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1日 星期三

我们是基于人性的立场才发展出佛法

我们是基于人性的立场才发展出佛法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

菩萨如是,清净诸波罗蜜时,圆满诸波罗蜜时,不舍诸波罗蜜时,住大庄严菩萨乘中”,他就安住在大庄严菩萨乘中。“大庄严菩萨乘”在印度文里头,叫摩诃衍、摩诃萨埵、菩提萨埵。我们现在简单的翻译就叫做一佛乘,他跟普通的菩萨乘不一样。佛教分大乘、小乘,小乘是我们简单讲的,它是叫声闻乘,声闻乘里是分有声闻乘、缘觉乘、独觉乘;大乘里是分菩萨乘跟一佛乘这两个部分。一佛乘是什么状况呢?就是你要能够清净圆满,心恒不舍诸波罗蜜,不是单一波罗蜜。菩萨乘又叫做波罗蜜乘,那是指你在六度万行当中,一直绕着修。一佛乘是指,六度万行他在扩大,一齐修。

刚才我们为什么要跟各位谈这些理论?这是一佛乘中很重要的理论。因为行法是整体的,你不能够只有形式上的行法或者单一的行法,所谓单一的行法就像钉铁钉一样,把钉子打进去就可以挂东西了,这个是菩萨乘的修法、波罗蜜乘的修法。可是一佛乘不是,一佛乘是像整个网一样,因陀罗网,一整个的网,它一张开,所有的通通在里面。这种修法就不同了,我们一般的修法叫单一修法,而一佛乘的修法一定是总体的。

所以你会发觉,一佛乘修法的理论结构你很难去体会,因为我们是用大脑。我们跟各位谈过,使用大脑的思维模式只是单一的,它只能够把你现有的资讯综合以后,做单一方向的推理,这样的推理只能有一个答案,不能有两个答案。假如有两个答案,大脑会告诉你,只能取一个,那时候你就知道,两个当中,一定有一个错、一个对,这就是大脑。生命不一样,生命不做这样的推理,它只就事情的存在来了解存在的本质。然后从这个存在的本质当中,去把它圆满。所以它不会跨过去,它不会去综合,也不必去推理。因此,我们在感受生命的时候,大脑对生命是完全无知的。

我们看社会现象,有些人很认真、很用功读书,而且工作也很尽责,但是你会发现这个人很没有人性、很冷漠。我们看那些书读得越多的,工作越尽职的,他的表现、他的生命是针对那一种状况,他回到家对着子女,他也是板着脸。因为他始终觉得,他就是那一个人:他是医师,他是会计师,他是工程师,他可能是教授,可能是官员或者是军人,他始终保持那个本色,只有一个,不能有两个。他回到家,子女叫他“爸爸”,要抱着他的脚,他脚就把他踢过去了。为什么?因为他的那种身份不容许这种动作。为什么他会这样?因为他不能体会人性的存在。他需不需要?他也需要,可是他在这两者当中,他产生矛盾。

前两天看了一个报纸,标题是写《孩子,我决定再溺爱你一次》,我觉得很奇怪,这是谁啊?怎么要再溺爱这个孩子一次呢?他用的是溺爱不是宠爱。我大概把他看了一下,说这个孩子小学四年级了,老师把他爸爸叫到学校去,数落了一下这个孩子的不当,他就很生气,回来以后,洗过澡,准备大拳头好好的把孩子揍一顿,怎么老是教不会。可是他看到孩子躺在床上没有读书,他就越想越气,就想说,你再躺着,我就把你捶下去了,结果一看,孩子脸颊红润润的,睡得好甜,一想又不忍心了。然后回过头来看看他桌子上,写了一个作文题目《古今中外人类沟通的工具》,他一看说,“天啊,这个给大师来写还差不多,怎么叫小师来写”,他看了他桌子上,准备了好多好多的沟通的工具。他一看,这样的小孩子,压力负担这么大,他左思右想,他说“孩子,我决定了,再溺爱你一次”,明天老师叫我去,我会给他骂,你放心,这个就是人性。

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己的孩子,这么冷的天气睡在被窝里,睡的那么甜,你是不是把他叫起来,“功课还没做,怎么跑去睡?”太没有人性了吧,你这个时候看着他脸颊红润的时候,是不是说很想好好亲一下?这个就是人性了。你要去体会,去感受,甚至于把他抱起来再搂一下,或者你也跟他窝进去,在被窝里头温暖一下,有什么不行呢?这是人性。你应该如此,可是我们都丧失了,我们被我们的功利、我们的目标把我们迷失了,我们的人性就在这个时候完全的消失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是不是应该泡在这当中?虽然这种情况跟我们出家修行是不一样的,可是你们在家人是应该去体会生命的存在。

修行是什么?在一佛乘的立场来讲,它是一个整体的生命,它到处展现的都是生命的花朵。我们感受不到,我们就认为说修行一定要怎么样,那是你讲的,你把你修行那一套讲给释迦牟尼佛听,他会说“奇怪,你在讲什么?”你一点人性都没有。我们是基于人性的立场才发展出佛法,不是佛法出来以后要把人性给消灭,那不对了,那不是佛法,我们应该把这个地方看清楚。

具足这些清净、圆满,恒不舍离诸波罗蜜的时候,通通综合在一起了。这个时候的菩萨,就安住在大庄严菩萨乘中,这个就是修行。我们要把这境界这样勾勒出来,很不容易,因为我们在修行,通常都是单一的。我们一再跟各位提醒,是希望各位能够真正地去感受到,佛法给我们的,真的是生命的宝藏。你能不能够去体会?这是个人的善根跟福德。

撷自《八十华严——明法品》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