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寻找佛陀的真正密意呢?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由见如是相,
故我多励力,
随顺智者行,
数求尊密意。
有一次佛陀结夏安居的时候,竟然与目犍连、舍利子等所有僧众一起吃了三个月的马饲料——已经发霉变质的粮食。刚一开始,一个国王热情地邀请佛陀到一个地方结夏安居,并提供所有的生活资具。但因为提婆达多的挑拨,国王中途变卦,停止了供养。安居的地方十分偏僻,没有其他人知道。佛陀与弟子们也不可能中途结束安居,这是戒律中不允许的,所以只能坚持三个月。
阿难看到佛陀的钵里都是发霉腐烂的粮食,悲伤至极。佛陀知道后,从嘴里拿出一粒米,递给阿难说:你尝一尝。阿难吃下去后,发现竟然是甘露的味道。他这才明白:我根本不了解佛的境界,佛陀的所有磨难,都只是显现而已。
这都是佛陀为了某种必要而权巧方便的示现,有一部佛经专门对佛陀一生中发生的这些事情做了详尽的解释。
但如今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些人一开始以为自己的上师是很好的上师,后来无意中发现了一些上师的所谓“缺点”,就不想学佛了。虽然我们可以理解,这件事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如果他的上师真有问题,那也是他自己没有好好观察的咎由自取。当年如果如理如法地冷静观察了,会有这种结果吗?不会有。
另外,即使上师真有问题,那也是上师自己的问题。他不能代表释迦牟尼佛和佛法。他的问题,也不是佛菩萨和佛法的问题。即使上师有问题,也应该去找一个更好的上师,为什么就因此而不学佛了呢?这完全是一叶障目的愚蠢之举。暂时有这样的反应是正常的,但如果真的退失了,就实在太可惜了。
佛陀为了鼓励末法时代的佛教徒,为了激励因失望即将半途而废的后学者,为了避免诸如此类的悲剧发生,才示现了很多看似不太适合佛陀身份的行为。大家可以到大藏经里面去看看,佛陀为什么背痛,为什么没有人供养,里面都讲得一清二楚。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某位上师的错误,而从学佛的行列中退却。这就像治病的时候遇到一个坏医生,也不能从此不治病了一样。遇到坏医生,病还是要治,最多重新换家医院、换个医生就行了。治病是自己的事情,不能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
以下讲宗喀巴大师如何寻求佛陀密意的过程。
《缘起赞》:“于此奇胜教,诸不智众生,周遍起纠诤,如跋缚罗草。”
虽然佛陀的妙法无比奇妙、殊胜,但很多没有智慧的众生,却会故意挑起各种纷争,像跋缚罗草一样乱七八糟、纠缠不清,剪不断,理还乱。
跋缚罗草,是印度的一种草。这种草非常厉害,如果长得太多,连大象都可以被束缚。过去有些比丘在山上托钵乞食的时候,就被这种草缠住了。因为戒律中要求比丘不能砍伐树木、刈割青草,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戒律,但当时佛陀身边的出家人却非常严于律己,他们宁可舍弃生命,也不愿违背佛陀的一个小小教言。因为不愿破戒去动一根草,最后只有缠绕致死。
我们要知道,过去真正的成就者,譬如那烂陀寺的学者班智达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佛经,但他们的最终密意完全是一样的。后来的有些人,却曲解了他们的意思,所以才有了各种见解上的争端。
“由见如是相,故我多励力,随顺智者行,数求尊密意。”
看到各个宗派观点不一致的情景,我更应该随学诸如龙树菩萨、月称菩萨、寂天菩萨等真正的成就者、大智者们的观点,努力探索、研究佛经,反反复复地寻求佛陀最究竟、最终极的真正密意。
“次于自他宗,修学众教时,后反以疑网,遍烧恼我意。”
“自他宗”,即自宗和他宗。对此有几种说法:一,自宗,指佛教各宗派;他宗,是指外道。二,自宗是大乘,他宗是小乘。
宗喀巴大师说,在学习研究各种佛教和外道宗派之后,反而越学疑问越多。各种疑问像一张无形的网罟,让宗喀巴大师忐忑不安、迷茫无措,变得更加不高兴、不开心,找不到方向。
那么,该如何去寻找佛陀的真正密意呢?
“尊授记龙猛,释无上乘法,远离有无边,教轨夜开园。”
世尊在很多佛经里面都有授记,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佛经,是《大乘入楞伽经》。在这部佛经里面,释迦牟尼佛授记了很多人。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位:一个是龙树菩萨,一个是无著菩萨。
世尊授记,将来阐释远离有无之边的无上中观空性见解时,应该由龙树菩萨来开演佛陀密意,这才是可信的。另外,佛陀又很清楚地授记,在佛陀圆寂四百多年以后,会出现无著菩萨,他会解释佛陀的思想,区分大乘佛教的了义和不了义的差别。
佛陀的授记,是正确无误的。我们就应该跟随佛陀授权的龙树菩萨去解释中观、空性,因为龙树菩萨才是空性方面可信度很高的权威。
诠释龙树菩萨密意的权威人士,是月称菩萨。此处把月称菩萨称为月亮,不是比喻的修饰方法,而是藏文诗歌的一种修饰方式。不说某人像天上的月亮或者鲜花,而是说这个人就是月亮,这个人的思想就是月亮,或者某个人就是花。“夜开”是一种莲花。这种莲花只有在晚上有月光的时候才会盛开,有阳光的时候就会闭合,所以称为“夜开”。龙树菩萨的论点、教轨,就是这种在月光下才可以盛开的莲花园,也即只有月称菩萨才能领会龙树菩萨的所有密意。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