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本港共有約60萬人受胃酸倒流的困擾。胃酸倒流的典型症狀是反酸、燒心,但臨床上有一些「漏網之魚」,他們沒有典型的反酸、燒心,而是以不明原因的胸痛、咽喉痛、咳嗽、哮喘或口腔異味為主要表現。胃酸倒流雖然是一種良性疾病,但經常的、重度的反流會引起食道黏膜炎症、糜爛,甚至潰瘍、出血。
胃酸倒流的發生主要同食道下括約肌(LES)的功能不正常有關,LES是胃與食道之間的閥門,「關門不利」,胃內容物就容易反流到食道了。另外,食道裂孔疝也是導致胃酸倒流的一個常見原因。
胃酸倒流的治療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其治療目的除控制症狀外,更重要的是防止復發、預防和治療並發症。目前西藥多採用抑制胃酸、促動力藥和胃黏膜保護劑等。中醫藥可改善胸痛、胃脘灼熱感、反流等症狀,同時還可以防止症狀復發。尤其對於對制酸藥療效差的膽汁反流,可有效改善口苦、腹部灼熱感等症狀。
中醫通常將胃酸倒流辨證為五類證候治療:第一類是肝胃鬱熱證:證見反酸,胃脘脹痛,兩脅脹悶,噯腐酸臭,口乾口苦,心煩易怒,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用清肝泄火,和胃降逆法。第二類是肝胃不和證:證見反酸噯氣,兩脅脹痛,胃脘脹滿,胸骨後疼痛,食欲不振,大便不暢,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治宜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第三類是脾虛氣滯證:證見反酸或泛吐清水,胃脘脹滿,胸骨後隱隱作痛,噯氣則舒,食慾減退,大便不調,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治宜健脾消脹,和胃降逆。第四類是脾胃虛寒證:證見泛吐酸水,嘔吐清涎,胃脘隱痛,脹悶不舒,喜暖喜按,納差,喜熱飲,大便稀溏,舌質淡,苔白膩,脈沉遲。治宜健脾溫中,疏肝理氣。第五類是氣滯血瘀證:證見反酸日久,胸骨後疼痛難忍,吞咽困難,飲食不下,咽中可有異物感,口乾咽燥,舌質暗,有瘀點,脈弦澀。治宜益氣養陰,化瘀散結。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一級講師馬劍穎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