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宗萨钦哲仁波切】那么如何进行真正的实修呢?

【宗萨钦哲仁波切】那么如何进行真正的实修呢?

宗萨钦哲仁波切 

内观

有很多人想要多了解毗婆舍那(观)。毗婆舍那可以翻译成“看见额外的东西”,这可能不是最好的译法,因为它可能造成误导,听起来好像有什么额外的东西。毗婆舍那也可以被理解为“如是地观看”;日本人可能也经常用“只是看着”;我往往喜欢说它是“看见实相”,基本上就是“认出实相”。无论你用哪一个说法,它都是最重要的技巧。

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博大精深的主题,所以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层次和方式来教导它。例如,可能上座部传统会想要你看见一切的无常,即一切都一直在变化,那本身即是实相,即是如实的状况。有时候他们也可能建议你看苦——英语 suffering 可能不是正确的字眼,可说是某种不悦,或者还是说 suffering 或 pain,这里的 pain 指一切受苦方面的痛苦。在佛教中,“苦”(dukkha)这个字含义太广大了,非常难理解。我的意思是,乍看之下,你可以说苦就只是头疼之类的痛苦,但它不只是那样的痛苦。上座部也可能谈到一切事物无我的那个面向——实际状况就是这样,一切事物都没有实存的我。

大乘则可能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探讨。像是他们可能谈到空性,这与上座部讲的无我非常接近。他们也可能用“看见佛性”这个技巧,这也是一种内观的修持。这里有太多的词语了,抱歉我讲得不是非常简洁和具实修性。无论如何,我想大家知道这些不同的趋近方法也很重要。

那么如何进行真正的实修呢?无论你是否相信,实际上,谈论这个已经是一种修行。谈论、思维,还有像是争论,是趋近内观的一种方法。不过,不同传承也会使用不同的方法,最热门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所谓的禅修。但是我真的希望各位不要自我设限;我真的希望大家一听到禅修这个词的时候,不要限制自己认为禅修就只是直挺挺地坐在一个蒲团上一两分钟或一两个小时。

对于非常新的初学者,我们昨天已经讲过,基本上是用这样的技巧:选择一个对境,没有任何参考点或评判地处在那里。作为一个样本,让我们就别坐直了,按你现在的坐姿坐着,然后只要听着这个空调的嗡嗡声即可。

如果你的心思突然飘到别处,像是飘去 101 大楼,只要注意到你的心思飘走了就好。基本上就是,如果生起恶念,不要拒绝它;如果生起善念,不要兴奋,也不要把它写下来之类的。对于一个非常新的初学在家人来说,作为一种幼稚园程度的内观,这样做就可以了。但这是很重要的基础。好,现在让我们这么修持一分钟,不限定姿势。


[静坐]

刚刚是不限定姿势的一分钟,现在再做一分钟有姿势的练习。你注意自己的念头,你观看自己的念头,可以从注意到冷气的声音开始。这次也一样,其他什么都不做,你就只是观看自己的念头。只是观看,不要追随,不要评判,不要被带走。只是观看,就好像一个老人在看一个小孩玩玩具,不带评判地。好,开始。


[静坐]

好,那就是有姿势的一分钟练习。我感觉你们以后不会这样做,或者你们不会相信这个。即使你这样修,我觉得你也不会相信这个修法。你应该要信任这个修持,不要问“然后呢?”没有然后,就只是观看。这就像个钥匙,会打开八万四千佛法的潘朵拉盒子。

因为如果你持续地观看、观看、再观看,你的念头就不知道如何才能纠缠你,因为念头一来,你就在那里观看它。如果你的念头不知道该拿你怎么办,你就成为它的老板,那就相当接近解脱了。

这已经回答了各位提出的很多问题。像是有这样的问题:常年打坐之后,依然有很多的执着。我不认为你应该担心那个,你应该要担心的是自己能够多么不散乱。你有多么纠缠其中或不被缠扰,那才是你要担心的。


这个问题也很类似:我会对许多小事感到沮丧,那么我要如何培养菩提心或发展内观?真的,请继续对小事沮丧,不要担心这个。取而代之的,你真正应该要担心的是自己是否散乱。从一两分钟开始修起。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