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2日 星期六

教授诸行无常 [解脱庄严宝·第四品-1]

教授诸行无常 [解脱庄严宝·第四品-1]
巴沃法影 



༄༅།། དམ་ཆོས་ཡིད་བཞིན་གྱི་ནོར་བུ་ཐར་པ་རིན་པོ་ཆེའི་རྒྱན་ཞེས་བྱ་བ་བཀའ་ཆག་ཆུ་བོ་གཉིས་ཀྱི་ཐེག་པ་ཆེན་པོའི་ལམ་རིམ་གྱི་བཤད་པ་བཞུགས་སོ། །

噶当派与大手印两大传河之大乘道次第疏
正法如意摩尼大宝解脱庄严论
[冈波巴大师著 罗卓仁谦译] 教言摘引

法即师教授
我们具备了成佛之因“如来藏”,无始轮回中以来, 我们也曾经得到成佛之依“人身宝”,并且接触到成佛之缘“善知识”,那么是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成佛呢?
因为我们受到四种障碍的阻碍,而无法成佛,这四种障碍分别是:一、贪着此生的事物。二、贪着三有的安乐。三、贪着寂灭的安乐。四、不懂得成佛的方法。如何消除这四种障碍呢?必须在听闻善知识的教导之后,付诸实践才能消除。
而善知识的教导,总的来说分成:观无常及轮回患,业因果报等诸相,复修慈心与悲心,发菩提心诸妙法,如是四观之次第,统摄善知识教授。
观修无常、轮回过患与业因果报,培养慈悲心并发起菩提心,这四种教授是善知识的教导核心。
观修无常能够对治我们对此生事物的贪着;观修轮回过患与业因果报,能够对治我们对三有安乐的贪着;培养慈悲能够对治我们对寂灭安乐的贪着,而发起菩提心等诸法,能够消除我们对成佛法门的无知。因为从皈依发心、观修二无我到五道十地之间的一切法门,总归都是在菩提心的范畴中。
这些法门中,有些法门是菩提心的基础,有些是菩提心关注的对象,有些是菩提心的法则,有些是菩提心的学处,有些是菩提心的利益,更有些是菩提心的结果。总的来说,没有任何一条大乘法门,不能归纳到菩提心之中,而这一切的教授都是源自“善知识”,也只有善知识能够完整地传授,〈入法界品〉:于善知识处得一切善法故,依善知识力得一切智道故。



第四品:教授诸行无常


首先介绍的是透过观修无常,来对治贪着此生事物的方法。总的来说,一切有为都是无常,佛陀曾说:汝等观察,诸行无常。何谓无常?就是累积的东西终会消散,站得再高终会落下,相会终将分离,生命终将死去。《出曜经》:常者皆尽,高者亦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观修无常的核心方式如下:分类及修法,观修之利益,三种之关要,统修无常法。
1 观察无常的各类方式
观修无常的方式,分成两种:一、观察外在物质世界的无常。二、观察内在有情众生的无常。观察外在物质世界的无常,又分成两种:(一)观察粗分的无常。(二)观察细分的无常。而观察内在有情众生的无常,也分为两种:(一)观察他人的无常。(二)观察自身的无常。分述如下:
1.1 观察外在物质世界的无常
a 观察粗分的无常
观察外在物质世界的“粗分”无常,方式如下,下至风轮、上至四禅天的物质世界,本质上并非坚固不变且常存的。初禅天以下会定期受到火劫的摧毁;二禅天以下会定期受到水劫的破坏;三禅天以下,则会定期受到风劫的瓦解。
火劫来临时,初禅天以下的物质世界会像融化的奶油般,彻底被焚烧殆尽,连些许的灰烬也不剩;水劫来临时,二禅天以下的一切会像盐溶于水完全溶化;风劫来临时,三禅天以下的物质世界会完全消失,就像狂风吹走的灰尘一般,《阿毗达磨俱舍论》:要七火一水,七水火后风。
四禅天虽然不会受到火、水、风三劫的影响,但居住该处的众生仍会各自面临死亡的迫害,所谓:然彼器非常,情俱生灭故。而现在这一个时代最后则是会受到火劫的摧毁,《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空后一劫成世间,虚空所成空自性,焚烧破坏复还成 。
b观察细分的无常
观察外在物质世界的“细分”无常,包括观察四季的变化、观察日月的升没,以及观察剎那的转易。春天的时候,土地柔软而颜色深红,青苗初生;当季节转为夏天,土地湿润茵绿,植物的叶子开始变得茂盛;再转至秋天时,土地变得紧实、颜色土黄,绿色植物都结出了果实;最后来到冬天,土地结冰、颜色深灰,绿色植 物皆枯死了。这些季节的变化都是受到无常的影响。
再者,日月的升没影响了这个世界。太阳的照耀让世界充满明亮的光芒,夜晚的降临则带来了黑暗,这也是无常变化的景象。最后,所谓的“剎那无常”,就是这个世界在上一剎那的模样,其不会持续停留到下一剎那。虽然世界看起来一直保持原样,但这只是因为,每一剎那的景象都与其他剎那非常相似的缘故,就像瀑布的景象一般。

1.2 观察内在有情众生的无常
a 观察他人的无常
观察三界一切有情的无常,《大方广庄严经》:“三界无常,譬如浮云。”
b 观察自身的无常
这是指连我们自身都无法自主地停住、只能不停地前进,这可以从结合“自身经验”与结合“对外观察”这两个角度,来分析自身的无常。
首先是结合自身经验的方式,其包括观察死亡、观察死亡的特性、观察寿命的流逝,以及观察分离。以下分述:一、观察死亡的方式,就是深思“自己无法常存此世,终将离开。”
二、观察死亡的特性,是指想着死亡对自身的影响,例如“寿命终结、呼吸停止、身体变成尸体、心识离开”等等。
三、寿命的流逝,例如从去年到此刻,已经过了一年的时间,我的生命随之减短了一年;从上个月到此刻,也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我的寿命随之减短了一个月;从昨天到此刻,过了一天的时间,我的寿命也随之减少一天;从刚刚到此刻,过了一刻的时间,寿命也随之减短了。《入菩萨行论》:昼夜不暂留,此生续衰减,额外无复增,吾命岂不亡?
四、观察分离,是认识到自己现有的人际关系、财富和身体等珍贵事物,并不会永远留在身边,最终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离开我们,《入菩萨行论》:因吾不了知,死时舍一切。


正法如意摩尼大宝解脱庄严论
教授诸行无常 第四-1 终



冈波巴大师融合由阿底峡尊者开启之噶当派教法与密勒日巴大瑜伽士所传之大手印两大法脉,相融显密,创立适于众人修习,无论根器利钝,皆可速证佛果之噶举传承。如此伟业之精华,尽于《解脱庄严论》中诠释彰显。是故,此部论著诚可谓集教证要义之大成,为噶举传承之巨论。

冈波巴大师曾言:“未来凡于我具信,又感无缘谋面者,若能阅读我所撰写之《解脱庄严论》或《胜道宝鬘论》等各部论典,则将与亲见我本人无异。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