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高學歷「perfect家長」 亂用理論

註:本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新一代家長學歷高,對管教子女要求更高。
有輔導機構指,與家長管教相關的課程需求大增,然而,發現管教問題多源於家長本身,有人胡亂套用理論,要做「perfect家長」,要求子女字正腔圓,以致幼稚園生被操練至說話時只懂「拆件」讀出拼音;亦有幼童因怕媽媽不開心而壓力爆煲,匿枱底失控大叫。
社工籲「勿做perfect家長,只做OK家長」。香港教育學院亦將首辦全港唯一兒童與家庭教育文學碩士課程,冀教授正面家庭教育信息。
現今家長不易當,甚至要上堂學做父母。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高級訓練主任施倩俐指,近年控制家長情緒的課程較以往增加一倍;她坦言,在教授家長的課程中,往往發現管教問題源於家長的情緒及處理手法。
迫孩子字正腔圓 只懂拼音
她指,不少人都想當「perfect家長」,以子女的成敗等同自身的成就,然而期望高,接納程度卻愈來愈低。有家長認為由拼音學英文最好,操練至讀幼稚園的子女,面對不同物件,都只懂將字詞「拆件」發音,「c……卡……car」,「b……爸……爸……ball」,不能完整表達,但媽媽卻不認為有問題;更有被「訓練」至在玩耍時如機械人,只顧尋找物件上的字詞朗讀,而非真正玩耍。發音要完美,連飲食都不容有失;有家長全面禁止子女及家人出外飲食,在家煮食時亦要求油鹽「全走」。
施倩俐形容這類「perfect家長」,「唔會放過自己,亦唔會放過子女」,即使是玩樂亦無法放鬆;曾有家長透露要為幼稚園子女辦生日派對,為求體面要有不同主題,如太空、環保等,「家長形容好似搞公司project咁!」不少家長的管教問題亦源於胡亂套用理論,以「要做子女的朋友」為金科玉律,就讀幼稚園的兒子晚上不願睡覺,夫婦二人亦一直陪玩至凌晨。
「做子女朋友」 陪玩至凌晨
亦有堅信「任何感受均要與子女分享」的道理,「你成績咁樣,媽媽會唔開心」,各種各樣的意見均以「媽媽會不開心、難過」作結,致有初小學生,為怕媽媽不高興,抑壓情緒,突然在學校爆煲,躲在枱底大叫。
「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在家長心目中亦很重要,聖雅各福群會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社工余朗廷就指,曾有家長為免破壞親子關係,幼子在參加活動時突然發脾氣大吵大鬧,家長竟不懂應對,向工作人員求救:「點算好呀?」
施倩俐呼籲為人父母者:「只做OK家長,勿做perfect家長」,否則親子均面對太大壓力。
事實上,管教過嚴令子女飽受壓力,過鬆或溺愛則削弱其抗逆力,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林俊彬認為,最理想為鬆緊有度,按照孩子的能力和興趣作出適當的要求,家長應作出調校(見另文——「家長分4類 鬆緊有道最理想」)。
壓力爆煲 躲在枱底大叫
教院將於今年9月開辦全港首個兒童與家庭教育文學碩士課程,教院幼兒教育學系副系主任(課程統籌)林浩昌指,希望課程可釐清不同理論的誤解。
他稱,不少雙職父母都將管教交予長輩及傭人,希望課程能讓從事教育工作、家庭輔導工作,以至家長本身,接收正面的家庭教育信息。課程40個名額將於本月底截止,暫時報名者不乏教育界工作者及家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