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中醫藥辨治失眠

失眠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失眠的發作雖然看似不會給患者的身心造成影響,但其實長期失眠的危害還是非常大的。失眠可引起病人抑鬱或焦慮,記憶力、思維能力下降,妨礙正常生活、工作、學習和健康,並可能加重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頑固性的失眠,給病人帶來長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對安眠藥物的依賴。中醫藥可通過調整人體臟腑氣血陰陽,明顯改善睡眠狀況,且不引起藥物依賴及醫源性疾患,因而頗受歡迎。

中醫認為,失眠的主要病位在心,並涉及肝膽、脾胃、腎。臟腑功能運行正常且協調,人體陰陽平衡,則人的睡眠正常。反之,就會出現睡眠障礙——失眠。臨床可見到多種證型:
(1)心火偏亢:失眠,心煩,多夢,口乾舌燥,小便黃,口舌生瘡,舌尖紅,苔薄黃,脈細數。
(2)肝鬱化火:失眠,急躁易怒,常伴有頭暈頭脹,目赤耳鳴,口乾,口苦,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弦而數。
(3)痰熱內擾:失眠,胸悶,或伴頭重目眩,口苦,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4)胃氣失和:失眠,脘腹脹滿,胸悶,噯氣,噯腐吞酸,或見噁心嘔吐,大便不爽,舌苔膩,脈滑。
(5)陰虛火旺:失眠,心煩,心悸,腰酸足軟,伴頭暈,耳鳴,健忘,遺精,口幹,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而數。
(6)心脾兩虛:多夢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頭暈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7)心膽氣虛:多夢易醒,膽怯心悸,易驚,氣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脈弦細。

針對不同的證型需施以不同的中藥治療,實證宜瀉其有餘,如疏肝解鬱,降火滌痰,消導和中。虛證宜補其不足,如益氣養血,健脾、補肝、益腎等。同時應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睡覺,睡前不飲濃茶、咖啡,保持心情愉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講師馬劍穎博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