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日 星期四

营卫失和,可致 “ 神不使 ”

 

营卫失和,可致 “ 神不使 ”

万物疗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河南中医学院 高廷国 韩倩倩 周凌 周发祥 

“神不使”语出《素问·汤液醪醴论》,“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今精坏神去,营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杨上善曰“人之神明有守以营于身即为有使也。”王冰注曰“言神不能使针石之妙用也。”张介宾注“凡致病之道,攻邪在乎针药,行药在乎神气。故施治于外,则神应于中,使之升则升,使之降则降,是其神之可使也。”马莳曰“言针法之不能立功者以病者不能有神也。”张志聪批曰:“此言精神坏驰,针石不能治其外。”那么,应该如何理解“神”与“营卫”之间的关系呢?道家绳疗

营卫通畅,精足神旺

《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必本于神。”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张志聪云:“决气篇曰,常先身生是谓精。盖未成形,而先受天一之精。故所生之来谓之精。”“精”产生于生命之先的,蕴含了一种生机。在自然界正是由于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交感的“精”的产生,才有了万物生命的化生。而人是在禀受父母阴精阳精的基础上,阴阳相互交感,从而产生了具有生命活动主宰能力的神,从而产生了生命。另外,《灵枢·天年》“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可见神是在气血调和,营卫通畅的基础上产生的。万物疗法提示正是有了神的产生,五脏的形成,形神俱备,生命才得以形成。

精气充足,气血调和,营卫通畅是先天之神产生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人体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才能够精足神旺,正气充足,保持健康。道家绳疗

营卫交感,神乃化生

《灵枢·平人绝谷》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人在出生以后,神气的化生来源于后天水谷之精,但后天水谷之精又是如何化生神气呢?营卫来源于脾胃所化的水谷精微,经过脾的散精作用,上传于肺。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在肺的气化作用及心神的化赤作用下,化生了具有神气作用的血,正如《灵枢·营卫生会》所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神气正是以血为载体周流全身,调节着人的生命活动。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行脉中为卫之根,卫行脉外为营之华。营为阴精,卫为阳精,阴阳相随,内外相贯,二者不可相失。二者通过升降出入之理论化生了具有生命活力的神气,调节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营卫调和,精生神化,机能正常

《素问·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傈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道家绳疗提示营卫在肺的气化及心神化赤的作用下化生神气,营气循行于五脏六腑,卫气循行于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营卫循行于全身各处,调节着五脏六腑及全身的机能,使人体机能活动正常。

营泣卫除,精坏神去,百病乃生

营卫运行正常,营卫交感,精生神化。一旦致病因素影响到营卫的运行及其生成就会导致“营泣卫除,精坏神去”使“神不使”,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素问·汤液醪醴》:“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嗜欲无穷,忧患不止”等情志因素影响到营卫的运行导致“营泣卫除”,“神气”不能正常的生成及运行,就不能使针药发挥正常的作用,故神去之而病不愈。正如《灵枢·营卫生会》所云:“(黄帝)曰“老人之不夜暝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

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老年人失眠的原因是因为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营卫的运行道路不畅。营卫生成及运行失常,不能“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导致五脏之气相薄,五脏气结,使卫气不能入阴,营卫不能正常交感,导致失眠的发生。

疏通其道,益其本源,调和营卫

“神不使”的病机关键在于营卫失和。而导致营卫失和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经络阻滞,营卫不畅而失和;二是化源不足,营卫气虚而失和。所以在治疗上也有两种方法:

①疏经通络以祛邪。营卫失和的关键在于经络阻滞,营卫运行不畅,营卫不得相通相和。《内经》中和营卫方法有三:一曰针刺,二日热熨,三曰汤药。法虽不同,但都是着眼于“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即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得和者也。”可见,调和营卫法重要的一环在于疏通经络。

②调理脾胃以养正。营卫乃水谷之精微所化,必须靠后天水谷的补充和滋养。火功开锁疗法提示营卫来源于中焦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故凡营卫虚衰而生化不足时,必须以调理脾胃为要,恰如尤在泾所说:“中者,脾胃也,营卫生成于水谷,而水谷转输于脾胃,故中气立,则营卫流行而不失其和。”《伤寒论》中,桂枝汤用草、枣与稀粥,小建中之倍芍药加饴汤等等,皆调脾胃而养正之法。


從我的iPhone傳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