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修六度时,心里很清楚,他所追求的是无上菩提。
净界法师
菩萨依六波罗蜜多入唯识已, 证得六种清净增上意乐所摄波罗蜜多。
「菩萨」他在前面资粮、加行二位的时候,不断的「依」止菩提心、空正见,一次一次的修「六度」,慢慢慢慢的,他的智慧成熟,悟「入」了「唯识」的真理,入了这个平等的真如智慧,产生了根本无分别智。当这个菩萨内心产生根本无分别智的时候,他会产生一个非常强烈的功德,叫做「清净增上意乐」,这个「清净」是指菩萨智慧的观照。
菩萨有这个「清净」的加持,使令他所修的六度,都能够远离爱见的烦恼,他在修六度的时候,他心里很清楚--他所追求的是无上菩提,在整个过程当中的这些小花,他会悄悄的走过去,远离爱见的烦恼。
第二个他产生一种「增上意乐」,「增上」就是坚定而有力量的一种希望,「意乐」就是希望,就是对无上菩提的希望,厌恶生死、悕求菩提的希望。前面资粮位、加行位的波罗蜜多,是没有清净跟增上意乐所摄受,就是前面的六度,主要是一个薄弱的菩提心,跟一个薄弱的智慧所带动。他这个薄弱的菩提心跟薄弱的智慧,经过长时间的修六度,就产生了根本智。
这个根本智生起的时候,他的菩提心跟这个智慧,就提升为「清净增上意乐」。这个「意乐」在这六度当中,每一度都有一个「清净增上意乐」,所以叫「六种清净增上意乐所」收「摄」的「波罗蜜多」,在经论上说,这个叫做无漏的六度,无漏的,它没有夹带烦恼。前面的六度是有漏的六度。这个地方就把「地上」菩萨的功德相,先作一个说明。他为什么有这种功德呢?是如何修习而来的?我们看第二段:
是故于此设离六种波罗蜜多,现起加行。由于圣教得胜解故,及由爱重、随喜、欣乐诸作意故,恒常无间相应方便修习六种波罗蜜多,速得圆满。
这种清净增上意乐的殊胜,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是故」,「是故」就是接前面的文,就是因为他成就这种「清净增上意乐」,所以这个修道位的菩萨,假「设」他「离」开了「六」度的现行,他的身口都没有布施,也没有持戒、忍辱;虽然他身口虽然没有现行,只有内心的相应,但是他也能够迅速成就六度的功德。
也就是说,这个菩萨他在布施,你表面上看他在布施、在关怀弱势团体;但事实上他的布施,具足了持戒、具足忍辱、具足禅定、具足智慧。我们应该知道,在凡位时候的六度,你不现行,就没有这种功德。那这个菩萨,即使离开了身口二业的现行,他也能够具足这种功德。
为什么呢?因为他在「圣教得胜解故」,他对于万法唯识的真理、一切法是心念所变现的真理,产生了坚定的理解。由于这样对真理的理解,他产生了三种的力量:第一个、「爱重作意」,他对于佛法的功德特别的好乐,就是他的信心特别强;第二个、「随喜作意」,他自己这一部分的功德还没有生起,他有同参的菩萨生起,他对于诸佛菩萨的功德能够产生一种随喜,随顺欢喜;第三个、「欣乐作意」,他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迅速的成就诸佛的功德,他有这种广大的胸量。
因为他「由于胜解」真理的缘「故」,而带动了「爱重作意、随喜作意、欣乐作意」,使令这个菩萨,能够「恒常」而「无间」断的跟这个清净增上意乐「相应」,来「修习六波罗蜜多」,使令他的六度能够迅「速」的「圆满」。这个地方,把地前菩萨的六度跟地上菩萨的六度作一个简别。地前菩萨的六度叫「缘修」,你没有这个因缘,你就不能修行。你说:我在修布施,我用观想修布施。不可以,地前菩萨的布施,一定要有身口的行动,因为要假藉造作的因缘,才能创造寂静。
但是地上菩萨不必了,因为他产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功德,叫做「清净增上意乐」,这个「意乐」是由于对真理的胜解引生的,所以他能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他修一个法门,就具足六度的功德,所以他为什么能够迅速圆满六度,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具足了这样的力量,他能够产生「真修」,真实的真,修行的修。
--净界法师讲解《摄大乘论》(无著菩萨造、玄奘法师译)(节选)44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