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三位牙醫父親,趁暑假帶子女到非洲烏干達當義工,體驗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三位年齡不超過十歲的小學生,有的去年已是非洲義工,捱過扛水泥與流汗之苦,卻都願意一去再去。爸爸們相信,少一點說教嚕囌,用行動教導施予的快樂更容易打動孩子的心。
三位牙醫父親,趁暑假帶子女到非洲烏干達當義工,體驗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三位年齡不超過十歲的小學生,有的去年已是非洲義工,捱過扛水泥與流汗之苦,卻都願意一去再去。爸爸們相信,少一點說教嚕囌,用行動教導施予的快樂更容易打動孩子的心。
三名小義工,分別是十歲的陳曉嵐、十歲的袁綽希和八歲的陳家豪,他們與任職牙醫的父親七月中將到非洲烏干達當為期兩周的義工。三位牙醫去年第一次到非洲時,感受到當地的需要,回港後便積極籌款成立烏干達一間慈善牙醫診所,現時主要硬件已運送妥當,他們這次出發把常用的護理手套、手術用保護衣、口罩等物資運送過去後,一個簡單的牙科診所便建成了。
幫忙建球場
爸爸在非洲應診,三位小義工便派往做建築工程,聽說這次是鋪設人造草地,用來興建足球場。袁綽希和陳家豪去年也有參與建築項目,負責扛水泥、砌磚的工作,雖然只是跟着大人指令幹一點簡單的步驟,但對於不慣做苦力的香港小義工們,已是一大挑戰。說起「倒石屎」,外表文靜纖瘦的袁綽希苦笑說:「好辛苦呀!」年紀雖小說話卻最多的陳家豪則工作一陣子後,就往往溜到爸爸陳傳喜醫生工作的帳篷去,歇息片刻後再做。
過「非」人生活
到非洲要坐20小時飛機,那裏天氣炎熱,可幸有風,故感覺不比香港酷熱的夏天難受,但整天難免流汗。加上電力經常中斷沒熱水洗澡,晚上沒街燈,若是停電便要開着電筒,最擔心的還是水土不服容易生病。兩名小義工沒顧慮那麼多,只怕流汗遇上斷電沒法洗澡,又不能喝汽水,最饞嘴的陳家豪吐出一句:「少喝一點沒所謂。」弄得身旁的人都笑起來,既取笑又讚賞。去非洲是辛苦的,然而卻又能令小朋友感動,「他們會來擁抱我,與我一起玩。」陳家豪說。非洲人的熱情,最初亦令文靜的袁綽希不習慣,但小朋友們愛笑愛玩不計較的氣氛卻感染了她。
這些片段,去年唯一沒帶子女的陳秉強醫生這次特意告訴一對子女,結果十歲的小女兒陳曉嵐答應參與義工,會為客人遞上清水服侍別人的她,早有一顆幫助別人的心。她計劃把校內學到的太極教授給非洲兒童,而達「啡帶」程度的陳家豪則想教授跆拳道,把所學與人分享。這種傳授武功所流的汗水與鋪路所流的不同,是孩子們發自內心的熱力所迸發而成的。
當地兒童少蛀牙
檢查過非洲小朋友的牙齒,三位牙醫爸爸都驚訝當地人的牙齒比香港小朋友還好,「他們資源缺乏少吃糖果、少蛀牙,少吃西藥牙齒也沒那麼黃。」陳秉強醫生說。香港孩子生活在幸福中,要讓他們願意來非洲體驗生活得先好好溝通。他說:「我先把所有壞的一面告訴他們,結果大仔不去細女去,重要看他們是否ready(準備)好,女兒聽完後都願意來便是真的想來。」他們自小學琴,陳醫生就曾把親戚的二手琴借來,以試驗他們是否真的想學。
再好的資源也不及多一點時間溝通來得重要,育有六名子女的陳傳喜醫生,特意帶老四陳家豪去非洲,「因為有單獨相處交談的時間。」而獨生女袁綽希太文靜,袁偉強醫生希望非洲的熱情能感染她,能助人自助。
撰文:馮淑嫻(lydia.shfung@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