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去濕三大食材

潮濕,很多人卻未完全從冬天過渡過來。體內陽氣未能順應天時而升發,會容易出現疲倦、乏力、沒精打釆等情況。此外,氣候潮濕,水濕困裏,總覺得頭重、水腫。
一年之計在於春。「當春之時,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春天肝氣當令,宜以甘入脾,踏青問柳,多行山及做適量運動,並保持心境開朗。
「藥食同源」,大家不妨在飲食中加入一些祛濕的中藥食材,幫助解決春天濕重的問題。
作者 楊明霞醫師 
. 薏仁
薏苡仁,俗稱薏米,常在煲湯時作為配料使用。看似平凡,實則有很多功用。 薏苡仁性涼,味甘,且淡,歸脾、胃、肺經,有清熱排膿、健脾去濕、利水消腫的作用。《神農本草經》將薏苡仁列為上品,「久服輕身益氣」。薏苡仁可與冬瓜、赤小豆一起熬煮成湯能清暑祛濕;與淮山、蓮子等食材同煮,則可加強健脾的作用,同時可養腎固精。 現代藥理亦證明,薏苡仁亦有抗衰老抗氧化的作用。
生薏仁性質偏涼,脾胃虛寒者,建議加入生薑及紅棗加水同煮。需要注意的是,懷孕婦女不宜食用。
2. 粉葛
粉葛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可解表生津;雖性寒涼,若久煎而火候足夠,能降低其寒涼之性。 粉葛愈老,則愈厚味愈純。 《本草綱目》曾稱粉葛可「散鬱火」,《日華子本草》亦如此評價:「粉葛清熱和血,利水通經,寬腸利氣」。現代醫學的研究指出,粉葛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有助清理腸胃。天氣潮濕令人精神恍惚,大家不妨以粉葛熬成粥底,配以芡實、紅棗等食材作早餐。
3. 北蓍
北蓍,味甘,微溫,歸脾、肺經,有補氣升陽、利水消腫的功效;寒底人士,平日多見四肢冰冷、易感冒、疲倦乏力等的症狀,不妨配以雲苓、白扁豆及瘦肉煲湯,有補中益氣、健脾祛濕的功效。但需注意一點,感冒患者不宜食用北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