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4日 星期一

中医张胜兵:胰腺癌肝转移镇痛药都无用,中药2周疼痛立减

中医张胜兵:胰腺癌肝转移镇痛药都无用,中药2周疼痛立减

原创 张胜兵中医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胰腺所处的位置特殊,很多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等到出现疼痛等症状,确诊时已处于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大部分患者确诊后的生存期仅有1年左右,这也让胰腺癌有了“癌中之王”的称号。
除了生存率低外,胰腺癌相较于其他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持平。胰腺癌有3个发病特点:
一是起病隐匿,早期很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是出现一些容易被误诊为消化道异常的表现,让人们忽略;
二是胰腺藏于腹腔深处,周围存在有很多重要的血管,这直接导致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仅有20~30%;
三是胰腺癌属于原发、先天耐药疾病,使用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很低。
接下来分享1个我治疗胰腺癌的病案,希望能够让大家在面对胰腺癌的时候,不要放弃希望,也对中医多一点信心。


01
临床案例



程某,女,79岁,2020年10月29日初诊
主诉:右下胁腹不适2周
病史:患者患胰腺癌并发肝转移,疼痛较甚,故服用曲吗多镇痛。原本不便秘,服用西药后近2周来出现大便秘结,出现右下胁腹不适,吃冷不适加重。纳可,寐可。见舌红苔薄少津,脉弦细,舌下脉络大血管瘀阻。








诊断分析
该患者为癌症发生转移患者,经医院治疗后正气虚弱,气虚则运行无力,故出现肝气滞于胁腹,而现右胁腹部不适,不通则痛,气滞不行则经脉不通,故现疼痛。
因舌红少津,脉弦细,病在胁部,此为肝阴虚之证。肝脏体阴而用阳,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阴亏,肝失所养,疏泄失常,气郁停滞,进而胁痛。
阴虚液耗,津不上承,故舌红少津。
肝气不舒,肝脉郁滞,气滞则血行不力,故而久则血瘀,气滞则肠胃运行缓慢,故而出现大便秘结。
大便秘结是标,而肝阴亏虚,气滞痰凝血瘀为本,故治以滋阴疏肝、散结化瘀、行气止痛。
02
具体治疗过程
具体方药如下:



生地30克、北沙参15克、麦冬15克、当归15克、枸杞2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牡蛎30克、鳖甲30克、浙贝母30克、玄参15克、丹参3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乌药10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三次温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症状略有缓解,但觉得排气不畅,得矢气则舒,但又排不出来,故胀痛,开方如下:
具体方药如下:



生地30克、北沙参15克、麦冬15克、当归15克、枸杞2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牡蛎30克、鳖甲30克、浙贝母30克、玄参15克、丹参3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乌药10克。陈皮15克、木香10克、厚朴15克、槟榔10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干姜10克、肉苁蓉10克、吴茱萸6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党参10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三次温服。

患者服药后,诸症减轻,状态转佳,遂于上方基础上进行加减,针对胰腺癌转移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03
具体治疗过程

方用一贯煎金铃子散消瘰丸加减。
本方以一贯煎为主,方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为臣,益阴养血柔肝,配合君药以补肝体,育阴而涵阳。
并佐以少量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条达之性。
该药性苦寒,但与大量甘寒滋阴养血药配伍,则无苦燥伤阴之弊。更加元胡10克,元胡合川楝子乃金铃子散
金铃子(即川楝子)味苦性寒,善入肝经,疏肝气,泻肝火。
元胡辛苦而温,行气活血,长于止痛,二药合用,使肝体得以濡养,肝气得以条畅,胁痛等症可以解除。
本方为治疗肝郁化火之胸腹胁肋疼痛的常用方,亦是治疗气郁血滞而致诸痛的基础方。
消瘰丸治瘰疠,是由肝肾阴亏,肝火郁结,灼津为痰而成。
方中玄参清热滋阴,凉血散结;牡蛎软坚散结;贝母清热化痰。
三药合用,可使阴复热除,痰化结散,使瘰疠自消,更加鳖甲一味,既可强软坚散结之力,又可增清透内热之功。
患者久病必瘀,舌下脉络瘀阻,佐以活血化瘀,丹参、红花、赤芍乃活血化瘀常用组合,其活血之力较强。
同时,患者吃冷则不适加重,可见必有脾寒,故以乌药即可入脾以温中,又可行气以止痛,一药两得也。
二诊诸诸症有所减轻,但排气不畅,可见方虽对证,但行气疏泄、温中通便之力不足,故于方中加陈皮、木香、厚朴、槟榔以加强行气导滞之力,加柴胡、香附以疏肝;干姜、肉苁蓉、吴茱萸以温肝脾肾;桂枝、川芎以加强温经活血之力;芍药甘草汤以柔肝止痛;久病必虚,加党参以补气之不足,以防行气太过之虞!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