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論「佔中」運動的成本效益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佔中」會為香港帶來甚麼成本效益?經濟上的成本是顯然的,損失有短綫與長綫的,我一年多前在本欄指出,假如中環被佔中癱瘓了,每天因無法生產而帶來的經濟損失約16億。但現在中環尚未被癱瘓,不過,另外被佔領的地方,交通與民生已大受影響,市民叫苦連天。過去估算中環的損失因地理集中,較好辦,但現在太分散,評估甚難,一些投行估計每天十多億,雖無堅實根據,但我相信離事實也不會太遠。
失卻中央支持 長遠經濟受損
至於估計長遠損失,我們已大可肯定,佔中後中央對香港的態度及定性都已有變。「一國兩制」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還是要講的,但中央未必再把香港視為經濟城市,在金融與貿易上,對港的倚賴程度會減少,因為它必須將香港視為一個有頗高政治風險的地方,為了保障國家利益,政策有所調整是必然的。
這種調整可既深且廣,也可以只是輕微的,要視乎中央對港局面的研判。若是重大調整,香港會頓然失去大量生意,未來數十年積累下來的損失,當會是以萬億元計算。若調整輕微,損失可能只是以百億計。最後實況如何,無人可確知,不過,近一個月來股票市場的變化,卻可提供一個難得的機會,使我們得窺市場自己的評估,而股票的測市價值,素為經濟學界及商界重視。
我上周用股市在周一周二下降了745點得出的帳面損失,再打了個五折,認為佔中帶來的帳面損失達到3,500億元。十多份報紙都有報道拙文,但這些報道並不完全準確,我在此要解說一下。這裏涉及兩個問題。
首先是股市帳面價下跌代表甚麼?一間上市公司的股價總值理論上等於該公司現在及將來的利潤折現值的總和,因涉及未來的利潤,而未來又充滿不確定性,所以股價也會隨新的信息出現而上下浮動,走勢可能飄忽。股價下跌意味市場認為這公司將來的利潤會有所減少。可見,帳面損失有虛有實的特性。虛是指未來的利潤損失還未出現,只是大家根據今天的資訊所作的最佳評估。實是市場因為有上述預期,所以認為這公司的價值已下降,一旦股民出手股票,他們便有實質的虧損。
第二個問題是股價變化受很多因素影響,如何可把佔中的影響(或部分影響)辨別出來?我在股市打滾數十年,知道香港股價在從前頗受外圍因素影響,我也曾以此作基礎,長期地跑贏大市,但近一、二十年來這關係已減弱。佔中是大事,市場早有預期,並會在佔中未出現時消化掉它的影響。在佔中前的十多天內,恒指已下跌了一兩千點,但其下跌有多少與佔中有關,多少無關,卻是無從查考。不過,當時一般估計佔中規模不大,而且在10月1日才會發生,按照股市常見的規律,在已預期的「壞消息」出現後,股市在10月3日復市後有機會反彈。但9月28日佔中突然宣布提早,而且因催淚彈一事而參與者眾,這倒是一件未有預先消化的新來的驚訝,而9月29、30兩天市場並無其他重大事件發生,有投資經驗的人都可知,745點的下降起碼相當一部分由佔中引起,這是股民對新出現沒有預期到的變化所作的反應,它本身其實並未能全面的反映到佔中的成本,它對佔中的損失只是一個刻意的低估而已。股市當然會繼續上上落落,但在未有新的重大變化出現前,這些上落只能視作是因其他因素而起,與佔中扯不上關係了。
社會撕裂嚴重 親朋反目成仇
有人認為佔中雖有帶來損失,但對年輕人的「覺醒」有幫助,而且還有可能使到香港出現民主,有了這些「效益」後,佔中可能除笨有精,我不同意這些看法。此種覺醒雖有擇善固執的成分,但不少人已失去從多角度思考的能力,社會的撕裂嚴重,朋友親人都因此種覺醒而反目,深深地影響未來的社會,這又如何可定性為效益?至於佔中有助推動民主一說,則更加可疑。普選已變得更遙遙無期,中央更不相信香港,民主速度哪有加快?況且社會若嚴重撕裂,族群對立,民主制度更難以運作。只顧前不顧後的作風,使佔中遠遠地得不償失。不過,假若民主能更進一步,對經濟有無正面作用,倒是值得深究,下周再談此點。
(本欄逢周一、五刊登)
撰文︰雷鼎鳴

防糖尿病飲食 (預防醫學篇)

本港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與港人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預防糖尿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日常飲食著手。只要吃得健康,糖尿病自然離我們遠遠。
遵循「三高一低」,保持健康體重:
謹記均衡飲食金字塔,遵從「三高一低」的飲食規律,即低油、低鹽、低糖及高纖維。均衡的飲食習慣,有助維持身體重量於適當水平。
避免中央肥胖(大肚腩)
中央肥胖正正就是糖尿病的主因。因為肥胖指數上升,身體就會出現胰島素對抗的情況,長遠來說會令血糖上升,引發糖尿病。所以健康的飲食習慣就是遠離糖尿病的最佳方法。                            
       
高纖飲食穩定血糖:
纖維素可以延長身體吸收碳水化合物的時間,減少對胰島素的需求。建議午餐和晚餐最少吃一碗蔬菜、瓜類或菇類。而澱粉質食物方面,應該多選擇全麥五穀類,例如麥包、麥皮、糙米及紅米。
  
少食多餐:
控制食量及進食時間,對穩定血糖亦是非常重要。「少食多餐」是平衡血糖的飲食口訣,因為正常人進食後,血糖必然上升;而血糖偏高者或糖尿病患者本身的空腹血糖值已經較高,如果再大量進食,餐後血糖必然上升得更高更快。所以每次減低每餐進食量、平均分開進食時段都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
 宜選擇低升糖食物:
如果想飯後的血糖升得更平穩,就要懂得選食「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所謂升糖指數,就是指食物經消化後,影響血糖上升快慢及幅度的數值。指數五十五或以下即「低升糖指數」,例如全麥維早餐粟米片、黃豆或脫脂奶;界乎五十六至六十九則是「中升糖指數」,例如紅米飯、番薯或香蕉;高於七十或以上的屬於「高升糖指數」食物,例如白飯、西瓜或焗薯。食物的升糖指數越低,對減少患上糖尿病風險,或控制糖尿病越有幫助。
健康家庭小學問:預防糖尿病的烹調要點
 .烹調食物宜以清淡清淡為主,避免煎炸,以少油、少鹽、少糖為原則。
.醃肉時可加入少量的糖(如半茶匙),但避免用大量的糖或豆粉來打芡。
.選用低熱量的配料和香料來增加食物的香味,如薑、蔥、西芹、香草、花椒及八角等,可減低用鹽的份量。
.多選用新鮮或急凍的食物,避免罐頭或加工食物。
.烹調肉類前,最好先去皮及切除肥膏,以減低動物脂肪的含量。
.宜選用植物油烹調,注意用油份量,每人每餐的食用量應為1至2茶匙。

冬日佳蔬-白蘿蔔

圖片:Getty Images 
白蘿蔔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根,「六月下種,入冬之後掘取其根」,可蔬可果。中醫認為其味辛、甘,其性而涼,入肺、胃經。辛則行(氣)、甘則養(陰)、涼則清(熱),故古人謂其「生食止渴寬中,煮食化痰消導」。既可用於肺熱有痰之咳喘以及飲食太過之傷食證,亦可用於身體健康人士冬日之養生保健。

人乃恒溫之動物之一,體溫的調節有賴於機體汗孔的開與闔去完成,開則散熱,闔則保溫,開闔相間,以持恒溫。但由於冬日氣寒(天氣),寒性凝滯收引,故冬日機體汗孔經常處於關閉狀態以防熱散過度而保溫,闔多開少,即使汗孔打開散熱,亦因為禦寒而添加之厚衣厚被所阻礙,極易導致機體散熱不暢而內鬱為患。中醫學認為熱屬陽邪,其性炎上,易耗傷津液,故人在冬日常感咽乾、口渴、唇焦、膚枯、溲黃、欲飲等陽熱內鬱、津液不足之不適表現。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根據一年四季的自然規律,歸納總結性地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養生的基本原則。而冬日食用成熟於冬季的白蘿蔔,恰恰符合「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屬中醫「清補法」範疇,故民俗云「冬食蘿蔔夏食薑,不用醫生開藥方」。

白蘿蔔食用方式可多元化,新鮮質優者可生食或榨汁或涼拌,次者可清炒或水汆或炖湯,生則清熱生津佳,熟則養陰化滯良。當然,白蘿蔔雖貴為「清補」之良品,冬日之佳蔬,但由於其性寒涼,脾胃氣虛者及寒證患者不宜。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持續及專業教育部一級講師曾曉陽

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黄金时代》——女作家,爱与自由


片里有有一句台词,是借鲁迅夫人许广平之口传达,私以为是许鞍华导演对这部《黄金时代》的最好注解。她说:人人都知道苦难是什么模样,偏就她能写那么真切。原词句可能略有出入,但大抵也就是这么个意思。
观影之前,着实是被《黄金时代》的企宣撼到了。一批文字森林刀锋林立的海报,一众激扬文字肆意狂妄的文案,配着片子里不能再大的卡司——鲁迅、丁玲、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让笔者这个伪文学青年油然生出世纪大片之感。尤其预告片里那首不知名的短诗,任性又豪迈,记记如重鼓挠得人心理生理痒的不行,恨不能立刻推倒这个磨人的小妖精……额,串场了……而后有幸得时光网垂青,观看了点映场,下面就在尽量不剧透的情况下发散下思维。
1,婚纱和旗袍。
个人是很喜欢《黄金时代》预告片和宣传海报那股清冷傲人的范儿,佐以那个时代就是一袭被战火焚烧过的婚纱,美中透着倔强,是那个时代傲骨文人的浪漫。但影片本身与宣传预告营造的氛围略微有点偏差,它只是萧红一个人的大戏,余者众星拱月的出场都是为了衬托她成就她,许鞍华导演这次的讲述方式也是如此。因此实际的成片,更像瑟瑟秋风中一件旧了的旗袍夹袄。他人成的地狱化作厉风来侵扰,你自在这薄薄夹袄中淡定释放妖娆。这就是我对宣传片和成片的两个理解。
埋一个包袱,《黄金时代》的结构与我们通常看到电影叙事迥然不同,喜欢的一定认同表现形式加分故事,不喜欢的一定大呼影响代入理解。(印象中伍迪艾伦的《怎样都行》也用过类似手法)
2,关键词:女作家。
事实上萧红是否真的因介意萧军是为才华而爱上她所以才拼命创作的,笔者不得而知,但是这种女孩子在爱里敏感又脆弱的小心思却是影片里很动人的细节。介于大学时代修习的文学知识大都原封不动还给了文学老师,笔者现在已经想不起几个有名的女作家,只记得当年老师评价冰心时曾说:“她是一生未受过任何苦的幸运者,所以她的文章多教你善良和爱,但参考她的人生,这种善良和爱毕竟是单薄而没有层次的。”再援引许广平那句“唯有她能把贫穷写得如此切肤”,萧红的形象便被对比出来了。
31岁英年早逝,22岁以《弃儿》初涉文坛,她生命里留给她写作的时间并不多,若非天赋异禀,何来文坛萧红呢?影片里对她个人情感的分分合合浓墨重彩地刻画着,背后的因由,关于萧军对她才华芹献与嫉恨的复杂心理却只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就仿佛“我因你爱我的写作而去拼命写作,你却因我的写作而疏离于我”,萧红在这种女人和作家两种身份中不断分离着,最终痛苦纠结郁郁寡欢,成为秋风中那个穿着自制旗袍,优雅却颤抖的黑色身影。
3,爱与自由。
海报和宣传一再强调自由,电影里一直在说爱。然而正如萧红游离于里面其他所有作家,特立独行自说自话一般,真正故事展现给我们的却是如无根野草样的自由和夹缝里困兽之斗般的爱。说到底,时代决定了一切。在那样一个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动荡年代中,想去哪就去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无非是因为没有一个安稳安定的环境让你“不自由”。被迫的自由何尝不是牢笼?因在这牢笼中仅剩的光辉是爱,所以人才会拼命去追求去索取,最后榨干彼此所剩不多的灵魂。而作家是种在干涸中更能激发灵感与创作的生物,私以为因此我们才得见今天的萧红们。
有一句话,不记得是哪位大文学家说过:“初级艺术家的灵感源于痛苦,高级艺术家的灵感源于幸福。”那么,萧红一定只是初级艺术家,但那又怎样。一直觉得一个作家的使命,就是无论等多久,无论经手多少人翻阅、唾弃、嗤之以鼻,只要有一天你的文字在某一个时刻惊雷般地击中了一个人,那就是有意义的。这个作家的灵魂,就会在这个被击中的读者生命里延续着,这就是写作的意义。
4,表演。
如同文学史上的大咖云集,扮演这些大咖的演员们也是星光熠熠,但也就是因为众人拾柴,《黄金时代》的火焰略微有些不稳。
王志文老师的鲁迅拿捏的颇有腔调,很符合大家印象里那个学究先生,只是他的腔调在跟自然流露的汤唯对戏时,总觉得这个角色作得很,俩人不像一个片场里的。
聂绀弩的扮演者王千源个人觉得有点跳戏,总是不由自主想起《钢的琴》和《绣春刀》,大约演员个人特色太鲜明了。沙溢亦如是。
然后,袁泉还是袁泉,冯绍峰还是冯绍峰,感觉看到的是演员本人而非角色,尽管冯绍峰已经演的很用力了。
在片中,笔者一直没有看到汤唯,只看见萧红。此一句足矣吧。
三个小时的半文艺半传记电影,用商业电影的方式运作,不知道最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期待它好。感谢许鞍华导演把萧红搬上银屏,更感谢汤唯的演绎。伪文学青年期待在大荧幕上看到更多作家的故事,以上。

續、香港之亂:冷暖不知春秋

   (14)香港的本钱
  香港只有在一种情形下不会被边缘化,那就是香港发起政治游说并且动员国际舆论向北京的中央政府施压,要求中央政府不断地为香港输血,北京政府在这个压力下屈服。
  目前香港特区政府就在这么做。香港对北京的游说工作从未停止,国际舆论也全力配合,台湾在旁边用冷嘲热讽的口吻敲边鼓,一切都在赶北京这只鸭子上架。
  于是北京政府不断地劫贫济富为香港输血、对香港特区引发的金融问题忍耐,而香港也变得有恃无恐,更加的贪得无厌。 
(15)中国给自己套上枷锁
  港对英国而言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因为它吸中国的血。英国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控制一天就可以抽一天的税。这是无本生意。
  香港对中国而言则是稳赔不赚的亏本生意,因为它只会也只能吸中国的血。香港没有赚外国钱的能力,纯粹是个赔钱货,中国拥有一天就赔一天。
  这个赔钱货中国要它做什么?
  香港这个赔钱货中国非拿回来不可,因为香港不但是一个历史问题牵涉到中国历史的荣辱而且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它提供西方世界一个收集情报的场所、渗透中国的桥头堡和制造反中事端的前哨基地。
中国还有台湾问题。这个面子主要做给台湾看,当然也做给世界看。
香港的繁荣是违反自然的,是政治与时代扭曲的结果。香港回归的意义在雪耻,不在那个小岛本身。
香港的表面价值是虚的。不论香港是否回归中国,香港都要回归天命。中国最大的错误就是宣示要维持香港的繁荣,这是违反天命的,必定没有好下场。
朱镕基总理说:我如果不能维持香港的繁荣就是历史罪人。
是中国给自己套上了枷锁。
  (16)面子造成错误的政策
  中国总理宣示要不惜一切维持香港的繁荣,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香港有这么重要和伟大吗?没有,绝对没有。
  为了面子中国这么重的誓都发了,全世界都在看,所有的反华势力都在等着看笑话,两千三百万台湾人在大做文章、大挑毛病和大说风凉话,七百万香港人能不跳到中国头上予取予求吗?中国能不为香港陪上半条命吗?
  中国有能力维持香港的繁荣,但是中国要为香港生一场大病,延长了中国崛起的时间。  今天香港已经回归中国,但是香港与大陆之间仍然非常地不调和,因为香港人的收入不合理的偏高、香港人抗拒融入中国、。
  香港已经成为中国长期沉重的负担。套一句商业术语,香港是中国的负债(Liability),不是中国的资产(Asset),而香港人非但不知道惭愧还在莫名其妙的自大。

香港之亂:冷暖不知春秋


註:這不是筆者的原著,但文章包含了不䏻缺畧的香港歷史,希望「佔中者」多讀歷史,不可踐踏香港近百年的成果。

(1)香港的歷史
 香港在十九世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渔村。香港本身是一个非常小的岛,面积只有78.4平方公里,人口稀少。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在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于是英国在中国的国土边缘有了一块立足之地,英国将香港建设为对华贸易的转口港。从这个时候开始,香港作为转口港的角色一百多年以来从未改变。
  香港岛实在太小了。1856年,英国与法国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一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
  九龙半岛的面积也不大,只有46.9平方公里,与南面的香港岛隔海相望,最短的距离大约三公里。与九龙半岛对望的香港岛北岸是香港最繁荣的地方。香港岛的北岸与九龙半岛之间的广大水域就是著名的维多利亚港。
  香港岛加九龙半岛是不可能自给自足的,幅员太小了。于是英国又于1898年逼迫清政府签订【拓展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两百多个岛屿,通称为新界,为期99年。
  新界与大陆连接的陆地面积是747.2平方公里,加上233个离岛,总面积达到975.2平方公里,占香港区域面积的88.6%,将近九成。
  (2)新界对香港的关键性
  要了解香港问题必须先对香港的地理环境有基本认识,香港最大的货柜码头是在新界的葵青区,位于维多利亚港的西北角。
  如果没有新界,香港与九龙是不可能存活的。这就是地缘政治。
  (3)中英的香港谈判
  香港与九龙属于永久割让,但是新界是租借的,为期99年,1997年07月01日到期。
  由于新界的租期即将满约,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1982年9月到北京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谈要求继续租借新界。中国只要收回新界就要了香港和九龙的命,英国根本没有谈判的本钱。想想看,回归前香港岛加九龙半岛的人口已经超过三百万,挤在125平方公里的狭窄地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两万四千人。英国佬跟中国人谈判能有什么筹码?
  中国人的策略是不谈新界的租借如何延期,只谈香港与九龙如何归还。
  1984年09月,邓小平对访华的英国前首相希思说,主权交换治权不可行,如果英国不改变态度,中国将单方面公布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
  邓小平的话非常清楚是最后通牒。一个月后,英国首相回信同意在中国建议的基础上继续谈判。在随后的两论谈判中,英国确认不再坚持香港由英国治理,也不谋求任何形式的共管,并且同意在1997年07月归还香港与九龙的主权与治权。
  从1983年12月到1984年09月,总共进行了22轮的会谈。谈判期间英国的态度反覆,不断地违背第5轮与第6轮谈判所同意的事项,譬如要求中国承诺不驻军香港、要求英国驻港官员的地位高于其他国家的驻港总领事、要求中国允诺英国在过渡期间对香港政府可能作出的改变、要求中国在1997年后原封不动地接受英国留下的香港政府……等等。
  英国的主张实际上就是要把未来的香港变成英国能够影响的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治实体,直接抵触中国的主权。
中国对英国这些要求当然坚决反对,一项也不能接受。但是从这些无理的要求我们很清楚看出西方帝国主义对香港的态度和对中国的意图。
(4)香港的回归与英国的干扰
  香港是回归中国了,但是回归的过程并不顺利。英国人是非常实际的,对利益的盘算非常精明。在争取主权与争取治权都遭到失败后,英国就改变战略,争取在走之前狠捞最后一票。这种例子很多,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兴建赤腊角国际机场。
  赤腊角国际机场(Chek Lap KokInternational Airport,航空业界简称CLK)又称香港国际机场,耗资两百亿美元,是全世界造价最贵的机场。
  英国人离开香港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一方面要制造光荣撤退的景象,一方面要制造香港离开英国就陷入悲惨的景象。于是英国精心为香港的经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在回归前用房地产吹起经济泡沫。
英国人非常清楚香港的土地不值那么多钱、香港的人力也不值那么高的薪水。但是香港是个钱的世界,英国利用银行贷款带动香港房地产上涨,这就刺激香港人的贪念开始追高,加速了房地产的飞涨,香港人觉得自己非常富有,头脑发热、市面一片繁荣,很快就形成泡沫经济。等到中国接手,房价直落,股市狂跌,大量香港人破产。
英国统治香港一百五十五年从来不谈民主,鞭刑抽打港人的时候也从不谈人权。自从与中国达成政权移交后就开始大谈民主和普选,鞭子一放下来就开始大谈人权。英国在港英政府安排效忠英国的香蕉华人为官,这就方便政权移交后间接控制香港。
  (5)寄生于中国
  中国有一句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那么香港靠什么呢?
  香港靠海,吃的自然是水。香港在割让给英国以前是一个小渔村,居民以捕鱼为生。捕鱼能致富吗?当然不能。不过那时候的香港人虽苦,过得是自食其力的正常生活。
  英国占领香港后把香港建设成英国对中国的转口港,香港这就发达了。这时候香港人吃的是什么?是中国辛勤创造的财富,不再是香港附近水中的鱼。换句话说,香港人是寄生在中国的一群人,本身并没有什么生产力,生活虽好并不踏实。
  事实是,香港人优裕的生活是建筑在香港成为西方世界在中国的桥头堡上。这是西方人的骄傲,香蕉华人的光荣,中国人的耻辱。
  (6)香港经济的腾飞
  很多人肯定不同意香港寄生中国的说法。香港与九龙分别于1842年与1856年割让给英国,但是在1950年以前并不比中国沿海的大城市更繁荣,譬如天津与上海。香港真正的繁荣开始于50年代,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禁运与封锁,香港成为中国与西方世界唯一的窗口。但是由于中国主张自力更生,香港的繁荣在这段时间是有限的。
  香港经济真正的腾飞起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被西方封锁将近三十年的大陆,一旦政策从自力更生变成改革开放,需要从西方引进的物质是不得了的。
  让我们用数字来说话。香港的恒生指数1978年以前接近500点,1998年达到18000点,20年内翻了40倍。没有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巨大的需求和西方国家在转口贸易的操纵,香港经济是不可能腾飞的。
  (7)香港的明天
  香港的明天会更好吗?
  不会,香港没有这个条件。地缘决定一切,香港未来必定被边缘化。
  (8)香港经济的竞争对手
  香港经济的腾飞(20年内翻了40倍)是正常现象吗?
  绝对不是。香港的繁荣是畸型的,是政治操纵下的气泡,这个被英国吹起的泡泡终归是要破灭的。
  香港已经回归中国了,它的经济竞争对手到底是谁?很多人都认为是上海,这个回答不全对。是的,上海已经部分取代了香港在中国金融界的地位,只等中国大陆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上海很快就完全取代香港的金融地位。
但是上海也只能取代香港的金融地位,真正把香港全面边缘化的城市是广州。
  (9)香港的边缘化命运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香港现在最可能的情况仍然还是一个小渔村。为什么?因为香港没有成为一个商业大港的地理条件。
  一个商业大港的形成有很多条件,从定义上它自然必须是一个优良的海港,所谓优良的海港就是港阔水深,这是一个非常肤浅、谁都知道的道理。但是仅是港阔水深是不够的,夏威夷也是港阔水深,能成为商业大港吗?当然不能。
  一个优良的海港要成为商业大港,它必须具备一个条件,那就是拥有广大的腹地。腹地就是一片广袤的土地,上面有大量的优质人口与庞大的生产。其实重点就在「庞大的生产」这五个字上,「广袤的土地」与「大量的优质人口」不过是「庞大生产」的保证罢了。
  想想看,商业大港唯一的功能就是物流。如果一个海港没有庞大的生产作为腹地,就无物可流,那么要这个港口做什么?
  福州与厦门不可能成为商业大港。为什么?因为这两个港口都没有广大的腹地。福建多山,人口不够多,生产力也不够大,闽江流域太小又贫瘠,闽江口的福州没有什么物可流。厦门是个孤岛,条件就更差了。这是为什么福建人多往海外发展,因为家乡的自然条件不好但是出海方便。福州与厦门即使港口再好也不可能成为商业大港。
  相反的,上海的天然条件并不是一个优良的海港,因为水太浅,1950年以前赴上海的大轮船都是停在江心,由小驳轮把客货运到岸上。但是上海有广大的腹地(整个长江流域的肥沃平原)、大量的优质人口(交大与复旦等一流学府)与庞大的生产(农产品、农产加工品、与各种轻、重工业产品),构成物流的充分条件。重要的是,现代的工程技术发达,人工港口不是问题。于是中共在东海的大、小洋山岛用人工开出一个深水港,然后修建一条32 公里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把洋山深水港与上海连接起来。
  即使没有洋山港,经过疏通开挖后的上海港(水深8-9 米)在2004 年的吞吐量达到三亿八千两百万吨,首度超过多年来雄居世界第一的荷兰鹿特丹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但是兴建洋山港是有必要的,因为上海港已呈饱和而上海的物流量以每年20 %速率在 ??增加。
  洋山深水港的工程建设分五期,工程建设从2002 年 06 月开始。第一期在2005 年0 2 月完工开港,第五期工程将在 2020 年完成。
  洋山深水港毫无疑问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洋山港的启用改写了世界航运的版图,直接影响整个东亚,譬如韩国釜山港的物流估计将减少30%。
  福州与厦门的例子告诉我们:没有腹地不可能成为商业大港;
  上海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有腹地,人工开挖也建设出一个商业大港。
  (10)广州的优越性
  河流决定一个港口的腹地。上海的腹地是长江流域,中国最富庶的地方。位于长江出海口的上海就注定是中国的第一大商港,这个地位不可能动摇。
  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虽比不上长江,但也非常富饶。珠江的出海口在广州,这就决定珠江流域的商业大港是广州。欧洲工业革命以后,西洋人和西洋文明最先进入中国的地方也是广州。历史上,广州在国际贸易上一直占据中国的龙头地位直到19 世纪才被上海取代。
  如果要分析广州,就不能只看广州,必须看整个珠江三角洲。广州位于东江、西江、北江的汇合处,处于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今天的广州是中国的特大型城市,面积7434平方公里(略大于上海),户籍人口大约八百万,但是外来打工的人很多,所以广州的常住人口超过一千万。无论是政治、经济、人口、面积,广州都有资格成为下一个直辖市。
  广州是中国华南的最佳出海口,所以就像上海拥有华东,广州拥有广大的华南作为它的腹地。我们要知道,从武汉到广州要比到上海更近和更快。只要华南的高速铁路网建立,广州的发展不可限量。尤其珠江三角洲是非常富饶之地而且人文荟萃,不但农产丰富而且工业发达还有一所非常优良的高等学府,中山大学。
  广州的工业有三大支柱,那就是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在十五期间(2001 年到 2005 年)广州加速发展了汽车、石化、化工、机械、钢铁、造船、电子、医药等八大产业基地。
  聪明又勤劳的广州人战天斗地把珠江三角洲发展成一个巨大的工业生产基地。于是一个商业大港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就具备了,其他都是次要的。方圆5百公里之内不可能有任何港口可以取代广州。
  (11)被广州边缘化过程
  香港远离工业生产的基地,完全无法与广州港竞争。
  香港的工业生产能力是0,没有物流的自主性。
  香港要骑在广州港的头上强迫运输广州的工业产品,其机率也是0。
  香港唯一的作法是动用政治力量游说北京的中央政府下令不准广州发展广州港,这个作法自从回归后香港就不断地在进行,但是成功的机率几乎是0。
  广州的物流发展是全面的,在这里我们只提三个重点,两个硬体,一个软体。
  A. 新白云机场。B. 南沙深水港。
新白云机场不足以威胁香港,真正会把香港边缘化的是已经部分完成而且还在继续扩建的南沙港。南沙港的一期工程已经在2004年 09 月建成开港,二期工程也已经在 2007 年 09 月建成投产,深水码头至少可以同时停泊 10 艘十万吨的轮船。目前在货柜码头上已经形成香港、广州、深圳三足鼎立之势。
随着南沙港的不断扩建,这个属于广州的南沙港必然超越香港与深圳,成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港口。
  深圳的盐田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未来可以保住第二。
  香港没有任何可能跟南沙港与盐田港竞争,不但一定会殿后,而且有可能完全被边缘化到无物可流的地步。
  我们说「广州港」的其实并不是只有一个港。广州港包括四个港区:内港港区、黄埔港区、新沙港区和南沙港区。
  广州港规模宏大,每个港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任务,它们运送的货物、货船的种类、吨位与航线都不同,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
  广州港的发展非常快速,2001 年货物吞吐量在全世界排名第12 位,由于南沙港开港加入营运,广州港在 2006 年的货物吞吐量已经超过三亿吨,跃升到世界第5。
  (12)珠江三角洲大背景
广州的地位不能单看广州市,必须看这整个珠江三角洲。
所谓「珠江三角洲」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小珠三角」,一个是「大珠三角」。
  「小珠三角」是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七个城市组成,就是通常说的广东珠三角。
  「大珠三角」就是「小珠三角」加上香港特区与澳门特区。
  香港特区与澳门特区都在珠江三角洲的最南端隔海相望,是显然的边缘地区。
  香港与澳门两个特区,一个靠转口与金融,另一个靠赌博,都是靠服务业来支撑经济,本身并没有生产能力,也无法创造财富。
  香港与澳门都是寄生经济,它们与「小珠三角」完全没有竞争能力。澳门的赌博生意是独家经营,中国内地不许赌博,所以没有竞争的问题。香港的情形就非常严重了,因为香港的转口经济比重太高,这部份是一定被广州淘汰的。即使珠江以东的货物,深圳也比香港具有运费与成本的优势。
  香港人的高收入造成香港港口的高运作成本,香港人必须减薪才能保住他们的工作。
  (13)香港人无法逃避的竞争
  南沙区的陆地面积为 54 平方公里,是香港岛的 70 %、澳门的三倍。
  南沙区原本是个农业区,主要是果园,慢慢地变成工业基地。
  南沙区的规划已经清楚标明了汽车基地、光电子基地、造船基地、石化基地、钢铁基地和物流基地。
  物流基地位于南沙区最南端的龙穴岛,所有的深水码头就集中在这里。
  看到没有?广州南沙区的工业生产与港口是连在一起的。谁需要香港?
  (14)香港的本钱
  香港只有在一种情形下不会被边缘化,那就是香港发起政治游说并且动员国际舆论向北京的中央政府施压,要求中央政府不断地为香港输血,北京政府在这个压力下屈服。
  目前香港特区政府就在这么做。香港对北京的游说工作从未停止,国际舆论也全力配合,台湾在旁边用冷嘲热讽的口吻敲边鼓,一切都在赶北京这只鸭子上架。
  于是北京政府不断地劫贫济富为香港输血、对香港特区引发的金融问题忍耐,而香港也变得有恃无恐,更加的贪得无厌。
  (15)中国给自己套上枷锁
  港对英国而言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因为它吸中国的血。英国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控制一天就可以抽一天的税。这是无本生意。
  香港对中国而言则是稳赔不赚的亏本生意,因为它只会也只能吸中国的血。香港没有赚外国钱的能力,纯粹是个赔钱货,中国拥有一天就赔一天。
  这个赔钱货中国要它做什么?
  香港这个赔钱货中国非拿回来不可,因为香港不但是一个历史问题牵涉到中国历史的荣辱而且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它提供西方世界一个收集情报的场所、渗透中国的桥头堡和制造反中事端的前哨基地。
中国还有台湾问题。这个面子主要做给台湾看,当然也做给世界看。
香港的繁荣是违反自然的,是政治与时代扭曲的结果。香港回归的意义在雪耻,不在那个小岛本身。
香港的表面价值是虚的。不论香港是否回归中国,香港都要回归天命。中国最大的错误就是宣示要维持香港的繁荣,这是违反天命的,必定没有好下场。
朱镕基总理说:我如果不能维持香港的繁荣就是历史罪人。
是中国给自己套上了枷锁。
  (16)面子造成错误的政策
  中国总理宣示要不惜一切维持香港的繁荣,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香港有这么重要和伟大吗?没有,绝对没有。
  为了面子中国这么重的誓都发了,全世界都在看,所有的反华势力都在等着看笑话,两千三百万台湾人在大做文章、大挑毛病和大说风凉话,七百万香港人能不跳到中国头上予取予求吗?中国能不为香港陪上半条命吗?
  中国有能力维持香港的繁荣,但是中国要为香港生一场大病,延长了中国崛起的时间。  今天香港已经回归中国,但是香港与大陆之间仍然非常地不调和,因为香港人的收入不合理的偏高、香港人抗拒融入中国、。
  香港已经成为中国长期沉重的负担。套一句商业术语,香港是中国的负债(Liability),不是中国的资产(Asset),而香港人非但不知道惭愧还在莫名其妙的自大。
  不会照镜子的香港人必将因为目前的因循苟且与不思进取而付出代价
声明:文章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2014年10月7日 星期二

政治智力課(一)

圖片:Getty Images
作者 陳雲 
政治是公共事務的至高善業,然而政治是義利兼行的事業,需要綜合判斷的極高智力,而且判斷必須快捷,所謂當機立斷。這需要長期實踐,需要長輩提點,口傳心授,執手而教。故此,政治是家傳的或師徒相傳的事業,不是學院的學問。由於政治需要綜合判斷,有輕重緩急之取捨,思想單向的人,無論他們幾善良,都不適宜投身政治。

香港人缺乏訓練,以致經常用浪漫的態度看待政治,愚昧不堪。我一直都想開班傳授政治智力(political intelligence),然而籌備需時。現在先寫下幾條吧。

第一條、不要將人世的真善美放在政治之中,政治只是達到這些真善美的利益妥協制度,而利益妥協是實力鬥爭的結果。沒有實力,就沒有鬥爭,也就無法逼使敵人妥協。這種鬥爭是持續的,即使勢均力敵或關係融洽,也要預備鬥爭的一日。這是香港人三十年來都不懂得的第一條。

按語:一九九三年,我在德國從事民運,遇到一位現役中共軍官,席間談起八九天安門民運,談到學運領袖。軍官的總結,是「敗軍之將,不可言勇。」戰敗的,就是階下囚,沒資格坐上談判桌。這令我深刻理解了共產黨。

第二條、政治要有盟友。為自己做事,我們尚且講部署,政治是為眾人做大事,更要講部署。政治的部署是合縱連橫(alignment and alliance),同派系的組織,要合縱(alignment),例如學生組織與職工會、社福界及政黨的合縱;不同派系之間要連橫(alliance),例如城邦派與中共的復興華夏的默契,城邦派與美國的反共的默契。做政治,有時也不須這麼周密,可以浪漫一些、放縱一些,因為我們準備犧牲的,比起做其他的事,要大好多,而這些犧牲,足以令敵人聞風喪膽!這是革命浪漫主義者的本錢。可惜,香港做政治的,卻不講部署,不去合縱連橫,更沒有準備什麼犧牲,有時好浪漫(廣場大唱K),有時好有紀律(不准戴面具、不准留下垃圾),但都不準備犧牲。故此,敵人不會懼怕你。

第三條、政治要有敵人,而且要懂得選擇敵人。敵人掌握的是你的資源,例如票源、資金或對外關係。你的政壇位置,由你的敵人而定。選擇可敬的敵人,可以幫助你成長的敵人,不要選擇你可以欺負的無謂人做敵人,這樣只會令你沉淪。

按語:敵人是分層次的。香港本土的敵人依次是土共、離地中產政黨、離地資本家、大陸殖民族群、中共,但最終是美國。你最終以美國為敵,與全球霸主為假想敵,你就會長進。(待續)

《黃金時代》 朋友回述 性格分裂

這個星期我實在疲累,沒有進場看任何電影,沒有堅守自己的崗位,實在要向讀者致以最大的歉意。這幾天我會重拾心情看電影的了。但我還可以專心嗎?
註:本文轉載自蘋果日報

許鞍華的《黃金時代》我實在沒有好好評過。我個人認為這絕對是她最好的電影。她的電影永遠空洞,只有外表情懷,角色從來空白。但在這部論述蕭紅的電影,她的拍攝方法正好顯其威力,說明電影不必有深度,也是好電影。
影片一開始以黑白影像的蕭紅(湯唯飾演)對着觀眾講自己的故事,令湯唯更迷人,而許導演最重要的是沒有越過了界線,讓角色講了不是該角色應該知道的事。在以後蕭紅的各個朋友的對鏡述說中,都嚴守這條規則。
人們以為朋友對自己的描述一定會令你更清楚這個人物的性格,實際上剛好相反,它就像這幾天到處謠言的情況,你聽得越多,對事件的發展越模糊。
我已收買了幾位老友在我死後如果有人問起我的性格,一定要說我是善良的天使。每一個對表象總是以為便是真象。《蘋果日報》最著名的是報道一個善人死去,必定是父慈子孝。你相信可以找過去幾年這份報紙的相關新聞標題看看。我自己便起過不少這些大題。
每一個人對自己的朋友其實不了解,有自己的角度,而當這些不同角度的表象加起來,你反而會覺得這個人物更模糊。因為人的行為要看時間、地點、情緒,和他/她要以怎樣的樣貌呈現出在朋友面前,這可能是自覺,可能不是自覺。
《黃金時代》若果許導演真有這個寓意,我真是佩服,即使沒有,也反映了任何一個人物,無論是歷史還是正在生存的,都不會找到完整的人格。尤其電影以歷史事件來保持一份客觀,觀眾便更加越看越不明白。蕭紅的兒童和少年時代被刻意除去,於是電影中的蕭紅一開始便是以一個喜歡有婦之夫的物件呈現在我們面前。
影片的其他角色表面更沒有人出來述說的待遇。其實是有的,這個代理便是導演。導演也同樣堅守自己看不到之處不會亂吹的規則。於是蕭軍的性格可以時常不同,沒有甚麼統一。事實上人就是如此,我去到佔中現場,代表我真的明白佔中的意義嗎?《黃金時代》只這一點已經值得討論。
撰文:仰止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我為香港的未來而歎息!

一場所謂「佔中」的鬧劇,終於發生了!一些以「聖人」自居的「用愛與和平來佔領中環」的「佔中三子」及其跟隨者,由「自視天國」的「英雄」,一亱之間變成了「狗㷱」!「佔中」根本就完全失控,運動第二天後已逃避不䏻控制的「責任」了,我們點解要相信這些滋事者?

什麼是「愛」?不乏眾多基督徒中的「佔中者」應該清楚聖經中哥林多前書有關「愛」的訓示,「愛是恆久忍耐」,「佔中者」除了一系列的「造作」,「忍耐」在那裡呢?在完全漠視他人生活、工作、謀生、香港整體經濟、未來福祉的考慮中,這是「愛」嗎?這是對「宗教」一種極大的侮辱及諷刺!

喜歡坐「頭等飛機倉」的天主教過氣主教,加上愛出風頭協助「六四份子」逃中的「公義牧師」,對執行「地上公義」一向什有執辟,帶頭踐踏人類艱苦耕耘的「法治」傳統,「公義」是誰界定呢?誰負責執行呢?負責「法律」教育的法律講師,一句「公民抗命」(civic disobedience),就可以堵塞公共道路,完全漠視公共安寧,一句「人民自發」,就將自身責任沒得干干淨淨,這種人大家信得過嗎?

一些人強調「非暴力」抗爭大曬,舉起雙手對住警察,就可「非法集會」了?我們以「社會契約」(social contract) 的協訍互相尊重人人自由的權利,為何一些人就「特權」了?這不是「自相矛盾」(self contradictory)嗎?我們新一代社運學生及其跟隨者,分析力在那裡呢?

我們的教育制度證明是失敗的,我和今年22歲的兒子一同度过了兩個公開考試,完全明白新一代考試遊戲非常重視附合「標準答案」(standard model answer) , 他們思巧被訓練得「平面化」(one dimension only), 說是鼓勵「批判」式思維,實在是「無理性思維批評」(non rational thinking criticism), 我的批判 是有基礎的,多天來的電視直播的受訪年靑人,他們對「真普選」與「香港褔祉」関係是「含糊不凊」!「經濟發展」的命題的數千年的中國夢,十三億人口除了二至三億到達了國際「中產」或「小康」水平,中國其實仍有很多「貧
戶」,「民主幫不了他們」,也幫不了香港年青人。很多人都在打拼中,年靑一輩由於沒有
經歷過香港由漁農到工業化年代,更加沒有看過五六七十年代的「黑幇黑警的吕樂年代」,今天香港和平、法治、廉潔都是建基於法治基礎、良好經濟㡳子之上,在某程度,一切和諧的前提是「唯物」的,経濟繁榮與法治實踐在存在上其實有某種関係,繁榮下的社會確實犯罪率也會較低,「衣食足而後知榮辱」,誰想一生做賊盜呢?學生的父母若生計居住都成問題,什麼「真普選」命題都是空中樓閣!這樣簡單的「邏輯」也想不通,當今的學生思考水平,怎不令人擔心?將來社會怎可依靠這些人?年靑人「未捱過」是很多成年人對「佔中人」的評語。我則認為這些滋事者「目無法紀,不知天高地厚」。空談誤國,莫過於此!

我認真的告誡積極參予過「佔中」的年靑人,這些「不合作運動」的始甬者你們自己的「心業」 (也可以說是心魔),人的「自我」,以爲自己正在從事所謂「偉大」的「民主」,一天你醒起來,原來自己正在傷害很多家庭,也正在傷害了自己!人,一生當中有不滿,認爲社會不公義,上天對你不公平,是片刻正常的覺受,其實都是「假相」,「實相」是大陸開放了,競爭也大了,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若自己仍以「島國自居」,長期「向後望」(即只回想過去香港的繁榮),只會害人害己,其實救到香港未來不是什麼「劃餅充飢的真普選」,而是眾人肯面對現實,努力充實自己,創造自己及社會的未來!香港學生,你們太
過時了,仍然仃留在「美國越戰」「愛與和平」的口號,人家加了一種叫「公民抗命」的材
料,你們就以爲是新材料,給頭上「天使的光環」蒙騙了!你要別人「公民醒覺」,其實誰在醒,誰在睡之說也言之尚早!但無知及自我陶醉是肯定的!

不用猜我的背景,我是「地地道道」的香港人,但我爲香港的未來而憂心!

營養師話你知!營養謬誤大破解!


糖會導致糖尿病
錯!大多數人以為糖是導致糖尿病的最大原因。其實不然。如果你患有糖尿病,你需要留意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或者需要營養師的幫助,妥善管理你的血糖水平。但如果你沒有患有糖尿病,糖的攝取量不會導致你患這種疾病。主要導致糖尿病的原因是飲食高熱量、超重和缺乏運動的生活方式。
所有脂肪都是不好的
錯!這是普羅大眾普遍認定的營養神話:所有脂肪都是有害無益。但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脂肪。脂肪的功能是幫助身體吸收營養和神經傳導,它們有助於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
關鍵是吸收好的脂肪(不飽和脂肪及多不飽和脂肪),避免吸收壞脂肪(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當然,過量攝取脂肪會導致體重增加,增加患上心臟疾病或癌症的機會。
減肥要避免碳水化合物
錯!無數網上訊息指出碳水化合物促進胰島素的分泌,致使體重增加。因此大部分人認為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就是減肥的最佳方法。不幸的是,這只是另一種營養誤解。其實無論你進食高或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只要你每天比正常飲食減少500卡路里,一星期便可減去一磅。
不吃早餐有助減肥
錯!很多人認為,只要不吃早餐,一天下來就會吃下較少的食物,達致減肥效果。如果你了解自己的身體如何運作,你就不會這樣認為。
當你跳過一餐,你的身體便會認定你正處於飢餓模式,從而減緩你的新陳代謝。這樣當你吃下一餐的時候,身體就會更容易吸收,更容易發胖。最好的方式是小食多餐,除了更易減肥,也更容易平衡你的血糖,維持身體健康。
鍛煉肌肉須攝取額外蛋白
錯!攝取額外的蛋白質對肌肉膨脹作用其實不是想像中大,就算在攝取的同時做大量的力量訓練,最多只是每公斤體重攝取1.5-1.8克。過多攝取蛋白質反而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為了排除過剩的蛋白質,會使腎臟負荷過重。而過剩的蛋白質亦會轉化為脂肪,造成肥胖。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佔中」者所不知的責任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周一與周二兩天股市共跌745點,港股總市值二十多萬億,恒指是二萬多點,那麼恒指每跌一點,便等於名義財富消失了十億港元,周一與周二帳面財富是否蒸發了七千多億元?
答案是這稍有誇大,但不離譜。有些公司的子公司也上市,子母公司的股價下跌全都包括在損失中,會有重複計算之嫌。這麼不厭其煩的講股票市值,自然是因為這兩天的股市跌幅,可被視為市場本身對佔中(或「佔鐘」或「佔港」也無不可)股市所帶來的影響的初步評估。這個評估只是針對上市公司(當然包括眾股民)的損失,但卻沒有計算一般小商戶失去的生意,或市民因交通不便所浪費的時間,也沒有涉及非上市公司因佔中的可能完成不了某些項目所帶來的損失。
產生即時影響 亦波及未來發展
那麼,上述七千多億的帳面損失是從何而來的?這是市場(即各投資者)對未來局面的一個初步評估。這並不等於說現在便即時有實際七千多億損失,但因佔中被市場認為是個負面事件,對今天及將來的營商環境都不利,去到內地可能不再信任或扶持香港,所以損失包括現在的,也包括未來的。當然,股票市場十分飄忽,若突然有好消或更壞消息,市場會更新其評估,股價也會無時無刻都在變。我沒有水晶球,不知未來會發生甚麼事,但也會如其他經濟學家一樣,重視股價變化所帶來的信息。有說周一是期指結算日,有炒家沽空離場,不能賺到數以百億計的利潤,若然如此,這筆財富便因佔中而永久性地轉移到大鱷手上,其他人則欲哭無淚。
為方便計算及為免在枝節爭拗,我把七千多億打個五折,市場所估計佔中帶來的損失只是三千五百多億元吧,這已比我以前所估算的每天16億的損失大得多,我一早已說明,這16億只是包括即時對生產的影響,並無考慮到股市因素,也無理會佔中的長期影響,所以絕對是個低估,但想不到原來低估這麼多。回看一些說我高估的批評,現在是不攻自破。
三千五百多億意味着甚麼?這等於平均每個港人承受五萬元的損失。假設在佔中初期有七萬人參與示威,那麼他們每人平均造成的破壞便有五百萬元了!
他們知道有這麼大損失嗎?絕大多數不知,但不知不等於不存在。他們有打算賠償損失嗎?當然沒有。有人對受影響的商戶致歉,但這化解了問題嗎?總數千億計及平均每人五百萬的損失,他們可承受得起責任嗎?一句對不起也許只能稍減內疚感而已。
理據薄弱 抗爭恐惹反效果
不理他人的損失已是自私的行為,但他們卻以為別人才自私。這是無知與自我中心的結合物,無知在於根本不知造成這麼大損失,自我中心是以為自己的一套才有效,不理別人觀點。但包括他們在內的絕大部分港人都不信中央會因佔中而改變政改方案。我是相信此種沒實力基礎的「抗爭」只會帶來反效果,民主的目標會更遠離我們。其實市場的擔心也包括此點。
學生與年輕人大多是純真有理想的,而且愛好和平,但不會是全部。在電視所見,有些靜坐示威者是很斯文的。這本來是很好的事,但這卻不能使他們與佔中帶來的損失脫得了關係。一個天真無意的人闖進一個手術室,胡亂一碰也可能使到正在做手術的病人送命。香港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經濟體,在一般情況下有法律保持着它正常運作,但一旦有人數眾多的人大規模違法,很多經濟上的運作便會出亂子,未來的前景也會蒙下陰影。要保衞香港的人是不會破壞法治的。
(本欄逢周五刊登)
編按:雷教授因編撰書刊關係,《雷鳴天下》專欄將於本月起改為逢周五見報,敬希垂注。
撰文︰雷鼎鳴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


圖片:《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劇照圖片:《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劇照

人生是一個注定要別離的旅程,遲或早每個人都會走到生命的終點。無常的及不可預知的生命歷程才是常態,但該如何做才可在有限的生命中,獲得無限的價值及美好?答案在於選擇!所謂人生,其實就是我們在一生裡面,做過所有抉擇的總和!

筆者最近看了一套讓人盈著淚水的電影「生命中的美好缺憾」,戲中的主角不幸地分別罹患不治癌病,猶幸他們均抱著正面的人生價值觀,去接受命運的各種安排。他們深知生命有限,面對死亡他們表現出無懼及勇氣,還懂得擁抱生命。

對健康的人來說,時間像用之不盡,因覺得還有很多時間,只沉醉於工作,從未停下腳步,甚至忽略身邊的家人。然而對病入膏肓的人來說,生命一瞬即逝,因為體悟有限,反而更懂得活出生命的價值和綻放異彩。生命不單單是活著,還要活得精彩有意義,在絕望中仍存著希望的熱情。缺憾的人生可能是無法避免,要做到境隨心轉,首先要接受它的不完美及擁抱當下發生的一切。臣服於當下,改變隨之發生。一念之轉,絕望變希望、恐懼變勇氣!活在當下,在困境中保持樂觀,可令一個人走出悲傷的過去和懼怕的將來!

或許人生真的不是那麼美好,並且有許多遺憾,但是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毫無夢想的存活。每個人生命的終點之所以不同,在於一念之差及曾經做過的抉擇!人生是一個旅程,到達什麼的終點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享受這個旅途的過程。懂得愛,用心活過,用力完成自己的使命與價值,綻放出閃耀他人的異彩,留下生命的痕跡!要切記每個人所做的選擇才是書寫自己生命結局的關鍵!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 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