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2日 星期一

職場入手 兩招助青年上流

【經濟日報專訊】年輕人欠上流機會,引發爭議。隨着本港發展成知識型社會,高學歷年輕人愈來愈多,然而投入職場後,薪金多年來處於低位,升職、加薪難平步青雲。
15至24歲青年的入息中位數過去10年跑輸「大市」,靠自力上流不成,職場生力軍瀰漫怨氣,不少人近年更選擇提早輪候公屋。
面對種種情況,青年上流將為今年施政報告的重點之一,在職場方面會先下功夫,包括擴展多元化行業及職位以增上流出路。但亦有意見認為,學歷膨脹、職級簡化、年輕人及僱主心態改變等,正環環相扣地互相影響,減慢年輕人上流速度(見另文——「急求升職 新人「等唔切」離職」)。
周三發表的施政報告將有不少針對協助青年上流的措施,據悉,其中在職場方面會推兩招,以「本區就業、本區培訓」入手,先以東涌作試點,帶起區內有前景職位,建立「地區人才資料庫」;同時在金融等傳統具發展的行業外,擴展有助上流的三大行業:海陸空航運、文化、體育相關事業。
配合港珠澳橋 建人才資料庫
據了解這個「區本」概念,除東涌外,元朗及天水圍亦是目標之一,但因應配合未來港珠澳大橋落成對基建及零售業人手的需求,東涌區內可加緊培訓作配合,先作試點,並建立「地區人才資料庫」。
另外,擴闊上流出路亦是當務之急,關注青年上流問題、去年新增青年教育、就業和培訓專責小組的扶貧委員會,向政府建議要發展多元化行業以助年輕人上流。據了解,施政報告將提出擴展海陸空航運、文化產業及體育事業3大行業,助年輕人發展。
青年低職 收入跑輸大市10年
事實上,15至24歲年輕人的薪酬近年一直無法上流。按統計處資料,03年整體就業人士收入中位數為1萬元,而15至24歲收入中位數為6,500元,相差35%;10年過去,前者入息上升30%至1.3萬元,而後者雖上升38%至9,000元,但年輕人的入息仍與整體勞動人口相差30%,跑輸足足10年之久(見表)。
至於完成專上教育而非學位的畢業生,過去10年入息中位數由7,000元上升至9,000元,然而,與整體就業人口差距亦同維持約30%差距。
即使是擁有學位的大學畢業生,薪酬亦與「大市」相差5.7%至15.4%;完成專上教育而且擁有學位人士在03年的收入中位數為8,500元,較整體就業人口少15%,至13年,兩者薪金差距仍維持15.4%,前者為1.1萬元而後者為1.3萬元。
對於年輕人低薪低職位,扶貧委員會的青年教育、就業和培訓專責小組副主席蔡元雲接受訪問時表示,小組亦意識到有關問題,認為首要任務是擴大年輕人的上流出路,由淺入深;「本港有4大行業的優勢,包括金融及地產,但非人人都有興趣。」
學者:針對各區特色 發展行業
他指,小組會聚焦討論協助青年就職及培訓的具體措施,同時與教育局商討,以向政府獻計。
中文大學副校長侯傑泰認為本區培訓及就業可為該區青年減省進修及交通費,改善青年就業,但應確保發展符合各區特色的行業;若要培訓新興產業的人才,必須研究市場是否有需求。
他直言,在學歷貶值的世代,難有政策保證所有年輕人都能向上流。他認為政府應針對性幫助成績稍遜、家境清貧者,提供有前景的職訓課程。
樹仁大學副教授李樹甘亦稱,推行本區培訓及就業是好開始,至少令無業青年有工做,但年輕人不宜抱一步到位的心態,以為政府的措施可幫他們「由無樓變成有樓」;至於拓展多元產業,他指計劃老生常談,並非幫助大部分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