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西医诊断是微观”,中医诊断是“宏观(意谓粗枝大叶)”,是这样吗?
原创 陈彩声 经方漫谈
经常有人说,“西医诊断是微观”,中医诊断粗枝大叶,没有化验数据,连有几个红血球?几个白血球?也不知道,任何数据都没有。连什么细菌病毒都不知道,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让我随便举几个例子,谁的诊断才是“微观”?谁的诊断才是真正的“粗枝大叶”?朋友们看过之后,就会明白了。
举例一:比如治疗任何细菌病毒感染,中医绝不简单的去杀菌杀毒,而是分为六经辨证。一部《伤寒论》,就是专讲治疗感染了一切细菌病毒的专书。如果是感染之初,及时治疗,多可一剂而愈,最多几剂而已。快的甚至一两个小时就治好了,绝没有治死的,西医有这功夫吗?
即使被误治日久,病已垂危,一看脉舌,还有生机,也多能救活。
几十年来,治疗一切急性发热病,还没有发现有一例治不好的。这次治疗多例新冠病毒感染,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通过网诊,不论病情有多么凶险,经辨证治疗之后,全部康复,无一失败。
中医治疗,为什么有这么惊人的疗效?完全取决于中医诊断的细致入微:
脉浮脉沉,脉紧脉弱,舌白舌红,舌质坚敛?还是舌质娇嫩?苔黄糙?还是苔薄嫩?即使同是黑苔,是白苔兼黑?还是黄糙苔兼黑?同是红舌,是坚敛红绛?还是舌边嫩红?舌苔厚腻?还是舌光无苔,……,以上种种脉舌症状,反应的病机——表里寒热虚实,完全不同,西医知道这些细微的区别吗?谁更微观?
不同的脉象舌象,反应了患者体质及病机的寒热虚实问题,也反应了病位的表里深浅问题。西医对于以上问题,是完全的一无所知的。同是发热怕冷,头痛身痛,脉浮弱,有汗,用桂枝汤;脉浮紧,无汗,用麻黄汤;脉沉,就要用四逆汤,或麻附辛之类。什么时候要用大青龙汤?什么时候该用小青龙汤?麻杏甘石汤,葛根汤,真武汤,四逆汤,枙豉汤,泻心汤,113方,把西医专家,一个个搞得晕头转向,如掉五里雾中。谁才是“微观”?这下该知道了吧?
例二,又比如,仅呕吐一症,病因病机,就相当复杂。大小柴胡汤,大小半夏汤,理中汤,四逆汤,五苓散,吴茱萸汤,都有呕吐一症,自称为“微观”的西医,能分别这些方证的病机有什么区别吗?全傻眼了吧?不会治了,就写上“胃癌”二字,多么省事?让人财破人亡,问心有愧吗?
20多年前,治过我村一个女的,某日忽然呕吐厉害,腹痛甚剧,去县医院检查,说是胆结石急性发作,叫她先交八千元手术费。其夫问我有无办法,我说两付药可以解决。果然两付大柴胡汤,彻底解决。20多年来,未闻复发。用药依据,就是《伤寒论》大柴胡汤条文说的,“呕不止,心下急,……,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果然手到病除。如果去手术,能治好吗?根本治不好。
30多年前,邻乡(湖峰乡田头村)的罗招蓉,每年夏季必发胃痛。去县医院,说是胆结石。手术开刀,没石。白白割了一刀,花了600块,等于现在的一万多吧?后来经人介绍,叫我看看,约定200元包她治好,治不好不取分文。几付四逆散,霍然而愈。30多年来,未闻复发。是西医的仪器“微现”?还是中医的脑袋“微观”?可以明白了吧?
古代神话,有“千里眼”,“顺风耳”的传说。如今网络发达,千里眼,顺风耳,已经成为现实。病人远隔万里,无论他在新疆,还是在黑龙江,还是在海南岛,还是在美国,在加拿大,只要一个舌照片发过来,把症状说一下,如果是急性病,一个方子开过去,多可药到病除,这种例子,很多很多。以前有看过我老号的朋友,都知道的。中医不用仪器,可遙诊万里之外,中医微观不微观?可以知道了吧?
古话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证诸事实,岂妄谈哉?
说以上这些话的目的,绝无自我炫耀,自我标榜之意,而是为了宣传中医的科学性,意在鼓励后学,坚定不移的向着中医之路,勇敢前进。
欢迎好友转发。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