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轉載自夢妮坦文,Drean and Senses
一行禪師的群組中,有位朋友分享了一段文字,其實那是老生常談,但卻是一個永恆,一個百看不厭的簡單道理,我加入了一些個人觀察,在此分享。
我們對正面的事情,每每都感到懷疑,對負面的事情,卻非常肯定,深信不疑。你有好像以下這樣想過嗎?
人基本上最多時候都是與自己相處,無盡的內在對話每一刻都一句句緊接。當有人告訴你一 件好事,你會懷疑「那是真的嗎?」;但若告訴你一件不幸的事,一宗悲天憫人的意外,你馬上就當成真的,情緒也極快被影響。這也解釋為何網上的流言可以成功騙得那麼多人。
別人對你好時,你會懷疑對方的動機,會問對方是否在利用自己。別人說愛你,說你很可愛,對你連番讚美時,你會非常懷疑,「那是真的嗎,我真的有這麼好嗎?我長那麼肥,腰那麼粗,怎會美?他真的會愛我嗎,或是只想和我相好一晚呢?」
別人向着你發脾氣,別人說某人在生你的氣,別人說某人討厭你,覺得你無用,你都會很快相信那確實如是,更無限想像,隨即感到沮喪與無奈,而且逐漸關起自己的心。
當你不快樂時,你不會懷疑為何自己會變成那麼痛苦,你深信痛苦會這樣無限擴大與漫延;但當你的生命在順流時,愛情狀況良好,生意非常成功時,你會疑惑,你會害怕,你會認為事情不會那麼順利的,懷疑如毒素般植入內心。最後有什麼不好的跟在後面,你會拋下一句「都說人生那會有這樣順利的」。
放心,心識世界縱然如是,總有念頭可以提供方法去解救。
Facebook fan page: www.facebook.com/Dreamonita
新浪微搏:夢妮妲Monita
騰訊微搏:Dreamonita
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
正面思考提升快樂指數
若事事斤斤計較或不認真的,如「別出聲,愈說愈要多做」,或「慢慢做,愈快做完愈會多加你工作」心態的孩子,只會有表面的快樂。
孩子對人對事、對工作的態度,無論在求學時期或將來在職場上,影響着他們的成功、滿足感和開心指數。想孩子健康快樂是為人父母者的必然願望,那就要在孩子健康飲食之時,孩子的心理健康也要同樣重視了。
從教孩子別斤斤計較做起,如協助弟妹和同學,是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從禮讓,如讓座是福氣;從助人,如替別人推門拉門是小事;從按着電梯的開門鍵以方便別人進出,是應做的習慣事做起。
當一切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就如天使般自得其樂,得人欣賞;因時時行善,活得喜樂。從有健康的心理質素開始,延伸至孩子對人對事和對工作的不斤斤計較和良好態度,才容易獲得滿足感、成功感和使開心地生活的指數提高。
快樂的生活指數,常被困在埋怨、父母大壓力、讀書辛苦、工作辛苦、薪金低、沒能力買樓下……怎會高?想孩子長大後快樂,培養健康的心理質素,正向地思考事情,幫助自我提升快樂指數。
撰文︰張嘉雯
孩子對人對事、對工作的態度,無論在求學時期或將來在職場上,影響着他們的成功、滿足感和開心指數。想孩子健康快樂是為人父母者的必然願望,那就要在孩子健康飲食之時,孩子的心理健康也要同樣重視了。
從教孩子別斤斤計較做起,如協助弟妹和同學,是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從禮讓,如讓座是福氣;從助人,如替別人推門拉門是小事;從按着電梯的開門鍵以方便別人進出,是應做的習慣事做起。
當一切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就如天使般自得其樂,得人欣賞;因時時行善,活得喜樂。從有健康的心理質素開始,延伸至孩子對人對事和對工作的不斤斤計較和良好態度,才容易獲得滿足感、成功感和使開心地生活的指數提高。
快樂的生活指數,常被困在埋怨、父母大壓力、讀書辛苦、工作辛苦、薪金低、沒能力買樓下……怎會高?想孩子長大後快樂,培養健康的心理質素,正向地思考事情,幫助自我提升快樂指數。
撰文︰張嘉雯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強迫症:沒完沒了的重複行為
強迫症病患者出現不能抑制的重複想法和擔心,例如 (1)會擔心雙手污穢不堪而感染細菌和疾病; (2)擔心出門前沒關好電器和爐具而發生火警; (3)擔心睡覺前沒鎖好門窗而怕有賊人入屋打劫; (4)腦海中出現莫名其妙的可怕影像 (例如傷害家人的情景) 而害怕自己會付諸行動等。
為避免這些「可怕後果」發生,患者便出現重複的行為,例如不停洗手,出門前檢查電器、爐具和門窗多遍等,但這些行為只會短暫減少焦慮,當重複的想法和擔心再出現,患者又再焦慮緊張起來而重複行為,沒完沒了的重複行為可能要花上一、兩小時才停止下來,不但明顯影響生活質素,而且破壞與家人的關係,例如患者長期佔用家中的浴室來洗手或患者因重複檢查電器和爐具而無法依時與家人外出等。長遠來說,強迫症病徵可能令患者容易情緒波動和發脾氣,出現抑鬱或其他焦慮症狀。
今年五月,美國精神科協會出版了最新的第五版精神科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把強迫症與其他焦慮症分開,因為近年大腦神經病理學研究顯示,強迫症是與一般的焦慮症不同的。新的精神科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亦把患者病識感的程度分為三級,第一級是較佳或一般,即患者知道自己的擔心或所憂慮的可怕後果發生機會不大,第二級是較差病識感,即患者相信自己的擔心較有可能會發生,但仍存有懷疑,第三類則屬最嚴重類別,約百分之四的患者完全没有病識感,對強迫症的想法和擔心深信不疑,視之為千真萬確。
若出現強迫症病徵而日常生活明顯受到影響,應及早求醫,只要接受適當心理和藥物治療,情況便會改善。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
董富賢
為避免這些「可怕後果」發生,患者便出現重複的行為,例如不停洗手,出門前檢查電器、爐具和門窗多遍等,但這些行為只會短暫減少焦慮,當重複的想法和擔心再出現,患者又再焦慮緊張起來而重複行為,沒完沒了的重複行為可能要花上一、兩小時才停止下來,不但明顯影響生活質素,而且破壞與家人的關係,例如患者長期佔用家中的浴室來洗手或患者因重複檢查電器和爐具而無法依時與家人外出等。長遠來說,強迫症病徵可能令患者容易情緒波動和發脾氣,出現抑鬱或其他焦慮症狀。
今年五月,美國精神科協會出版了最新的第五版精神科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把強迫症與其他焦慮症分開,因為近年大腦神經病理學研究顯示,強迫症是與一般的焦慮症不同的。新的精神科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亦把患者病識感的程度分為三級,第一級是較佳或一般,即患者知道自己的擔心或所憂慮的可怕後果發生機會不大,第二級是較差病識感,即患者相信自己的擔心較有可能會發生,但仍存有懷疑,第三類則屬最嚴重類別,約百分之四的患者完全没有病識感,對強迫症的想法和擔心深信不疑,視之為千真萬確。
若出現強迫症病徵而日常生活明顯受到影響,應及早求醫,只要接受適當心理和藥物治療,情況便會改善。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
董富賢
量販者
這是我昨天用Polaroid SLR680 拍的彩色街照。我很少用彩色拍這種街照。我給它主題叫「量販者」!讀者看了有什麼感覚呢?照中的婆婆不停的數算上手上的「硬幣」。在這種「硬幣」已不什受「歡迎」的年代,她仍舊活在她過去的世界,幹活著「量販」的業務!想深一點,你我何嘗不是活在我們「量販的世界「。每天仍是計量著自己手上的東西。是什麼來的?每個只各自「填滿」自己的意義。是珍貴嗎?是有意義的嗎?它今天的珍貴還是「過去的珍貴」?腦裡不期然走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之類的句子!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德國教育 "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註:轉載自aboluowang.com
在德國時候沒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是發現很多意外的東西:
1、德國幼兒園沒有年級,所有年齡的都混在一起。
2、德國學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沒有課,只有課外活動。
3、英語3年級才開始學習。
4、小學4年級畢業,根據老師推薦升學,學習技工,中專或者上以後能上大學的文理中學,上大學的比例還沒中國高。
5、沒有本科生(後來根據歐盟要求更改了一些),要麼就讀到研究生。
6、重視實踐課程,抽象的數學學習進度至少比中國晚2年。
7、為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答案竟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所謂「輸在起跑線上」是偽命題,提早讀的都是沒用的,最多給家長們樂樂,炫耀一下,顯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會外語了、會背古詩了等等,沒用!
1、德國幼兒園沒有年級,所有年齡的都混在一起。
2、德國學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沒有課,只有課外活動。
3、英語3年級才開始學習。
4、小學4年級畢業,根據老師推薦升學,學習技工,中專或者上以後能上大學的文理中學,上大學的比例還沒中國高。
5、沒有本科生(後來根據歐盟要求更改了一些),要麼就讀到研究生。
6、重視實踐課程,抽象的數學學習進度至少比中國晚2年。
7、為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答案竟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所謂「輸在起跑線上」是偽命題,提早讀的都是沒用的,最多給家長們樂樂,炫耀一下,顯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會外語了、會背古詩了等等,沒用!
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
徳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通過國家介入,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碟,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孩子們快樂的玩耍
1.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
原 以為在德國只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 「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並 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碟,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儘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
翻 開聯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 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 子的成長規律。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2.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
與 歐洲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 是多餘的。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 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民教育育的成果: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 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教育,看看他們的做法是否值得我們鑒借。朋友們,我們要對「起跑線」和中國的教育體制有重新的認識了。「硬碟」的後果是毀了一切的未來。
徳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通過國家介入,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碟,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孩子們快樂的玩耍
1.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
原 以為在德國只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 「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並 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碟,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儘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
翻 開聯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 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 子的成長規律。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2.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
與 歐洲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 是多餘的。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 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民教育育的成果: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 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教育,看看他們的做法是否值得我們鑒借。朋友們,我們要對「起跑線」和中國的教育體制有重新的認識了。「硬碟」的後果是毀了一切的未來。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中醫如何診斷慢性腎臟病?
中醫診斷主要依據中醫四診,所謂四診就是望、聞、問、切診四種診斷的方法,適當的實驗室檢查,有助於明確早期中醫診斷。
中醫診斷根據臨床證候,如在腎病綜合症中,如果表現以水腫為主者,一般診斷為水腫病;如果水腫不明顯,以小便泡沫增多、尿蛋白為主者診斷為尿濁;如果小便短少、甚至無尿者診斷為癃閉;如果出現腎功能不全,臨床出現倦怠乏力、腰膝酸軟、面色無華、納呆欲嘔等表現者診斷為虛勞,屬腎衰;如果在虛勞基礎上出現少尿或無尿,同時併發嘔吐等症狀者,屬於關格。
對於慢性腎臟病,中醫首先需要確定屬中醫什麼病,如水腫病、淋證、癃閉、虛勞、關格、尿濁等均屬中醫腎病範圍,這是中醫的辨病思維。
然後再分析病人存在的證候,結合病人的舌脈等分析其屬哪一種中醫證型,如淋證屬腎虛還是膀胱濕熱證。
在慢性腎臟病早期,由於腎臟的代償機制,許多腎臟病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在這些情況下可參考實驗室檢查的結果進行辨病,如根據血肌酐、蛋白尿、血尿等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如體檢發現少量蛋白尿,可以參考尿濁進行辨證論治。
在此基礎上根據中醫的四診分析中醫的證型,一般來說腎臟病要做到既辨證又辨病。
慢性腎臟病早期由於腎臟功能的代償機制,可能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而造成相當多的病人沒有能夠做到早期診斷,因此例行體檢十分重要。同時又由於早期腎臟病的臨床症狀不特異,如腎臟病病人可能出現頭暈、乏力、面色差等,這些症狀又可見於其他很多疾病,甚至勞累或休息不好也可以見到這些情況,如不重視也可能造成漏診、誤診。
如果腎臟病進一步發展,患者可能會出現食欲下降、噁心、嘔吐、睡眠障礙、倦怠、精力不充沛、瘙癢、抽筋、異常的出血、浮腫、貧血、呼吸困難等,則表明可能病情已經進入腎功能衰竭。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高級講師徐大基博士
中醫診斷根據臨床證候,如在腎病綜合症中,如果表現以水腫為主者,一般診斷為水腫病;如果水腫不明顯,以小便泡沫增多、尿蛋白為主者診斷為尿濁;如果小便短少、甚至無尿者診斷為癃閉;如果出現腎功能不全,臨床出現倦怠乏力、腰膝酸軟、面色無華、納呆欲嘔等表現者診斷為虛勞,屬腎衰;如果在虛勞基礎上出現少尿或無尿,同時併發嘔吐等症狀者,屬於關格。
對於慢性腎臟病,中醫首先需要確定屬中醫什麼病,如水腫病、淋證、癃閉、虛勞、關格、尿濁等均屬中醫腎病範圍,這是中醫的辨病思維。
然後再分析病人存在的證候,結合病人的舌脈等分析其屬哪一種中醫證型,如淋證屬腎虛還是膀胱濕熱證。
在慢性腎臟病早期,由於腎臟的代償機制,許多腎臟病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在這些情況下可參考實驗室檢查的結果進行辨病,如根據血肌酐、蛋白尿、血尿等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如體檢發現少量蛋白尿,可以參考尿濁進行辨證論治。
在此基礎上根據中醫的四診分析中醫的證型,一般來說腎臟病要做到既辨證又辨病。
慢性腎臟病早期由於腎臟功能的代償機制,可能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而造成相當多的病人沒有能夠做到早期診斷,因此例行體檢十分重要。同時又由於早期腎臟病的臨床症狀不特異,如腎臟病病人可能出現頭暈、乏力、面色差等,這些症狀又可見於其他很多疾病,甚至勞累或休息不好也可以見到這些情況,如不重視也可能造成漏診、誤診。
如果腎臟病進一步發展,患者可能會出現食欲下降、噁心、嘔吐、睡眠障礙、倦怠、精力不充沛、瘙癢、抽筋、異常的出血、浮腫、貧血、呼吸困難等,則表明可能病情已經進入腎功能衰竭。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高級講師徐大基博士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躁鬱症心理治療(二):冷靜48小時
註:本文轉載自精神點擊
認知行為治療目標包括預防病發,教導病患者處理輕微躁狂或抑鬱病發症狀, 增加病患者對症狀的了解,加強病患者對藥物治療的配合,協助病患者面對壓力,改善病患者的家庭和人際關係。
輕微躁狂或抑鬱病發會令病患者的思想和行為改變,例如輕微躁狂令患者難以集中精神和增加社交活動,繼而工作和生活受到影響,例如工作效率下降,病患者因此容易受困擾和擔心,情況持續下去,病患者會失眠和出現較明顯和嚴重的躁狂或抑鬱病發。
以下是另外兩種較常用的認知行為治療的技巧,幫助病患者駕馭躁鬱症。
(3)「個人症狀列表」紀錄病患者正常精神狀態、躁狂和抑鬱病發症狀,使病患者了解自己不同精神狀態的症狀,例如躁狂時口若懸河,其他人難以捉摸,當抑鬱時則整天感到異常疲倦,病患者學懂適當地判斷自己的狀態後,便可採取相應對策,舒緩輕微躁狂或抑鬱病發症狀,避免病情惡化,發展成嚴重的病發。例如陳先生明白若他時常與人爭吵,增加消費和購物,便是早期病發症狀,學懂提早安排覆診和評估病情。
(4)「冷靜48小時」:躁鬱症病發時,患者會出現魯莽行為,例如魯莽投資或過度購物。例如陳先生躁狂病發時,腦海突然充滿很多創業大計,曾簽下租約,花了十多萬訂金。現在陳先生學會每逢有重大決定,先冷靜48小時,用最少兩天時間權衡輕重和與兩三位家人商量,學懂比較行為和重大決定對個人的好處和壞處,若他的主意真的是好主意,而不是病發時出現的不切實際想法,應該可以經得起時間考驗,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和認同。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
董富賢
認知行為治療目標包括預防病發,教導病患者處理輕微躁狂或抑鬱病發症狀, 增加病患者對症狀的了解,加強病患者對藥物治療的配合,協助病患者面對壓力,改善病患者的家庭和人際關係。
輕微躁狂或抑鬱病發會令病患者的思想和行為改變,例如輕微躁狂令患者難以集中精神和增加社交活動,繼而工作和生活受到影響,例如工作效率下降,病患者因此容易受困擾和擔心,情況持續下去,病患者會失眠和出現較明顯和嚴重的躁狂或抑鬱病發。
以下是另外兩種較常用的認知行為治療的技巧,幫助病患者駕馭躁鬱症。
(3)「個人症狀列表」紀錄病患者正常精神狀態、躁狂和抑鬱病發症狀,使病患者了解自己不同精神狀態的症狀,例如躁狂時口若懸河,其他人難以捉摸,當抑鬱時則整天感到異常疲倦,病患者學懂適當地判斷自己的狀態後,便可採取相應對策,舒緩輕微躁狂或抑鬱病發症狀,避免病情惡化,發展成嚴重的病發。例如陳先生明白若他時常與人爭吵,增加消費和購物,便是早期病發症狀,學懂提早安排覆診和評估病情。
(4)「冷靜48小時」:躁鬱症病發時,患者會出現魯莽行為,例如魯莽投資或過度購物。例如陳先生躁狂病發時,腦海突然充滿很多創業大計,曾簽下租約,花了十多萬訂金。現在陳先生學會每逢有重大決定,先冷靜48小時,用最少兩天時間權衡輕重和與兩三位家人商量,學懂比較行為和重大決定對個人的好處和壞處,若他的主意真的是好主意,而不是病發時出現的不切實際想法,應該可以經得起時間考驗,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和認同。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
董富賢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熱愛生活.從美開始
註:本文轉載自艾烈,文芄女生Yahoo Style 香港
英文Poem,解作詩,亦可解作美麗的東西。既然詩是美麗的東西,為甚麼詩在香港,不但不被喜愛甚至不被重視?我認為這與詩的「難讀性」有者密不可分的關係。港人的主流價值觀十分簡單,他們追求快、靚、正,看看 Instagram 於網絡上大行其道便可見一斑,Instagram 是一個免費手機拍照程式,拍攝影像後,可隨意添加不同濾鏡功能以美化影像,再即時上載至 Facebook,Twitter, Flickr 等社交平台,跟友人分享生活點滴。攝影跟詩的本質很一致,同樣是藝術形式,同樣與美學有關,同樣是要耗上作者的心神及時間,方可成就出來之美物。但隨著這些數以萬計的手機程式氾濫,世人瞬間學會了無痛苦走路,隨手沾來一推「美物」,隨時輕易上傳發布。詩歌之所以無法流行起來,因為坊間沒有「好詩歌一按即成」的軟件程式啊!要練寫/閱讀詩歌,需要的不只是讀寫能力,還有「時間」、「心血」及「內涵」這東西,而這些東西是要用自己的靈魂歷練出來的。
說穿了,在藝術領域沒有對錯,只有高低。與攝影相比,詩相對是一項門檻較高的藝術,然而,同樣是以華語書寫的台灣人卻十分重視文字,甚至可以說他們很嚮往文字,隨意走到台灣街頭的一角,總會看見一些散發對人生或生活的啟發性標語。我曾經在一個小攤檔感受至深,小攤檔十分簡陋,售賣的亦是平凡白葱糖,在購買過程當中,我看見他們在檔口上展示了一篇關於描述白葱糖的小學教科書內文,閱讀過後,盛載在手裡的白葱糖已不是白葱糖,它滿載著濃濃的人情味與關愛,讓人瞬間暖上心頭。不但如此,在捷運的車廂,更可看見詩詞的發佈,而張貼的詩詞並不是出自甚麼大文豪的手筆,而是中學生詩詞比賽的得獎作品。天啊~反觀在香港的地鐵車廂,不是巨大的廣告硬照便是厭煩的廣告廣播。也許,我終於理解為甚麼有部分港人會選擇逃離熟悉的香港,移居陌生的台灣。
在香港,藝術的存在價值從來乏人問津亦缺乏推廣,直至今年11月中,我看見了一件美麗事:英國文化協會與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合辦了「詩歌電車行」,以十首來自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地著名詩人的作品布置車廂,每首詩歌以中、英對照。他們選在電車上讓詩歌進行遊走,實在是一個很浪漫的選擇,電車是港島區百年的交通工具,其慢駛速度正正讓人有一刻的小放鬆,而閱讀一首詩同樣只需一刻的時間,所選的詩詞皆沒有艱澀的詞彙。雖然我不知道有多少乘客會進行閱讀/觀賞,但是我仍十分慶幸「詩」終於能夠走進港人的生活裡,儘管展期只至2014年1月30日。
很多人認為藝術高深莫測,與我無關。然而,不論任何形式的藝術,在本旨上主要是作者抒發對自己或世界的想法及感受,從而探索美麗之根本/美麗之可能。藝術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自己。
最後為你們送上18 世紀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作品
Auguries of Innocence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 William Blake(1757-1827)
《天真的啟示》
威廉.布萊克 (英國)
威廉.布萊克 (英國)
一粒砂裏有一個世界
一朵花裏有一個天堂
把無窮無盡握於手掌
永恆寧非是剎那時光
一朵花裏有一個天堂
把無窮無盡握於手掌
永恆寧非是剎那時光
(陳之藩譯)
圖文:艾烈
www.facebook.com/feminart
www.facebook.com/feminart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可致肝壞死 勿亂用止痛品
註:本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也許是廣告的強效宣傳太成功,只要一有頭痛或肌肉痠痛,我們都傾向服用止痛藥、使用止痛貼或止痛膏等產品。為了強效止痛或處理不同部位的痛症,不少人更會同時使用多款產品,然而本地專家表示,這種「多管齊下」的止痛方法不但有機會傷害肝臟,嚴重更可致肝臟壞死,因而提醒大眾要慎用。
文:onki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藥效滲透血液
近日,外電引述美國曾經有病人因為同時使用兩種含有非類固醇止痛抗炎成分的止痛貼及止痛藥,令身體於無意間過量吸收藥效,導致肝臟壞死。為此,聖雅各福群會惠澤社區藥房註冊藥劑師梁沛康(上圖)表示,止痛產品隨處可見,惟市民使用前未必會留心藥品的成分,亦甚少會小心分辨產品的用法及針對哪種痛症,甚至同時使用多種產品以增強藥效。梁解釋,這些觀念相當危險,因為不論是止痛藥、止痛貼或止痛膏,其藥效都會直接滲入血液中,如果在沒有仔細留意用藥分量的情況下同時使用,有機會令人體過量吸收,從而損害肝臟功能,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
分為三大類
梁沛康表示,坊間最常見的止痛產品一般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撲熱息痛止痛藥,具有止痛消炎的功效,常見於市面上的口服組合藥(即聲稱一次過可治瘉多種痛症的藥),近年亦多用於止痛貼類型產品。成人每日不應吸收超過四克撲熱息痛,否則有機會引起急性肝炎或肝衰竭。第二類為含有薄荷或水楊酸的止痛產品,前者感覺清涼,後者味道濃烈,兩者均具鎮痛功效,然而過量塗抹含水楊酸的產品有機會引致中毒,故藥劑師不建議大量使用,每日次數不宜超過四次。最後一種為藥力較強的非類固醇消炎藥物,口服的非類固醇消炎藥物須經醫生處方,而貼布或膏藥等外用產品,則可在有藥劑師駐店的藥房購得,常用於關節炎。非類固醇消炎藥對肝臟的影響更大,也會引起腸胃不適。
不應自行配搭
梁沛康續指,醫生同時處方口服和外用止痛藥物的情況十分常見,但會先行調節用量,再給予病人使用,不過由於市面上的外用止痛產品,並無清晰的使用指引,故此,市民如欲邊服藥邊配搭止痛貼或止痛膏等外用產品時,則須多加注意。「口服藥的用量指引較為清晰,但就外用藥物而言,使用的次數過多,或範圍太大都會導致過量。如果一個病人已在服用較高劑量的口服止痛藥,還再使用外用止痛貼,將會相當危險。」故此,梁沛康並不建議大家自行搭配多種止痛產品,若需要同時處理多種痛症,或需要加強藥效時,必須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的意見。
用藥宜忌
宜
1. 專家提醒大家,購買藥物時,必須留意標籤指引。現時坊間推出不少特效配方止痛藥,每粒止痛藥的撲熱息痛藥量或已超過一般認知的五百毫克,使用時須跟足指引服用。
2. 除了使用止痛產品外,還可考慮其他鎮痛方法,例如在註冊物理治療師的指引下進行物理治療,以舒緩筋腱和關節痛症,亦可以多進行游泳、瑜伽等較少傷及關節的運動來訓練肌肉,避免勞損致痛。
3. 只可以清水配止痛藥服用,如以酒、果汁等其他飲品同服,則有礙藥物溶解及影響藥效。
4. 應以「少用量、短用時」的大原則服用止痛藥。
忌
1. 由於孩童會隨年齡增長而改變體形,故難以估計外用產品的正確使用量;另外,一塊外用貼布可能已覆蓋了大範圍孩童皮膚的表面積,極容易令身體吸收過量藥效,絕不建議自行使用。
2. 不少組合藥都含有撲熱息痛,如傷風感冒藥、鼻敏感藥、咳嗽藥、經痛藥等,應避免同時服用兩種或以上,服藥前應先看清楚成分。
3. 含有撲熱息痛的止痛藥可空肚服用,但非類固醇消炎藥物則必須要飽肚時服用,否則有機會引起腸胃不適。
4. 不宜直接服用藥效較高的「特效」品種,以免攝取過量。
也許是廣告的強效宣傳太成功,只要一有頭痛或肌肉痠痛,我們都傾向服用止痛藥、使用止痛貼或止痛膏等產品。為了強效止痛或處理不同部位的痛症,不少人更會同時使用多款產品,然而本地專家表示,這種「多管齊下」的止痛方法不但有機會傷害肝臟,嚴重更可致肝臟壞死,因而提醒大眾要慎用。
文:onki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藥效滲透血液
近日,外電引述美國曾經有病人因為同時使用兩種含有非類固醇止痛抗炎成分的止痛貼及止痛藥,令身體於無意間過量吸收藥效,導致肝臟壞死。為此,聖雅各福群會惠澤社區藥房註冊藥劑師梁沛康(上圖)表示,止痛產品隨處可見,惟市民使用前未必會留心藥品的成分,亦甚少會小心分辨產品的用法及針對哪種痛症,甚至同時使用多種產品以增強藥效。梁解釋,這些觀念相當危險,因為不論是止痛藥、止痛貼或止痛膏,其藥效都會直接滲入血液中,如果在沒有仔細留意用藥分量的情況下同時使用,有機會令人體過量吸收,從而損害肝臟功能,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
分為三大類
梁沛康表示,坊間最常見的止痛產品一般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撲熱息痛止痛藥,具有止痛消炎的功效,常見於市面上的口服組合藥(即聲稱一次過可治瘉多種痛症的藥),近年亦多用於止痛貼類型產品。成人每日不應吸收超過四克撲熱息痛,否則有機會引起急性肝炎或肝衰竭。第二類為含有薄荷或水楊酸的止痛產品,前者感覺清涼,後者味道濃烈,兩者均具鎮痛功效,然而過量塗抹含水楊酸的產品有機會引致中毒,故藥劑師不建議大量使用,每日次數不宜超過四次。最後一種為藥力較強的非類固醇消炎藥物,口服的非類固醇消炎藥物須經醫生處方,而貼布或膏藥等外用產品,則可在有藥劑師駐店的藥房購得,常用於關節炎。非類固醇消炎藥對肝臟的影響更大,也會引起腸胃不適。
不應自行配搭
梁沛康續指,醫生同時處方口服和外用止痛藥物的情況十分常見,但會先行調節用量,再給予病人使用,不過由於市面上的外用止痛產品,並無清晰的使用指引,故此,市民如欲邊服藥邊配搭止痛貼或止痛膏等外用產品時,則須多加注意。「口服藥的用量指引較為清晰,但就外用藥物而言,使用的次數過多,或範圍太大都會導致過量。如果一個病人已在服用較高劑量的口服止痛藥,還再使用外用止痛貼,將會相當危險。」故此,梁沛康並不建議大家自行搭配多種止痛產品,若需要同時處理多種痛症,或需要加強藥效時,必須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的意見。
用藥宜忌
宜
1. 專家提醒大家,購買藥物時,必須留意標籤指引。現時坊間推出不少特效配方止痛藥,每粒止痛藥的撲熱息痛藥量或已超過一般認知的五百毫克,使用時須跟足指引服用。
2. 除了使用止痛產品外,還可考慮其他鎮痛方法,例如在註冊物理治療師的指引下進行物理治療,以舒緩筋腱和關節痛症,亦可以多進行游泳、瑜伽等較少傷及關節的運動來訓練肌肉,避免勞損致痛。
3. 只可以清水配止痛藥服用,如以酒、果汁等其他飲品同服,則有礙藥物溶解及影響藥效。
4. 應以「少用量、短用時」的大原則服用止痛藥。
忌
1. 由於孩童會隨年齡增長而改變體形,故難以估計外用產品的正確使用量;另外,一塊外用貼布可能已覆蓋了大範圍孩童皮膚的表面積,極容易令身體吸收過量藥效,絕不建議自行使用。
2. 不少組合藥都含有撲熱息痛,如傷風感冒藥、鼻敏感藥、咳嗽藥、經痛藥等,應避免同時服用兩種或以上,服藥前應先看清楚成分。
3. 含有撲熱息痛的止痛藥可空肚服用,但非類固醇消炎藥物則必須要飽肚時服用,否則有機會引起腸胃不適。
4. 不宜直接服用藥效較高的「特效」品種,以免攝取過量。
缺睡壞處多 假日補眠非良策
註:本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今天是聖誕節翌日,不少打工一族均會趁假期補眠休息。但有研究指出,假日補眠無法彌補因平日睡眠不足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只能減低疲勞感覺而已。精神科醫生則強調,每天有充足睡眠,對維持身體健康尤為重要,長期缺睡有機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減壽幾年!
文:Kk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影響專注力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只要有數天睡眠不足,便會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和血糖調節能力受損,直接影響身體各項機能,即使周末補眠,仍無法彌補因睡眠不足而引起的專注力缺乏和身體損傷。精神科醫生方日旭(上圖)表示,醫學上一直也認同此說法,認為周末補眠只是都市人無可奈何的做法,只能說「有好過無」。他說:「之前已有研究指,成年人連續七日每天只睡三至五小時,即使之後補眠三天,其專注力都無法返回正常水平。若果長期缺睡,只會令腦功能一直轉差。」
方醫生指出,睡眠是人類必須的,「睡眠讓身體恢復能量、讓腦部得到休息,亦影響着身體器官功能發展,所以必須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他表示,若果長期睡眠不足,成年人最常見的情況為專注力下降,增加工作時出錯機會,影響表現。小朋友則會影響發育,因深層睡眠期間會分泌生長激素。此外,亦會增加身體慢性發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精神飽滿便足夠
怎樣為之睡眠不足?是否一定睡八小時才算足夠?方醫生解釋,一般來說,成年人需要每天睡眠七至八小時,但亦因人而異。「有些人小時候已瞓得少,如果睡醒後精神飽滿,沒有疲累的感覺,便為之足夠,並非一定要睡足八小時。」相反,有些人睡了八小時,甚至更多時數,翌日依然感到疲累的話,便可能要找醫生作睡眠測試,檢查是甚麼原因令睡眠質素欠佳。「可能是睡眠窒息症、失眠或夜尿頻密影響,必須查找原因,以作改善。」
弊端一覽
專注力下降:身體機能未得到充分休息,日間感到疲倦,最易令人工作效率下降,容易出錯,影響工作和學習的表現。
致肥:睡眠不足時,人體會減少分泌控制食欲的荷爾蒙Leptin,同時由胃部分泌出來的Ghrelin(一種會令人食欲增加的荷爾蒙)會增多,所以容易導致肥胖。
增患心血管病風險:有研究指,長期每晚睡少於六小時,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風險。
何謂優質睡眠?
晚上要有優質睡眠,除了講求時間長短,亦講求質素。方醫生指出,成年人每天一般需要七至八小時睡眠時間,而這八小時的睡眠是否優質,亦要視乎以下情況:
真正入睡:睡在牀上的時間,至少有百分之八十至八十五時間是真正睡着的,有些人躺在牀上久不能入眠,即使睡在牀上八小時,也不能擁有良好的睡眠質素。
合理睡眠周期:人體進入睡眠狀態後,會進入發夢期、淺層睡眠和深層睡眠階段,三階段周期不斷重複。在整個睡眠過程中,深層睡眠應該約佔百分之二十的時間、發夢期約佔百分之二十五,其餘時間應該是淺層睡眠。如果進入深層睡眠的時間太少,便得不到良好的休息。
■深層睡眠不足,有機會損害記憶力。
■睡前打機或上網或會影響睡眠質素。
■睡眠不足亦會引致肥胖。
■有研究指出,白天多接觸陽光,有利晚上休眠。
■自行服用安眠藥入睡,有機會造成依賴,甚至上癮。
■咖啡、濃茶中的咖啡因均會引致失眠。
今天是聖誕節翌日,不少打工一族均會趁假期補眠休息。但有研究指出,假日補眠無法彌補因平日睡眠不足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只能減低疲勞感覺而已。精神科醫生則強調,每天有充足睡眠,對維持身體健康尤為重要,長期缺睡有機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減壽幾年!
文:Kk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影響專注力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只要有數天睡眠不足,便會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和血糖調節能力受損,直接影響身體各項機能,即使周末補眠,仍無法彌補因睡眠不足而引起的專注力缺乏和身體損傷。精神科醫生方日旭(上圖)表示,醫學上一直也認同此說法,認為周末補眠只是都市人無可奈何的做法,只能說「有好過無」。他說:「之前已有研究指,成年人連續七日每天只睡三至五小時,即使之後補眠三天,其專注力都無法返回正常水平。若果長期缺睡,只會令腦功能一直轉差。」
方醫生指出,睡眠是人類必須的,「睡眠讓身體恢復能量、讓腦部得到休息,亦影響着身體器官功能發展,所以必須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他表示,若果長期睡眠不足,成年人最常見的情況為專注力下降,增加工作時出錯機會,影響表現。小朋友則會影響發育,因深層睡眠期間會分泌生長激素。此外,亦會增加身體慢性發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精神飽滿便足夠
怎樣為之睡眠不足?是否一定睡八小時才算足夠?方醫生解釋,一般來說,成年人需要每天睡眠七至八小時,但亦因人而異。「有些人小時候已瞓得少,如果睡醒後精神飽滿,沒有疲累的感覺,便為之足夠,並非一定要睡足八小時。」相反,有些人睡了八小時,甚至更多時數,翌日依然感到疲累的話,便可能要找醫生作睡眠測試,檢查是甚麼原因令睡眠質素欠佳。「可能是睡眠窒息症、失眠或夜尿頻密影響,必須查找原因,以作改善。」
弊端一覽
專注力下降:身體機能未得到充分休息,日間感到疲倦,最易令人工作效率下降,容易出錯,影響工作和學習的表現。
致肥:睡眠不足時,人體會減少分泌控制食欲的荷爾蒙Leptin,同時由胃部分泌出來的Ghrelin(一種會令人食欲增加的荷爾蒙)會增多,所以容易導致肥胖。
增患心血管病風險:有研究指,長期每晚睡少於六小時,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風險。
何謂優質睡眠?
晚上要有優質睡眠,除了講求時間長短,亦講求質素。方醫生指出,成年人每天一般需要七至八小時睡眠時間,而這八小時的睡眠是否優質,亦要視乎以下情況:
真正入睡:睡在牀上的時間,至少有百分之八十至八十五時間是真正睡着的,有些人躺在牀上久不能入眠,即使睡在牀上八小時,也不能擁有良好的睡眠質素。
合理睡眠周期:人體進入睡眠狀態後,會進入發夢期、淺層睡眠和深層睡眠階段,三階段周期不斷重複。在整個睡眠過程中,深層睡眠應該約佔百分之二十的時間、發夢期約佔百分之二十五,其餘時間應該是淺層睡眠。如果進入深層睡眠的時間太少,便得不到良好的休息。
■深層睡眠不足,有機會損害記憶力。
■睡前打機或上網或會影響睡眠質素。
■睡眠不足亦會引致肥胖。
■有研究指出,白天多接觸陽光,有利晚上休眠。
■自行服用安眠藥入睡,有機會造成依賴,甚至上癮。
■咖啡、濃茶中的咖啡因均會引致失眠。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