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当处于不同程度的能所合一时,有没有念头和情绪?

当处于不同程度的能所合一时,有没有念头和情绪?

阿知·仁增坚赞 阿知事业林 


 当处于不同程度的能所合一时,有没有念头和情绪?

弟子:师父,能所合一肯定也有程度不同的合一,在能所合一那个状态当中的时候,肯定也有念头和情绪的生起吧?
师:合一的时候没办法有。念头生起来了你发现了,被发现的是念头,发现的是觉知,这样的话,不还是有两个吗?
能做到一般的能所合一的话,就基本上没有贪心了,贪心的对境是有,但是完全可以控制。一般的贪心对境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的贪心是生不起来的,因为这时候你能控制住,可以把它当成为梦幻泡影一般。不过非常严重的一个对境示现的时候,你还是控制不了自己。为什么呢?你还是你,但是对境有区别了,你的心还是你的心,但是你的心被动摇了。一般的贪心对境,动摇不了你的心,但是非常严重的这么一个贪心对境示现的时候,你的心还是会动摇。
弟子:师,您说在能所合一的时候没有办法生起念头,那能所合一的时候还有显现吗?
师:显现当然有,但这个显现它是绝对不会动摇的。
弟子:我说的那个显现不是指外在的这些显现,就是内心的显现。
师:什么叫内心的显现?外在不就是内心的显现吗?
弟子:那一开始的那个智慧气,它是自然而然就一直存在的,自然而然会动摇,自然而然会显现。
师:不叫动摇,自然的智慧气,就这么个缘起,能所分开了。但是这个能所没有区别,没有“能缘喜欢这个所缘、能缘不喜欢这个所缘”这样的分别。假如说能缘和所缘这么分开示现,分开示现的时候,这个不是从禅修的角度来说的,这个是从智慧分不分别的角度来说的。
当这么看的时候,主要我是什么样的一个认识。如果我知道能缘和所缘完全是一体的,不是独立分开的,这样的话谁对谁产生贪心呢?谁对谁产生嗔恨呢?没有办法产生,任何的情绪都没有办法生起。我们需要先发现能缘和所缘完全是一体的,不是独立分开的,这是第一。第二,知道一切完全是自性的显现,它只是一个显现而已,不是真实的呀,显现怎么会是真实的呢?这样的话,就不会生起任何的情绪。情绪的生起,是因为看到所缘认为是真实的,然后有好和坏的分别,才会生起情绪。
弟子:智慧气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嘛,就是一直有这样一种缘起的力量。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时时刻刻都有这样一种显现会产生吗?
师:也不是,不是时时刻刻都有,就像你睡着了,有梦,但没有睡着的时候,没有梦呀。有示现的时候你才需要认识,有显现的时候有二元对立,这时你怎么个认识;没有示现能所分开的时候,没有二元对立了,这时不用认识了。做梦的时候,你要认识做梦;不做梦的时候,你不用认识是在做梦呀。
弟子:能所示现的时候,我们有无明,那普贤王如来……
师:我们就这么说吧,我们不说普贤王如来。假如说现在我们能所明显示现的时候,我们要认识,要认识能所完全是一体的,完全是自性的显现而已,能所完全不是真实的。内心深处完全有这样认识的话,我们就是解脱的。如果我们觉得能所不是真实,但又还是有点真实,感觉又是显现又是真实,心在这么一个摇摆不定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但这个情绪是很容易对付的。如果我们认为能所是绝对分开的、不是一体,能所完全是实有存在的,我们的心这样非常确信的时候,一旦情绪生起来,这个情绪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完全可以左右我们,这时候不是我们说了算,是情绪说了算。
弟子:是先知道能所不是一体的,然后才会开始判定能所是实有的吗?
师:他自然就知道呀。
弟子:是同时的?
师:对。假如说你看到我了,你知道这是所缘,也知道这是上师,不用一个完了再产生另外一个。“这个是上师”,然后“上师是一个老头子”,不会这样排队来示现吧?
弟子:有时候我们禅修,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不真实,但还是有“能所不是一体”的这种对立。
师:也不叫对立,应该叫力量吧。我们分析、用逻辑来推理,我们知道能所不是真实的,能所完全是虚伪的,能所是自性的一种显现而已,不是独立实有的。我们产生这样的确信了,但再怎么确信还是有一股力量,对立的、实有的这么一股力量来推动我们,这就是习气。我们无始劫以来,也可以说这个智慧气推动分开之后,也可以说从轮回开始到现在,这么长时间的串习来推动,这个习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有一股力量。假如说你贪欲的对境示现了,你也对他产生贪心了,你也知道这是不对的,知道对境是虚伪的,但是你还是控制不了自己,还是有一股力量来把你推出去,这不是习气是什么呢?
弟子:那这个习气也太难断除了。
师:有些人的习气不重,人很稳重,基本上什么都左右不了他;有些人就不一样,现在很了不起,过一会儿就飘走了,这就是习气的缘故。假如说你们两个习气是一模一样的,但定力不一样,你禅修的定力比较好,他禅修的定力不怎么好的话,对境示现的时候,他会被先推出去,你是后面被推出去。
习气,是习惯性的。举个例子,你老是在开车,有一天不允许你开车了,让你走路,你肯定不舒服。另一个从来没有开过车的人,跟你一起走路的话,他心里没什么想法,但你心里会想:“哎呀,走路太慢了,太辛苦了!”你们俩一起走路,为什么有不同的心呢?这就是习气。再比如有两个人,一个人从小就出家了,他从小的环境啊、教育啊,各方面就是这样的;另外一个人,原本是在家人,后来才出家的,这两个人的习气就不一样。



弟子:师,我听《西藏生死书》里有一段话好像跟这个问题有关。情绪这个名词不知道我用得对不对,但是有这么一句话“在能所合一或者禅定的状态下,也有情绪的生起,就像大海的波浪,这些情绪和念头可以说是自性的幻化”。这句话怎么理解?
师:比如说大海是离不开波浪的,一般的波浪冒出来就消失、冒出来就消失,它从大海里冒出来,又消失在大海里,完全不影响,它不会离开大海。但如果是非常汹涌的波浪来了,它会离开大海的,比如海啸来了,原来这里是陆地,海啸席卷过来,很多陆地都被摧毁了。陆地本来就不在海里,海里怎么会有城市呢?不会的,就是“波浪”离开了大海了。一样的道理,如果是很猛烈的情绪来了,它完全控制了我;一般的情绪是有,但是完全控制不了我,左右不了我,这个没关系的。
弟子: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一般的情绪就像小的波浪,我只是看着它的时候,它自然就会消失。还有这么一句话:“证悟之前是我活着,证悟之后是我看着我活着”,就是说我知道这个事发生,但是我心里是稳定的。
师:你到海边的话,一个人问:“你看什么呢?”你肯定会回答:“我在看海。”然后问:“你看得到大海吗?”你肯定会说:“我看得到啊!”实际上你完全看不到大海,你看到的全是波浪,是不是?不过我们会说:“我不看波浪,我一定要看海。”能看得到海吗?看不到。
完全一点一滴的波浪都没有的大海,存不存在呀?完全不存在。大海是离不开波浪的,波浪也是离不开大海的。你看到的是波浪,不是大海。波浪动摇不了大海,也离不开大海。
一样的道理,念头是没关系的,念头离不开心,也动摇不了心。假如说念头产生了,我完全不看念头,我要看我的心,这非常难,但看到念头了,可以说也相对看到心了。如果是比较粗大的情绪完全把我控制、把我左右了,我会做出一些事情来。这不是我故意这么做的,我冷静下来分析的时候完全理解不了——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完全知道是不应该这么做的,知道这么做完全是不对的,但我还是情不自禁地做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我的情绪把我推走了。
我们远远地看,完全看得到大海,大海非常非常地平静,完全看不见波浪,是不是这样的感觉呢?当越来越接近大海的时候,能看见波浪了。最后到海边的时候,看见的全是波浪,刚才非常平静的那个大海就看不见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我越来越接近大海了,我看得越来越清楚了,所以才能看到波浪。
我们以心看心的时候,刚开始看不到任何的念头,这个时候觉知是有了,但是觉知还不是很明锐,所以就看不到念头,有可能看得到粗糙的念头,但看不到细微的念头。当觉知越来越明锐的时候,有能缘的心和所缘的心越来越接近的感觉,越接近的时候,就有越来越清楚的感觉,有越来越互相吸引的感觉,这时候很多细微的念头都能看得到。再更加明锐的时候,完全是非常细微的念头都能看得到。最后绝对合一了,又看不见念头了。
弟子:要是完全合一了,就看不见了吗?
师:对呀,看不见念头呀。你远远看的时候,看得到大海,看不见波浪;然后接近大海的时候,能看得见波浪;再然后你到大海里去了,你又看不到波浪了呀,是不是?比如说在海底的动物,它们完全看不见波浪啊。
弟子:明白了师父,到大海里了就是禅修说的合一了。
师:对,就是这么一个比喻。
弟子:所以说有念头的时候,就是还没有完全地合一,明白了。
师:我们需要从能所分开的角度来讲呀。我们不是很害怕死吗?中阴身时,寂静尊和愤怒尊这些示现了,我们看到了害怕,这时有看和被看了,怕和被怕,这些还是能所分开的不是吗?
弟子:所以我们要禅修,一定要往能所合一的方向努力。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一篇文章,15个医案,手把手教你如何分析学习前人经验

一篇文章,15个医案,手把手教你如何分析学习前人经验

中医书友会

I导读:怎么从古代医案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怎么学到医家核心思想?怎么独立思考、批判继承?一篇文章,十五个医案,手把手教你从这些医案中获取你需要的知识。

—本文约6100字,预计阅读17分钟—

论学习医案的重要性
作者/金寿山
↓滑动查看完整介绍↓
简介:金寿山(1921~1983),浙江绍兴人。中医内科专家。早年随父学医,17岁在私塾执教,课余深研医著。民国25年(1936年)移居上海,在慈善团体坐堂施诊。抗日战争期间,曾去桂林、昆明行医。抗日战争胜利后定居上海,应聘在中国医学院讲授《金匮》《伤寒论》等课程。1956年秋,入上海中医学院,历任伤寒温病教研组主任、中医学基础教研组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副院长兼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学会主任委员及上海市第五届政协委员。
金氏善治伤寒热症和内科杂病,能博采诸家之长,不拘一格,运用益气升阳法治疗上气不足眩晕诸症有独到经验,1984年上海中医学院编成计算机诊疗程序。著有《温热论新编》《金匮诠释》《金寿山医论选集》等书,主编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第二版教材《温病学讲义》。晚年犹抱病坚持参与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第四版教材的编审工作。



学习前人的医案,不仅仅是为了写好医案。前人的医案在形式上五花八门,有的大发议论,有的三言两语,写起来以哪一个作为标准?所以只能作为借鉴,不能照样搬用。


而我们现在写医案,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既要吸取现代医学写病史之长,详尽记录病情,又要保持医案的特点,对处理每一个病,每一个诊次的理法方药进行概括。具体写法本文且不谈,本文只谈学习医案,既然不仅仅是为了写好医案,又是为了什么?我认为,前人医案,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内容甚为丰富,学习它,研究它,有下列几点重要意义。


01

加深对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解


案一


徐孩,发热六天,汗泄不畅,咳嗽气急,喉中痰声漉漉,咬牙嚼齿,时时抽搐,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不扬,筋纹色紫,已达气关,前医叠进羚羊、石斛、钩藤等,病情加剧。


良由无形之风温,与有形之痰热,互阻肺胃,肃降之令不行,阳明之热内炽,太阴之温不解,有似痉厥,实非痉厥,即马脾风之重症,徒治厥阴无益也。当此危急之秋,非大将不能去大敌。拟麻杏石甘汤加减。冀挽回于什一。

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象贝 天竹黄 郁金 鲜竹叶 竹沥 活芦根

二诊:昨投麻杏石甘汤加减,发热较轻,咬牙嚼齿抽搐均定,佳兆也。唯咳嗽气逆,喉中尚有痰声,脉滑数,筋纹缩退,口干欲饮,小溲短赤。风温痰热,交阻肺胃,

时未易清彻,仍击鼓再进。

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象贝 广郁金 天竹黄 兜铃 冬瓜子 淡竹油 活芦根

三诊:两进麻杏石甘汤以来,身热减,气急平,嚼齿抽搐亦平。唯咳嗽痰多,口干欲饮,小溲短赤,大便微溏色黄,风温已得外解,痰热亦有下行之势,脉仍滑数,余焰留恋,然质小体稚,毋使过之,今宜制小其剂。

净蝉衣 川象贝 金银花 冬桑叶 通草 杏仁 炙远志 连翘 花粉 兜铃 冬瓜子 活芦根 荸荠汁

——(《丁甘仁医案》)



这一个医案初诊记录,既简明,又周密,并且叙述治疗经过,最后得出结论是,无形之风温与有形之痰热互阻肺胃。其中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而不扬,筋纹色紫,已达气关,是辨证要点,结论即从此而来。由于痰热阻塞窍络而致咬牙嚼齿,时时抽搐,其邪犹在气分,非内陷营分,发生痉厥,故说“徒治厥阴无益。”


风温邪在气分并不一定用麻杏石甘汤,因为是重症,不用它就不得力,所以说“非大将不能去大敌”,这就是“辨证论治”中的论治。全案理法方药,一气呵成:


  • 理
——风温痰热互阻肺胃。
  • 法
——外解风温,内清痰热。
  • 方
——麻杏石甘汤加味。
  • 药
——宣肺药+清热药+化痰药。


三诊案语说:“制小其剂,”小在哪里?小在麻黄不用而用蝉衣、桑叶,小在石膏不用而用银花、连翘。其中远志一药是治咳逆(见《本草经》)不是用作安神。


这种医案在《丁甘仁医案》《张聿青医案》中很多,浅显易懂,初学者读它,会加深对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解,而且在临证时可以仿用。

案二


青年男子张某,患冬温病,延某医诊治,初起用解表,继用养阴,因病势不退,再用荆防发表,一身大汗之后,发生歧视,即根据《内经》“精散则视歧”之说,投大剂滋阴补肾如熟地、首乌、枸杞等药,病仍无起色,改延夏应堂诊治。


经诊察后,就根据病情,提出下列看法:认为本病特征在于歧视,就歧视而论,前医用补法,虽根据《内经》经旨,但在原文之上,尚有“邪中于项”及“邪其睛”之句,说明本证有邪正两个方面,正虚的固当扶正,邪盛的还应驱邪。……今服补药不应,当从驱邪着手。


本证病系冬温,邪属温邪,温热文献虽未见有歧视之说,但《伤寒论》有“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之文,症情虽有不同,而病机却有相似之处,可资借镜。


今病已三候,身热不退,口渴能饮,大便不畅,苔黄质红,脉细弦数,是温邪郁而化热,流连于气分,熏蒸于阳明,引动肝火,火性上炎,清窍被蒙。……今表已离卫,发汗徒伤其津,里未及营,滋阴必滞其邪。邪热既无出路,积火自焚,势必劫津伤阴。


患者脉不沉实,急下存阴虽不可用,而清热保津之法,正堪一施。盖阳明腑证之实热,须下达而得出路。而阳明气分之邪热,亦须外达而得出路。因拟轻清泄热,肃肺制肝,俾邪得透达,则蕴热自清,金令下行,则肝火自息;热清火息,阴津自保,一举两得,有利无弊。

遂订方用鲜沙参一两,天花粉六钱,桑叶二钱,白薇钱半,银花三钱,连翘三钱,鲜竹茹二钱。

投剂后,患者见咳呛鼻衄。曰:“邪得出路矣。”翌日热势渐退,不数剂即愈。(节录夏应堂医案,见《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这个医案好在于说理透彻,《内经》明言“精散则视歧”,前医根据这一理论,用滋阴补肾药似乎不误,然而治之不效,这是什么道理?夏氏熟悉《内经》原文,在“精散则视歧”之上,尚有“邪中于项”及“邪其睛”之句,悟出视歧出现原有邪正两个方面的因素,此例病属冬温,理应驱邪,以补治实,药不对症,当然无效。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驱邪?温热文献未见有视歧之说,临床亦无先例可仿,夏氏乃从《伤寒论》急下证具有“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等表现,触类旁通,说明病机,很有说服力。


讲到治法,案中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确定清热保津之法。从理法到方药,紧密衔接,成竹在胸,故虽服药后咳呛鼻衄,不认为变证而认为邪有出路,果然得到治愈。这个医案说明夏氏对《内经》读得熟,对《伤寒论》用得活,提示我们作为一个医生,基本功要打得扎实,对理论要有全面的,深刻的理解。


02

启发辨证论治的思路,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


案三


但寒不热,便溏脉细,肢体面目俱浮,悉属阳虚见象;唯舌红无苔,此属阴伤之候,但口不干渴,乃君火之色外露,治当引火归元。

附桂八味丸加鹿角霜、党参、冬术。

——(见《环溪草堂医案》)


按:辨证论治,实际上并不像教科书上说的那么容易,典型之证易辨,非典型之证难辨,单纯之证易辨,复杂之证难辨;脉证相符之证易辨,脉证不符之证难辨。


对难辨之证必须下一番功夫,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其伪,存其真;或者抓住主要的证候,而对次要的证候暂时放一下,治疗才可应手,上面一案,脉证与舌就不相符,王旭高辨证,抓住但寒不热,便溏,脉细等主象,断为阳虚。


案语中“悉”、“唯”、“但”三字,都应着眼,不可轻易读过。

案四


一妇产后,经行不止,或红或白或淡。病逾八月,面色黄白。性躁,头眩脚软,医用参芪补药。病益加。用止涩药不效。汪石山诊之,右脉濡弱无力,左脉略洪而快。曰:“右脉弱者,非病也。左脉偏盛,遂觉右脉弱耳。宜主左脉。”治以凉血之剂。

遂以生地、白芍、白术各一钱,黄芩、阿胶、归身各八分,陈皮、香附、川芎、椿根皮、茯苓各六分,柴胡、甘草各五分。煎服二十余剂而愈。

——(见《古今医案按》)


按:这个医案的症情,粗看似属气不摄血,两手脉又各不同,右脉属虚,左脉属实,汪石山毅然投以凉血剂;不仅仅是因为已经用过补气药而病遂加,所以改换方法,而是在诊断上经过一番考虑的,因为出血一证,尽管其因属血热,若日久失血过多,也可出现面色萎黄或淡白(还可见舌淡)、全身虚弱等症,血热本质会被掩盖。


但经过仔细分辨,此案患者性躁,左脉略洪而快,又属血热之征。这此细微病情,在古人术语上称为“独处藏奸”(指细小的地方不能轻易放过)。“右脉弱者非病也,左脉偏盛,遂觉右脉弱耳”数语,是从临床实际出发,指出这是医生按脉时容易造成的错觉。这种知识是一般教科书上所学不到的。细心读这些医案,就可以提高辨证的水平。

案五


吴永言于十年前,读《论语》“不撤姜食”之文,因日服之,虽以凉药治疗,而时时火升,迄今不愈。季冬就诊孟英,身不衣绵,头面之汗莲蓬也。且云:服芩连则烦渴益甚。以苦能化燥;用生地即闷滞,不饥,以甘能缓中也,蔗梨入口亦然。按其脉沉取滑数。


是从前之积热深伏于内,予白虎汤去草、米,加竹叶、竹茹、花粉、海蜇、荸荠、银花、绿豆恣服,渐吐胶痰而愈。(见《王孟英医案》)


按:这个医案好在选药之精。因热溢血,用凉药治疗,大法不错,错在用药不当。脉沉取滑数是辨证关键,沉主里,滑主痰,数主热,故选用透伏热,清痰热之药。其中绿豆一药,解久食姜之热毒。在临证时,两个医生辨证相同,而用药一效一不效,往往在于选药之得当与不得当。


03

学习各个医学的独特经验


案六

案六

张与之母久患痰嗽碍卧,素不投补药。孟英偶持其脉曰:“非补不可”!予大剂熟地药,一饮而睡。孟英因论曰:“脉细痰咸,阴虚水泛,非此不为功。从前服之增病者,想必杂以参术之助气。”(见《王孟英医案》)


从这一个案例可以学到王孟英在痰嗽等病用熟地的独特经验,用它有一个标准,是“脉细痰咸”。


但是要进一步学习研究各个医家的经验,必须把他们全部医案进行分析,才能学到。例如,叶天士喜用黄芪建中汤治虚劳,有它的独特经验,试举《临证指南医案》用黄芪建中汤五个案例:

案七


任,56岁,劳力伤阳,自春至夏病加,烦倦,神羸,不食,岂是嗽药可医。《内经》有“劳者温之”之训,东垣有甘温益气之方,堪为定法。


归芪建中汤。


案八


某,由阴损及乎阳,寒热互起,当调营卫。

参芪建中汤去姜糖。


案九


某,内损虚证,经年不复,色消夺,畏风怯冷,营卫二气已乏,纳谷不肯充长肌肉,法当建立中宫,大忌清寒理肺,希冀治嗽,嗽不能止,必致胃败减食致剧。


黄芪建中汤去姜。


案十


吕,脉左细,右空搏,久咳吸短如喘,肌热日瘦,为内损怯症。但食纳已少,大便溏,寒凉滋润,未能治嗽,徒令伤脾妨胃。昔越人谓上损过脾,下损及胃,皆属难治之例。自云背寒忽热,且理心,营、肺、卫。仲景所云:元气受损,甘药调二十日。宜建中法。


黄芪建中去姜。


案十一


钱,41岁,形神积劳,便泄失血,食减,喘促,由气分阳分之伤,非酒色成劳之比。


黄芪建中汤去姜桂。



这五个医案,如果把它联系起来看,可以看出叶天士应用建中汤根据下列几个指征:

①久病消瘦乏力;

②胃纳不佳;

③时寒时热;

④喘促短气,容易汗出;

⑤脉虚无力,不数;

⑥有操劳过度既往史。


04

发掘某些疾病的治疗方药


案十二


李时珍自记年

二十

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暑月烦渴,寝食几废,六脉微洪,遍服柴胡、麦冬、荆沥诸药,月余益剧。其父偶思李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火。


乃按方用片芩一两,水煎顿服


,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见《古今医案按》)

案十三


陈某患嗽,嗽则先吐稀痰,次则黄脓甜浊之痰,继之以深红带紫之血。仍能安谷,别无所苦,多药不愈。孟英切其脉缓大而右关较甚,乃劳倦伤阳而兼湿热蕴积也,予沙参、生薏苡、木瓜、茯苓、竹茹、桑叶、枇杷叶、生扁豆、苇茎、花粉为剂,吞松石猪肚丸而愈。(见《王孟英医案》)



案例十二只用一味黄芩,可见黄芩一药治肺热痰嗽有特效(但亦须辨证用之)。某医院用黄芩、百部、丹参治肺结核,也有较好疗效,可能受到此案之启发,但案中“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效果是否若此神速,还值得研究。


案例十三所描述的症状很像支气管扩张咯血,用方是苇茎汤加减,也很合理。特别是其中松石猪肚丸,原治遗精,此案用以治痰嗽,这个用法不同于寻常,值得进一步验证。


学习医案,一定要批判地继承。医案之中,有的不真实,夸大,打击别人,抬高自己;有的引经据典,玩弄词藻;有的见解陈旧迷信,这些都应该剔除。有的用药很偏,只能作为研究而不能盲目学它。还有案语写得太简略,只有一句话,几个字,不成其为医案,如《未刻本叶氏医案》大多是这样,虽然可以以方测证,但毕竟像猜谜一样,也不足为法。


至于治不好的或者在治疗过程中走了弯路的医案,却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或者进一步加以研究,跟治好病的验案同样有价值,可惜这种医案,流传下来的不多。如《张聿青医案》治沈右痢疾,共九诊,前七诊效果并不显著,直至第八诊用了白头翁汤才见显效。前面七诊实际走了弯路,从此案中就可吸取一个经验,白头翁汤是治痢之专方,湿热内陷厥阴而成痢疾者非用此不可。


初学者读医案,是比较难读难懂的,那么可以先看评注本医案,如《柳选四家医案》、《古今医案按》等,读了评注,就容易领会。如:

案十四


丹溪治一男子,患淋久,囊大如球,茎如槌,因服利药多,痛甚,脉微弱如线。以参、芪、归、术加肉桂、延胡各一钱,木通、山栀、赤芍、赤茯苓、甘草梢等药一服,痛稍减,二服,小溲利,四服愈。(见《古今医案按》)


这个医案原案没有什么说理,好在哪里?读者即使经过思考,也可能仍然不明其所以然。但《古今医案按》编者俞震在按语中点出:“服利药既多,脉微弱如线,法必宜补矣。犹兼延胡、赤芍、木通、赤苓、山栀等利血利水药者,以其证仍痛甚也。可见淋证宜利者”,就把丹溪辨证用药的意思阐发出来了,但是,评注者也有评错的地方,如:

案十五


阴虚于下,阳浮于上,咳呛火升甚于暮夜,治肺无益,法当补肾。熟地、杞子、天冬、白芍、茯苓、山药、丹皮、龟板。(见《静香楼医案》)


案语阴虚于下,阳浮于上,必尚有脉舌可凭。此案佳处在于选药得当。试观全方无一味治嗽之药,专力滋阴,稍佐降火,得治本之要。


但在《柳选四家医案》中柳宝诒评此案,以为胡桃、五味子均可加入。此二药纳气归肾好象可以加入,增加力量,其实不然。因为胡桃虽能纳肾气而性偏温,故此症不选胡桃而选龟板;五味子敛肺止嗽有余,滋阴降火有碍,于此证更非所宜。


方中滋腻药多,故加入一味茯苓以流动之。流动之品如陈皮,功能降气治嗽,似更可加入,而不用者,因此证阴虚阳浮,只宜于茯苓之甘淡而宜于陈皮之温燥也。


所以我们读医案,还是应该独立思考,评注者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如《临证指南医案》中徐灵胎的评语,就有很多地方是评错的,不可轻信。这也包括我这篇文章中对各个案例的分析,也一定有错的地方,也希望读者能够独立思考,看出错误,加以指正。


從我的iPhone傳送

把外境当真,就很麻烦。

把外境当真,就很麻烦。

慧律 法師


当我们凡夫执著了外境,把它当作真实,麻烦就很大。所以,祖师问了大家一句话:百年何曾一日休歇过?百年就是三万六千五百天,我们执著这个外境为真实的,从来就没有休歇过,没有停止过。意思是说,我们活了一辈子,就以一百岁来论断,这百年三万六千五百天,什么时候,一日休歇过?什么时候我们冷静过?好好认识一下自己的真如自性,有没有停止过?为什么我们活得如此的焦虑?如此的痛苦?如此的煎熬?这个世间好像幸福快到了,可是一接近到幸福,又好像离我们很遥远。

诸位,理由很简单。因为你执著的那个东西不存在。若有似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为金钱快乐,就一定有一天,你会为金钱痛苦。你今天谈恋爱,甜蜜的今天,就意味着,除非你懂得佛法,就意味着你们小两口未来一定是争吵不休。谁都不肯放弃自己的观念。你想改变我?没门儿!最后就把门撞破了。(众笑)大家都没门儿,谈都不用谈。因为没有佛法。

所以,如果没有佛法,还真不知道后半辈子日子怎么过?看了对方,火还没点就着。心火就上来了。其实是自己的无明火。外面的火要点才着,无明的火不用点的,一下子就着了,知道吧?所以就在这个地方下功夫。

所以当我们凡夫心执著这个外境,把它当作真的,从不休歇的时候,你一定会后悔。因为你要面对死亡。你什么时候放下这个执著跟妄念,不起分别呢?没有!就产生了虚妄。我们的心就是虚妄的心。当我们的心能完全离开虚妄、执著和虚妄的境界,妄心当下就是真心。



從我的iPhone傳送

南怀瑾:你愈是念头空了,三昧真火愈发得起来。灵能一发动,非得定不可。

南怀瑾:你愈是念头空了,三昧真火愈发得起来。灵能一发动,非得定不可。

南怀瑾先生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内容节选]

拙火是由瑜珈翻译来的,拙就是笨,拙火就是笨火。那是不是还有个灵火?不是的,我们生命本身有一股力量,拙火是在我们这个肉身报体上的力量,它一辈子没有发动,人死了就没有了,所以说它笨拙。
瑜珈有时画一条灵蛇,潜伏盘据在我们身体的海底轮,没有经过修持,这灵蛇永远不发动。瑜珈术形容它是条蛇,不是真有条蛇在身上,所以也有翻译成灵能,这比较进步。灵能一发动,非得定不可。
你们学密宗的想打开身上三脉七轮,灵能不发动是打不开的。学禅的人开悟的话,心轮就开了。心轮有八条粗脉,细的不算,所以说心轮是八叶莲花。悟道了就意解心开,或说是脉解心开。悟道了一定灵能发动,中脉通了。又一种翻译叫灵力,那更好。一边翻成拙,另一边翻成灵,只是译法不同。
那么这拙火、灵力、灵能,在我们的修持上也有吗?绝对有的。那么密宗不同于显教吗?绝对相同,否则不叫佛法了。那拙火在显教叫什么?就是四加行的暖,得暖。真正的拙火发动得暖是什么呢?就是三昧真火。什么是真火?《楞严经》告诉过你:“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徧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起徧世间,宁有方所。”它没有固定的位置,你一定说它在丹田之下就完了。
等于常有人来问我气脉的事,我不胜其烦,身体好像是个皮袋,里面都通的,外表有九个孔。你吸口气下去,能说这口气停在皮袋的中间吗?你给橡皮球打气,能控制气只停在皮球中心吗?能做得到吗?气进去了是周遍的,如果你感到丹田那边聚成一块,对不起,很可能有肠癌!三昧真火也是如此,火也只是形容词。
你愈是念头空了,三昧真火愈发得起来。发起来如何呢?寒暑不侵,冷了不怕,热了也不怕。这是真的,是生命的本能,这是三昧火。大家不在四禅八定切实下工夫,所以三昧真火发不起来。在教理上说四加行的“暖”,是把烦恼习气转化了,也通。但是按实际修持工夫来讲,暖是三昧真火发起了。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中医张胜兵医案—声音嘶哑不见好,原是喉癌上门找,中医妙方竟治好

中医张胜兵医案—声音嘶哑不见好,原是喉癌上门找,中医妙方竟治好

原创 张胜兵中医 

01
喉癌
喉咙干咳发痒、声音嘶哑,很多人以为是小毛病。但你知道吗?如果长期声音嘶哑并且吞咽困难,就要警惕了,有可能是喉癌。
喉是重要的发音器官,喉室内软骨之间由肌肉前后纵横地连结着,声带处于喉室的中央,肌肉的放松或收缩可以控制声带的松紧,也可以控制声门的开合。所以如果当你出现了长期的声音沙哑很有可能得了喉癌。
喉癌是指发生在喉部的恶性肿瘤,可分为声门上型喉癌、声门型喉癌和声门下型喉癌。
喉癌的发病年龄集中在40~70岁,其中以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8~10:1,但近年来女性患病率也在逐步增长。
我就遇到了一位喉癌患者,症状就是声音嘶哑。患者在服药三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看看这个中医治疗喉癌的经典案例。

02
临床案例
患者:江某,男,66岁,东北人。
主诉:声音嘶哑6个月,加重1个月。
病史:爱好抽烟,江某6个月前因声音嘶哑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为喉部肿物占位,诊断为喉癌,建议进行手术。
江某拒绝手术治疗,遂寻求中医,通过我的读者(看过《攻癌救命录》的同行中医)介绍找到我。
症见:江某说话声音嘶哑得很厉害,说话基本听不出来,脉有力而滑,但运行不畅而兼涩象,且有结代。舌红而根部突起,舌下严重瘀阻,脉络曲张得非常严重。


诊断


声音嘶哑,是喉癌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发生在声门区的癌肿初起即有音哑,呈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可完全失音。
咽喉部可有异物感,松缩感或吞咽不适等,也是喉癌的早期症状之一,西医诊断就是喉癌,中医属于喉痹。
这位患者能分析的症状较少。
脉象有力为实,滑为痰凝;舌下脉络瘀阻非常严重说明淤血严重。
脉涩为血瘀,而有结代是脉行不畅,脉气不接而成,舌红为热毒壅炽,舌根部突起是痰瘀热毒蓄积于舌根部而成。所以正是由于痰瘀热毒互结于喉部,导致声音嘶哑。
所以证型就是痰瘀热毒互结。对此,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化瘀除痰,宣肺开音。我采用的是参麦桔梗汤、半夏厚朴汤合五仙散加减。

03
具体治疗经过
具体方药如下:
射干10克、蝉蜕10克、炒僵蚕10克、桔梗10克、玄参15克、浙贝母30克、牡蛎30克、法半夏30克、茯苓20克、陈皮15克、姜厚朴10克、丹参30克、红花15克、鸡内金15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炒神曲10克、桑叶6克、燀苦杏仁10克、夏枯草15克、金银花25克、连翘10克、甘草10克、郁金15克、龙骨15克。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三次温服。
二诊:7天后,江某前来复诊,反馈说“这几天经常半夜醒来,舌头整个都是干的,要等好一会才能缓过来。”
于是,我在原方基础上加天花粉、猪苓、泽泻、滑石、阿胶。
三诊:江某吃完两周药后,反馈表示声音嘶哑有所好转。效不更方,再进7剂。
在服药3个月左右,明显发现声音嘶哑有好转,到当地医院做了喉镜检查,经对比有明显的改善,治疗效果很好。
04
方解
射干、桔梗、蝉蜕、僵蚕,这一组药是针对喉部的。射干苦寒泄降,清热解毒,主入肺经,有清肺泻火,利咽消肿之功,为治疗咽喉肿痛常用之品。主治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
桔梗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治咽喉肿痛,热毒盛者,可配射干等以清热解毒利咽。
蝉蜕甘寒,长于疏散肺经风热以宣肺利咽、开音疗哑,症见声音嘶哑或咽喉肿痛者,尤为适宜。
僵蚕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本品味咸,能软坚散结,又兼可化痰,蝉蜕、僵蚕配伍,相得益彰,共奏疏散风热,化痰利咽,息风止痉之功。
这一组药是标本兼治的主药。同时桔梗与甘草相伍为经方桔梗汤,专治咽痛。
下一组玄参、浙贝母、牡蛎,乃消瘰丸,是软坚散结常用方剂。玄参既可清热解毒,又可化痰软坚,一药多用,在以前有过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另一组是半夏厚朴汤的变化方,法半夏、茯苓、陈皮、姜厚朴治痰气互结于咽喉部的经典名方,在此化痰为主,故用变方。
丹参、红花是我常用的化瘀药对。
鸡内金、炒山楂、炒麦芽、炒谷芽、炒神曲是五仙散,因患者喉部有占位,饮食受到影响,健脾开胃,增加患者的气血生化,培补正气,攻不忘补。同时生鸡内金更有软坚之功,在此乃一药两用。
桑叶、杏仁乃取桑杏汤之清肺润燥,因喉属肺,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甘寒质轻,轻清疏散,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肺热、润肺燥。
金银花、连翘是清热解毒的药对,合银翘散方意,在此重用金银花25克,取其清热解毒之功效,而且患者用药之后,没有任何不适,还感觉吃了之后很舒服,是药证相合也。
夏枯草清肝火且有软坚之功,此解热毒消积;郁金疏肝气尚有解郁之效,乃可化痰化瘀。至于龙骨与牡蛎相配伍,散结安神,是我治脉结代常用药对,在此即可对治脉结代,又与前药相配,软坚散结。
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故疗效颇佳。
我曾经不止一次说过,见癌不治癌,只治证!
我们治的是中医的证,你看所用的药,没有一味所谓的抗癌的药,都是常用的中药,而治疗效果却比较理想,主要就是用的是中医思维,眼中没有癌症的限制,用的药都是针对病机,对的是证。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中医张胜兵医案—咳嗽只是小毛病?小心肺癌找上门,中药五月症状消

中医张胜兵医案—咳嗽只是小毛病?小心肺癌找上门,中药五月症状消

原创 张胜兵中医 

01
肺癌
据《国家癌症中心杂志》发布了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最新数据显示,肺癌依旧是最高发癌症,新发病例达106.06万,肺癌死亡73.33万例,数据不容乐观。
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原因之一,是它的隐蔽性。由于肺部容积较大,早期的肺癌基本没有明显的症状,偶尔有咳嗽吐痰,也不会认真对待,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等到肺癌的中晚期,病灶扩散,肿瘤压迫了心肺、气管等器官,才会出现咳嗽、气喘、胸闷、多痰等症状,此时治疗,基本就比较困难了。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 截图
其中,咳嗽是肺癌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刺激性呛咳/干咳。
我就遇到了一个肺癌患者,她一年前就出现了咳嗽,胸痛症状,但是她当时并未重视,自行服药,谁知道没有任何缓解的迹象,一去医院检查发现是肺癌。在进行西医化疗之后又发现了双飞多发性结节,所以患者转投中医治疗,最终患者在中药治疗五个月后,症状全消,恢复的和正常人一样。
下面就跟随我一起看看中医治疗肺癌的经典案例。
02
临床案例
【患者】姜某,女,53岁。
【主诉】咳嗽1年。
【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痰,胸前区隐痛,自行服药调理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医院就诊,经CT检查提示:左上肺多发性结节,诊断为左上肺癌,周围型。遂进行西药化疗,每月一次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咳嗽减轻,但喉中觉得有异物感,咳不出。随后复查胸部CT:影像双肺多发性结节。现患者欲求中医治疗,遂经人介绍于门诊就诊。
【症见】精神尚可,胸闷痛,干咳少痰,口干多饮、食欲较差,大便秘结,睡眠较浅,多梦,偶有盗汗,手足心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涩小数。

诊断
读完病案,可知病人的西医诊断为肺癌,患者以“咳嗽1年”为主诉,且患者自觉喉中觉得有异物感,可知中医诊断为咳嗽、梅核气。
偶有盗汗,手足心发热,说明有阴虚。
食欲较差,则说明脾胃气虚。
热灼津液故干咳少痰,口干多饮、大便秘结。
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水谷精微不能生化输布,致湿聚生痰;肺为贮痰之器,痰浊留于水之上源,阻滞肺络,痰瘀为患,结于胸中,肿块逐渐形成,导致胸部闷痛肺失肃降,故本病的发病与痰、热、虚、淤密切相关。
肺胃宣降失常,聚津为痰,气郁痰阻,互结于咽喉,故喉中觉得有异物感,咳不出。
舌红苔黄腻,脉滑涩小数则明显是脾虚生湿、湿郁化热,湿聚凝成痰,痰热淤互结之象。
所以该患者的症状为痰气互结,阴虚肺燥。在治疗上应该清热滋阴,化痰散结。我采用的是半夏厚朴汤、二陈汤、泻白散等加减。
03
治疗过程
具体方药如下:
法半夏30克、浙贝母30克、生牡蛎30克、生龙骨15克、生鳖甲30克、厚朴15克、苏叶10克、茯苓20克、陈皮15克、桔梗10克、枳实10克、青皮10克、灵芝15克、龟板15克、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丹参15克、红花10克、天花粉30克、胆南星10克、炒白芥子15克、穿破石15克、丝瓜络10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三次温服。
同时根据患者体质与病情配制丸药3个月,以治其本。
二诊:患者咳嗽减轻,胃口转好,精神状态改善,手脚心还有点烧,继用原方基础上加西洋参10克。后来患者在此方基础上略作加减,坚持水药加丸药进行治疗。
患者各种症状消失,身体状态良好,医院说她这个病复发后,治疗效果会很差。5月后复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如今健如常人。

04
方解
本例患者即有痰凝血瘀,又有阴虚肺热,又有明显的痰气互结之梅核气,故以半夏厚朴汤、二陈汤合泻白散加减。
1.半夏厚朴汤
本方主治梅核气是由情志不畅,痰气互结咽喉所致。
方中半夏化痰开结,降逆和胃,重在降逆;厚朴下气除满,以散胸中滞气,重在行气,二者相伍,一化痰结,一行气滞,痰气并治,使痰降则气行,郁开则痰降。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祛湿化痰;苏叶芳香宣肺,顺气宽胸,宣通胸中之郁结之气,助厚朴顺气宽胸。
2.二陈汤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君药。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两药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了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使湿祛痰消,治其生痰之源。甘草化痰和中,调和诸药。
3.泻白散
方中桑白皮甘寒入肺经,清泄肺热,止咳平喘。地骨皮甘寒,直入阴分而泻肺中伏火,两药相合能清泻肺火,使热清气降,蒸热咳喘之证自除。炙甘草养胃和中,培土生金。
加胆南星、炒白芥子祛湿化痰。
以浙贝母、生牡蛎、生鳖甲来软坚散结。
桔梗、枳实、青皮以行气。
灵芝、龟板、生龙骨潜阳安神。
加黄芩清肺部郁热。
丹参、红花、穿破石、丝瓜络活血化瘀兼通络脉。
诸药合用以达标本兼顾之功。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超越时间、空间、所有概念的度母,就是诸佛之母——波卡仁波切谈度母

超越时间、空间、所有概念的度母,就是诸佛之母——波卡仁波切谈度母

养心读书

究竟的度母

我们对本尊的讨论也适用于度母。度母和其他本尊一样,可以从世俗谛与胜义谛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来看。世俗谛符合我们凡夫的思考模式,而胜义谛则超越这种观点。度母的这两种身分彼此不相矛盾:因为两者并不互相驳斥。

从究竟的观点来看,由于度母自性本身为证悟的本尊,因此与我们的自心本性并无差别。

让我们来厘清心的本性是什么。心的本性超越任何概念,超越任何意念的造作,也超越“存在∕不存在、无∕有、物质∕非物质……”等等的想法。

超越概念并不表示空无。心的本性就是觉性本身的范畴、清净觉性的经验本身。任何的智识、理性和语言,都无法执取或描述它。然而,心的本性每一刻都在,且不容否认。

这个觉性是众所本具的,超越任何意念的造作,而究竟的度母也是如此。

究竟的度母,或法性度母,也可用其他字眼来形容,而最有名的称呼则是“般若波罗密多”,意思是智慧圆满。

圆满智慧并无任何的形相,乃是法身的空性。但是这个空性如我们先前所解释,具有能够显现为清净的受用身的能力。度母、金刚亥母以及许多其他的女性本尊,就是在受用身层次上的显现。就本质而言,所有这些女性本尊的本质即是圆满智慧,或我们的自心本性。

度母也称为“诸佛之母”,这也是指度母的体性或本质。自心本性、圆满智慧、空性这些词汇虽然不同,但其实意义相等。过去一切诸佛都是因为证悟空性(或证悟自心本性)而证得佛果;这对现在佛以及未来佛而言,也都一样;因此度母,这超越时间、空间、所有概念的度母,就是诸佛之母。

成就本尊的女性

如前所述,度母在究竟层次上的显现,与她在相对层次上的显现,两者看来或不相符,但彼此并不冲突。

多罗那他是十六世纪证量极高的学者与上师,根据他所传授的世俗谛传说,度母在成就本尊以前,原本是世间的一名平凡女子。

在无量劫前的种光世界,当时是观音如来住世的时代,有一位国王的女儿名叫般若月(又称智慧月),她对这位佛陀有着强烈的信心与虔诚,多年来一直对佛陀及随行的僧团作广大的供养。

有一天,公主决定在鼓音如来前受菩萨戒,发誓要证得佛果,以无量的方式广度众生。僧众们都非常欢喜,并认为公主必定会因而积聚极大的福德。他们建议公主应祈求来世投胎为男子如此相较于女子身,更能利益众生并宣扬佛法。

公主对于这种狭隘的想法感到沮丧,并从所有事物究竟本质的观点来答复他们:

此处无男亦无女,无我无人亦无类,
男女之名皆假称,世间邪见妄所生。

她又说:“从来,以男身修行佛道者众,以女身修行佛道者稀。故而我今发愿,直至轮回尽空,皆以女身度化一切众生。”她经由精勤修持而终于证得胜义谛,成就本尊之后,每日度化百万以计的众生,让他们踏上觉悟之道。

她因恒时安助于救度众生出离轮回的禅定境界,因此又称为“救度母”或“多罗”。据说度母每日早晨即救度无量众生出离苦海,午后又救度无量众生解脱轮回。

在“不空成就如来”住世的“最胜”劫,这是另一个宇宙时空,度母入于“灭一切魔军”禅定中保护众生免于危险、恐惧和恶魔,只要听闻众生呼唤名号,立即随声救度而立亦无量,由于行动迅速,又称为“速勇母”。

其后,在“无始”劫中有一名叫“无垢”的僧人,他得到诸佛心意的悲心灌顶,而成就本尊观世音菩萨,五佛部的五方佛也赐予他特别的灌顶。此时,从他的心中出现度母,成就该劫诸佛利益众生的愿望与事业。(有些则认为度母是从观世音菩萨的泪珠所化现)由于这个缘故,度母也称为是“世间至尊者之女”,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女儿。

在多劫之中,度母这位“世间至尊者之速勇女”,不断以各种不同的化现和特别的禅定力,成就各种不同的事业,一直利益着众生。以上就是度母的化身故事。

——波卡仁波切谈度母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黄煌: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上)

黄煌:区区五苓散,能医太多病!(上)

五味学苑 

我是为推广经方而来的。经方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使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为什么说它有几千年历史,这不是瞎说的,中国人最早吃药是吃单味药的。前几年在杭州萧山一个叫跨湖桥的遗址上考古人员曾经挖出过一个陶罐,这个陶罐据说是7千年前人类的煎药罐。在这个陶罐里面,考古人员发现有一撮已经碳化的植物根茎,考古人员认定这是7千年前古人吃药的药罐。这只是单味药,后来我们的先人学会吃2味药、3味药、4味药……慢慢形成很多复方。所以现在我们学中医、学中药,不能只停留在单味药上,因为复方才是我们中医的智慧所在。

  在长时间实践中积累出来的复方,我们称之为“经方”。这些方子很多都被收录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可以说张张是好方。只要把它学成、学透,在临床上是很容易见效的。绝对不会像现在我们用了一大堆的药效果还出不来。其实你只要把经方学好了,不要说是常见病,就是很多大病、重病,也可以治疗。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方是五苓散,这还是我第一次在经方班上讲这首方。

  这个方不大,只有5味药:猪苓、泽泻、白术、桂枝、茯苓。这5味药是打成粉的,而且要用“白饮和服方寸匕”。“方寸匕”是古代的一种量器,一方寸匕大约2~3g,“白饮”,有很多医家考证是米汤,也有人说是白开水。白饮调服,一般1天吃3次。这张小方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不要说中医不辨病,古时候中医是辨病的,只不过这个病现代西医没有认识到,没有记录到现代疾病名称大辞典里面去。五苓散就是古代一种叫做“水逆病”的专方,何谓“水逆病”,就是病人口渴,但是喝了水还会吐出来。

  经方中有很多方是专治某种病的,但后世把这张方扩大也可以用来治疗其他病,所以在后世看来,五苓散又是一张通阳利水方。按照中医来讲,它具有利水作用,它能将我们体内多余的水排出体外,同时,它还有一个通阳的作用,因此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经典的通阳利水剂。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治疗以口渴、吐水、汗出、腹泻同时小便不利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五苓散治疗面非常之宽,已不仅仅局限于古人治疗“水逆病”这一点,我们已经将它扩大化,下面我会向大家介绍。
  这个方的用量比较特殊,它用铢来算。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这是怎么算的呢?汉代一两等于现在多少还有很多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一两等于3g,但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应该等于15.625g,这个相差是非常大的。在认定五苓散的前提下,我们强调的只是相对剂量,就是它的比例,所以按照古代二十铢为一两的计算方式,五苓散的配比:猪苓是三,茯苓是三,白术三,泽泻最多是五,而桂枝二,要说明一下,桂枝,不要仅仅理解为我们现在药房里面配的桂枝,张仲景时代没有桂枝、肉桂之分,而我们现在有桂枝、肉桂之分。其实它们都是肉桂树上的不同部分,一个是嫩枝,一个是厚皮。张仲景时代的桂枝,据我的体会主要是肉桂,尤其是做散剂、丸剂的时候,一定要用肉桂,而且是好的肉桂。所以大家使用五苓散散剂的时候,桂枝一定要用肉桂。现在我们也用五苓散的汤剂,用汤剂的时候可以用桂枝,但是桂枝量要大。肉桂也可以用,但肉桂要后下。有时候开五苓散,只有5味药,病人嫌少,我就既用桂枝,又用肉桂,一共就有6味药。   

  我们学经方一定要看经典,一定要看张仲景的原文。原文是我们研究经方、使用经方的最基本出发点。我们要以经典方证作为我们的基本依据。张仲景关于五苓散的条文不少,我归纳一下:71条“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说明渴的程度非常严重;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74条“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注意,张仲景很多条文上都有“者”字,这其实是指“这样的人”,有“这样的人”才用这样的方。它不是像现在西医,讲的是什么病,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等,西医讲病,中医讲人。还有156条“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心下痞”,上腹部不舒服,不仅口渴,口干,而且心里面非常烦躁,五苓散条文中多次提到小便不利;五苓散还能够用于治疗霍乱,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霍乱是古时候一种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这个病出现头痛,发热,而且身疼痛,同时还有热多,欲饮水;《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张仲景原文中说得最多的就是“口渴”和“小便不利”,它揭示了五苓散证使用的一个关键点。针对张仲景当时的疾病,用五苓散方证的特征是“口渴”和“小便不利”,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这里入手透析五苓散方证,了解什么情况用五苓散。  

  古时候经方的使用不像我们现在这样讲究理法方药,当时是没有什么理论的,只是“有是证,用是方”。病人出现什么反应状态就用什么方;这个医生看到什么人就用什么方;病人出现什么病就用什么方。它并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先想到这个人是阳虚还是阴虚,到底应该扶阳还是滋阴,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理论。这是一种朴素的思维,有人称之为一种原始的思维,但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我当时跟老中医学习的时候,经常按照教科书上的思维去分析他是怎么看病的,但发现老中医并不是按照我们教科书上写的,先理法后选方,再斟酌用药。老中医抽着烟,盯着病人看,摸摸肚子,看看喉咙,摸摸脉,想了半天最后说:“这个病人要吃附子的”、“那个病人要吃桂枝的”、“这个人要五苓散加黄芪吃的”。他的脑子里面都是什么?药证,都是方证,然后写按的时候才讲一些理论。后来我发现中医看病只有把药证、方证抓住,才是最最有利的武器。而不是脾虚肾虚,不是水不涵木,不是肝阳上亢。所以我们在研究五苓散方证的时候,先要看看张仲景用五苓散是治疗哪一类疾病的。  

  我们来说说口渴,这是我开始读伤寒的时候一直弄不明白的。口渴、口干舌燥在那个时候往往认为是阴虚。五苓散里面有白术、茯苓、泽泻,还有温热的桂枝,怎么可以用来治疗口渴呢?为什么不用沙参、麦冬、天花粉?这就是张仲景的思维,就是跟我们的教科书不一样。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的口渴是什么样的口渴。口渴,确实是一种渴感,但很多人渴也不喜欢喝水,这在临床我们也看得到。有的病人拿点水放在嘴巴里面润一润就可以了,不能多喝,喝多了不舒服,喝多了上腹部会有咕咚咕咚的水声。而且我们治疗时候发现确实有一些五苓散证的患者,腹部按压会有水声。很多人喜欢喝热开水,凉开水、矿泉水喝了反而不舒服,他们喝水以后,水好像一直停留在胸下走不了。这种口渴,我们临床上经常看到。有不少干燥综合征患者,口渴,不停地喝水,但喝不多,我们用五苓散就很有效,有时候看他们的舌头,口腔里面确实很干燥,没有口水,舌苔是干的,但是有的依然照用五苓散,因为有比较严重的口渴。口渴,在张仲景的经验里面,是又夹杂其他一些症状的。比如说,口渴伴小便不利;口渴但饮水即吐;口渴伴腹泻下利;口渴伴出汗;口渴伴有头痛眩晕;甚至还有意识障碍和言语障碍;也有口渴烦躁,口渴心动悸的……口渴伴随症是很多的,这时候我们要进行分辨。口渴,是使用五苓散很重要的一个指征。  
  
  小便不利。什么是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在张仲景的书中,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它只是讲小便出现问题,包括小便的次数出现问题,小便的量出现问题,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也有小便不利,这主要是尿频或者尿失禁。很多因精神原因出现的小便失禁、尿频尿急,我们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五苓散方证的小便不利有其特殊的表述。五苓散所治小便不利,首先是小便量少,其次每次小便不是很畅快,或者是小便的次数少。一般情况下,我们早晨起床后有1次小便,然后在10点、11点或者12点时候有一次小便,下午大概在3、4点左右有1次小便,晚上还有1次小便。但是很多五苓散证病人小便的次数非常少,有时候1天2次,有时候在疾病过程中甚至完全没有。比如说有些小孩秋季腹泻,水泻得非常厉害,小便一整天都没有,是有这种情况的,水都泻掉了,这在急性吐泻疾病的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慢性病中,我们判断的小便不利,大多是小便的次数偏少。我们有时候问病人,上午有没有小便,每天有几次小便?往往他们小便次数都比较少。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他有没有浮肿这一点上来判断他有没有小便不利。有时候,你问病人有没有小便不利,他是说不清楚的,小便不利隐含着水在体内排不出去的情形,可形成浮肿。很多人早晨起来眼肿,下午腿肿;也有一些表面上看不出来的浮肿,但是有大大的眼袋,或眼眶总是肿;或有的人脸特别的大,看上去就是浮肿貌,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做是小便不利的延伸。从这点来说,它提示我们看张仲景的原文不能看得太死,要活看。小便不利这里也等于是浮肿。  

  五苓散确实有很好的利尿作用,的确可以治疗各种浮肿。除了口渴、小便不利这两个五苓散方证的主要特征外,经常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指征,我们在张仲景的原文中也可以看到。  
  
  我归纳一下,第一就是出汗,五苓散可以用来治疗自汗甚至盗汗。汗多的人,可以使用五苓散。张仲景原文:“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一些五苓散体质的病人,轻轻一动就出很多汗,浑身像被水冲过一样,衣服都贴在背上。有很多很胖的人跑过来看病,坐下来之后,后背都湿了。这些大多数是五苓散证。  
 
  第二,呕吐。张仲景本来就用这个方来治疗水逆病,这个方是古时候治疗水逆证的专方。水逆,就是水入即吐,很多呕吐,尤其是吐水的,都可以使用五苓散。所以我想,古人为什么要用散剂?本来病人就不能喝水,再喝汤剂是不行的,所以张仲景把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肉桂打成粉,少少地喝下去,这样就不会吐水了。要不然喝一碗汤下去,有的患者是会立刻吐出来的。对于呕吐的患者,张仲景要么就是浓煎,像小柴胡汤进行二次浓缩,然后少量地吃;要么就是散剂。呕吐,现在使用五苓散治疗是不错的。  

  第三,口干燥。口渴是一种感觉,口干是一种他觉,是我们看到的,病人的口腔里面干燥没有津液,但这种没有津液舌头并不红,舌头是淡淡的,胖胖的,舌苔是满布的,但是表面上没有多少津液,这在干燥综合征的患者中非常多见。这依然是五苓散证,张仲景在原文上也写得很清楚:“其人渴而口燥烦……五苓散主之。”  

  第四,悸动。悸动是张仲景方中一个很重要的术语。刚才讲汗出,呕吐,口干燥,烦,是张仲景重要的方证语言,悸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证语言。张仲景原文中讲到:“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脐下有悸,这个“悸”是什么?肚脐下面跳动。什么在跳动?腹主动脉跳动,有一种搏动感。我在《张仲景50味药证》里面讲到,桂枝证的主要特征就是气上冲,这个气上冲是什么?并不是我们说的膈气,而是指一种搏动感。有的是指脐下悸动,腹主动脉跳动;有的是胸中气,就是我们的心跳。这是使用桂的一个指征,五苓散里面有桂,所以它可以用来治疗悸动,脐下悸。现在我们使用五苓散来治疗一些循环系统的疾病也是可以的,因为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人往往感觉到一种动悸感,心悸、心慌的感觉,甚至是肚脐跳动的感觉。这个悸还有一种,就是指肌肉的跳动,或者痉挛。现在经常有病人的主诉是:我的眼皮老是跳,我的肌肉老是跳。这种情况怎么判断呢?我们说这里面有水。可以用五苓散,尤其是其中的茯苓,最擅长治疗这种肌肉的跳动。茯苓和桂枝相配之后,对于脐下悸、胸中悸,效果都很好。前面我们提到的呕吐,也是茯苓主治症的一种,白术、茯苓也能治疗呕吐,它能把里面的水去掉。  
  
  第五,五苓散方证中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就是癫眩。“癫”是精神错乱,言语行动失常,癫狂,癫痫,有抽搐的意思,是感觉的障碍,是意识的模糊。五苓散也能用来治疗一些神经内科的疾病。上次我就治疗过一个女孩子,她打了抗生素之后过敏,脑内积水,结果经常头痛,于是医生用管子将积液引流到胸腔里面。但之后她会突然之间出现神志模糊,久治不愈。各种办法都尝试过,但都不行。我看她头痛,呕吐,汗又多,就用五苓散。用了五苓散后症状很快就缓解了,也不出现意识模糊了。所以五苓散也能治疗脑部的疾病,张仲景用“癫眩”两个字是有道理的。五苓散还能用来治疗多种头痛,头晕,眼花和幻觉。眼花,也称之为眩,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眼睛发花,其实也就是一种视物模糊。而眩,是五苓散治疗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征。因此五苓散除了用来治疗呕吐,自汗的疾病,也可以用来治疗神经内科的疾病。  
 
   第六,大家不要忘记,五苓散还有一个重要治疗方证,就是下利。但是张仲景的原文中没有专门讲到这个问题。下利,就是腹泻,大便不成形,特别是水泻。下利是五苓散方证,也是现代我们非常常见的一个指征。我在确定一个人能不能用五苓散的时候经常问他的大便。大便怎么样,次数多少?每天几次,成不成形,也有人说大便还可以,但是开头很硬,等到一个塞子下来之后,哗啦啦的都是稀水。我们从这些表现就可以看出可能是五苓散证;而很多喝过酒,吃过肥腻东西之后的拉肚子,那更是五苓散证。所以用五苓散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问他的大便。  

  上述几个指征:口渴,小便不利,然后出现汗出,呕吐,口干燥,悸动,癫眩,下利,我们一定要把它抓住。如果说口渴,小便不利,是把这个方证的核心把握住的话,那癫眩,下利,汗出,呕吐,口干燥,就是它的兼症。我们把这个抓住了,基本上就把握住了五苓散方证。  

  下面,我们进入临床运用,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部分。经方的学习,关键是经验的交流、收集和评价。光靠理论是不行的,你必须要广收博采各家应用经方的经验。今天我只是讲一下我的经验或者其他人的经验,更多的还是希望大家利用网络、图书馆收集大家的经验。今天我也和助手商量,一定要把经方沙龙改成一个权威的、全国的经方应用信息交流与评价平台。

  下面我就说说五苓散临床有何运用。 
 
  首先说一下五苓散止泻。五苓散止泻效果最好。下面是曹颖甫先生的一个医案。曹颖甫先生是一百多年前的经方大师,他也主张经方,讲经方要讲实验。他也写了一本书叫《经方实验录》,当然,这个“实验”是指临床验证的意思。这个老先生是个了不起的经方家,尽管他在政治上十分保守,辛亥革命之后,他的辫子始终是拖着的,他不肯剪,外号“曹小辫”,但是他对经方一往情深,在人家不用经方的时候,他坚持使用经方,他说:“仲景之方,仲景之法,今古咸宜。”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可以用的。所以他的临床,经常是经方的原方,不加不减。这个病案是从他的医案集中摘录下来的,言简意赅:“大南门,郭左,洞泄,当分利。”郭左,姓郭的人,男左女右,是个男的,住在哪里?大南门,住在上海的大南门,什么病,洞泄,怎么办,当分利。洞泄是什么?是一个古病名。《内经》上就用,这个洞泄指的是稀泄无度,空洞无物,就是全部都泄空了,就像我们现在夏天常见的那种水泄性肠炎,哗啦啦的泻,全是水,每天十多次。洞泄该怎么办?当分利。分利,就是利小便而实大便。用什么方?用五苓散。“川桂枝一钱,猪茯苓各三钱,生白术三钱,炒泽泻两钱。”根据他的学生回忆说,曹老先生当时在上海,夏天经常用五苓散治疗这种腹泻。五苓散止泻我也有经验,当时看了曹老先生的医案,刚好夏天来了一个中年妇女,当时她已经泄泻半个多月,肚子一直咕噜噜地响,拉稀,于是我用这个方。当时还不敢用原方,在原方上加了一味车前子,用了之后,很快就止了,所以当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要小看这5味药,我告诉大家,张仲景的原方最好不要乱加乱减。现在我们都有一个误区,都讲辨证论治,都讲灵活性,就体现在制方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一张方子开出二三十味药,这根本是没有效的。用方就要用原方,现在经方的教学,我首先强调的就是用原方,用原方最有效。这其实也最容易,但是现在却变成最难的了。因为思维已经僵化,老是去加加减减。所以我希望大家用原方,五苓散,就原方最有效。  

以上是曹颖甫先生的案例。现在报道的案例也非常多,临床上报道五苓散用于治疗婴幼儿的腹泻效果肯定。婴幼儿腹泻一般是夏天出现,特别是1周岁以后到3周岁之内的孩子发生率非常高,抗生素没效,往往具有自限性,很多药都不起作用,但是对五苓散却很敏感。一则案例报道说,用五苓散止泻的平均时间是两天半。桂枝5g,泽泻6g,白术9g,茯苓10g,猪苓8g,量比较少,发热加葛根,呕吐加藿香或者生姜,就是这样而已。五苓散治腹泻是有效果的,你们可以试的。另外一则案例中报道,用五苓散的止泻效果明显要好于西药的常规治疗。案例中医生是有对照的,而且对于1岁的小孩每次只用6g,并且是在煎煮之后频服。五苓散煎出来的汤我尝过,没有那么难喝的,非常好喝。婴幼儿完全可以接受,一点点药就可以。用了经方之后,你就能体会到什么是“四两拨千斤”。用准以后,一点点药就起作用。我一直在想,日本的用药量,当然诸如大剂量附子的那些特殊用量除外,很多是我们现在常用药剂量的1/2、1/3,甚至1/5。照样有效。小剂量行不行呢?小剂量有利于环保,有利于基态,不会浪费,而且不会出大问题。另外,还有医生用五苓散治疗秋季虚寒型腹泻,作用比抗生素明显。上面已经提到,抗生素对这个病根本不起作用,而且是越用越不好。中医的儿科医生是最有成就感的,因为药方一用就灵,在座的同学们以后可以选儿科(众笑)。儿科的话,像推拿这些都是十分容易见效的。现在的儿童医院都是很忙的,就是钱赚得少一点。  

  有意思的是不要以为五苓散仅仅只是利水药,临床上发现,一些由呕吐、腹泻导致的脱水症状,用五苓散依然有效。它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水多了,能够把它排掉;脱水了,能够纠正这种状态。有人研究用五苓散治疗腹泻引起的脱水症347例,按原方比例,成人每次6g,1岁以下1.25g,治愈率达到95.7%.案例中有对照组,发现五苓散治愈率最高,止泻及纠正脱水时效最快。五苓散确实是使用一点点就可以起作用。我们学校有一个经方模拟诊室,同学们可以在那里加工药材,自己吃,我有几个已经作老师的学生也经常给同学加工五苓散,有些小孩子腹泻,肚子不舒服,用一点点五苓散开水冲服就好了。所以不要以为我们中医中药都是一大包的、用蛇皮袋装的那种,那是牛药,不是人药。

  脂肪肝腹泻。脂肪肝现在是我们大陆是时髦病。很多患脂肪肝的人大便都不成形,每天2~3次,脂肪肝腹泻,用什么方最好?五苓散最好!五苓散还具有降脂保肝的作用,下面我将会提到。还有用抗生素后引起的腹泻。这种情况很多,用了抗生素之后莫名其妙拉肚子,什么原因?抗生素把正常菌群给搞乱了!这种抗生素腹泻,不能再吃黄连素(小檗碱),也不能再使用氟哌酸(诺氟沙星),但是五苓散可以用,附子理中丸也可以,其实附子理中丸治疗抗生素腹泻也是不错的。情况再严重的就用四逆汤。抗生素是寒凉之品,会导致阳虚,当用四逆汤。  

   还有一个是酒后腹泻。尤其是大量饮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而且口干。特别是烈性酒,喝过酒后晚上口渴,大量喝水,尿还不多,第二天起来头还是昏昏的,嘴巴里面还有酒气,甚至还有浮肿。酒喝多还会让人发胖。张仲景治疗胸痹的大多是瘦人。酒喝多之后会生湿。人是胖的,肉是松的。这种情况就要用五苓散来利。所以酒后腹泻,我们选用五苓散,或者说酒客的保健用药,可以选用五苓散。

  关于止泻的问题,五苓散在临床上应用得很多。但是要注意这种水泻与葛根芩连汤证相鉴别。葛根芩连汤也是能治疗泄泻的,但那是协热下利,热表现在肛门灼痛,而且喷出来的稀水臭秽难闻,腹痛,舌苔黄腻,脉数。五苓散的腹泻,大多是稀水,腥臭,不同于葛根芩连汤恶臭,排出物粪水分离。如果排出物质地胶黏,排气气味恶臭,那也不是五苓散的适应证,宜用黄连大黄。  

下面说说五苓散止吐作用。

水逆证的特点就是呕吐,但它是渴欲饮水,水入则吐。我还清楚记得,当年我学医的时候,我的老师叶秉仁先生曾经讲过一个案例,他从上海国医学院毕业之后,回到家乡看病,刚好一个大地主的公子从城里放暑假回来。很高兴便吃了很多牛肉,吃牛肉之后第二天肚子胀,发热,拉肚子,泄了之后口渴干燥,家里拿西瓜汁给他喝,他喝了之后又吐掉;再喝,又不停地吐,我师父就用五苓散,一用,马上就好,这就是水逆证。  

现在,五苓散可以用来治疗急性胃肠炎呕吐,也可以用来治疗妊娠呕吐。五苓散是比较安全的。好多人经常问我,妊娠呕吐能不能用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治疗?我说这个最好不要,原因在半夏,虽然说吃了半夏之后不会马上导致胎儿畸形,但是药理实验、动物实验表明,半夏,能导致胎儿畸形,或者会导致流产。所以,为保证我们自身安全,对于孕妇,我们一般不主张使用半夏进行治疗。相比之下,五苓散就比较安全,它不会引起堕胎、畸胎的问题。但是妊娠呕吐是要吐水的,用五苓散才有效。最近治疗用黄连阿胶汤治疗一个严重妊娠呕吐伴先兆流产的病人。因为她白白瘦瘦,手心通红,烦躁不安,晚上睡不好觉,脉搏跳到120(次/分)多,热象非常明显,所以我用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芍药、阿胶,而不用五苓散。  

五苓散还可以用来治疗新生儿呕吐,喝酒以后的呕吐,溺水以后的呕吐,幽门狭窄出现的吐水,这些都合适,甚至有人用五苓散来治疗晕车、晕船的呕吐。我记得那时我在研究生办当主任,我们那个副主任去接儿子,没想到他的儿子一上出租车,没跑多少路就吐了好多水。晕车、晕船为什么会吐那么多的水,我也不知道,但是吐掉之后,他就好了。我想这个晕车、晕船的呕吐,恐怕就要吃五苓散。我在网上也看了,倪海厦老先生在回复一个网友如何解决晕车问题的帖子中也说到了,他用五苓散就可以解决问题,后来那个网友查到五苓散并打了粉吃,果然有效。所以总是晕车的人,出门之前除了可以在肚脐眼上贴个风湿止痛膏,含点生姜外,还可以吃点五苓散。  

甚至抗生素副作用引起的呕吐使用五苓散也有效。在1973年的时候就有报道,用五苓散冲服治疗11例抗生素治疗后出现呕吐、口渴、尿量减少、上腹部疼痛的感染性发热的病人,服药后均症状减轻并消失。这个经验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因为抗生素滥用,中国是世界之最。抗生素带来问题,怎么办?我们中药来扫尾。在国外是不会出现那么多问题,但是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除了抗生素滥用,还有就是滥用挂水(输液)。现在孩子一发热,就用很多抗生素,挂很多的水,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出现了五苓散证。五苓散我估计是大有用武之地。《名医类案》记载,明代名医江应宿治愈一19岁青年,患伤寒发热,发热同时出现饮食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入咽亦吐,嚎叫不停,脉洪大浮滑。在这里注意脉浮滑,不一定是白虎汤证,水逆证也可以出现。脉浮滑,也可以用五苓散。江应宿先生给他用的就是五苓散。  

回到现代,日本汉方的书还是值得我们看看。大家不能只把眼光盯住自己看。日本汉方医学是在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尤其是日本近代汉方的大家——汤本求真,他留下的《皇汉医学》这本书,影响了很多人。像胡希恕先生、岳美中先生、陆渊雷先生、叶橘泉先生都是看过《皇汉医学》的。汤本求真之后,又涌现了现代的汉方家,我们比较熟悉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大冢敬节,最近有本书《汉方诊疗三十年》,这个就是他的医案集,是值得我们看的;还有一个,是矢数道明先生,他也有汉方的著作——《汉方治疗百话》。日本人的科研,就是实实在在从临床上来的,就是从病例上来的。我参加过他们几次会议,他们的报道不像我们的多少例、几百例等等,他们就是6例、7例、10例,1例也行,但是实实在在,是真正的科研。来自西雅图的马屹正院长也参加过。所以大家以后不要忌讳个案,我们中医就有个案。张三的个案,李四的个案,10个个案,50个个案,100个个案,合起来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建立信息共享的电子平台,大家都来参与,大家都贡献自己的案例,只要这样我们的水平就能上去了。  

  再来看看矢数道明先生怎么用五苓散。他治疗一个5岁的男孩,患有痢疾,高热,但是退热之后出现烦躁,烦躁拒绝盖被子,还有非常重要的就是口渴,水入则吐,饮一口则吐出两三口,小便不利,脉浮数,大而无力,用五苓散2g,即方寸匕,米汤溶化服用。服1剂,呕吐停止,小便利,食欲好转。我记得我以前当中医学徒的时候,给病人开方子开3剂,就算多的了,而我们老师出诊只开1剂。以前就是一个榔头你搬不过来的话,下次是不来求你的,哪有像我们现在那样一开就是30剂。明代,相当于现在的太医院院长——薛己,当时他用药经常一次开20剂、30剂,人家就说他是让病情自动衰退才好的,不是他的药治好的。现在的话,就更糟糕了。所以我们现在用经方,经方就是“一剂知,二剂已”,这才是经方!  


從我的iPhone傳送

要记住!人是六道里造业力最强的。

要记住!人是六道里造业力最强的。

慧律 法師

什么叫做异熟?异熟就是由善、恶的因,引生第八意识的总报跟别报,两报的无记果,所以因有善、恶,果唯无记,这总报跟别报我们前面就已经讲过了,前面讲过了,这个普通叫做因是善恶,果是无记。
为什么讲因是善恶呢?因为造因有善跟恶,那么果报无记,无记就是非善非恶,比如说我们现在这个人,有的人长得很高,有的人长得很矮,有的人长得很好看,有的人长得并不好看,这个就是果报,那么已经遭受这个果报,你就不能说他是好的,是坏的,他已经在偿还前世的债务了。
所以,这个善、恶是就因来讲的,那么一只猫它会捕捉老鼠,我们大半的这个答案,大部分都是归咎于这是一个果报,这是果报,可是人去杀一只老鼠跟猫去捕捉一只老鼠,是完全不一样的。要记住!人是六道轮回里面造业力最强的。这一句话你一定要弄清楚,其它的五道大部分都是受这个果报的牵引,比如说你造福你到天上只是享受而已,你并不能造什么功德,简单讲,人就是我们八识田中银行的经营者,人道,其他三恶道是在偿还债务,而天道是在享受利息,而人道也是有本钱又有利息的存在。
人道,因为第八意识的无量亿劫来的福德因缘,或者是善恶的因缘全部报出来,可是在人来讲又是造业力最强的,造业不是造善就是造恶,你说一只猫去捕捉老鼠,你可以讲这是一种业报,但是你说一个人发一个嗔恨心去打死一只老鼠,那你就欠它的命债,你逃不掉的,逃不掉的,不一样的哦!猫也会生气,可是那种造业的力不是像人,人这个恨一个人的时候会饭吃不下去,我恨你,我恨到饭吃不下去,夜不安眠,打坐没有办法定。
你看!这个人,人不一样,这两只猫打架,等一下你端一盘好吃的东西,这猫就吃得不得了了,好吃得不得了,它马上它就忘记那个善恶,那个恨,比如说那一只猫,两只猫,噢!打得……,打一半了,你弄好一点东西给它吃,它这个恨,什么就没有了,知道吗?人不一样哦!人,你一给他恨起来的时候,你用再好的东西,他就不吃,你知道吗?人这个造业力是六道轮回里面造业最强的力量,所以牵引着我们人的也是这个,牵引着我们人的也是这个,因此人会掌握的那就是一个成佛的最快的地方,人道之间不会掌握的那是堕三途最快的地方,堕三途最快的地方。
同学们!好自为之,我能替你煮饭,却不能替你吃饭,我能告诉你因果的善恶,我却没有办法阻止你造善业或者是恶业。意思就是你们完全要看自己,完全要看自己。做老师、做师父的,只有这个义务跟权力来告诉你,哪一条路是对、错的,所以人包括起心动念都要注意。
因此孔老夫子,儒家里面说:吾日三省吾身。是不是?三省吾身,这曾子,是不是?一日反省三次。噢!这个佛法一日才反省三次?佛法第一条戒律里面:保持秒秒安详,一秒钟就反省一次,每一秒钟都是我们连接的生命,所以我告诉你们这个儒家的思想要跟佛家比,是没有办法比较的,佛教这种思想那是非常、非常地超越的。


從我的iPhone傳送

这样修行,就能解脱生死。

这样修行,就能解脱生死。

净界法師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离开我这一念虚妄的妄想,就没有这一切差别境界可得。你经常这样子修行,就能够解脱生死的业力。
从唯识学的角度,我们心中的影像,第一刹那出现的时候是业力所现的,这个是没错的,我们的确从业力当中会出现影像。但是当第二念生起分别的时候要小心了,我们开始随顺自己的无明,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名言一动,带动我法二执。所以在这个缘起上说,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
就是我们为什么会造业呢?我们好端端的这个心为什么会造业呢?因为有无明,有无明就产生活动,有活动就有生老病死。这个无明就是你心中的遍计执,你一直认为这个境界是有真实性的,不是你心中安立的,是有真实体性的。
所以我们为什么讲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怎么办呢?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我们一定要从今以后,切断我们过去的名言,把过去的等流性的名言,从今以后把它消灭,还诸法一个本来面目。这个时候,系缚我们的业力就慢慢的松脱了,就是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于生老病死灭。我们讲大死一番就是这样子,不是说身体大死一番,就是你从今以后,你不再相信你心中的名言。
唯识学说是破名言,跟外道讲无想,那不完全一样。外道的无想是看到境界,我不知道这个境界怎么来的,我只是无想,那是逃避,那是跟愚痴相应。
唯识学是明白的知道这个境界是由业力所现的,然后再加上我名言的安立,产生很多的变化,这个人是个冤家、是一个亲属,是一个好人、坏人。那我们今天修无分别智,修唯心识观,就是破除名言所安立的法,就是名言。虽然它是无分别智,但是它心中是用佛法的思想,佛法的名言,
来破除世间的名言,跟外道说完全无想不一样。其实你完全无想,你还是不明白诸法的实相,那是暂时让自己不要去想任何的事情,那是跟愚痴相应的。等到你又恢复想的时候,你还是一样随顺你过去的颠倒妄想。这种无想,对这个颠倒的心识没有对治的力量。
唯识学说破除名言,它是观想,观想这个境界的差别是我心中的名言安立,我把这个一切的境界,这个心中的名言全部把它洗掉的时候,我就看到诸法的实相了。那是有观想,有智慧相应的。


從我的iPhone傳送

凈界法師:每個人都是活在循業發現的感受

https://youtu.be/tx9m14OzvkM(自己進入去聞思)

(註:很多人跟我說,佛法很難明。是的,真佛法很深奧,很難明。人生的一切,完全視乎你怎樣對待自己的「需要」?你一天若餓得快要死亡,你必須去找食物,你快渴死,污溝𥚃的水你也會搶著渴。在這個「五濁惡世的末法時期」,世界在近十五年變得只可用「恐怖」來形容,本來科技及經濟發展起來,大家應該過得比以前好。但事實的發展不是那麼簡單,以前大家有沒有看「歐州進入戰爭邊緣」?以前歐州會不會變成治安危機」?非法或新移民結邦立泒從事黑社會活動?以前你會覺得歐州「物價穩定」,怎會來個「高通脹年代」?很多人入不敷支,用議罷工來爭取「加薪」?你若留意多一點國際販毒新聞,美國、澳州、紐西蘭不是經常有大批毒品被倒截?年青人或失敗人對「吸毒」,完全沒有「道德上的自我責備」?當你知道連德國1/4/2024將大麻也合法化時,你可以推斷歐美社會其實已經腐嫻到多少?世界根本的問題就愈來愈大。

|當民主社會用「法治」取代一切「道德標準」時,危險必然會出現。同性戀,同性性濫交成為「人杈的最好衍生產品」,人類精神世界基本上是被「科學主義」殖民了,人只剩下「獸性」的一面,這就是「單一追求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必然後果,到處都是「個人主義」漂出周圍的流浪靈魂,到處都是「孤獨死的老人」,現代化的觀念淪落成這樣,完全不是「文化保不保守」的問題,而是「人類文明危機」根本活生生擺在大家面前,只學西方世界攪攪「環保」「保育一下珊瑚」,根本就是完全看不到人類的危機,很多懂思考的年青一代,根本害怕生育及教育下一代,「十八年後一條好漢」,人長大了一進入現代社會,根本就不客易「潔身自愛」,有杈力的政策人士,有道德感的「資本家」,應該出來咸一下聲,不然,中華子孫也好不了多少!


這篇YouTube,說得簡單易明,一切問題必須從「六根」出發,就可明白「什麼是循業受報」,人的痛苦因緣,不外就是「業之往來及果報顯現」,所以,從此學習「業之因果」的真理,是最易入手「佛法」的。

2024年4月22日 星期一

真的:十病九寒(真正理解的人不多)

真的:十病九寒(真正理解的人不多)

岐伯有道 

很多疾病为什么治不好,关键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没有找到疾病的根源。殊不知“寒"和“湿”是引起很多病症的起因,认识到了这一点,再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你的疾病就有了希望。

寒气的性质

俗话说:“十病九寒”。又有“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之说。寒为冬季的主气,寒邪侵入肌肤,出现表征的称为“伤寒;寒邪直中脏腑,出现里正的,称为“中寒”。黄帝内经就有这方面的记载,我们大部分疾病都是因为受寒引起的,几乎占到了99%。寒属阴邪,寒则气收。人感受寒邪发病后,可导致肌肤收缩、汗孔不开、筋脉拘急等症状。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病人主诉身上不出汗,很难受,到处去寻找治疗出汗的方法。寒又具有凝结、停滞的特性。人体的气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因此寒一旦邪侵入机体,可就导致气血运行迟滞,严重者则凝结不通而出现疼痛症状,如头痛、骨节痛、腰痛等。黄帝内经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寒性质寒凉,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寒邪直中脾胃,开始可出现呕吐清水,腹泻,腹痛,得温则轻,遇寒更重的脾胃实寒症,继而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四肢冰冷,神疲乏力等阳气虚弱的症状。各类寒症表现不一致,一般都有怕冷喜暖,面色晄白,肢冷身凉,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滑,脉迟,紧,眩。

湿气的性质
“湿之为病最多,人多不觉湿来,但知避寒避风,而不知避湿者多也”。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都知道避寒,但不知道避湿气,使其对人体的危害是最缓最隐,不易被察觉,往往被人们忽视,特别是生活在北方的居民,更为显著。湿气最容易侵犯人体的下半身感受湿邪而发病。“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

如外感湿邪侵犯关节肌肉,则见肌肉关节酸重疼痛,活动不利,湿气侵犯内脏可出现湿困脾胃,阻遏了脾胃气机,使纳运失职,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便有粘液等,妇女带下等秽浊不洁的症状。

寒湿邪症具有粘着、停滞的特性,一方面表现为病程缠绵,难以速愈。因湿邪粘着、停滞与人体的某些器官,难以化解,故病程多较长,往往缠绵难愈而反复发作。“湿为阴邪,凝滞难驱”。

这就是一旦患上以上疾病就很难治愈的原因,而医生则往往以减轻症状为治疗法则,没有从根本上去治疗。病从寒中生,治疗当然要以祛寒为根本,否则终生难愈。只要将寒和湿气排出去病情即可减轻或痊愈。如“月子”中不慎感受寒湿只有将寒、湿、气排除病才有痊愈的可能。

寒气的危害性
寒进入人体后导致气滞,气滞又造成血瘀,使血流减慢就会产生很多疾病,温度是决定我们健康的根本,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引起高度重视,在饮食起居方面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要着凉受风,防止寒邪侵入机体。在炎热的夏天开空调、吹风扇要适度,千万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用冷水洗脚、洗头,更不要过食冷物,使脏腑失和,造成疾病。俗话说:"病从口入"。

我们要重点讲一下寒凉饮食对人体的危害,有些人不论春夏秋冬,雪糕、冰淇淋、冷饮、扎啤不断。从中医养生角度讲不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过食冷物。一定不要喝冰饮料和凉茶以及隔夜茶,俗话说"隔夜茶伤脾胃。如有胃寒的人就不要喝绿茶,如龙井茶等。应喝如普洱茶,红茶等暖茶,以免引起胃胀,胃酸等。

少吃偏冷性水果,如草莓、香蕉、梨;葡萄;西瓜;猕猴桃等。过食冷物就会造成胃寒、腹寒,使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我们知道了脏腑在人体生命中枢起的作用,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加以重视,过食冷物和偏寒性水果等,会使脏腑内的气血运行不畅,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从而引起腹胀,腹痛、胃痛、打咯、胃胀、大便不畅(便秘、泄泻)、大便粘涩、脾气暴躁、烦闷,看什么都不顺眼,抑郁症。各种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宫寒等。性冷淡,性机能障碍,口干舌燥,总想喝凉的,口腔经常出现溃疡等。腰痛、背部酸痛、倦怠乏力、手脚冰凉、神衰、记忆力减退等。

不要轻视寒气
现在很多患者包括医生都有一个很大的困惑,往往一个很简单的疾病可经过各种各样的治疗,一直就是治不好,各项检查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如很简单的痤疮,总认为是皮肤本身的问题,治疗时只是用各种外擦药或化妆品,几年都不能治愈。

实际上只要将脏腑的寒气排出去,让上焦之火能够通过中焦从脚下排出去了,痤疮很快就消失了,而且面部的皮肤比原来还要漂亮,面色既光亮又红润,因痤疮是由于肺胃蕴热引起的,也就是因有胃寒,腹寒使得上焦火无法从下焦排泄出去即产生了痤疮,所以治疗必须去除腹内寒气,否则费尽周折也无法消除。

再比如我刚刚治疗了一个四岁半的小孩,从小走路左腿就有些跛行,两腿长短比一,经过三年多的检查治疗,始终不知道是什么病,有的认为是脑瘫,有的认为是小儿麻痹,只给小孩吃一些氨基酸之类的营养品。

经过检查小孩的左腿温度明显低于右腿,肌肉弹性减低,手脚冰凉,面色灰暗,前黯淡无光,髋关节呈倾斜状态,走路时左脚跟不能着地。

经过询问母亲的身体状况,有很严重的宫寒。经过在腰椎和下肢进行针灸,排出来的寒气就像是冰水一样的凉,治疗后小孩马上可以跳动、跑动,明显看出小孩的腿有力量,左脚跟也可以着地走路了,效果很明显。

其实只是将寒气从身体内排除来,经络、神经、肌肉、气血都输通了,恢复了正常的循环状态,疾病马上即可治愈。

有人经常问我,寒气进到身体里为什么就排不出来呢?因为大自然是的空气是个大气压,而我们人体只是一个小气压,寒气进入到体内靠我们自身的小气压是很难和大自然抗衡的,也就很难将寒气排出来的,必须有一个特殊的方法才行。

为了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靓丽的容貌,一定要严防寒邪的侵入,一但气滞血瘀,酿成病就必须调理,所谓调理,就是将人体内的寒邪排出体外,疏通淤塞,使气血恢复正常运行,使五脏六腑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人体就像是一部汽车要经常调试机器才能正常运转。不要等到形成疾病了再去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百病在瘀,瘀则病,病则通,通则祛病。"五脏六腑好比江河湖海,一但瘀塞就会泛滥成灾,及时疏通了,水流通畅了,病就解决了。

现在医病往往只注意症状没有从多方面去考虑,应该像道家的阴阳鱼那样,看病不要只看一条直线,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去考虑,要多从人体的阴阳失衡去考虑,即使是西医也没有脱离开中医的治病原则,治疗疾病的时候也经常在考虑如何调整酸碱平衡的问题,病才能看透,才能有更多的有针对性方法去治疗。

在当今的疾病中,由于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寒气侵入的机会越来越多,所以寒气的侵袭是大部分疾病的根源。

这一点都没有引起医学界和病人的重视!本来很多简单的疾病就是始终无法治愈,这些都应该值得医生和病人去考虑。其实最大的根源就是不敢突破新的观念,去使用新的医疗技术。社会在进步,医学在发展,医生的医疗水平随时都在更新,病人更要大胆的去破除保守思想,为的是自己的疾病早日得到治疗。

机体患有寒湿症会有哪些表现

身体患有寒湿症会表现出各种症状,这种症状西医是无法检测出来的,只能用亚健康来笼统的概括之。虽然五脏六腑没有气质型的病变,但各种症状让病人很不舒服,又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总认为是精神作用,又得不到正确和有效的治疗,会让病人患病终身而不能痊愈。寒湿侵袭到机体会有各种表现:

1;平和体制:是身体健康最正常的一种体质,平素很少患病,精力旺盛,面色红润,两眼有神,思维敏捷,不胖不瘦,身体曲线优美,对外界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很强。

2;气虚体质:气短懒言,语声低微,不愿大声说话、面色暗黄或淡白,目光少神,唇色少华,舌淡红,脉象虚缓,易患感冒等疾病。

3;阳虚体质:身体怕冷,手脚冰凉,身体疲倦多睡多梦,喜热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这种体制的病人多发寒症,易换湿邪、肿胀、肥胖、泄泻、阳痿等症。

4;阴虚体质:手心足心发热、口干舌燥、眩晕耳鸣、失眠、皮肤发干、小便短、大便干燥、盗汗等病症。这种体质的病人易换干燥综合症、便秘等疾病。

5;痰湿体质:面部皮肤易出油、汗多而且粘涩、胸闷痰多、面色黄胖而且发暗、眼泡浮肿、小便混浊、大便溏软粘涩、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患有这种体质的病人容易患有糖尿病、中风。痰湿的特点是粘腻不爽易阻碍气血的运行,使血液变得黏稠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6;湿热体质:口渴口干口臭、身重困倦、小便短赤、大便噪结或臭秽粘滞、阴囊潮湿或带下量多味大。此种体质容易患有痤疮、痔疮、疖肿、黄疸以及代谢相关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

7;淤血体质:面色晦滞、发黑发暗、两颧易患有黄褐斑或色素沉着,可有头、胸、肋、小腹或四肢等处针刺样疼痛。这种体质容易患有痛经、脑中风、心血管等疾病。

8;气郁体质:失眠多梦、神情多烦闷不乐、常有抑郁面貌。胸肋胀满、两肋串通、或嗳气咯逆、或咽有异物感、大便偏干。此种体质的人易患有抑郁症、睡眠障碍症等

患有以上症状就要及时治疗。治疗的关键就是排除寒湿,寒湿排出去了,经络、气、血疏通开了,气血通畅了,一切疾病就会迎刃而解,中医讲“百病在淤、淤则病、病则通、通则祛病”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一个治高血压的方子,我用了20年,坦白讲:100个人,仅失手2个人

一个治高血压的方子,我用了20年,坦白讲:100个人,仅失手2个人

张登峰 张登峰 

这张方子并不是我自己钻研出来的,是很多年前,我去下乡时,有位老中医给我的。那时,我刚从中医药大学毕业,隔三差五父亲就带着我去各地采买药材。
 
有次,在湖北的一个村子里,父亲帮助了一位患者后,他说:我家有本医书,上边写着什么中药名,也用不上,就送给你们吧。

父亲一听这个,勾起了兴趣,拿到书翻了几页后,就让我拿钱。父亲说:这确实是一本医书,对我很有帮助,不过我们这次带的钱都买药材了,没剩多少,这些几十块钱你先收着,等下次来,我肯定备好厚礼。
 
当时患者连忙拒绝,说:我还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治好了我的病呢,哪能再要你们的钱呢?
 
但在父亲的坚持下,还是把钱给他们了。回去后,父亲认真翻看了那本书,其中有一张高血压的方子,父亲觉得很不错,钻研后就用到了临床上。后来我也用这张方子,帮助了不少高血压患者。
随便说位患者吧。他高血压病史已经有十五年了,平时有睡眠差,头晕的问题,也一直在吃降压药,但效果不佳。于是就寻求中医治疗,来到了我这里。
 
刻诊,患者面红,口干口苦,细问得知,患者现在头晕、头痛、大便不畅、怕冷,再测血压,高压180,低压100。
 
接着,我又看了看患者的舌脉,发现舌淡暗嫩,双寸上脉、脉浮滑。
 
辨证后,我给患者开了一个方子:半夏、天麻、白术、瓜蒌、薤白、桂枝、龙骨、牡蛎。
 

结果如何呢?
 
患者服用半个月,大便通畅,不再怕冷;接着又服用一个月,患者头晕、头痛、睡眠差也基本消失不见。
 
效不更方,患者又服用两个月,诸症平息,血压正常;为巩固疗效,让患者继续服用一个月善后。随访,未见复发。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举个简单的例子,咱们家里应该都有塑胶水管吧,要知道时间长了,水管里面就会充满杂质和泥土,导致水管管腔狭窄,所以水流就会变小。
 
那怎么才能让水流恢复原来的水平呢?就只能清除水管内的垃圾,或者加大供水压力。
 
所以对待高血压,一要去淤积,湿气,淤血便是;二要平肝阳,补肾精,这样血压就平了。
 
下面就来看看,方中的治疗思路:
 
1、半夏、天麻、白术——祛痰熄风
 
天麻可以平肝息风,是治疗肝风内动所致头痛、眩晕的要药;半夏辛温,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这两味药合用,有降逆化痰、息风止痉的效果。
 
白术善于补气健脾燥湿;与半夏一起使用,可以增强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脾虚生痰所致眩晕、头痛等症状。
 
2、瓜蒌、薤白——宽胸化痰
 
瓜蒌能利气开郁,导痰浊下行而奏宽胸散结之效;薤白温通滑利,善于散阴寒之凝滞,通胸阳之闭结。这两味药合用,可以化痰通阳宽胸。
 
3、桂枝、龙骨、牡蛎——扶阳安神
 
桂枝善于温通心阳,龙骨、牡蛎善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者伍用,有温通心阳、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功效。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说中医有多好,只希望大家能对中医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哪怕能影响一个人,帮助一个人,我就没有白写。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