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咽乾不適常清嗓 慢性咽炎是禍秧

慢性咽炎,中醫稱慢咽痹,慢喉痹,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症。主要表現為咽腔黏膜增厚,淋巴濾泡增生,咽部乾燥不適,發癢,灼熱微痛,或有異物梗咽感,時常「吭喀」清嗓,刺激性乾咳、乾嘔等。任何年齡、任何職業均可發生,尤其是用嗓職業、嗜好煙酒,精神緊張、睡眠不足,以及長期在污濁環境工作人員易於患病。本病因其病程長,易於反覆發作,遷延不癒,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亦有較大的影響。

中醫認為慢性咽炎發病與臟腑虛損、氣鬱、痰結、瘀血內生有關。治療重在調理臟腑,養陰清熱,疏肝理氣,化痰散結,活血化瘀等。臨床常見證型與治療方法如下:

(一)肺胃陰虛證
咽屬胃之系,喉屬肺之系,若過食辛辣炙煿、煙酒,用嗓過多,或煙塵、高溫、氣候乾燥等耗傷肺胃陰津,咽失滋養,則可致發咽炎。證候表現為咽喉乾燥,刺癢不適,甚或灼熱乾痛,咽乾夜間尤甚,常「吭喀」清嗓,乾咳少痰,口乾口渴,舌紅少苔,脈沉細。檢查可見咽腔微紅微腫,乾燥乏津,咽後壁有少量紅色濾泡增生。治法以滋養肺胃,生津利咽為主。方藥可用養陰清肺湯合益胃東加減。常用藥物如生地、麥冬、白芍、丹皮、貝母、玄參、玉竹、沙參、薄荷、甘草等。

(二)肺腎陰虛證
本證多由慢性咽炎失於治療,長期不癒,或煙酒過度,熬夜少眠,耗傷肺腎陰津,虛火內生,上灼咽喉所致。表現為咽乾刺癢較甚,或乾焮微痛,夜間尤甚,口舌乾燥,乾咳少痰,或痰帶血絲,腰膝痠軟,手足心熱,便秘尿少,舌紅少苔,脈細數。檢查見咽腔暗紅腫厚,乾燥乏津,咽後壁紅色濾泡較多,或咽腔黏膜乾燥萎縮等。治療宜滋養肺腎,降火利咽。方藥選用百合固金湯、知柏地黃東加減。常用藥物如生地、熟地、麥冬、貝母、百合、當歸、白芍、玄參、桔梗、知母、黃柏、懷牛膝、丹皮等。

(三)肝鬱氣結證
黃帝內經有曰:咽為肝之使。如精神緊張,心情抑鬱,恚怒不節,肝失疏泄,氣鬱咽絡,則易致咽乾不適,悶堵不爽,或如物哽咽,遇精神緊張、心情不佳時尤甚,常有胸脅悶脹,胃脹呃氣,喜歎息,或有煩躁易怒,失眠多夢,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檢查見咽腔淡紅或暗紅增厚,淋巴濾泡增生較多。治宜疏肝解鬱,理氣利咽。方藥可用丹梔逍遙丸合柴胡疏肝散加減。常用藥物如丹皮、梔子、柴胡、白芍、茯苓、白朮、薄荷、枳殼、陳皮、郁金、厚樸、甘草等。

(四)氣血瘀阻證
本證多由急性咽炎治療不當,邪毒滯留,或慢性咽炎經久不癒,瘀阻氣血所致。主要表現為咽乾不適,經久不癒,有時刺痛,或如有物梗咽,時常清嗓,少痰難清,舌暗紅或有瘀點,苔薄白,脈沉細或脈澀。檢查見咽腔暗紅肥厚明顯,咽後壁淋巴濾泡增生。治療宜活血化瘀,散結利咽。方藥選用會厭逐瘀東加減。常用藥物如桃仁、紅花、桔梗、生地、當歸、玄參、柴胡、枳殼、赤芍、甘草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