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空性的智慧”,就无法转“杂染”为“清净”(附:空性的重要开示)
【22】如何把弥陀的功德转化成你的功德呢?
那么我们净土宗的修学,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也就是说我们临命终呢,是仰仗弥陀本愿的摄受而往生的。但关键是我们怎么去跟弥陀感应道交?就是说弥陀的本愿功德它是已经存在的,但是你必须把它启动起来,套一句蕅益大师的专业名词,叫转他成自。
你如何把弥陀的功德,转化成你的功德呢?那么转他成自的重点有两个,按照善导大师的说法,第一个提起佛号,第二个顺从本愿。
所以这个地方就牵涉到你念佛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是数量的问题,第二个是本质的问题。
从净土宗的角度,佛号多多益善,因为那个佛号,它是一个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庄严。所以佛号进入到我们心中,的确会产生一种熏习的力量,不思议心、不思议变,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佛号真的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加持力,的确会让我们业障消除、福慧增长。
但是你要往生,那就不是提起佛号而已啊!那就是一个思想的问题,你必须要顺从本愿!
我们以前都是怎么样呢?顺从娑婆世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一次一次的轮回,为什么我们死了以后,正常人来生一定要在三界得果报,你跑不掉的,你哪儿都去不了,涅槃你也去不了,净土你也去不了。正常人死了以后,一定要在三界再得一个果报,因为你对娑婆世界太顺从,问题就在这儿。
所以我们必须要调整我们的心态,要把顺从娑婆式的心态,调整为顺从弥陀的功德。但是我们从一种杂染的缘起,要转换成清净的缘起,这个中间一个很重要的过渡是什么?
空性的智慧!
说实在的,你没有空性,你不可能,直接从杂染的顺从,转成清净的顺从,你转不过来的,一定是先把它归零,再重新开始。一个人不修空性,我不相信你能够把厌离娑婆,直接转成欣求极乐,很难的。你不把过去的空掉,你不可能重新开始嘛!
...
所以,蕅益大师在讲净土法门的时候,他开宗明义,是心作佛,所以才有可能是心是佛。你的心态不随顺佛陀,你创造不出跟佛陀相应的佛号,因为你的心态决定了佛号的状态。
我们不可能达到佛陀的境界,但是你起码顺从嘛,你至少你是跟佛陀同一个道路嘛,你不能抗拒佛陀嘛,你不能背道而驰。我达不到佛陀的境界,但至少我顺从。
所以,这个从一个对娑婆世界的爱取,而转化成对极乐世界的欣求,空性的智慧,先把它重新归零,再重新出发,所以这个空性的智慧,就扮演重要角色。
然则,诸法的本体是什么呢?
释迦说:“诸法空性”。即是说,“空”便是诸法的本体。
空又是什么?
空即是“O”。许多谈佛的人说,空不是O,那是因为他们对“O”的概念理解错误。在古代印度,“空”与“O”其实是同一个字:sunyata
“O”这个数字的概念很妙,你说它代表一个数目,它不是;你说它不代表一个数目,也不是。这恰恰就是佛家“空性”的概念,非有非无。
佛家说,要有怎样的条件,一法才可以称为有自己的本体呢?第一,此法须要独立自成;第二,此法须要独立自存;第三,此法须要永恒不变。
如果拿这样的条件去判别一切事物现象,可以说,宇宙间的万法,绝无一法可以符合这三个条件。
因此佛说:诸法无自性——没有自己的本体。换一个说法,便是“诸法空性”。无自性与空性是一对同义词。
所以“空性”并不是对诸法的否定,恰恰相反,是对诸法的肯定,只是在肯定万法实存的同时,指出万法都无本体而已。那就像“O”一样,是数,但却又说不出是什么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