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最难的是教育病人,安慰已经被西医吓死的心灵 | 倪师弟子跟诊心得

最难的是教育病人,安慰已经被西医吓死的心灵 | 倪师弟子跟诊心得

岐伯有道 


文源:汉唐经方再传承


跟诊心得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以前唸到这段话,都觉得那只是一个形容词,都觉得会不会是古人夸张了。

但是,桃花岛,让我深刻的体悟了这句话,目睹了桃花岛最上乘的武功,一个月的临床观诊,让我和颜渊有了共同的感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回想之前在西医临床工作时,很多重症病人只要一住进病房,情况就越来越糟---从能走路到不能走路,能动到不能动,能说话到最后没有意识,身上插满了管子,接满了仪器。我用尽了所有的心力,但结局是,我只能难过的跟家属说:「对不起,我们已经尽力了。」这就是我当医生的目的?医生不是应该济世救人?不是应该医活人,把人医活?我不满足。于是,我转向中医,企图找寻答案。但学习了温病中医以后,我却尴尬的发现,中医居然比西医还不堪。面对病人,我用尽所学,但却一无所获。我无助迷惘,不断寻找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在美国这几年,不少病人很明确的告诉我,他知道自己病了,但是所有检查数据都正常,西医觉得他没病,最后判定他是精神病。唉!西医是科技,一切以数据为治病的准则。但,人不是机器,不是所有数据都正常,就代表没有病,不能像车子一样,水箱破了换水箱,轮胎破了换轮胎。

现代西医更糟,如果不能换的就拿掉,所以常常很多美国人是没有胆、没有甲状腺,更甚者怕得乳癌、子宫癌、卵巢癌,就先把它切掉了,真是无知。平常人都知道怕车子爆胎,就拿掉轮胎,怕水箱破掉,就拿掉水箱,这是因噎废食,连机器都不能这么做,更何况是人呢?但是他们仍盲目的崇拜西医,认为这叫做文明,这是进步。但是进步的背后呢?这些病人往后的人生质量如何?这是救命还是致命?
后来有幸看到老师的网站,一棒喝醒了我,看完老师的DVD后,更坚定了我跟随的脚步。它让我知道,没有医不好的病,只有不会医的人。已经腐烂的胸部都可以长回原来的D罩杯,在桃花岛上亲眼见到她,也看不出这么开心的人,竟是乳癌患者。原来这才是医学,这才是我所追求的。

老师常说中医是站在外面就能看到里面,除了四诊合参,扣诊法,加上老师独创的眼诊,不到几分钟简单的检查和问诊,就能够清楚了解病人的情况。而西医呢?用尽各种仪器及手段,竭尽所能的深入人体,就算得到所有的数据,还是不知道病因为何,不能医好病,更甚让病情恶化。就像老师说的,如果企图打开潘朵拉的盒子,往往会造成癌症扩散,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何苦好奇误一生?

这次有幸入宝山,看到了网站上写的那位肝癌病人。他之前状况都不错,有一次突然病情转剧,腹水增加。后来病人老婆的妹妹打电话来才知道,是因为病人的老婆在食物中偷加了西药所导致。老师既生气又难过,这就是为什么老师不希望西医插手的原因。西药的副作用及破坏力极大,老师帮忙救人,西药却极力破坏,就好像刚建好的城墙一瞬间被摧毁,老师不仅要对付疾病,还得要收拾西医的烂摊子,增加了救人的困难度,我想任何人都会觉得心寒吧。

诊所里有个标语,每次看到我都会发出会心的一笑。上面的大意是,千万别让一个不清楚你病因的人,给你一堆他自己都不清楚的药,说服你病是可以被治愈的。简单的来说就是---别当个傻子。西医用了一百多年的阿斯匹灵,但却连它的副作用都不太清楚,更遑论其他。而老师却用一般人都听得懂的理论,让病人了解这病怎么来的,这中间的差异高下立现。

网站上看到那位发癫痫的小女孩,现在已经开心的回家了,不仅已经不发癫痫了,连头也慢慢的回正。老师说她头会歪掉,是因为西药副作用引起的,果然停了西药后,就慢慢回正了。我们曾一起开心的出去玩过,我跟她一起玩游乐设施,坐在她身边,看到了一个九岁小女孩该有的笑容,又回到了她脸上。除了感动,也再一次让我感受到老师经方的神奇。

老师常说治病不难,最难的是如何教育病人,及安慰已经被西医吓死的心灵。我在老师的身上看到了何谓「医者父母心」。老师除了治疗病人身体上的病痛外,还让病人的心灵得到慰藉。当新的癌症病人来找老师,哭诉着自己的病情及西医的治疗经过。老师总会先稳定病人的情绪,不只用幽默的言语来让病人缓解心情,更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你的问题交给我来烦恼,你只要开心的享受自己的人生就好。我知道你的病怎么来的,我也知道该怎么治疗,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一番话后,总会让病人安心,破涕为笑,对病情也有相当大的帮助。跟以往经验做比较,西医也会说相同的话:「你要做的只是开心的去享受你的人生。」不同的却是---因为,你只剩不到半年可以活了。很抱歉,我们尽力了。---西医判定病人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活是很准的,因为他们给人一堆毒药,这些毒药就算是正常人吃都会死,更何况是一个有病的人。

而老师的经方,就算给正常人吃都不会有问题,这就是与西医最大的分别。这次的跟诊,看到好多病人开心的回诊,兴奋的跟我们说着他们复原的情况。看着他们喜出望外的表情,我想如果在路上遇到这些人,绝对想不到他们都是不久前被西医判定为将死之人。我心里充满着感动,这是当医生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大的骄傲。

老师每天想的、做的,就是如何把宝贵的经方中医发扬光大,如何让更多的人免除疾病的痛苦。他毫不藏私的将毕生绝学传授给我们这些学生,这种胸襟和气度,有谁能比的上呢?老师就像耸立在海边的灯塔,指引我这漂流的小船走向光明。

我很荣幸遇到这样一位愿意无私教导我们,奉献一切,致力于救人的好老师。感谢汉唐学院的jack大叔、Jennifer,和所有的工作人员,感谢室友们解决我们的饮食问题,让我这个独自生活的异乡游子,享受了一个月的家乡美食,感谢各位师兄姊们不吝啬的分享中医上的经验,更感谢老师给我这机会上桃花岛开眼界。我期许自己更加努力,跟上大家的脚步,希望能和老师及在世界各地的师兄姐一起为推广经方尽点力。

学生赖x晖敬上

倪老师评语:
赖同学是西医出身,当初是一本济世救人的初衷,进入了西医界,心想这伟大的工作即将降临在他的身上,经过真实的临床经验后,发现到这西医学并不是他所想象的真的可以救人于危难之中,光是能有如此见识,其不同于一般的西医师,由此可知,如果一位医师心中真的是很想救人,自然会去追寻真正能治病的医学,我绝对不是最强的中医师,只是因为我所学的自古相传的经方学是唯一正确的医学所在,所以我能够治病,这都要拜我国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才有今天的我,我相信任何中国人都比我聪明,只要大家都去研究经方学,我必将是排名最后一位的经方家,赖同学能在西医学的环境中找到他真正想要的医学,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试问世间众多的西医师们,你们可曾有这种想法出现呢?如果没有,可见你的智慧还差他一大截呢,未来在发扬正统中医学的道路上,赖同学必将成为真正的护法之士,中医学很有幸的又多了一位护法,我当然也非常高兴能有这么一位杰出的弟子,跟我一起共襄盛举。

中西医学如果能够真正的合璧在一起,就需要像这些原本出身于西医学,之后又转身投入经方研究的医师来做,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希望赖同学将来能够发挥所长,真正做到一位能济世救人的良医。祝福他能够成功,这将是万人之福。
汉唐中医倪海厦谨记于台北2009年01月25日



從我的iPhone傳送

观心:大宝FW:证悟者的心要口诀(精美)

观心:大宝FW:证悟者的心要口诀(精美)

养心读书会 

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所宣说的一切经典,无不是在讲说调伏自心的方法,因此,向自心打商量并且去观照,才是最重要的。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首先,让不安定的心安定
    中间,让安定的心稳固
    最后,让稳固的心发挥功用——这样的口诀,是最要紧的。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听闻的智慧,要能认识烦恼
    思维的智慧,要能降服烦恼
    禅修的智慧,要能根除烦恼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弟子的镜子是上师,弟子自心所有的,也会显现为上师身上所有的。

    总之,如果不想着上师的功德,只想着上师的过错而不尊敬,这样就没有出离轮回的方法。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左腿有血块,血癌,心情忧郁沮丧,有吃抗忧郁药3.24复诊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左腿有血块,血癌,心情忧郁沮丧,有吃抗忧郁药3.24复诊
大医精诚倪海厦 

编者注:
倪海厦老师的诊疗案例,仅供参考学习,请勿随意试药,试出问题本号概不负责。
倪医师病案纪录     初诊日期:2008/3/10


姓名姓别出生年来诊日期
096-2 P, T56歳2008/3/24
来诊原因:左腿有血块,两年前被西医确诊罹血癌,有做化疗,服食多种西药


问诊:
睡:不错,比以前好。
手足温度:比以前温。手掌温,手臂凉,额头仍热
大便:每日有。
小便:淡黄。
无胸口痛,无盗汗。
皮肤仍痒,已结痂à服太多西药身体排毒,上次方中并无治皮肤的葯。
心情有好转



触诊:压督脉第五椎下比较不痛à心仍有问题。
舌诊:淡黄湿。



诊断:病人进步中。


中药处方: 
同3/10日方,加
连翘三钱 银花三钱 蝉蜕五分à治皮肤痒
十付
9—3碗
早餐前及晚餐前各一碗



解说:


备注: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没有一个人可以改变你。

没有一个人可以改变你。

净界法師

‘相’是表现在外,‘性’是隐藏在内,叫做性。相一定有性,性一定有相。那么当我们把相跟性两个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一个生命的主体,这个‘体’就是相性的结合,名之为体。把外在的相,内在的性,把它结合在一起,就是构成一个生命的主体。

那么这么一个生命的主体,它有它的‘力’,它有潜在的功能。比方说一个人经常起贪嗔痴相状的人,他虽然没有外境的刺激,但他的心,有潜在造恶的功能,只是没有环境刺激而已,缘缺不生而已。如果一个人经常培养一个善良的心、布施持戒的心,即便没有环境让他修善,但是他内在的潜在,是造善的功能。

等到因缘具足了,外在还境允许了,它就产生作,它表现出来了,叫做作。力是潜在的能力,作是显现在外的作用。等到因缘具足了,外在环境允许了,他就产生‘作’,它表现出来了叫做‘作’。这个力是潜在的能力,作是显现在外的作用。

一个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善念恶念呢?  ‘因’:事出必有因。我们一个人的果报,外表的色身是变来变去的,所以你要是看到你前生的样子,你会认不出来,诶!这是我吗?你认不出来。但是你前生打什么妄想,你今生还打什么妄想。色身是不能继承的、外表的财产也不能继承、但是你的思想是可以继承的。你看有些人他喜欢拜佛,他前生喜欢拜佛,他今生还是喜欢拜佛;有些人是喜欢打坐,喜欢静态的打坐。为什么呢?这叫等流性嘛,他前生就喜欢打坐,他今生来还喜欢打坐。所以你看那些钢琴弹得特别好的人,他今生一看钢琴,他就忍受不了,就赶快想要上去弹几下。

所以我们内在的思想,是继承前生的思想。所以,你前生打什么妄想,你今生还打什么妄想。当然这当中有一个过程就是‘缘’。你今生所接触的教育,这当中特别是佛法的教育。一个人要彻彻底底的改变思考模式,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觉悟,没有其它的方法。我讲实在话:没有一个人可以改变你。



從我的iPhone傳送

吉美林巴尊者~对本觉的教诲

吉美林巴尊者~对本觉的教诲

奥明宫学馆 


对本觉的教诲--吉美林巴尊者

《无目的的旅行》:《对本觉的教诲》
原著《对本觉的教诲》
作者:伟大的左钦导师吉美林巴(Jigme Lingpa)
释义:丘扬•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
标题:玛哈阿提(Maha ati)

对那些离弃了物质贪恋,并对最深本质静心的禅修者而言,此乃驱除困惑和误解的狮子吼。Maha ati超越概念、执取和放弃,这是超越的洞察精要,这是无改的非禅定(无修)状态,在其中,有觉察而无执着。我领悟了此点,因此向本具伟大而单纯的Maha ati致敬。
 
这是Maha ati密续的精要
Padmakara教诲的最深核心
空行(dakinis)的生命力
是全部九乘教诲之终极
它只能由一位传承上师来传递
而不能仅由语言
虽然如此,我写下这些
是为利益那些献身于最高教诲的行者
此教诲乃是取自法界的宝藏
而非出自理论和抽象哲学的杜撰首先,学生必须找一位已成就并与自己有善缘的上师,这位老师必须是一位传承持有者,而学生必须有全心的臣服精神和信任,使老师将领悟传递给自己成为可能。
 
Maha ati具有最伟大的单纯。它是其所是!不能用模拟说明:也没什么可以阻碍它。它没有限制,超越所有极端,是明澈的当下,决不会改变其形状和色彩。当你与此状态合一,对它进行冥想的欲望即告消融;你从禅修与哲学的锁链中解脱出来,你的内在生发出信念的蜕变,思想者已逃逸,既不会再从“好”意念中获益,也不会被“坏”意念损害,中性思想也不再欺瞒你。你与超越的洞察和无际的空间成为一体。然后你发现,这条路上的进步表征是:不再有任何出自迷惑和误解的问题。

虽然此教诲是九乘之颠,但行者仍有高接纳性、低接纳性、甚至无接纳性的区别。最有接纳性的学生很难找到,有时老师和学生都无法找到真正会合的契机,在此情况下,什么也得不到,并且还可能对Maha ati的本质产生错误观念。
 
接纳性较少的学生开始时学习理论,逐渐发展感觉和真正的理解。现在很多人把理论当禅修,他们的禅修可能清澈而无意念,也可能放松而愉悦,但这只是暂时的至福体验。他们认为这就是禅修,而且没有更好的了。他们想“我已达到觉悟”,并为此骄傲。这时如果没有一位具格老师,体验就仅是理论性的,Maha ati续部写道:理论如同衣服上的补丁…总有一天会掉下来。

人们经常试图区分“好”意念和“坏”意念,就象试图把牛奶从水中分离。要接受生活中的负面经验很容易,但把正面经验看作道路的一部分就困难得多。即使那些声称已达最高成就的人,也完全陷入世俗忧扰和名声中,他们被Devaputra所吸引。这意味着,他们尚未实现六种感官的自解脱。这种人把名声看做非凡神奇的东西。仿佛声称渡鸦是白色的一样。而那些完全献身于法教、不关心世俗声名和荣耀的人,不会因禅修上较高的发展而自满。他们每天四时恒修上师瑜伽以接受加持,把自心与上师的心融为一体,打开洞见之眼。
 
一旦到达这种体验,就不应置之不顾。瑜伽士应不屈不挠、毫无懈怠地献身于此。然后他的空性体验会变得更加平和,或者体验到更大的明澈和觉察,或者可能认识到思辨的缺陷,然后发展出明辨之智。有些人能够把意念和无念都作为禅修,但应记住:那记录着一切在发生的正是自我-紧缩感。

要小心那种微妙的障碍——譬如,试图分析体验,这么做有很大危险。要把所有思想都贴上法身标签还为时过早。对治是当下、无改、不堕的智能。一旦从哲学思考的枷锁中解脱,禅修者就会在修行中发展出具有穿透力的觉察。如果他分析座上和座下的体验,就会走上岔路。如果他不能了解此缺点,就永远无法达成那“超越所有概念且自由流淌的当下明觉”,而仅有概念的或虚无主义的空性观点,这是较低乘的特点。
 
把空性看作海市蜃楼——仿佛它只是生动的视像和空无的结合——也是一种误解。这是较低乘的密咒体验,可透过诵念Svabhava得到。相似错误是当思辨的意念平息后,轻视明性而认为心只是空白。真正洞察力的体验是,对静止和活跃的意念两者自发产生觉察根据Maha ati的教诲,禅定包括看到心里生起的任何现象,并只是安住其上。在禅定后延续此状态,被称为“后禅定体验”。
 
一个错误是:试图集中意念于空,并在禅定后,从理性上把任何事看作幻象。本初的觉察是一种不为意念滋生所影响的状态。因此,无论是防备心的游离、试图压制念头,还是局限心念,都是错误的。有些人可能误解了“当下”一词,以为它是指此时此刻出现在心中的任何念头。其实当下应理解为以上所述的本初觉察。当人不再分别禅定和非禅定、不再被改变禅定或延长禅定的状态所诱惑,非禅定(无修)状态就在心中升起。此处有恒久的喜乐,一切疑惑消失,与感官享受或纯粹的幸福都不同。
 
当我们说“明性”时,是指没有怠惰和乏味的状态。这种和纯然能量不可分的明性,无碍地放射光芒。把明性等同于觉察意念以及外界现象的色、形是错误的。

没有意念时,禅修者完全没入无念的空间。“没有意念”不意味着无意识、睡着了、或感官停止了,而是不为冲突所动。在禅定时,明性的三个征兆:
 
(乐)喜悦、明、和无念,可能会自然出现,但如果努力创造它们,禅修者就还在轮回的圈子里。有四种对空性的错误观点:
 
1、想象空性只是虚空,而看不到当下的广大空间;
2、向外在源泉寻找佛性,而未意识到当下是没有道路或目标的;
3、试图对治意念,而未意识到意念的本质是空,可以如蛇结自解;
4、虚无主义的观点——认为空无所有,没有业因、没有禅修者和禅修,因而没有体验到空性的超越概念。

那些曾瞥见成就的人,必须知道这些危险,并透彻研究它们。对空性理论化的夸夸其谈很容易,但禅修者可能仍无法应对某些情境。在Maha ati的教义中写道:“暂时的成就,就像一阵必然消逝的雾”。未经研究这些危险的禅修者,即使严格闭观、强制心念、观想、诵咒、修哈达瑜伽,都决不会从中获得任何益处,如《Phagpa Dudpa Sutra》所说:“一个佛教徒如果不知道孤独的真正含义,即使在距离人烟五百里远、毒蛇遍布的偏僻山谷中修行多年, 他发展的也只是自负的骄傲。”
 
如果禅修者能利用生活中出现的任何现象作为道路,那么他的身体就是闭房。他不需要再增加禅修年头,也不会在“令人震惊”的意念出现时感到恐慌。他的觉察相续不断,就像老人观看孩子玩耍。正如Maha ati文中写道:“完全的成就恰似无改的空间。”

Maha ati瑜伽士可能看来就像普通人,但他的觉察已完全纳入当下。他不需要书本,因为他观显现和整个存在如上师坛城。对他而言,没有对道途次第的思考,他的行动是自发的,因此利益一切有情。当他离开物质身体时,他的意识成为法身,就像瓶子打碎,瓶中的空气和周遭空间合而为一。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一旦无常,第一个念头能不能忆念起阿弥陀佛?

一旦无常,第一个念头能不能忆念起阿弥陀佛?

索朗慧光 



一旦死亡出现,我们的第一个念头一定要观想跟上师无二无别的阿弥陀佛。比如说自己突然遇到了车祸,肯定必死无疑,这时你应该马上观想阿弥陀佛与上师无二无别,一心祈祷阿弥陀佛或上师,如果有这样的念头,那你的神识可以融入上师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所以我平时一遇到特别害怕的事,马上就会想“不行了,要忆念阿弥陀佛”,如果实在不能忆念的话,就观想自己的神识往上去,上方有阿弥陀佛和上师,有这么一个念头也能往生!





往生的四种因是什么呢?


佛经中是这样讲的,〖《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云:“阿难陀,若有众生屡屡观想如来身相,〗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一种因;〖积累众多无边之善根,〗这是第二种因;〖发菩提心,〗这是第三种因;〖为往生彼净土而发愿、回向,〗这是第四种因。

若有修行人经常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积累广大的资粮,恒时专注佛刹,要想往生那里,然后自己发愿回向,此人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显现一个化身安住在他面前,这个化身的身相、眷属、形象等等,跟自己平时观想的阿弥陀佛一模一样。

我们大家都会经历死亡这一关的,就像排队一样,一个一个迟早都会离开人间。离开的时候有些人的方法非常好,最后确实能往生极乐世界,但有些人什么方法也没有,唯有随着业风四处漂泊,就像学校里毕业的学生一样,有些是当官的,有些是犯法的,各种各样的情况都会出现。

所以我们要趁活着的时候,对死亡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自己懂得净土法门的这些教言,还要尽心尽力地为别人传授。

一切的善逝佛陀都能照见实相,什么实相呢?就是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情的真相,阿弥陀佛的发愿力如此之大,我们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些状况佛陀们看得清清楚楚,并且无量无边佛刹里的佛陀也都在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发什么样的清净愿,
得什么样的果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再三赞叹了极乐世界的功德,作为后学者的我们,不仅跟释迦牟尼佛有非常好的因缘,跟阿弥陀佛的缘分也极其殊胜。所以大家在祈祷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同时,也应该时时刻刻对阿弥陀佛的清净刹土充满信心,有了信心自然会生起想要往生的意乐,有了这种意乐自然会经常祈祷、观想佛刹,并将所造的一切善根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阿弥陀佛的发愿力,另一方面也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智慧幻变力所致。大家都知道,获得一地菩萨以后,具有超越世间的力量;三清净地的菩萨(八地至十地),具有无勤作的力量;到了佛地的时候,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这种不可思议的智慧力所形成的刹土,是我们凡夫人无法想象的。

如果以清净心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虽然我们现在是凡夫,但这种发愿力一定是会成熟的。尤其在《文殊根本续》里说,如果自己的相续中具有戒律,以清净心来发愿的话,必定能够成就所愿,发什么样的愿,就能获得什么样的果。




今生有机会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多生累劫的福报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再三赞叹了极乐世界的功德,作为后学者的我们,不仅跟释迦牟尼佛有非常好的因缘,跟阿弥陀佛的缘分也极其殊胜。所以大家在祈祷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同时,也应该时时刻刻对阿弥陀佛的清净刹土充满信心,有了信心自然会生起想要往生的意乐,有了这种意乐自然会经常祈祷、观想佛刹,并将所造的一切善根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阿弥陀佛的发愿力,另一方面也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智慧幻变力所致。大家都知道,获得一地菩萨以后,具有超越世间的力量;三清净地的菩萨(八地至十地),具有无勤作的力量;到了佛地的时候,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这种不可思议的智慧力所形成的刹土,是我们凡夫人无法想象的。

如果以清净心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虽然我们现在是凡夫,但这种发愿力一定是会成熟的。尤其在《文殊根本续》里说,如果自己的相续中具有戒律,以清净心来发愿的话,必定能够成就所愿,发什么样的愿,就能获得什么样的果。



從我的iPhone傳送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左乳囊肿,脂肪瘤等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左乳囊肿,脂肪瘤等

倪海厦天纪人纪 

编者注:
倪海厦老师的诊疗案例,仅供参考学习,请勿随意试药,试出问题本号概不负责。
倪医师病案纪录     初诊日期:2008/03/10


姓名性别年龄及体型来诊日期
008-1 B,S59岁,过胖2008/03/10
来诊原因:
1. 三十年前左乳囊肿开过刀
2. 二十年前左乳脂肪瘤开过刀
3. 左腋很里面的淋巴结肿大(触诊: 表面光滑、可移动,为良性)
4. 无原因易忧郁伤心
5. 喝奶类会指节痛



问诊:
1. 睡不好
2. 不易汗
3. 身多热(更年期),但无汗
4. 大便每日行
5. 双足温
6. 睡时感身热或冷:感身热
7. 左乳头周围硬块约5X5cm,表面光滑



脉诊:左脉小,右脉大à女子应左脉大于右,因左主血右主气


望诊:
1、舌诊:淡黄湿



诊断:血虚,温经汤证


中药处方:
吴茱萸三钱  当归二钱  川芎三钱  白芍三钱  熟地二钱  阿胶三钱(分三包烊尽)  黄芩三钱  黄柏二钱  酸枣仁三钱  防己五钱  牡蛎一两  瓦楞子五钱  桂枝三钱  炙甘草三钱  炒麦芽五钱  小麦五钱  大枣十枚
                                   五付  九碗煮三碗  早晚饭前各一碗



解说:1.方中含四物汤与炒麦芽,可使奶水往下而不会累积于乳房
      2.牡蛎与瓦楞子味咸可软坚散结,治疗乳房内结块
      3.甘麦大枣汤治疗她无原因忧郁伤心



备注:






從我的iPhone傳送

我们的毛病:太看重眼前的因缘!

我们的毛病:太看重眼前的因缘!

净界 法師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的人生观。现在一般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把今生看得太重要。他不管过去的,也不管未来。你跟他讲:你今生好好修行,拜一部八十八佛,来生有无量功德。他不在乎的!但是你跟他讲这个地方有十块美金让他赚,他马上跑过去了。所以,我们的执着在唯识学上说,“随所生所系”。随着你所受生的生命,会对眼前的因缘执着。

你是一只蚂蚁,你就把眼前的饼干看得很重要。你跟蚂蚁说:哎呀,这个饼干不要吃,你会得到更好的珍宝。这只蚂蚁听不进去的。就跟我们一样“随所生”,我们随着今生的生命,心就住在今生的生命,就被眼前的妄想误导,这样子使令我们生生世世在三界里面流转。假如没有得到教训,我们每一生就都做同样的事情。

直到大智慧的佛陀出世,他告诉我们:你要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的人生观。其实水流的思想是说:现在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你不了解过去,就没办法面对现前的妄想。你不知道这个妄想从什么地方来,哪是它的对手呢?蕅益大师说,你没有理观,没有安住空性,把妄想当真实,跟它对着干,你不是它对手!事修没有理观很辛苦,入道多辛苦!你要把妄想的根先拔掉,达妄本空,它没有根本。然后你的信心大增,它只是一个假相,你才有办法调伏它的。

凭什么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打的妄想,在今生三年五年的时间把它调伏下来?凭的就是般若波罗蜜。我们有佛陀的智慧引导,我们看到妄想是没有根的,达妄本空!凭的就是这句话。凭什么我们愿意发愿要成就佛道?凭的就是知真本有!因为真如本性本来就具足无量的功德,本来就应该把它开显出来。

所以“达妄本空”让我们安住空性,“知真本有”让我们发起菩提心。既然有无量的可能性,有成佛的可能性,我为什么不做呢?我不是糟蹋我的心性是什么?如果你能够把今生片段的人生和过去这一块接上来,把未来的目标也接上来,你的修行就上路了,你每天在进步。但是如果你永远只活在现在,就很难修行。你没有看到人生的全貌,不知道你的过去,也没有规划未来,你就永远不是妄想的对手。人生完全被妄想控制,妄想要你去做什么事,欲望要你做什么事,你就得听它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眼前的调伏是重点。但是你没有过去的安住空性,没有对未来发菩提心的引导,就很难调伏现前的妄想。所以这三种功德力是互相影响的。在操作上我们一定要安住过去,引导未来,才有能力去面对、调伏现前的妄想,从而达到临终的正念。所以我们必须把片段的人生恢复成原来的相貌,它是过去、现在、未来一个完整的人生,贯通三世,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学佛法先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人生观,有过去才有现在,有现在才有未来,是这么一个思考。



從我的iPhone傳送

使汝流转,心目为咎

使汝流转,心目为咎

处月归藏 

    《楞严经》:使汝流转,心目为咎。
     你在这六道之中不断轮回流转无法成佛这都是你的心和眼睛的过失

禅门公案:“慧可曰,我心未安,乞师与安。达摩曰,将心来与汝安。慧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达摩曰,我与汝安心竟。慧可大悟。”深具佛缘的慧可尚且觅心了不可得,何况我辈凡俗之人。那么或许可以说,我辈凡俗之人,是不可能会知道“心”在哪的。使我辈流转心目为咎,而处于流转之中的我们,又不能知道“心”在哪里,那么“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岂不就是个无解之局了,流转之中的我们岂不是出离无期。

你应该知道你心在什么地方,目在什么地方。你要想断妄想,你就要先知道你的心目所在的地方。如果连心目在什么地方你都不知道,你怎么能去降伏尘劳呢?你是没法去降伏尘劳的。这就是说,一个本觉的真心,一个虚妄的六根的妄心,就是咱们所说的咱们的烦恼妄想,你要抓住根本。例如我们每天终日的修行,我们就是想断妄显真的。但是你跟烦恼作伴侣,这一天你全是烦恼,你还怎么降伏烦恼呢?可能你还不知道什么叫烦恼。就像你要想灭妄,那么要知道妄在什么地方,要知道什么是妄。

清净的心、清净的眼,那是性。佛问的意思是,见不是眼,是性,这叫见性。阿难执著的是浮尘根,所以阿难说我今观此浮根四尘在我面前,心在我身内。我们一般的都认为身内的心脏,就是那个心;那个不是心,是妄想,不是真心。

这是妄心无体的,妄心没有实际的体性,你应当悟得真心,这就要开始修因,想要得到真心你就得修。那是自己的执著,是虚妄不实的,如果你以为它是实体,因此你才受无量的苦难,你自己解脱不了的。这是为什么呢?是你的计度执著,所以你不能开悟。执心在内,这阿难刚才上来答复,我的心在我的身内。如是识心,实实在在在我身内,浮根四尘在我面前。观照。智慧是照的,不是作计度分别的;计度分别不是智,是识。咱们的计度分别是识,不是智。

大家读心经的时候,心经第一个字就告诉你“观”,你观了之后你才能够自在,你不观你不自在。你尽在心意识,色法跟心法这个中间打交道,我们是离不开的,不是色就是心。色是一切形相,你在一切形相之中打转转,要把这些形相给你夺掉了,你没有着落了,没有执著。



從我的iPhone傳送

逆境是生命成长的时刻

逆境是生命成长的时刻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法语

  “陀罗尼自在故决定开示诸法实相”,他能够把诸法实相表达出来。

  陀罗尼我们叫总持。总持的意思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叫做全方位。要表达一个实相,你必须全方位,从各个不同的立场都能切入。而各个不同的立场切入的时候,它可能在法相上会有很大的出入,乃至于是矛盾。

譬如我们之前举的例子,甘蔗是长的,甘蔗也是圆的,你听起来矛盾啊,可是不同立场所切入的,都对。当你具备这种能力的时候,就能够显示诸法实相。修行,对于生命的存在跟真理的存在,你能不能切入到这个地方?这是我们所要了解的。

  辩才是一种表达方法,陀罗尼又是一种表达方法。各种不同的表达,你可以从这里表达的情况,知道生命真的是全方位,真理的存在也真的是全方位,它都用不同的情形去表达的。你会发现到,华严经有时候很啰嗦,好像同一件事情一讲再讲,它是从不同的立场切入。你可以看到华严的富贵,它不是单一跟你讲的,你很难能够说,你要去执着它。

  我们说一个人生病很苦,没有错吧。但一个人生病,其实太幸福了,为什么?躺在那给人家服务,一辈子就是生病的时候最好命,只有生病的时候人家才服务你,平常都是你在服务人家。那到底生病是好还是不好?你会说,那多病几次好了。可是,当你多病几次,病久一点,就没有人要理你了,这又不同的情况了。可是,当你到了这个时候,有病又很孤单的时候,你的生命要不要坚强起来?你还是要活下去,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有病真的是好修行,没有病你还不知道怎么修行。

  这当然跟世间人看法不一样了,所以华严教我们说,遇到逆境、挫折、不如意的事,我们应该要怎么样冲破这股逆境的束缚,就是你生命在成长的时候。我们常跟各位讲说,当你遇到事情不会做的时候,你不要慌张,你应该先放个鞭炮,庆祝我即将开智慧。因为你不会处理,当你会处理,你智慧就成长了,这就叫做承担。

反过来,当人家叫我做那个,反正我也不会,转两下子他就忘记了,等他想到的时候,问说谁做?我就装作不知道,他就会去找别人做了,你就不会成长了,你学会了一个堕落。当我们遇到挫折,一件事情压下来,你有没有办法去克服它,解决它?那就是你成长的时候。修行人没有逃避的权利,他只有承担的义务,因为你的生命要成长,你就要全方位的来。

撷自《八十华严——明法品》



從我的iPhone傳送

阿知仁波切~非遮和无遮关于烦恼障和所知障的观点差异

阿知仁波切~非遮和无遮关于烦恼障和所知障的观点差异

阿知事业林 


师:前面说过,贪心和执着二者结合才能把我们绑定在轮回里,如果完全没有执着,贪心本身是不会把我们绑定在轮回的。

执着,有好的执着和不好的执着,但从把我们绑定在轮回的角度来说,执着善和执着恶是一样的,不管什么样的执着都会影响解脱。但细微的执着,也可以说不强烈的执着不会把我们绑定在轮回里,影响不了我们的解脱,但会障碍我们成佛。

从非遮的角度来说,执着不是烦恼,执着属于所知障,烦恼是烦恼障;无遮的角度来说,执着就是烦恼,粗大的执着就是烦恼障,细微的执着就是所知障。比如我执,一个是“我”的部分,一个是“执着”的部分,但我们找一找,有没有一个“我 ”呢?本来就没有一个“我”,是误认为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执着这个“误认为的我”是真实存在的——无遮说这就是烦恼障,非遮说这是所知障。

为什么要讲空性呢?我们认为一切都是真实的、实有存在的,这样的话很难不执着。反过来,如果我们知道一切都不是真实的,一切都不是实有存在的,自然就不会那么执着。虽然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完全不执着,但也不要过度执着。

弟子:师,如果完全证悟了,还会生起贪心吗?

师:非遮的角度来说,一地菩萨已经完全没有贪心的示现,只有贪心的习气而已,这时候所有烦恼的示现都断除了。

无遮不这样认为,无遮的观点是,一地到七地菩萨都有烦恼,只有八地、九地、十地菩萨才没有烦恼。虽然一地到七地菩萨有烦恼,但没有凡夫那么强烈。另外,一地到七地菩萨没有粗大的执着。

证悟空性了,就不会有执着。不是口头上说的空性,而是已经体验到空性了,这时候怎么会有执着呢?

弟子:师,如果这样的话,以非遮的观点来说,一地的时候就已经没有贪心了,只是有贪心的习气而已。

师:对。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