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喜乐修持六波罗密
让这种摧毁的力量进入你的心中,也是严重的过失。应以内心充满喜乐、心甘情愿的态度来修持菩提心、布施、持戒等等六度万行。心甘情愿的意思是用心去做,也就是理性的心,即愿菩提心,那么就会心甘意乐地去做每一件事。
即使要在活得尚好而非濒死之际将自己的器官捐出,你也会立即捐赠。如果有人想要我的眼睛,我也准备将眼睛捐出来,毫不后悔,心中抱着极大的喜悦,不会感到可惜。心存喜乐,我就能将眼睛捐赠。
如果你已达到这个层次,那就没有问题,那根本不会有问题的。应朝着这个方向修行,但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应生起造作夸张的心。初级程度的修行中,我们应对待人如待己这一点有透彻的了解。借着这种了解,修行就会变得很自然,我们也因此能够与人分享我们的爱心而利益他人。
分享功德
在听闻开示或修法后,我们应将功德回向他人。我们会说:「我们累积了这么多的功德,请接受并珍惜它。」与人分享功德,布施的修持也该如此。
无论做什么,即使你无法毫保留地付出,也可以将之分成两份,将一半分予别人,另一半留给自己。虽然自私的心态仍在,但已没有那么强烈了。你对别人有了全面的尊重,尊重他们也有获得美好的事物诸如功德、快乐与诸般福份等等的权利。因此,你作出祈愿,将累积的功德给予他们,回向给他们。必须与他人分享,这才是恰当的心态。
在持守戒律与道德方面,尤其是在持守道德上,有不少自私的人,只是为了来生转世为君王或生于优裕之家,外貌俊美并具备各种优秀的条件等而修行。他们盼望生于优美清净的城市,生于备受尊崇的国家,诸如此类。他们深信如果持守道德,就会累积功德并取得这些条件。这种观念在佛教的修行人当中甚为流行,很多人为了这个原因而修行,好让来生能够获得各种特殊的条件。因此,很多人认为应该追随道德的修持,好让梦想成真。
这种想法极不正确。其实我不应说这是不正确的想法,因为按照金刚乘的教法,以这种想法来修持道德是不恰当的。很多人修持布施,是为了致富或除去自身的障碍之类。这同样也是不恰当的想法。我们不应怀着这种发心来布施。例如你有十块钱而另一人却一无所有,你应该这样想:「我会将五块钱给他,因为他一贫如洗,剩下的五块钱我会留给自己。那样我可以生存,他也同样有权生存。」你必须有这种发心。
就是这样:纯洁、正确,恰当的发心,无须拐弯抹角。你可能未必恰好捐出所有的一半,这也无妨,你可以只布施一点点去利益别人而不抱任何期望,同时明白别人也有权利,这就是布施的修持,也是持戒的修持。你如此修持,因为心中思维:「为了众生的缘故,我希望内心安宁,有闲暇作更多的修持,而且没有障碍。因为众生需要我的修持和帮助。可是缺少了戒律与道德的修持,我无法好好修行,因为我的心非常散乱。因此,我需要持守戒律。」
这是守戒的正确发心。当你修行的层次提高,菩萨道或菩提心的修持有所进步时,自私的心态就会自动消失或减少,帮助众生的心态却会大大增长。
最后,你所作的一切皆完全为了众生。但这并不表示你在作自我牺牲,这并不代表你会变得一贫如洗,家无恒产,受尽痛苦,无人关顾。这并不代表你为他人施舍一切,到头来却一无所有。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正确地,本着理解按步就班地修持,也就是具备了解的善巧,就不会受苦。反之,如果以这种方式修持布施,会获得极大的喜悦,内心会有无比的满足。
修行没有掺杂自私心,就不会造成痛苦。从今开始,不必有这种担忧。对你而言,这种担忧是言之过早了。可能尽此一生我们还未能完全舍弃我执,我认为还不能够,所以毋须担心。
文/嘉旺竹巴法王《灵性革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