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8日 星期三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2天

如意宝藏(2011年版)第2天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我们昨天主要讲解的是,平常修行过程中,闻思修三种智慧必须合一做修行。也就是说,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闻思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在《涅莫问答录》当中,萨迦班智达也曾经说过“智者乃成佛之捷道”,也就是说,闻思乃成佛之捷道,要迅速成办解脱首先闻思不可缺少。但是当已经从闻思的角度理解到该怎么做之后,落实到行为当中去做才最重要。在《宝璧经》当中说:“倘若一个人在十大阿僧祇劫当中为他人传讲不同的教言,以及自己听闻众多教言,还不如在一刹那当中的修行胜于彼。”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理解到闻思之后,实修是必不可缺少的。

我们昨天以上也是如是传讲的,前面闻思不可缺少,逐渐开始落实到行为当中,修行更不可缺少。禅宗惠能大师曾经说过:“凡夫口诵,圣者心行。”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不管从闻思的角度来说,以及平常修行当中先依靠身做礼拜,口念诵不同心咒和经文作为重点,但这是初步阶段,紧接着我们就要了解到要调伏内心作为根本。因为这两天一直所传讲的,我们今生信仰佛教的目的是为了成办解脱,解脱并不在遥远的地方,也不在某一个据点上,而在于清净心之中。

要从什么地方解脱呢?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因为轮回是一个痛苦之所,因此我们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并且希望能从轮回之中获得解脱而寻求佛法,这是我们当今信仰佛教的终极目标。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我们所追求的解脱目的,首先要认识到轮回之过患,所谓的轮回过患也并不在遥远的地方,就在我们现前所生活当中。比如在现实生活当中难免有很多不愉快、烦恼的事情,这就称之为轮回之过患,在临终或未来的时候更不用谈了。要从这些痛苦之中获得解脱,首先要知道不能解脱的最大根源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心不清净,内心烦恼沉重、习气沉重的缘故所致,我们当今所从事的一切善法都应该调伏这些烦恼。因此,当对佛法有所了解之后,从根本上用功才是最捷径之道。

如我等历代传承祖师华智仁波切曰:“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心是一切法的根源。比如我们平常不管口诵不同的心咒、不同的经文,身做不同礼拜,乃至从事一切善行都需要靠心来支配。若是直接调伏自己的内心,所做的一切都在善行之中,如华智仁波切曰:“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由于万法都是心在支配的缘故,所以当心已经趋向于善法之中,平常口里所说的,身所做的一切即便是恶,也称之为善。

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转化为一个船主的时候,杀了一个强盗——短枪黑人,但是最终还不是积累了四十劫的福报吗?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杀生之行为,当然是一种罪过之行为,但是由于内心清净的缘故,完全为了令这个强盗不遭受更大的痛苦,以及救度五百个罗汉,仅仅为了他人没有杂有丝毫私心,因此积累了四十劫福报。噶玛拉修,他是一个婆罗门的儿子,为了他人而还俗,最终也获得了很好的福报。这些都充分地说明只要心是善的,即便表面所从事的一些恶行也称之为善。若是心是恶的话,即便表面所做的一切,口里念诵的是心咒,身做的是礼拜,乃至平常我们所看得见所做的一切都是善行,都称之为恶念。
善和恶从哪一方面去辨别呢?从发心之上去辨别。当心为善的时候,所做的一切都称之为善,心为恶的时候所做的一切都是恶,因此必须从调心开始入手,这也是我们这两天一直所传讲的。不仅仅是这一点,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也说过:“口头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胜果。” 就是说,平常仅仅站在表面修持善法之上,而没有完全落实到调伏内心,以及从根本上用功之上的话,所做的一切都称之为什么呢?都称之为表面之形象,对即生成办解脱形成极大之障碍。

这就是我们昨天主要所传讲的一些道理,也希望我们平常在实修过程中,应该从这方面去用功。也就是说,平常在修行过程中,我们主要以上师瑜伽为主而调伏着自己的内心。当然上师瑜伽它也不是单单一种念诵仪轨,它有个圆满次第道,如外相上师相应法、内相上师相应法、密相上师瑜伽。平常在学理论之上,我们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学理论,不管是汉传佛教、净土、禅宗甚至其它的一些传承,以及藏传佛教五大门派,比如学黄教、红教和白教、花教等等,不管学什么样的教派没有丝毫之差异。因为佛教本身的原义是一如的,都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切佛教的宗旨是调伏自己的内心,这里不分南传佛教小乘教法、汉传佛教大乘教法、藏传佛教密乘等等,就不分这些教法之分类,一切都是为了针对自己的内心。呈现不同的教法并不意味着法有很多种,而是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而示现不同的方便道,要记住这一点。

法不是说需要很多很多个法,而是针对不同的根机。比如对下等根机来说,你要是传讲上等之法,很难做得到,如达摩祖师初次到汉地的时候,梁武帝召集全国的僧众来听印度喇嘛的教言,就是这位禅宗祖师的教言。当时达摩祖师一上座就依禅宗明心见性——讲经不用口,也不做表示,心对心的方式印证见解。但由于弟子根机不够的原因,即便达摩祖师有多么高尚的智慧,所传讲的禅宗明心见性有多么深奥,但对于弟子来说没有起到切实之作用,这就是由于根机与法不相应的缘故所致。因此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为了不同的众生而传讲不同教法,原因就在此。所以当今我们在实修过程中,也必须遵循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以及必须遵照导师们的教言而造行,这是必不可缺少的。

因为有时候初次进入佛门的信众总有一种高攀的思想,想直接修一个很高的法,在短短的时间当中即能成办解脱。从法的角度来说,当然是这样的,因为在《涅莫问答录》当中,涅莫问萨迦班智达:“所有一切教法当中哪一个教法最为殊胜?”萨迦班智达曰:“站在不同根机的立场之上,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最为殊胜,但从法的角度来说,唯独密乘最为殊胜,因为它是一切乘法之顶点。”但如今很多修行之者,从法的角度来说,一听到密法最为殊胜,(密法又分为外三部:事部、行部、瑜伽部;内三部: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和无上窍诀大圆满,)那当然是大圆满最为殊胜,所以直接修学大圆满,但里面还要分为方便教授与真实教授。方便教授讲解次第道,真实教授不讲解过程直指心的本性,所以很多人直奔真实教授而修学。

从某种角度来说,像这样的心理当然是一件好事,想即生成办解脱是非常好的一种行为。我们从发心的角度来说,发心总分为下士道之发心、中士道之发心和上士道之发心。上士道发心还要分为上士道之下品之心力、上士道之中品之心力和上士道之上品之心力。即生以及当下成办解脱之心力当然是非常高的一种根机,是非常好的一种现象,但是有时候还要反问自己的内心,看看你所追求的法与自己的根机是否相应?若是不相应的话,就如同刚刚所说的,对自己的内心可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修行应该实实在在,因为当今我们信仰佛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走个过程,也不是为了凑个热闹。

如今在世上很多人也有这样的思想,信仰佛教,意思意思就过去了,何必那么专心呢?我们如今所信仰的佛教是在成办三世之快乐,为什么不专心呢?当时我在一个地方,有一天有一个人带着几个居士过来说,他对佛法虽然有些兴趣,但是并没有像他旁边的这些人一般这么专心。他有时候想,像你以及旁边所有的这些居士对佛法这么专心,也就是说,完全把自己的身心投入修法之中,问值不值得?我说,好,这个我很容易给你解答。比如一个世间人为了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付出一切代价,即便当时付出命他也觉得愿意。但要想到,他所追求的时间是仅仅几十年的时间,甚至有没有几十年,几年,甚至几个月也有可能,但时间即便多长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他能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值得的话,那如今作为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他是为了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更加幸福,为了三世之快乐而付出一切代价,你说值不值得?实际上当然是这样的!对于今生成办自己的事业以及家庭需要这么专心,修学佛法当然更得专心才对。要是不专心,心要是仅仅散乱当中求学佛法,以及修学过程中完全不符合自己的根机,迷惘当中去修学佛法,对成办解脱形成极大之障碍,这是没得说的。所以仅仅从所修学的法的角度来说,也要时时观待自己的根机,不要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这段时间我在汉地也见了很多居士,说他所依止的导师有多么殊胜。相信所有导师都是殊胜的,示现不同的形象就是由于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以及人间众生沉重的缘故,所以示现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形象。这并不意味着导师与导师之间内在或者本体功德有着什么样的差异,我相信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你所谓的你导师功德有多么殊胜,完全可以相信。但是要记住的是,导师为你传讲的这个法,有时候要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因为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自心与法不相融合,则无法调顺烦恼怨敌。”当自己的心和法不相应的时候,如果根机太低,法太高,只要不相应,即便修学的法有多么殊胜,对成办解脱、消尽烦恼、功德增长起不了切实之作用。如同达摩祖师初次到汉地时印证见解般的,这就是我们的先例,像类似这样的显现非常非常多。

可能有些人会说,我见到导师,但是导师并没有心印传承和表示传承。心印传承和表示传承难道需要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处、特定的方式,这就叫心印传承?这就叫表示传承吗?不需要的,不需要的!你若为上等根机,导师仅仅一瞬间的行为,所做的一点点行为都会形成你成办解脱的这样一个因素,但是我们并没有开悟啊!禅宗第六祖惠能大师所示现的是,在五祖面前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开悟的,他是依靠这么一点点缘,但类似这样的缘有各式各样。比如导师仅仅走的一个行为,当下令弟子开悟也有可能性;导师仅仅一提手的时候,弟子即能开悟也有可能性。因为我们刚刚所说过,口耳传承是三传承当中实在没办法的一种传承。由于弟子根机太低,导师没法把这个深奥的道理赐予你心相续,只得依靠口耳传承,由文字来诠释法义、教义。若你是上等根机的话,不需要口耳传承,就依靠表示传承和心印传承,仅仅依靠表示、仅仅依靠心印传承即能开悟。但是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类似像这样能开悟的人是非常非常稀少的,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以后在实修过程中,应该时时观待自己的根机。

当然,作为一个初次修学佛法的弟子,自己的智慧是很有限制的,怎么又能知道自己的根机到底哪一种层次呢?这时候必须遵循导师的教言做修行为妙。但总的来说,刚刚所说的,在调顺自己烦恼当中,调伏自己的内心才为重点。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初次进入佛门乃至今天,相信也从事过不少的善事,不管口诵心咒、经文、仪轨、身做礼拜,甚至各式各样的善行,包括布施、上供等等,相信我们都做了不少。那么以上所成办的一切善行,是否有功德?时时观待自己内心即知。

在没有调伏自己内心的前提之下,即便从事过多少善行,我们只能说无功德。因为除自己三门之外,若有个功德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比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已成就了,但是他们成就,你现前仍旧在轮回之中漂泊有什么利益呢?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尤其是三恶趣一切众生遭受极大之痛苦,但是由于我们现前还没有造这么大的罪业,因此如今也没有遭受这么大的痛苦,也没有意义。我们三门之外,不管有功德还是过失,对我们没有损失,也没有利益,因此我们所从事的的一切善行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观待自己的三门有多么改变。

平常我也告诫很多信众,修行应该现实一点,不要太神秘。怎么讲呢?比如我们以上所从事的一切善法功德有多少,不管你平常打坐、学理论,还是做多少多少善行,有多少功德呢?反过来问问自己的内心即知。从世间的角度来说,你的性格有多少改变,面对自己的家人,面对旁边所有的道友以及所有一切众生前,你的内心改变有多少?你的性格改变有多少?说我以上从事善法,难道从这一方面也能起利益?当然!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未修习自过自调伏而观无边净相,以贪嗔之发心故不入大乘法门。”如今我们所看得见的一切景象,内心起现的一切即为烦恼,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自己烦恼沉重的缘故所致,而不在于外缘,因此我们时时以净观为主来调伏自己的烦恼。若是当时不以这种方式去行持,仅仅追随着贪嗔痴烦恼行走的话,永远达不到和谐平等。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以上由于我们从事善法的缘故,贪嗔痴烦恼应该有很大的改善才对。在面对自己的家人、面对金刚道友、面对所有众生面前,你的性格有多少改变。从出世间角度来说,贪嗔痴烦恼有多么减少,信心和慈悲心有多么的增上来观待自己的功德大小。因为在《普贤上师言教》《功德藏》之中曰:“只顺善恶意差别,不顺善恶相大小”。就是说,我们平常所立的功德在于你的烦恼有多么减少,信心和慈悲心功德有多么增上,而不在于你平常所做善行有多少,念诵心咒有多么多,从这上面而立为功德是不合理的。所以,以后在实修过程中应该时时都要客观一点,时时实在一些,不要都变成一种非常神秘,非常虚妄的一些事情,这样就不客观了。佛教本身是非常客观一件事,它一点都不神秘,我们以后在实修过程中要时时做到这一点。

记得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平常为弟子讲法的时候说,他的上师昌根阿瑞仁波切平常对弟子的见解高低,以什么作为衡量呢?以晚上做梦的时候梦境功德呈相作为衡量。我们过两天把《上师瑜伽导修》讲完以后,还得讲解《梦境中阴》,这时候会把梦境总分为下品、中品和上品。即便是下品,它也是一种功德呈现。总的来说,这些都必不可缺少。
这些从总的角度来说,稍微讲解一些我们以后实修过程中应该怎么去做。我们在讲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有时候也讲解一些相关的事情,原因在何处呢?因为这段时间也有很多弟子,平常实修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这样的一些现象,这时候若是不能及时解决,会产生极大的矛盾以及各式各样的疑问,对你以后修法会形成一种阻碍和障碍。比如如今我们在修上师瑜伽的同时,还可以学很多理论吗?当然!我等导师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曰:一个修行者能否称得上一个善知识,一个很好的修行者,就在于在修的时候能把八万四千个法门都聚集在一个点上,平常在了解的时候能把一个点支分为八万四千个法去理解,这就是一个智慧者的标准。

我们现前正往这方面发展,现前在讲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因为密法本身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我们从这个点上做修行,八万四千个法门都可以集中到一个点之上。也就是说,我们当今所修学上师瑜伽,从传承和念诵仪轨等一系列的方便之上称之为红教,但是它的本身意义就是所有的教法。不管是南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净土、禅宗,还是藏传佛教五大门派,所有一切一切传承都聚集在上师瑜伽之中。但这一点我们下面还会继续讲解,尤其我相信平常在阅读《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之中也讲了不少,我们也可以从这一方面去理解一些。

散的时候就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比如小乘教法是怎么树立?大乘教法是怎么树立?密乘教法是怎么树立?树立这么多见修行果的目的在于何处等等。刚刚我们也稍微讲了一些,提示了一些,但是最终就能理解到很多很多道理。你可以散着去理解各式各样的教义,树立这么多法的目的并不意味着法必须要很多个法方能成就,而是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不得不传讲那么多法。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我为众生并没有传讲法,因为心的本性本来是无言可说的,但是由于弟子根机不同的缘故,就提出了八万四千个不同的教法,因此形成了八万四千个方便道,一切都是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

举个例子,导师在传讲一个道理的同时,下面由于弟子根机不同的缘故,十个人听可能有十个不同的理解,因此导师所传讲的一个法就变成十个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法有十个法,而是由于众生根机不同和他的体会不同的缘故,就形成十个方便道。如今我们在修一个法的同时要圆融八万四千个法义,它本身就是这么一个教义,应该是这样的。而不在于我们平常所做的越多,功德越大,不是这样树立的。所以以后在实修过程中懂得这些道理,相信对我们以后修法能起到切实之作用。

在时间充足的前提之下,我们可以博闻很多很多教言,平常不管学什么样的理论,当然可以参加,甚至自己回家的时候也可以多看看一些理论,当然修行更不可缺少。《宝璧经》之中曰:倘若一个人在十大阿僧劫当中为他人宣讲佛法和听闻佛法,还不如一个刹那中修行胜于彼,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修行的重要性,当然应该得修行。但修行的同时,以后还要更加了解更多的教义,当然多学学,多看看一些非常好。但在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一切教义都归纳到一个点之上,如同前两天我们所传讲的像《大圆满直视本性论》《禅定中阴》等等。虽然法来源于不同的导师、不同的传承,但最终还是在一个点上,都在传讲一个教义、一个要点。不管是其它什么教法,我们可以把所有的教义都归纳到自己所修行的一个法之上,但在支分的过程中,懂得不同的教义非常好,大概就是这样的。
【仅听闻到“上师瑜伽”的标题,有些修行者便轻易地理解为此不过是五加行中的一个前行法门而已,心里极易生起轻视之念,这显然是对此法极大的误解。】

像这种显现,目前很多人心目当中是有的。比如很多人一听说我们在讲上师瑜伽导修,可能都会认为就是五加行当中的上师瑜伽导修吧。我们说是,也是的;说不是,也不是的。原因在何处呢?因为上师瑜伽导修说“是”,我们修的就是上师,当然后期我们还要讲解外相、内相和密相三种不同的上师形相。分为两种的话,所诠形相之上师和能诠胜义之上师之间的差异,下面还会讲解。若不是,里面调顺烦恼之方便,它已经把正行众多要点和前行融合到一起,因为加行当中仅仅传讲前行部分,很少与正行结合到一起,两者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此上。

我们平常在讲解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时时告诫弟子们修学上师瑜伽主要的要点,取决于四个精要法之中:传承法脉清净、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这才是真正窍诀法的要点。念诵仪轨在于方便之中,也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方便,意义非常广大。但是仅仅依靠念诵仪轨是体现不出来无上窍诀大圆满的特点,因此这四个要点才为重点。
这段时间我也告诫很多很多信众,当你时间及多方面条件允许的前提之下,我非常愿意乃至提倡弟子们多修一些加行是非常好的,这也是历代传承祖师传统修法。如今在高原地带,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平常也要求所有的弟子先把加行修完,再开始进入正行。但这些都是特定的吗?从某些弟子的角度来说是特定的法,但是所有一切弟子面前,当然不是绝对的。因为我们首先要知道,法为什么这么灵活善巧的原因是,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法必须得灵活和善巧,不能仅仅拿着一种方式。

这一点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说以前有一位高僧大德见解高没得说,是一个成就者,但是平常要求弟子,他也并不讲解过程,仅仅拿着自己所证悟到的见解作为标准。据说当时从四面聚集很多弟子在这位高僧大德的足下开始修行,但是这位高僧大德平常并不讲解过程,第一次印证的时候,也仅仅靠他自己所证悟到的见解作为印证之标准,印证的时候也以这种方式去印证。当弟子修行一段时间回来汇报的时候,如果还是没有达到实证,他就告诉弟子们不对,回去再修。第二次回来,不对,回去修,因为他并不讲解过程。由于长时间如是传讲的缘故,弟子们前面带着非常大的希望,最终不得不示现失望。因为在短短的时间当中,如同这位高僧大德般见解达到一如是很难很难的,但是这位导师也并不讲解这个过程,所以最终很多弟子离开这位导师去寻找其他的法门,因为没办法。他们所修出来的一切法都不对,难道哪一个才是对的?真正的见解无法在短短的时间当中开悟,所以没办法,只得离开。这就是法不灵活或不善巧的缘故所致,这是喇嘛仁波切时时告诫我们的一个教言。

所以我们平常实修过程中也同样一个道理,在实修过程中,根据弟子的根机和多方面的条件来讲解相应的法,这样一来,可能修起来更方便一些。当然,我们刚刚已经说过,按照传统修法,前面加行修完再开始进入正行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像刚刚所传讲的这个道理般,如今很多修行者也出现很多类似的显现,比如很多导师要求弟子们没有修完加行之前是不允许传讲正行的。当然有些即便怎么说也应该把加行修完,修完加行的弟子也挺多的,但个别的一些修行者,修行到一定的时候,由于加行是一个很大数量的法,所以在短短的时间当中完成是很困难的。尤其作为在家居士,平常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工作,尤其是即便不做工作之外,也有很多应酬的时候,想抽出很多很多时间修学加行是很不理想的,这时候在短短的时间当中修学加行,加行的数量又庞大,因此在短短的时间当中完成很困难,所以修到一定的时候,只有放下修学加行,也不进入密乘,抛弃对密宗的信心去寻求其它教法的信众也挺多的。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像类似这样的行者,初次对密法有信心,这时候应该根据他的根机传讲相应的法是最合理的。即便是无上窍诀大圆满也要讲解方便教授与真实教授,原因就在此上,就是由于弟子根机不同的缘故,必须传讲不同的见解。

比如小乘讲解五道,大乘以上讲解五道十地三十七菩提分法,密法讲解四相,即便上师瑜伽导修也要讲解内外密三种上师相应法的原因是,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我们不得不以善巧和极其灵活的方式传讲相应的法,这样一来更适应自己的修行。有时候仅仅依靠强迫的方式让他修行这样的法、那样的法,从某种角度当然是好,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若是最终结果没有呈现的话,一切都形成一种障碍,所以要灵活一些。但要记住的是,我们在传讲上师瑜伽导修的同时,在一切条件允许的前提之下,我们也是非常提倡要把加行修完。但是个别弟子,由于加行数量庞大的缘故,并不是说我以后不做修行,而由于数量太大的缘故,在短短时间当中不能完成,到后期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的结果,一想的时候就心生畏惧,那我们就用更善巧的方式传讲相应的教言。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在高原地方为弟子们主要传讲的就是上师相应法,就是上师瑜伽。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像往昔历代高僧大德为后代弟子主要传讲的就是上师瑜伽。上师瑜伽导修从它的教义当中来说,既是加行又是正行。但这一点我们把上师瑜伽导修讲完以后,再讲解龙萨娘波所著述的《前行纲要》,其中把五加行都圆融在一个点之上,到时我们再讲解一下。这样一来越来越对上师瑜伽导修的信心增上,这样一来修起来可能兴趣更大,修起来见解增上来得更快,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前行当中的上师瑜伽以及我们所传讲的上师瑜伽导修,从本意上面都是为了成办解脱,但是方法之上,五加行当中的上师瑜伽仅仅是一种方便,是用前行方式来消尽自己的烦恼。但如今我们在讲解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前行和正行融为一体在传讲。所以,从要求也好,见解以及调顺烦恼之方便之上,当然更为高尚,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若是这个时候把上师瑜伽也像五加行当中的上师瑜伽般修行的话,完全失去了我们这次所传讲窍诀法的本意。上师瑜伽之中的前行也具备窍诀的含义,但是从正行角度来说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何加行修完以后还得修正行呢?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必须得分开一些,相信这样对你以后修证见解、消尽烦恼、功德增上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些都是必不可缺少。

我们这次讲解的时候,就这么慢慢慢慢,就像聊个天一样,有时候从法本身的角度稍微讲解一些,有时候又站在一些平常话语之中聊聊天等等,目的就是告诫我们以后在实修过程中,以及在辨别一些法之上应该这样去理解,大概就是这样。

若是仅仅把前行和正行两者混杂在一起的话,这显然是对此法极大的误解,这说明你还是没有理解到什么是正行。所以我这段时间一直告诫修学上师瑜伽的弟子们,修学上师瑜伽要具备几个条件呢?必须具备这四个条件,这是必不可缺少的。当你一离开这四个特点的时候,充分地告诫我们,你所修学的这个法只是走个过程而已,并不具备无上窍决大圆满的教义,要记住,不具备这个教义。

无上窍决大圆满的要点、特点是什么呢?就是这四精要法。四精要法我们可以站在两个不同的立场之中具备,一种叫方便教授,按照次第方式具备;一种叫真实教授,当下具备四种要点。但这个后期我们在印证见解的时候会传讲,因为我们必然现前先从外相上师瑜伽相应法开始入手,这时候不得不讲解次第道,但最终当见解达到高一点层次的时候,四种要点同时圆满在一个见解当中,这就叫真实教授,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真实目标,这时候的智慧就叫智慧到达彼岸,完全不在意识造作的范围之中。如果仅仅依靠思想去辨别,思想去推理,是永远达不到这种境界的,因为它完全是两个概念。我们刚刚所说的这种境界是超越时空之见解,只要站在时间与空间当中,它就是有为法,用思维造作一切之法称之为有为法,有为法去推测无为法,是不合理的,是永远达不到的,这就靠修证,这个后期我们还会继续讲解,大概就是这样的。

【上师瑜伽导修法于前行、正行、回向三殊胜法中我们这次传讲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如同在众多教言当中所传讲般,必须具备三殊胜法或三清净法,就是前行、正行和回向。因为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曾经说过,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结行回向殊胜三要法,此乃趣入解脱三清净法。成办解脱必不可缺少的三清净法,即为前行、正行和回向,所以从总的角度来说,这三清净法或三精要法是必不可缺少的。第一前行的目的在于何处,也就叫加行,加行就是为了令善根转变成广大无量,就叫加行。因为我们平常在做的过程中,一天能抽出多少小时修行呢,在一座时间当中,又能念诵多少遍心咒,多少遍仪轨,多少遍经文,安住的时间多长,这些都是很有限制性的。我们现前要把这个有限制的善根转变成无量之功德,靠什么呢?靠加行发心,就是第一个前行,在发菩提心当中称之为前行。要记住这一点,令自己的善根转变成无量之功德就要靠前行,主要讲解菩提心、发心,也叫发心、正行和回向,就是第一发心。

若是不具备很好的发心,为什么叫很好的发心呢?因为发心还要分为恶念之发心、无记之念发心、善念之发心。若是你的发心已形成恶念之发心的话,当时念诵的心咒或修的法,即便是多么深奥的一些见修行果,最终也变成什么呢?就叫恶业。不要说是即生成办解脱,连个善法功德都不具有,由于你的发心已变成恶念发心的缘故。恶念发心分为两种:怖畏之发心和善愿之发心,主要还是在于名和利之中。就是说,我今天修行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得到很好的命运,很多人都赞叹我;要不我今天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福报,类似这样的人多吗?有有有,很多很多。

近这两年,我也见到很多很多出家人等等,说他当时在高原地方修行了多少年,一回到汉地的时候,福报竟然如此,和以前没有多大的区别,应该说我的福报有很好的增上才对等等。若是所做的一切善行,仅仅为了让自己的福报增上,就是得到利益的话,他这个发心,从第一开始已变成恶念之发心,以下所做的一切与成办解脱毫无关系!就是说,当时无论所修的是远道法相乘,(远道法相乘指的是显宗的教法),还是近道金刚乘,(主要讲解外三部: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捷径之道无上窍诀大圆满,最捷径的法就是无上窍诀大圆满,因为它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即便修学什么样的法门都已经成为恶业,类似这样的人非常非常多,所以我们以后实修过程中,要铭记这一点。若站在善念发心的立场之上,当自已的烦恼逐渐消尽,福报会增长吗?没得说的,福报自然会增长;但是若是心里仅仅拿着这么一个心念,我为了福报而福报的话,那已变成恶念之发心,所以首先我们发心必须纠正好。

平常我也给很多居士开玩笑,世间做生意的人都知道亏本的买卖不做,我们虽然作为一个修行者,但平常付出的代价一点都不少。仅仅今天晚上来说,不仅仅我们在座的信众,相信全国各地很多居士都在听今天的法,我相信在短短一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多点的时间当中,很多办不完的事情都等待着你去办,但是当时我们已经把它暂时搁置一旁,以后需要去办的话,紧接着后面去办,这样一来,我们付出的代价一点都不少。但由于我们发心不正的缘故,所做的一切最终成为没有丝毫之回报,没有丝毫利益的话,不就变成亏本的买卖吗?!

所以以后要铭记心中,凡是从事一切善行都要具备三清净法。第一,加行发心非常重要,时时观代自己的内心,看看第一是否是恶念发心,是否是为了名誉和利益。再看看是否是无记之念发心,无记之念就是说,完全没有什么可欲求的境界,没有一个目的性,他人在做,我也就这么修行。虽然初次进入佛门的时候,我相信没有一个目的你是不会进入佛门的,但是顺着时间的漂移,修行到一定的时候,比如仅仅从今天一天的修行来说,从第一次开始修行直到下午,你的修行完全没有什么目标,早上一起来的时候,前面也没有什么发心、正行、回向,就这么打打坐,念念一些经文等等,这些都称之为无记之念发心。若成为无记之念发心,华智仁波切曾经说“没有丝毫之功德”,即便你从事多大的善事,没有一点点利益。堪布昂琼曰,当时虽然没有什么可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所从事的是善法,应该有一点点功德吧,即便有功德它也是一点点。因此,如果第一发心是恶念发心的话,必须断除;若是无记之念发心的话,应该转变。

善念发心分为小士道之发心、中士道之发心和上士道之发心。小士道之发心,畏惧三恶趣而追求的目的是人天福报,类似这样的人多吗?多多多。前两天我们也讲过类似一些公案,比如很多人在一生当中没有遭受过很多坎坷,也没有遇到很多烦恼的事情,就觉得我已经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从小直到现在,虽然也不是说完全没有烦恼,但是相对来说也是不错的,因此他就觉得,人家还是非常羡慕自己的,平常想穿什么有穿什么,想吃什么有吃什么,住在一些豪华的地方甚至到外面风景好的地方去旅游等等,觉得还是挺好玩的,为什么要追求西方极乐世界?这时候我们要细致想想轮回之过患,暂时没有痛苦,不等于你真没有痛苦。尤其是从无常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座所有的居士,现前虽然在世上,但是未来的时间还有多长呢?即便时间最长,五十年之內我们不在世上这是特定的事情!你所谓的这个快乐,即使能享受到多少,最多也就五十年。到了五十年以后,你有多么不愿意离开这个世间,不愿意离开这个幸福,你还是得走,所以从很多方面去观想轮回之过患,相信你决定会超越小士道之发心。仅仅畏惧三恶趣而追求的果位是人天果位,叫小士道之发心,当时你无论修什么样的法,比如小乘 、大乘还是密乘,都形成人天福报,非成为解脱之因,要记住,由于发心的缘故。

我当时也跟你们说过,我在汉地,有一天一位居士打过来电话说,他今天跟随几个道士到外面也去放了生,这两个道士也在讲解放生的功德。他就一直觉得,佛教也提倡慈悲心,以慈悲心为怀,道家也提倡以慈悲心为怀,两者之间没什么差异,问我有没有差异。当然,从慈悲心之上,暂时表面慈悲心这么一个名词之上虽然没有差异,但是起慈悲心而度化众生的这个心愿有着很大的差异。很多道家庙里供的是天界,像玉皇大帝、各式各样仙神等等,这就说明他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天界。从佛家的角度来说,这种发心称之为小士道之发心,就是由于发心不同的缘故。

第二是中士道之发心。不仅仅畏惧三恶趣,也已经认识到三善道之痛苦,从六道轮回当中超越独自获得涅槃之果位,称之为中士道之发心。如果获得涅槃之果位,从那天开始再也不会堕入轮回之中,具备有这么高尚的智慧以及较大的功德。但是由于当时涅槃之果位,当下不能为众生做很多很多事业等等,但见解本身的角度下面还会讲解,所以说他并不具备佛的功德,我们就把他称之为中士道之发心。

上士道之发心是为了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均能从轮回之中获得解脱,而追求的果位就是佛的境界,称之为上士道之发心。

所以,平常时时要观待自己的内心。初次行持一切善法之前,你的发心到底怎么样?若是发心像其它这些发心,就是上士道发心之外的一切发心,即便当时所从事的善法是多么殊胜的法,最终得到的还是顺着自己的发心而做,这就是第一发心的区别。若是具备上士道之发心,你所从事的一切善法就会变成什么呢?就像刚刚所说的,令善根转变成无量。我们平常念诵的心咒、念诵的仪轨、打坐的时间都是很有限制的,但由于前面具备上士道发心的缘故,一切善根都变成无量之功德。所以第一,发心非常重要!

第二、正行。令善根不被外缘摧毁为正行叫清净之正行。令善根不被外缘摧毁为清净之正行指的是,当你在修行过程中,若是仅仅顺着贪嗔痴烦恼飘动的话,这时候善根很容易消尽,所以在实修过程中,尽量不要染杂贪嗔痴烦恼。即便当时由于宿世的因缘和习气产生一些烦恼的话,第一时间要把烦恼断除,不要跟随着它去飘,一个修行者要做得到的就是这一点。

我这段时间也遇到刚入门的一些信众说,他在实修过程中,有时候产生一些非常不好的恶念,这时候内心烦恼得不得了,该怎么办?这时候也不需要那么极端地去烦恼,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你有这样的恶念,这就充分地说明无始以来我们造过很多很多恶业,所以在第八识当中存放有这样的习气。当因缘和合的时候产生这样的一些恶念,这也是非常正常的,说明我们就是轮回之中漂泊的众生。但现前作为修行者要做得到的是,第一时间要认知到它的过失,不要跟随着它去飘。起一个恶念,比如对上师产生一些诽谤,不遵照导师的教言去修法,对法产生一些疑问,金刚道友之间产生一些矛盾的时候,这时候即便自己的内心产生一些不好的念头,第一时间要把这个心收回来,不要跟顺着它飘。若是跟顺着它飘的话,你所修行的法已经被恶缘摧毁。所以在正行当中尽量做到一心不乱,心不要散乱。
当然,一心不乱的适用范围很广,从我们禅定的角度来说,从有相定开始都称之为一心不乱,但总的来说尽量做到这些。比如不管你平常在念诵,还是在身做礼拜,还是平常打坐等等的时候,要记住,尽量做到心不要散乱。即便当时有一些散乱的心,第一时间要把心收回来,不要跟顺着它飘,这就叫正行,目的是为了令善根不被外缘摧毁为清净之正行。
回向,令善根越来越增上为清净之回向,也叫回向。什么意思呢?比如你今天念了十遍阿弥陀佛名号,你要是做完回向以后,今天是十遍,明天就变成一百遍、一千遍、一万遍……它的功德越来越增上,不需要你刻意去想它。由于你已经回向无边无量的众生缘故,这个功德一直会往上长。比如你今天仅仅念诵一遍阿弥陀佛名号,由于具备三清净心的缘故,不久的将来依靠它就能成办解脱,因为它的功德会越来越增上。就好像你把很多钱存放在银行当中,它的利息越来越长一样,比它长得更快,这就叫令善根越来越增上称之为清净回向。

无始以来至今我们所造的烦恼当然很沉重,但是若是知道这些殊胜之方便的话,消尽烦恼之方便有很多很多种。即便我们修行的时间短暂,也依靠这些殊胜之方便,在短短的时间当中令一切烦恼消尽迅速成办解脱,这个可能性不是说没有,很有可能,现前可以成办解脱。但能不能,完全取决于我们在落实行为当中看能不能做到这些。当然,前面必须得懂,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平常说,“初行者修法并不重要,先要知道该怎么去修行。”若是盲目不懂的前提之下去修行,修是修了很长时间,但意义并不是很广大。举个例子,一个修行者二十四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睡前提之下,修行二十四个小时,比如念阿弥陀佛名号,可能念诵的数量应该是很多的,但即便很多,也是有限制的。若是有一个人一天只能抽出一秒钟的时间,只能念诵一遍阿弥陀佛的名号,如果他的这一遍是具有三清净心的话,这两者之间作个比较,当然念诵一遍的功德已经无量倍地超越二十四个小时念诵心咒的功德。二十四个小时念诵的数量可能多一些,但是也是有限制的,一千遍、一万遍、一百万遍、一千万遍,甚至一个亿,念不完的,一天当然念不完,还是有数量。若念诵一遍具备三清净者,他的这个功德已变成无量之功德,无法用数量来计算,那你说功德哪个大呢?所以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一直告诫我们,初行者修法先要知道该怎么去修行,而不是盲目去修行。

所以这段时间我也告诫众多修学上师瑜伽的弟子,先不是拿着一本书去修,而是先懂得该怎么去修。因为我们修是修了很长时间,但最终没有丝毫让自己烦恼减少、功德增长的话,这已经形成一点都没有意义的事情。相信你在这一段时间当中,从世间的角度来说,也可以做很多很多事,但我们已经把这些事都搁置一旁,仅仅为了成办解脱而修学这些教法。如果没有什么意义的话,这个行为可就没有多大的收获,所以以后在从事一切善法之时要铭记这几点。

【更进一步将小乘、大乘、密乘之一切要义,均于一座之中加以修持;】如今我们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也如同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的教言般,在三殊胜法具有的前提之中,更进一步将小乘教法、大乘教法、密乘之一切要义,均于一座之中加以修持。小乘教法主要树立在出离心之中,这些我还是建议在座的信众们,平常多阅读一些《屠夫真言》非常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把小乘十八部所有的见修行果一一通达,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得了的,但现前若能按照《屠夫真言》去理解,可以在短短几句话当中,就能圆满通达所有一切小乘教法的教义,所以这是很有必要性的。

大乘教法主要以菩提心为主,密乘主要以信心和清净之见解为主,一切教义均于一座之中加以修持。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我们从总的角度来说分为有缘和无缘两种。有缘,有个所缘的对境而生起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因此我们把前面的出离心称之为所缘之出离心,菩提心称之为世俗菩提心,这个信心也叫有缘之信心。若当你见解已达到圆满的时候,小乘和大乘、密乘同时圆融到一个法当中,那这时候的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同时圆融到一个见解之上。后期我们再印证见解的时候也会传讲,但现前需要了解的是按照次第的方式去理解,不管是小乘见修行果,还是小乘一切戒律,都树立在出离心之中。
如今我们在实修过程中,怎样令出离心增长呢?因为在讲上师瑜伽导修期间,我们前面讲的有共同外前行——观人生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轮回过患就是认识到轮回之痛苦,而对轮回生起厌离心,目的就是为了生起出离心。当然在实修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当时的状态多修学一些非常好。

有时候我也告诫众多修行者,修行应该灵活善巧一些,比如上师瑜伽从前行之前行直到回向之间,用哪种方式去调伏自己的内心,根据当时的状态来定夺,它不是一种特定的。比如必须走个过程才算是上师瑜伽,才算有完整的一个上师瑜伽,不是这样树立的,而是根据这一天自己的心的散乱,当时这种心态来树立的。像共同外前行,如果你今天早上一起来的时候,感觉到修行形成一种负担,感觉到修法很累,甚至有时候出现一些拖延时间以及懈怠显现的时候,我们把这一座修行的时间重点放在观想共同外前行之上,观人生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与业之因果。至于后期根据当时妄念起现的程度,当时这个心态来树立,我们把这一座多数放在观想共同外前行之中。所以以后修法应该善巧灵活一点,不是仅仅拿着一种方式,这样一来,有时候觉得非常适应,有时候觉得不是那么很适应,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样做,什么时候那样做,要记住刚刚所说的,应该要灵活一点。
“一切要义均以一座之中加以修持”,一座当中加以修持,但是我们初次修法期间,着重于出离心、菩提心还是信心,根据当时的状态来树立。当然,菩提心当中,出离心和信心同时圆融到菩提心当中去,但是初行者,由于我们所理解的道理以及见地还不够的原因,所以不得不分为三个立场去理解。像刚刚所说的,上师瑜伽圆满成熟口诀法的要点要具备四个要点,叫“四精要法”。

为什么我们初次修法要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来修行呢?因为当时我们的见地不够,智慧也并没有达到圆满,所以不得不分为几个次第来圆满。像这些也同样一个道理,这时候怎么去善巧运用呢?根据妄念起现的程度,这一座哪一部分作为重点,根据当时的状态来定夺。这样一来,相信每一座都非常非常精彩,每一座都觉得非常实用。比如这一座,好像自己感觉到修行有点点疲劳,甚至昏沉也挺沉重的,甚至也有一些懈怠心的时候,多观观人生难得与寿命无常。人生是很难得到的,尤其是无常随时都会降临在我的身边,如果像我今天这样懈怠,这样懈怠下去,万一明天我要从人间消失的话,我真正修法的时间只有一天的时间了,我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懈怠吗等等,有时候在观想的时候,就要把人生难得与寿命无常,不能像老人给小孩子讲故事一般去理解,而是要把这些真正的道理纳入自己的身心当中。人身是难得的,因为指的是我的人身,寿命是无常的,指的是我。
我们在座的所有居士,刚刚说过,若是时间越长,再过五十年之内,我们不在世上这是特定的事情,即便当时我们有多么不愿意,多么执著这个环境,多么执著这个世间,多么执著自己旁边的亲朋好友,但是还是得离开这个世间。相信我们身边所有的人,已经从我们身边离开的这些人,活着的时候,他也有多么不愿意离开这个世间,多么不愿意离开我们这些亲属,但现前不一样已经离开了吗。等两天我们还是同样一个道理,那达到这一时刻,即便你旁边的亲朋好友有多么多,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堆聚在你的面前,全世界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你的亲朋好友,他们都带着昂贵的礼品跑到你面前来,相信对你不会带来丝毫之快乐,因为他们也没有丝毫之办法再让你在临终的时候获得快乐。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亲朋好友离我们而去,我们作为他最亲近的人,到达这一时我们又能做什么呢?又能说什么呢?所以我们在临终的时候,他人也无法帮助我们,亲朋好友帮不了我们。自己从小直到现在所创造的事业,所有一切也无法给自己带来一点点快乐,甚至还会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在无自主的前提之下,眼睁睁看着他人去享受自己从小直到现在所造的一切,这时候内心更加产生烦恼,不会快乐。所以从这些角度细致观待,到达临终这一时刻谁也帮不了我们。

比如作为一个父母,你有多少孝顺的儿女,到达临终的时候谁也帮不了你;作为一个儿女,你有多么慈祥的父母,即便当时把你搂在怀中,也无法留住我们的生命,还是离开这个世界,所以也帮不了我们,只有自己孤独面对这个可怕的事。唯一在临终的时候能达到自在和快乐者,就是生前精进修法者才能享受,所以我们现前应该得精进修法。尤其是当时出现这种懈怠,以及拖延时间这种心念的时候,更加要对法生起信心,更加要生起坚定的意志——我应该精进修法才对。

现在可能就顺着我的习气飘动时间一样过去,比如去年的今天直到今年的今天,360天已经过去了,这一段时间不管你修行还是不修行,360天照样过去了,但到达今天我们又得到多少呢?尤其是从今天以下还有多少个360?有没有360天我们都不知道,所以即便你不做修行时间还是一样会过去的,但是等待你的就是痛苦。若现前精进修法者,现在在修行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我们习气沉重的缘故,从习气的角度来说,它也是一门苦行,所以感觉到好像有些难度,但是总的来说,依靠这种方式修下去,临终的时候令我们带来的是快乐。人活在世上应该两面齐全,今生所拥有的一切是前世修来的福报,当然我们得去享受,但今生还要更加精进修法去创造更好的条件,就是临终自在,未来更加幸福。若是能做到这一点的话,相信我们活在世上,尤其是获得这样的人生,已经很值得了,若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话,真没有多大的意义。

比如从小直到现在,很多人说为了当下而当下,从小直到现在,我们不仅仅为了当下而活到现在吗?即便当时你穿过多么华丽的衣服,住过多少繁华的宫苑,当时享受过多少山珍海味,到了今天一切不就全都已经过去了吗?最多留下的就是一个回忆,要不留下几张照片,这对我们今天来说有什么意义呢?要是这样下去的话,时间一样过去,最终到达临终的时候,等待我们的可不是这么一点点,可能是极大的痛苦,所以当有这种现象的时候,应该多想想一些人身难得与寿命无常。

以前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说,在高原地方他有一位上师叫德翁知格,他说,他早上一起床的时候,当有一些懈怠,一观想,有时候连三恶趣痛苦都不需要观想,只要一想到三善道之痛苦的时候,昏沉急忙消尽,再去寻找昏沉也找不到。我们作为后代弟子,平常修行过程中,也应该善巧一些去做,相信会做得越来越好。

【修行者根机虽有上中下之别修行者的根机有各式各样,比如有些根机高,有些根机低。所谓的根机高低,以什么作为衡量呢?以信心作为衡量。我们把信心分为净信、欲信和诚信三种。诚信称之为一种坚固之信心,前两者虽然有一些信心,但是很容易变化,所以我们把它分为两种阶段。前面的信心是经不起考验的,后者的信心是经得起考验的。如历代高僧大德在依止导师的过程中,即便以什么样的方式考验你的信心,他们都能过这一关。但如今问问自己的内心,我们虽然对导师及法有信心,若是遇到这样的事情能过这一关吗?非常非常困难,这就充分说明我们的根机可能是下等根机。下等根机应该依靠什么方式呢?就依相应的法,不要去高攀,这样一来对你见解增上可能起不到很大作用。
【然此法乃密乘四部瑜伽(四续)之要义,所以一切密乘弟子皆能于己相应法中而作修持。】你若为下等根机,我们先从外相上师相应法入手;你若为中等根机,从内相上师相应法入手;你若为上等根机,从密相上师瑜伽入手。修行者根机虽有不同,但是我们所修行的法,它有一个圆满次第道,因此也可以修学相应的法,所以一切密乘弟子,皆能于己相应法中而作修持。

但在修行过程中要记住的是什么呢?因为如今一提到密宗和禅宗的时候,都认为放下一切方便,仅仅在禅定之中而禅定,则名为禅宗或无上窍决大圆满,实际上完全失去了这些殊胜法门的本意。因为要记住的是,禅定还得分为世间和出世间禅定,出世间禅定本具有什么特点,这些都得要了解一些。所以我们在初次讲法的时候,为什么这么着重于方便呢?在胜义谛见解当中,也就是说胜义禅定之中,它本身就是便智双运。比如在《般若心经》之中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为方便,空为智慧,两者本来即为一如,就叫便智双运,也叫缘起性空,明空不二等等,从了义的角度中来说也没有排斥方便。

如今我们初次修学禅定的时候,大部分禅定都会变成一种寂止无念状态,完全消失一切方便,仅仅在无念而无念之中,因此它不能称之为出世间禅定的原因就在此上。所以这时候我们必须着重于方便。平常在讲解很多文字之上,有时候讲解有自性,有时候讲解无自性,因为见解本身没有什么有和无区别,它本来就是任运自成的。有和无都是文字给它掩盖的、诠释的,哪有什么文字诠释呢?禅宗有句话就叫做“言者不知,知者不言”,无上窍决大圆满是怎么传讲的,叫超越言语之见解。一切文字诠释都称之为方便,见解本身是任运自成的,哪来的有自性和无自性?如是传讲的目的在于何处呢?比如若是对空性方面着重者,我们就讲解有自性,就是告诫他着重一些方便,因为不要单纯在空性当中修持;若是仅仅着重于方便明了者,讲解无自性,它的自性本来是空性,所以不要往这方面去执著,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平等,这也是我们初次讲法期间,为什么着重讲解方便的缘故。
如今末法时代很多人开始理解的时候,就以智慧而成办智慧,其智慧当然不是了义的,若是了义的话,就不需要再去智慧而智慧。当时所谓的这个禅定,多数含有一些世间禅定,世间禅定我们把它称之为安住分,也称之为寂止。寂止而成办胜观的这个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啊!色界在一禅当中,可以安住六千个大劫,无色界八千个大劫,最终为何不能成办胜观而堕入三恶趣,就说明仅仅依靠寂止而成办胜观的可能性非常渺小,甚至不可能!
这样一来,可能很多人会产生一种疑问:我们不是也从有相定和无相定开始入手吗?难道它不是世间禅定?它是世间禅定,只是一个初步修行之方便,但是当时我们还要配合着很多方便作为辅助,而不是单纯仅仅依靠寂止而成办胜观,这些道理都得搞清楚。但即便怎么传讲,初次修法也要做到便智双运,这个便智双运从见解本身的角度来说,可能是不了义之禅定,但即便是不了义,也要做到平等,决不能轻视哪一方向——方便轻视,智慧轻视,此两者都不是见解本身的特点。

由于初次修学密宗的弟子,如今一听到密宗,认为密宗无上窍决大圆满应该是超越言语之见解,应该是远离执著与改造,只要有执著与改造就不是大圆满。大圆满本来就是大圆满,远离一切因缘之法,所以它本身就是超越时空之见解,就把心安住在没有稍微执著的状态之中。这时候没有稍许之执著的时候,多数会堕入到空边,我们就把它称之为寂止,是单纯的一种安住分。但是这一点我等导师无垢光尊者曾经说过,“能知修行不知妙解脱,岂不犹如禅天定”,光在安住分当中而不能认知到解脱清净分的话,这单纯是世间禅定,成办解脱是不可能的,所以要着重一些方便。

相信你们平常在修学大圆满当中,说着重方便,就认为这位导师讲错了,大圆满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不能依靠作意去成办见解,应该是在没有改造与执著当中成办见解,这才是大圆满的特点。但要记住的是,大圆满本身的见解是无改造之见解,这一点都不错,但从修行的角度来说,你当下能实证无改造之见解吗?若不能证得,我们现前不得不依靠方便教授来成办真实教授。方便教授的要点是什么呢?华智仁波切曰:“轮回虽为所弃法,然初不依轮回法,不能趋入涅槃道,初识轮回性尤要”,还是讲解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在《三句精要》当中,华智仁波切曰:“若能执受本体,妄念越粗大,更成解脱自性之功力”,还是讲解这个妄念的重要性,就是善巧运用的重要性。

因为要记住的是,即便是禅宗也要讲解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没说一修学禅宗都能明心见性,不可能的。那前面文字和观照立这两个法有何用呢?即便是密法也要讲解四相:法性现前相、觉悟增长相、明智如量相、法性灭尽地相。前面要是当下即为真实教授的话,前面这些过程用来干什么呢?不会说是没事就前面加了几句这么一个次第道吧,所以要记住善巧运用的重要性。但是初次善巧运用的时候,从本意上面要认知到必须做到便智双运,就是为了让初次修行的弟子不轻视方便,我们在讲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要树立那么多的方便道,原因就在此上。要记住这些特点,不光自己修行过程中要如是了解,即便他人有什么疑问的话,我们也要依靠这些教证和理证去回遮他人的偏见,这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了建立自己的见解、稳固自己的见解,永远不会有摇动。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以及你的见解是否为真实,以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作为标准,这可是历代传承祖师所共许啊!

【吉祥萨迦班智达曾曰:“以方便为次要,智慧为主要者,则已堕入声闻之灭谛矣!”】若是这样方便搁置一旁,仅仅在安住分当中而成办解脱的话,他的见解已变成小乘之见解,灭尽定,不叫出世间胜观,要记住这一点。所以以后在实修过程中,“四种精要法”时时得具备。但是具备有两种方式,当你见解已达到圆满的时候,是同时具备四种要点。但这一点等两天我们开始讲禅定的时候,这时我会给你们讲得细致一些。比如当时方便为花,知道它的自性为空性的当下,这个方便——花,应该怎么去知道?若是仅仅站在第六识的角度,你所谓的这个自性,只是给它添加一个空性而已,实际当中并不具备空性。你说是空性的话,前面的这个应该要超越第六识耽著,那什么叫能所二取?但后期我们还会陆续讲解,现前需要了解的是不管怎么修行,要知道便智双运。

【上师瑜伽导修含摄了众多殊胜之方便教授,】众多殊胜方便之教授指的是什么呢?五道十地三十七菩提分法,密法的四相以及所有一切一切方便道,都在密法调伏内心的整个次第当中圆满。比如我们现前从此处到某一个地方,只有一条路,上面有坐飞机的赶往其目的地,下面地上有坐小车、坐大车 、骑摩托车 、骑自行车、步行的,各式各样的人都往这方面到达终点。但是当你已坐上一辆最快的车,在跑的过程中,其它所有的一切方便都在这里已经圆融。你不需要再去坐汽车五分钟,又骑个自行车五分钟,又再坐上一个卡车走五分钟等等就不需要了。在前面坐上一辆汽车直奔终点的整个过程中,其它一切方便都在一个方便当中圆融,就是这个意思。

【能遣除修法之违缘,】这个违缘我们这两天一直都在传讲,在修行当中制造违缘的这个缘,我们总把它分为外魔、内魔和密魔三魔。外魔就是魔王波旬等一切眷属,就是魔鬼。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成就一时间,魔王波旬等一切魔鬼造了多么大的业障,这种魔障就叫外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魔鬼。我们在修上师瑜伽的同时,当然在遣除一切魔障,但是平常再树立更多的辅助,像平常按照我们历代传承祖师的要点,因为这两天我们还会发一些书,比如念诵仪轨等等。为了遣除一切魔障,从支分的角度来说,一天不间断地念诵一遍《心经》加回遮文,《如意成就祈请颂》,遣除一切违缘祈请颂等等有这么一些念诵仪轨,我们本传承是如是修行的。念诵仪轨虽然很多,但这些也是必不可缺少,刚刚所说的就是更不能缺少的一些念诵仪轨。

记得当时我开始修顿超了,在开始修顿超的前一天,喇嘛仁波切把我叫过去说,明天就要开始修顿超了,如今能修行这样殊胜的法门,就说明这是前世非常非常大的善因而得到的福报,这不是无因无缘而得到这样好的福报。如今有这么殊胜的福报可以修学这么殊胜的法,当然难免也会产生很多违缘等等。那么我们必须遣除这些违缘,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传统修法,一天不间断地念诵一遍《心经》加回遮文,还有《如意成就祈请颂》等等,这些一天都不能间断,这是当时喇嘛仁波切亲自为我教授的。如是这样,我们作为后代弟子,在修学这么殊胜的法门期间,各式各样的违缘产生是很正常的,因为佛与魔本身就是背道而驰。当你身心完全投入佛门,在成办解脱的过程中,魔鬼会制造很多违缘是很正常不过的,这时候我们就要提前防止产生这样的障碍。因此不仅仅在座上的时候如是用功,座下的时候树立很多方便辅助,也是不可缺少,这些后期我还会讲解怎么去念诵,这就叫外魔。

内魔是在修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觉受,这个不同的觉受呢,内心当中有好的觉受、有坏的觉受,眼前呈现好的现象与不好的现象等等都称之为觉受。但这些觉受,从他缘当中来说,都是世间空行母考验修法者的能力怎么样。若当时你一旦对外境和这种感觉产生执著,比如内心产生极重的烦恼,你就觉得,天呐!我烦恼太沉重了,我可能是犯了什么戒了等等,跟顺着烦恼而产生烦恼的时候,你已经被魔鬼控制了。世间空行母内魔已经控制了你,就形成障碍。这时候不管产生什么样的烦恼,你都按照正常的方式去调伏内心,如果你已经控制了内魔,则已变成悉地。悉地和魔障只有一线之隔,如同手心和手背一般,只有一线,翻过去是手心,翻过来手背,只有一线之隔。所以我们在修行过程中形成悉地还是魔障,完全取决于你这一时间的调伏。刚刚已经说过,内心产生好的一个觉受,比如很好,感觉非常好,要不一下感觉的一切都是那么虚妄、那么不真实,一切都是空性。这种感觉有多么强,这时候就觉得我的见解好像已经开始增长等等,只要你对这个见解产生执著的时候,就已变成了魔障,就被这个内魔控制了。不管呈现好的觉受,还是坏的觉受,都按照正常的方式去调伏就叫悉地,你已经获得悉地成就了。

显现也同样一个道理。看见一个魔鬼的形象,要不天天对着一个墙面看见的都是墙面,心里烦得不得了。听说某一位居士平常看的时候,说看得见红色的光、蓝色的光,我怎么天天看见白墙就是个白墙,怎么看不见其他的相等等产生烦恼的话,这时候就叫内魔已经控制了你,已形成障碍,因为你对这种相产生执著了。要不有一天你产生很多很多好的形象,突然看见一个释迦牟尼佛的相、莲花生大师的相,心里非常高兴,这时候你还是被内魔控制你,就叫业障。是否是魔障与悉地,完全取决于执著上,只要对它产生好和坏执著的时候就是魔障。

当时亚青寺有一次来了一个尼姑,她说她今天在修顿超的时候,亲眼谒见莲花生大师,心里非常高兴。喇嘛仁波切说有多么高兴?她说当然高兴的不得了,平常见到莲花生大师的一张照片,心里那么高兴,但今天她亲眼在虚空五彩光当中见到莲花生大师,有多么高兴,这就是一直期盼的事,很高兴很高兴!喇嘛仁波切就告诫她,你从今天开始回去先念诵十万遍莲花生大师心咒去驱魔。因为当时呈现莲花生大师形象本身是一种功德,但由于对境产生执著的缘故已形成魔障,现前你已经不具备修顿超的资格,应该驱除魔障为要,回去先念诵十万遍莲师心咒以后再开始修顿超。

所以要记住,魔与佛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只要对自己的境界感觉产生一点点执著——好感以及烦恼,此两者都叫执著。有这种现象的时候,就叫魔障,你已经被魔控制了。像其他地方都有种说法,魔已经附在你的身上了,若是真有这种现象,魔已经附在你的身上,因为你已经被魔控制了。所以以后实修过程中要记住这就叫内魔。

内魔这种魔障如何消尽呢?就不要去执著。不管出现什么样的境相,不管有好的觉受、坏的觉受都不要去执著。密魔是贪嗔痴烦恼。如今在修上师瑜伽之中,我们有三个不同的方法:剖析调伏妄念、直视调伏妄念和安住调伏妄念来消尽密魔贪嗔痴烦恼。当然,从总的角度来说,外魔和内魔一切来源于贪嗔痴烦恼这个根源,因它而起现一切烦恼。当贪嗔痴烦恼消尽的时候,一切魔障均变成悉地,均变成一种庄严,不会变成过失。但是我们现前必然是初行者,所以在实修过程中应该有不同的方法。要是支分开的话,遣除一切魔障之外方式,我们就念诵这些仪轨,在实修过程中消除一切魔障,就不要执著一切觉受,密魔依靠三种调顺烦恼之方便去修学,相信在实修过程中可以遣除一切违缘。

所以有时候,执著敏感度也不要太强,这样对你的修法会构成很大的障碍,天天要是往这方面想,这不是一件好事。有时候讲要不好像我身上附有什么体,要不我旁边可能有魔鬼在作怪,要不据很多人说,我这个地方好像不是一个什么吉祥的地方,以前死过很多很多人。想想从无始之来至今,我们所具足的一个手掌大的地方死过多少人啊,哪一个地方是清净的呢?所以一切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当你执著这些现象越来越敏感的时候,这不是一个修行者的行为,要记住,装神弄鬼的事情可不是佛教,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讲的是“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

【引导弟子迅速成熟自心,趋入真实智慧,】很快成熟自己的内心,因为时时如是调伏自己的内心,现实生活当中,由于你已经认识到一切万法的本性为空性,所以对一切显现不是那么去执著。认识一切万法的本性为空性。知道一切都是虚幻的,不是说从此以后不去做,你可以去做,但是这些显现不会束缚你的内心。就如同晚上做梦的时候,你在梦中认识到一切皆为虚幻的时候,紧接着你可以做梦,可以不做梦,即便做梦,这个梦境也不会束缚你的内心,这就是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这样的。

这样迅速成就自己的内心,趋入真实智慧,【故为圆满具足密乘“方便教授”和“真实教授”之无比殊胜法门但这一点刚刚已经说过,方便教授主要是起心动念当中具备便智双运,真实教授是超越一切改造与执著当中具备便智双运,有两种不同的教授与两种不同的修行之方法。但这些,我们这两天一直都在传讲,但是后期在讲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着重会站在这么一个立场之上。

我们一天讲法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因为有些是从老远过来的居士们,一个半小时就够了,慢慢讲。从另一个角度我也吃吃药打打针,因为这两天从各地地方寄来很多药,所以也吃着药,从总的角度来说,越来越好,因为我这个病又不是这两天才得的病,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慢性病,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治得好的,但相对来说越来越好。因这两天也在想,过一阵时间当身体完全恢复以后,我又要开始往山上走,这段时间最烦恼的事情是在平原的时候还缺氧,所以我这两天就想多吃吃一些药,把这种感觉完全调伏过来,这样的话,到了高原地方可能会好受一些。因为到了上面的时候,就像这边一样天天休息那就由不得我了,从早上到晚上,那也没办法,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要不给藏族人、汉族人,都得给这个人上课、给那个人上课。

前两年我在上面的时候主要给汉族弟子上课,新来的弟子们不管怎么说,旁边有很多很多导师在讲法。但藏族很多旧弟子,这两年我就没有给他们上过很多大的一些课程,就这样这两年很多很多藏族人对我的意见可大的不得了,说你为什么要天天给汉族人上课呢,以前都是为我们藏族人上课,这两年怎么汉族人一上来你就完全为汉族人上课,说为什么不给他们上课。但那时候,平常讲法还是一样对待的,不管藏族人、汉族人都是一样讲着,但是上课实在没时间,就没办法,一到上面的时候我就不自由了。这两天也不是说自由,这两天早上到下午就多看看病,休息的时候休息一下,晚上我们就少少地讲一点点课。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从佛教的角度聊聊天,就看看我们平常修行过程中,对的地方当然就不用谈了,所传讲的一切均成为添加一个功德之外本具有的,若是不具有的地方,依靠我们这样探讨的方式,可以改变自己的这种做法,让自己的修行越来越圆满,相信见解会增长的越来越快。因为后期我们直接进入上师瑜伽导修的时候,有很多教证理证以及各式各样的一些公案等等,这样一来听起来更相应一些,大概就是这样,今天咱们就讲这么多吧。
我们这边虽然人不是很多,但是必然是一个居民区,下面还住着很多人,上下走的时候我们暂时在楼梯上不说话,到了外面你有什么话你们就聊着天走了,外面怎么聊都没有事,但楼梯里不要说话,怕他们又会起烦恼。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