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的营养学》连载【第八章】第5节 痛风能不能恢复健康
第八章 肝——健康的大总管
第5节 痛风能不能恢复健康
痛风也是一种让人极度痛苦的疾病,而且患有痛风的人越来越多。患者往往先出现大脚趾根部关节的疼痛,极痛,不敢着地,长久下去关节会变形,少数患者是身体的其它部位先出现痛风的症状。痛风也会造成肾的损伤,严重的会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很多人知道,喝啤酒吃海鲜好像很容易诱发痛风。以至于我遇到过一位从海边来的大哥在给朋友送螃蟹时,在送礼品的保温箱子的盖上工工整整写着几个字:不要喝啤酒。在临床上。痛风最重要的调理手段之一就是您被明确告知不要吃含嘌呤多的食物,如海鲜、肉类,特别是动物的内脏等。这些食物真的是罪魁祸首吗?全国每天有那么多人吃海鲜喝啤酒,怎么就您发生痛风呢?如果吃某种东西大家都得病了,那么毫无疑问,这种东西有问题;如果吃某种东西,只有个别人得病,那您的病跟这种东西没多大关系,还是在您自身找原因吧。
即使不是医生,很多人也都知道痛风是因为体内尿酸增多造成的。尿酸与硝结合成尿酸钠,针状结晶,沉积在骨关节和肾内,造成相应器官的损伤。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极”产物,正是基于此,人们,包括医生,才觉得吃嘌呤多的食物产生尿酸就会多,就会导致痛风,所以不能吃含嘌呤多的食物。
当患者真的不吃含瞟吟多的食物后,体内的尿酸确实可以减少,这样痛风的症状会减轻甚至缓解,但痛风并没有从根本上恢复健康,这些患者会出现反复痛风发作的情况。一些患者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疼痛,但可以直接发展成肾功能的严重损害,导致尿毒症的发生。也就是说,虽然您没有出现大脚趾痛反复发作,但您的痛风并没有恢复健康,而是在您不知不觉中,它还在继续发展。
目前看来,痛风发生的原因是体内尿酸过多。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尿酸积聚在体内而排不出去,这些尿酸是从哪里来的等等这些关键的问题仍不清楚。但有几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一个是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在平时的生活状态下不可能说变就变,您原来爱吃什么,现在也会爱吃什么,您原来常吃什么,现在也会常吃什么,除非条件不允许,您才会不得不变。比如因为健康的原因,医生建议您戒烟,您吸烟吸了几十年,谁劝您戒都戒不了,医生一说,保命要紧,您就不得不戒了,这就是条件不允许。除了类似这样的情况,您的生活习惯一般不会变的。那么您几乎每天吃含高嘌呤的食物,已经吃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为什么今天才发病呢?您说最有可能是那些食物的原因还是因为您身体里的某个或某些地方出问题了,功能差了?另一个现象是为什么喝酒容易引发痛风的发生?酒到底作用在哪里了,损伤到哪里了?目前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饮酒最受伤的是我们的肝脏。还有一个现象是,在医学的教科书上清楚地写着: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等常与痛风伴发。这些病都属于代谢性疾病,而痛风也属于代谢性疾病,上述这些病我们已经很清楚了,都跟肝脏的功能不佳有关,都可以称为肝病,而嘌呤代谢的场所正好也是肝脏。
所以笔者认为引起痛风发生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还是在肝脏。是因为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肝损伤,导致大量尿酸停留在体内,才引起痛风。还有一个现象,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有强大的功能储备,这就像火车站的出站口,您看火车站的出站口有近十个通道,但平时只开两三个,最多开四五个,有特殊情况,如节假日人流高峰时,才会开上七八个甚至是八九个,十个通道全开的时候极少,这就是储备。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有强大的功能储备。比如我们有大约半个肺就可以凑合活着了,有半个肾也可以活命了,有1/3的肝,就可以满足生存的需要,我们的血管有大约30%的管径就够了。可见身体的每一项功能都预留出很大的提升空间。而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似乎有点违背这一规律,预留的提升空间很小,似乎我们的肾脏排泄尿酸很困难,而过多尿酸在体内停留危害又这么大,身体一定不会做如此不合理的设计。
既然是这样,那么除了现有的尿酸排泄方式外,身体会不会开辟另一个途径来排泄体内的尿酸,以防过多尿酸在体内积存。尽管在很多医学专业书籍上都明确写着: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极”产物。但艾德丽·戴维斯女士(Ade11e Davis),这位美国当代著名的营养学专家,南加利福尼亚医学院的生物化学硕士,曾在她的书中写到:如果体内泛酸充足,尿酸就会转变成尿素和氨,随尿轻松排出。虽然在医学典籍上没有这样的陈述,笔者也还没有见到其他人有这方面的报道,但这种说法似乎更合理一些。是不是医学上因为看到尿酸可以从尿排出,就以为只有这条途径而没有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尿酸的分子结构上看,尿酸转变成尿素和氨也不是什么难事。尿酸如果真如戴维斯所说可以转变成尿素和氨,那么这个反应一定是在肝脏内进行,因为肝是人体尿素生产和氨代谢的场所。所以,无论如何,尽管还没有搞清楚体内尿酸增多的原因,但痛风的发生似乎与肝脏的功能不良有直接联系。
从营养素调理痛风的实际效果也提示肝脏的功能与痛风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李大哥是一位大老板,生意涉及面广,生意做得很好,但痛风一直困扰着他,遍访全国各地的名医调理,效果也不理想。我见到他时,他很胖,肚子很大,肚子上放上个酒瓶即使走路估计也掉不下来。脖子上布满了脂肪赘,脸色不好,青紫色,自述几乎每天都要陪客户、朋友喝酒、吃饭。到医院做过检查,有脂肪肝、高血脂,尿酸高,痛风。通过营养素调理,全身的各种问题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都明显好转,连脖子上的那些脂肪赘都明显少了很多,大肚子也在不断变小。到今天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痛风再也没有发作过,现在还经常吃海鲜喝啤酒,也没有发作过。这样的例子很多,使用营养素,痛风并不是什么不能恢复健康的疾病。笔者认为营养素调理痛风之所以有如此好的疗效,其原理就是营养素帮助肝脏恢复了正常的嘌呤代谢,使得尿酸可以及时排出体外。
需要理解的是,痛风的发作不是因为您哪天吃了高嘌呤的食物,而是因为身体对尿酸的代谢能力下降造成的。而造成这一疾病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营养素缺乏。在医院患者被明确告知不要吃含高嘌呤的食物,而高嘌呤的食物往往是我们平时优质蛋白的来源,禁吃这些食物,尤其是肉类,就会导致患者长期低蛋白,同时也会导致其它营养素缺乏,造成患者肝脏功能进一步紊乱,不但痛风不能恢复健康,还会导致其它很多病的发生。可见营养素对人们身体而言相当重要。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有三个名词为了引起我的注意,迫使我思考它们,它们一直在我的大脑里肆意狂奔,还经常互相纠缠,甚至厮打在一起,它们甚至冲进我的梦里,搅得我坐卧不宁。我想把它们介绍给您,它们是“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
这三个词是医学上很常用的三个词,所谓“功能性疾病”,意思就是患者有症状或有功能障碍,但医学的各种检查,尤其是病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光检查、CT检查等等)没发现患者有什么明显的改变,比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长期慢性腹泻。“器质性疾病”就是可以检查到患者的组织器官有明显的改变,原有的结构被破坏,如脂肪肝、肝癌。这样的称呼之所以一直困扰我,是因为我企图将它们的关系搞清楚一些,因为这样可能会让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和调理产生新的思路。正如本书序中写的那样,我更希望这本书成为公平地、客观地交流、讨论甚至是争论的平台。因为科学是在思辨中不断除旧迎新的,是在思辨中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所以我把对它们三者的思考全盘向您展示,也衷心地欢迎您参与对它们的讨论。
尽管功能性疾病更多地被用于指神经系统的一些状况,但笔者认为器质性疾病往往都不可避免地首先要走过细胞在分子水平上功能紊乱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疾病的发生多数是先从细胞内一个或几个生化反应异常开始。但因为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系列反应,一个生化反应异常或几个生化反应异常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会逐渐影响到一系列反应或几个系列反应,导致这一系列反应或几个系列反应越来越乱,最终表现为细胞的某项功能异常,而发生器质性病变。
比如脂肪肝,是脂肪在肝细胞内囤积造成的,造成脂肪在肝细胞内积聚的原因很多,假设有脂肪生产过多,脂肪运输异常,脂肪利用障碍等等,我们可以把脂肪生产、脂肪运输和脂肪在肝细胞内燃烧利用看作是三个系列反应。假如脂肪在肝细胞内燃烧这个系列反应异常了,脂肪的利用少了,但如果其它两个系列功能正常,也不容易出现脂肪肝,而当另外两个系列也出现功能障碍后,才会出现在临床上检查到的器质性病变——脂肪肝。也就是说,在器质性病变出现之前,先会出现代谢层面上的异常。这就有点像我们前面讨论亚健康的概念,器质性病变应该说是一个病变的较晚期阶段,而功能性异常,细胞一些代谢反应的异常是一个病变的较早期阶段。这就有点像百川汇入长江,其中一条河的水少一些,您不会感觉到长江水少了,但当很多河流都缺水了,您一眼就会看出长江水少了。
您再看病理学怎么讲,病理学一开始首先就讲变性,这是绝大多数疾病的最基本器质性改变。就是一些东西多了少了,有的没了,没的有了的问题。如脂肪变性,原来细胞内没脂肪,现在有了。而变性几乎都是细胞某些代谢异常造成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了:人体绝大多数疾病都属于代谢性疾病。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