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1日 星期五

龙萨前行引导文-05

龙萨前行引导文-05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顶礼三宝!愿充满虚空之际有情父母证得原始怙主之界,是故听闻无上窍诀大圆满《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而发心。
我们这两天所传讲的《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如同平常所讲解《上师瑜伽导修》般,分为共同外前行和不共同内前行两个部分。共同外前行分为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以及观四厌离法。第一个部分,前面我们大概讲了关于前行的一些要点,今天开始进入“入座前行”。
无论平常修学什么法,像接下来所讲解的一系列过程都是必不可缺少的。也就是我们每当在修学过程中,要配同着接下来所讲解的一切法而行持。很多时候我们都说,每次修学过程中,由于个人业及烦恼沉重,平常的妄想、昏沉过于太重,从某些角度来看当然是很正常不过的,由于无始以来直至今天所造的习气沉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第一次修学过程中,前面该需要做的一些前行步骤还没有得以圆满,因此,在进入正行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很多与正法相违的一些显现,比如昏沉和掉举等。那么接下来我们在修学每一个法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以接下来所宣讲的方式来进行操作。
戊一、入座前行
【选择不障碍三摩地生起的寂静处,然后安坐于坐垫之上,身要端直,意要平静安闲,】
平常无论在什么地方修学,当条件允许的话,能在一些幽静山林修学,对当前修行会创造更好的条件。比如往昔历代高僧大德独自一人在幽静山林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修行创造更多的条件。相反,若要是在喧哗乃至平常散乱的地方修行的话,即便看似在修行,但容易被外在的环境牵着行走,心很难静下来。所以我们平常在修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条件,比如说上品,能在幽静山林修行当然是没得说的。那么接下来,在修学过程中尽可能寻找没有他人干扰的地方,也可以称之为幽静的地方,就是说临时外面的这个环境不会牵着自己的身心而飘泊,要寻找这样一个地处,我们平常修学过程中尽可能在创造这样的条件。
如今在很多地方也有一些共修的做法,至于好与不好我们先搁置一旁,一切根据个人的见地来树立。比如说当很多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能不能让自己的内心完全静下来,我相信谁都不知道,你自己知道。尤其对刚开始步入修行的人来说,前面很多环境很容易束缚自己的内心,比如前面稍稍一些摆动,自己的内心也会随着它而摆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再讲解修行过程中尽可能去创造相对幽静的地方,没有什么干扰的地方去修学。
在创造这样的条件之上,就坐在自己坐垫之上。这个坐垫,因为有时候很多人的身的条件还是大有不同,比如有些身体很柔软,第一次开始盘腿坐地的时候,两个膝盖都可以着地。但有些人由于长期没有双盘也好,单盘也好,散盘也好,总之没有盘腿坐在地上的习惯,所以第一次在坐的过程中,两腿是翘起来的。那么两腿翘起来的时候,这样的坐式若要是长时间可能容易产生感觉到臀部不舒服,或者是坐的时间不长等一系列显现。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就按照汉地很多禅修地方的习惯,后面稍微高一点,前面稍微低一些,这样一来两个膝盖就会慢慢着地。两个膝盖慢慢着地,会形成三角形支撑整个身躯,这时候无论坐多长时间相对会轻松一些。要不整个身体靠臀部某一个点来支撑的话,时间不会很长的,会感觉到很不舒适。
我们今天在讲解坐在坐垫之上,至于以什么样的方式,根据自己身体的柔软度。在后面有个小小的垫子,让臀部稍微提起来一些,这样你坐的时间相对会长一些,但这个根据每个人的条件来定夺吧。因为必定怎么说,对于汉传佛教的信众来说,当今不是全民族信教,再加上由于这个民族长期一种习惯,不会盘腿坐在地上,所以就形成一个习惯,当盘腿坐在地上的时候,难免他的腿功没有那么好。但是我们看见藏地很多人修行,可能前面就不需要讲太多关于坐的一些姿态,因为他平常就是盘腿坐地,只是当今这个时代,由于每个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就开始模仿曾经藏地的贵族家庭的一些坐法,以及汉地的一些坐式,所以慢慢就开始有一些沙发,要不平常的话都是盘腿坐在地上。所以对于他们来说,第一次开始修行期间就不需要再讲太多,除非这个人的脚很不方便。
盘腿坐在地上有很多很多二足坐法,比如说二足跏趺坐,像双盘、单盘、散盘。平常很多人都说,我现前还是没法用双盘坐跏趺坐,但这倒根据每个人的条件来定夺,因为平常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也基本上都是散盘。双盘的好处在于,只要能双盘的话,身体不由自主地就可以直起来,不会弯着腰,这就是双盘的功德、一种效果。但也并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做得到,这倒根据自己的身体柔软度来树立,比如无论是双盘,还是单盘,还是散盘,都可以的。
“身要端直”,尽可能身体要端直。但是第一次开始修学过程中,即便看似有些极端、有些紧张,也要让身体端正,不能第一时间形成一个习惯,驼着背、弯着腰、身体直不起来等等,这些都是修行的一种障碍,是不如法的一种姿态。所以尽可能做到什么呢?身体要端正。由于第一时间身体端正的原因,接下来修学到一定的时候就形成一种习惯,每次修学过程中身体都是端正的。若要是第一时间对这方面并没有那么重视,我想干嘛就干嘛,那接下来修学过程中,很多身的姿态就不如法了。
我们昨天也说过,第一次修学过程中无论身的姿势、心的调整方法相对稍微紧一点,这是很正常的,目的是为了把这件事情做到最好。但是过度紧张当然不太好,什么事情都过度以后就不太好。稍稍有一些紧,这是我们当前修行必要的一个条件,那么同时配同着一种自然,慢慢慢慢就会形成每一个姿态都是如法的,所以第一时间一定要学会这一点。
尤其无上窍诀大圆满讲解三不动摇,要“身不动稳如大山”。曾经喇嘛仁波切说,当前在亚青寺有很多很多弟子,无论从哪一方面的条件还是蛮成熟的,但是平常没见到这些弟子如同他们多方面条件成熟一般,神通和神变顺着它而呈现。但后期经长时间的观照,多数来自于什么呢?身体的姿态并没有做到太如法,因此导致成修所生慧妙力没有增上,因为它是呈现神通神变的唯一条件。这也充分地告诫我们,我们第一次修学过程中要学会到什么呢?身体乃至多方面条件要如法。比如说靠在某一个墙上、背后放一个靠背,或者是很多很多完全顺着个人的意愿去走,这些都是不如法的。
在前两天讲解传承的时候说过,成办解脱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传承法脉清净,就是当前我们修学过程中,哪怕是某一个姿势,乃至某个修学方法,都要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条件。这并不是我们太过度依赖于谁,而是曾经历代高僧大德修学过程中如是修行而圆满获得心性,因此历代传承祖师把成办心性的每一个条件用文字乃至宣说方式赐予给后一代弟子。那么今天我们所从事的这些传承、这些教义,完全是心性本身的条件。说得更白一些,当前我们所从事的一系列都是遵循心性的条件,心性本来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历代传承祖师圆满证得心性的缘故,把成办心性的每一个条件都无余地赐予给后一代弟子,这就是我们当前所讲解的传承或者是教言,所以一定要如理如法行持,在这个上面完全不能加以个人的私心。我们平常感觉到我怎么加上去的?如果还是感觉到与历代传承祖师的有些做法是相同的,有些做法不同,那充分地说明并不圆满。不圆满会导致成什么结局呢?不能圆满获得见解。
如今这个时代的人思想很复杂,说不定当我们说到要依止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时,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佛教并没有什么创新,如今还遵照古时候的一些做法、上千年的一些说法和做法在进行,完全不符合于当今这个时代的步伐。实际上他们所理解的是大错特错!佛教所提倡的是什么呢?超越这个意识,不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当中。那么以我们现前的意识、这个时空,去创造超越这个时空的境界,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一条线之上,所以这就是世间和出世间不同的地方。
世间是需要创新,因为我们的意识本身就没有尽头,随着我们的思想越来越复杂,没有创新的话,你一定会落后。但是心性本来就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本来就是任运自成的,那么这时候添加意识成分去成办心性的话,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为什么说如今我们遵循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还不如说我们在遵循心性的条件。依世间很多观念去说出世间的一些见地,完全是错误性的,所以要符合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历代传承祖师圆满证得心性的缘故,把心性的特点以及成办心性的一系列方便无余赐予给后一代弟子,这就是我们当前所说的传承。所以一点都不能在这上面加以私心,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甚至如今很多人都在说,传承是多余的,我当今把某一种修学方式赐予给你,按照这个去做即行。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如今文字在世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甚至往昔历代高僧大德们说,无论你平常通达多少多少理论、阅读过多少多少教言,当你在实修的过程中一定要借助上师的教言方可成就。无论是汉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藏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没有一例是不需要依止导师而成办解脱的,不需要依止传承成办解脱的,没有一例!当然,我们今天也不会呈现这么完全不需要依止传承和历代传承祖师的一个圆满传承教言而成就者,不会的!所以说,每一个姿态、每一个调整方法都不能有一丝毫之偏差!
刚刚说到的就是身体要端直。心应该要做到清净,不要追随过去的妄念,也不要迎接未来的妄念。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要再去追随它。未来没有产生的一切妄念不要再去迎接它,当前的一切妄念自然放下,在非常清净的状态当中去修学。每当在讲解这些理论的时候好像也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但是当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同时还有一个习气和烦恼在作怪,所以即便我们有这样的认知和心态,但还是被习气烦恼障碍,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因为还需要符合更多的一些条件,就像我们前两天说的一样,比如由于我们平常气识太炽盛的缘故,而导致成各式各样的妄想,为了让这个“气”不那么飘动,平常无论做什么事情习气不要创造太多。当然不仅仅在座上修行的同时,座间的时候,因为当前很多人也在从事各式各样的善行,比如每天的功课等等也是必不可缺少的。
排出三节风,观想一切疾病、邪魔、罪障由此清净。
此时就要开始排出三节风。但这里讲解的是三节风,左边一次,右边一次,两边同时一次,为三节风。但是通常的情况之下都是以九节风来消除一切业及违缘障碍,基本上用的都是九节风。
那么九节风我们平常是怎么用的呢?首先左手定印,就是把大拇指压在无名指根,它和宁提派有所不同。宁提派的话要形成金刚拳,要握起来,但是龙萨派的时候要变成定印,就把手指张开,放在左大腿动脉之上。因为左大腿动脉和这个无名指根,它有飘动一切业气的脉,所以我们象征性地用大拇指压住无名指根,把这个定印放在左大腿动脉之上,就是象征性地压住这个脉,让这个业风不要那么炽盛起到切实之作用。大概它为什么要放在这上面的主要原因就在此。
右手呈为契克印。宁提派的话是三股的金刚杵,所以我们有时候在做三股的金刚杵,但龙萨派是契克印。压住自己的右鼻,从左鼻吹三次气。吹气的时候,无论是龙萨派还是宁提派,吹气的形象,先慢一点吹,再吹大,后面吹小,就像一个小麦或者是青稞的形状。青稞粒的形状是两边尖,中间粗,所以排气的时候,先慢一点,再吹大,后面再吹小,就这么吹三次气。
此时要观想什么呢?这里是这么写的:“观一切疾病、邪魔、罪障由此清净。”我们用九节风排的时候,首先先观的是依嗔恨心所造的一切疾病、邪魔、罪障,与风一起排出。前面要观一堆火,这一堆火要净想为智慧火,因为烧尽一切业及烦恼需要靠智慧,我们把前面的这一堆火净观为智慧火。那么当时排气的时候,依嗔恨心所造的一切业及烦恼、疾病和邪魔等一系列与风一起排出,进入到这个智慧火里以焚尽、烧掉。又换个姿势,就是右手定印,左手呈为契克印,压住自己的左鼻,从右鼻吹三次气。就像前面一样,先慢一点吹,再吹大,再吹小。
有些会问,在排三次气的时候,一次性排三次气,这个气还是蛮长的,中间要是不换个气是受不了的,能不能中途换气?当然可以。因为这是一种净观,凭借这样的姿势和观想来消尽一切业及烦恼和疾病,所以中途当然可以呼吸啊。排出三节风,观无始以来直至今天,前面是嗔恨心,第二是贪心而造的一切习气烦恼、疾病、邪魔等一切与风一起排出,进入前面智慧火里以焚尽,这是第二。
第三,两手定印,放在左右大腿动脉之上,两鼻同时吹三次气,观无始以来直至今天痴心所造的一切习气烦恼、疾病、邪魔等一系列障碍与风一起排出,融入前面智慧火里以焚尽。一边三次,一边三次,两边同时三次,为九节风。
可能有些会问,这本书上面讲的是三节风,那是否也可以用三节风?当然,按照历代传承祖师的传统修法以及传承,三节风也可以。但是按照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平常要求,所有弟子都是以九节风,所以我们平常也就以九节风的方式清净自己的罪业。大概就是这样,这就叫“排出九节风”。
排完九节风以后,下面就要开始作祈祷。这个祈祷,我们说过,前面前行念诵仪轨乃龙萨娘波尊者所著述,下面《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是晋美根桑南嘉尊者——龙萨娘波尊者的一位化身所著述、解义的。那么下面的这一系列可以对照前面的前行念诵仪轨,因为接下来我们每天都在念诵前行念诵仪轨,下面的祈祷就是从第一页“三世诸佛之本体大宝上师知”开始解释的。所以我们现前在讲解过程中就不往上面翻,又开始讲下面,因为上面的这一系列都在下面讲得很细致。你们平常也可以这么对照一些,每当在念诵仪轨的过程中,若文字上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是有些解释不通的地方,你可以看看下面解义,基本上就看得懂前面念诵仪轨到底在说一些什么、应该做一些什么、应该观一点什么。
《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好像“初学”是刚开始步入修行的时候所学习的,但是曾经喇嘛仁波切也说过,《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里面的含义就是刚开始步入修行时必学的前行教言。但是由于晋美根桑南嘉尊者在解释前面前行念诵仪轨的时候,下面的文字虽然看似很短、很少,但是里面的很多词还是蛮精华的,所以也并不是那么很通俗,或者是说没有那么白话。仅仅某一个目录可能只有一句话,但是仅凭借这么一句话可以解义很多很多。所以对于刚开始步入修行,对佛教很多很多专用名词并不是太了解的人,我们在学习这部教言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好像有些并不是太了解,还不如阅读《普贤上师言教》《前行备忘录》《圣者言教》,好像了解得更透彻一些。原因是这里面佛教专用名词过多,但是真正解义相对太少,因为文字本来就很少,所以这时候难免会产生这样一些名称上很难看懂的现象。但这个不妨我们也可以去看看《普贤上师言教》《前行备忘录》,甚至若要是把《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看得更圆满一些,它就是我们曾经所讲解过的《圣者言教》。《圣者言教》就是晋美根桑南嘉尊者的弟子晋美多昂丹增尊者——昌根阿瑞仁波切的叔叔,也就是他的上师所著述。这个著述也是根据《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而更加解义的,更广一些。所以我们接下来修学过程中要铭记刚刚所说的这样,若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去阅读这些教义。
【清净发心并祈祷:“三世诸佛之密意与事业总集之本体,乃为调伏如我等心相续而显现,呼唤大宝上师!吾等一切苦乐如何显现,恩师遍知!”】
下面并做清净发心而祈祷。当排出九节风后,应该如是祈祷上师,“三世诸佛之密意与事业总集之本体”,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密意与事业总集之本体,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这个总集是本体总集,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所证悟到的见解与上师所证到的见解是平等的。
我们通常说什么是佛的境界?不是仅仅长相为佛的境界,真正佛的境界叫获得断证一切功德。断的是什么?按照无上窍诀大圆满的名称,断的是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这叫做逆缘。密法当中讲解六别法,原始基位当中,当一基还没有现二道,还没有形成轮回之前的无明状态,基本称之为俱生无明。那么接下来,这种能所二取逐渐形成,已经越来越变成心识的时候,就叫做遍计无明,所以它分为两种无明来讲解。也就是说,遮止本来面目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呢?就是二种无明: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
当然,若要是说得更广一些,它还要讲解同性无明。但俱生无明和同性无明,它是从境和本体两个方面的无明树立同性无明和俱生无明。但今天不是讲这个法的时候,稍稍了解一些对我们接下来无论树立三种无明,还是两种无明,就会相对从文字上有所了解。但至于完全站在见解当中如何去消尽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或者是三种无明,包括同性无明,这是以下讲直断与顿超的时候。
我们平常在学习不同经论的时候,小乘讲解人我和法我,缘觉宗讲解十二缘起法,唯识宗讲解八识,中观讲解二障及四障,无上窍诀大圆满从逆缘的角度讲解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今天我们在宣讲什么为佛的时候,遮止本来面目的污点是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那么断的就是俱生无明和遍计无明。当断除两种无明得到的是什么呢?本体清净和自性清净。当具备这个条件的时候,我们总称为佛的境界。
今天我们在祈祷上师的时候,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本体总集,但这个不仅仅是我们把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添加在上师之上,而是上师本身就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总集!那为什么我们平常所认知到的佛菩萨的形象与导师不同呢?因为我们平常所认知到的佛菩萨,像很多很多报身相都是登地菩萨以上的行为,你若没有这样的见解,佛以报身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你也无法见到这个佛的形象。若要是以化身的形象呈现,若是殊胜化身的话,由于我们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也见不到,所以上师不得不以人的形象呈现在人的面前来度化人间的众生,这就叫善巧方便。天空中的月亮根据水的形状而呈现不同的形象,是针对这个水的颜色乃至成分呈现月亮的形象,这就叫善巧方便。实际上导师所具有的功德与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本体是一如的,一定要坚信这一点!
尤其我们刚开始步入修行的时候,一再讲解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导师,观察导师的目的是什么呢?因为这位导师是一位清净的、圆满的,那么这时候即便个人业及烦恼有多么沉重,在这样圆满的导师身心之上树立这样清净的功德,相对会轻松一些。虽然我们平常讲解《普贤上师言教》里面一个老太太把狗牙当成佛牙的公案,若要是具有信心的话,无论对境如何、是谁,都能得到善果。但末法时代众生烦恼沉重,对一个清净的对境都生不起信心,一个不清净的对境能生起信心吗?我们平常也看见很多修行者,所依止的导师一切都凭借个人的感性,“我觉得、我认为”,以这个为准则,所以即便看似依止导师,但他的信心一定不是圆满的,原因是对境本身就不是很清净的。这时候由于再加上我们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对这样不太清净的对境能生起信心吗?所以说,初次在祈祷上师乃至依止导师前,一定要观察好自己的导师!
那么接下来在祈祷上师过程中,一定要坚信导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不仅仅是本体总集,因为他既是观世音菩萨,也是文殊菩萨,也是地藏王菩萨,也是莲花生大师等等,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与上师的本体是一如的。那么我们坚信这一点,当在祈祷上师的同时,就在祈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定要做到这一点!有时候我们总觉得,为什么我得不到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加持呢?可能你在认知上面有一些缺陷,导致成虽然在祈祷导师,但最终还是没有得到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加持。所以,一定要坚信这一点!
不仅仅是本体之总集,接下来还有是事业之总集。因为通常的情况之下,站在一个缘起的角度说阿弥陀佛是管往生的,文殊菩萨是赐智慧的,观世音菩萨是赐慈悲的,莲花生大师是遣除违缘的,金刚萨埵是清净业障的,长寿佛是为了让你更加长寿的,药师佛是消除疾病的,财神佛是为你赐于一切财富的等等,每一个佛菩萨都有一种事业。那么今天我们在祈祷上师的时候,若坚信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本体和事业总集为上师的话,当你在祈祷上师的同时,有病可以消除病,如同祈祷药师佛般;短寿可以获得长寿,如同祈祷长寿佛般;若需要获得迁转,如同祈祷阿弥陀佛般;需要赐予智慧,如同祈祷文殊菩萨般等等。在祈祷上师的同时能获得一切事业、一切缘起。
若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一开始不这么讲解呢?由于众生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这时候一味讲解这样可能很难听得进去,很难了解到这一切,所以这时候佛菩萨以不同的缘起呈现在每一个人面前、需求者的面前。比如说有病的人,若要是佛菩萨以药师佛的形象呈现在你的面前说,若依止药师佛、念诵药师佛心咒可以遣除自己的疾病,他心目当中本身就有这方面的欲求,所以他就觉得药师佛更亲近一些。现前无论是由于年龄还是多方面的疾病,快要达到终点的时候,心中有一种欲望:我一定要往生!那这时候阿弥陀佛乃成办往生之主尊,所以此时一祈祷阿弥陀佛,心中有一个无比的欢喜。其他所有一切佛菩萨也同样一个道理。这是刚开始步入佛门的时候,佛菩萨以众生的需求而呈现不同的缘起。那么接下来越来越了解到的时候,一尊佛菩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本体和事业之总集,这时候坚信这一点,祈祷一尊的时候就能得到一切佛菩萨的加持。所以我们今天在祈祷过程当中一定要坚信这一点,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曾经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曰:“你把导师当成是一般的人作祈祷,只能得到一般的加持;你把导师当成是一个还是蛮不错的对境作祈祷的话,就能得到蛮不错的加持;若要是把导师当成真正的佛作祈祷的话,就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这一点我们前两天已经举过例子。
往拉萨去有个地方叫工布,那边有一个人叫工布奔,他到拉萨觉沃佛的身边,因为他把觉沃佛当成真正的佛,一点都没有掺杂什么我们平常的这种不净之思想,比如它是铜制造的、这个佛是多少年前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从长安带上去的这么一尊释迦牟尼佛的身像,完全没有这个概念,而是把它当成真正的佛,所以为什么可以对话,一个铜像可以张口说话,一切取决于什么呢?就是这个人的信心。所以我们现前能得到什么样的加持,一切取决于个人的信心。若要是没有信心,哪怕佛菩萨就在身边,比如说提婆达多、善星比丘,他们与释迦牟尼佛相随了几十年,但最终一人堕入饿鬼道,一人堕入地狱。他们两者都一直伴随着佛陀的身边,是由于什么原因最终的结局这么悲惨呢?是由于没有信心的原因所致。
所以我们平常可以了解到,当我们现前修学过程中,若要是没有正信的话,哪怕对境有多么清净,你还是得不到想要的见地。若要是内心清净的话,如是作祈祷能得到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加持。所以我们平常也听到很多很多奇迹的事情,说有些人无论他的疾病有多么沉重,仅凭借个人的祈祷,已经把疾病完全消尽,这样的事情还是蛮多的。
我已经病了二十多年了,一直身体都不好,直至今天也在天天吃药。记得当时喇嘛仁波切还住世,那时候我的身体也很不好、很不好的,这个是大家共同知道的一件事情。有一天我到上师的身边,上师问我:“已经病了那么长时间,现前身体如何?”我说,前面的这些病,依汉地很多很多专家认定,它是家族史病。那就是说,家族史病是基因造成的,基因要改变,必须要改变这个身体的结构。就是说不应该是我这个身体,变成另一种身体的时候,那基因也顺着会改变,就没有这种病相了。若要是有了这个基因,这个病是自带的,所以只是看它会不会越来越严重,但是当时依靠现代的医学是治不了的。
所以我就给上师说,当时无论在北京,很多很多有名的专家都说是来自于基因,所以以前我母亲乃至很多家里人都是这样去世的。说这个只能依靠药物来慢慢慢慢控制,若完全治好恐怕也不太现实。但是最糟糕的是,这一段时间又得了一个糖尿病,因为当时空腹血糖在13以上。当今在医学界当中,空腹血糖13以上还是算蛮高的,并且我跟上师说,在汉地据说若要是患上糖尿病,可能就要携带一生,也就是说,虽然很多人说能治得好,但看样子好像治不好,这是一生要携带在身上的。尤其对于我这种心脑血管不好的人来说,这个糖尿病又是它的并发症,也就是说,它会加快让这个心脑血管病更加严重。所以反正我这一段时间也一直都吃着药,这一段时间大概的病情状况是这样的。
上师当时说,哪有什么病是永恒不变的?我们平常说修行可以成办解脱,一个凡夫可以转变成圣人,为什么病它需要携带一生?它也是因缘和合而形成,当因缘各自分离的时候,这个结果也不成立啊!我们平常说在化学当中,水的成分是什么,几个分子组成的,两者各自分离就不会成立水。什么事情都是这样的,比如说,哪怕是某一件事情,可能是很多很多因缘和合而形成的,当某个因缘缺的时候,这个结果就不成立了。所以上师说:“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形成的,哪有什么病是永恒不变的,过来,我给你作加持!”上师让我把上身衣服脱下,就在身上印了很多很多手印,并且说这一段时间先不要洗澡,直至让它消失为止。尤其这一段时间也不要天天说“我有糖尿病、我有这个病。”因为平常很多人都喜欢说“我有病、我有病”,这个也没有那么伟大啊!尤其你天天站在谁的面前说有病,他们也不会可怜你,也不会给你什么扶贫一类的,所以还是不要天天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我有病、我有糖尿病”等一类的,平常该需要吃药的吃药,该需要忌口的忌口,但不要天天想着这个病。
上师是我的一切!无论我们平常讲解见、修、行、果,除上师之外,在我的面前当时真没有除此以外的一个见修行果。遵照上师的教言是我作为上师的弟子必做的一件事情。就这么过一阵时间,又到汉地去检查身体,我的糖尿病消失了!我想这一系列当然来自于上师的加持,是没得说的,但主要还是凭借个人的信心。
我们要讲解这些公案的目的,像很多事情可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非常现实的,只是临时我们感觉不到,就是这个因缘没有和合。当因缘和合的时候,呈现如是般之果实也是理所当然,也是特定的一件事情。就像天空中的彩虹,比如有一定的温度,有一定的湿度,有一定的亮度,天空中就出现了彩虹 。若要是没有湿度,光是有温度不会有彩虹,所以它也是因缘和合而形成的。因此我们平常就觉得很多事情好奇怪的,它已经消失了,当因缘各自分离的时候,呈现不同的结果,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们佛教讲解缘起性空,用空性讲解一切缘起的目的就在于此上。缘起本来就是和合而形成果实,它的本体本来就是虚幻、空性的。一旦要是证得这个见解,往昔历代高僧大德做出很多奇迹的事情,从他本身的角度来说并不奇迹,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
比如说,一只蚂蚁看见大象做事情的时候,蚂蚁一定会觉得非常非常惊讶。虽然蚂蚁可以搬动比它身躯更大的一些物体,但是与大象相比的话,那完全是很小很小的物见到最大最大的物一般。但是需要了解的是,当蚂蚁何时变成大象的时候这就不惊讶了,因为这是大象能做的事,只是站在蚂蚁的角度当中见到大象觉得非常奇怪、非常惊讶。所以我们现前在修学过程中,讲解往昔历代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觉得很惊讶,认为有这样的显现吗?当你的境界完全已经超越这个时空,在另一种时空当中呈现与另一种时空相同般的行为,这很正常,这可以说也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情。
我们刚刚所讲解的是,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一定要坚信这一点,每次祈祷过程中要记住这一点。尤其为什么作为密宗的弟子一味去讲解上师、上师呢?因为前两天说过,它是从两个角度来讲解上师的重要性:从功德的角度与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相同,从恩德的角度超胜一切佛菩萨。所以我们现前要祈祷上师的真正目的就在于此上,实际上与祈祷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完全一如,大概就是这样的。
“三世诸佛之密意与事业总集之本体,乃为调伏如我等心相续而显现,呼唤大宝上师!”当时就是前面“祈祷大宝上师知、根本上师遍知”等等。那么接下来,我需要祈祷的是什么呢?“吾等一切苦乐如何显现,恩师遍知!”先从信心的角度祈祷上师,我等一切众生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一切呈现,大恩上师遍知!也就是说,一切快乐都来自于上师的加持,一切痛苦也来自于上师的加持。我们无始以来造过很多很多呈现痛苦的因,那么今天上师的加持让这个痛苦即时呈现。因为消尽痛苦果实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痛苦呈现来消尽痛苦的因。比如说一杯水,它是苦水,当你喝的时候一定是很痛苦的,因为很苦啊!但是喝一口,这个杯里一定会少一口。这个就是在成熟果实的时候去消尽它的因,受这个果报去消尽它的因。第二种是什么呢?第二种是依靠善行来消尽这个痛苦的因,让这个痛苦的果实不要呈现。
那么当我们呈现痛苦的时候,也要坚信或者是祈祷上师遍知,我今天所产生的痛苦,都是无始以来造的很多很多业及烦恼所致,今天呈现在我的面前也是上师的加持。要不这个痛苦等待着未来再呈现的话,我可能要受地狱的痛苦、饿鬼道的痛苦或旁生道的痛苦,那时候的痛苦可不是仅凭借这么一点点感觉不好而能结束一切痛苦之因。那么今天凭借这样小小的痛苦可以消尽一切因,都来自于上师的加持。因为我现前从事很多善行,从行持善行当中消尽业及烦恼之因,从呈现痛苦之果实来消尽痛苦之因,依靠两种方法来减轻自己所有的一切罪业,迅速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自性,就是成佛。因此,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祈祷上师遍知!前面是从信心的角度认知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具有加持一切众生从痛苦之中获得解脱之能力,所以深信这一点,并虔诚地祈祷上师遍知。
【祈请大悲加持吾等不净之自相续即成清净心;】我现前的心被贪嗔痴烦恼三毒及五毒所逼迫,祈请上师加持让自己贪嗔痴烦恼不清净的心得以清净。这个需要靠什么呢?当我们在祈祷的过程中如是祈祷,上师给予加持让自己的内心获得清净之心。但是平常在行持当中以共同外前行,分为观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以断除今生来达到心清净的作用,这是依靠观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而得。当在祈祷的过程中,坚信上师具有一切能力让自己不清净的心得到清净,如是祈祷。
【加持吾非法之自相续行于正法;】这个非法我们前面说过,正法与非法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呢?就是发心,就是自己的心态。那么我们依靠前面所讲解的共同外前行,观轮回过患、业之因果,乃至皈依、发心来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当在祈祷上师的过程中,也坚信上师具有能力让自己曾经很多很多非法的行为能转变成正道之上,即能加持自己的心相续,改变这些与贪嗔痴烦恼相关的恶念,让自己的内心转为正道之中。这个正道就是为了度化三界六趣一切众生。
【加持断除暂时修法与究竟所断之障而行于正法道;】这个依靠金刚萨埵修法、供曼茶,积资净障来达到这样的结果。那么当我们在祈祷过程中,也坚信上师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总集,一切功德之总集、坛城之总集,当祈祷上师的时候,具有这样的能力能消尽自己一切烦恼。
曾经我们在听禅宗的时候,惠能大师在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不是迷迷惑惑当中听到这一句话而悟到这个境界,还是靠他的正信。所以曾经历代高僧大德都是依靠正信而获得这个见解。这也充分地说明我们接下来修学过程中,正信是必不可缺少的。
那若巴尊者在依止帝洛巴尊者的整个过程中,当时依止导师,导师并没有宣讲什么法,而是带在身边经历了大小24个苦行,最终如是般获得上师密意,就是说和导师一样开悟了。那凭借什么?又没有像我们当今修行般每天坐在一处去打坐、学习理论等一系列行为,而是遵循导师的教言,跟随在导师的身边,还经历了24个苦行。一切凭借信心而得!所以这些都充分地说明成办解脱唯一的条件是信心,信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尤其有时候又听到作为一个修行者天天都在说一些分别心的话,哪个传承好,哪个传承不好,哪个导师好,哪个导师不好,当内心产生这种分别心的时候,得到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加持是不得力的,是特定的!若要是真正这样就能得到佛果,那西方极乐世界的男女菩萨已经闹成一锅粥了!都在说这个好、这个不好。所以为什么说平等之心,指的是什么呢?没有分别心就叫平等之心。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可能平常也会听到无论是某些导师,或者是旁边的一些道友说一些分别心的话语。对一个修行者来说,这是最大的修行障碍!若要是顺着这样的分别心继续发展的话,对你成办解脱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成办解脱基本已经没有希望了,因为我们现前在轮回飘荡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信心,所以一直处于分别心状态之中,一定要坚信这一点!
至于很多人说,从今天开始我要坚信一切导师都是佛菩萨的化身,那是否完全不加以观察就开始去依止导师呢?从理论上前者导师是如法的,但后者自己能敬信吗?所以曾经历代高僧大德不是不懂这样的事,但为什么依止导师也是“我的导师是谁、我的导师是几位”等等,像阿底峡尊者说是依止过153尊上师,但若要是说到世上的导师,恐怕153尊上师也是九牛一毛尖啊!连一根毛都算不上,因为太多了!但为什么不去依止很多很多导师呢?还是根据个人的条件在行持,但当在祈祷的时候一定要排除分别心。
若被分别心占有,我们的修行寸步难行,所以每当听到很多关于分别心很重的一些说法和做法时,心想,天哪!这样的修法还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若要是带着这样的心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的忙了!在西方极乐世界不就打成一团了吗?今天你说这个,说我们阿弥陀佛是最好的,莲花生大师可能不是太好,那个不好、那个不好,那西方极乐世界还有安静的日子吗?阿弥陀佛真的有的忙了!但是我们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惠能大师曾经说过,“一心向善者”,完全不被分别心、贪嗔痴束缚的时候就叫做善心,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当今带着很重的分别心,哪能获得西方极乐世界?只是说说而已!有时候看见付出那么多的代价,还带着那么多的分别心,真不知道到底在干什么!尤其我们平常一再讲解,我们当今进入佛门,不是由于过星期天,闲着没事进入佛门来凑热闹,而是为了成办一个广大的事业,就是为了解脱。这时候与解脱完全背道的一切行为,临时看似在做,但是最终的结局是很悲惨的,大概就是这样的。
祈祷上师“加持断除暂时修法与究竟所断之障而行于正法道”。我们平常一再讲解清净自己的业障、积累资粮,那么暂时你在修学过程中就没有那么多的违缘障碍,甚至最终也会消尽究竟遮止本来面目的一切污点,而获得圆满解脱,这一系列离不开积资净障。所以我们前面修学五加行的真正目的也就是为了创造这个条件,平常修学过程中这一系列都是必不可缺少的。
在讲解五加行的同时,我们还要声明一下,因为平常很多人都在做一些功课,尤其我们功课里每天念诵的像《心盖狮回遮文》《如意成就祈请颂》《莲师除障祈请颂》,每个人可能每天都在念诵,这些都是必不可缺少的,都来自于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的教言。记得有一次我在修顿超的时候,上师把我叫到身边说,我们今天这么幸运可以修学这么深奥的法,但是当在修学过程中,难免也会有很多魔王波旬等一切魔障的违缘障碍,因此,为了接下来修学的一切更加顺利,每天念诵这几个功课是必不可缺少的。虽然我们每天修行的法本来具有清净一切业障的作用,但是在座间的时候配同着这些念诵,创造这么一个好的缘起,这也是必不可缺少的。这样一来,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平常也遵循《显密甘露心滴念诵集》里面《心盖狮回遮文》《如意成就祈请颂》《莲师除障祈请颂》。
但是有时候我又在想,因为当今一说到回遮的时候,好像我要回遮心里不太舒服的对境,哪个人不太好,我就给他念一堆的回遮。但刚刚已经说过,作为佛教徒,心带这样的嗔恨心,哪怕你再念诵“心盖狮”,但最终的结局还是堕入三恶趣里。我们平常所回遮的是什么?以贪嗔痴烦恼而起现的一切违缘障碍,这是需要回遮的。说得更白一点,这个回遮就叫调伏、清净,是一个类型、一个意思,就是需要清净自己的业障。那么密法在讲显密差异的时候,“修行方便多”指的就是这个。它从不同的角度去创造不同的方便法来对治业及烦恼,可不是站在一个嗔恨心的角度当中去回遮回遮,把很不好的全送给最不好的这个人,让他永不超生。若是要带着这样的心态,真的还是不要去念“心盖狮回遮文”,因为他人能不能回遮我不知道,你自己已经回遮了!因为回遮到真的就像刚刚所说的永不超生,永远在地狱和三恶趣之中,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为了消尽这样的业及烦恼,每天念诵一遍像《心盖狮回遮文》《如意成就祈请颂》《莲师除障祈请颂》,我想每个人都在做,因为它可以消除暂时和究竟一切障碍。大家都在说成办解脱是我最终终极目标,但是暂时修学过程中,由于存在违缘障碍,我当前修行还是呈现很多灾难,就是说我修不下去,或者是我修不了等一系列显现,那么这时候我们就用不同的方便去对治这样的违缘障碍,意义也是蛮大的。
【加持修道中逆缘诸迷惑悉净灭;】
接下来这个“加持修行中逆缘诸迷惑悉净灭”,就是加持修道之中的一切逆缘、迷乱都已经消尽,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直断。我们当前很多人都在修直断,尤其今年在汉地讲直断也讲得不少。我们把整个直断分为寂止和胜观两个部分。可能寂止大部分都已经过了,已经进入到胜观的范围当中。胜观分为意识转为道用和智慧转为道用。尤其在意识转为道用,当前修行的过程中就是在寂灭什么呢?寂灭一切烦恼。这种寂灭烦恼,并不是像拿着一个锤去砸掉某个什么东西一般,而是认知一切罪业的根本是什么。我们修过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不就是在寂灭一切烦恼吗?因为这个烦恼,它就叫什么?叫运用烦恼。认知到一切烦恼的根本是什么样,就在根本上用功,它的显现顺着根本而消尽,这就是直断的作用。
所以我们平常也一再讲解,每一位修行者在止观交替修行的过程中,“观”字也不能搁置一旁。虽然很多人都会说,一切万物都是空性、都是虚幻的,至于这个空性和虚幻的感觉有多么深奥,我相信你自己知道。是否只是在说“一切万物的本性是空性”的时候,感觉到有空的感觉,但平常的时候还是与往昔没修过这法之前一样,它还是实实在在的、实有存在的,这就充分地说明你对虚幻和空性的感受并不强烈。
直断真正的本意是什么呢?因为前面的观照也是为了更好地认知一切万物的本性,接下来真正要达到这样的空性的见解。但我们先不说后者,前者对这件事情的认知,一定要达到定解!定解是什么呢?——它就是这样的!无论在修行或观照的时候,甚至不在观照修行期间,也会感觉到就是这样的!至于这一点,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会多多少少有一些感觉。但真做不到的,因为当开始观照的时候,认知一切万物的本性是空性,但当不在观照的时候,前面所有的一切还是实有存在的,这就说明我们直断的力量还并不是那么很坚硬。为了避免呈现像刚刚所说的这样的显现,长期要止观交替来做。第一次对空性的认知并不是那么很深刻,第二次再去观照,第三次再去观照,直到这空性的感觉很深,甚至这种暖相可以带到梦境里,晚上做梦的时候,当一切显现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用不着再刻意去观照一切是虚幻的。看见一切显现,就如同一个年龄偏上的老人已经患有老年痴呆症,这个时候前面有多么戏论,比如说一些小孩子在前面怎么玩耍,老人虽然看着,但是这些形象不会影响到老人,老人的思想已经没有集中到这上面,就像这一样。所以当一切显现呈现在你的面前,不需要再去观照,一切都是虚幻的感受要长时间具有,这需要长期的止观交替来做。
虽然我们平常在导师身边汇报的时候,无论是决断心之根本、寻觅心之过患、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尤其是从寻觅心之过患破“人我”开始起,都说这个“我”是不成立的。但是若要是“我”不成立的话,那接下来各式各样的情绪,不是由“我”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吗?即便习气烦恼没有完全断根,当这些烦恼、我执产生的第一时间应该要让它断除,但很多时候为什么做不到呢?就是说明对我执的认知还没有达到定解,还需要继续观照,因为直断的真正密义就是为了息灭一切烦恼。息灭一切烦恼,可不是仅仅“嗡班匝儿萨埵吽、嗡班匝儿萨埵吽”,念诵“嗡班匝儿萨埵吽”就等待着烦恼是否清净一般,这是共同修法。那么不共同修学直断的时候,认知到一切烦恼的根本,认知到根本来断除一切烦恼起现,这就是直断的做法。至于这方面做到多少,就看看每个人在修学过程中的运用程度怎么样。
【加持不遮止一切幻象而显现智慧矣。
就是不遮止一切幻象——眼前呈现的一切,能呈现智慧的形象这就叫顿超。眼前一切形象不需要去遮止它,在没有遮止眼前一切形象之上,它会呈现像法性光啦、文武百尊啦、光明坛城啦等等,不需要去遮止它,会呈现一切坛城形象,这需要靠顿超。
虽然我们现前还没有讲到顿超,把直断讲到一定的时候,即便地处条件没有像亚青寺等很多道场一般修《大圆胜慧》,但是《六中阴》教授当中也有法性中阴顿超修法,当然我们也可以遵照这样的教义多讲讲一些,但是先得把直断的基础扎实。一味去追求顿超,能不能呈现一些光明智慧形象先不说,没有直断的基础,即便呈现都称之为风点。
我们平常说,眼前呈现之相有很多,无明好脉的,邪魔加持的,或者是觉性妙力的,有各式各样的显相,眼前呈现之相不一定全都叫顿超。顿超是光明境界,光明境界的前提一定得有很深的直断基础。若没有直断,仅仅眼前呈现不同的形象,有时候很多学顿超的人说,我能看见圆空光,这个还用得着去修顿超吗?平常对着外面的太阳多看看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原因是什么呢?每一个众生都具有如来藏,所以有时候因缘和合的缘故,呈现一些形象也是很正常的。尤其是无明好脉,这个人的条件不错,很有善根的人,他也会呈现与顿超相同般的形象,它不光是一些什么金刚链、圆空光,它还能呈现文武百尊啊!本尊的坛城都会呈现在他的面前。
还有一种是邪魔加持。上师健在的时候,每年冬天,很多弟子都在修学顿超,这几个月百日闭关期间遇到的一些奇迹事情,每次我到汉地看病一上来,上师就会告诉我。说有一次,一个老觉姆修顿超的时候,无意当中在自己的面前看到莲花生大师的形象,高兴得不得了,当时就跑到上师的身边来说:“我今天看见莲师形象!”上师说:“你今天高不高兴?”“当然高兴了,一直期待的不就是想呈现一些好的形象,今天终于呈现莲师的形象,高兴得不得了,几晚上都没有睡成觉,一直都想着这件事情。”上师说:“你先回去念诵十万遍莲师心咒遣除魔障以后,你才可以修顿超,若现前直接修顿超,你还没有这个资格。”一说这一句话的时候,这个老觉姆好像完全惊讶了!难道呈现莲花生大师还是一种罪障吗?不可能。但上师说,莲花生大师形象到底是魔障还是悉地,一切取决于你对这件事情的执著。若要是执著过度,别说莲师,即便文武坛城都呈现在你的面前,也是魔障。因为要记住,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对治贪嗔痴执著,但是依这样的修法,当执著逐渐炽盛的时候,这个修法不是悉地,而是魔障。所以平常我们也以这个作为准则,就越来越了解修行的根本是为了断除执著,现前执著越来越强就说明你的修行已经偏袒,你的修行已经不对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不要如空谷犬吠般,应随文入观,专一而祈祷。】
在念诵这些文字的过程中,不能像一个无人的山谷当中狗在叫。因为狗一到晚上,叫的时候没有一个对境,它也没见到什么,只是到了这个时间就开始乱叫。在山谷里听到很多很多狗叫声,它并不是看见某一个什么对境而在叫,就是乱叫。所以我们在念诵过程中,也就这么完全不用心地念诵,那就没有什么意义,指的就是这个。“应随文入观”,要按照这个文字去观其中的道理,虔诚地祈祷上师赐予一切加持,“专一而祈祷”。
这以上是入座前行,前面排出九节风,下面开始作祈祷。
戊二、如何成为瑜伽法器的共同前行
由于执著轮回是清净、安乐、恒常的,结果导致漂泊六道,要断除这些执著应该具足四因:己一、暇满难得;己二、寿命无常;己三、业之因果;己四、轮回过患。
因为把世间当成是清净的、快乐的,是永恒不变的、常有的,因此而漂泊在六道之中的众生。为了断除这种执著,因此讲解下面的四厌离法。
下面就要讲到暇满难得,但今天咱们就讲这么多,因为我们每次讲解过程中把每一句词都配合着当前修行,对我们接下来修行会创造更好的条件。光从文字上了解《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文字上解释可能真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要把一句一词纳入到当前的修行当中,恐怕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所以我们平常需要了解,每一句每一词都用在当前的修行当中,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为了了脱生死。有时候真需要问问自己,当无常真实降临到身边的时候,你有多么大的自在?你依靠什么去面对这个可怕的事?若要是没有这样的力量,当无常降临到身边的时候,真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它。
我们这两天也一再讲解,每当一上山的时候,按照藏地的一些习惯,去世的人一具一具的尸体都会摆在导师面前为他作超度。当时我们的感受还是蛮深的,这个人从小到现在一直忙碌于这个世间,今天一切都结束了,从此以后再想回归到这个人间,门都没有了。昨天晚上我在睡觉的时候也在想,因为现前很多很多人把修行全搁置一旁,一直漂泊在六道之中,被这些迷乱的形象遮止着,若要是继续这样下去,当在面对无常的时候那该怎么办呢?即便能把很多很多事情做得有多么好,也不过如此。前两天我给你们讲过我父亲的一些公案。父亲生前,尤其是到后半生的时候已经退休了,但是退休的工资基本上都用在外面的这个小溪修坝上,请来很多很多拖拉机,把外面很大的石头都运送到这边,就是为了防止水冲到这个房屋上,忙了一辈子。若要是没有修行,那么当去世的那一时刻起,他又能得到什么呢?生前所做的一切还是留在这个世上,但是对于他个人来说,又得到什么呢?什么都没有得到。
恐怕很多人说,这可能是人之常情,人就是这样度日的。但有时候也太糟糕了吧!为了某一件事情而让自己受太多的痛苦,这不值得啊!世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讲个买卖,我付出去很多,得到的一切也就是那样的,就觉得还是挺可怜的,所以修行才是我们生生世世可以带着行走的。莲花生大师曰:“与未来的时间相比,今生的时间再长也就是少许个月,未来的时间才是无量的。来世那么长的时间当中不让自己遭受痛苦,现前一定要精进修法!”
想想我们身边那么多人,无论你现前生活在多么好的城市、多么好的一些美景之中,但是过去去世的人,这些对他就没有一丝毫之作用了,他再回归到这个地方继续享用,不可能了!今天我们还很幸运,还在这个世上,但是有一天,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起,再想回归到这个地方继续开始享用,门都没有!所以,人真得需要面对现实。从小直至今天我们所做的、所说的、所想的一切,没有一个是不追求幸福而胡作非为也好、完全没有目标性的做法。什么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都潜藏着追求幸福的动机,那么现在细致想想,真的做到幸福了吗?还是没有做到。因此能从这方面多去观照一些,对于我们修行者来说是必不可缺少的。
每当在睡眠的时候,我时时都在提醒自己,今天我躺在床上,幸亏明天早上还可以醒来,但总有一天,我再也醒不来了!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那么接下来在漫长的时间当中,如同梦境一般就要漂泊下去,那时候就得看我的心态也好、我的见解。若没有一个很强大的见解,真不知道那时候该怎么飘着行走。若如同昨天晚上的梦境一样,你的神识就像一支羽毛在空中飘着行走的时候,它想停在哪里可就没有自主了,一切风说了算,把你飘到哪里就算哪里,那时候一定是很痛苦的,因为完全不能自主。所以我们当前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能驾驭一切,能自主一切,平常能从这方面多去观照一些,意义非常广大。
就像刚刚说到的一样,当有一天不能再作修行的时候,再想回到这个地方修行,恐怕就没有这个机会了。我平常也非常想念我的父亲,但现前已经去世十九年,他再想回到我们的身边,哪怕大家坐在一起吃一顿饭,也不会有这个机会了。无常就是这么可怕,这可不是仅仅十九年,甚至一百九十年、一千九百年、一万九千年等等,直至更长的时间,未来的时间可不是短短我们人的寿命般多少多少岁,到了七、八十岁已经到高岁,很高的年龄了,未来的时间恐怕没有那么短暂。所以平常在追求世间的同时,出世间的法一定不能搁置一旁。我们平常也不是一味告诫每一个人都要去修行、什么都不干,做不了,因为还有一个习气烦恼在作怪。根据每一个人的条件,条件不太成熟或者是成熟,总之修行方面一定不能搁置一旁。你每天哪怕只能做一点点善行,这个善行不要搁置一旁,一切都为了自己好。要记住,全天下的人当中自己是最可怜的那一位,要多可怜可怜自己。虽然我们平常说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在遭受极大的痛苦,包括自己在内,尤其现前由于我执太强的缘故,说到所有人当中的痛苦,恐怕莫胜过于我自己。所以为了让自己不要遭受太大的痛苦,这可能就是我们当前该做的一件事情。
今天就说到这么多,接下来我们开始回向。今天所听闻的法,以及过去自己所成办过的一切善行、未来即将要成办的一切善行,以及自己所拥有的身和一切资具,和众生所造的有漏功德,和诸佛菩萨所造的无漏功德聚集一起。依此善根,愿天下所有一切众生,暂时心想事成,究竟都能成办解脱。因此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以及阿弥陀佛等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如何回向给众生,我即如是回向,并集体念诵回向文。
本讲原文:
乙二、本传承所传的正行教授
分为四个部分:丙一、利根者即生解脱的教授;丙二、中根者临终中阴解脱的教授;丙三、下根者自性化身刹土解脱的教授;丙四、总述禁行的教授。
丙一、利根者即生解脱的教授
分为四个部分:丁一、前行的教授;丁二、自相续证得正行无漏智慧的直断教授;丁三、证得无漏智慧要义而显现四相的顿超教授;丁四、后要口诀。
丁一、前行的教授
分为三个部分:戊一、入座前行;戊二、如何成为瑜伽法器的共同前行;戊三、依靠皈依等引导而法行于正道的殊胜不共同前行。
戊一、入座前行
选择不障碍三摩地生起的寂静处,然后安坐坐垫之上,身要端直,意要平静安闲,排出三节风,观想一切疾病、邪魔、罪障由此清净。清净发心并祈祷:“三世诸佛之密意与事业总集之本体,乃为调伏如我等心相续而显现之,呼唤大宝上师!吾等一切苦乐如何显现,恩师遍知!祈请大悲加持吾等不净之自相续即成清净心;加持吾非法之自相续行于正法;加持断除暂时修法与究竟所断之障而行于正法道;加持修道中逆缘诸迷惑悉净灭;加持不遮止一切幻象而显现智慧矣。”因此,不要如空谷犬吠般,应随文入观,专一而祈祷。
戊二、如何成为瑜伽法器的共同前行
由于执著轮回是清净、安乐、恒常的,结果导致漂泊六道,要断除这些执著应该具足四因:己一、暇满难得;己二、寿命无常;己三、业之因果;己四、轮回过患。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