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沙啞,中醫稱為喑,是喉部疾病臨床常見的症狀之一。輕者,講話或歌唱時聲音不清亮,聲音發悶、發毛、發沙;嚴重者,聲音嘶啞,講話費力,甚或完全失音等。聲音沙啞可由很多喉部疾病引起,常見如急性喉炎、慢性喉炎、聲帶小結、聲帶息肉、聲帶麻痹、喉肌弱症等,嚴重疾病如喉腫瘤、喉癌等。其中以急性喉炎、慢性喉炎最為多見。
聲音沙啞多發於用嗓職業如教師、售貨員、推銷員、講解員、業餘歌唱者等。經常大聲講話,用嗓過度、發聲過多、或不懂發聲技巧而大聲歌唱等均是導致聲音沙啞的重要誘因。
中醫認為,聲由氣發,關乎五臟。並認為「心為聲音之主,肺為聲音之門,脾為聲音之源,肝為聲音之樞,腎為聲音之根」。「氣盛則聲宏,氣弱則聲啞」。若五臟功能正常,氣血旺盛,陰精陽氣充足,則發聲響亮,不易發生聲音疾病;若五臟功能失調,氣血不足,陰虛陽弱,則發聲無力,容易發生聲音疾病等,故凡能導致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虛衰或紊亂的因素均可導致聲音沙啞的發生。
中醫治療聲音沙啞,多從調理臟腑入手,並根據發病病因與證候表現的不同,採用辨證施治的方法,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常用治法如下:
宣肺開音:
宣肺開音:
適用於起居不慎,氣候異常,或體內正氣不足,風熱、燥熱外邪乘機侵襲犯肺,肺失宣降,邪滯咽喉,而致的急性聲音沙啞,喉部腫痛,咳嗽等,治宜疏風清熱,宣肺開音。常用方藥如銀翹散、桑杏湯,清燥救肺湯等。
清瀉肺胃:
適用於過食辛辣煎炸、或煙酒過度,致使火熱內生,蘊積肺胃,上蒸咽喉,致使喉門紅腫,喉乾疼痛,聲音沙啞等。治宜清瀉肺胃,消腫開音,常用方如清咽利膈湯等。
養陰清肺:
適用於用嗓不節,過度發聲,或急性聲沙治療不及時,以及煙塵、高溫、氣候乾燥等耗傷肺陰,致使肺陰不足,喉失滋養,而病聲音沙啞,喉乾不適,乾咳少痰,經久不癒者。治宜滋養肺陰,生津養喉。常用方藥如養陰清肺湯、沙參麥冬湯等。
滋補肺腎:
適用於長期發聲過度,熬夜少眠,煙酒過度,或聲音沙啞經久不癒,耗傷肺腎陰液,虛火內生,喉失滋養而致之聲音沙啞,經久不癒,咽喉乾燥不適,潮熱盜汗,大便乾結等。治宜滋養肺腎,降火開音。常用方藥如百合固金湯、麥味地黃湯等。
補益肺脾:
適用於體質虛弱,飲食不節,或經常感冒,或大聲言談,講話過多、歌唱過度等耗傷肺脾,致使肺脾氣虛,氣不充喉,喉失溫養,而致聲音沙啞,發聲無力,經久不癒,氣短懶言,身倦乏力,易於感冒,納差便溏,舌淡脈弱者。治宜補益肺脾,壯氣開音。常用方藥如參苓白朮散、補中益氣湯等。
清痰散結:
適用於過食肥甘油膩、嗜煙喜酒,致使肺脾功能失調,痰濁內生,或聲音沙啞失於治療,邪滯咽喉,滋生痰濁,壅結喉門,聲門開合不利,而致聲音沙啞,經久不癒,喉部不適,咳痰白黏或黃稠,或併發聲帶結節(生繭)、聲帶息肉,甚或癌腫者。治宜清痰散結,消腫開音。常用方藥如清氣化痰丸、導痰湯等。
活血化瘀:
適用於聲音沙啞久治不癒,或急性聲沙治療不徹底,致使邪毒滯留,或七情失調,憂鬱惱怒,肝氣不舒,致使氣滯血瘀,瘀阻咽喉,喉門不暢,聲音沙啞經久不癒,喉乾不適,或發生聲帶結節、息肉、腫瘤,舌暗紅者。治宜活血化瘀,行氣開音。常用方藥會厭逐瘀湯、血府逐瘀湯等。
除了調理臟腑,藥物治療外,日常養護亦甚為重要。如急性聲音沙啞者,應休息,儘量減少用聲;長期聲音沙啞者,應減少大聲講話和用聲過度。對於經常用嗓,講話多,咽喉乾燥者,可飲用雪梨菊花茶(雪梨一個,留皮去心切片,菊花10克,加水300毫升,煮10分鐘),以保護嗓喉。平時應少食辛辣煎炸,戒煙慎酒,少熬夜,充足睡眠;注意咽喉衛生,養成早晚與飯後漱咽喉的習慣;積極防治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減少有害氣體對咽喉刺激;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忌憂鬱惱怒等,均有助於聲音沙啞的恢復。
若聲音沙啞,反覆發生,病情複雜,或聲音沙啞,持續不能恢復,病程超過3個月以上者,應找有經驗的專科醫生及時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首席講師王永欽
臨床部首席講師王永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