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9日 星期五

肺病治法,误者甚多 | 还原《金匮》论肺病治法本真(②纤维性肺结核)

肺病治法,误者甚多 | 还原《金匮》论肺病治法本真(②纤维性肺结核)

原创 陈逊斋 中医学苑 

本文摘编自学苑出版社《金匮要略改正并注》,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中医名肺劳,与虚劳不同,治法亦各异,故虚劳篇中无一肺劳之症,亦无一治肺病之方。后人不知此理,每以治虚劳之小建中汤治肺劳,迨治之无效,反谓经方不可恃,否则以为桂枝太热,芍药太收,饴糖太滞,前贤如徐忠可、尤在泾、张心在、喻嘉言、柯韵伯,均不知其误,足见读书之难。西医分肺病为三种:一曰肺炎性肺结核,即本篇之咳嗽上气症也;一曰硬变性肺结核,又名纤维性肺结核,即本篇之肺痿症也;一曰溃疡性肺结核,即本篇之肺痈症也。咳嗽上气,或作咳逆上气,又名肺胀,其病最急,故有跑马劳之名;肺痿最缓,其痛苦亦不急迫,其病复最多,故有长命劳之名;肺痈包括肺脓疡、肺坏疽恶臭性肺病在内,以脓痛吐脓为特征,亦慢性肺病之一。本篇《金匮》原文,凌乱无序,眉目不清,爰加以整理,使秩序井然,有条不混,读者幸勿訾为武断也。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反有浊唾涎沫者何<也>?师曰:此亦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则胸中隐隐作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吐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脉数实者为肺痈。

此节是论肺痿,后段则以肺痈相比较,仍属肺痿文字,非论肺痈也。肺痿为最普通之肺病,初期肺炎结一小核,逐渐扩大,覆以极坚韧而柔软之膜;二期则结核部分,因缺乏血液荣养,渐渐坏死,或为空洞,西医谓之蜂房细菌,即以空洞内之浆液物,为繁殖之材料;三期则肺部因吐涎沫过多,肺组织大部分坏死成为干缩状态,遂至无法呼吸而死,此硬变性肺劳所由得名也。肺痿之结果是肺疚干涸,肺痿之病因,是出汗呕吐下消快利亡津液,故取义为痿。肺在上焦,故寸口脉数为热,热盛津枯,似应口干,不应反多涎唾,殊不知肺脏因结核而有炎症,正气因欲排除炎症而作咳;肺膜因有炎症而增加分泌,职是之故,肺劳病,未有不咳逆吐涎者,不独肺痿为然也。若口中干燥,辟辟然如作噼啪声,且咳时必牵及胸部隐隐作痛,吐唾脓血,脉则滑实而数者,则又为肺痈,而非肺痿矣。然则痿痈两病,其脉虽皆数,而痿为津竭,脉则数而虚;痈为热结,脉则数而实。其症虽皆咳,而痿则口不燥,胸不痛,而吐唾涎沫;痈则辟辟燥,隐隐痛,而吐唾脓血,脉症而有不同也。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

此津虚肺燥之肺痿症也,曰火逆上气,则与肺胀之外邪闭束不同矣。咽喉不利,即津液不足,咽喉干燥而不快利,治法宜清火邪而降肺气,故曰止逆下气。主以麦门冬汤,麦门冬清燥生津;参甘麦米,大甘健脾,补肺液之来源;半夏除痰除逆,以成其全功,今人每谓半夏性燥,讵知若无半夏,则一派清润之品,安能涤饮利气乎。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肺痿荣养不足,体温来源缺乏,故有肺冷之症。肺病多咳,冷则肺不燥,故问有不咳,吐涎沫,口不渴,遗尿溺数,头眩多唾,皆水不化气之故,发热则体温沸腾,上实而下焦缺水,肺冷则体温低落,上虚而下焦失约,此为肺中冷,故上虚不能制下,“必”字解作“每”,“制”字解作“约”,义见经义释真。

本节主旨:为上虚不能制下,肺冷即上虚;遗尿尿数,即下焦失制。草姜汤为化水之温剂,若服汤后,发见口渴,而小便似失约者,则为饮一溺一之下消症,病在肾,不在肺矣。

以上三节,皆肺痿之专文,两方一润一温,示人以治肺痿之标准,医者师其意,不必皆用其方也。时方清燥救肺汤、生脉散、甘露饮、《千金》麦门冬汤,经方理中汤、真武汤、苓桂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皆与两方同一用意。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粳米三合

右(上)各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

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從我的iPhone傳送

铲平“ 富贵包 ”,关键在这里!

铲平“ 富贵包 ”,关键在这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脖子后侧有个大包的人,俗称“富贵包”,而在中医里,它被却称为“夺命包”,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富贵包”产生于第七节颈椎和第一节胸椎的连接处,对应人体的大椎穴,充当着“十字路口”的重要角色,贯穿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胆经、胃经等7条重要的经络。



出现“富贵包”,意味着大椎穴出现淤堵,经络不通,轻则出现肩颈不适等现象。严重者会导致左右肩血脉不通,肩周炎,手麻,肩部肌肉劳损,颈椎病,甚至会引发脑淤血和脑梗塞等问题。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脖子变粗、肩背变厚时,即使没有出现富贵包,也不要掉以轻心,预防,永远大于治疗。

它叫富贵包,不富贵,而且很要命!



大椎穴凸起长出来的“肉包”,又叫“富贵包”,“富贵包”并不代表富贵,它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会引起头晕、头痛、失眠、健忘、肩颈疼痛、胸闷等等,重则还容易引发中风、脑梗等。

有富贵包的人,一般不会太多的感受到疼痛酸痒这些小毛病,因为真正的大毛病都在身体内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富贵包所在的位置,覆盖了人体一个十分重要的穴位——大椎穴!

大椎穴有多重要?它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十字路口,交通枢纽,是我们身体里的七条主要经脉——督脉、膀胱经、大肠、小肠、三焦经、胆经,胃经统统要经过的地方。

还有,大椎不通的人,阳气就升不上来,那体内的浊气和邪气就会很重

中医讲:“得阳者生,失阳者亡”

大椎穴就像一个总开关,需要它先打开,其他经络才能正常流通,相反大椎穴不通,等于一下子就堵塞了七条经脉,人身上的气血无法顺畅运行,很容易就出现许多症状,南少林火功推拿提示富贵包最大的危害,在于影响人的心脑血管寿命,严重时更可能伴有脑淤血及脑梗,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作,但只要发作就直接危及人的性命,这也是它要命的原因,不得不防!

后颈形成堆积,状如山包的“富贵包”,一是代表冗余:对人体无益甚至有害;二是代表瘀阻:寒气从大椎进入,寒则气凝,气滞则血瘀。

如何“铲平”这个包!
关键就在于散瘀开节,促进颈部气血循环。

怀疑自己有“富贵包”的人可以自测一下:

身体放松站直,拿镜子侧面一照,看看自己双侧肩膀的中央有没有一块凸出来的硬包,如果有,那就要重视了!



病因:总是低头导致“内错外肿”!

“富贵包”,是出现在后背上颈胸交界处凸出的硬包块,表面上是软组织的肿胀、肥厚、增生,而其实质却是颈胸交界有明显的椎体错位,颈椎的生理曲度往往是反弓的,是典型的“内错外肿”。

当人体长期低头、向前伸颈时,为了保持平衡,颈椎、胸椎结合处就产生骨性突起,筋骨相连,筋连骨,骨连筋,导致椎周筋膜或肌肉长期紧张、肿胀,“骨错缝,筋出槽”,导致椎骨偏离正常的位置;

反过来,椎骨头偏歪,也导致相应的软组织出现异常的肌张力而肥厚、增生!所以,别总低头看手机了!

富贵包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最初期的增生,摸上去软软的都是肉

第二种是:筋包,摸上去的手感像皮垫子稍硬,由于风湿寒堆积过多形成,多注意排湿排寒。

第三种是:骨包,摸上去的手感是皮包骨,由骨质变形引起,调理时间略长于前两者。

这样灸祛痰湿,消减富贵包!

脂肪堆积是导致富贵包的重大因素,因脂肪使大椎穴瘀堵,引人亏气,亏血,气血无法顺利运送头部,于是大脑供血失常,经常就会发生头晕,头疼,失眠,健忘等症状。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脂肪堆积呢?痰湿重的人!

中医的概念里,痰湿就等于女人的脂肪,赘肉。痰湿重的人,湿沉经络,阻碍气血行走,就像走路时鞋子上沾了一块湿哒哒的泥巴,十分的笨重缓慢,南少林火功推拿提示气血运行一旦缓慢,代谢能力提不上来,我们平时摄取的营养无法及时消耗,也无法排出体外,于是就堆积起来,成为令人肥胖的脂肪,并进一步妨碍气血运行、甚至堵塞,富贵包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艾灸“金三角区”的关键穴

人体有四个“金三角”,分别是“颈部金三角”、“肩部金三角”、“膀胱金三角”和足底金三角”。

与“富贵包”有关的,就是颈部金三角区和肩部金三角区,也就是需要用艾灸调理的地方。

“富贵包”大的人,往往会感到肩膀、颈椎僵硬,还有背部酸痛、头晕、胸闷等,这种情况要艾灸以下标注区域:



这两个区域里有四大穴位:大椎穴、风池穴、风府穴、肩井穴。

大椎穴:能够活血散瘀、补阳益气,使艾灸的能量直达病灶,是每次必灸的穴位;

风池穴、风府穴:灸之有通经活络、提神醒脑的作用;

肩井穴:则可以对颈椎进行排湿散寒、通络散结。

要注意的是,“富贵包”的存在,证明了肩颈的经络、气血不通,而艾灸会加速气血循环,所以刚开始艾灸的时候,有些人会觉得头晕、心慌,这是很正常的,如果感到不适,可以先减少艾灸时长,缩短为隔日灸一次,等感觉好些了,再慢慢增加艾灸的时间,学过南少林火功推拿的网友,可以用火功冲击代替艾灸操作,不仅效果更快,而且操作起来也更省力。

三个步骤,“消包”行动

想要调理“富贵包”,首先要改变我们低头和“高枕”的习惯,日常挺胸抬头,这样可以防止我们的肩颈部位变形、血脉不通,继而造成瘀堵。改变不良习惯的同时,用以下“消包三步”,坚持一段时间可以看到一定的变化。

第一步

艾灸之前用“毛巾搓颈”的方法,加速颈部血液循环后再艾灸。

具体方法:找一条干毛巾,在后颈“富贵包”上来回地搓,这个是可以随时随地做的,如果怕搓破皮的话,那就把另外一条毛巾固定在脖子上,然后再搓,这样能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还能活血通络。



第二步

“毛巾搓颈”3分钟后,艾灸肩颈区域,选四大穴位——大椎穴、风池穴、风府穴、肩井穴新经络






第三步新经络

艾灸后练习夹脊法。夹脊可以刺激脊柱上的督脉,让阳气顺畅,周身血脉流通。

具体方法:身体只坐椅子的前1/3,两只手放在身后支撑身体,此时上半身微向前倾,使后背绷直,这时你会感觉到后背很紧,摆好这个姿势后,两肩开始使劲向后夹,即为夹脊。

力道根据自身状况掌握,可以逐渐加力,让后背更紧一些,你会感觉背部抻着疼,坚持1~2分钟,然后放松,接着重复做2~3次,南少林火功推拿提示夹完之后,你会感觉整条脊梁骨“唰”地一下舒服多了,跟过电似的,然后还有点儿发热,这就是阳气激发后的效果。坚持做,作用很大。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