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

激發孩子好奇心 由活讀書開始

註:本文轉載自晴報

猶太孩子年幼時,便在被書籍包圍的環境中自然而然養成讀書的習慣。父母親也幾乎不會強迫孩子讀書,只是不管在餐桌或是在床上,透過與孩子間的不斷對話,讓孩子產生自己想翻閱書籍的念頭。孩子翻開書本,絕對不是為了某種義務或為了唸書,而是透過父母親有趣的問題,因而刺激孩子從書本裏面尋找答案。
假設媽媽說:「很久以前,地球上居住着一群恐龍。但是現在都滅亡了。」孩子會問:「恐龍為甚麼會滅亡呢?」父母就會把自己所知的知識如火山爆發,或彗星隕石的緣故等告訴孩子。但是猶太父母卻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對啊!到底是甚麼原因讓恐龍都不見了呢?」對話進行到這裏,孩子已經忍不住去翻書找答案了。
養成質疑的思考習慣
「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找到解答?」「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產生更多的好奇心?」這兩句話可說是天差地別。因為好奇心才是能讓一個人持續一生,去追求知識的原動力。所以猶太父母們發現當孩子不再問問題或不再翻書時,就會改變提問方式,尋找更有趣的提問方法,來刺激孩子的好奇心。
像這樣「不停問問題的習慣」,已經成為猶太人的傳統了。其結果就是猶太人不會接受既有的答案或理論,而會養成帶着質疑的思考習慣。如果有100位猶太人,就有100種意見存在。他們將抱着懷疑、挑戰既有的權威、不斷提出問題視為理所當然。為了能以這種方式進行熱烈的討論與辯論,必需要具備非常豐富的背景知識才行。所以從小時候開始看書累積閱讀實力,才能自我鍛練並培養面臨辯論時所需要的武器。
教育目的培養解難力
對於年幼孩童的識字程度,如果過度地把他當作天才看待的話,這對孩子將不是一種祝福,反而是不幸的開端。與其努力讓孩子讀很多書,倒不如就算讀一本書,也讓他「活讀書」。如此一來,讀完書之後跟父母討論書本內容的時間,比他自己的讀書時間還長。
在聽完一則故事或看完一本書之後,面對一個問個不停的小孩和另一個甚麼都不問的小孩,你會希望看到哪一種反應呢?問題問的愈多,就表示書讀的愈好。透過書本將頭腦填滿知識是不重要的,對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通過與父母的對話,在心情上產生交流與共鳴。這就是社會化生活的出發點,也是學習體諒、照顧和感同身受的最快方法。
問問題在人格的形成與實力的養成上非常有幫助,並且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態度。很早便意識到這一點的猶太人,對於那些只聽不問的學生並沒有很高的評價,這也是因為他們的傳統使然。
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或直接教訓他是懶惰的愛。你必須讓孩子自己思考之後再得到答案。別人直接告訴你的解答,絕對不會成為你的。如果孩子提出問題,那麼你就再回問他。讓孩子通過深度的思考,自己尋找出答案是必要的。如果自己動腦筋思考之後仍然找不到答案,就引導孩子從書本或網路上搜尋解答。從不知道的狀態到認識理解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孩子的提問本身,就能反證出他的學習動機,這對學習具有很大的力量。
猶太人以不直接告訴別人答案而聞名。這並不是他們不知道答案,而是為了有機會讓孩子養成自己尋找答案的習慣。而參與這過程和引導者的角色,就是自己應作的部分。
像猶太人這樣學習看起來好像很花時間。但是教育的目的並不是要趕快得到答案,而是培養思考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在理解原理,遇到需要解決別的問題時,可以運用這原理的能力。面對同一個問題或事件時,能夠以不同的視角和觀點去思考,學習創意的方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