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3日 星期五

概述四精要法


概述四精要法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果园 





上师:这段时间很多弟子从各地来,主要是到我身边想了解一下以后该如何修行。无论现前修到哪个层次,很多人都在座上修着与自己相应的法。至于加行,就不需要过多讲解了,因为我们身边都有各式各样的加行教材,比如《普贤上师言教》、《前行备忘录》为宁提派修学加行的前行引导;《圣者言教》、《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为龙萨派的。总之,无论你在修加行时是按龙萨派,还是宁提派,我们身边的一些教言是很圆满的。所以平常就追随这些教言,多去阅读一些,按照里面的教义去修,这里就不需要再讲太多了。

修完加行以后,接下来就开始进入正行,也就是当前我们所讲解的“正行上师瑜伽”。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一再强调,首先信心是很重要的。一旦信心不能增长,哪怕你对下面的法有所了解,还是会失去调伏内心的机会。因此,信心是创造一切条件的主宰。为什么这么讲解呢?信心就是信任,一旦你对所做的这件事情没有信任度,哪怕有所了解,你也不会把身心完全投入到里面去。我们平常在修学过程中,有些时候说,我现前虽然了解一些了,但还是没法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这里面去。一方面是业及烦恼沉重的表现,另一方面还是像刚刚说到的,就是缺乏信心的缘故。那具备信心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要认识到这一切,所以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你拥有了信心,在下面修学过程中,即便临时修行方便等一切运用得不是太恰当,但你的修行永远不会有间断的,这都是信心在支撑的。

所以我们平常在阅读每个教言的时候,都能得到一个结论,就是成办解脱唯一的条件就是信心。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时代,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除信心之外一切条件都具备,甚至说非常聪明,但由于缺乏信心的缘故,最终还是堕入三恶趣中。那若巴依止帝洛巴尊者时,当时导师带着弟子四处行走,他也不太了解什么叫修。也不是不了解,由于用我们当前的眼光来看,当时帝洛巴尊者的行为好像并不构成什么修行行为,但其行为都是为了更好地调伏弟子的内心,所以那若巴就这样经历了24个苦行,最终圆满获得上师密意。这一系列都来自于什么呢?在这个过程里那若巴尊者什么都不具备,也没有像我们当前所说的,静下心来开始念诵咒语、念诵仪轨或念诵经文等;也没有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四处行走参加法会、谒见导师,或者去朝拜神山等等。他什么都没有做,唯独没有放下的就是信心。因为当时无论遭受什么样的苦行,他对上师的信心都没有丝毫之迁变。

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最终那若巴尊者圆满获得导师的密意而成就了。从这些公案中就能得知,往昔历代高僧大德都是凭借信心来成办解脱的。

今天我们在修行的过程里,信心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前段时间也有人问:若信心这么重要,今天我虽然也有一些信心,但并不能说我的信心有多么圆满,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自己的信心更加圆满呢?因为信心来自多方面的一切,暂时不圆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烦恼沉重,就是由于你的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信心无法增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是由于无知的缘故,因为你对很多令你生起信心的缘不太了解。我们说信心就叫信任,就必须对这个对境有一个很深的认识。但由于无知的缘故,所以信心也没法增长。若是想让自己的信心更加增上,我们就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创造:一是多阅读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尤其是要符合个人的条件。比如你今天仅仅是刚开始步入修行时的条件,但阅读的书本都是很高的法,当时你也可能不懂这些道理,也不懂其中的一些教义。这时候你即便看似阅读了不少书籍,最终也得不到你想要的见地,信心也无法增长,所以必须符合你当前的条件去学习一些相应的法。

因此,我们平常一再告诫每位修行者,尤其刚开始步入修行时期,前行引导文是非常重要的。《普贤上师言教》、《前行备忘录》、《圣者言教》、《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以及《入菩萨行论》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长时间如是观照、如是学习,就会越来越懂得,我当今进入佛门的意义在何处,这时候就会越来越感觉到以下修行的重要性,此时信心就会不由自主地增长起来。这是从认识的角度去培养信心。


另一方面,哪怕这件事情有多么好,但是由于你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还是无法尝到这样的感觉,所以仍旧会带着疑惑。举个例子,有一个人曾经听说过某个区域有一道菜,据说是当地美食。但他没吃过这道菜,只听说过这道菜很好吃,也稍稍了解这个菜的成分是什么。但即便从文字上或凭借谁能讲解这道菜的一些操作方式,知道里面所拥有的一些条件。但是,你还是没有让自己的信心增加,它还是没有那么值得你依赖或相信。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你还没有尝过,只是别人说是这样,只是从你的理解角度认为它可能是一道美食。但是实际上到底美到什么程度?真的像说的一样美吗?由于你没有尝过的缘故,所以还是带着疑惑。

我们平常的修学也同样一个道理。虽然从文字上对其有所了解,但是在修行方面没有一些感受的时候,还是会带着一些疑惑。这时候就应该加以精进修法,清除一切业障。无知和烦恼沉重是阻碍信心增长的障碍,那就应该打破这两点,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修行更多的法来清净自己的内心。这样一来,你的信心会更加增上,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尤其我们这段时间也在讲解,当前有不少修行者,虽然在修学,从某一个传承角度来说还是挺不错的。比如他依止着一些和自己相应的导师,也修学着一些与自己条件相应的传承,但是由于多方面了解并不是太透彻的缘故,导致成什么呢?虽然对某一个传承及导师有一些信心,但同时也在排斥其他的传承和导师。这样的修法,对他以下成办解脱一定会形成障碍的!所以我们每次讲解过程中一再讲解普遍信心的重要性。我既要对自己当前所修的法以及依止的导师有信心,还要对所有一切导师以及传承有信心。
我们平常也在说,如今不太了解者认为,佛教讲解八万四千法门就意味着它自己没有一个确定的或标准的法,因此就创造出那么多无数个法,这就说明它自己也没完全断定其传承到底是什么样的。实际上真像他们说的那样吗?当然不是的!佛陀已经圆满达到了心性、圆满达到了见解。但是,他观察到每一个修学这样法的弟子根机有所不同,分为八万四千种不同条件,所以佛陀就宣讲了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便。这就更加地告诫我们,每个修行者与修学佛法都是有缘的。也就是都各自拥有其方便,所以每个人都可以顺着个人的条件修学相应的法。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寻求解脱,但方式方法却有很多种,这就是佛教善巧和殊胜之处。这样一来,多去了解一些,会给我们以下的修行创造更好的条件。

我们平常也一再强调,当今时代很多学习佛教的人,在学习佛教的同时却还带着很多分别心。我有时候想:我们本来分别心就已经够沉重了,进入佛门以后为什么还要再去创造类似这样的罪业呢?没有太多的必要。为了打破这样的显现,以后在修学过程中一定要铭记这一点,要多去了解一些。第一、要从不同的教言当中去学习;第二、条件允许的前提之下多听听具德上师们的教言。但当今时代想当老师和教佛法者比比皆是。尤其穿上出家人的衣服后,好像没有一个不是导师,每个人都在宣讲着各式各样的法。当然,所宣讲的法一切都符合释迦牟尼佛的教义。什么叫僧人呢?不离者为僧。他所不离的是什么?追随释迦牟尼佛的教义,如理如法修行,并具备清规戒就叫“不离者”、叫僧人。若真是这样的话,那没得说。但现前已经变成只是“形式和尚”也可以宣讲各式各样的法义。至于所传讲的这些法,对他自己乃至给下面的人能创造多大的条件,真不知道。所以,我们应该要多方面了解,尤其在以下修学过程中要带着普遍信心去创造一切,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步骤。由于个人的条件,我现前按照这样的传承在修学,但并不代表由于这样的传承修学就开始诽谤其他的传承,当然不是这样的!这也充分地告诫我们,信心是成办解脱的唯一条件,所以信心很重要。

接下来是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尤其我们这段时间一再讲解通达方便“观察修”,认识智慧“安住修”。基本上是用这两个方法在创造我们今天所追求的目标——解脱。这样修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密法就叫果法,首先对果实——心性有一定的认识,才能知道我当前所做一切,完全站在果实的角度在行持。我们今天这样修行的目的都是为了成办解脱,解脱本身的特点是什么呢?叫便智双运。方便和智慧何时达成一如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心之自性”,也叫解脱。也就是说,往昔历代高僧大德们何时达到便智双运时就已经成佛了。我们通常也把佛称之为“获得断证一切功德”,证到的是什么呢?本体清净和自性清净,也就是便智双运。因为“一如”暂时做不到的时候,就从“交替”来创造“一如”之条件,这就是观察修和安住修。在创造过程中,有时候讲解观察修,有时候讲解安住修,其真正目的是因为心性本身的特点是“两者一如”,但现前根据个人的条件和能力以“两者交替”来创造。

方便和智慧交替创造过程中,何时运用方便?何时运用智慧?我们通常讲解的是妄想过于太多、昏沉过于太重的时候就要运用方便;心稍微平静一些的时候,就要开始如如不动的安住,叫安住修。何时运用呢?总体上就按照前面这个标准来做,但修学过程中要根据一座期间的一些现象来树立方便与智慧,称之为“善巧运用”——以妄念起现的程度来树立不同的方便法。妄想过多、昏沉过重,我们就先从剖析调伏妄念着手;当心稍微平静一些的时候就开始用安住修调节。这样修学的真正目的,临时虽然还没有达成一如,但是这样的修学对自己内心最终能达成“便智一如”起到切实之作用。如同我们在座的很多修行者,起先交替来做,但现前修学过程中已越来越感觉到两者“有所一如”,但是“有所一如”并不代表“圆满一如”。

先单纯从寂止的角度来说,《十轮金刚》中曰:“寂止如大海,胜观如一条鱼。”比如说单纯是一个空性状态,它也已经配同着你的胜观方便,也已经有所达成一如的,但是当然还不明显。汪洋大海中有一条鱼,哪怕有一条鱼,但是由于整个大海太大的缘故,我们也感觉不到里面这条鱼的存在,所以就像这样,但也不代表就没有鱼。接下来修行当中就在这上面多下一些功夫。

初次在运用过程中可能有很多很多不适当,会出现一些修行并不是那么顺手的现象。比如你在观察修之时,观察得不太清晰,即便有时候做观察,仅仅是走一个过程一般,好像很难用上心;或者你在安住的时候,安住不那么稳定,甚至时间也不那么长。但这些都是刚开始修行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现象,只要长时间不放在一处,精进修学着走,下面的感觉就会越来越会好,甚至会越来越顺手。

又要记住的是,由于长时间如是修行,从见解本身的角度来说有所增长,但是光知道越来越理想和顺手,并不代表你的见解已赤裸。不是也有很多人都在说吗?我这段时间的修行虽然比以前好多了,但是说到时间以及赤裸的稳定性,还是没有达到很长。比如往昔很多修寂止者,几天几夜都不知道,已经完全从这个时空中超越,完全没有时间的概念,一安住就是几天几夜。但别说几天几夜,十多个小时、几个小时的人也无从可寻,这就说明我们的定力还是不够的。只是说修学过程中的方便越来越顺手之外,还需要在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这两天说过,从某些角度来说,我们真的需要运用更多的时间去修这样殊胜的法。因为对于一个在家居士来说,我们的心力是很强烈的,我也想我今生要成办解脱。但是平常付出的代价上面,由于作为在家居士,平常个人身边的事情过多的原因,在真正修行上运用的时间并不是太长啊!所以虽然想即生成办解脱,但在运用时间上却那么短暂,有时候还是有点背道而驰的。想即生成办解脱就必须拥有时间,但是又没有时间;没有时间的情况下又想我要“即生”,很快成办解脱。有时候这两者看似有点没法融合到一起,但是只要能在修行方面多下一些功夫。比如,一个拥有一两天时间的人,你可以用十多天的时间去创造,只要不把修行搁置一旁,一定能达到你想要的见地,但是一定要拥有时间。

有时候问问自己,我们真正在座上拥有的时间太短暂、太少了。昨天不是也说过吗?第一、修行本身的时间过短;第二、尤其是一座与一座期间散乱的时间太长。所以总觉得每次修行好像没有很好地增上一般。就是由于散乱时间过长、修行时间比较短的原因所致。这时候我们更应该发觉自己不足的地方,来弥补这个缺陷,要好好修行着走。这样一来,我相信你的见解会越来越会好,会越来越增长着走。

关于这方面,我们这两天已经讲过不少了。前两天我也给旁边的很多弟子在说,这段时间我们稍稍说了一些与修行有关的事情,大家稍稍听听一些这些音频也可以的,必定我们就在修这个法嘛。也用不着每天都重复讲解,重复讲解也不是说没有什么意义,有时候我也说过,为了这个上师瑜伽,单从从文字上我少则也看过一百遍,天天都在学习。这就说明一次不行第二次来,第二次不行第三次来。所以我时时都在宣讲它的一些要点,这倒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但是,还是要记住刚刚所说的,前面所讲解过的一些音频多去听听,大概就是这样。

虽然这两天是休五一假,但自己平常的修行还是不要搁置一旁,每天都要好好修行着走。哪怕在现前这个假期期间,无论在什么时间里都要好好修行着走。但这两天天气也逐渐开始越来越热,很多时候哪怕想好好修个法,由于天气炎热的原因,内心好像很浮躁,怎么也静不下心一般,但要学会慢慢慢慢调心。可不能随着外面的环境而顺着跑,这样一来,你的心永远就达不到自在。总之,好好修行着走、好好修行着走。(N0521)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