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4日 星期三

其實我們都不是偽君子,我们内心“觉悟”的力量,无比强大!

其實我們都不是偽君子,我们内心“觉悟”的力量,无比强大! 

在生活中,面对选择时,我们常会犹豫不决、左右为难。
我们难以控制的,一边自我谴责,却又不知悔改。
重复犯错误,直到习以为然。
我们虚伪不实,欺骗自己的同时,也欺骗别人。
我们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做事前后矛盾、患得患失;
我们经常带着伪善的面具。



美国进化心理学家,从心理学和生物学的进化论角度,在科学和实证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是人类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适应性,进化而来的博弈,也是适者生存。我们伪装自己,欺骗与说谎,究其根源,无外乎是一种“竞争”的体现。
我们强力谴责一件事情,千方百计阻止某些事情,是因为在我们的直觉上,觉得那些行为,对我们是不利的,我们的道德高姿态,其实是一种自利的表现。
而这一切的根源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提高自身的生物适应性的,必然结果。另外,人类是社会动物,保持正确虽然很重要,但对很多人来说,并不代表一切。


实际上,当无知、错误、非理性和虚伪,比博学、正确、理性和表里如一,能给你带来更多好处,人们往往就会选择前者。很多时候,理智是很难战胜情感的。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库尔茨班指出:“人类的大脑,是由无数的模块构成的。这些模块,就像一个一个的小程序,根据不同的条件输入,得到不同的返回值。不同的返回值,在相互的较量之中,得到统一。最后,由最终输出的系统,来决定行为或者外在表现。” 
比如:寒冷冬日的早餐,从温暖的被窝中起床去上班,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但最终你还是战胜了自己,匆匆忙忙的起来,穿衣、洗刷、吃早点,并在最后一刻赶到了公司,成功打卡,你肯定会自己的选择和意志力洋洋得意吧?

其实这只是两个模块:“躲在被窝里睡觉比上班更舒服”模块和“迟到会被扣钱以及还要靠工作养家糊口”模块之间的较量。你之所以会起床,是因为“迟到会被扣钱以及还要靠工作养家糊口”,在你大脑中的力量更为强劲。
因此,我们很多的决定是潜在的、无意识的。
用唯识学的俱生和分别我执,来解释和阐述我们做决策时,最后决定的行为,往往都是考虑到对自己最为有利的。

有一些模块,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在自欺,其实是想从心理上获得优势。比如,癌症患者,明知无法治愈,活不了多长时日,但还是花钱预定了远期的旅游计划。另外,也有一些模块,会阻止我们做某些事情。比如,大多数人都不会吸毒,也不会偷窃、抢劫。
唯识学上有二十六个不善法(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而善法只有十一个,说明我们大多数人,心上的恶要比善多,但还是可以通过对善法的修行和实践,来圆满我们的人生的(就像上面的癌症患者一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