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普巴扎西仁波切 : 认识禅定-1

认识禅定-1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前段时间无论是很遥远的一些弟子们也好,甚至身边所有的这些弟子也罢,为了我们这间房子真的付出了很大很大的代价。所以前段时间我也在想,怎样才能所谓的一个回报呢?记得以前我们的上师在亚青寺的时候曾经说过,为了这个寺院弟子们付出的代价很多很多,所以他最期盼的是能在这样的地方多给弟子们讲几个法,这样一来,以上弟子们所付出的代价就有很大的利益了。
所以前段时间我也在想,我们能否在过年期间在这个佛堂里面讲几节课,这样一来相对之间我心中也就更舒服一些。因为无论怎么说,这段时间,真的,很多弟子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也好,要不人力上面付出的代价真的很大很大,有时候我作为你们的导师真还是觉得很惭愧的。这样一来,这两天咱们幸运已经把这一系列都做好了,都觉得,上师,我们的佛堂非常非常好!是的,但这次真的由于所有弟子付出的代价,我们这里已经舒服的不得了,甚至我所住的地方都已经舒服的不得了,再去寻找更舒服的地方,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更舒服的地方另当别论,恐怕人间再也找不到了,已经做成这样!那最重要的是,这两天在过年期间,咱们能在这样的一个地方讲讲法,师徒们都在这边所谓的庆祝一下新的一年。世间人所谓的庆祝节日可能就是在外面吃喝等等,我们出世间的人庆祝,是师徒在某一个地方讲解我们该做的这件事情,当然是正法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讲的。
昨天我们在这里面也做了一些仪轨,今天开始讲解一点点法。由于这边的条件比到其他地方更好一些的缘故,所以今天我们前面稍微念一点点仪轨。但是念诵仪轨期间不需要声音吼得很大,没有必要的,反正我们就用正常的声音,慢慢慢慢把前面的仪轨稍微念一下,这样一来为我们新的一年也铺个很好的缘起。
另一方面我刚刚说过,我们以上无论从哪一方面,所有的弟子付出的代价是所有的,平常我身边即便是一毛钱、一块钱都放在这上面,尤其弟子们真的付出的代价很多,所有的弟子们!为了这一切都成为积累资粮的这么一个因,所以我们今天大家在这里面念诵一个仪轨,就是讲法之前的仪轨。但声音不需要吼得太大,这里相对之前条件好一点,但也必然是一个小区,声音吼得太大的话恐怕也不是那么很好的。
嗡 桑巴ra桑巴ra 波玛纳 萨ra 玛哈 臧巴瓦 吽呸 索哈 (三遍)
现有自在摄受祈祷文——大加持云
  嗡啊吽舍      嗡啊吽舍
得钦巴瓦旺格颇庄德 大乐炽然自在宫殿中
得东所所多贝耶希格 乐空圣妙观察智慧身
玛恰得丹巴美让因利 离欲具乐莲花自性中
多杰涅玛囊瓦钦布华 金刚日尊大光明威德
丘格囊瓦塔义多杰丘 法身无量光佛金刚法
杰定旺协特吉吉恰热 世间自在大慈大悲身
巴玛嘉波括迪阿旺杰 驾御轮回涅槃莲花王
囊哲热诺旺钦黑热嘎 摧伏三有雄威黑热嘎
桑瓦耶希班匝瓦ra合 秘密智慧金刚亥母尊
得巧多贝嘉波得钦得 胜乐妙欲之王大乐藏
玛利杰给耶绰热协玛 摄诸众生心识作明母
巧屯夏吉旺协得东嘎 胜共手印自在乐空舞
旺匝多杰华沃扎给措 怀柔金刚勇士空行聚
囊东年巴钦布昂涅德 现空广大平等自性中
多杰格耶嘎吉哲森友 金刚身之游舞震三有
嘎美颂格雅这堪森格 无碍语之笑声召三界
奥塞玛布括迪永拉恰 红光周遍轮涅一切处
哲义当杰友央德巴协 撼动聚集有寂之精华
多杰恰巴钦波特吉喃 依于金刚大欲之意乐
南尼欧哲多给巧作央 赐予所欲二种胜悉地
多杰嘉杰雅巴钦波义 施以金刚铁钩大绢索
囊哲得瓦钦波敦协巴 万有显现摄缚大乐中
塔义杰彻扎沃若嘎坚 无边幻网之中游舞者
德杰功沃协瓦因耶贝 犹如芝麻荚开而安住
RA坚匝森旺格拉措拉  怀柔圣众浩瀚三根本
给必所瓦得所辛吉洛 至诚恭敬祈祷垂加持
巧屯欧哲多给华塔达 一切所欲胜共诸悉地
托美旺德协贝欧哲作 无碍自在成就祈垂赐
(此为藏历土兔年七月一日,具“德”名者 [麦彭仁波切] 造。任谁祈祷皆能如愿成就一切怀业,毋庸置疑。写于红布高悬,或以火,风作转轮,亦能成办。吉祥圆满!)
解缚咒
  嗡 门芝西日瓦RA达 班匝忙索哈 嗡达RA尼达RA亚
  摩匝尼摩匝亚 摩恰尼摩恰亚 芝旺瓦RA得索哈
狮吼咒
  南无RA纳扎雅雅 纳美阿雅阿瓦洛格得 效RA雅 波德萨多雅 玛哈嘎热尼嘎雅 得雅塔 嗡啊嘎这 波嘎这 尼嘎这 嘎章嘎这嘎若这 泽德作拉嘎若哲 波RA耶索哈
内外魔障三暗等 刹那寂灭于法界
佛子誓愿谛实力 祈愿如是获成就
(为利佛法故,“愚者”[妙音龙多加参] 著述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回遮仪轨
无可言思般若度 不生不灭虚空体
各别自证智行境 三世佛母我敬礼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南无敬礼师,敬礼佛,敬礼法,敬礼僧,敬礼大佛母般若波罗蜜多。我之一切真实语,当愿成就。如昔时天王帝释思维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义,依止念诵而遣除魔王波旬等一切违缘。如是我亦思维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义,依止念诵,魔王波旬等一切违缘,愿皆遣除,愿成无有,愿成寂灭,愿极寂灭。(此段念诵三遍)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来亦不去 不一亦不异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诸说中第一 我稽首礼佛
下面还有一些像大白伞盖、狮面佛母,因为这两天我也没有细致看看汉语是怎么念诵的,突然念一个的话,我想今天我们敲的木鱼等等都不是很具备,要是这样的话,咱们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去念诵。
嗡嗦得
圣境自在成就哼达哇 藏地莲师摄受卓弥华
郎卓化身加瓦曲英等 大圣持明主尊之化身
浊世大胜妙主龙钦巴 龙萨盛德化相善知识
往昔诸大持明复颂扬 大圆满法精华为众启
祈请根本上师龙多尊 唯愿一切生生世世代
怙主与吾何时无分离 成熟圆满如海至究竟
生死中阴迷乱净法界 祈愿诸众受用极乐刹

邬金刹土西北隅 莲茎花胚之座上
希有殊胜成就者 世称名号莲花生
空行眷属众围绕 我随汝尊而修持
为赐加持祈降临 格热班玛思德吽
祈请降临此圣处 我等修持受四灌
遣除魔障及违缘 赐予共不共悉地
金刚上师具德佛 顶礼三世永住尊
示现三宝胜依境 无有分别作皈依
真实意化清净供 供养圣尊祈纳受
阻碍悉地海魔障 忏悔一切罪障过
十方三轮清净法 无欲行持随喜之
清净四边无垢染 圆满菩提而发心
如来自在大菩萨 供养三清净之身
世代所积诸善业 总集回向大菩提
遍地香涂鲜妙杂花敷 须弥四洲日月顶庄严
以此所缘诸佛佛土献 愿诸众生清净佛刹行
章格热ra纳 曼扎拉 波匝 美嘎 萨摩扎 萨帕ra纳 萨玛耶 啊吽
依于一切有情之 各别根器与意乐
大小共同乘教法 祈请常转妙法轮
顶礼三宝!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脱离六趣痛苦及痛苦之因,当证一切种智大觉果位,故听闻无上密法而发心。
本来我们前两天所说的是,这段时间先讲解《禅定中阴》等其他一些关于禅定的教言。但是我又在想,文字要是过于太多的话,怕这两天,因为虽然我们是在汉地,交通等多方面条件倒挺成熟,但是还有很远的地方过来的一些居士,因为他们到这边只是过来先看看我。
本来是说讲关于禅定方面的一些教言,像《禅定中阴》,要不其他的书面上面的一些教言作一些解释。但是刚刚又想了想,因为这两天从老远过来看我的这些弟子们,在这边也住不了多少天,过两天又要去工作,甚至家里也有很多很多做不完的事情。尤其现前又是过年期间,虽然我们是进入佛门的一个信徒,但必然是一个人,世间当中的很多人际关系也需要处理,所以这两天不一定在这边待很长很长时间,这样一来像很多很多密宗的一些教言,怕要是断一些传承,这个缘起也不大好。所以我刚刚想了想,还是我们先从具体操作方式上面多讲一些禅定,可能这样意义更广大一些。这样一来每天所讲解的法都是一个完整的教言,即便你只能听一天的法、听两天的法,我们能听多少天,咱们就算多少法,总之每天的法都是一个圆满的法。
前两天我是这么想的,这样一来我们这两天每天都讲个圆满的禅定,即便只能听一天的课、两天的课,都是一个圆满的传承,可能这样会好一点吧。因为常在成都周围的信众们,我们以后还会继续讲着法,到时我们无论从《禅定中阴》也好,要不《教言宝藏》,无论从哪一方面讲,它是一个圆满的传承,慢慢慢慢听着。今天咱们就谈谈一些家常的话,因为今年可能我在这边会多待一段时间。
尤其这一段时间,各地地方的居士们都听到我的身体不太好,我平常也在网上看见,为了我这个病,很多居士都付出了很多代价,天天都在放生。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这都是自己积资净障;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听到导师身体不好的原因而从事着很多很多善行,当然我也是非常非常高兴,甚至很赞叹这样的行为。有时候我自己也在想,像这么大的一些善行改变不了我这个病,世上还有什么能改变得了的?总的角度来说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可能由于像前两天我查出的一些病等等,可能今年在这边我待的时间会长一些,即便怎么样,我们后期慢慢慢慢从不同的角度讲着法。
以前我也跟你们说过,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没示现涅槃之前,也希望他身边的所有活佛们为度化众生(而讲着法),上师这方面的渴求心是非常非常大的,尤其上师没示现涅槃之前也把我叫到身边说:“以后为汉藏弟子讲法是你事业当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平常无论在高原地方,还是在汉地,我也把讲法作为一个修行来做,所以我们以下还会继续讲解不同的教言。但总之这两天的时间当中,还是从《教言宝藏》的角度来讲解,因为这次我们文字上不会讲得很多,最多也就是一句两句,主要还是从真正修行的角度讲得可能会更多一些,大概是这样的。
刚刚所说的,因为今天是新的一年的第二天,世间人平常过年的习惯可能都是吃喝玩乐,但是我们过年的方式,当然修行绝不能搁置一旁。因为我们现前眼睛看得很远,在成办着一个远见的事业,这就是解脱。所以无论在什么样的节日也好、什么样的状态当中、什么样的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本该做的、我们首要的这个事业,就是修行!所以我们今天在庆祝新的一年当中,我们也把平常世间的很多很多先暂时搁置一旁,就开始以出世间的方式去迎接新的一年,我想这也是非常非常好的!但总的角度来说,我们在座的所有居士,多多少少无论你平常念诵方面多一些,还是平常打坐方面多一些,还是闻思方面多一些,还是平常从事上供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下施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方面多一些,总之我们时时都从事着不同的善业,意义非常非常广大。但以后还需要再接再厉,多修修法。
我们平常也在讲,世间人可能把无常以及类似这样的一些词当做不吉祥的词来理解,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修行者,我们可能把它当做世上最吉祥的词来面对,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仅仅逃避,这不是一个正直人的行为,一个真正正直人的行为必须要面对现实。所以我们通常无论在什么样的前提之下,都会讲解很多关于无常方面的道理。当然,今天即便是大年初二,我们还要讲解这方面的道理,因为这不叫忌讳,而是最吉祥的词。
吉祥在什么地方呢?今天早上我也给很多居士说,昨天晚上我睡觉之前忆念到很多很多事。可能是由于过年的时候会想到自己的父母,甚至也想到我们身边的很多很多已经去世的这些居士,我心里在想,他们从小直到当时不存在的那一时刻,所谓的世间一切到那个时候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现前虽然在讲解这样的道理,但总有一天也会像他们一模一样的。所以这两天可能是在过年期间,由于是节日的缘故,忆念已经去世的人更多一些,所以当时我也在想,我必须应该多想想。这样想的目的先是去抉择自己的见解已达到什么程度?因为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模一样,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先去判断也好,去看看自己的见解已达到什么程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自己内心没有成熟的前提之下,尽可能还要多精进修法。原因是,因为我的内心还没有成熟,当无常降临到身边的时候,我现前的状态可能与庸俗同道,和一个凡夫没有丝毫之差别。所以我今天如是去观想的原因,就是时时知道自己现前站在什么样的地位当中。因为我们可以欺骗世上所有的人,但永远欺骗不了自己和阎王爷。所以昨天晚上我一直都在想,从睡觉之前直到早上起来的时候,因为这样也挺好,晚上睡觉之前我可以少睡几个小时;早上很早的时候,我可以起床。
这样讲解的真正目的也是告诫我们在座的所有弟子,必须面对现实,因为可怕的无常在我们每个人面前都会发生。就像昨天早上,我们先做了“摧破金刚心咒”甘露沐浴,目的是为了洗刷也好、洗清无始以来至今所造的一切罪业以及所有的一切病魔。病魔是一种结果,但是贪嗔痴烦恼一切罪业是因,所以我们去消除它的因,也消除它的果,所以昨天以摧破金刚甘露沐浴来清净自己的一切业障。从另一个角度,按照莲花生大师当时所做的遣除一切病魔的一种仪轨,我们昨天已经做了,同时也做了一个小小的火供,也就是一个烟供。因为这个既是上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也是下施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我们现前在快快乐乐、高高兴兴地迎接新的一年,但是我们身边的亲人又有多少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已经离开我们了。
虽然他们已经走了,但活着的人仍旧是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还要与他们共度这个新年,那时候用什么方式呢?当然还是行善,所以我们昨天就短短做了这么一个小小的火供。但这一点是否每次都必须这么做呢?当然,这倒不一定。因为我们平常所从事的一系列善行都是在做上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长久住世,下施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暂时心想事成,究竟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我们平常时时做的事,所以当然不需要再分平常还要一个上供、还要一个下施,当然不需要这样,但是昨天在这样特殊的日子当中我们就做了这么一个仪式。
就像这一模一样,每当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把它当做是首要的一个意念也好,一个观照也罢,所以时时都要想想无常。这样一来,我相信从精进的角度你会更加精进。比如说,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在迎接新的一年,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又少了一年。去年今天的时候离死亡有五年的话,今年的今天就变成四年了。这也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以及时间时时在警告我们,让我们要早点修行、早点做好准备精进修行。原因是,如同以上的时间般,逐渐开始往下走,到达终点站的时候,恐怕再也不会有多余的时间,因此还要多精进修着法。当然这些都是关于共同外前行方面的一些教言,我们时时不能忘记。
这段时间也有很多居士说,他平常也非常喜欢修行,但是每当修行期间,昏沉和掉举时时侵犯自己的内心,怎么都静不下心,该怎么办呢?当然还是需要多去修学共同外前行。但要记住,共同外前行书面上的观照我相信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不就是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之因果吗?但是细节方面的共同外前行还需要如理如法去观照。由于我们平常在观照过程中仅仅走一个程序,所以内心当中的感受就不是那么很强烈。若是内心当中的感受很强烈的时候,我们可能不会像平常一般还会招来那么多的昏沉和掉举。所以要记住,当昏沉掉举时时在自己身边起现的时候,说明你的共同前行只是走一个过程而已,还没有起到切实之作用,那么这个时候还需要更加细致去观共同外前行。
这以上我们就少讲点共同外前行。紧接着以下,很多人都希望,听说这次导师要讲解禅定方面的一些要点,能否在这个时候讲一些禅定方面的要点呢?当然可以,我们紧接着以下就开始讲解禅定。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传讲了八万四千种法门,如《精要明镜》之中曰:“教法乘次无量,入乘之门众多,演说之词聚亦广大。”八万四千种法门不是说佛陀必须有八万四千种法门才是一个完整的佛教,而是由于众生根机不同的缘故,不得不依不同的方便来宣说。也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教法乘次无量,入乘之门众多”,比如有些是这样修的,有些是那样修的。还需要了解的是,如今很多很多修行者,首先不去观照自己的条件、自己的根机,而是非常喜欢与他人比较,说有些人是这样修的,我应该像他一样,即便超不过他,我也必须按照他的方式去修。但是先问问自己,你具备像他一样的条件吗?若具备的话,如是修学我想决定是一件好事;若是不具备他人般的条件,那先问问自己,符合自己条件的法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们时时都在讲解,初次进入佛门之时,根据个人的根机需要依止一位具德上师来引导不同的教言,因为导师会根据你的条件讲解不同的法。
平常我身边也有很多很多弟子,有时候我就问他们,比如刚开始入门的人,你平常工作是否很忙?你平常有很多时间可以修行吗?以及你以上进入佛门有多长时间了?从闻思的角度你看过多少本书、学过多少理论?从实修的角度念诵过多少佛号、念诵过多少经文、从事过多少善行等等,就在观察这个人的根机。是的,我可以按照我自己的要求让他去做,但当他的条件不成熟的时候,他能做得了吗?
举个例子,我今天去依止一位导师,这位导师非常爱念《大藏经》,他告诉我像他一样念诵一遍《大藏经》的话,我能念诵吗?因为有一句话就叫将心比心,我做得到吗?我做不到!一个导师一辈子都在念《大藏经》,就告诉我,我下半辈子必须念十遍《大藏经》。别说十遍,一遍,甚至一本能不能念诵完,我都不知道。那么《大藏经》需要念诵吗?当然需要念诵。我们不能说释迦牟尼佛是在星期天的时候讲授的《大藏经》,因此对我们后一代的弟子来说,这是星期天的法,因此与我们平常工作期间没关系。不能这么树立吧!若是教言的话,为什么我们不去念诵呢?但是我们在座的弟子当中有谁念诵过一遍《大藏经》?所以这就叫“针对根机而树立”。
我们现前可能依止的导师并没有要求我们去念《大藏经》,比如说有这么一个导师要让你念诵十遍《大藏经》的话,你能做得到吗?我们可能现前面对的很多导师,有些让你去学闻思,有些让你去修加行,有些让你去做这样那样的,但那时候根据个人的条件修学相应的法是最合情合理的。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自心与法不相融合,则无法调顺烦恼怨敌。”指的是什么呢?法与根机不相应的话,你的条件和法之间不相应的话,无论你修学什么样的法都不会有成功的那一时刻,原因是你做不了啊!
就好比有些人进入佛门的时候,一位导师本身是修禅的,就直接告诉他“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真正禅定的要点,应如是去修学。他能做得到吗?什么叫“应无所住”?又还要起个“心”,那到底没有还是有?所以在他心目当中永远都是一种斗争,因为他做不了。所以还是要符合他的条件讲解相应的法是最合情合理的。
但当然,很多很多弟子虽然表面上说是在依止着导师,实际上还是按照自己的那一套去做。导师虽然是这么讲解,但万一导师有没有讲错的时候?若是带着这样一种情绪去依止导师的话,我相信今生你决定不会有成就的那一时刻。因为要记住,成办解脱,一切都来自于信心哪!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时代,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除信心之外,一切条件都具备。据说三藏经能背诵讲解,可不是对着书本讲解,而能背诵哪!但就是由于缺乏信心的缘故,最终命终之时两者都堕入三恶趣之中。那若巴尊者往昔是一位班智达,什么叫班智达?因为他的闻思已经达到极顶。尤其在印度,佛教的范围很小,所以他是守持西门的一位班智达,他的智慧是没得说的。但当时文殊菩萨呈现在他面前说:“即便你有这样高尚的智慧,但想一生成办解脱仅凭这一点是不够的。”此时那若巴尊者问文殊菩萨:“那我应该怎么去做呢?”“你去寻找一位叫帝洛巴的尊者,这就是你有缘的导师,在他面前修学佛法,你才具备一生成办解脱之条件。”
从那天开始那若巴尊者放弃所有的一切去依止,在依止过程当中,他经历了24个苦行。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并没有为他传讲一句佛法,从我们的感觉,我们所谓的法应该是导师高高坐在上面,拿着一本书讲解书面上的一些道理。这些形式那若巴尊者没有得到一句,也没有像我们平常,导师让你坐下,今天共修一座上师瑜伽也好、修本尊也罢、修禅修也好,也没有讲解一座。就仅以这样的方式度化这位弟子,最终经历24个苦行以后成办解脱,还是凭借信心一个法而成办解脱的,所以信心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平常也告诫身边的所有弟子,因为我们所谓的信心不是时时带在嘴上,口中说着信心、信心这样那样的,但是实际上呢?还是背道而驰。因为心里所想的和所做的完全是两样,那这时候信心真不是很圆满。
我平常自己也在想,我依止我的上师直到现在,导师所传讲的每一句法,我永远没有产生过一点点怀疑!可能很多都会说,导师的法我也没有产生过怀疑。细致想想,你真的没有产生过怀疑吗?所以信心非常非常重要!这也告诫我们在座的所有弟子,法与根机相应是最合情合理的。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它必须要这样,比如你的根机过于太低,法过于太高的话,做不了。如达摩祖师初次到汉地的时候,梁武帝召集全国的僧众来听天竺这位老和尚也好,这位导师的引导。但是此时达摩祖师一上座并没有以文字传授法,也就是说用词句来宣讲佛法,也没有做什么表示,而是心对心的方式印证见解。但由于当时汉传佛教并没有这样的一些传法方法,因为往昔并没有这样高的一些传讲风格。所以此时很多弟子,当然一方面可能是当时的环境,另一方面还是弟子根机不足的原因,最终达摩祖师传完法以后没一个人理解。今天达摩祖师出来,坐在法堂上,坐一段时间起座就走,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法与根机不相应的原因。法过于太高,明心见性,讲经不用口,也不作表示,心对心的方式印证见解,这是见性本身的要点。但是当时弟子根机不足的缘故,所以还是没有懂得什么叫见性。甚至还会产生众多的议论,说为什么达摩祖师不传法?是否这两天谁得罪达摩祖师等等一系列现象。
我们可能平常在修行过程中也会遇到类似这样的显现,这些都是法与根机不相应的原因造成的,所以法和根机必须要相应!你在依止你导师期间,导师叫你怎么去做,你先必须认好自己的导师,不要像老狗寻食物般见到一位导师就去依止,否则这位导师说出来的,就像你自己所产生的疑惑一般,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只要选择好自己的导师,这位导师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德;第二是具缘。
“具德”指的是这位导师真是佛,不是口中说出来的那个佛,而是真正具备佛的一切条件。比如从功德的角度来说,他的信心和慈悲心是圆满的,这就叫佛。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位真正导师是三宝的总集,所以导师身为僧、语为法、意为佛。什么叫僧呢?就是不离者为僧。不离教法为僧众的话,就是追随释迦牟尼佛的教言,如理如法修行并清规戒律是僧人的象征。导师的身体象征着僧人的话,导师的戒律是非常清净的!那我们平常去观照这位导师,是否值得我去依止,他的戒律是否清净?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宗的誓言。
第二,导师的语为法。导师口中所讲解的一切都没有离开过教法,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比如高高在上,口中所讲解的是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只要从法座一下来的时候和佛法完全没关系,都是打打杀杀一类的事,那么这不是一位真正导师口中所说的话。一位真正导师所传讲的教言应该是教法,无论是在讲法期间,还是探讨一般世间的事,都没有离开过佛教的背景。因为导师的语象征着佛法,导师的语为法,那么我们平常听听导师所说出来的一切是否符合佛法?
因为如今听到很多各式各样的一些谣言,像有些张口闭口都在讲解哪个传承好、哪个传承不好,哪个导师好、哪个导师不好。那么这么分别很重的一位导师,我们真不知道他的内心是否已经圆满具备佛的条件,语是否代表法?因为真正的佛法是平等的,为什么张口闭口都是一种分别心呢?所以一位真正导师“语”必须符合法的象征,就是一切都是平等的。
导师的心为佛,真正的佛是获得断证一切功德为佛的象征,那么用我们自己能感受得到的,就观待这位导师的信心和慈悲心是否圆满?要依止这么一位导师,这样的导师就叫具德上师,一点都不会有错的!
第二,光是一个具德还不够,看看有没有缘分。所谓的缘分怎么去理解呢?对导师能否认同他就是一位真正的佛。前面一系列条件具备的时候,你能对他生起如佛般的信心吗?若有,就叫具缘。导师已经具备具德一切功德,但是在你的内心当中还是觉得生不起信心,那就说明没缘分,我们要依止一位既是具德又是具缘的导师。我们平常也在说,光是具德没有缘分的话,信心很难增上,所以还是无缘;光是具缘而不是具德的话,只能作为一个一般的朋友。光是具德没有具缘的话,我们平常把很多佛像放在我们的佛堂上面,时时都作一些祈祷,但是从情感的角度,我们只是说站在出世间的立场有这样一些(行为),但是从另一个情感角度,身口意三门完全托付于谁,这个好像没有做到般,所以还得有一个叫具缘。
若是具德和具缘的导师,没得说的,你称之为根本上师也好,称之为自己的导师也罢,总之这样的导师可以作为自己的依止师,就在这样的导师面前去依止并且追循这位导师的教言。他让你怎么去修学,这时候还是尽可能不要掺杂很多私心:我想这样、我想那样……若是我们的想法都是对的话,为什么要依止导师呢?但又要记住,贤劫千佛没有一位不依止导师而成办解脱者,都是依止导师而成办解脱的。这样一来,我相信你今生不依止导师,成办解脱的机会可能只是个零,因为没有先例。若是有先例的话,我们说不定碰巧变成第二例,我可以带着一个侥幸心理,但是我们连侥幸这样的一个缘都没有,因为原本就没有这样的例子,那就说明我们最终也只是一个零,所以要依止导师成办解脱才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这时候应该遵循导师的教言是最好的。这也是在讲解法与根机是否相应,法与根机不相应的话,还会产生很多类似触犯十四条根本誓言的一些违缘障碍吧。
比如说,一位弟子对密法心生敬信,想修学密宗的时候,有一位导师或者一位密宗的弟子告诉这个人,你现前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总之让他的心转变成修学其他法门的时候,这位导师以及旁边的这位弟子已经触犯了十四条根本誓言,他的罪过就只有下金刚地狱,过失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平常也告诫很多弟子,我在摄受弟子过程当中,不一定全都遵照一种方式,有些弟子我让他先修加行,因为他的一切条件都具备;有些弟子因为他没有这样的条件,让他这样做的话,恐怕他会放弃对密法心生敬信这么一个念,那这时候用另一种方式让他进入密法修学密宗。所以法与根机必须相应,要记住这一点。
由于法与根机需要相应的缘故,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传讲了八万四千种法门,总摄于三乘教法之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乘教法、大乘教法、密乘。小乘教法来自南传佛教;大乘教法主要在汉传佛教,汉传佛教无论是净土、禅宗主要是以大乘教法;藏传佛教五大门派主要是以密法,密法分为外三部和内三部,总之都是在密法范围当中,总摄于三乘教法之中。
那么三乘教法的根本当然还是没有离开过调伏自己的内心,这一点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也曾经说过:“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调伏自己的内心是一切教法的宗旨。一旦要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就会变成什么呢?“胸中虽持十万多之法函,临终之时亦不能获得真实之利益。”就是说一旦不能在根本上用功的话,无论你修学什么样的法门,今生成办解脱的希望是非常渺小的!这就可以肯定地说,不观照自己的内心,仅仅走个修法的形式是成办不了解脱的!
所以我们今天从禅定的角度讲解一些,什么叫正法,什么叫谬法。比如都认为只要我能止息一切妄念,在无分别状态当中,应该称之为一种禅定吧?你把它称之为禅定当然可以,但是与佛法所讲解的禅定是否符合,那就不好说了。原因是,因为止息一切妄念在无分别状态当中的那种境界太多了,下面我们还会一个一个宣讲,这个太多了,所以以后无论修学什么样的法门都必须符合与解脱相关的见解。
我们平常无论修什么法,因为这段时间有很多人都在说,他在修禅定,能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我就问他,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目的是为了解脱的话,你现前所做的这种状态和解脱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联?这个不是我们在讲他人的故事,而是在分析自己的禅定。比如说,我们在座的很多弟子都在修禅定,那么这时候就得问问自己,你当前所修学的这个禅定与解脱之间的关联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解脱?因此你现前如是修学能达到解脱吗?因为要记住,仅仅在无分别状态当中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若可得的话,就会变成第八识阿赖耶识、前五根识也能成办解脱,也会变成色界十七天以及无色界四空处也能成办解脱,因为它也在无分别状态之中啊!
可能很多人就会想,我平常修禅定的时候,也只能达到这么一种境界,所以我这个能成办解脱吗?仅凭你现前这种状态是解脱不了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刚刚所说过,第八识不能成办解脱,单纯的啊,单纯的第八识不能成办解脱,单纯的五根识不能成办解脱。那么配同着众多方便法当然具有解脱之功能,所以历代传承祖师曰:“方便为次要,禅定为主要者,已堕入小乘灭尽地。”不能成办解脱的原因就在于此,这是对次第根机而论的。
这段时间可能也有很多弟子,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也难说,比如说,这边的导师为什么天天一讲解禅定都那么着重方便呢?难道禅定真的要着重方便吗?禅定不需要着重方便,体用一如本来就是禅定的教义,它本来已经具备一切方便法,不需要再树立什么方便。但是先问的是,你开始修学禅定的时候能做到体用一如吗?能做到便智双运吗?做不到的!那我们只能在禅定和方便当中去摸索,就这样长时间去串习,达到一个真正的解脱法,这时候不得不重视方便法。历代传承祖师为什么说“方便为次要,禅定为主要者,已堕入小乘灭尽地”,以及“能知修行不知妙解脱,岂不犹如禅天定”。光知道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但是不知道妙解脱之一系列方便法,因此即便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也仅仅是一个世间禅定,就会变成这样。所以希望我们在座每一个修禅定者,要记住这一点,不要天天为了自己舒适,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
“导师,这一段时间我真的挺舒服的,因为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虽然时间不能很长,但短短的时间当中感觉到心很清净。”我们先问问你,你这样去修学清净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过于太烦恼的缘故需要清净,还是为了成办解脱?若是单纯清净自己的内心,那你怎么做就怎么做,反正和解脱无关的事。但若要是为了解脱的话,仅凭自己的舒适是远远不够的!若是仅仅为了舒适,因为这两天在过年,前天是大年三十晚上,是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应该说是最佳、最舒适的日子,所以这是最好的。昨天一天汉地的习惯说很多人都不出门,都在自己的家里待着,今天是初二,第一时间就要到自己最亲近家去拜年等等。这些都是在寻求一种舒适,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吗?如果仅仅是舒适,无论以什么样的方法它都能达到,不就是一样的吗?但要记住,我们现前所修学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舒适,而是为了成办解脱,因为完全是两个概念!
可能有些会想,上师你平常对这方面也这么重视?因为不得不重视,我们天天都在讲解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必须得重视!所以我刚刚也在说,昨天晚上从睡觉直到今天早上,一直都在想着关于无常方面的一些要点,所以此时内心对这方面感觉的那种体会更深,应该说更深刻一些。甚至今天早上起床的时候,修学一段时间的禅定,那时候内心更敞亮一些,原因是什么呢?由于在境心分不开的状态当中,不需要用言语去表达,那种状态当中,就像前两天所说的,真的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有老死、永远没有什么可变化性的”。在这种状态当中,我们通常虽然讲解很多很多这是很恐惧的、那样恐惧的,但见解本身超越一切,哪来的恐惧与不恐惧等等,所以每天早上在这种状态当中修学一阵时间,内心就觉得更舒适、更敞亮。这些都来自什么呢?长时间修无常的缘故。
我这段时间也在说,以前上师曾经说过,你在为弟子讲解什么法的时候,你应该着重修这个法,这样一来,弟子心相续当中生起这样的法,可能会来得更快的。记得我从禅院出来开始为弟子们讲解一些顿超的时候,那时候上师已经授记我们不需要到太阳下再去看顿超,因为相对之间,不论在哪个地方都能呈现一些顿超的形象,所以那时候上师说,不需要特别到太阳下去看顿超。但第二年上师又说,这段时间有时间还是到太阳底下去看看顿超。不是由于个人,因为如今他年龄已经很大了,在太阳下由于身体也不大舒适的缘故,有时候太阳还会导致身上很多不舒服的一些因素,像你们都年轻,所以在太阳下也没有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往昔历代高僧大德也曾经说过,有一种四摄事当中叫同行摄。“同行摄”指的是什么呢?你为弟子讲解什么样的法,导师如是去修,专程去修这样的法,这样一来弟子内心当中生起这样的见解会来得更快。
所以平常我们也着重讲解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对于我来说,上师是否在课堂上面你自己讲完就完事?不!我天天都在想。就像我刚刚所说的,尤其昨天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在迎接新年的同时,可能这方面还会想得更多一些。因为这样一来,既可以去辨别自己的见解达到什么地步,甚至对以下精进也会创造很多很多条件。所以希望我们在座弟子们平常应该往这方面多修修,因为我们可不能再欺骗自己了。
昨天我们在做短短烟供的时候,上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相对之间大家的感受不会很强,下施三界六趣一切众生也天天都在说,我们同时在说,为不能去迎接新的一年、去世的这些人,为他们一起去庆祝这个节日,为他们创造这个条件,这个时候可能心中那种感受会强烈一些吧。因为相信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人已经没有条件去迎接今年2015年这一年。我们什么时候也会像他们一般,谁也不知道,因此还是需要在这方面多去精进一些。
就像刚刚所说的,方便方面应该还是要多重视一些,不要仅仅为了禅定而禅定。光是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无论没有妄念的时间长达多长,这个从某种角度来说真的不是多大的功德。所以通常无论讲解方便法,还是讲解禅定,我们时时没有离开的就是三大功德: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这三个可能我们同一时间有时候很难做得到,因为出离心,以我们现前所理解的出离心需要起心动念,以我们现前对慈悲心的理解还是起心动念,信心也需要起心动念,因此在止息一切妄念状态当中无法树立三种功德一般,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止观交修。观察修的时候需要观察修,安住修的时候需要安住修,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一个平衡。
这两天很多弟子都在修觅心法,甚至也有很多人对觅心法并不是那么很重视。像以上在修觅心法的很多弟子已经修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仍旧让他们继续修行,原因在何处呢?觅心法太重要了!并不像我们某些人所了解般,不就是说心没有来住去、心是超越一切形象的吗?这谁都知道,谁见过自己的心呢!你到外面见到哪一位老人问他,你见过你的心的吗?我相信这位老人会说,他的心没有形状颜色大小,他能感觉得到但并没有见到过。那么你所感觉到的这个心到底有没有一个实体?当然会说没有实体。那么没有实体意味着没有心吗?当然不是,还可以起心动念。这就叫明空不二?!要是这是明空不二,难道还需要去悟吗?我们早已经知道,甚至还在感受。因为知道只是一种理论,体会才是一种境界,我们早在体会当中,还需要去理论吗?!这不叫觅心法,这不叫觅心法!我们先不讲解后期修行得出来的结果,就是仅仅讲解前面的观察修,这个功德我们现前真没有成熟。
比如,我们从理论、从观照的角度真正知道心是无形无相的,知道心是没有来住去的,它如同虚空一般,没有一个实体。那么晚上做梦的时候,你还能知道梦中所呈现的一切景象都是虚幻的吗?从理论上知道,但是现实当中不知道,就说明你还是没有这个见解啊!我们如是长时间观修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
比如说在现实生活当中无论见到什么样的相,无论有什么样的感受,由于从观照的状态当中已经知道一切都是虚幻的,还会有那么多的执著吗?但是我们并不能做到这一点。高兴的时候还是像往昔一般高兴,痛苦时候还是像往昔一般痛苦,当然相对之间是在改变,但是改变并不是很多,这就充分地说明觅心法的重要性,仅仅观察修也非常非常重要!
记得当时我在亚青寺修觅心法的时候,上师让我们在很长的时间一直都在修觅心法。尤其我想在座的很多弟子都修过《大圆胜慧》,《大圆胜慧》前行外区分有寂,区分有寂分为身区分有寂和语区分有寂和意区分有寂,心区分有寂的时候除觅心法之外难道还有更深的法可修吗?每年到山上修《大圆胜慧》前行者,后期心区分有寂时候还在修觅心法,就充分地说明这个觅心法的重要性!我们今天下面当然要讲解觅心法最终的结果——缘起性空的见解,但是我们更需要讲解前面从理论上对它的认识。因为理论上的认识不单纯是一种一瞬间的概念,而是内心当中一种很深刻的定解——它就是这样的!
这两天也有些居士说,在现实生活当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在内心当中对一切万物是虚幻的定解非常强烈,这就充分地说明非常非常好,这不是看口里能说出什么样的话语,而是在于他的境界当中。境界和话语完全是两个概念,真是两个概念,就好比我们看着一个坚硬的东西说它是空性一般、是虚幻一样,因为这时候他仅仅是指,但内心深处还是不接受的。比如你对着墙面说它是空性的,是的,我们可以用小乘无分微尘和大乘缘起性空的方式,可以分析到一切都是虚幻的,但是当面对墙面说它是虚幻的同时,你内心深处还是不会接受这一句话,(而是认为)它是真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当你摸着的时候,它还是坚硬的,无法通彻过去,这就说明什么呢?因为你的理论还是没有过关,还是卡在某一个阶段当中,内心深处并没有接纳这一点。刚刚说过,它是一个感受很强烈的定解——它就是这样的!就像我们平常认可水决定是湿的,火决定是烫的、热的,所以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前提之下,不会把手直接放在火上去烧,因为他内心深处已经认可它决定会烧烂自己的手!
我们现前对空性的认识真正已经达到这个地步吗?没有,没有!分析期间,我在观照的时候它是这样;不在观照的时候,它还是像平常一般,是实实在在的,永远没有想到是虚幻的。(有些)说我的见解还没有增上,当然不增上!说我平常念诵挺多的,有时候问问,我们念诵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目的是为了获得心性。心性的要点是什么呢?就是一切都是虚幻的。那说来说去平常念诵甚至从事一切善行,都是为了认清一切万物的本性是空性,那直走和绕着行走,你说哪个快些?所以禅定为什么是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此。我们平常依靠其他积资净障的方式让自己达到这样一个境界,现前就在做这样的事。但是要记住,什么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它不是一瞬间想想就可以了,需要长时间去串习。
这两天我们身边很多弟子都在修觅心法,这段时间我为什么一直叫他们修觅心法的原因就在此。因为理论上有些已经过关了,从所观的心上面已经知道心是没有来住去的;从能观的心上面也已经知道,它没有一个实体,心是无形无相的,知道一切都是虚幻,但这一点已经可以了吗?不可以的!原因是,他的感受还不是那么很强烈,尤其如是得到的结论还不算是一个完整的结论。原因是当你知道一切都是虚幻的同时,什么又叫虚幻呢?到底是“有”叫虚幻还是“没有”叫虚幻?若是没有叫虚幻的话,没有本来就没有了,如同虚空知道虚空自己没有一般,还有这个必要性吗?它本来就没有了!那不是的,这个“没有”是没有实体的,因此在作用过程中仍旧还会起心动念,因此说起心动念是虚幻的话,这只是一种了解而已。这个缘起性空还是从词句上面、观照方面的一个缘起性空,还不是真正的实相啊!
我们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缘起性空的特点,但这个是悟出来的,而不是仅靠观照出来的。我的心在观的时候,在观照的过程中没有实体,所以它叫空,但是它又能起作用,所以就叫明,所以这个心既是空又是明,又是明又是空,所以是否叫缘起性空?这就叫观照,和实相距离太遥远了!
我们今天着重讲解的就是这个禅定,就是这一点,先看看自己的见解。虽然很多人说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已经得出这么一个缘起性空的结论。缘起性空指的是什么?在作用当中,无论是眼前呈现一切相,内心当中一切了了分明,它都可以起作用,但是它的本体是空性,这个空和明一旦成为一体的时候,就称之为缘起性空,叫“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叫“明即是空,空即是明,明不异空,空不异明”。就是说,眼前呈现的相之外没有空性,空性之外没有相,两者本来就是一如的意思。
我们先举个例子,每当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没有丝毫起心动念的前提之下,还能树立明空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吗?我们为什么说缘起性空与第八识之间有着很大差距,原因是第八识已经遮止五根,没法树立一个明也好、一个色法,它不能叫明空不二,所以单纯称之为第八识阿赖耶识。前五根识与缘起性空之间的差异,虽然五根已经起作用,但是了了分明这一点,因为我们说过缘起性空当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还有一个觉知,这就叫智慧,有时候我们就称之为觉性,在禅宗就把它叫真心,也叫智慧,所以它有一个这样了了分明的智慧,它并不像后期掩盖它就叫明空不二。比如我们通常说前五根识是明空不二般,它需要靠第二念去掩盖前念是这样的,实际上前念本身并不具备这样的特点,因为没有这个了了分明之智慧。那一瞬间五根虽然起作用了,那么眼前呈现的是什么相?说内心的“明了”已经生起,那“明”什么呢?因为它还是在糊里糊涂当中,所以它并不具备智慧。
缘起性空是具有智慧的,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我们平常修禅定的时候,五根完全遮止的前提之下它并不叫禅定。即便五根已经起作用,但还是在一个迷迷惑惑的状态之中,它也不叫禅定,它也不叫缘起性空。那么这个状态当中,我已经知道前面有一个东西的时候,它就叫第六识意识,因为第六意识和缘起性空混为一谈者太多了!
我们平常先问问自己,什么叫耽著?什么叫执著?耽著、执著都是一个道理,比如我前面看见一个贴的画面,比如一个“佛”字,知道这个当下,你说这叫知道还是叫智慧呢?很多都说,我已经知道这是一个“佛”字,所以叫智慧。这叫智慧啊?!这叫智慧的话,难道这个智慧还用得着修吗!因为我们以前也知道这是叫“佛”。
说以前和现在还是有点不同的地方。什么不同呢?是你后期进入佛门之后就变成不同了吗?还是当时在知道“佛”字的当下有另一种感觉呢?谁也说不出来,只是知道。导师天天都在讲解,禅定当中应该是了了分明的,所以我现前安住的时候知道这个是佛字。安住已经变成一种形式,实际上知道佛字就是叫耽著!你所谓的安住只是一种身体立起来,不是躺着而是坐起来,这就叫打坐。真正的打坐我们叫执受本体,但是没有执受本体啊!执受本体的体会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把耽著与见解、智慧,混为一谈者太多了!
举个例子,当知道前面是一朵花的当下,这个境和心能分得开吗?当然分不开,境心是一如的。那这就叫见解吗?这不叫见解,因为意识本身具备这个特点。所以我们说,耽著和分别之间的差异是,耽著它是境心一如的,分别就在上面开始产生分析。因为后者烦恼更粗糙,前者更细微,但相对第八识和前五根识当然更粗糙一些,总之就是这么一个状态,但可不是智慧啊!
在讲解无上窍诀大圆满的时候,大圆满还要分为心部、界部和窍诀部三个步骤。心部也不是这么讲解的,因为在心部印证当中,先印证外境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内心分析期间已经悟出它是空性,空性又印证为智慧、印证为觉性,所以这时候虽然从所断障碍上面已经超出,但是对治方面还是没有超出,因为还有一个了了分明者,这就是心部见解。也就是我们通常说,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一切外境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内心本来就没有一个实体,一切都是虚幻、空性的。空性当中印证明空不二之见解,这个了了分明者,所以在了了分明方面稍微有一点点偏袒,偏执于了了分明的时候就叫心部之见解。它还不圆满哪!从见解本身的角度当中不圆满。
但可能很多都觉得,天哪!这个见解我很像。一点都不像!你的见解仅仅是一种了知和一种理论,原因是心部见解达到多高的地步——麦彭贡波老人八十二岁的时候对密法心生敬信,背着一个干粮去寻找传讲无上窍诀大圆满的祖师贝诺扎那。在某一个地方找到以后,由于年龄太大的缘故,不能直接坐在地上挺起腰开始打坐。当时贝诺扎那在地上把他的棍子,就是手上时时拿着的那个棍子插在地上,把他拴在那上面,眼睛上面的眼皮由于年龄太大的缘故往下垂,所以眼睛睁不开,拿个棍子把它打开,就这样让他开始修上师瑜伽,七天的时间获得虹光身!真要是有这个见解的话,能获得虹光身哪!只是说与窍诀部的见解有一定的区别之外,见解已经非常高了!与我们当前所了解的什么偏重了了分明完全是两个概念,我们所了解的就叫理论,但导师们所传讲的是实证,两者差距太大了!
但是单纯了了分明者就叫耽著,它一点都没有智慧的成分!要记住。我再说一遍,什么叫执著?举个例子,在讲解八识期间,第八识阿赖耶识是一个闷厥昏睡状态,五根已经遮止,眼不见境,耳听不见声音,内心当中什么都不知道,如同闷厥一般。有时候我们见到身边一些人晕过去后,一醒来他就问,我已经睡过去、晕过去多长时间?这段时间是怎么经历过来,他一点都没有感受,这就叫第八识。这个都已经知道,那时候完全没有什么景象,也没有什么感觉。
那么逐渐开始变粗的时候,五根就开始起作用了,眼睛能看得见相,耳根能起作用。比如说我们在沉睡、酣睡状态之中,晚上睡觉很好,一瞬间就醒来,这个过程没有一点点梦境,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这就叫酣睡状态。你平常睡眠的时间长达八个小时,但这个时间只有三个小时,三个小时有人叫你起来,这时候一起来的时候,五根比刚刚在酣睡状态当中更粗糙一些,五根已经起作用了,在床上呆呆地坐在上面,好像什么都能看得见,也好像听得见声音,但到底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呢?也不知道。因为这时候你的意识还是在一个迷惑的状态当中,迷迷惑惑的状态之中,虽然五根起作用了,眼前你说与酣睡状态比,好像粗糙一些,五根起作用了,但是你已经看见什么、知道什么,也好像什么都不知道,这就叫前五根识。大的时候可能基本很少有这种感觉,我们在小的时候,父母叫儿女早起的时候,小孩子一起床又在上面要睡不睡的呆一阵时间,呆个几分钟,那个时候就是前五根识状态。当时父母在外面不停叫,你好像听见声音,但不知道在说什么,因为你的意识是非常迷惑的,还是在一个无念状态之中,虽然相对前者更粗糙一些,但还是在无念状态之中,叫前五根识。这个和见解没法对比,当然没修过的人觉得好像很像,但真正有点禅定的人,两者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这时候再更清醒一些,“我要穿衣服”,起这个念的当下,那时候就叫耽著,你已经执著于某一个境。刚才是在迷迷惑惑状态当中,比如前面有很多很多,也没有专注于某一个相之上,但此时专注某一个东西的时候就叫耽著。我要这个,就叫耽著。但是这个到底是什么呢?它还没有分析,所以不能称之为烦恼障。这个耽著,耽著的特点是什么呢?能所对立,有一个所看见的相,有一个能知道的念。比如说无论是佛像,还是一朵花,还是一个人,还是一条鱼。当我们进入一个房间里,有一个鱼缸里面养着很多鱼——“咦,鱼!”这时候你看见鱼了,也知道是鱼,那么当时看见的这个鱼和知道是鱼的念,两者之间从哪里分开?是无法分离的,它是一如的。这就叫耽著,这就叫执著。
但很多人觉得这不能叫执著的缘故,他和分别混为一谈,紧接着以下再开始产生分析,这叫鲤鱼、这叫这个鱼、这叫金龙鱼、这叫银龙鱼,开始分析这是黄色的、这是红色、这是白……开始分析的时候是最粗的烦恼,叫分别心。所以分别心和耽著还是不要混为一谈,当我们在讲解八识的时候,从细到粗之间还是有这么一个次第,不要全都混为一谈。
我们现前分别心和见解混为一谈者还是稀少,主要就是刚刚所说的耽著。比如在修行过程中知道这是一个什么,说了了分明,仅仅是对某一件事情知道,它就叫耽著。那么你这个知道已经变成是遍知,但恐怕也做不了,暂时做不了,只是一种概念性的,当这个了了分明在变成遍知的时候,因为没有专注在某一个境之上,它又能很清楚的了解一切,这就叫智慧。
举个例子,华智仁波切曾经告诉喇嘛龙多,眼前既能看得见相,耳前又能听得见狗叫声的同时,眼前的相和狗叫声不需要起两个念。比如说眼前呈现的相,我就专注眼前的相;耳前听得见的声音,说到这个,甚至想到这个的时候,又专注于耳前的声音,这就叫耽著。再粗糙一些分析的时候就叫分别心。但是真正的智慧,举个例子,好像在非常轻松的状态当中,既能看得见,和耳前听得着的声音同时可以进行。但这只有两个,十个、一百个、一千个同时可以进行的时候,是智慧的能力。但这需要了了分明,是的,但它完全与意识有着天地悬隔之别,不要把耽著称之为智慧,这样一来你的见解永久不会有进展的时候。这是单纯从理论上讲解。
比如说,我们通常看见一朵花——“这是一朵花”,知道是一朵花,知道花的同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这个我今天不便讲解,需要靠你去悟。还有一点,当你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了了分明一切,也就是知道这个花的当下,它的感觉又是什么样的?我要的就是这个!我不要你知不知道,知道刚刚已经说过,它纯粹是一种耽著,再讲解一下,当你知道这一朵花的当下与前者有着什么样的不同?
我们前面说过,我们通常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气和一种习惯,当你说到某一个人的时候,不需要再亲自去想某一个人的特点,因为是一个熟悉的人,当你说到这个名称的同时,所有的印象在说到名称的当下已经具备,这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印象。比如说“圆术师”,我在说“圆术师”的同时,他的长相,一切一切在这个名称当中已经具备了,这是我的感觉,因为这就是在我面前的真正圆术师。
我们耽著的感受是什么呢?当看见一朵花的当下,这个花是实实在在的,实实在在不需要起念,在我们的感觉当中,我相信这个感觉用不着我来表达,你们自己去感受一下,当说到某一件东西的时候,在你的感觉当中这朵花是什么样的。比如我们说母亲,那么说到母亲的同时,生我养我等一系列在说到母亲的同时已经有这样的印象以及感受。耽著的时候,当我执著于花的同时它的感觉,以及在修行过程中知道花的当下它的感觉,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要单纯说到有了了分明就是智慧啊!好,智慧要细致一点!
但是我们现前能做得到吗?现前可能很多都做不到。无论你想破自己的大脑,恐怕也想不出来一个,因为这是悟出来的、是修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这该怎么去做呢?就需要便智双运,方便和智慧时时都应该交替来做,我们把它称之为观察修和安住修。当有起心动念以及感觉到心很散乱的时候,咱们开始观察修。比如刚开始修上师瑜伽,观察修主要在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观皈依境以及观共同外前行之上。随着见解逐步增上,我们逐渐开始观前行破除心房当中的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等等,可能就是我们观照的对境,就观这些法。当感觉心稍微平静一点的时候,又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修止。
这个修止我们刚刚说过,无论是前五根识,还是第八识阿赖耶识,还是与见解相同的一个见解,这时候不要给自己的见解起什么名称,也不需要给它打什么分。无论这个见解有多么糟糕,它都是一个次第道,都是很正常的,我们现前如是修学都不会走偏的原因是配同着方便的缘故,这时候只能做到这么多。这个见解能安住多长时间就安住多长时间,当又觉得昏沉和掉举侵犯自己内心的时候,逐渐又开始作观察修,又开始安住。长时间这么串习下去,你的见解会越来越增上,因为前面可能仅仅是无分别状态,仅仅是为了止息一切妄念,在很轻松的状态当中,可能这就是唯一的目的,但是随着你如是修学的缘故,见解就会越来越增上。
记住,我刚刚所提问的一切问题,不要在修禅定的时候翻来覆去想这件事,这样一来你的禅定永久不会有宁静的时候。就好比我们以前举个例子,某个人告诉他炼金可不能想“树上蹲着一只猴”般的,没说之前可能不会想,说了以后天天就去想“树上蹲着一只猴”,所以没有一个人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我们现前也不能变成这样,一开始打坐的时候,导师已经说过第六识耽著期间应该是知道花的当下还有什么感觉呢?那现前安住的时候,我看看有什么感觉?要是这样,你想破头脑也想不出什么来。什么感觉,可能也就傻呆呆的感觉、傻呆呆的感觉,永远是傻呆呆的感觉。所以需要长时间去修行才能悟出这个道理。
因此我这段时间也告诫很多很多弟子,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可大了。这个大,它可以把这么一个小小的感受分析到九乘之第啊!再说白了一些,可能小到什么?它只是一种感觉不同,就这么小!但就是这么一点点感觉需要长达几个劫当中去积累资粮,所以好好去悟吧,好好去悟。不要把这两者都混为一谈,要不我们的见解永久不会增上。
虽然在讲解三部教法当中,我们刚刚已经说过心部,心部的见解虽然已经从所断方面已经超越,因为所断贪嗔痴烦恼都已经,比如说相来自于心,心在分析过程中一切都是空性,空性印证为觉性当中,所断方面已经超越,没得说的。但是对治力方面还有偏向于明了、了了分明上面,偏向于这么一个觉性上面。所以它的过失在什么呢?虽然已经从所断方面超越,但是能断对治方面还是没有超出,所以心部的缺点就在上面。
界部的缺点,觉性最终印证为法身,不仅仅前面所说的,从所断方面已经超越,能断对治方面也已经印证法身的缘故,也已经超出,但是那时候对空性的那种感觉还是稍微有一点偏重的,比如在修的过程中空性方面的感受稍微强烈一些。所以它的缺点是什么呢?所断方面已经超越,能断对治方面已经超出,但是空性方面的那个稍稍耽著还具有,这是界部的缺点。
窍诀部已经完全达到便智双运,这才是完整的窍诀部。因为窍诀部以下还要讲解内、外、密、极密四个滴,主要讲解顿超的差异,窍诀部以下直断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们现前还是不要把自己的见解与心部、界部和窍诀部,“好像有点像它,好像有……”。我们现前都是在一个理论的阶段当中,先问问自己,你说一切都是虚幻的,晚上做梦的时候知道一切都虚幻吗?梦中自在达到过几次?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我们还是不够自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很多很多缺点,这就是不够自在的一些方面吧。
所以希望我们在座的弟子们,我刚刚这么印证的主要目的在于何处呢?相对之间懂得一些见解,但是做的过程中不要仅仅依靠观照去树立自己的见解。观照是一个次第道,前面是需要观照,但是不要仅仅拿着观照,把观照认定为自己唯一的见解,那这就变成错误了。前面是需要一个观照的过程,比如我们在讲观察修和安住修的时候,观察修本来就是一个观照,但是后期把实相也成为观照的见解,那这就变成错误。所以要知道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运用,这样一来,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弟子多多少少已经知道禅定该怎么去修行,什么叫真正的禅定。
尤其从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方面,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弟子都得多修一下,不要光说一切都是虚幻的,就觉得我已经证悟到虚幻。还没有证悟到虚幻,因为离证悟虚幻还很遥远。甚至我们可以说我们对虚幻的认识真的还不够成熟,非常非常遥远。每天早上起床打坐期间就在体会什么叫境心一如的时候,这时候真正才体会到当时导师印证便智双运也好、境心无别当中的真正见解。若是能在这样的禅定当中执受,即便无常今天降临在身边的话,心目当中真的好像有个非常强大的自在,有什么恐惧的呢?因为生死本来就是一种循环,这可以说是自然的规律,所以本来也没有什么值得恐惧的地方。但若是执受这种见解的话,更没有什么可顾虑的地方,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趋向于这样的禅定当中去修学。慢慢慢慢来,慢慢慢慢来,但是要记住,该观照的时候观照,安住的时候安住,不要仅仅在观照当中认为自己的禅定可能就是这样的,这里面还是有很多不足的成分。
我们今天以上所传讲的是什么是真正的缘起性空。还有一点,刚刚在修学觅心法的过程中我们也稍微提示过,即便从所观的心当中知道心是没有来住去,能观的心当中也知道心是无形无相,但从观心的角度还是远远不足的。因为我们知道,无论你用“空性”什么样的名词代替都是观照,观照还是心在起作用。我们在观心,实际上只是给心起了个名称,前面就叫“心”,后面我们就把这个“心”名称改变为“空”、改变为“明空不二”,改变为“便智双运、体用一如”等等,实际上还是心的作用,所以这时候仅仅观照是远远不够的。
通常修行过程中称之为伺察意之见解,多数还是在于什么呢?不是在讲解前面,还是讲解究竟实相的时候,仍旧站在观照的状态当中,这个见解不了义的一种成分,所以称之为伺察意之见解,还是在思维范围当中的一个见解。所以此时更应该修学的是,平常该观照的时候观照,又安住的时候安住,又观照、又去安住,当最终前面的观和后面的止达到一如的时候,它就是真正觅心法的答案,此时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一种境界,禅宗不是有一句话就叫“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吗?因为真正的实相般若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言语表达的一切都来自于观照,要记住这一点!所以我们通常即便你用什么样的词句描述得有多么美妙,但实际上还是在观照的范围当中,也就是说还是在意识空间当中。意识空间的特征是什么?是生灭性的、是烦恼的,还是在这个范围当中没有超越。如是修学最终达到一个无法用言语表达,前面的明和后面的空性达到一个平衡的时候,它就是真正觅心法的结论也好,它的答案——缘起性空!在没有达到这个地步之前还是需要多去修行。
华智仁波切曾经在《屠夫真言》中说过,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时候,此时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观照,这就是真正的缘起性空,就是“直视瞬间融空性,故勿多观之时也”。当去观照的时候,突然与禅定合为一体,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观照,因为观照是方便,和空性已融入一体的时候,它就是真正的缘起性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这么一个见解!大概从见解本身的角度我们有所了解,但是要达到这个境界还需要止观交修,要长时间如是修学。
不是由于我们这个传承需要这么去讲解,而是由于我们的根机只能这么去修学。可能你们会问我:导师你平常讲解的时候都一贯用这样的方法吗?不一定的。见解稍微高一点的人,我可能不会按照方便为重点、智慧为次要而讲解,我可能会智慧为重点、方便为次要而讲解,甚至可能讲解最终便智双运的境界,这根据个人的根机而定。但是如今这个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观察修和安住修必须交替而来,这个也必须重视一些,非常非常重要!华智仁波切曰:“轮回虽为所弃法,然初不依轮回法,不能趣入涅槃道,初识轮回性犹要。”指的是这个妄念是轮回之根本,这是没得说的,但是初次修行期间若没有真正认识到意念之前,成办涅槃是很困难,所以先去认识到什么为轮回,再去寻求涅槃乃至关重要,还是讲解观照的重要性,因为是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所致。
大概以上的禅定等等是这样的,因为今天只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就这么稍微聊聊天而已。这段时间反正忙来忙去,每天又要说很多很多话还是挺累的,这样一来,这两天,反正今天,可能下午,甚至明天等等也有很多弟子都要回去了。因为这次从老远的地方,无论多方面有什么阻碍都放在一边跑到这边来看我,我已经非常感激了!但是时间太长,因为旁边还有很多很多事情可做,所以我们大家聚集在一起。刚刚我也在说,人要是稍微少一点的话,我们几个人坐在上面也整了很多茶,喝喝茶等等也行。但是几百个人坐在一起,我们找碗都找不到,刚刚一进门的时候,说没有鞋,哎呦,几百双鞋,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反正就找一些鞋套就把它套上去,因为过两天就没有那么多的人。今天到外面去买几百套鞋,从某种角度来说,因为我现前知道成都有个批发市场非常便宜,所以买那么多鞋也不需要很多的钱,但是等两天我又放到哪里呢?连放的地方都没有,就是这样的。
本想都过来亲近一下导师,聊聊天、喝喝茶等等,当然是这样的,但有时候人一多,杯也不够啊!因此只能以这样的形式聊聊天,大概就是这样的。所以讲的时间长与短这倒不重要,只不过是在这个时间大家都聚集在一起,尤其我们现前也有这样的讲法的地方,居士们已经给我们这样的条件已经很好了,所以就这样。
非常好非常好,可能今天下午也有一些弟子就要回家了,但先回家吧,因为过年期间,尤其还没有到自己父母身边,像老人身边,还是尽可能到老人身边去。平常由于儿女工作太忙的缘故,老年人也无法见到自己的儿女,可能这也是一年当中最休闲、最能接触儿女的时候,所以尽可能去。
但至于这两天还没有很多的事情,也想在这边待着的,咱们时时又聊聊天,明天继续在这个时间我又坐在上面再又聊聊天。时间不能太长的,原因是前两天我一直都在感冒,从这次到北京去检查身体回来,至今感冒真的几乎没有好过。因为这个有时候也怪我自己,反正在这边跑出去,有时候不知不觉又受凉了,回去以后感冒又重起来。又重了几天,戒胜师又在这边打打针,诶,好一点,我又跑出去,又感冒了,所以戒胜师可能这两天都恨得,这个导师能伺候吗?前两天本来在外面一直都在闭关修行,听到我的身体不好,就把这些都搁置一旁又跑到这边来看看。有时候这个感冒都重的不得了,该死的,好一点又坏一点、好一点又坏一点。这两天虽然好一点,但说话太多的话,喉咙真的不大舒服。但不要紧,反正天天都不舒服的时候,现在是过年期间不能说不好的事,要多说好一点的事。好,就大概这样。
今天要回去的就这样,可能很多都想在上师面前告别一下,但这倒不需要的,反正我们很快又能见面。尤其是今年我想就在这边多待一些日子,因为前段时间,也有很多很多地方的居士都希望导师能过去一趟,有些条件具备的可能可以过来看看我,但条件不具备的那就没法。有时候说交通方便,但是交通方便也需要给钱他才能带,免费谁也不会带我们到这么远的地方,所以还得要付出很多代价。因此很多人过来,当然我身体要是好一点的话,还不如我一个人过去更方便一些。但这两天我身体不太好,但是身体当稍微好一点的时候可以走动走动,所以今年我并没有打算那么早就上山。
前两天我也在想,无论在亚青,因为亚青现前传法的导师也非常非常多,虽然都希望我能上山,但是能上山的话,当然上去也好,不能上山就在这边多看看病。像我们家乡的话,去年盖着的塔,大塔三十多米高的塔,里里外外都已经圆满。还有小塔,180多个小塔,里面可能有些小塔还没完。但有时候在想,身体一旦要是不好的话,别说是塔、到上面讲法,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今年就不考虑其他很多事,先把这个身体多重视重视一些吧!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仅在这边可以见很长时间的面,甚至当身体有所好转的时候,天气好,又在四处走动走动。
为我这个身体真的有时候很怪的,我前两天就想,就像一个冬眠动物一样。据说冬眠那些动物天气一冷的时候,它的血液就开始凝固,它自己也不爱运动,就躺在一处。我好像也是这样,天气一冷起来我的血液可能也凝固了,就不想动,甚至感觉到身体好累好累。天气一热起来,诶,我身体也轻松了。今天我姐姐他们过来看我说,刚刚我上楼的时候,我本来只是开玩笑跑上去的,她说你身体都这么好了?这是装的,要是知道你们在上面的话,别说是跑,我可能爬上来都有可能性。
好了,大概就是这样。今天咱们就说这么多吧,都是开开心心聊聊天而已。因为这两天说到讲法,真的这两天先等等,因为必然怎么说,我们昨天从早上九点钟唠到下午四点多钟,近七个小时的时间,说不累还是挺累的。好了,当然一切都很好很好。咱们今天就聊这么多,又有一些新来的弟子,下午我给他们聊聊天等等。刚刚前面已经念了一些仪轨,也做了发心,下面就简单的做一些回向。
回向的时候,应该如是观想,以此善根,因为这个善根,要想到过去自己所做过的一切善行,今天我们所听的这个善的功德和未来即将要做的一切善,以及众生所造的一切有漏功德和诸佛菩萨所造的无漏功德,以及无始以来自己的身体,以及所积累的一切资粮,都聚集在今天所回向的善根之上。因为有时候时间充足期间,多去想想一些,变成一种习惯,后期就不需要这么天天去想。就像我们刚刚所说的,当你做一件事情,先可能要什么东西都得想一想,后期不一定全都想得那么明白,因为已经变成一种印象。所以我们有时候应该就如是去观想,可能是非常好的。
以此善根,首先要发愿,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长久住世、永转法轮,这是上供,以此善根先上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又变成一种会供供养了。下施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暂时心想事成,因为包括我们自己,比如说今天有烦恼的事情,无论修行有多么重要,但是还是希望今天没有这个烦恼最好,是吗?所以世上所有的一切众生如同自己般,时时都要知道一个将心比心,我是什么样的,他人也是那样的,因此我们在发愿的时候,也想到下施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暂时心想事成,比如有烦恼的没有烦恼、短寿的能长寿、有违缘的消除违缘、有病魔的消除病魔、没有智慧的增长智慧、没有福报的增长福报,总之一切心想事成。
光今生一切心想事成,但当无常降临到身边的时候,可能还是带着一肚子的痛苦去离开这个世界,是很不成熟的,这时候我们还要想到究竟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我们还要安置他们都能成办解脱,这些都是愿望,究竟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我该怎么去回向呢?就要想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因为在《普贤行愿品》当中普贤菩萨是这样回向的: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是怎么回向给众生,我就如是回向。因为真正的回向称之为三轮体空,回向的境、回向者和回向的功德完全已实证空性的时候称之为三轮体空。这个功德与空性完全融为一体的时候,当然不需要走那么多个程序,达到便智双运期间就是真正的回向。但是我们现前还没有证悟空性之前,这时候就要随顺历代传承祖师以及已经证悟这样实相、这样三轮体空见解者的祖师们怎么回向众生,我就如是回向,这就叫随顺回向。以后应该记得这个,配同着发愿,要如是回向。
比如平常想到谁作回向的时候,根据个人觉得最亲切的,我天天在回向期间为什么说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因为在我的心目当中,从功德的角度当中,上师与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相同;从情感的角度来说,我再也找不到比上师更亲近、功德更大的一位尊者。所以在我的心目当中,上师就是真正的佛,此外我再也找不到更殊胜的佛,这是发自肺腑的,这是我发自内心的一种想法。而不是为了让谁听到好听,所以我就说出来:导师对我有多么亲近,我就对导师有多么感兴趣。这是我心中真正的想法,今天要是叫我去修学另一个法,我真的不会修,我再也找不到什么第二个法可修。所以天天都在讲解上师瑜伽导修的重要性,因为从本质的角度它本来就是这样。往昔你也是这样?当然,我第一次依止导师期间并没有觉得过导师不是佛的那种感觉!直到今天当然对导师的认识更加增上,所以再也找不到更殊胜的导师。通常为何习惯用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如意宝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的原因就在于此。
但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并论,像有些可能觉得导师很好,但心目当中不一定像我刚刚所说的一样那么有信心,这时候根据个人的条件,比如你对阿弥陀佛很感兴趣的时候,阿弥陀佛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这样的话更真实、更真诚。要不金刚萨埵的话,金刚萨埵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阿弥陀佛、莲花生大师、文殊菩萨等等,这根据个人的兴趣、个人的信心来定夺,总之回向应该如是回向。在具备如是回向的前提之下,咱们一起念诵回向文。(略)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