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2日 星期三

你要创造一个寂静的力量,才能悟入唯识的真理。

你要创造一个寂静的力量,才能悟入唯识的真理。



净界法师 

这个地方是从「地前位」这个资粮、加行的凡夫菩萨,来说明他的智慧跟行动的相互关系。第二个是从「地上位」,见道位的圣人菩萨,他如何用智慧来带动六度,六度当中又增长智慧。从二个阶位作一个总说。我们看「地前位」的菩萨:

谓此菩萨,不着财位,不犯尸罗,于苦无动,于修无懈。于如是等散动因中不现行时,心专一境,便能如理简择诸法,得入唯识。

这个「菩萨」是已经发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见的菩萨,他准备要很正确的走在菩萨道上,当然他内心一定有智慧,我们说过智慧是生起六度的因。他依止智慧,怎么修六度呢?第一个、「不着财位」,这个修布施,布施的重点在于不贪着财富跟地位。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

菩萨在资粮位的时候,长时间的修布施、持戒、忍辱的福德资粮,他很可能会出现财富,或者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就有地位。当然因果的招感,是谁也不能去否定它。但是菩萨应该观察这个财富跟地位是生灭之法,只是他生命当中一个生灭的过程,他的重点应该要调伏心中的爱着,重点在「不着」。

为什么不贪着呢?古德注解说:

「不为贪欲所累」,这个「累」就是系缚。因为你产生贪着,重点不是外在的财富跟地位有问题,而是你贪着的时候,你心中会产生一种欲望,这种躁动的欲望,就障碍你的菩提心,使令你对于生命的目标开始模糊了,你不知道你的生命的价值在哪里,这是比较可怕的地方,障碍菩提心是比较可怕。

所以你应该要透过布施,把多余的财富舍出去,尽量避免对于地位的追求,因为不要让内心产生一个累赘──贪欲的累赘,因为这个贪欲生起时候,你还得对治它,更麻烦。第二个、「不犯尸罗」,菩萨对于所受的戒法,应该要不加毁犯。

为什么呢?因为你要远离恶趣,你就应该对于杀、盗、淫、妄的根本重罪,以及它所相应的遮罪,要好好的受持,因为菩萨要远离恶趣的。第三、「于苦无动」,菩萨对于人事的干扰,要能够安忍不动。第四、「于修无懈」,菩萨对于所修的福德、智慧的资粮,要永远保持进步的状态。

为什么?这以下讲出一个原因来。其实前面的四度,就是「于散动因中不现行时」。就是说,菩萨修习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的重点,还不是修习福报,这个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创造一种不散动的因缘,就是一种寂静的力量。有这个寂静的力量,你才能够「心专一境」的修习止,才能够在专注当中,去「简择」万「法」唯识,一切法是心所变现。

你要创造一个寂静的力量,才能够思惟观察法义,悟「入唯识」的真理。所以菩萨刚开始依止闻思的智慧而修六度的善法,由善法当中,又创造一个寂静的心情,增长你的智慧。这就是一个地前菩萨,就凡夫菩萨修行的内涵。

谓此菩萨,不着财位,不犯尸罗,于苦无动,于修无懈。于如是等散动因中不现行时,心专一境,便能如理简择诸法,得入唯识。

这一段是说明在凡夫位,就是资粮、加行二位,他修习六度的一个相貌。凡夫位修行六度,这个地方讲到因跟果的关系。一个人能够生起六度的动机,他的出发点,一定是由他的菩提心跟空正见的智慧来引导的,菩萨的任何修法,都是以二种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作引导。誓愿力跟观照力引导,产生一种六度的造业的资粮以后,它会创造一个寂静的力量,这个时候又帮助他增长智慧。

怎么知道六度一定要智慧的引导呢?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说忍辱,忍辱在本论当中说:「于苦无动」。我们菩萨很容易去布施,帮助一些须要帮助的人,他有财富的困难,我们给他财物;他有精神上的障碍,我们开导他,让他内心感到安稳。我们菩萨也很容易持戒,因为我们不想到三恶道,所以我们尽量避免造杀盗淫妄的罪业。

但是菩萨修习忍辱是比较困难,当遇到个人身心病痛的刺激、或者人事的障碍,就很可能退失菩提心放弃菩萨道──其实一个人不能安忍,主要就是没有看到这当中的真相;如果一个人有智慧,他在修六度的时候,这个忍辱是更容昜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讲一个母亲跟女儿的公案,大家体会看看。有一天,女儿下了班,下班以后,她经过一个商埸,看到一顶很漂亮的帽子,就把它买回来戴在头上,她觉得:这顶帽子跟她非常的相应。回到家以后,到她的寮房照镜子一看:这顶帽子跟我的头,戴起来实在是非常的漂亮。她就走到客厅去,希望这个母亲看到她买这顶帽子,赞美她几句,给她一些信心。但是她在客厅走了很久,她妈妈在那边跑来跑去,连看都没有看她一眼。她感到很失望,说:我母亲平常这么关心我,我买一顶这么漂亮的帽子,她连看都没看一眼!她又想说:我妈妈在忙什么?哦,她在准备晚饭。这个妈妈就从这个冰箱拿东西到厨房,又从厨房到冰箱,跑来跑去。这个女儿就把这个帽子就放在冰箱的上面(呵──),希望她看到。

但她妈妈因为在忙也没看到。这下子这个女儿就火大了,吃饭的时候就生闷气,一句话都不讲。这个母亲一看就知道这个人不正常:诶,你今天好象心情不快乐?这女儿说:我今天好不容昜买到一顶很久想买的帽子,我在客厅走那么久,你连看都没看一眼!我还特地把帽子放在冰箱上,你也没看一眼,你心中到底有没有我的存在呀?这个时候,母亲一听就非常生气,她说:你只知道你的帽子,你知道吗,我今天做了一个新的发型(众笑),你回来,我的发型你连看都没看一眼!(呵──)所以我们知道,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本位,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他心中的妄想所捏造的世界,事实上如此,所以我们会用自己的立场要求别人。其实他心中有他的妄想,我们有我们的妄想,如此而已。

--净界法师讲解《摄大乘论》(无著菩萨造、玄奘法师译)(节选)43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