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够肯定,相、用才有办法落实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法语
所以我们可以看修行人所强调的这个部分,也不能够讲这是精神层面的,这跟西洋人讲的精神、物质的区分不一样,它是一种心灵的展现。心灵的展现在哪里,就是把他的思想精神给予实践,实践以后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生命力,我们再以艺术的立场对他的认知加以综合整理,把他描述出来。所以那个义玄被人家定义为济公,他整个的人格脉络就是把过去人家对于佛教修行人的那种纯真、天真的一面加以记录下来的。他们为什么不把佛教修行者那种一板一眼的那个部分给记录下来呢,因为那部分没有呈现在老百姓的眼前。没有人看到,在文人笔下就显现不出来,那把他所看到的你实践的这一个部分摘录起来,才有办法,这个就是作用。
所以从作用来看的话,是无量无边的,作用无量无边,你可以看到是不是它本体也是无量无边的?好了,作用无量无边、本体无量无边,那么作用是借着相显现出来的,相是不是也无量无边?好,相是无量无边,你现在看到佛经,性宗经典一讲到菩提树都是那么大、无量无边的,一讲到经典那个境界都是无量无边,那是不是依体起相,起用的部分无量无边的,都是无量无边出来的,所以体是无量无边,相是无量无边,用也是无量无边。那么你对体不能掌握住,相跟用就会浮起来了,体能够肯定起来,相、用才有办法落实,因为有依据嘛!
那么这个“体”的认知,我们从因地来看的话,一定要透过相跟用才能认知到体,可是从佛的立场、果地的立场来看,他从体能够起无边的妙用,所以我们看《华严经》有很多人看不懂,因为你从因地看它,而《华严经》是从果地讲下来的依体起用的部分,所以你要能够这样转过来。现在看《老子》也必须这样看,站在体的立场来看相、用,因为它只强调这个“体”的部分,而《华严》本身是从体起用,所以大、方、广就是体、相、用,原因在这个地方。
那么《老子》讲的道德,道就是体,德就是用,理就是相。那你看看,相的存在不必谈,谈德的用就好了,那道是体,整个就这样展开来,它是一个脉络可以展开,有没有这样子的福报,有人愿意投入把这个部分加以整理一个系统化,那我们要看以后的因缘了。像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正努力于重建真正的这种思想体系的话,那千头万绪,我们这一会也不过是说借这种机缘,把这个部分给呈现出来,看看能不能够从全新的角度,我们所谓的“正知见”把它重新诠释一番,至于说《老子》的这个部分是不是真的能够有那个福德因缘,呈现出来世间人看,我们不必刻意去追求,因为我们这个时候所下的功夫,会不会造成另外一种意识形态,来污染《老子》的真精神,那就不知道了。所以我们只做这种陈述,不必一定要把它命定成某一种意识形态,这个没有意义,我们也不一定做那种诉求。但是这里面告诉我们,一个修行者本身所应该具备的那种理念,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把这个部分做这样的一个大约简单的介绍。
撷自《老子》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