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3日 星期日

措尼仁波切:大圆满实修

措尼仁波切:大圆满实修

奥明宫学馆 



 外境无常,能把握的唯有自心 

一开始,我会分享这段时间里我的一些经验和想法。

佛法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今年这种特殊的状况下,我发觉有个东西和我们一直在一起,而且它永远都会和我们在一起,不管今生或来世,不管白天或黑夜,不管你在做什么事,我们的心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思考、知道、明晰的这念心,永远都和我们在一起。

在这之外,其他外在东西都是不确定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但只要这个心还在运作,就一直和你在一起,不管你经历痛苦快乐,不管你生活中有什么高低起伏变化,不管发生什么,体验到这一切的“体验者”,都是我们的心。

只要好好去观察我们的心、看着我们的心、修持我们的心,透过这样,我们就可能找到超越能所二分的自心本质。

特别是今年这种特殊状况,各种变化一直在发生,透过这种经验,我们就会清楚看到:我们的心是如何被外境所吸引,是怎样由于外境的变动,我们就改变感知外境的方式,在外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现在,就可以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

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是如何深深相信着“我们的生命,是如何就像外在展现那样”。

好好去看,透过这样,就可以从中找到自由和信心,也可以找到自心的本质。


 认出本觉,让它稳固,才能生起解脫的力量 

这样的理解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认识到“禅修我们的心”这件事有多重要,透过这样,我们就能看到一切,也有机会能看自心本质。然后,就稳定处在自心本质当中——这就是我一直提到的,也就是明空的不二,就是大圆满所说的本觉或心的本质,不管怎么称呼它,它就是我们真正的本质。

认出本觉、认出心的本质很重要,但有另一件事比它更重要,就是“能够稳定”。

真正的力量来自于“你能处在自心本质中处多长时间”,所以这里有几点要注意:

一、一切皆心:
无论轮回中发生了什么,经验这一切的都是我们的心,这一点我在之前的课上提过,但今年我对这一点特别有感觉,这是第一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二、认出本觉:
接着是,在各种各样的修持中,最重要的是禅修如来藏,或禅修本觉,这才是所有修持中最重要的。

三、让它稳固:
当我们认出如来藏或认出本觉后,要能够稳固处在当中。如果你认出了本觉或如来藏,但不能稳固的话,它就不能让你产生解脱的力量。光只是认出,而不能稳固,是无法解脱的。
 

 过了兴奋期,要拯救麻痺无感的禅修 

所以在这次闭关中,我们会一起做禅修,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这次闭关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醒大家,同时也是提醒我自己,这段时间中,你们一定都发现了些什么,也许是发现了本觉,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一再一再做禅修”,我们要对禅修这件事不会感到疲厌、疲倦,即使感到疲倦,也能在当中做禅修,能够如此,有些事一定可以改变。

讲到禅修,一开始很多人都处在很兴奋的状态,慢慢的就越来越松弛、渐渐就懈怠下来了,你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种状况,这时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我们一禅修就想得到一些立即的成效,想要立刻得到什么成果、马上改变什么。确实一开始时,比如前一两天、一个礼拜,你也即确看到点什么效果;但几个月、几年下来,好像渐渐没什么效果,然后你就会失去禅修动机,这时最重要的是,要相信:你一直在进步中,只要你再继续努力,你一定会看到清楚的转化效果。

有些人能很欢喜、兴奋的禅修了几个月或几年,然后到了一定程度,总会碰到卡住的状况,这时你要寻求帮助,寻求老师或法友帮助,或从过去祖师的著作中,去寻求协助,同时也要累积资粮,要生起虔敬心,要禅修慈悲,或进行其他修持。

要透过这样,去破除麻痺、没感觉的状态,因为陷身这种状态中,你会有种原地踏步的感觉。其实你是在进步的,只是你自己没感觉,这样就会形成障碍,渐渐就会没有禅修动机、动力,当你发现自己陷入这种状态,其实是需要协助的。

现在我就是要来帮助大家的,大家也要想办法帮助自己。

 让明点活跃起来,让心“没有理由地快乐” 

我们要不断做微细身的练习,要去感觉自己的感受,当我们不断这样去做,慢慢的你就会碰到让你不太舒服的感受,那就是我称为“美丽怪物”的东西。
 
如果你再继续练习,美丽的怪物会打开来,慢慢的你就有种幸福的感受,它是自然发生的,这可以说“你让明点活跃起来了”,你随时可以给出爱,随时可以有慈心、慈心,甚至可以生起菩提心,如果没有本质爱,当你心中有个大空洞,你生起的菩提心可能不太健康。
 
基于以上的原因,你就要一再一再和本质爱连结起来,当你这样持续练习,有一天你会经验到一种快乐的感受,而且你不知道为什么有这种感受,当人们问起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快乐,你不知道要怎么回答,不要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事实上“不知道为什么快乐”这个答案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
 
这表示你的明点开始运作、开始在动,你真正的菩提心也开始运作。
 
如果面对这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是:“因为怎样怎样,所以我有菩提心”,这样的回答事实上是错的。下一次有机会我会问问大家,看大家怎么回答。我们要放下一个习性,就是“我们总是要给出一个好听的答案”,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想让人觉得我们很笨,这就像有人问你“为什么有眼睛”,就本来就有啊。
 
就像小时候很自然没有原因的就很快乐,但现在我们失去那种“没有原因的快乐”,我们现在经验到的,往往是一种恐惧、忽视、孤独、或者是一种不安,我们现在经验到的,就是没有理由的空虚,有一种大空洞的感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明点没有在脉里适当的运作,明点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我希望大家都能和本质爱连结起来,当你能这样做,我希望你把这样的方法传给你的孩子。我们现在给小孩的,都是有条件的东西,我们现在喂养他们的,都不是根本的美好状态,都是些贪婪等有条件的东西。
 
我们一定要让自己找到平衡,如果不能平衡,就会产生问题。
 
我不是指你们要放下一切去修行,这不是一种必要的状态,能这样当然很好,重点是“要在你现在的状态中,做这个修持,和本质爱连结起来”,以后就可以把这种美好的经验,供养给你的伴侣、孩子和父母。
 
要知道所谓“供养”,不是像献曼达一样,才叫做供养,事实上你和本质爱连结,然后分享给你亲近的人,这就是一种供养。有一天也许你的伴侣会问你:“你怎么啦?”,这时你可以给出那个答案:“我也不知道啊,但我就觉得非常好。”
 

 觉知自己的感受,四件事不要做 
 
这个修持,也包括“开放你的情感心”(open heart),觉知自己的感受,不要评断,不评断就是慈悲,修持本身就是“握手修持”。
 
我们需要用觉知的心做握手的修持,要去觉知自己的感受,和感受在一起,这种时候有四件事不要做:
一,不要压抑它;
二,不要激发它,不要促使它增长:
三,不要忽略它;
四,不要用任何对治法。
 
你要做的,就是单纯地和这个原始的感受待在一起,不要评断它,这个不评断就是慈悲。透过这样,这个感受它就会自己打开来,由于无常,所以它会打开来;只要我们不去压抑、扰动,这个本来看起来很坚固的东西,就会打开来,而且会一个一个慢慢打开来。

 
 连结本质爱,止禅才不会是脑子里的枷锁 
 
透过这样的练习,你就会和感受的核心连结在一起,这个感受的核心,就是本质爱。
 
如果没有和本质爱连结起来,我们感受的中央,就会是极大的空洞,当中有就有很大的空虚,你可能拥有很多外在的东西,但内在却是一个大空洞。透过这样的练习,你不压抑你的感受,也不扰动它,只是跟它待在一起,透过这样,你会产生信心,不再害怕怪物,知道“怪物也有美好的部分”,如此你就会经验到一种状态,觉得一切都非常好,以这样的状态为基础,再去做止的修持,就会非常健康。
 
如果你没跟自己美好的状态连结起来,没有跟本质爱连结起来,就去做止的修持,它就会变成干巴巴、技术性的东西,在脑子里变成枷锁。这个时代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们很多感受都被压抑、被忽视,所以这个时代要特别注意,要让感受回到健康的状态,这是很重要的。
 
我很希望当孩子们长大之后,不要和基本的幸福、喜乐失去连结,现在的教育基本上是建立在理智上的,这本来很好,但却忽略了感受的层面,导致没法和美好的感受连结上。为什么讲这个?因为在座很多人都身为父母,或者从事教育工作,所以传达这样的讯息是很重要的。
 
 
 不只是“从理智上知道”,更要“在感受上感觉到” 
 
关于本质爱,不要只是从理智上知道,重点是要去“感觉”你的感受,而不仅是“知道”你的感受,要是“从感觉上感受到”,而不是“从理智上知道”。感觉你的感受,你就可以进一步转化它,让它成为“健康的世俗”,这是我们要去滋养、长养的。
 
如果你的感受是“扭曲的世俗”,就要想办法去转化。现在我们学习的这些内容,你如果只是靠理智知道,不去实际碰触感受的世界,你多年来沈溺在这种感受的世界,它的习性这么强,光只是靠理性的知道,是没法转化的,有一天你就会放弃。因此除了“知道”,实际去感觉感受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以正确的方式去感受。
 
如果你能以正确的方式感觉自己的感受,它的中央就是本质爱,就能碰触到明点,让它活跃起来。
 
这样的讯息真的很重要。我看到现在很多人都很痛苦,我真不想说那是“不必要的痛苦”,但事实上真的很接近。但苦就是苦,不管是基础的、或高级的苦,是身体的、心理的或微细身的苦,受苦就是受苦,如果能感觉自己的感受,对这种现象就很有帮助。

2020 Dzogchen Practice Retreat 精要摘录

 先觉知“主体的明”,再觉知“对境的明” 

有学生问:
当我安住在明晰时,如果闭上眼睛,我的心就会很稳定平静,但张开眼睛看见对境在动,我的心也会跟着动。第一个问题是:请问这是我“安住到对境”上,而非“安住在心的明晰”上所导致的吗?第二个问题:我们应如何分辨,到底是安住在“真正的明晰”上,或是安住在“妄念所生的明晰”上?
 
仁波切答:
很好的问题。当我们打开眼睛禅修时,找到明晰,在此同时,其实我们是有点轻轻地倚靠着对境,这时要稍微拉回来一点,回到主体本身的明上,要把专注力带回主体本身的明上面。
 
这个问题真的很好,这里如果打个比喻的话,就好像灯泡。
 
现在大家看得到我手机的光吗,也可以看到光照在念珠上吗——“无所缘的止”是觉知那个光,“有所缘的止”是觉知对境。
 

 
这里所举的“手机手电筒的光和念珠”的比喻,和前面所举灯泡的比喻,是指同一件事。当灯泡的光亮起来照到对境,让对境有种明;但现在要做的是“回到灯泡本身”,灯泡本身就有着明,所以这时要把觉知放在灯本身的明上,而不放在对境的明上,当然灯泡本身有明可以照亮对境,但现在要往回拉一点,回到主体的明。
 
以灯泡这个比喻来说,有两种明:一种是主体的明,一种是客体的明,这是要先弄清楚的。
 
当我们做修持时,首先要把专注力放在主体的明之上,这时不需要太管对境,当我们这样修着、修着,有一天力量增强之后,就可以有一种自由,就可以在“不失去主体的明”的情况下,去做有所缘的止。
 
我教导这个方式,和一般的方式是颠倒过来的,我先让大家做“无所缘止”,之后再做“有所缘止”,当我们可以这样做禅修,就可以看到光本身,也可以看到光所照亮的对境,因为最终我们是两个都要做到的。
 
 放下思考,让觉知觉知它自己 
 
第二个问题,怎么辨别自己安住在“真正的明晰”或“概念所成的明晰”?
 
什么是“概念所成的明晰”?就是“想着明这件事”,如果是这样,就是一种概念。我们要放下概念,让觉知去觉知它自己。
 
我们讲到心有四个作用、面向:知道、思考、觉知和明,如果要细讲起来,心的面向有很多很多,我把它们简单归纳成四个,在这四个之中,第一个“知道”和第三个“觉知”,并非思考,这是要分辨清楚的。
 
以觉知来说,当觉知觉知到它自己,这时并不带着思考在里面;当你开始去想觉知是什么,开始去想像觉知像什么,比如去想刚才讲的“光”是怎么回事,这一切就成了客体的明,而非主体的明,这是要分辨清楚的。又比如你去想和月亮有关的东西,去想白天的什么东西,去做很多分析,这都是让思考涉入对境。
 
这里要做的是“放下思考”,而去欢迎觉知出来觉知它自己。这种觉知有种清晰、清透、还有种鲜活感,这种情况下,心就不会有遮障。可是你一旦开始思考,就会发现你要找那一切都找不到了。
 
当你开始思考,那个明就会变成对境,为什么?因为思考的心需要有对境,它习惯这边抓、那边抓,它习惯抓对境,所以这里我们就要放下思考的心,仅只是去觉知,带着警醒和自由,当你做到之后,就要保持心在这样的状况中,时间越长越好。要不然,当你不断去抓对境时,思考的心就跑出来了。
 

 专注在主体的明,知道起念但不追随 
 
所以这里要专注的是主体的明,当你专注在主体的明时,如果念头发生,你还是会知道念头发生了,但不会去追随念头,你的知道并不会造成干扰。可是如果你失去主体的明,就会落入执取对境,这时你就会失去根基了,也就是你涉入游戏之中,但失去游戏的根基,如果这样,心就无法稳固,老是想找个对境来抓,就像肚子饿的时候,就会想去抓食物来吃。
 
所以当你禅修的时候,如果有念头产生,就要去觉知念头,但要去找主体的明在哪里,当你找到主体的明,就像找到自己的座位,就稳定下来了。当你处在主体的明当中,即使念头生起了,也不会有什么力量干扰你,你只是单纯知道它发生了。如果做修持时念头发生了,而你并没有察觉,表示明并没有好好发挥作用。所以在主体的明之中,是带着“知道”在里面,但在这当中没有“思考”的成份。
 
如果你的禅修是“想着明”,那你的禅修就是有能所二元分别的。

 非本觉的明,都是二分、不可靠的 

有学生问:
上次在仁波切的课堂上,听到仁波切说:“本觉一直都在,不因五蕴的明或不明而受影响”,当下突然觉得,好像也不是非得要认出本觉不可?既然本觉一直都在,如果认不出本觉,在那么多种明里面,其他的明就很好用了。这样的态度是不是有问题?请问仁波切,认出本觉的理由跟好处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认出本觉?
 
仁波切回答: 
很好的问题。你刚提到“本觉之外其他的明”已经很好用了,但那只限于在世俗生活的运作用中好用,但要知道它们是二分的、会改变的、不可靠的。
 
这就好像做梦会梦见各式各样的东西,梦中有因、也有果发生,梦中会遇到某些人、产生某些感受,我们会带着希望、欢喜等等,但一醒来这些都不见了。
 
同样的,来自五蕴的明、五种感官五根识的明,还有概念的明晰,它们都是因为业力而发生的,它们并不是本初的觉醒,不是佛性,只要因缘改变,它们也就变了。它们不是不变的佛性,不是本觉,不是明空不二。
 

 经验“本觉的明”,就能善用“概念的明” 
 
我们内在种种美好的功德,都和本觉的明连结的,它们不取决于外境,不管外境怎么变,这个主体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当你经验到本觉的明之后,还是可以运用概念心的明,只要你还在轮回中,你就是可以这样用;但当你这样用,就不会像过去一样卡在轮回的状况里、卡在二分里,也不会被轮回的这场梦、这场大秀所迷惑。

但如果没有这种认识,就会对轮回的一切非常执着,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一场梦,就会过于执着而做恶行,而造恶业,这些恶业也再度成为因,导致你更迷惑。如果你没有看清这种现象,轮回就没完没了,可说没有尽头。
 
如果你就是想待在轮回,当然世俗的这些看起来就很重要,但你就卡在二元的迷惑当中,所见的都不是空性,看起来会很坚实;如果你想脱离轮回,就应该要让自己看清你所经验的轮回一切,都只是一场秀、一场表演而已。
 
 先醒的人有责任,唤醒“梦中人”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脱离轮回,就要去找到那个本质、实相,或者说本觉,就是明空不二。
 
当我们连结到本觉,就会知道现在所经验的,只是世俗谛的东西,它们只是一场演出;但对世俗发生的一切,我们还是带着一种尊重;而且在尊重世俗当中,我们看到很多人都陷身轮回这场梦而不自知,就会想尽量去帮他们。
 
所以当我们认识了佛性、实相之后,自然会明白,这一切显现都只是如梦如幻的,就会觉得:对于那些“不认识这是一场梦”的人,我们是有责任的。基于这样的原因、这样的责任感,所以我们每天早上要受菩萨戒。
 
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在这样的轮回幻相当中,有着太多令我们沉迷其中的陷阱,当我们卡在陷阱当中,就好像做了一个梦,却卡在梦中,梦中又做了一个梦中梦,就这样陷身不断发生的连环梦境当中,轮回就是这样没有尽头,这种情况真令人悲伤。就算你今天做了一个好梦,再美好的梦毕竟还是一场梦,所以我们想从这样轮回的迷梦中出离,道路只有一条。

# 学了那么多,有状况要用哪一招?
 
学生问:
仁波切您好,在上完了您的种种课程后,我有些被困惑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突然有一个很强烈的负面感受或念头生起了,请问这时候我应该是握手练习呢?或是是止?还是用立断?又或者是本尊法或忆念上师?
 
那在平时的修持中,要如何安排微细身、止、大圆满禅修?是每一阶段只修其中一种,还是每天都进行三种混合的修持?
 

 先修握手,弄清楚是印记或事实 
 
仁波切:
第一个问题,首先,你要修一点握手,当你做握手修持,就会知道那是扭曲的印记,或者在世俗上是真实的事情。
 
当你的心觉得很不安,有些想法、有些感受生起,要去看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生起?举个例子,原因如果是你没付房租,这时修立断或修本觉,都无助于解决这个问题,要找出它之所以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你没付房租就是个事实,你就要解决。
 
你要去了解情绪或感受的来源或因素是什么,是来自旧有的习性,还是来自事实;如果你发现是来自某个事实,这时修本尊或本觉都没用。那要如何辨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这就要修握手,就会发现原因是什么,如果你发现原因不来自外在,而是内在,如果来自扭曲世俗的印记,你就要去和它握手;接着再在握手的状况之后,可以更进一步进入本觉或本尊的修持,这样印记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转化。
 
要先厘清状况,这一点非常重要。

 
 先确定病因,再对症下药 
 
当你这么去看,会发觉状况可能有好几个,问题的来源,可能来自理智的心,也可能来自情感的心,我们必须要先去辨别。问题原因不同,解决方法就会不同。一定要先透过握手的修持来搞清楚,认出现在状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之前我提过双子星桥的故事,我无法跨过那座玻璃桥的原因,如果来源不同,就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果是来自内在扭曲的印记,那就有扭曲印记的解决办法;如果是来自外在,比如那座桥真的不安全,那就有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
 
要怎么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最重要是握手,握手同时,我们仔细去聆听、去关心、试着去理解,我们会发现,那些问题可能百分之五是来自外在的事实现象,百分之九十五来自内在的某些状态或印记;当然也有可能,百分之九十五来自外在的状况,只有百分之五来自印记。
 
如果看清问题来源,发觉主要来自外在,那就要想办法解决,如果你和伴侣之间有问题,那你就得动手去处理,比如说拥抱他/她、送他/她礼物,或者聆听他/她、跟他/她谈谈,就是要去用方法解决。
 
要去了解问题来源是来自外或来自内,成份各有多少,它是不是怪物,再决定如何处理。


 遇到世俗的老虎,别用胜义的枪 
 
假如你身边出现一只老虎,这时你就得解决问题,身旁有一只活生生的老虎等着吃你,这时你持咒是没用的,修立断也没用,努力想:“这一切都是明空不二的,我们应该放下”这有用吗?这样修是太早了,假设你证得虹光身,对外界感知不一样了,见到老虎也会是虹光身,那时你要修明空不二是ok的,那就是对的时机。但因为我们还没有真实的了悟,我们和老虎都还在世俗的层次,你就要尊重世俗的现象。
 
在老虎这个例子里,就不是修立断或本觉的时机,究竟而言,一切显相都如梦如幻,但就解决问题来讲,现在还不是做胜义禅修的时机,你要有能力在本质与现象间自在舞蹈,要知道现在要用世俗的方式,或用胜义的方式处理,要有这样的认识和能力。
 

 主要修持,应该是大圆满 
 
第二个问题,你的主要修持应该是大圆满;但如果大圆满对你有点太难,也可以主要修握手。
 
握手是很重要的修持,比如你修大圆满时可能生起不舒服的感受,或微细身可能出状况,导致你无法专注,就要去做一点握手的修持,做的时候要去连结本质爱。这里我指的握手修持,就是微细身修持的一部分,包括气脉明点的内容。当你透过这样的修持帮忙,状况不错,可以进入大圆满,就要多做一点大圆满的修持,最终你会发现:大圆满就包含了一切。
 
例如,你的心乌云密布,看不见空间,这时你可以做一点止、做一点微细身握手的修持,让云变薄一点,去找到虚空;有些人即使心中乌云密布,也能找到内在的虚空,但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但有时候我们就是会被内在的乌云所干扰,看不到内在的虚空,那就去处理,我们要想办法可以舞蹈,要想办法清净那些乌云,有些人可以做一点止或握手,让乌云变薄一点、散开一点,看到一点蓝天,就比较有宽广的空间。但事实上,要知道蓝天并不是真正的虚空,真正的虚空,是包含云在里面的。了解这一点,云要待在虚空,或移来移去,都干扰不了你。
 

 回来大圆满,别躲进止和微细身的舒适圈 
 
有时候你在禅修大圆满时,觉得状态不好,不知道到底要安住在哪里,这时可以把注意力带回到身体上,借由这样找到感受,找到本质爱;之后可以做一点无所缘的禅修;当你回到比较好的状态,也可以回到本觉的修持,这也是一种方法。
 
也可以把概念丢掉,去连结感受,在感受中找到本觉,这样对感受也有帮助,不只是对概念心有帮助。

很多人会沉溺在感受、也就是微细身的觉受当中,我们要让感受也来修持本觉,带着心明晰的面向修本觉,我发觉有些学生心明的面向太活跃时,他们就会把注意力带回身体,再连结本质爱,最后却躲到本质爱里头去了,因为那里很舒服,那里很平静、美好,但一直躲在里面,修持就没办法升级,就会一直停留在这样的状态。我们要去扩展感受,让感受也感觉到本觉里。
 
当你经验到心的本质,会影响到一切,身体也好、心也好、微细身也好,都会一起提升,这是最终目的,不要忘记。当你忘记,就只会想待平静美好的状态中,那里很美好,但里面没有本觉;

有时我们又会落入另一个极端,连结到本觉,但身体锁在里头。所以要让感受去感受本觉,要让感受成为了悟本觉的助缘,当我们能够这样,所有一切都会得到转化。
 
当你已领受大圆满的教导,主要的修持应该放在大圆满上,但不代表你学过的其他东西不可以用;但当你修大圆满有状况时,以前学过什么都可以拿来用,需要止或微细身帮忙时,就去修它,但修完要回来大圆满,不要卡在止或微细身里,止或微细身只是要帮你解决大圆满的问题,问题解决了就要回来做主要修持:大圆满。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