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钦哲仁波切:天堂与地狱都是心的状态,取决于你对自心的控制程度...
宗萨钦哲仁波切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许多宗教都警告说,在死亡时,信徒会出现在一位审判官面前,审判官衡量其好坏行为,然后把那些好事比坏事做得多的人送进天堂,把那些坏事比好事做得多的人送入地狱。另一方面,佛教则教导说,你唯一会面对的审判官就是你自己的心。
假设你从朋友那里偷了东西并侥幸没被抓到,虽然你逃过惩罚,但仍然需要面对自己,而你的良心多年来一直让你感觉糟糕透顶。
同样,当你死亡时,出于内疚,你的良知会确保你记得自己这一生所有伤害他人、不和善的言语和行为,而那些记忆会令你受苦。
但是,除了你自己,并没有另一个外部实体居高临下地审判你;没有力量强大的全能者在一组秤上衡量你的好坏行为,或者在一册庞大的账簿中记录你曾经做过的一切。对于你此生的种种行为,不会有任何外在的判决。
佛教徒相信,我们每个人所积聚的因与缘,只要没有障碍遮止,也没有成熟为果报,便不会自行消散。
你的所有起心动念、一言一行,无论引发这些行为的背后意图是好意、仁慈、善良的,或是恶意、不仁慈、报复性的,只要该业没有被净化,你就会得到果报。
当然,可以将此诠释为一种审判。然而,是你在评判自己的动机和行为,而不是某个外部实体。
基本上,你的死亡、死后经历和未来投生,是由你在诸多生世中积聚的因缘、意图和行为所决定。
佛教告诉我们,天堂与地狱都是心的状态。所以,取决于你对自心的控制程度有多少——基本上,就是你在世时是否有为死亡做好准备——死亡时,你可能会想象自己正在经历天堂或是地狱。
你看到的景象取决于你自心的投射。或许你不会看见佛教圣典中描述的牛头地狱狱卒,然而你的想象力所幻化出的生物可能更加丑恶骇人。顺带一提,牛头狱卒之类的人物全都是象征性的。
如果具有正确的准备和动机,你可以体验阿弥陀佛刹土的投射,那是一个佛教版本的天堂。但是,如果你的习气是由负面情绪所驱动,那么你的心很可能会投射出一个丑陋、恐怖、激烈多变的景象:地狱道。
无论是哪种情况,这两种体验都是心的创造与投射,两者都不存在于你心的外面,因此天堂与地狱皆非外存。
死后,“我”、“自我”或“灵魂”会继续吗?会的。就像你一生中一直都有一个“我”,死后也继续会有一个“我”。昨天的“我”延续成今天的“我”,去年的“我”延续成今年的“我”,而今天的“我”将继续成为死后的“我”。
这个“我”与亚伯拉罕宗教中说的那个“灵魂”宗教概念并不相同,这个“我”只是一个假名虚设的想法。换句话说,“我”是一个幻觉。
但不要因为“我”是一个幻觉就鄙视它,我们所有的幻觉都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而“我”这个幻觉是其中力量最强大者。
《牛津英语词典》告诉我们,亚伯拉罕宗教认为灵魂是“人类或动物的精神或非物质部分,被认为是永恒不死的”。这些宗教也相信:动物及其它生物的灵魂与人类的灵魂不同。
另一方面,佛教徒则相信“连续性”;我们相信这个“我”或“自己”的想法在死后将会持续存在,进入一个新的生世中。但是,当然我们还必须记住,“相续”概念是一个世俗谛,就像所有世俗谛一样,起自一个有欺的心。
如果我划一根火柴点燃一支白色蜡烛,然后用那根蜡烛点燃一支蓝色蜡烛,在白色蜡烛和蓝色蜡烛上燃烧的是同一个火焰吗?是也不是。“是也不是”适用于所有的世俗谛。如果你问,今天的你和明天的你是一样的吗?答案是“是也不是”,因为有一个延续,但只是处于相对层面而已。
唯有获得证悟之时,“我”或“自己”才不会延续到一个新的生世里。一旦获得证悟,“我”的概念即不复延续,“时间”的概念亦然。因此,对证悟者而言,没有相续或转世这一回事。
基本上,在身体死亡之后,心会继续。而在佛教中,心比身体更重要。没有心的身体毫无意义。而且身体就像衣服,可以更换和被取代。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