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肾脏肿块显著缩小,这味中药功不可没!

肾脏肿块显著缩小,这味中药功不可没!

原创 张胜兵中医 


肾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三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大约为每10万人中有4.02人患病,换言之,在10万人口中大约有4人可能遭受肾癌的侵袭。肾癌似乎对男性更为“青睐”,其发病率在男性中是女性的两倍。尽管肾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仍然相对匮乏。
肾癌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血尿、腰痛可触及的肿块,这三个症状是其最常见也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由于肾脏位于身体内部较深的位置,早期肾癌往往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而到了晚期,患者通常会经历血尿、腰痛腹部肿块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手脚发冷、麻木以及失眠也是肾癌的重要预警信号。肾癌患者由于长期营养不足,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体内血液循环量减少,为了确保心脏、大脑、肾脏等关键器官的血液供应,身体会促使末梢血管收缩,结果是患者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
对于肾癌患者来说,随着病情的发展,他们的情绪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在肾癌手术后,许多患者会经历腰痛、腹痛等不适感,这些症状往往会导致失眠。
我曾经遇到一位肾癌术后复发的患者,他遭受了长达一周的手脚冰冷和麻木失眠的折磨,痛苦至极。然而,经过六个月的中药治疗和调理,他肾上肿块的大小显著减小,这一变化不仅为患者本人,也为他的家属带来了极大的安慰和希望。

下面,跟我一起来看看我的辨证用药思路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病情分析     



【患者】何某,男,58岁
【主诉】手脚冰冷、麻木伴失眠一周
【现病史】患者自述曾因肾癌行左肾切除术,后医院复查体检发现右肾有一肿块,上报结节,怀疑肾癌,后经他人介绍来我处就诊,现手脚冰冷、麻木伴失眠,总是胡思乱想,余尚可。脉象:右脉滑涩偶结代,左脉沉涩;舌象:舌体胖大,舌下有凸起瘀点。
【既往史】左肾切除,糜烂性胃炎,肠息肉(腺瘤性),胃息肉。







读完主诉和病史资料,可知患者按西医的诊断为肾癌;根据中医理论可诊断为肾脏结。
舌体胖大,舌下有凸起瘀点,脉象右滑涩偶结代,左脉沉涩,是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痰瘀互结的典型舌脉之象。
正是由于存在痰瘀互结,气血运行不畅,存在阻滞的现象,气血无法充分滋养四肢末端,因此导致手脚冰冷、麻木
痰瘀互结,气血运行不畅,心神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和安抚,从而容易出现失眠和胡思乱想
脾虚生湿,由于“湿”的特点是重浊、粘腻,纠缠不清,很难快速清除,所以久而久之就“因湿成痰——痰阻气机——气滞血瘀”,最后痰瘀互结,肿块形成,就是息肉了,于是就形成了结肠息肉、直肠息肉、胃息肉
所以患者属于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之证,应以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为主。方用小柴胡汤,温胆汤,消瘰丸,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化裁。

     治疗过程     


柴胡15g、黄芩6g、生姜10g、大枣5枚、法半夏20g、甘草6g(小柴胡汤加减)、竹茹10g、茯苓20g、陈皮15g、枳实10g(温胆汤)、黄芪30g、桂枝10g(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青皮10g、三棱10g、莪术10g、炒芥子30g、鸡内金30g、炮姜3g、干姜6g、牡蛎30g、浙贝母30g(消瘰丸加减)、猫爪草15g、鸡血藤15g、细辛3g。
注:划线部分为小柴胡汤;黄色部分为温胆汤;红色部分为黄芪桂枝五物汤;蓝色部分为消瘰丸。


二诊:手脚麻木、冰凉有所改善,但睡眠并未得到改善,加制远志15g、灵芝片15g、威灵仙30g、党参10g、柴胡加至25g、黄芩片10g,以增强益气安神之功。

三诊:诸症状改善,但是仍感手脚麻木,加枳壳10g、鹿角片10g,茯苓加至30g,以增行气活络利水之功。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他的所有症状,包括肠息肉、胃息肉,在最近的检查中竟然发现已经消失。
在治疗六个月后,肾上肿块也明显缩小。


这一结果不仅让患者感到欣慰,也证明了中医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方药解析     
小柴胡汤
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为少阳经之专药,既透泄少阳半表之邪外散,又疏泄少阳气机之郁滞。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两药相配,使少阳之邪外透内清,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且生姜又制半夏毒;邪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加大枣益气健脾,既扶正以祛邪,又御邪内传。甘草助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温胆汤
方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胆气清肃,烦呕得止;枳实破气消痰,与半夏相配,气顺痰消,气滞得畅,胆胃得和;陈皮燥湿化痰,助半夏祛痰,健脾加强枳实行气之力;茯苓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且有宁心安神之功;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生姜祛痰止呕,又可解半夏之毒;大枣与甘草、茯苓为伍健脾祛湿,又与生姜相配,调和脾胃,使中州得运。诸药相合,化痰而不燥,清热而不过寒,使痰热得化,胆热得清,共奏理气化痰之功。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原用于治疗血痹症,后世医家多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等病证。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之功,全方配伍精当,疗效确切。但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血痹肌肤麻木。
消瘰丸
本方为消瘰专方,具有清热滋阴,化痰软坚的功效。牡蛎,是一味软坚散结的良药,它可以化解体内的痰湿积聚。这时还得加一味清热的中药,因为久郁生热!所以,方中用到了浙贝母,它的味苦,性寒,可以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干姜,炮姜是生姜的炮制品,经过炮制后,功效发生改变,但两者都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对于手脚冰凉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鸡内金,是一味难得的良药,不仅可以消积化食,还可以化身体内的结节和息肉。
白芥子善化痰涎,皮里膜外之痰无不消去。白芥子这味药气锐力猛,非常的善于开破,“皮里膜外”这个地方,一般药物很难进得去,白芥子就可以。
用来活血化瘀的三棱和莪术。它们是一组非常经典的药对,善于破血行气、消积止痛,都是破血消癥的要药。
而针对麻木,除了黄芪桂枝五物汤以外,还加了一味中药——鸡血藤。
鸡血藤性味苦、甘、温,入肝经和肾经,善于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一方面,它可以改善血虚血瘀的问题,一方面它能像其他藤药一样,舒筋活络,止肢体的麻木和疼痛。故而它对于血虚所致的肢体不适有较好疗效。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与血的关系决定了治疗瘀血时,行气药的使用必不可少,尤其是在气滞血瘀时,更需要强有力的行气药助活血药一臂之力。
青皮疏肝理气,行气力强,《本草汇言》说:“青橘皮,破滞气,削坚积之药也。
猫爪草,其独特形态犹如灵动的猫爪,不仅形态相似,其药效更是如同猫爪般犀利而精准。想象猫的利爪能轻易穿透障碍,猫爪草也一样,可以抓破体内长出的各类包块,破的作用很强大。
猫爪草辛温,辛可以散,温可以通,所以治疗结节类疾病加上它,可以加强软坚散结,疏通经络的作用。
而且它又是温性的,既不会太寒,也不会太热。猫爪草是我常用的用来软坚散结的一味药。
临床应用中,搭配不同的药材,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
1. 猫爪草 + 夏枯草
功效:增强化痰散结、解毒消肿的效果。
适用病症:尤其适用于痰火郁结引起的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
2. 猫爪草 + 赤芍
功效:赤芍清泻肝火、散瘀止痛、凉血消肿。与猫爪草搭配,可以化瘀散结,行气止痛。
适用病症:适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
3. 猫爪草 + 甘草
功效:甘草润肺止咳、利喉宣肺化痰,同时能够调和其他草药的平衡。与猫爪草搭配,可以在散结消肿的同时,起到清热解毒、益气安神的作用。
适用人群:身体内部淤积较为严重、经常肝气郁结的结节人群。
4. 猫爪草 + 茯苓
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善于健脾宁心、利水渗湿消肿。与猫爪草配伍,可以起到健脾祛湿、解毒消肿的作用。
适用病症:对于痰湿脾虚型结节尤为有效。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