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日 星期六

医家六人谈:开阖枢理论到底能不能治病

医家六人谈:开阖枢理论到底能不能治病

艾御享堂 

A:开阖枢之说始于《内经》,但是也有人说是关合枢,不论是什么,都不能直接临床应用。为什么呢?开阖枢是一种理论,中医是道和术的结合,明理固然十分重要,可是不能治病。换句话说开阖枢是兵法,但是不一定能直接打仗用。你的理论再好,不一定能作战。



中医治病靠的是三个字:病脉证,熟读仲景书自明。开阖枢的说法虽然从理论上能解释一些问题,但是不切实际。因为落实不到脉证上。一个中医大夫既要是理论家,还要是实战家才能治病。真正治病的理论应该不复杂,很简单,越简单越好,我们看一下中医名家,如蒲辅周、张锡纯、赵桐、吴鞠通、徐灵胎、雷声远、李翰卿、朱进忠等等,无一不是宗脉治疗。我举几个例子:

某男,风湿患者,恶寒,关节痛,无汗,脉弦。用葛根汤治疗而效。
某女,风湿患者,恶寒,关节痛,脉沉滑无力。用附子汤而效。
某男,风湿患者,恶寒,关节痛,脉数滑有力。用白虎桂枝汤而效。

这三例患者如果从开阖枢的角度看,都是太阳不开,或说是厥阴不合。但是方药却不一样,为什么?脉不同,但是在不看脉时会感觉一样,因为病人的感觉是一样的。如果单凭开阖枢是不能治疗的。所以开阖枢是有一定局限的。再加上开阖枢有一定的神秘性,又和八卦图联系在一起,所以很多人认为高深,实际是误区。

中医是治病的,周易是哲学,不懂周易一样看好病,周易和中医可以完全分离开。不要把周易拉入中医,虽然看着很神秘、很高深,实际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中医缺少的不是高深的道,是实际操作的术,是治疗疾病的本事。我的话可能会激起很多朋友的反对,其实静下来思考一下,真正临床多的人,恐怕不会反对。我们读仲景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两个字:实在。正是现在中医界所缺少的。

B:佩服仁兄的实用精神,阅之很有启发,但又不尽然,就像仁兄所述,开合枢是兵法,她可以指导整个战争的打法,而仁兄所述的是整个战争的小的战役,她可以让我们高瞻远瞩,见某师治病,对外地患者,可以某方几付,再服某方几剂,胆识来自对开合枢、六经等的深刻把握。

C:开合枢是用来明理的,中医讲理法方药,理在第一条。开合枢是用来解释六经之间的关系的。比如,太阳不开,阳明不合,是一对阴阳关系。少阳不枢,则有可能太阳不开,阳明也不合,是一对因果关系。或者是一对互为因果的关系。

当然在阳病上这个关系会比较简单明了,阴病还要顾及表里关系,所以会比较复杂一些。曾有一个高人说过:一杯白开水可以发汗,承气汤也可发汗。因阳明能合,太阳就能开。

理法是指导方药的。但无论那一项,在临床上都是工具。若是能执简御繁,像卖油翁那样,凭眼力,凭手势,即能精准的,当然可以不要秤不要量具。

单凭网诊观照即能治病的自然不必去开合枢上兜圈子。不过个人喜欢工具,因为不是上上人,故自信不足。更因为理可以传承,而慧根不能。

D:有理,这样说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帮助学习中医。但如果一定要带上个玄学的帽子的话,八纲也不能治病,脏腑也不能治病。当然还有人说经络也不能治病。所有的理论是否实用,只在个人理解、运用。

胡希恕老说方证辨证是尖端,有尖端,就得有低座吧。不用八纲、开合之类的把握一下大方向,方证也可以用到以青蛙为骏马的程度,我个人就这样干过,也见过别人这样开出的经方。

八纲是个底座这一般没有疑义,开合枢也不过是个底座而已。临床时谁都不可能离开脉、证的。

脉证是最直接的线索与证据。在这个角度上说,“病”也不能治病。也是个底坐而已。都是太阳病,不还得用好多方嘛。只讲方证,日本的古方派就是这样。连脉都不要,病名更不要。
我本人就是在脉上无体会,只能凭证。最后用脉大致在八纲或升降上确定一下。有时连这个也确定不了,脉对我一点都没有作用,治病也有效。方证对应一服即愈大半者时常有之,但可以凭这个就否定脉吗?

日本古方派和现在的中医学者都有人否定脉的,否定的理由也不外“玄”、“不切实用”。这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只是个人理解运用而已。

我个人最早的整体观就是从开合枢的角度建立的,所以开始把它当个工具很好用。例如曾治一阳痿病人,拿着相当厚的处方来找我,凡补肾、疏肝这类方药用遍,不见寸效。据其病证发生与轻重变化的特点可知为阳气升出不畅,理属厥阴。便与当归四逆汤,但此人并无脉细欲绝手足厥寒之脉证。然服药后明显见效,后再服八味丸便有效。所以对我来说,开合枢是个很好的动态整体模型,比书本上讲八纲、脏腑都只是静态地讲更容易把握整体。

声明一下,我个人提到的开合枢,和内经阴阳离合论上讲的这几个词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一气周流时运动状态的归纳,是个纯抽象的东西。

对于因为开合枢而烦恼的学弟学妹们我倒是有个建议,如果感觉这个弄不明白。就不要弄。这不过是在讲一气循环、升降出入的模型而已。不要人为地把它当作公式,以为可以用这个弄出一套方案来套用。

如果理解上过不来,因为可能是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这个思路不相应。这时可以看看郑钦安医书,只讲“一气盈缩”而分阴分阳。或看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原理篇,对五行的临证病象有个整体的印象。逐渐形成了整体看问题的思路,有了点整体观,再看各家理论、各种理论,说的都是一件事。

最后还是要对八纲的归纳有个印象,对各种见症时表现出的状态有个升降出入或五行的判断,这时就有了非常可靠的基础了,在这个基础上用方证对应、学习方证药证的医著,都会极大的提高临床疗效。

整体观+脉证方药相应,才能保证用药必效。少了哪一方,都可能犯低级错误。开合枢只是帮助建立整体观的一个途径,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只在于你用着是否相应。

E:甚是。任何理论都是虚拟的,各学科基础理论也大都是建立在假说的基础上的。理论是否正确要经实践检验,脱离实践的理论最终必然是站不住脚的。但理论的运用要建立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上,理论如交通常识中的路标,如果将左转的标志解读为右转,就难免背道而驰了。标识是行路的指引,对于行人是必须的,不能因为有人误解就将标识取消,因为大多数的行人还是要靠路标指路的。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路标不能用,而是这个路标画的太难以理解,容易给人误导。其实就如转向路标一样,如果不经过学习,也是很容易误读的。只要有人能读懂就说明有存在的意义,除非有更简明直观的标识来代替。客观地看,比开阖枢更简明直观的理论模型,在当前的理论建构中似乎还不多见。

当然,路标代替不了方向盘,更代替不了车轮,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有人一定认为路标能代替行走,那对于这个人独特的理解能力来说,任何的解释都必然是徒劳无益的了。

F:整个伤寒论六经辩证就是开枢合的辩证。太阳开了,病毒进来了,少阳枢纽一转动,把病毒关进了阳明给合上了,到此疾病不转变,直接从肛门排出去。同样,疾病到厥阴也就停止了,合上了。如果合不上,再转变,人就死翘翘了。古人写的东西,语句难理解,但意思表达的非常简易。明白一个开,枢,合,会明白很多道理。

不经过开,枢,合疾病怎么转变呢?太阳不开,疾病不会是一下子坐飞机跑到厥阴吧?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