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日 星期三

八十四大成就者|(五十九)巴恰瑞巴:做糕饼的师傅

八十四大成就者|(五十九)巴恰瑞巴:做糕饼的师傅


奥明宫学馆 

巴恰瑞巴

不看任何地方、
凝视中央……
无上之喜、离执之喜、纯净之喜!
修持密续的神奇之境,
采集瑜伽士的直观力。


传奇正文


巴恰瑞巴是个贩卖印度薄饼(一种未发酵的饼,北印度人三餐的主食)的人,住于瞻婆国,他非常贫穷,只穿了一块缠腰布,平常从一个商人那儿,拿些薄饼沿街叫卖,以这种方式,赚取微薄的利润,聊以糊口。

有次他卖了一整天都没卖出任何东西,饥饿之余,便把自己卖的饼拿来吃,吃不到一半,一位观音菩萨化身的比丘就来到他面前。巴恰瑞巴一看到这位比丘,顿然生起信心,便向其顶礼,也将剩下一半的薄饼供养给比丘。他诚实地回复比丘的问话,告诉比丘,那个薄饼是谁的。

比丘说道:[那么我们就成为出家人与功德主的关系了。我应该教你一些东西作为回报。]

巴恰瑞巴准备了一个感谢的坛城,并向比丘献花。

比丘则为他授皈依、菩萨戒与六字大明咒。此后巴恰端巴就修行上师所传的仪轨,并以乞食维生。

有一天他遇到了原来的雇主,雇主向他催讨上次积欠的钱。巴恰瑞巴告诉他,已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偿还,雇主就开始生气地挝打他。

巴恰瑞巴大叫:[不是只有我吃下薄饼,上师弟子两个人都吃了饼!]这些话大声地回荡,从一堵墙传到另一堵墙,神奇地震荡着。富有的雇主停下来,吓得再也打不下去。最后丢下一句话:[那薄饼就是算你的,现在走吧!]

巴恰喘巴就到供奉观音的寺院中,向观音菩萨像请求薄饼的钱,结果三十盎司的黄金出现在他面前。他便将这些黄金送到原来的雇主那里,而清偿这笔债务。

还了债,他自忖:[圣观音菩萨必然是我上师。]所以就动身前往观音的住所——布达拉山。路上经过密布荆棘的树林,弄伤了他的脚,他在疼痛之中大声向观音菩萨呼唤,观音便示现菩萨身。菩萨告诉他:[我的确是你的上师。现在你不用到布达拉去了,返回瞻婆,领导你的弟子。]

巴恰瑞巴非常兴奋,飘浮到天空中,抵达故乡。乡里的父老兄弟姊妹感到很惊讶,纷纷向他求法。他教导大家显空不二,此后便被人称作巴恰瑞巴上师,最后他以肉身抵达空行乐土。


19世纪唐卡:下部中间巴恰瑞巴




仪轨部分


巴恰瑞巴是个单纯的人,上师传给他一个简单的大乘仪轨以修行,亦即三皈依。皈依是佛教一切宗派共通的,每次修法,一开始都念三次[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偈子。关于皈依的批注,可以说遍及所有佛教法义之中:而菩萨戒,不同宗派倒有不同的诠释法。基本的大乘教法中,菩萨戒是指出离涅槃,不惜一切代价地利益众生,而[无修瑜伽(阿底瑜伽)]的菩萨戒,则是指瑜伽士认清本具的佛性与悲心。持六字大明[嗡嘛呢贝美吽]加上观想,就能召请观音菩萨,并能认识其大悲本性,生起本尊功德。巴恰瑞巴头脑很单纯,想到菩萨在这世界上的住所去参访,这个位置可能是西南印度洋上一座传说中的岛山,也可能是指拉萨的布达拉宫,因为这两个地方都叫做布达拉。原先,菩萨化装成一位比丘的模样出现在他面前,而后来为了响应他的痛苦叫喊,教他返回瞻婆故乡,菩萨必然是现了报身佛相。

巴恰瑞巴教导显空不二的法门,和加雅南达一样。不论证大手印的方法用哪一种,结果都是相同的,[大手印成就]最明显的特质,就是见到一切现象的实体性消失。成就者不再居住于坚固不变的世界中,一切显现都是鲜明的彩光相;他看清万法空性的本质,这样的本质遍及于一切事物,各种幻现境界和空性不可分割。体悟空性,则世界就像空中城堡、水中月影般虚妄不实;成就者可以在天空飞,穿墙透壁,还能自由操纵五大。只有当那些对气极敏锐的人待在成就者身旁,才有办法分享成就者所经验的境界,不能信受的人仍然将陷于执实的染污境里。


18世纪唐卡:观音


历史部分


巴恰瑞巴的身份在认定上有些问题。他的梵文名字可能是由Pacala衍生而来的,是厨师的意思,翻成藏文后就是[卖糕饼者],因为有一本著作将巴恰瑞巴当成是恰尔巴提;后者是一位较有名气的佛教与那特教派的成就者,可能也是米那巴的上师。但这种说法没什么证据,比另一种说法将哈尔巴提视为恰而巴瑞巴(第六十四篇)更缺少可信度。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它的记载和巴恰瑞巴有关。

瞻婆是安嘎古国的首都,位于恒河及瞻婆河汇流的地方,是个河港都市。有些人离开瞻婆,到中南半岛建立新的瞻婆城,新殖民的瞻婆城逐渐繁荣起来,直到高棉人毁坏该城后才告一个段落。瞻婆是孔雀王朝时期北印度六大城之一,佛教、耆那教、婆罗门教都很兴盛,但到了第七世纪早期,它就严重地失去蓬勃的生气,玄奘大师曾到该处去游访,发现是一片荒凉。现在这个地方叫做瞻婆那嘎尔,位于比哈尔东部。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