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7日 星期六

每个人内心的争斗从来没有停止过

每个人内心的争斗从来没有停止过 

 南怀瑾 




  我们的意识所产生的思想形态,在我们心中脑里,随时都有矛盾乱流,形成业力。任何一个人,随时在心中脑里,有理性和情绪上的斗争,随时自己和自己在争讼、打官司。除了能“自净其意”以外,“自讼”是随生命并存,永无停止的。

  所以道家的庄子,也形容这种“心、意、识”自讼的状态,叫作“心兵”,就是说平常的人们,意识心中,随时都在内战。如果心兵不动,自心的天下就太平了。人们假如能够学养到自净其意,不生妄念,心兵永息,更不自讼了,那才真是“知本”。

  孔子说“克己复礼”,这个“克”字,就是克伏下去,含有心理的争斗意思。譬如我看到他这条领带漂亮,想去把它拿过来,但理智马上就来了:“我为什么这样无聊?有这样下流的思想!”这就是克,就是心理上起了争斗的现象。在庄子的观念中叫作“心兵”,心里在用兵,所谓天理与人欲之争,以现代语汇来说,是感情与理性的争斗,我们一天到晚都在这种矛盾之中。

  我们克己,要怎么克服呢?《书经》里两句话:“惟狂克念作圣,惟圣妄念成狂。”这个“狂”同一般人所认为的狂不同。照佛家和道家的解释,普通一般的“凡夫”就是狂。如果平凡的人,能把念头克伏下去,就是圣人的境界。换过来,一个人放纵自己的思想、感情、观念,就变成普通人。这是《书经》的文化,比孔子还早,是我国上古老祖宗的文化,孔子继承传统文化,就是这里来的。

  “克念作圣”这个“克”字,我们可以了解了,就是孔子说的“克己”。克服自己的妄念、情欲、邪恶的思想、偏差的观念,而完全走上正思。

  当年我上峨眉山闭关,我写封信给我的朋友,我说禁语,准备三年不说话。结果,我那个朋友回我一封信,那才妙呢!他说恭喜恭喜!希望你能做到“心声”都不响了。自己内心都不说话了。嘿!这就是禅宗的棒子,他写这一封信就打我一棒。

  嘴巴不说话容易,自己心里还在那里说话。自己还找两三个人说话。有时自己还跟自己谈起恋爱来呢!自己想着自己,另外还想个对象,两个人怎么谈,又想到对方怎么笑。

  “万法本闲,唯人自闹”啊!这是佛经上的话,怎么样去体会“万法本闲,唯人自闹”呢?我现在把我那个朋友送我的棒子再送给你。若做到“心声”都宁静了,那就差不多了,有点希望了。

  所以你要修道,在庄子的观念称为“心兵”,是天理人欲之争。人的欲望非常大,把这个欲望净化了,才走上道业的路。所以佛经有句话,“染缘易就,道业难成”,这个欲望一旦黏染住了,越来越严重,道业就难成。所以修道做工夫,心里头有干戈之相,天理人欲之争;只有人欲平了,那个所谓天理,道的境界才能出现。

  自己心中对自己不再斗争,在佛家讲是妄念平息。儒家孔孟之道是“人欲净尽,天理流行”,妄念杂想平静净化了,就达到道的境界。这是把佛道的主旨用孔孟的观念思想--“人欲净尽,天理流行”。这个人欲净尽谈何容易!天人合一境界是人欲净尽了,天理才能流行。

  理学家也用道家、佛家、禅宗的方法静坐,从静来入手,可以达到“人欲净尽,天理流行”的境界。不过他们是不盘腿的,打坐就是正襟危坐,这是儒家坐法。以前我们小的时候家里有老师教书,去找老师时一看老师坐在那里,大家不敢动了。为什么?因为老师在入定,不是老僧入定,他们是静坐,每天也规定时间。

  那么,“人欲净尽”何以能够做到呢?理学家讲变化气质,这个变化气质也是从佛家、道家里头拿出来的。气质就是这个肉体生命实际的东西,怎么把它变得过来呢?道家所谓真正修道要修到自己脱胎换骨,整个肉体都转换了,这也就是变化气质。

  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自身修养要把阴阳调配好,才可以到达如婴儿般的柔软境界。这中间第一是讲生理上的阴阳调配,第二是讲心念上的善恶。后来佛经的翻译也借用老子的话,善业善行叫做白业,恶业恶行叫做黑业。由此可以了解,一切都是生理上的变化及心理上的变化。能够无妄想,无分别,就是至善之念,也就是儒家所讲的“人欲净尽,天理流行”。这是白业,不起分别。

  “守其黑”,黑业守他做什么?这个意思是说,不会去动丝毫恶业的念头。起心动念时的念念至善是菩提道,“为天下式”,是心理行为的标准,是至善无恶。心理的修养达到“人欲净尽,天理流行”时,起心动念上不会有错,念念起来都是善念,与天心相吻合。中国文化上讲“天心仁慈”,无心是至善,“复归于无极”,最后归到恶念净尽,善念亦不动,这个就是所谓无极,是至善了。

  整理自《习禅录影》《原本大学微言》《论语别裁》《我说参同契》《老子他说》

皈依三宝后有善神保护 那么有哪些善神?

皈依三宝后有善神保护 那么有哪些善神? 


佛陀说过:只要归依三宝,便有四天王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随身护持,并且希望受了三归的弟子,将此三十六位善神的名字,写下来,随身携带,便可辟除邪恶,出入无畏。现在是比较方便了,大多数佛教流通处,通常都有这些物品请购的,希望你们多去请购,带在身边,保佑事事如意,出入平安。


  
具体有哪三十六位善神呢?

一,弥栗头不罗婆(善光)——主疾病;
二,弥栗头婆呵娑(善明)——主头疼;
三,弥栗头婆逻波(善力)——主寒热;
四,弥栗头旃陀罗(善月)——主腹满;
五,弥栗头陀利奢(善见)——主疮肿;
六,弥栗头阿屡呵(善供)——主癫狂;
七,弥栗头伽婆帝(善舍)——主愚痴;
八,弥栗头悉诋哆(善寂)——主嗔恚;
九,弥栗头菩提萨(善觉)——主淫欲;
十,弥栗头提波罗(善天)——主邪鬼;
十一,弥栗头呵婆帝(善住)——主伤亡;
十二,弥栗头不若罗(善福)——主坟墓;
十三,弥栗头必师伽(善术)——主四方;
十四,弥栗头伽隶婆(善帝)——主冤家;
十五,弥栗头罗师遮(善主)——偷盗;
十六,弥栗头修干陀(善香)——主债主;
十七,弥栗头檀那波(善施)——主劫贼;
十八,弥栗头支多那(善意)——主疫毒;
十九,弥栗头罗婆那(善吉)——主五瘟;
二十,弥栗头钵婆驮(善山)——主蜚尸;
二十一,弥栗头三摩驮(善调)——主注连;
二十二,弥栗头戾谛驮(善备)——主注复;
二十三,弥栗头波利陀(善敬)——主相引;
二十四,弥栗头波利那(善净)——主恶党;
二十五,弥栗头虔伽地(善品)——主蛊毒;
二十六,弥栗头比藜驼(善结)——主恐怖;
二十七,弥栗头支陀那(善寿)——主厄难;
二十八,弥栗头伽林摩(善逝)——主产乳;
二十九,弥栗头阿留伽(善愿)——主县官;
三十,弥栗头师利陀(善固)——主口舌;
三十一,弥栗头阿伽驮(善照)——主忧恼;
三十二,弥栗头阿可婆(善生)——主不安;
三十三,弥栗头娑和逻(善至)——主百怪;
三十四,弥栗头波利那(善藏)——主嫉妒;
三十五,弥栗头固陀那(善音)——主咒骂;
三十六,弥栗头韦驮罗(善妙)——主厌祷


【详解】佛陀的三十二好相

1.顶上肉髻相

顶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是自受持亦教人受持十善法而感得的殊胜相。
2.眉间白毫相
两眉之间有白毫,柔软如兜罗绵,长一丈五尺,右旋而卷收,以其常放光,所以称为毫光、眉间光。是佛在因地时,见众生修三学而称扬赞叹,所感得之妙相。
3.睫如牛王相
睫毛整齐而不杂乱。此相是由观一切众生如父母,怜愍爱护众生如思一子而感得。又如视观无量粒子如己子,救无量粒子。
4.目色绀青相
佛眼绀青,如青莲花,犹黑中红,碧眼方眸。是生生世世以慈心慈眼及欢喜心施予无量乞者病人佛菩萨所感得的胜相。
5.两颊隆满相
两颊隆满如狮子颊。见此相者,得除灭百劫生死之罪。
6.常得上味相
佛口常得诸味中的最上味。是由见众生如一子,复以诸善法回向菩提感得的相,表示佛陀的妙法能满足众生之愿的德相。
7.舌广而长相
舌头广长薄软,伸展则可覆至发际。是发弘誓心,以大悲行回向法界而感得的胜相。现此相,可灭除百亿八万四千劫生死罪,值遇八十亿诸佛菩萨授记。
8.声如梵王相
佛清净的梵音,洪声圆满,如天鼓响,亦如迦陵频伽之音。是由说实语、美语,制守一切恶言所感得的相。闻者随其根器而得益生善,大小权实亦得惑断疑消。
9.四十牙齿相
佛具有四十齿,一一皆齐等,平满如白雪。是由远离两舌、恶口、恚心,修习平等慈悲所感得的胜相,常出清净妙香。种无量语种,通无量众生。此一妙相能制止众生的恶口业,灭无量罪,受无量乐。
10.牙齿紧密相
诸齿皆不粗不细,齿间密接近纳米而绝不容一毫米。是以十宇宙无量善法化益众生,常称扬他人功德所感得的胜相,表示能得清净和顺、同心眷属之德。
11.牙齿齐白相
佛的牙齿颜色鲜白光洁,锐利如锋,坚固如金刚。是以常思惟善法,修慈而感得的胜相,能摧破一切众生强盛坚固的三毒;精通无量艺术,无量艺术才华。
12.上身如狮相
佛之上半身如狮子王,行住坐卧威容端严。是佛于无量世界中,未曾两舌,教人行仁和,远离我慢而感得此相,表示威容高贵、慈悲满足之德。
13.身形端直相
谓于一切人中,佛身最为端直。是以施药看病,持不杀、不盗戒,远离憍慢所感,能令见闻众生止苦,得正念,修十善行。
14.身广长等相
佛身纵广左右上下,其量全等,周匝圆满,如尼拘律树。以其常劝众生行三昧,作无畏施而感此德相,表示无上法王尊贵自在之德。
15.身色金黄相
佛身及手足悉为真金色,如众宝庄严的妙金台,是以离诸忿恚,慈眼顾视众生感得的胜相。此德相能令瞻仰的众生厌舍爱乐,灭罪生善。
16.身放光明相
佛的身光四面各有一丈,任运可使普照三千世界。是以发大菩提心,修无量行愿而感得的胜相,能除惑破障,表示一切志愿皆能满足之德。
17.一孔一毛相
一毛孔生一毛,其毛青琉璃色,一一毛孔皆出微妙香气。是由尊重、供养一切有情,教人不倦,亲近智者,扫除道路荆棘所感得的胜相,蒙其光者,能灭二十劫罪障。
18.身毛上靡相
佛一切发毛,由头至足都向右旋,其色绀青柔润。此相是由行一切善法而感得,能令瞻仰的众生心生欢喜,获益无量。
19.两肩圆满相
两肩圆满丰腴,殊胜微妙之相。是由造像修塔,施无畏所感得的胜相,表示灭惑除业等无量功德。
20.两腋充满相
佛两腋下之骨肉圆满不虚。是佛施与众生医药、饭食,又能亲自治病所感得的胜相。
21.七处隆满相
指两手、两足下、两肩、颈项等七处之肉,皆隆满、柔软。是由舍己所爱之物,施予众生而感得的胜相,表示一切众生得以灭罪生善之德。
22.皮肤润泽相
皮肤细薄、润泽,一切尘垢不染。是以清净的房舍、衣物、器具等施与众生,远离恶人,亲近智者所感得的胜相,表示佛陀平等无垢,以大慈悲化益众生之德。
23.手指细长相
两手指、两足趾皆纤长端直。是由恭敬礼拜诸师长,破除憍慢心所感得的胜相,表示寿命长远,令众生爱乐归依之德。
24.手足柔软相
手足极柔软,如细劫波毳之相。是以上妙饮食、衣具供养师长,或于父母师长生病时,亲手为其拭洗等奉事供养而感得的胜相,表示佛以慈悲柔软之手摄取亲疏之德。
25.指间缦网相
手足一一指间,皆有缦网交互连络的纹样,如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此相是由修四摄法、摄持众生而有,表示离烦恼恶业,至无为彼岸之德。
26.垂手过膝相
立正时,两手垂下,长可越膝。此相是由离我慢,好惠施,不贪着所感得,表示降伏一切恶魔,哀愍众生为其摩顶之德。
27.象马阴藏相
男根密隐于体内,如大象、马阴之相。此相是由断除邪婬、救护怖畏大众而感得,表示寿命长远,得多弟子之德。
28.腨如鹿王相
股骨如鹿王之纤圆,是往昔专心闻法、演说所感得的胜相,表示一切罪障消灭之德。
29.足趺高满相
足背高起圆满之相。佛于因位修福、勇猛精进感得的胜相,表示利益众生,大悲无上之德。
30.足跟广平相
足踵圆满广平,是由持戒、闻法、勤修行业而证得的胜相,表示化益尽未来际一切众生之德。
31.足下平满相
足底平直柔软,安住密着地面,这是佛陀于因位行菩萨道时,修六波罗蜜所感得的胜相,表示引导利益之德。
32.足下轮形相
足心现一千辐轮宝的肉纹相。此相能摧伏怨敌、恶魔,表示照破愚痴与无明之德。

打开你内心的黑房子

打开你内心的黑房子 



从前,有一个女子,总是做一个奇怪的梦,梦中常出现相同的场景:很多人被关在一个黑房子里,房门上了一把生锈的铁锁,人们在里面哀求。每当梦醒,她就觉得自己胸口闷得慌。久而久之,她得了一种病,觉得胸闷、心神不定、非常烦躁。

她听说有一位老和尚可以医治一些疑难杂症,于是就跋山涉水去求见。老和尚说:“这病不难治,我给你一枚金钥匙,你挂在胸前,但应记得,如果再梦见那个场景,用钥匙把门打开,把黑房子里的人都放出来。这样,你的病就好了。”

她谢过老和尚,挂着金钥匙回家了,不多日,果然又梦见了黑房子里的人,这次,她凑近了黑房子向里张望,看见房子里都是自己讨厌的人,有骂过她的婆婆、欺负过她的邻居、还有小时候把她推进臭水沟里差点淹死她的同伴等等。再向里看,怎么还有一条瘸腿狗?她想起来了,这条黑身体白脑门的恶狗经常出现在小时候她上学的路上。总之,黑房子里有很多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她想:我可不能打开这个房门,受罪的应该是他们。于是,在求救声中,她收回了金钥匙。


半年过去了,她的病又加重了,她去求见老和尚,老和尚说:“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否则我的金钥匙也救不了你,今天晚上你还会梦到那个场景,在那把锁还没有真正锈死之前,你必须把它打开。”听了老和尚的话,她下定了决心。

果然,晚上又梦见了黑房子,她什么都不多想了,勇敢地拿出金钥匙,咣当一声打开了锈锁,里面的人拼命挤了出来。隐约中,好像还有一个女子在人群最后边慢慢向门口走来,越来越近,她觉得女子竟如此面熟,好像是自己,不!就是自己,她蓬头垢面,目光呆滞,十分瘦弱可怜。就在这女子走出黑房子的一瞬间,黑房子突然倒塌了,阳光倾泻进来,刺眼的光亮使她惊醒,她浑身出透了冷汗。

此时传来老和尚的声音:“囚住了别人也囚住了自己,锁住了过去也锈住了自心;怨恨烦恼垒起了黑房子,打开心窗让阳光照进。

你的内心有没有黑房子?那里有没有你憎恨的人?你要不要一把金钥匙? 你是否愿意放了他们?

世智辩聪与般若智慧

世智辩聪与般若智慧 



世间人书念得多,接触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观念论点多,遇事好辩,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在佛法里面叫作世智辩聪,不是智慧!

世智辩聪是所知障,佛说是八难之一。

现代人聪明,对于五欲六尘,感觉极其微细,生活中稍有一点风吹草动,便心事泉涌,妄念纷飞,煞费苦心地执着分别着身边发生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信息。

痛苦源于何处?源于顽固的“我”执!很多人在生活中时时处处不离自我,凡事都以“我”为中心,喜欢争论,好辩斗勇,总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身上,凡事我执先行,近邪不知,入迷不觉;唯务耽习外道经论,不信出世正法,因果事理不明!生活待人,量小德轻,不能容人。为己私欲,自视聪颖,遇事好辩斗勇,不知执而有碍,争而有伤,直至损气伤肝,元神大伤亦不知悔改,这就是智慧未开!“世智”与“佛智”的本质区别在于“世智”是入世的、有染的。而“佛智”是出世的、无染的。“世智”是躁动的、有欲的,而“佛智”是清净的、无欲的!

世人遇事喜欢执“我”,什么我的观点、我的想法、我的意见、我的子女、我的钱财......孰不知这个假合之身的“我”,本身就是一个妄相!一切的烦恼、念想、执着、伤痛其实都是因“我”而起,“我”相不破,欲望无尽、烦恼不断!佛说“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就是要我们放下“我法”二执,去妄归真。真正知道放下的,是智者!执著不放的,那是愚夫!

聪明不是般若智慧,是“世智”。是着于六尘的,是有分别执着的,是有染的、不净的,是在俗世的“贪、嗔、痴”中生出的“小聪明”。佛家讲的智慧是从真如本性中流出来的,是从清净里面生出来的,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那才是智慧!

就算你才高八斗,经论满腹,不见性,还是一介凡夫!充其量那也只是“小聪明”。世智辩聪容易乱心性!有“辩”就会“争”、有“争”就会有“执”、有“执”就会有“恼”、有“恼”就离不开“苦”,很多文人墨客,文彩飞扬,洋洋洒洒,著书立说,那都是作者自我心识在起作用,是与世有染的念识,是蒙尘的,都离不开“境相”与“我相”,对境生心,起心分别,在自我满足中,宣泄着自己的观念与论点!或是反驳着别人的观念和论点,争来争去,一无是处,元气大伤,害人害己,得不偿失。在“我想”、“我念”、“我执”中不断迷失本自清净无染的佛性,而在“争论”、“争执”、“争吵”中感受无尽的忧烦和苦痛!


有些老太婆,大字不识一个,却深知生死事大。知道世间本苦,不可贪执,争而无益,劳而有伤,而把自己置身清净的念佛境地,无有烦恼,得自在妙乐,这是真正的般若智慧!

修学一定要正知见!万法万相因缘生,缘尽相灭空如烟!万法万相本来为空,尘缘境相一期和合,了不可得,又何苦在转瞬即逝的妄境中起执分诤,或执空为有,或执有为空,伤人伤己,岂不痛惜可叹!

佛在《无量寿经》惑尽见佛第四十一中开示:汝见愚痴之人,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

听得多,看得多,见解就多、分别就多,那是“世俗之智”,是记问之学。很多人很会说、很会分别,死的也能说成活的,强词夺理,那是大障碍,是世智辩聪,不是智慧!把读经讲经当着世间学问一样去研究,也是“世智”,学佛和佛学是两回事。

用佛教的观点修整和返观自己的心性,时时告诫自己不可落入娑婆污秽的俗智纷诤当中,转识成智,那是真智慧。佛是真实语者,谆谆教悔,如母忆子,世智聪辩,是增益邪心,当令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