酒,喝得醉醺醺的;想把身体保养好,完了还吸毒;想把身体保养好,又乱搞男女关系。我们这个身体怎么保养?干什么呀?保养它来造业!这叫邪业。邪语,是由你不正确的思想来主导。

邪见的关系最大,它指导你的身,指导你的语。乱说话之后,往往惹了很大的祸。我们所说的念念缘念三宝,三宝就是你的皈依处。如果离开这个皈依处,你要想皈依到别处,那就是邪归。

皈依三宝,永远得到清净,将来直至成佛。你受三皈依,能坚持着,就不会堕三途,永远在人类道上。虽然你一生修不成,慢慢的也能成道。如果本来信的是正教,也皈依过,他感觉这个来得不快,听别人说有一个方法马上有神通,就把三宝丢了,背离了三宝。这种情形,我听了很多,这就是各人的业。

我刚到纽约,有些居士也皈依我,后来他们又去皈依清海,后来觉得清海也不够快,要再找些更快的方法,最后就引发了魔症,这个魔症一现就没有办法了,你再去挽救也救不回来。破了见,很不好救;破了戒,还可以忏悔。若是破了见,那就不是一生、两生,而是无量劫。一日堕到邪知、邪见里头,很不容易挽回的。

假使说,他有大善根,遇着地藏菩萨,这个放光的光明触着他,他舍了邪见,舍了邪业,但这种因缘,又有好多呢?很少,很少。现在大家有哪位受到地藏菩萨光明照耀的?我认为都没有。我想大家或者会有得到利益的,但是这得看各人的因缘。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当种子成熟后,你要阻止它受生,不可能!

当种子成熟后,你要阻止它受生,不可能!
净界法师

「异熟差别」这个「异熟」,简单的说就是果报。三界果报的差别,是「谓行有为缘,于诸趣中异熟差别」。「异熟差别」的过程,就是说在十二因缘当中,从行到有,这整个过程,从行支一直到有支,这个「有」就是一个成熟的种子;到「有」以后,下一个就转成「生」,受生,当受生出现以后,这个时候「于诸趣中」就产生了整个果报的差别。

就是从你以前平常的造业,不断的累积这个业力,到临终的时候,又引起这类的思想来刺激这个业力,最后从这个业力引成果报的受生,当果报出现的时候,这个叫做「异熟差别」。 

假设没有这个果报的差别,就没有引生诸法的「种子」,那后来果报生起的差别,就不能建立了。一般来说,我们会很在乎我们的果报,我们每一个人都相信一定会有来生,我们今生死掉以后,会有一个新的生命出现。我们也会在静坐当中、或者平常当中,去想象来生是一个什么样的相貌?其实佛法的意思,它本身比较不重视果报,它比较重视因地;相对来说,这个异熟差别是比较不重要的。

因为我们从十二因缘的观察,从佛法的教授这些传承、历代先圣先贤的这些开示当中,我们找不到有一个方法能够阻止这个「有缘生」。就是当你的种子成熟了以后,你要阻止它受生,在佛法当中找不到这样的方法,不可能!当这个业种子在临终受到爱取的滋润以后,这个生,有缘生,已经是不可避免了,所以佛法的重点是在因地的转变。
就是说你不想到三恶道去,你必须要在你生命当中,阻止产生这个三恶道的功能。平常的时候,就是业力跟思想,就是引发差别的第一个行,行缘识。这个行缘识当中,你的思想又更重要了。

诸位,我们在判罪的时候,如果你今天造这个业力是无心的,这个叫过失,不能讲罪业。比如说我今天不小心踩到一只蚂蚁、踩到虫,当然这是一个过失;但是这样的过失不能判定为罪业,因为罪业会影响总报,它这个只影响别报。如果你这个事情是有它的行为,又有邪恶的思想,那就判定为罪业了,就有影响总报的力量。

所以我们在判定平常的时候,这个行,你的名言种子、业种子都要考虑,当然最重要就是临终。

当你临命终的时候,你要面对你阿赖耶识当中无量无边的善恶种子,这个「腊月三十算总帐」的时候,你心中忆念的所缘境又非常重要,你要强迫你自己不断的忆念弥陀的功德。那你每一次的忆念,都会去滋润你阿赖耶识当中曾经念佛的种子,使令它赶快成熟,这个就是「取缘有」。等到「有」的时候,局势就决定下来了,不能再改变了。这个叫做「异熟差别」。--净界法师《摄大乘论》19(节选)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我们对他人的兴趣,不比老虎对吃草的兴趣大

我们对他人的兴趣,不比老虎对吃草的兴趣大。
顶果钦哲法王

我们执着于自己的程度,让我们几乎从来不去想他人的福祗――
事实上,我们对他人的兴趣不比老虎对吃草的兴趣大。
这和菩萨的观点完全相反。
自我事实上不过是一个意念的塑造,
当我们了解到,所执着的对象,以及能执着的心,都是空的,
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他人和我们自己没有什么两样。
我们通常照顾自己所费的心思,就是菩萨照顾他人所费的心思。
菩萨如果认为投身地狱的火海可以帮助众生,
他就会毫无犹豫的这么去做,就像是天鹅飞入凉爽的湖泊一样。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一而再地为所有众生的利益,许下广大的愿望。
当我们睡觉的时候,
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达到究竟之境。”
当我们醒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醒觉于证悟之境。”
当我们起床的时候,
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均得佛身。”
当我们穿衣服的时候,
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都知耻而谦虚。”
当我们点火的时候,
我们应该想:“愿所有众生烧尽妄念之薪柴。”
当我们吃饭的时候,
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食用禅定之粮。”
当我们开一扇门的时候,
我们应该想:“愿一切众生打开通往解脱城之门。”
当我们关一扇门的时候,
让我们想:“愿一切众生关上通往下三道之门。”
当我们走到外面的时候,
让我们想:“愿我们能步上让一切众生解脱之道路。”
当我们上坡的时候,
让我们想:“愿我能带领众生走向上三道。”
当我们下坡的时候,
让我们想:“愿我能去下三道解放众生。”
当我们看到快乐的时候,
让我们想:“愿一切众生达到成佛至乐。”
当我们看到痛苦的时候,
让我们想:“愿所有众生之痛苦平息。”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楞严经》是修行人的宝鉴,宜深入钻研。

《楞严经》是修行人的宝鉴,宜深入钻研
宣化上人

现在参禅的人,尽在皮毛上用功夫,把参禅当作比赛来争第一。你能坐三小时,我就要坐五小时,胜过你一招,有这种心理在作祟,焉能开悟?就是坐了八万大劫,也不能明心见性。为什么?因为你有胜负心。所谓:“争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这首偈颂,是警惕修道人,不可争第一。功夫到家,智慧现前,自然会有人评判你是第一,那才是真第一。如果心想第一,有这种胜负心,就与道相违背了。

修道的人,好像水一样,有谦卑心,不争功、不贪德,好的给人家,坏的自己留着。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所以几于道。”上善,就是第一流的修行者,如水一般,向低洼之处流去。虽然水对万物有利益,可是不争其功德。不论是飞潜动植,或是胎卵湿化,一视同仁,供给所需。修道人,亦复如是,对一切众生,视为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要慈悲为怀,方便为门,拯救他们出离苦海。凡是众人所不愿意住的地方,也要去住,有这种的思想,就离道很近。凡是有胜负心,就不合乎修道的宗旨,就违背了道。

修道人,要没有“四相”的心。“无我相”,谁在修道?修道的人也没有了。“无人相”,没有和人比赛的心。“无众生相”,我相没有,人相没有,所以众生相也空。“无寿者相”,既然众生相也空,那来个寿者相?若是有争强论胜的思想,就有四相心。有了四相心,从什么地方能得到正定正受?这个道理,不妨琢磨琢磨。一言以蔽之:“有四相心,即是凡夫;无四相心,即是菩萨。”

修道人,要记住《金刚经》的四句:“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是有形有相,皆是有为法。有为法,好像作梦,好像幻化,好像泡沫,好像影子,好像电光,皆是虚妄而无实体。一切的一切,皆应该这样来观察,才能明白真实的道理,就不会执着,不会打妄想。

在《金刚经》上又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为什么不可得?因为过去已经过去了,还管它做什么。现在心为什么不可得?因为现在念念不停。你说这是现在,等你说完,现在又过去了,时间不会停留的。未来心为什么不可得?因为还没有来嘛!你说那是未来,可是它又来啦!连未来也没有。所以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了不可得。能依佛所说的法去修行,直截了当,可达涅槃之境。

修道人,要依正知正见的法为准绳,勇猛修习。这时候,“离言说相”,言说的相也没有了,没有什么话可说的。“离心缘相”,心缘的相也没有了,没有什么缘可攀的。“离文字相”,文字的相也没有了,没有什么文字可代表,可说出来。既然说不出来,还有什么可回忆?还有什么放不下?还有什么可认真?各位!要在这个地方用功,不可在皮毛上用功。

有人在想:“今天坐禅,腿不知疼,腰不知酸,不知不觉到开静的时间。”因为你在睡觉嘛!当然什么也不知道。不要误认是境界。若是有这个执着,则容易走火入魔,大上其当。

各位注意!凡是从外来的境界,不要注意它,不要理会它,听其自然,不随它转。在《楞严经》上讲的非常明白,希望参禅者,要彻底研究“五十阴魔”的来龙去脉。
《楞严经》是参禅人的宝鉴,所有修道人宜深入钻研。

---(《宣化上人开示录(一)》,美国万佛圣城)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2019年10月3日 星期四

你做什么梦?这也是修行很重要的指标。

你做什么梦?这也是修行很重要的指标。
净界法师

假设没有这种粗重跟轻安相,我们内心当中的「无所堪能」跟「有所堪能」的「差别」,就「不」能建立了。这个「无所堪能」,就是我们在修学善法,特别是修学闻、思、修智慧的时候,有些人没有堪能性,他要去听闻佛法、思惟佛法有困难,因为他那个明了性是粗重的;

有些人他内心当中烦恼淡薄、善业强,他听闻佛法、思惟佛法,他就能够很容易相应、很容易随顺,就是「有所堪能」。这种差别都是跟你的烦恼,跟这个善法的种子的累积有关系。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当然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是有时候,你也要偶尔检查一下你的梦境。(呵~)你做什么梦?这也是很重要的指标。如果你懈怠的时候,你发觉你做的梦会不一样,就是这个粗重性会出现,就是你感暗钝、忧愁、恐怖等等,在恐怖的时候就不得了了,你要注意了,它是一个征兆。

如果你在用功的时候,你梦境当中出现都是光明相、安乐相,虽然这个果报都还没出现,但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哈~),事实上它有征兆的,你从这个征兆,尤其是修忏的人,我们讲忏悔法门,你要判定你的罪灭之相,往往都是从梦境来判断--见好相。

就是说我怎么知道我的种子改变了?这个梦境就会告诉你,由这个粗重相跟轻安相,因为在梦中的意境,你是不能主导的,你只能够让你心中的种子自然表现,所以梦中的境界是不能主导的,你不能刻意去主导它,所以它往往可以看到你内心的真实相貌。假设你是粗重相,那就要多忏悔业障、积集资粮。

我看忏公师父他老人家在教导弟子们的次第,我就慢慢体会,他主要有二个重点:如果是初学者,他强调行门跟事务门,就是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他不是很重视你去看经、听经,因为你的心粗重,无所堪能,你听经效果也差;但是等到你这个烦恼罪业转变过来,轻安相的时候,他就鼓励你解行并重,就可以看经了:老人家是这样的教导方式,就是刚开始先对治粗重相,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关键。

--净界法师《摄大乘论》19(节选)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修行人的降魔方法

修行人的降魔方法
印光法师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难免没有魔来。魔有内魔,有外魔;外魔易退,内魔难降。如不能降,必要着魔;不但修功走失,亦且危险甚虞。若论降魔,约有四种方法。

一、要识魔相。
凡着魔的人,大都遇着魔来的时候,不知道他是魔,以致着魔。倘能识得魔相,即不着魔而魔自退。怎样是魔相?大凡可爱、可贪、可畏、可憎的人物或境界当前,无不是魔。至五阴内魔,尤为厉害。楞严经说五十种阴魔至为详尽,亟须仔细参穷,免得临时上当。

二、舍身无畏。
人必先有舍却身命之心,然后可以学佛;人必先有看破生死之勇,然后可以降魔。魔化夜叉罗刹来搏噬我,魔化猛虎毒蛇来啖食我,都是幻想,何惧之有?即使真被吞食,亦是夙业所招,况脱去皮囊,往生极乐,正当感谢于他,为我早日解脱。
所以修行之人,雷霆起于侧而不惊,泰山崩于前而不动,魔力虽大其奈我何?否则贪生畏死,恐怖怆惶,不待魔来,方寸已乱,欲不着魔,其可得乎?

三、不取不舍。
魔之为物,取固不可,舍亦非宜。遇着魔来时候,必须镇定我心,既不可贪恋他,又不可厌恶他。要作几种思想。一想魔即是佛,佛即是魔;觉即成佛,迷即是魔。魔如佛如,并无二理。又想眷属即魔,魔即眷属。眷属同居,人之常情。魔在我旁,于我何害?又想魔亦是众生之一,一切众生,我都要劝他发心念佛,魔既亦是众生,我也要劝他发心念佛,伴我修行,转成法侣。

总之,魔来不拒,魔去不留,如此则魔术俱穷,无论外魔内魔,一齐退去。

四、持咒却魔。

初修行时,小小魔关,容易打破;等到道力渐深,藏在八识里面的多生根本习气,被功夫逼迫出来,或欲念横飞,或妄心乱起,力量甚大,非比寻常,修行人惟此末后一关,最难逃过。全仗自力,诚恐把握不住,必须仗着佛力帮忙,惟有摄住心神,持诵神咒。咒为佛之金刚心印,无论何种恶魔,遇着即摧成粉碎。

诸咒降魔之力,以楞严为最胜;当日阿难证须陀洹初果地位,尚且仗此脱离淫席。次则大悲心咒,为观世音菩萨所说;观世音具十四种无畏功德,故降魔之力亦宏。但持咒功夫,必须平日持得烂熟,否则魔到临头,恐字句都记忆不起,何能通利?何能相应?所以平日功课中,楞严、大悲两咒,是每日必须要念,不可间断!


從我的 iPhone 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