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够调伏自己,你就战胜了所有的外境。
净界法师
正修当中有一个偈颂,先看一个偈颂。
《行论》云:恶有情如空,非能尽降伏,惟催此忿心,如破一切敌。
《入菩萨行论》上说,一个菩萨从空出假以后,他又来到凡夫的世界。凡夫的杂染世界有什么问题呢?“恶有情如空”,很多众生都没有宗教信仰,没有善恶的概念,他的心是完全跟着感觉走,一刺激他就起烦恼。这种众生像虚空一样的多,所以你不可能去改变任何一个人,不可能,“非能尽降伏”。
菩萨不能够去改变外境,不能改变别人,那凭什么菩萨能够安忍呢?因为菩萨做了一件事情,他调伏自己的瞋恚心,就等于调伏所有的外境。这是佛菩萨的一个开示:你能够调伏自己,你就战胜了所有的外境。根本问题在这里。
那怎么能够战胜自己呢?当然佛陀是用智慧,不是强忍。我们把这三道智慧念一遍。
谓一切逆境恶缘现前,菩萨皆悉观察,此等逆缘皆是自己过去恶业之所感招,而生惭愧之心,逆来顺受。又当思惟,此乃菩萨及善知识之所示现,教化于我,我若不患此苦,定当陷入现世安乐之中,忘失正念,而生感激之心。又当思惟,境无美丑,唯人自招。而吾人身心之中,“我”尚不可得,云何有我所取之境界耶?菩萨于中善自思惟,则为堪修忍辱。
这地方有三段的智慧。就是我们遇到了恶因缘的时候,第一个,我们要知道这些逆缘都是过去的罪业之所招感,我们自己要勤修忏悔。
我们行菩萨道,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只要你有感受,就一定有业力,这是基本常识。你看到这个人,感受很不好;你听到这句话,感受很痛苦,你一定有业力。你如果没有罪业,你看到这个人,听到这句话,你没有感觉。虽然表面上是他讲这句话,事实上他只是用这句话来刺激你的罪业起现行而已,他只是一个增上缘。
诸位!你如果明白佛法的缘起论,我讲实在话,没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也没有一个人会让你快乐,没有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快乐痛苦都跟你有关系,你最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不是别人决定的。
所以,你只要有一个很痛苦的感受,一定要知道:有感受一定有业力。如果你是快乐的,那就是善业起来了;如果你是痛苦的,那就罪业起来了,别人只是一个增上缘而已。
没有一个人会给你痛苦,也没有人可以伤害你,不可能!这是佛教的因缘观,完全是一切唯心造,你的心显现了善业,显现了罪业。所以,既然是跟别人没有关系,我们只有多多忏悔自己,去改变我们的罪业。罪业改变了,你的感受就改变。
第二个,这个是更高级,历事练心。我们要知道所有的逆境,都是菩萨的示现来教化我。假设我们不堕入这种痛苦,我们就会落入这种安乐当中,忘失正念,因此,我们应对逆境生起感恩之心。
其实从菩萨道的角度,人生不能太圆满。因为你太圆满的话,你就很难生出离心。你看《印光大师文钞》,有一个居士说:“师父,我的家人怎么样,我子女多么的不孝,我的身体有多少的病痛,怎么怎么的。”印光大师说:“你要感激这个逆境,这个逆境刚好给你一个当头棒喝,让你厌恶生死,生出离心,这个比你读经典来得更贴切一点。”
当然,人生也不要太痛苦,太痛苦你可能会失去大悲;痛苦得刚好,最好。就是你人生里面,有一半是快乐的,一半是痛苦,这种是最好,非常好。因为快乐会给你信心,你能够得到某种安定,但是逆境它会激发你向上。所以,适当的痛苦,其实对自己有帮助的。
我们最后再思惟:境无好丑,唯人自招。在我们身心当中,我不可得,哪有我所执着的境界呢?这个地方就是完全的空观,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面对烦恼。我们一再强调,遇到事情先求放下,再求面对。你没有放下,你就不好面对了。因为这个境界一来,一定夹带业力而来,来势汹汹,来者不善。
诸位!生死业力,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所以,如果你不能放下,业力一来冲击你的烦恼,就无解。单单有业力还有解,你只要如如不动,业力的冲击一下就过去了。因为你造业的时候,你也不是经常造,你偶尔造一个业,所以它会过去的。但是如果业力又加上你贪瞋痴的烦恼弄在一起,那人生就没有解了!外有业力,内有妄想执着,那就无解了,佛都救不了你了。
但是业力的冲击这一块我们不能改变,这个是已经成熟的业力。所以,所谓的认命是安住在空性来面对这个业力。我本来就没有这些东西,那是缘生缘灭的假相。先求放下它,再来面对它,再来处理它,这样的人生才有解。就是说,我不能控制外在的业力什么时候起现行,但是我能够控制自己,安住空性、如如不动,这是很重要的概念。
阅读 718
在看25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