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相信因果不等于相信宿命!

相信因果不等于相信宿命! 


 文:源龙法师
因果法则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最基本的规律,但是因果不是宿命。什么是宿命论?简单说就是今生的一切一切都是我前世的业力的招感,我现在无论干嘛都无所谓了,生死富贵都是前世定好的,从而否定了现生的行为价值,否定了现生的努力的价值,也就是把现生的因缘全抹煞了。
不过大家想一下,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一个小孩子出生以后身体倍棒,但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不当的饮食,不规律的生活导致了生病这能说是前世注定吗?如果可以说是前世注定的,那强盗抢劫夺来多财物也是前世注定的喽?如果什么都是前世的业力招感,那每一个国家都不需要法律了,这就不合理了。因果理论是彻底反对这种抹煞现生努力的宿命论的。
般若中观学派中《百论》就对这种宿命论进行了严厉破斥。我们若正确的认知因果,是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的命运的,尽管我们有时候对于一些事情仍然没有办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通过我们能够做到的那一部分的因缘改变我们的人生历程。
那么再跟大家分享一个问题,刚刚有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种瓜一定百分之百得瓜,种豆一定百分之百得豆吗?请大家一起思考一下。
要真是这样的话如果最后“颗粒无收怎么办?”所以现实中的很多条件是能够让最终的果发生改变的。大家想一下,即使当时那颗种子发芽长成了一颗秧苗,我们中途停止给它浇水施肥,它最终也会颗粒无收。在《地藏经》里面有讲到很多种因果现象,例如“杀生者,得宿殃短命报;窃盗者,得贫穷苦楚报”等等……其实都不过是佛陀嘱咐我们不要去造作恶业,因为恶因恶缘都成就的时候,肯定会得到恶的果报。
佛陀在《大宝积经》也开示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佛陀当然希望我们能够从根本上就断了能够结成“恶果”的因,所以佛陀在《遗教经》里面说:“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
《地藏经》还告诉我们可以“称念诸佛名号,读诵大乘经典,多行布施供养”等等方式,不断的积善修福来种下善的因以期将来成就善的果,教导我们创造各种积极的向上的条件,从而改变我们的命运。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沙门果经》里面讲,佛陀时代有个阿闍世王,他是中印度的强大的国家摩羯陀国的国王,他当时因为受到提婆达多的蛊惑,篡夺他的父王频婆娑罗王的王位,把父王关进监牢,最后又杀死他的父王,但是后来呢,他经过自我反省之后很懊恼,很后悔,茶饭不思,寝食难安。后悔怎么办呢?没办法了他去找佛陀,他把情况一说,佛陀悲智无碍,就接受了阿闍世王的忏悔,并且给他宣讲了一遍《沙门果经》。等阿阇世王离开之后,佛陀向弟子解释说,阿闍世王如果当初没有杀死父亲,而能够坐着听闻这部经的时候,他将能够证悟“须陀洹”的道果,阿阇世王的未来也将会完全不一样。
再看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固然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改变命运。假如我们天生体质柔弱,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我们的体质,避免疾病的发生。有时候我们没办法改变周围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改变,释然一些,豁达一些,平静祥和一些,必然能够应对百般的人生问题。所以说因果并不是宿命论


善良无须考核 (好文推荐

善良无须考核 (好文推荐) 


——《中央车站》背后的故事

导演沃尔特在选角的时候,挑选了很多艺校里的学生,但都不够满意。

一天,为此一筹莫展的沃尔特到城市西郊办事,在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遇到了一个十多岁的擦鞋小男孩。小男孩问道:“先生,您需要擦鞋吗?”沃尔特低头看看自己脚上刚刚擦过不久的皮鞋,摇摇头拒绝了。就在沃尔特转身走出十几步之际,忽然见到那个小男孩红着脸追上来,眸子里现出祈求的光:“先生,我整整一天没吃东西了,您能借给我几个钱吗?我从明天开始多多努力擦鞋,保证一周后把钱还给您!”

沃尔特看着面前这个衣衫褴褛、肚子干瘪的小男孩,不由的动了怜悯之心,就掏出几枚硬币递到小男孩手里。小男孩感激的道了一声“谢谢”后,一溜烟的小跑着离开了。沃尔特摇了摇头,因为这样的街头小骗子他已经司空见惯了。

半个月后,沃尔特已经将借钱给小男孩的事忘的一干二净。不料,在他又一次经过西郊火车站时,突然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离的老远就向他招手喊道:“先生,请等一等!”等到对方满头大汗的跑过来把几枚硬币交给他时,沃尔特才认出这是上次向他借钱的那个擦鞋小男孩。

小男孩气喘吁吁的说:“先生,我在这里等您很久了,今天总算把钱还给您了!”沃尔特看着自己手里被汗水濡湿的硬币,心头陡然荡漾起一股暖暖的热流。

沃尔特再次端详面前的小男孩,忽然发现他很符合自己脑海中构想的小男孩主人公的角色形象。沃尔特把几枚硬币塞進小男孩衣兜里:“这点零钱是我诚心诚意给你的,就不用还了。”沃尔特神秘的一笑,又说,“明天你到市中心的影业公司导演办公室来找我,我会给你一个很大的惊喜。”

第二天一大早,门卫就告诉沃尔特,说外面来了一大群孩子。他诧异的出去一看,就见那个小男孩兴奋的跑过来,一脸天真的说:“先生,这些孩子都是同我一样没有父母的流浪孩子,他们也渴望有惊喜!”

沃尔特真没想到一个穷困流浪的孩子竟会有一颗如此善良的心!通过反复观察和筛选,沃尔特发现在这些孩子中,确实有几个比小男孩更机灵,更适合出演剧本中的小主人公,但他最后还是只把小男孩留了下来,并且在录用合同的免试原因一栏中只写了这样几个字:善良无须考核!

因为他觉的他很善良,在自己面临困境的时候,却把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希望,无私的分享给别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善良啊!而电影中的孩子,正是这样一个善良、博大、无私的人。

这个小男孩叫文尼斯基。在沃尔特的执导下,文尼斯基在剧中成功扮演了小男孩主人公的角色,《中央车站》也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诸多桂冠。

若干年后,已成为一家影视文化公司董事长的文尼斯基写了一部自传体《我的演艺生涯》。在书的扉页上面,是沃尔特的亲笔题字:善良无须考核。下面则是他给予文尼斯基的评价:“是善良,曾经让他把机遇让给别的孩子;同样也是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对自己,要适度地折磨

对自己,要适度地折磨 


       藏族有句俗语,“天底下有两种东西,不能让它舒适地闲着,需要反复适度地折磨,那就是房子和人体。”

       不管多好的房子,如果没人住,很快会“烂”掉。人体也是这样,你不用它,它很快就会出各种各样的毛病。

       现代人大多很娇气:进屋子,冷暖气;上下楼,乘电梯;出了门,坐车子;肚子饿,下馆子。可是对身体养尊处优,百般呵护并不能让它健康无病,反倒是滋生了很多“富贵病”。

       大部分人都觉得生命还得靠“养”着,健康还是要“保”着,而“养”和“保”的方法很多是花钱让身体受折磨。按摩、针灸、拔火罐、艾灸等等,花着钱忍受着皮肉之苦,人们的心里却非常高兴,觉得身体的健康终于得到了保障,这就是人们奇怪的地方。

       大多数人平时都特别娇惯自己,别人斜眼瞪他一下,会不高兴;骂他一句,气又来了;打他一下,更是要跳起来。但是为了所谓的身体健康,却舍得花钱让别人折磨自己。

       当日子好过了,天天享受,富贵病也就越来越多,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等等疾病,年纪轻轻二三十岁就得了;很多年轻人,心灵的抵抗力也越来越差,忧郁症、易怒,动不动就发脾气,拍桌子骂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打打杀杀的也有不少,只能听他的,不允许别人有不同意见等等。

       现在不仅有更年期不适症状、还有“更年期提前”的说法。从心理上来说,以前的工人、农民都把时间投入到劳动上,哪有时间发脾气?哪有时间更年期不适?更不要说更年期提前了。

       为什么会各种不舒服?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如果心里经常存储不干净的东西,内在一直囤积,外在又一直伪装,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情绪就会爆炸,引发心理疾病。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娇气病。

       在娇气的环境里,你娇气地爱护自己,娇气病就来了。你不折磨自己的臭皮囊,总会有机会和方式折磨它,自己造作的业力总会成熟的,不成熟在自己身上,会成熟在哪里?

       佛教徒通过做大礼拜的方式,磨炼自己的身体,按传承仪轨观想、修持,达到净化自己身口意的目的,外人觉得这是一种折磨,对佛弟子来说,却是非常殊胜的修行方法。

       对于人世间有漏的福报,我们还必须好好思考,身体是修行的本钱,身心得了病,连修行的基本资粮都不具备了,就谈不上好好修行了。

       所以,在密法里身体健康非常重要,身体是成就五方佛的来源,我们讲的中阴文武百尊都在自己的身体里,当我们的身体净化了,就是佛的坛城,所以一定要懂得珍惜它。

       珍惜它,不是娇生惯养着它,而是要时不时地适度折磨它,以中道的方式对待自己的身体,不要过于苛刻,也不要过于舒适。

       伟大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了中道修行的规范,佛陀没有选择一直苦行苦修,他选择住经舍,日中一餐,托钵等等,行持中道。如果非常苦,你就无法坚持修行;如果非常舒适,你就不想修行。

       只有不偏不倚行持中道,才是最好的修行方式。所以,对自己要适度地折磨,不能一味娇惯,这是非常必要的

不要倒霉了才来学佛修道

不要倒霉了才来学佛修道 


  
像你们又修道又念佛又学密宗,其 实我当年也一样,反正有道我就拜。密宗也好,显教也好,我都搞了很久,最 后我一道都不道,才晓得道原来还在我 自己,我何必外求呢!可是不先经过那 些冤枉路,死不了心。所以现在这些在 家出家的同学,想要到外面学,我说赶快去!赶快去!因为我有过经验的,引 用憨山大师一句话,是“以绝他日妄 想”。你现在趁年轻学完了,将来年纪 大放下来去做工夫,外面再怎么闹热, 说死了你都不听了,因为你都会了都懂 了,都经历过了。可是啊,话虽如此, 以我的经验,出去了就在外面迷糊、永远转不回来了的也很多。

修道要什么时候修啊?要你精神好的时候修,可是人做得到吗?年轻搞这一套,不肯干!像我们是年轻来干的, 年轻什么都不管,先来修道,年老了来 吹牛。普通人不然啦,年轻去吹牛,去 忙事情,你叫他修道去,不去。等到要死了,所有精神消耗完了,才要赶快修道了。那不是修道,那是养老啊!

你们什么时候打坐?白天太忙,事情忙完了洗把脸,快要睡觉时要打坐了,那不是打坐,那是要睡觉休息了嘛!那时打坐又有什么用呢?然后说坐了三个月还没有功效!怎么没有功效? 你没有死掉就是功效,这是很简单的事 啊!所以修道要精神旺健时修。我常常说,真要打坐,先去睡觉,睡够了精神好的时候才来打坐,使太阳流珠不外放,能够制伏得住,静得住,那个打坐才叫修道,叫静坐。你们累得不得了时打坐,那是在休息;病得不得了再打坐,是想治病,你病不恶化已经功效很大了。老得没办法了学打坐,自己叫做修道,能慢死一点,那已经功效很大了。修道不是这样的啊。

有些人常常说,运气不好去学佛修道。我说佛和神仙不是倒霉人能修成功的呀!那是第一等不倒霉的人来干的 啊!释迦牟尼太子皇帝不干,所以他成了佛;吕纯阳功名不要了,才成仙。你倒霉透顶来学佛修道,那叫倒霉佛、倒 霉道。你们诸位要搞清楚这个道理,这是告诉你们真话。我常常说,你要运气顶好的时候放得下修道,那叫做修道的。运气好,忙得不得了,谈修道?哎呦!慢一点啊,把这一点事情了了,把股票卖了,赚了钱我就来打坐。等你卖完了股票,是赚钱了,你的命也差不多 了!这有什么用?这个道理就在此。

一般人学打坐是把事情忙完了,精神疲劳,差不多死了半条命时才来打坐修道,那是休息。真修道,是在精神极旺极好的时候打坐,叫做修道。拿个人的生命来讲,一个人在运气最好最得意的时候,功名富贵都来了,这个时候放 下来修道,才叫做修道。退休了,倒霉了,得病了,然后盘个腿叫做修道,那不叫做修道,那就无以名之了。这个话我讲得很严重,诸位真正向这条路上走的人,特别要注意。

佛说:有七种女人,能够得到善神保佑

佛说:有七种女人,能够得到善神保佑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部佛经,佛祖说了七种女人,我们看看做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得到善神保佑吧。已婚的可以对比实践,未婚的可以提前预演。
  
先说故事背景:学佛的师兄对给孤独长者应该多半都听说过吧,给佛祖提供精舍的大善人,在佛经中经常出现。他有个儿子,娶了个媳妇,相貌端庄,貌美如花。但是美中不足,女孩子很娇气,而且傲慢,对待公婆、丈夫不讲礼仪。于是老两口就商量:打她又不好,不管她以后会越走越偏,这怎么办呢?  

公公就说:我看只有佛祖才能有好办法教育她。婆婆说:对啊!第二天一大早,两人就去拜见佛祖,讲述这个问题,请佛祖明天中午去他家吃午饭,为儿媳说法。  

第三天佛祖带着1250弟子去长者家吃饭,所有人都很欢喜,出来迎接礼佛,却找不到儿媳妇。原来啊,她居然一个人躲起来了!你看看啊,佛祖亲自到你家里来,还有这样的愚人居然躲起 来不见面。不过这可难不倒佛祖,躲猫猫是吧,佛祖用神通,把整栋房子变成了透明的,这位儿媳妇这下没办法躲了,而且看到佛祖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紫金色,光明晖晖,吓得心惊胆战,赶紧出来顶礼忏悔啊。佛祖就告诉她,女人不应该自恃端正轻慢夫婿啊! 
 
佛祖说,什么叫端庄呢?除却邪态八十四姤,定意一心是为端正,不以颜色面目发彩为端正也。简单来说,所谓相由心生,不是外表容貌端庄,而是内心端正。如果内心不正,只是外表端庄,就好像是一个漂亮的气球,里面装了一堆屎尿而已。佛祖告诉这位儿媳妇(名字叫玉耶),女人家有五种好事,三种坏事,做好事就端庄,做坏事就不端庄了。  

哪五种好事呢?  

(勤劳戒贪)一者:妇当晚卧早起。栉梳发彩整顿衣服,洗拭面目勿有垢秽。执于作事先启所尊,心常恭顺,设有甘美不得先食。  

(忍辱戒嗔)二者:夫婿呵骂不得嗔恨。  

(戒邪淫) 三者:一心守夫婿,不得念邪淫。 

(心存善念)四者:常愿夫婿长寿,出行妇当整顿家中。  

(忍辱宽容)五者:常念夫善,不念夫恶。  

是为五善。 
 
哪3种坏事呢?  

(贪吃贪睡脾气大)一者:不以妇礼承事姑妐夫婿,但欲美食先而啖之。未冥早卧日出不起,夫欲教呵嗔目视夫,应拒犹骂。  

(邪淫)二者:不一心向夫婿,但念他男子。  

(邪淫)三者:欲令夫死,早得更嫁,是为三恶。  

外表美丽的玉耶小姐听了之后无言以对。佛祖问玉耶,世界上有七种媳妇,一妇如母,二妇如妹,三妇如善知识,四妇如妇,五妇如婢,六妇如怨家,七妇如夺命。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玉耶说,我不知道,恳请佛祖开示啊。态度好像已经开始转好了。佛祖说:很好,认真听,仔细思考,我给你逐一解释这七种媳妇。  

1、何等为母妇者。爱念夫婿犹若慈母,侍其晨夜不离左右,供养尽心不失时宜。夫若行来恐人轻易,见则怜念心不疲厌。怜夫如子,是为母妇。  

2、何等为妹妇。妹妇者,承事夫婿尽其敬诚。若如兄弟同气分形,骨肉至亲无有二情。尊奉敬之如妹事兄,是为妹妇。 
 
3、何等为善知识妇者。侍其夫婿爱念恳至,依依恋恋不能相弃,私密之事常相告示。见过依呵令行无失,善事相敬使益明慧。相爱欲令度世如善知识,是为善知识妇。  

4、何等为妇妇者。供养大人竭诚尽敬,承事夫婿谦逊顺命,夙兴夜寐恭恪言命,口无逸言身无逸行。有善推让过则称己,诲训仁施劝进为道,心端专一无有分邪,精修妇节终无阙废,进不犯仪退不失礼。唯和为贵,是为妇妇。  

5、何等为婢妇者。常怀畏慎不敢自慢,兢兢趣事无所避惮,心常恭恪忠孝尽节。言以柔软性常和穆,口不犯粗邪之言,身不入放逸之行,贞良纯一质朴直信,恒自严整。以礼自将夫婿,纳幸不以憍慢。设不接遇不以为怨,或得捶杖分受不恚,及见骂辱默而不恨,甘心乐受无有二意。劝进所好不妒声色,遇己曲薄不诉求直,务修妇节不择衣食,专精恭恪唯恐不及。敬奉夫婿婢事大家,是为婢妇。  

6、何等为怨家妇者。见夫不欢恒怀嗔恚,昼夜思念欲得解离,无夫妇心常如寄客,狺狺斗诤无所畏忌,乱头坠卧不可作使,不念治家养活儿子,或行淫荡不知羞耻,状如犬畜毁辱亲里。譬如怨家,是为怨家妇。  

7、何等为夺命妇者。昼夜不寐恚心相向,当何方便得相远离,欲与毒药恐人觉知。或至亲里远近寄之,作是嗔恚常共贼之,若持宝物雇人害之;或使傍夫伺而杀之。怨抂夫命,是为夺命妇,是为七辈妇。玉耶默然。  

佛告玉耶,五善妇者常有显名,言行有法众人爱敬,宗亲九族并蒙其荣,天龙鬼神皆来拥护使不抂扩,万分之后得生天上七宝宫殿,在所自然侍从左右。寿命延长恣意所欲快乐难言,天上寿尽下生世间,当为富贵侯王子孙,端正聪慧人所奉尊。其恶妇者常得恶名,令现在身不得安宁,数为恶鬼众毒所玻,卧起不安恶梦惊怖,所愿不得多逢灾撗。万分之后魂神受形,当入地狱鬼畜生,辗转三涂累劫不竟。  

佛告玉耶:是七辈妇汝欲行何。玉耶流涕前白佛言:我心愚痴无智所作,自今以后改往修来,当如婢妇奉事妐姑夫婿,尽我寿命不敢憍慢。佛告玉耶:善哉善哉!人谁无过能改者,善莫大焉。  

玉耶即前请受十戒为优婆夷。佛告玉耶:  
一者持戒不得杀生。  
二者不得偷盗取他人财物。  
三者不得淫他男子。  
四者不得饮酒。  
五者不得妄语。  
六者不得恶骂。  
七者不得绮语。  
八者不得嫉妒。  
九者不得嗔恚。  
十者当信作善得福,作恶得罪。  

信佛信法信比丘僧,是为十戒优婆夷法,终身奉行不敢违犯。  

佛说经已,诸弟子皆悉作礼。给孤长者姑妐大小及其玉耶,尽行澡水供养佛百味饮食。佛告玉耶:当信布施常得其福,德后世当复生长者家。玉耶言诺。佛饭毕竟,哒嚫咒愿。五十善神拥护汝身。佛告玉耶,勤念经戒。玉耶言,我蒙佛恩得闻经法。皆前为佛作礼而退。

心生万物


心制造了一切——我们的恐惧、痛苦、生死、得失、地狱、慈悲、憎恨、绝望和分别。如果我们修行,我们将能够明白心生万物的方式,并因此而体会到真正的佛。

在遇到痛苦挫折时,放掉对自己的担心、怜悯、评断,不再只是在“我对我错、我行我不行”的圈子里打转,放松下来,单纯地去感知自己内心的感受,并且去与外界沟通,欣赏一下花草和晨风,也许痛苦依然强烈,却不会让你窒息、让你绝望到走投无路,因为此时你的心打开了。


我们并不急着要赶到未来,我们知道每件事都在当下此刻。许多小事情也可以带来无比的喜悦,譬如说觉知自己有双好眼睛。只要睁开双眼,就可以看见蔚蓝的天、紫色的小花、稚儿、树木和许多多彩多姿的东西。



见别人短处,请勿轻易揭露


作者:索达吉堪布
来源:《苦才是人生》

见别人短处,请勿轻易揭露

  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

  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点过失都没有的人,世间上是找不到的。对于别人的缺点,就算有些地方看不惯,也不要随便说出去。尤其是别人的隐私,千万不要到处散播。

  《格言联璧》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伦人非。”弘一大师也曾说:“吾每日思己之过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世间批评他人是非?”

  可现在有些人不是这样,他们特别喜欢说是道非,稍微看到一点、听到一点,就赶紧添枝加叶地传播。甚至骂人的时候,故意揭露一些隐私,把别人伤得体无完肤。这是非常不厚道的行为。

  古人言:“骂人不揭短。”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人都要学会留口德,管好自己的舌头。

  从前,一个主人对仆人说:“你到市场去给我买最好的东西。”

  仆人去了,带回来一个舌头。

  主人又对仆人说:“你到市场去给我买最坏的东西。”

  仆人去了,又带回来一个舌头。

  主人问他为什么两次都买了舌头。仆人回答说:“舌头是善恶之源。当它好的时候,没有比它再好的了;当它坏的时候,没有比它更坏的了。”

  当然,语言的善恶关键在于心,心里怎么想的,口中才会怎么说。所以,要想管住舌头,首先应培养自己的德行。

  《菜根谭》云:“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

  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也讲:“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这是古人的处世之道,我们应当引以为鉴。

  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别人的过失,便兴致勃勃、积极发言,甚至添油加醋、颠倒黑白,然后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如此对别人的伤害极大。

  其实,宣扬别人的恶行,也等于自己作恶。过多评论他人、说人是非,不但有损自己德行,也会因此与人结下怨仇,祸延及身。

  所以,一个德行好的人,听到是非后会闭口不言,不妄加评论,更不会到处传扬。印度哲学家白德巴也说:“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

刹那能灭诸罪障的方法

 希阿荣博堪布 

引语: “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灭诸恶罪”。

  • 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精要,是成就佛果的因。要发大愿,发无伪的真心,为无量众生的解脱立誓成佛。

  • 关于菩提心,各教派的历代祖师都有很殊胜的教言,归纳起来就是一位修行人如果具足了菩提心,就具足了所有的佛法功德,所做的一切善法都将成为成就无上佛果之因。

  • 普贤菩萨曾发愿: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这正是对愿菩提心的具体阐释:其一,希望众生远离挫折、痛苦、磨难,经常感受快乐;其二,希望众生真正趣入正法,信受奉行,由此摆脱轮回的痛苦,并最终灭尽烦恼,成就无上正等觉。

  • 以悲心缘有情,愿一切众生远离苦因及苦果;以智慧缘正等菩提,愿所有众生圆满佛果。只想自己圆满觉悟、不愿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不合理的假设。圆满觉悟,或者说成就佛果,意味着“智、悲、力”三者圆满。在因地修行时没有悲心,果地也不会有悲心,没有悲心就不叫圆满觉悟。

  • 闻思和修法前,首先检视自己的发心,看看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众生。如果是为了自己,一定要马上纠正。将希望所有众生得到安乐、最终获得佛果作为自己的发心,这才是大乘之道。

  • 在心里发愿为所有众生成佛而修持佛法,发了这个愿以后要不断地修持菩提心,训练自己。不仅仅是修法念诵时,平时心里也要记得常常这样发愿,能使功德不断增上。

  • 哪怕只在佛前供一支香、磕一个头,念一句佛号,绕一圈塔,也要发菩提心,这样我们所有的善根都会成为解脱与成佛之因,有很大的功德。

  • 相续当中一定要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样无论闻思还是进入实修,都会很快获得成就。不管做什么功德善业,修什么法门,都不要忘记以出离心和菩提心摄持自己的相续。

  • 具备出离心,修行能得到阿罗汉的果位;具备菩提心,修行能成就佛的果位,否则都只能获得世间福报。没有出离心,无法获得解脱;没有菩提心,即使再精进,哪怕一辈子在山洞里闭关修行,也不可能成佛。就像一个人,没有腿、没有交通工具,甭管想去哪,都实现不了。

  • 辛辛苦苦做了那么多功德,却不是解脱和成佛的因,不是很可惜吗?

  • 八万四千法门最精髓的都在慈悲心和菩提心里。要成就佛果, 没有差错的道路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功德几天也讲不完。寂天菩萨说:我们生起菩提心,就像是乞丐在垃圾堆里找到稀世珍宝,它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喜悦,满足我们所有的希求。

  • “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灭诸恶罪”。生生世世,我们因为无明和烦恼,造过的恶业数也数不清,不生起菩提心,即使很精进地修法,也难以清净全部业障。然而,当我们内心真正生起菩提心的时候,一般的业障会彻底消灭。造过大业的人,比如杀父母等五无间罪,恶业果报成熟堕入地狱一瞬间就能脱离地狱。

  • 如果一个人具有菩提心,不管他是上师还是普通人,我们都应当向他顶礼。

  • 发心有大小而无优劣,每个人可以随自己的因缘发菩提心,只要诚实并且是真心为了众生的解脱,发心无论大小都值得赞叹。

  • 刚入佛门的人立即就生起菩提心可能很困难,但一步步修持,相续中最终一定会生起菩提心。久而久之,造作的发心也能激发真正的菩提心。

  • 根据大乘佛教的教义,菩提心与空性智慧在根本上无二无别。证悟空性和修持菩提心是无法分割的,如果相续中没有生起无伪的菩提心,也不会产生证悟空性的智慧。

  • 在实修当中,树立无我的见解可以帮助激发、巩固菩提心,修持菩提心反过来也是体悟空性最便捷有效的途径。

  • 初学佛者不具备无我的见解也可以先修菩提心,到一定程度时对空性自然就会有所了悟。出家人、在家人,都要修菩提心。

——希阿荣博堪布



心的力量有多大

心的力量有多大 



只有反观内心才能把事情分析透彻
  佛教里所谓的“心”,是指“识”。其实,佛教本没有“灵魂”这个词,魂魄是道教用词,但意思差不多。道教认为人有三魂七魄,可以这边放一个,那个放一个;佛教不这样认为,就像房间里只有一个灯泡,如果有很多窗户,人们会感到从各个窗户都透出光,照射到不同的地方。人的思维可以透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身体感觉去捕捉外在的信息,但是眼睛、耳朵这些并没有判断力,要靠主意识来判断,这个分析师,我们往往就称它为“心”。
  心会产生不同的判断,正面的、负面的或者是中性的,我们也叫善、恶及无记状态。大部分时间,心习惯了负面,比如当人们看到一个漂亮的东西,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占有它;耳朵会听到各式各样的声音,但排斥的占多数,接受的占少数。业力亦如风,会让心海起浪,所以我们经常劝人说“你看开一点好不好,放下好不好,不要听风就是雨。” 让心回归到原来的位置,让心沉淀下去,不再起浪的心,我们是可以和它对话的。
  在风浪里翻滚的心,还不是真正的心,真正的心需要沉淀下去。像无浪安静的储藏室,又像手机的内存卡,电脑的芯片一样,这就被叫做阿赖耶识。你没办法跟贮藏的一切对话,只能敲键盘,找到你要的部分,业力会表演给你看。它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主意识会让它往内看自己,让它自己去分析。
  当你心情好的时候,听到别人讲笑话,你的主意识会告诉你这个人特别幽默,他讲的笑话太好笑了,这是它在分析,因为它在快乐当中。如果你现在心情不好,刚刚失恋了,或者有人惹你生气,心里正遭受着煎熬。对方讲个笑话给你听,你会觉得这个人太可恶了,讲话这么没水平,一点都不好笑,反而让人感觉恶心。这个是谁在分析?其实就是心,就是主意识在分析。
  我们学习与心对话的目的,就是让它学会平静,学会接受正面的东西,不让它起浪。当主意识分析完了,沉淀下去不受诱惑的时候,它会慢慢清理阿赖耶芯片里的东西,再往下再沉淀的时候,会发现芯片本身是没有对错是非的,对错是非都是外面拍摄回来的东西留在这里的图像,这个没有对错是非的芯片,我们就叫它“佛心”,它没有实体,是内心最光明、最智慧、最慈悲的一面,就像浩瀚的虚空,不受任何污染。
  佛教徒是内教徒,只有反观内心,才能把事情分析透。比如,光一个傲慢就分很多种,粗糙来看,比如种族慢,像有些人生在好一点的家庭背景下,傲慢就比普通人要大。还有色慢,只要长得比别人美一点帅一点,发自内心的傲慢永远都存在。再延伸出去,衣服的品牌比别人贵一点等等,方方面面会产生出形形色色的傲慢。文化水平高一点的人,会产生别人没我有文化的傲慢。文化是什么东西?其实一个人的穿衣打扮,哪怕筷子怎么用,糌粑面条等怎么吃,所有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一切习惯等等,这些都叫文化。如果人们只单一地从读过多少书,或把专业方面的特长当成文化,知识慢就会形成。就算是一个文盲瓦匠,如果你问他,师傅,这个瓦是怎么做出来的?他立刻也会傲慢起来。
  最可怕的是看不见的“我慢”。无论多么平凡的人,也会有“我怎样怎样”的时候,这个“我”是很大的,因为有了无限膨胀自大的“我”,就再也装不下别人。光一个傲慢就能延伸出很多,贪、嗔、痴、嫉妒、疑心等等也是这样。佛为什么要讲八万四千法门,因为众生的心太复杂了,光粗糙的烦恼就有108种,佛珠也就有了108颗,用这个来磨我们的心。
  心,是个很可爱的东西,平时你感觉不到它,但它一旦起浪就会让你受尽折磨。就像突然有人踩了你一脚,你会疼得一下跳起来一样。哪天你生气了失恋了,家里父母骂你了,就可能会作出伤害自他的事情,像跳楼、割腕这么痛的事都敢干出来,可见心的力量有多大。
  学佛后,很多人还是控制不住自己,让人们一次次觉察到心的可怕。心越来越膨胀,就是魔,但深深沉淀下去,它就是佛。从本质上讲,都要一体两面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