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1日 星期六

中医“腹诊”初识(附 腹诊大全集)

中医“腹诊”初识(附 腹诊大全集)

原创 鹊起青囊 鹊起青囊

腹诊之法,肇始于《内经》、《难经》,发展于张仲景,亦诊疾审病,辨证论治之首要,临床疗病所必需者也。第以我国封建制度之影响,封建礼教之束缚,致使腹诊之法,未能弘扬光大,只限于脉诊一法,千余年来,腹诊几趋湮灭,颇以为憾事。日本自唐宋以降,不断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尤以鉴真法师东渡,两国文化交流,日臻昌盛,中国医药学,源源不断传入日本,而其中《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论》二书,便形成了日本汉医古方学派的开山,古方派医家犹为推崇腹诊之法,并发扬光大之,迄今仍施诸于临证治病,方兴未艾。
十八世纪下叶,稻叶克文礼撰写了《腹证奇览》一书,继之,其入室弟子和久田寅氏,又撰写了《腹证奇览翼》,以羽翼其师之所著。两书总结了经方腹证的各自特点,及其诊察方法,在客观上给人以腹证辨证论治之规矩,因而为日本汉方医学家奉为圭臬而研读效法。然医学之理甚微,而腹诊之法亦不可能尽善尽美,故仍须究索原委,研覈是非,取其精华,弘广其用。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今将《腹证奇览(全)》一书译成中文,以供国内中医界同道研究参考,普及腹诊知识,提高原著水平,推动日益发展的腹诊法之临床运用,而不无小补。
"水流千载归大海",令腹诊之术复还于中国,亦医坛之佳话,中日文化交流之盛事也。唯愿是书能成为中医腹诊发展之借鉴。临床诊病之阶梯,则所望者大矣。故不揣荒陋,愿为之序。
以上内容为国医大师刘渡舟先生为《腹证奇览》一书所作的序。先生在序中字里行间充满了无奈、遗憾,更是对匡扶我中华岐黄之术重回巅峰寄予了厚望,单一篇先生的开篇之序,笔者读完,民族情绪瞬间上头。
腹诊,是中医四诊之望、闻、问、切中,除了切脉之外的对于胸腹诊察的一种中医特色诊断方法。传统主流的中医往往忽视腹诊的临床意义,甚至对于一些中医师来讲,腹诊还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心下痞”、“心下满闷”、“脐上、脐下悸动”、“小腹急结”等,可见腹证在《伤寒论》中比比皆是,它是方正辨证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腹诊比较客观,又容易掌握,在方证辨证中运用腹诊法极为重要。奇怪的是,这样好的诊断方法,国内中医临床上很少应用。古代中国的医籍中也没有发现有一幅腹证图,这是为什么?
娄绍昆先生在《中医人生 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中介绍过关于腹诊为何在我国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一些观点。文中张丰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儒家道统'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对从事科技的人只能列为'方技'之列。古代名医以'儒医'而自许,所以内心都自觉地尊奉儒家道统。儒家道统认为,医学虽然是小道,也应该以阴阳为纲去穷究天人之秘,把握疾病的本质。任何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都是君子所不为的'器'。儒家公开宣扬'君子不器''君子动口不动手'之类的说教,把人框定在一个既定的意志、方向、道路上面,熄灭了读书人科学实验的欲望,使其与真理的发现者、真知的发明者无缘。再加上在焚书坑儒的历史火光背后,历代读书人精神上的折服和屈从,只知跪拜在'天地君亲师牌位'的面前而丧失了自由的灵魂。这就是古代中国没有发现一幅腹证图的历史背景。"张丰先生认为我国古代自《尚书·泰誓》提出“奇技淫巧”这一观念后,作为人类智慧最强大力量的自然科学,在中国古代的发展不能不受其影响。在它的柔性束缚之下,读书人对自然界规律性、范式性探索的热情被扼杀了,其萎缩的思维能力和萎缩的学术眼光使得人们丧失任何对于事情的新鲜反应,变得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其实,我们丧失最为严重的,则是真正具有创造性价值的思维工具、思维方法、思维逻辑、思维理论和一种起码的思维判断力。众所周知,《伤寒论》就是一部只是诊察脉症而很少谈论病因、病理、病机的医著,书中也只有方剂而很少讨论方剂中药物的性味与归经。在中国古代这样的精神生态下,千百年来落得个明褒实贬的结局并不意外,腹证图的阙如也在情理之中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性、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也影响到中医的腹诊、腹证的发展。张丰先生从日本汉方医学复兴的历程中,看到了将来中医经方振弊起废的新曙光。日本汉方家吉益东洞倡导《伤寒论》中'方可取,论不可取'的观点,使得日本汉方界'重方轻论'蔚然成风。也就是说,一反儒家道统'重道轻器'而主张'重器轻道'。所以日本汉方界普遍重视方证、腹证等可操作性指标的研究,大家都认为腹证就是和方剂相适应的特殊证型,所以后来就出现了《腹诊奇览》中的腹证图。有了腹证图,加强了视觉记忆,每一个腹证的特点就更加容易把握。

《腹证奇览》系统总结了日本医家对腹诊的深入探索与实践经验,不仅详细描述了各种腹证的形态特征、触诊手感,还结合具体病例,详细剖析了腹证与脏腑病变之间的内在联系。该书所展现的腹诊技巧之精妙、诊断思路之严谨,不仅丰富了中医腹诊的理论体系,也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在《腹证奇览》的影响下,日本的中医腹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体系,其强调的“腹诊为先,四诊合参”的理念,更是对中医传统诊断方法的一种创新与发展。通过腹诊,医者能够更为直观、准确地把握患者体内的病理变化,从而为制定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无论是从《伤寒论》的经典记载,还是到《腹证奇览》的深入探索,腹诊都以其独特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实用性,成为了中医诊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传承与发展,腹诊这一古老而神奇的诊察方法,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篇参考书目:
①《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作者 娄绍昆)
②《腹证奇览》原著(日)稻叶克  和久田寅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