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9日 星期五

肺病治法,误者甚多 | 还原《金匮》论肺病治法本真(②纤维性肺结核)

肺病治法,误者甚多 | 还原《金匮》论肺病治法本真(②纤维性肺结核)

原创 陈逊斋 中医学苑 

本文摘编自学苑出版社《金匮要略改正并注》,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中医名肺劳,与虚劳不同,治法亦各异,故虚劳篇中无一肺劳之症,亦无一治肺病之方。后人不知此理,每以治虚劳之小建中汤治肺劳,迨治之无效,反谓经方不可恃,否则以为桂枝太热,芍药太收,饴糖太滞,前贤如徐忠可、尤在泾、张心在、喻嘉言、柯韵伯,均不知其误,足见读书之难。西医分肺病为三种:一曰肺炎性肺结核,即本篇之咳嗽上气症也;一曰硬变性肺结核,又名纤维性肺结核,即本篇之肺痿症也;一曰溃疡性肺结核,即本篇之肺痈症也。咳嗽上气,或作咳逆上气,又名肺胀,其病最急,故有跑马劳之名;肺痿最缓,其痛苦亦不急迫,其病复最多,故有长命劳之名;肺痈包括肺脓疡、肺坏疽恶臭性肺病在内,以脓痛吐脓为特征,亦慢性肺病之一。本篇《金匮》原文,凌乱无序,眉目不清,爰加以整理,使秩序井然,有条不混,读者幸勿訾为武断也。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反有浊唾涎沫者何<也>?师曰:此亦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则胸中隐隐作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吐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脉数实者为肺痈。

此节是论肺痿,后段则以肺痈相比较,仍属肺痿文字,非论肺痈也。肺痿为最普通之肺病,初期肺炎结一小核,逐渐扩大,覆以极坚韧而柔软之膜;二期则结核部分,因缺乏血液荣养,渐渐坏死,或为空洞,西医谓之蜂房细菌,即以空洞内之浆液物,为繁殖之材料;三期则肺部因吐涎沫过多,肺组织大部分坏死成为干缩状态,遂至无法呼吸而死,此硬变性肺劳所由得名也。肺痿之结果是肺疚干涸,肺痿之病因,是出汗呕吐下消快利亡津液,故取义为痿。肺在上焦,故寸口脉数为热,热盛津枯,似应口干,不应反多涎唾,殊不知肺脏因结核而有炎症,正气因欲排除炎症而作咳;肺膜因有炎症而增加分泌,职是之故,肺劳病,未有不咳逆吐涎者,不独肺痿为然也。若口中干燥,辟辟然如作噼啪声,且咳时必牵及胸部隐隐作痛,吐唾脓血,脉则滑实而数者,则又为肺痈,而非肺痿矣。然则痿痈两病,其脉虽皆数,而痿为津竭,脉则数而虚;痈为热结,脉则数而实。其症虽皆咳,而痿则口不燥,胸不痛,而吐唾涎沫;痈则辟辟燥,隐隐痛,而吐唾脓血,脉症而有不同也。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

此津虚肺燥之肺痿症也,曰火逆上气,则与肺胀之外邪闭束不同矣。咽喉不利,即津液不足,咽喉干燥而不快利,治法宜清火邪而降肺气,故曰止逆下气。主以麦门冬汤,麦门冬清燥生津;参甘麦米,大甘健脾,补肺液之来源;半夏除痰除逆,以成其全功,今人每谓半夏性燥,讵知若无半夏,则一派清润之品,安能涤饮利气乎。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肺痿荣养不足,体温来源缺乏,故有肺冷之症。肺病多咳,冷则肺不燥,故问有不咳,吐涎沫,口不渴,遗尿溺数,头眩多唾,皆水不化气之故,发热则体温沸腾,上实而下焦缺水,肺冷则体温低落,上虚而下焦失约,此为肺中冷,故上虚不能制下,“必”字解作“每”,“制”字解作“约”,义见经义释真。

本节主旨:为上虚不能制下,肺冷即上虚;遗尿尿数,即下焦失制。草姜汤为化水之温剂,若服汤后,发见口渴,而小便似失约者,则为饮一溺一之下消症,病在肾,不在肺矣。

以上三节,皆肺痿之专文,两方一润一温,示人以治肺痿之标准,医者师其意,不必皆用其方也。时方清燥救肺汤、生脉散、甘露饮、《千金》麦门冬汤,经方理中汤、真武汤、苓桂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皆与两方同一用意。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粳米三合

右(上)各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

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