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8日 星期日

[冈波巴大师传-2] 向内探询你的心,此乃真正的上师

[冈波巴大师传-2] 向内探询你的心,此乃真正的上师

堪千创古仁波切教授 

巴沃法影 



冈波巴的修道传记总共分为三个部分:一、冈波巴如何开展其大乘种性;二、如何了证大手印;以及三、如何将他的法行事业遍布全世界。


 - 堪千创古仁波切教授 -


为了让冈波巴生起信心,密勒日巴唱了这首道歌:

顶礼上师怙主圣众。
于东方有白雌雪狮,即使狮乳必然滋养,唯帝释天得以饮用。于南方有斑斓奇虎,据言必然勇猛超凡,唯东比嘿汝嘎得以骑乘。于西方兜率天圣地,据言所见皆极优美,唯无著尊得以看见。于北方有白鱼胆囊,据言其味必然苦涩,唯龙族后祖阿仁钦得以食用。

那洛巴之法道甚深,据言必为迅捷近道,唯有怙主大译师玛尔巴得以行旅。玛尔巴之无垢口耳传承,纵使必能生起觉受了证,唯我密勒日巴得以修持。密勒日巴觉受只字片语,纵使各个必然直指要点,吾唯授予汝此卫之僧人。

此一老人不受金财,此处亦无炉可煨茶。吾子若欲全心修持圣法,勿求此生享乐,当思来世。汝若欲持噶举传承法座,莫因文字而乐,当求其义。汝,比丘,将此谨记于心!

在密勒日巴唱完欢迎道歌之后,冈波巴说:“如同所言,‘行者供养三世佛陀如山之宝所得的福德,仍比不上为上师献供一根毛发而来的福德。’还有比这更为深奥而能累积福德的方式吗?”

密勒日巴回复:“有的。”冈波巴当即请求开示。

密勒日巴答道:“那就是对上师所给的口诀指示加以修持而不令白费。”

冈波巴问:“有没有即生证悟的口诀指示呢?我先前从某位噶当巴上师那里听到,确实有这样的口诀;但当我询问另一位上师时,他却说:‘那只是空谈,并没有即生证悟的方法。’他还说:‘行者所能获得的最高成就,就是藉由修持本尊法而亲见本尊,除此之外,别以为可以即生证悟。’所以,到底怎样才是对的?”

密勒日巴回答:“你所听到的即生证悟是有可能的这回事,并非只是泛泛空谈,而是真实不虚的。如果能遇到一位真正具格的上师,而学生也完全成熟并做好准备,便有可能即生证悟。如果你在本尊坛城中领受灌顶,之后如理如法地依此修持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也有可能即生证悟。”

稍后,密勒日巴建议冈波巴:

“若你真的想要修持口诀而即生证悟,就不该和只会空谈的人在一起。你不要听从或跟随他们;相反地,应该多花点时间与修持的人为友,听听他们的经验。

现在,你应该把心安顿在我刚才所说的话上,要相信我之所言皆真实不虚而认真依循。不要跟从那些试着用世间八法哄骗你的人,有的人就是会想做这种事情。你只要坚守我所说的话就好。

你在修道的时候,难免会有犯错与误入歧途的风险。禅修空性时,要注意四个主要的错误:一、执着空性为有相(误将空性执为标签);二、对于‘空性乃为所知法自性’的误解(误将空性视为所知对境的自性);三、对于‘空性作为对治’的误解(误将空性视为对治);四、对空性产生执着(执着于空性)。

禅修空性所可能犯下的第一个错误,是认为‘既然在胜义谛上万法为空,因而驳斥在世俗谛上万法有所显现’。第二个错误是认为‘既然轮回和涅槃皆空,因此不管我们做些什么都无差别。’第三个错误是‘把空性当成负面念头的解药’,因而在生起恶念时,不作检视也不作对治,反而只是思量‘它们就只是空的’。第四个错误是认为‘既然一切事物皆空,无论禅修与否都无关紧要’,而单单想着既然一切皆空便不需修持。如果出现这四项错误的其中一项,您的空性禅修便不甚如法。

尽管如此,对初学者而言,这些错误仍属有益,因它们可帮助行者舍离执念。

一般来说,如果不能由衷对治自心(彻底从内心深处生起定解),就算暂时出现乐、明、无念的觉受,仍旧无法跳脱三界。那些经验之所以只是暂时的觉受,乃因为它们无法让人真诚对治自心。我们应该要从具格上师处学习真正的空性禅修,因为上师将为我们引介心的真实自性,如此一来,你的禅修才能如理如法。

禅修是让心安住于其自身的状态中,那是一种不作修整的状态,也就是心的真实自性。”

此时,密勒日巴唱了一首道歌,描述何谓心的真实自性。

看着自己真实状态的心,此乃真正的见地。若是于心之外寻找见地,就如富人向外寻找财宝,喔,医者僧人。

不要清除昏沉掉举之失,此乃真正的禅修。若除禅修昏沉掉举之失,就如同白昼中高举灯火,喔,医者僧人。

不要在迎与拒之间来回,此乃真正的行持。若行持时交替迎纳拒斥,就如同蜜蜂受困于罗网,喔,医者僧人。

安住于你对见地的信心,此乃真正的三昧耶。若于他处寻求,并无其他的三昧耶可守。就如同企图使河水逆流,喔,医者僧人。

要在你的心中生起信心,此乃真正的果位。若于他处寻求,并无其他的果位可得。就如同青蛙想一跃登天,喔,医者僧人。

向内探询你的心,此乃真正的上师。若于自心之外寻找上师,就如同企图放弃你的心,喔,医者僧人。

因此,一切显相唯心所造,喔,医者僧人。

密勒日巴解释了观视自心本性的四种不同方式。第一种是见地(见),第二种是禅修(修),第三种是行持(行),第四种事成就(果)。

就见地而言,见地就是心的本身,我们无法找到不同于心的见地。于心之外并无其他的见地,亦无与心相异的见地,所有于心之外的见地都是一种谬误。有一则故事叙述了一名叫作杰的人,在他的额头上镶有一颗珠宝。某日,他因为疲惫而使得珠宝被额头的皱纹所覆盖,他以为珠宝不见而急忙四处寻觅。同样地,如果我们在心本身之外寻找见地,将遍寻不得,因为见地并不在心之外——于心之外寻找见地将徒劳无功。

就禅修而言,我们的心在禅修时,有可能过于躁进或过于消极。当心太躁进的时候,各种念头会淹没我们;当心太消极的时候,又会落入迟钝或昏沉的状态。当这些情况出现时,我们不应该去消除它们;相反地,应该把这些缺失视为心的真实自性。只要让心安住于对下述的了解即可:于心的自性之中,这些过失都是空的,并非真实存在。然而,若我们认为应该清理这些过失并进而试图消除,则将有如白昼点灯,根本毫无意义。

就行持而言,和针对禅修所给的建议相似。我们不能怀着要做这个或不做那个的分别念、从事善行且不作坏事的分别念,或是认为于禅修中有某些东西是好的而某些东西是坏的。如此分别的话,就会像受困在精密罗网中的蜜蜂一般——愈是挣扎就陷得愈深;相反地,我们应该完全地放松,相当自然地安住于心的真实自性中。

就成就而言,修持的成果来自于心的真实自性;这个成果并非来自外在,或是来自我们之外的事物。在我们的心之外,并没有可被寻获的东西;但若认为有个需要成就的外在东西,就会像青蛙想要跃入天空一般——试图跃入空中的青蛙必然跌落地面,终将一无所获。

 
 | 即生证悟   据说藉由修持,上等根器者可以在一生中达至证悟,中等根器者则会在死前或中阴阶段达至证悟。即使怠惰的行者也能在七世或十六世之中达至证悟。如果有人无法于这些期间达至证悟,是因为他们毁坏了三昧耶戒,那就有可能会投生到下三道。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