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3日 星期日

唯识的中心思想。

唯识的中心思想。

惟贤法師


“三界唯心”就是指三界的业报,业、报都离不开心,唯心所造。“万法唯识”指认识一切世间的现象,离不开内心的分别,“识”就是分别的意思。“能分别”是心的作用,“所分别”也是由心观察对象的作用。在唯识学上,就是识体生起“见分”和“相分”,“见分”就是能观察、能认识,“相分”就是所认识,“相分”里面有“疏相分”、“亲相分”,“疏相分”就是根身山河大地,“亲相分”就是自己的“识”变现的影像。直接了解这个影像,我们缘的影像,不是直接对外。

“见分”缘“相分”,而“见分”与“相分”都离不开心。色不离识,相不离见(相分不离见分)。也就是说外境是由识所变,你要认识它,有能认识的“见分”,有所认识的“相分”,而“相”不离“见”,“见”不离“心”。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说明这个道理,这个道理贯穿于整个唯识的理论。佛教不管是小乘还是大乘,中心思想讲“唯心因果”,从小乘的“业报缘起”到大乘的“性空缘起”、“真如缘起”、“赖耶缘起”,这一切缘起都离不开心。

一般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说明“身口意”三业以“意”业为主,意业发动身语二业,所以修行人就要自净其意。“意识”是心,《法句经》上讲:

若远行独行,无身寐于窟;
调此难调心,我说真梵志。
形容这个“意识”,它的缘虑很远,它是单独生起来的,所以说是“远行与独行”。“无身”是看不到,似藏在洞里,很深。这个心是很难调的,能够把这个心给调伏下去,就是真正的修行人。“我说真梵志”,突出修行是以修心为主。

在大乘空宗,龙树菩萨的《十住毗婆沙论》讲难行道、易行道,难行道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习,易行道讲念佛号可以生西方,都是由心。另外讲“空”,破我执法执,也是离不开心,在唯识经典中就更为突出。

《华严经》讲:“外境如虚幻,唯识与心作,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心地观经》、《大乘起信论》讲:“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国土染,心净国土净”。《楞伽经》讲:“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佛语”就是佛说的语言,以心为宗,“无门”就是不要执着,去掉执着,就是走入这个门的路径。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管小乘,还是大乘的空宗和瑜伽有宗,都贯通于这一个主题思想。这个主题思想到了唯识法相,更加有系统,并把它发扬广大。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