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心慌心悸、烦躁慌乱?真的不只是焦虑情绪而已!

 

心慌心悸、烦躁慌乱?真的不只是焦虑情绪而已!


本文授权转载自守正学

01

最近,一场全国性的、关于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这个调查的内容包括焦虑障碍、进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各种精神病性障碍。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157个县/区的3万多人。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焦虑障碍患病率竟然是最高的。

有的人要说了,焦虑也算病?谁还没有个烦心事呢?这不是矫情吗!

那你可大错特错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精神疾病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的全球人类第三大疾病。同样都是“绝症”一般的病,人们只知道心脏病、癌症的“厉害”,却对心理疾病知之甚少,有些人甚至对它加以嘲讽。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患者不敢开口告诉父母、朋友;就算告知了,他们也总会不当回事。

心理疾病就像一个阴暗的角落,人们依稀能看得到它,在某些时期还能感受到它的阴影。

但又不能真正的理解它,除非你不幸成了蹲在角落里的那个人。

02

打开知乎搜索“焦虑症”,“焦虑症有强烈的自杀倾向怎么办?”“被焦虑症折磨求救?”“如何应对焦虑症以及惊恐发作?”一条条提问映入眼帘,在下面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患者的亲身经历,真实的令人心疼。

在强迫症被大家拿来当作随口一说的玩笑时,在抑郁症因为某个明星的过世而终于被人们所广泛了解、讨论时,焦虑症仿佛还没进入大众的视野,对于它的讨论大多都停留在“焦虑情绪”上。
那焦虑情绪和焦虑症有哪些区别呢?
首先,焦虑情绪是一种压力的延伸物。通俗的说,焦虑情绪人人都有,当你面对一些困境,比如工作量巨大难以完成,比如父母身体出现状况时,就会产生一种手足无措、慌乱、烦躁的情绪。

这种经历大家都有过,在压力巨大的城市生活中,大多数人甚至每天都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些焦虑情绪。

而焦虑症是一种病。它和社交恐惧症一样都是交流障碍家族的成员。

如果把他们比作两个选手,那么焦虑情绪是爆发型选手,它只能让你焦虑很短一阵子,当困难解决之后便会消失。而焦虑症则是持久型选手,无论多小的事情都会引发焦虑,即使没有事情可以担心,也依旧会让你整天坐立难安。

适当的焦虑情绪是好事,它能帮助你时刻保持警惕,未雨绸缪。但焦虑症就不一样了,一旦患上,就仿佛被一层膜给包住了,在里面一待可能就是几年。
焦虑症有什么表现呢?

焦虑症患者的焦虑,通常是一种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他们总是坐立不安,总是在为下一秒的事情忧心忡忡甚至恐惧至极,就像杞人忧天那个故事一样。

焦虑症在生理上的表现有头晕头痛、耳鸣、虚弱、乏力、颈部僵硬、腰酸腰痛、便秘腹泻、胸闷气短、心慌心跳、尿频尿急、血压不稳、心悸、手抖、出汗等等,似乎他们全身都有问题,仿佛随时都可能死掉一样。

事实上,他们虽然不会随时都会死掉,却可能随时都会爆发——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是种什么体验呢?

这就像一座活火山,山体内部的岩浆翻腾滚涌,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朋友在长期未锻炼后打算跑步,可能是因为太急躁,这一跑就是5000米。这位朋友跑完之后,立马出现了心跳过快的现象,刚开始以为是运动过快导致,结果回到家冲完澡之后心跳还是很快,他经过持续的把脉测量,发现心跳甚至接近了200。一会儿又出现了呼吸困难、无法站立、浑身冒汗、眼前发黑的现象。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感觉却像是渡过了一段相当痛苦的漫长时光,那是一种濒死般的体验。

朋友后来经历了很多次的惊恐发作,但每次去医院都检查不出什么来,自己怀疑有心脏病,可是医生告诉他其心脏十分健康。

焦虑症就是这样,看起来没什么生理上的病变,实则身体内部危机四伏。



03


焦虑症就像一个暴躁的孩子,稍微照顾不周就会大发脾气。治愈它,很难;缓解它,也需要相当的努力。所以对它要抱有一种自我接纳的心态,学会从多方面加以调节。


“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精神卫生资源供给不足,精神疾病诊断难度大、识别难,病耻感等文化伦理问题,使得患者经常耽误治疗。”


根据北京和上海两个调查显示,焦虑障碍治疗延迟的时间是21年,因为长时间延误治疗,可以想象病人及其家属承受的痛苦。

焦虑症作为一种情志类疾病,中医在其发病机理上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

相比于抗焦虑药物暂时缓解临床症状而言,中药治疗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为本”。且讲究辨证施治、整体治疗、身心兼顾的调养原则。

焦虑症符合中医“惊悸”、“不寐”、“郁证”的症状,它与我们人体脏腑有着密切联系。

《黄帝内经·灵枢经·经脉第十》中说胃经 :“是动则病.......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


这是描述胃经出了问题,患者会讨厌人、光亮,听到木头的声音容易受惊吓,坐不住,或者关门闭窗喜欢独处。

这些正是焦虑症的一些症状:惶惶不安、喜欢呆在自己的舒适区,不愿出门。

因此焦虑症实际上与脾胃失调有着密切联系。脾胃虚还会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甚至失眠的问题。

《黄帝内经》云:“肝藏魂,主情志”。情志方面问题,也于此相关,肝郁脾虚,便会情绪不宁,郁闷烦躁。


心胆气虚,心气不足,也会导致心悸胆怯,坐卧不安,易恐善惊,多疑善虑。这些都是焦虑症的典型表现。

当然,从心理疏解的角度来治疗焦虑症也是很重要的。

除去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外,自己对于心情的调节也特别重要.

可以尝试看一些心理类的书籍,多做一些舒缓类的有氧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和合理饮食,忽略一些小的情绪,从而一点一点的掌控自己的生活,自己给自己以安全感和良好的心态。

生活习惯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而生理的健康无疑是会影响心理健康的。

前面我们也说过,不良的饮食规律也会诱发焦虑,所以,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同等重要。要求助于自己的身体,而不是求助于烟酒,这只会麻痹自己,让你陷的更深。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会伤害你!

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会伤害你!

净界法师 

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伤害你,只有一个人会伤害你,是你自己在伤害你自己。

你把《楞严经》读通了以后你会发觉,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伤害自己,外境只是一个助缘,它没有理由伤害你,它怎么可能跑到你心中伤害你呢?它是在那边动,你自己跟着它动,然后你的妄想伤害你自己,其实说穿还是自己伤害自己。
如果一个修行人不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你要解脱很困难!

你现在还是认为别人在伤害你,你完蛋了!你没办法修行,你连路头都搞不清楚: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我们整个生命的痛苦,都是我们自己的攀缘心创造出来的,外境只是个助缘,因为你动,仁者心动,问题出在这个地方。

我们要了解,所有的轮回是我们自己愿意轮回的,其实我们可以做另外一种选择的,我们可以换一个想法,不要用攀缘心,用真心,我们会活得更好、更自在,事情会做得更圆满。

不是像阿难尊者说的:我离开了攀缘心,我什么都不能做了。不是的!你也可以不迷、不取、不动而做很多很多的事情,你可以去拜佛,你可以去念佛,你还可以不迷、不取、不动做你该做的事。

所以它到最后不变还有随缘,在假借因缘当中它是不迷、不取、不动。我假借佛像来拜佛,但是我成就我的功德,但是我还是不迷、不取、不动。诸位要把这观念这个心地法门抓清楚,你就知道怎用功了,你就知道原来这条线是这样走进去的。否则你就是佛陀经典讲半天,你还是跟你没有关系,这地方要觉悟了。

我们不一定要用妄心才能够去造业,我们也可以用真心去造作很多的功德,重点它不动。
那么不动有什么好处呢?你能够不受外境的影响。
六祖大师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自己乱动。



從我的iPhone傳送

你"回光返照",所有的妄想都没有势力了!

你"回光返照",所有的妄想都没有势力了!

净界法师 

不懂正确的方法修行,真的是效果差很多!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的妄想的根被你拔掉以后,你的罪业就开始改变了。我讲实在话,你要忏悔业障,你要对治烦恼,你一个一个对治,你一辈子对治不完。

蕅益大师说:你今天用念佛的法门要对治烦恼,每天念佛十万声佛号,念一百年,念佛一声能够消你很多很多…的罪障,就这样念了一百年,每天念十万声,这样子一百年下来。蕅益大师说:你消的业障如爪中土,你没有消的业障如大地土。所以他说你只是事相的修学,你改变不了你自己。


我们不懂正确的方法修行,真的是效果差很多,因为你还是活在自我意识当中,你还是用自我意识,来对治自我意识产生的烦恼,这都不对的。我们今天对治烦恼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光返照,观察原来妄想是没有根的,这时候你是把根先拔掉。

这时候会有什么结果呢?所有的妄想都没有势力了!妄想的势力就是自我意识,你就观想,觅心了不可得,这时候你发现妄想它是怎么样?你会看到你的妄想生起,然后你不管它,它又消失掉,然后它又生起,它又消失掉。这时候你跟妄想慢慢慢慢分开了,它再也不影响你了,这时候你就安住在真如本性了,这时候我们讲返妄归真或者讲逆流造性,你的心已经开始抗拒那生死流。

我们一个妄想起来我们就随顺它,把这生死的业力越弄越坚固,就是顺生死流。现在我们一个念头起来的时候,我们回光返照逆流,我们抗拒那个生死流,然后照了本性,这时你的生命开始变化了,而且这个变化是一个整体性的变化,这时候消的业障完全是从根本上的扭转。

所以《楞严经》你会用以后,这个思考模式,一个正确的思考模式,你产生对治烦恼的效果,那是天差地别;你懂善巧智慧,再改变自己就改变快。



從我的iPhone傳送

请问:我们的心定过吗?

请问:我们的心定过吗?

梦参法师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
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不了决心来修行,道力连一半都还没有得到,那个障缘使你做不下去,所以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种种障缘都发生了。

你要是同流合污,大家都这么做,什么问题也没有;如果你想跟人家不一样的,那就反过来,什么障缘都会发生。

当我们做一个事业,要想发财,在你的事业上有个基础的话,要费多少的心血?要出多少力呢?何况要永断生死?

我们要明白,我们所付出的,能换得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代价吗?能不能?自己心里很清楚,不可能的。

随时自己警惕自己,不论做了什么,心里所想的,把所做的事业全部回向给圣道、善业,愿一切众生永远不受贫乏,愿一切众生都能随意满足自己的愿望。

我们现在用有为的身心,无常的身心来换取一个无为的清净世界,换取常寂光佛土,我们现在怎么样牺牲来换取那样的结果,我认为都是好的、值得的。但是若拿现在有限的生命力来换取一点点享受,这个损失太大了,这就是往迷途上走。
一切诸佛菩萨教诲我们不要走这种迷途,不要在这个地方贪图一点点享受,一点短暂的幸福。在我们人间,有哪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幸福,一直到死还是幸福?一个也没有,历史上从没有一个人是这样的。
我们出家了,以修行换取将来的幸福,但是在你修行、学法的这一段时间不好过的,要经过一番彻骨的痛下决心。这是痛苦的阶段,要跟多生累劫的习种性做斗争,所以为什么称大雄大力大慈悲呢?

这是慈悲,不是伤害,像阿罗汉翻“杀者”,杀什么呢?杀这个罪恶,杀一切业障魔障。

下决心修善法,若缘不具足也没有办法。

天天拜忏,拜《地藏忏》也好,拜《占察忏》也好,忏悔自己的罪业,但是生活逼迫你,缘不成熟,勉强的偷闲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为什么呢?没有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

用功用得猛力,有种降伏的力量,把一切恶业或不善业降伏下去了,等这个力量消失了,外界干扰的力量一来,心简直不能定下来,修行不是很容易就可以成道的,功力一散,面对魔障的时候就很容易堕落。你必须修行二十一天,但是有两个字不容易做,就是“一心”,三七日中,我们能够达到三个小时“一心”就不得了了,由三个小时就能延续到三十个小时,三百个小时!

我们的心定过吗?我们这个妄想心定过吗?

要能定过三个小时的“一心”,到临终只要一念,“一心”就到极乐世界了。
修个三七天,就差不多,三七天之后就算你没有开这样的智能,自己也感觉不同了。
我们转变不了业力,什么原因呢?功夫不到。
发菩提心的人还是不多,我们怎能说菩萨不加持我们呢?
经上要求我们做的都没有做,方法再好也是不行的,为什么?
方法再好,你不做还是得不到。
无论什么方法都是叫我们做的,信解行证,要行才能证,要行才能兑现,你要是不做兑不了现,而且这个兑现绝不假的。

有智能的人他不会只说不做的;他是边说边做,在做当中随时随地利益众生。修行的时候是利益众生,不是为了自己成道。

发一个出离三界苦,究竟证菩提的心,这样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就像《占察善恶业报经》,我想要达到“一实境界”,就要修二种观行,这样才是发大心的众生。

只为自己就是狭隘,随时随地想到一切众生,想救一切众生的苦难,这才叫大悲心,才是菩提。

我们要学地藏菩萨,就要发大愿。
可是发大愿要注意一点,特别是对你的冤家、仇人不要生起恨心了,要发愿先度他们。

因为你的冤家、仇人会处处找你麻烦,不要再对他们生起恨心了。
度冤家、仇人是发大慈悲心的最好方式,心量要开阔。



從我的iPhone傳送

这三个禁忌,非常严重地伤害菩提心。

这三个禁忌,非常严重地伤害菩提心。

净界法师 

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一、瞋恚,横于自他,而生恼害;二、我慢,于诸僧宝,而生轻忽;三、懈怠,于诸妙法,不肯学习。三法有一,牵入恶道,忘失信心。

那么我们菩提心成就了以后,要注意三个禁忌,这个是非常严重的伤害。

第一个,瞋恚,横于自他,而生恼害。

我们之前讲过很多次,贪爱不障碍菩提心,你喜欢吃面包,你喜欢吃面条,这个跟菩提心都没有关系,这个只是浪费你的福报而已。但是你经常发脾气,你经常跟众生产生对立,横于自他,而生恼害,你就要小心了。你的瞋心很重,对立心很强,你的菩提心就守不住了。
菩提心是我们生命一个最重要的引导者,如果以佛陀的教法来说,这是三个马车啊。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引导,你所修的善法,到底是一个人天果报,还是成佛的资粮,还是往生的资粮,完全靠菩提心在引导。你菩提心破坏的时候,就好像你这个车子,已经没有这个方向盘,没有方向盘,没有方向引导。
所以这个瞋心在菩萨戒里面是首戒,当然它不是说偶尔发一次,是经常发脾气,就要小心了。这个瞋心在菩萨戒,你打开菩萨戒,他是制得很重,很重哦。重到什么程度呢?你看佛陀讲瞋心,瞋心是没有任何理由,没有理由。你说啊,我是维持正义,不行,维持正义也不要发脾气,很多方法的。就是瞋心,在菩萨戒你打开看看,没有任何理由,因为你都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替代的。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
第二个,我慢,于诸僧宝,而生轻忽。

这个僧宝特别指的是他能够教化你的善知识。因为你今天高慢心,你就很难接受教化,所以你就很难成长。这个善知识,宗喀巴大师他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他要能够不犯四重。

到末法时代,我们很难要求善知识是整个身口意清净的,就像那个智者大师说的,他说正法时代我们追求珍宝,珍宝都是在干净的地方,但是末法时代,这个善知识,往往有一些身口意的微细过失,那么这个珍宝往往是在有些带有垃圾的地方。

所以我们为了要追求珍宝,我们必须忍受善知识的某些的过失,当然这个过失不能犯到四重。四重是判断善知识的最重要的判定方法,他犯了四重,这个善知识就不能依止了,根本重戒不能犯,这第一个。
第二、具足大悲。这善知识有大悲心。

第三、善巧方便。他能够开方便门来摄受你。

那么只要这个善知识具足不犯四重、具足大悲、善巧方便,这个人就可以依止了。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对善知识应该见德不见失,见他的功德,少看善知识的过失。他既然可以给我们增上,我们就应该要如法的依止。

第三个,懈怠,于诸妙法,不肯学习。
那么这个就会创造愚痴。
其实这三个当中,最严重就是懈怠。因为你一懈怠,你就不能够自我反省,不能自我觉察,那么我们就很难进步,没有进步就容易退步。这个是在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的三个重大的过失。不但是会破坏菩提的信心,而且会产生恶道的果报。这个是讲到作用明退失。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梦参老和尚】怎样供养功德才大?供养时特别注意处...

梦参老和尚】怎样供养功德才大?供养时特别注意处...

梦参老和尚 

怎样供养功德才大
 
《占察善恶业报经》
梦参老和尚 讲解
 
福报的大小是每个人修的。我们不要认为我力量不够、我的财富也没有,自己生活也很困难,我还哪有力量来供养众生、来供养三宝呢?
 
佛在世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故事。佛在世时候,有个很贫穷的妇女,穷到什么程度呢?讨饭,什么都没有了。突然间有一天,她在路上捡了一枚金钱。她捡了这枚钱的时候,她就考虑:为什么我这么穷?今天由于我捡到一枚金钱,拿它来自己生活,可以管几个月——她没有,她说为什么我这么穷呢,就因为我没有布施过,我没有修福,所以我才穷。
 
于是她就想把这枚金钱买油,供养佛来培福。到油铺买油,你得拿个瓶子,或者拿个罐罐装。老板就问她:你要买油,你拿什么东西装?贫女说:我没东西装。老板说:没东西装,我把油给你倒到哪里去?老板就问她说:你买油做什么?她说:我太穷了,我捡了一枚钱,我过去从来没培福德,现在我想买油供佛。那油店老板就受她的感动了,说我给你一个装油器皿。但是她这一枚钱还没有装满,老板就加上几个给装满,又说:装这个油的瓶子是我供养的,你这供养佛要算有我一份。
 
于是这个贫女把这个油拿到佛祇园精舍,想把所有供佛的油灯都添上。但是不行,只能添一个灯,她就倒在一个油灯供佛。同时在这一天,当时的国王波斯匿王拉了很多车的油来供养佛,把灯都添了。
 
第二天早晨天亮了,灯该熄灭了。这天当值的是目犍连尊者,目犍连尊者把油灯一个一个都熄灭了,唯有贫女供养这盏灯目犍连熄灭不了。目犍连想:一个灯我都灭不了?就以他的神通力来灭这盏灯,结果不但不熄灭,光明更殊胜。
 
这个时候佛就出来跟目犍连尊者说:这个灯以你阿罗汉的神通熄灭不了。为什么?她是竭尽施。什么叫竭尽施?倾其所有。她所有的财富家当就是捡来的这一枚钱,剩下什么都没有了,这叫竭尽施。竭尽施,就是清净了。她可以把她所有一切都供养佛了,叫竭尽施。她的心里就一念,什么呢?供养佛。过去我的福报为什么这么穷?我没供养过三宝,今天供养佛。
 
这只是一个故事。我们要明白,大家在供养的时候,不是物质多少。是什么?是你的心。像我们诸位道友供养红包,你什么心供养的?以至诚恳切的恭敬供养三宝,没有分他是凡夫、他是圣人,完全没有分别的,这叫清净心。
 
供僧如供佛,你一点杂念没有,以一个清净心供养三宝,这个福德就大,有数量的、有计较的这个功德就小。供养一定要发愿,发完愿还要回向。特别记得发愿、回向,不论你物质多少、大小,当你做一件好事,它的本身力量再小,但是你的心力大了,那这个物质就变化了。物质是随你心量的,你心大量大、心小量小。那波斯匿王供养十万盏灯不如贫女一盏灯——国王无所谓,他来都不来,叫底下人去供养就是了,所以以心来定量。
 
我们修行也如是。当你用占察轮的时候、当你念地藏王菩萨时候,你用什么心来念的?这个问题非常地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你这一念心,你所供养的就尽虚空、遍法界,你心尽虚空、遍法界供养十方诸佛。
 
例如我们念阿弥陀佛,你这个身还在娑婆世界,但是你的心到极乐世界去了。不但到极乐世界,上方不动世界、东方药师琉璃光王世界,你的心都到了。一作意、一作念,你供养十方诸佛。你是这个功德大,还是你供养一事一念功德大?把这个供养叫什么呢?“法供养为最”,一切供养法供养为最,是心的供养,不是形相。因此在行供养时候,特别注意。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这三个禁忌,非常严重地伤害菩提心。

这三个禁忌,非常严重地伤害菩提心。

净界法师 

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一、瞋恚,横于自他,而生恼害;二、我慢,于诸僧宝,而生轻忽;三、懈怠,于诸妙法,不肯学习。三法有一,牵入恶道,忘失信心。

那么我们菩提心成就了以后,要注意三个禁忌,这个是非常严重的伤害。

第一个,瞋恚,横于自他,而生恼害。

我们之前讲过很多次,贪爱不障碍菩提心,你喜欢吃面包,你喜欢吃面条,这个跟菩提心都没有关系,这个只是浪费你的福报而已。但是你经常发脾气,你经常跟众生产生对立,横于自他,而生恼害,你就要小心了。你的瞋心很重,对立心很强,你的菩提心就守不住了。
菩提心是我们生命一个最重要的引导者,如果以佛陀的教法来说,这是三个马车啊。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引导,你所修的善法,到底是一个人天果报,还是成佛的资粮,还是往生的资粮,完全靠菩提心在引导。你菩提心破坏的时候,就好像你这个车子,已经没有这个方向盘,没有方向盘,没有方向引导。
所以这个瞋心在菩萨戒里面是首戒,当然它不是说偶尔发一次,是经常发脾气,就要小心了。这个瞋心在菩萨戒,你打开菩萨戒,他是制得很重,很重哦。重到什么程度呢?你看佛陀讲瞋心,瞋心是没有任何理由,没有理由。你说啊,我是维持正义,不行,维持正义也不要发脾气,很多方法的。就是瞋心,在菩萨戒你打开看看,没有任何理由,因为你都可以用其他方式来替代的。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
第二个,我慢,于诸僧宝,而生轻忽。

这个僧宝特别指的是他能够教化你的善知识。因为你今天高慢心,你就很难接受教化,所以你就很难成长。这个善知识,宗喀巴大师他提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他要能够不犯四重。

到末法时代,我们很难要求善知识是整个身口意清净的,就像那个智者大师说的,他说正法时代我们追求珍宝,珍宝都是在干净的地方,但是末法时代,这个善知识,往往有一些身口意的微细过失,那么这个珍宝往往是在有些带有垃圾的地方。

所以我们为了要追求珍宝,我们必须忍受善知识的某些的过失,当然这个过失不能犯到四重。四重是判断善知识的最重要的判定方法,他犯了四重,这个善知识就不能依止了,根本重戒不能犯,这第一个。
第二、具足大悲。这善知识有大悲心。

第三、善巧方便。他能够开方便门来摄受你。

那么只要这个善知识具足不犯四重、具足大悲、善巧方便,这个人就可以依止了。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对善知识应该见德不见失,见他的功德,少看善知识的过失。他既然可以给我们增上,我们就应该要如法的依止。

第三个,懈怠,于诸妙法,不肯学习。
那么这个就会创造愚痴。
其实这三个当中,最严重就是懈怠。因为你一懈怠,你就不能够自我反省,不能自我觉察,那么我们就很难进步,没有进步就容易退步。这个是在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的三个重大的过失。不但是会破坏菩提的信心,而且会产生恶道的果报。这个是讲到作用明退失。



從我的iPhone傳送

梦参长老:我读诵十年《金刚经》后,悟得了什么?

梦参长老:我读诵十年《金刚经》后,悟得了什么?

梦参长老 

将佛法与日常生活结合,来验证这个心,无非是训练心的一个方法,我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多,都是在说明“炼心”。
“炼心”应该在什么地方练习呢?就在生活当中!就在你面对一切的人、事!处理之后,你就会知道,你的心境是心如止水,还是波涛汹涌?是有功力,还是没有功力?只有自己最清楚。

我举自己读《金刚经》的例子。
我平反之后,再次回到中国佛学院教书,开始读《金刚经》,那个时候我读起来,跟我以前所学的、听的、讲的完全不一样,好像很生疏。

以前慈舟老法师、倓虚老法师也讲过,但是回忆他们讲过的话,感觉自己不甚理解,反而从那个时候开始读《金刚经》从不间断。十年之后,所有的问题自己突然有了解答,这是怎么来的呢?是读了十年《金刚经》所换来的。在这个时候,你说有悟境吗?没有。只是以前的疑惑自己已经能够解答了。

在理解《金刚经》之后,再来看《阿弥陀经》等其它的经典,它们都是相通的,相同的疑问,也都能够理解的。如果再继续读上十年,我想情况就会有变化了。读经的时候,心里游荡,思绪纷乱,虽然不是游山玩水,但又回到以前的境界,这就是错误的。

读经,心没有住到经上,换句话说,你吃饭没有住到吃饭上,喝水没有住到喝水上,心跑了,这就没有办法了,这样读诵经典所得的利益很少。虽然每部经上都说,你读此经会得到什么福德,那些都是镜花水月,不可靠的。

功德是因为你读经的时候,心理产生般若的“明”,有一种“照慧”,这是在解上来论功德。

如果你只念到文字,以为就能有好大的功德,有没有功德呢?有,但跟你这个智慧的功德是不能相互替换的。

我再举个念经的例子,大家有没有念经念到心神游荡,晃到哪儿去了都不晓得?

还有,你在诵经时电话正好来了,不管你诵经是否完成了就去接电话,你这部经算不算圆满呢?
如果你去接电话,你就不能继续刚才未完成的部分继续念下去,必须从头开始诵经。

读诵大乘经偶尔会有入定的情形,好像很快就念完了,平常读《金刚经》需要二十分钟的时间,可是今天突然只要十分钟就可以持诵完毕,仔细回想,我并没有遗漏哪一段经文!那是因为你的精神今天特别集中,所以有此收获,但这要你自己认定,一点也渗不得假的。
念佛也是如此!

先是计数,计一计连数字都没有了,我们念经、念佛都有这种情况,能念的人,所念的经,好像都没有了,还在念吗?没有念吗?四十多分钟一下子过去了,这也是好现象,这是你的心明白了,渐渐趋于寂静。

不论修哪一法,里头都会有很多的体会,每个人都会有的,只是深浅不同,时间的长短不一,每个人下的工夫如何?只能自己领受了,并不适用其他人,你是你,他是他,不是吗?

我们看别人的境界,不能把它搬到我们自己身上来,那是不适用的,因为有时候只是心里出现短暂的寂静而已,你还没有得到,要真正的入定,我今生恐怕做不到了。

我们初信佛的人有什么毛病呢?太贪心。贪大,贪多;看着《普门品》,你就念《普门品》了;一看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也好,也念;《金刚经》也好;我要生极乐世界,又念《弥陀经》。增加得太多了,到最后,什么都不念了,负担不了。

要一门深入,念经的,我就念一部经;称圣号的,就一个圣号,免得念了“地藏菩萨”,又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又念“地藏菩萨”。正在念当中,一会儿“阿弥陀佛”,念得很浮。

你念一个就好了,功德都是一样的,就是修你的心而已,这是修心的方法。

要这样子坚定不移的,不要退,要少,要精,不要断。多了断了,断了就没功德。而且,你修哪一法在你断的时候,会有魔障的,那不是邪魔,是正魔,是护法来对你不客气了,不该断的。你要是再学起来,再忏悔,再继续念,还可以得到加持,一样的。



從我的iPhone傳送

倪海厦——给中医师的经验谈

倪海厦——给中医师的经验谈



我将利用这一页,跟所有中医师来分享治病经验谈,这里将不断的一直更新中,内容以讨论各种长期慢性病为主,我将我的治病经验说出来给众医做参考,我们一起互相鼓励,互相分享经验,以使后来的医师有更多的实战案例,如此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错误经验再次的发生,请大家多多支持中医。

第一类:糖尿病的治则——我的这类病人可以分成五种。

第一种是刚开始得到糖尿病的患者。此种病人恢复最快,几乎每周回诊时,血糖是一直在下降中,直到约第三周左右,血糖就完全恢复正常了,但是有时只须要一周就正常了。

第二种是使用口服药片约一年至三年左右的患者,一般也跟第一种患者一样,也是每周逐渐恢复到正常为止的。

第三种是先使用口服药片控制血糖,有的五年,有的十年以上,但是都没有使用胰岛素的记录,这些病患吃中药后,血糖也是直线下降,疗程加长到五周以上,但是愈后都很好。

第四种是先使用口服药片一段时间后,西医发现血糖不受控制了,于是改用胰岛素给病人。一旦病人使用胰岛素后,病人的胰脏因而退化成如一片甜肥肉时,就无法再恢复正常了,我的一位女病人因为使用胰岛素约五年,使用前是吃口服药片约十五年,结果吃中药后她的血压与心跳都恢复过来,冰冷麻木的双脚也温热起来了,但是血糖却是一直维持在350左右,这就是表示她的胰脏已经因为使用胰岛素后全部退化了,此病人吃我开的汤药已经近二年了,她一切都好,只有血糖还是很高,体力较差而已,除此之外她自述一切安好,毫无不适感。

我曾经问她,妳是否会害怕担心血糖如此之高,结果她回答我说:她一点也不担心,因为跟她有二十年以上的邻居太太,她们患有同样的糖尿病,结果她邻居相信西医,仍然一直使用胰岛素不停,直到去年初全身水肿,那时她邻居就算提升高剂量的胰岛素后,仍然无法控制血糖,全身浮肿约六个月后,还是过世了。于是她因此学到教训,,她心知肚明就算继续使用胰岛素,终有一天就轮到她了,胰岛素绝对无法延长病人的寿命,相反的反而令病人短命而且痛苦,死时全身水肿。反观我这位病人,她于二年前毅然的决定停止使用西药胰岛素,改吃中药至今,虽然她的血糖高到350,但是这二年来她因为停止使用胰岛素而少掉125磅,生活起居一切正常,双脚稍微水肿,但是已经无痛了,而且温热,她说她心甘情愿服用中药一辈子,也绝对不再回头使用西药了,因为这两年来她的生活品质好到无话可说,她跟她先生到处游山玩水,虽然体力差些,但是她无任何不适,每次体检时西医都很奇怪,为什么她的血糖如此之高,但其他如肾脏心脏肝脏等功能都是正常,完全不像一般糖尿病患到后来都是去洗肾中心报到了,因此也没有要求她必须使用胰岛素了。

这个案例我希望各位中医师们,一定要对中药有信心,你使用中药绝对是优于西药的,千万不要因为病人的血糖还是很高而气馁,这是因为病人使用胰岛素后,其胰脏已经退化了,因此血糖会居高不下,但是不要因此就建议病人回头使用胰岛素,你还是应该继续使用中药,来帮助病人的肾脏心脏肝脏等,如此病人必定延年益寿,而病人的心态也同时须要做些调整,你们使用西药时都心知肚明是使用一辈子的,你们是毫无怨言的继续使用,我告诉你如此做的结果是,终有一日胰岛素无法将你的血糖降下时,就是你的大限到了,千万不要因为吃中药一年两年还没有好,就去责备中医不好,你大错了,这血糖之所以降不下来,是因为你吃中药之前就已经因为使用胰岛素过久,造成你的胰脏退化,所中药才无法将你的血糖降下,这不是中药之过,也非中医之过,而是胰岛素之过,因此中医师们一定要对中药有信心,它是世上最好的药物,是无可取代的。

第五种是一生下来就是有糖尿病的患者,就是西医说的第一型胰岛素依赖型,这病的成因是因为你小时后被注射B肝之类的疫苗所造成的永久性伤害,这个病是西药厂的杰作,你可以跟西药厂要求赔偿,如果你自小就开始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你又对中医没有信心,请不要找中医治,因为血糖是无法再降下了,你的胰脏必然早已退化,毫无机会再恢复过来,就像上述第四种糖尿病一样,但是如果你相信中医药,中药绝对可以将你身上其他部位功能维持的很好,而高血糖是要不了你的命的,但是你须要服中药一生,请问你愿意吗?如果不愿意,那你使用胰岛素一辈子,你却毫无怨言,它到头来还是无法控制你的血糖时,你怎么办呢?这就是歧视中医的行为,请自重了。

 第二类: 大肠癌手术后一定会移转成肝癌。

       我们必须告诉病人你只要做大肠癌切除手术,没有机率多少的问题,病人必须要抱着此癌症必定会进入肝脏的心态来面对它,也就是说当你决定要开刀后,你就要承认这一点,也要很勇敢的面对它,当癌症进入肝脏后,中医此时再出手,救回来的机率非常渺茫,因为中医学认为腑病易治,脏病难治,原先癌症尚在大肠中时,大肠属于腑,所以易治,但是西医开刀后病情延伸至肝脏内,这是病经由腑入脏,而脏病难治,这是自古以来中医的名言,做为一位中医师,当你告诉病人这事实后,病人如果还是犹豫不决时,我们不需要再劝病人回头,就让他去开刀,因为我们都已经告诉他这么做结果必死,结果他仍然执意要做,这是证据证明了此人是宁可死翘翘,也不要相信中医的人,其愚昧如此,其迂腐如此,活着也无什意义了,就任由他去吧。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请佛住世,怎么请?

请佛住世,怎么请?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第五支是请转法轮。

平时遇到善知识时请求转法轮,是真实的请转法轮,这是有很大功德的,但打坐时修请转法轮,却是凭观想来做的。该如何观想呢?

首先观想自身变成无数个身体,一一到十方诸佛的刹土中,在尚未转法轮的诸佛座前请求传法,就如同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七七四十九天中不传法时,梵天和帝释天请转法轮一样,继而观想诸佛也应允了我们的请求。平时打坐的观想就是这样。

虽然打坐时的观想不是真实的请转法轮,但这与打坐修随喜时不可能看到或听到别人在积累资粮,而只能通过观想来随喜是一样的,都可以由此而积累众多的资粮。


第六支是请佛不入涅槃。

当释迦牟尼佛即将涅槃时,有一位居士请佛住世,佛就延长住世了三个月。同样,此处要观想自身变成无数个身体,到十方诸佛刹土中,在某些度化众生事业即将结束的佛菩萨座前祈请住世,接着观想佛菩萨也答应了继续住世。

第七支是回向。

回向的方法以前讲过好多次,这次就不再讲,没有听过的人可以看书。

以上讲的是七支供。

七支供在平时走路、坐车、上下班时,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并不一定要回家关上门打坐时才可行,但因为打坐时能将心静下来,所以,那时修七支供,效果会明显不同。以前我也一再地要求过,每个人起码早晚要各用一小时把心静下来认真地修行。当然,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不离大乘菩提心、慈悲心、四无量心、七支供等修法,那么打坐时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修行上的进步也会更快。

受菩萨戒仪轨前行中的七支供修完后,还可以供修三十七堆或三身曼荼罗,因为修曼荼罗的功德非常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程序是:观想我愿意为众生奉献自己的身体及我所拥有的全部财产,并将自己三世所有的善根都回向给众生。但这部分不做也可以,在七支供做完后,就可直接受戒。以上都是受菩萨戒的前期预备工作。


(二)祈祷
正式受菩萨戒时要念诵发心仪轨,首先念诵:“祈请十方一切出有坏正等觉,安住十地之菩萨大菩萨及上师金刚持垂念我!”经书中说,他们都是我发菩提心的证人。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为了禀告诸佛菩萨及上师:我现在要在你们的座前开始发菩提心,请你们做我的证人。

(三)皈依
然后是皈依。在所有的受戒之前,都要先受皈依戒,不然就得不到戒体。皈依时念三遍:“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这四句偈颂的意思,就是皈依佛法僧。皈依的修法以前讲过,现在也不再重复。

皈依最关键的要点,就是要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坚定不移的决心:从今乃至生生世世,不论遇到顺境或逆境,不论身处苦乐尊卑,我都只依止三宝,除了三宝以外,不再有其他的依处。真正的皈依,就是心中要如此发誓。


正式受菩萨戒
接着就是正式发菩提心的修法,此处的两个偈子“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是最重要的,也要念三遍。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这两句是指愿菩提心,意思是说,如同往昔十方诸佛,譬如释迦牟尼佛,在其未成道前是如何发世俗菩提心的。

所谓愿菩提心,就是在心里发愿:我从现在起,要为度化所有众生而誓愿成佛。只是在心中发了这样的誓愿,而并未付诸任何行动,就是愿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这两句是指行菩提心,意思是说,他们是如何按照次第来修学菩萨的行为,修持行菩提心的。行菩提心的意思,是不仅心中发愿,更要有实际的行动。

所谓次第,是指什么呢?

就是各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去修学,如受菩萨戒时,自己选择受八条或二十条戒就是次第。下等根机的人不可能受上等根机的戒体,所以,最下等根机的人先受一条戒,等能力足够之时再受八条戒,然后再受二十条戒,如此一步步地往上走,就是循序的意思。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要立刻守持所有的戒,而且当下便能行持菩萨所有的行为。能做的先做,不能做的等有能力时再说,次第就是这个意思。

归纳以上四句,前两句说的是愿菩提心,后两句说的是行菩提心。这四句的意思就是说:如同往昔诸佛那样发愿,并依次第修学菩萨的行为。

后四句大致的意思就是:三世诸佛如何发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我也以他们为榜样而如是发心。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的意思是说:为了利益众生,我也同样地发愿菩提心。譬如,释迦牟尼佛传记中描述佛在入门前是如何发心的,我也就如何发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的意思是说:我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循序渐进地修学菩萨的行为。总而言之,就是从今以后要朝这个方向走,能做的先做,现在不能做的,留待以后再看,如此一步步地学习菩萨的行为。譬如六度也是有顺序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布施应该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即使不能受戒的人,都做得到。如果暂时还不能持戒,就只作布施,不用持戒,等能持戒时再受戒;能持戒的人,又不一定能忍辱,所以要等能力足够时,再行忍辱;然后是精进、禅定、智慧,就这样一步步地去做。

受菩萨戒的仪轨有两种:中观派与唯识宗。虽然两派的词句有些不同,但其内容都是一样的。所有中观派的受戒仪轨,包括华智仁波切的广的仪轨在内,其中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这八句,其他仪轨只是在前后的供养与回向等处有所不同而已。

我们几乎天天都在念这八句,但念归念,可我们心中发过誓、下过决心吗?如果下了决心,则反复念三遍这个仪轨,就可以得到菩萨戒。

在具备菩提心的基础上,第三遍仪轨念完的同时,就得到了菩萨戒。其实很多戒律都是在念完第三遍仪轨时得到的。但如果没有菩提心,则无论念多少遍仪轨,都得不到菩萨戒。



從我的iPhone傳送

宇宙之终极——心的光明

宇宙之终极——心的光明

原创 慈诚罗珠堪布 

宇宙之終極


《赞法界颂》中有关如来藏的比喻

兔角体非有,妄执令真实,
法界离妄执,妄执真非有。

“兔角体非有,妄执令真实”,兔子一般是没有角的,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兔子是什么样的动物,就会以为兔子也像牛羊一样头上有角,那就是他的错误。因为有了这样的错误,所以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兔角,但兔角对他来说却很真实,或许还认为兔角也像鹿茸、象牙一样值钱,继而会产生同样的贪心。谁安排了这一切?就是虚妄的执着。

这也像是做梦,任何人都知道,梦里见到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但在做梦的时候,梦里发生的一切,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完全一样。究竟是什么让梦境变得这么实在呢?就是我们自己的心,除了自己的心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可以让它变成实在。

在加行道证悟空性以后,梦中的现象也就开始淡化了。虽然也会做梦,但当下就知道自己在做梦,不仅知道自己在做梦,而且知道梦里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虚幻的,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的一切,也像梦中的景象一样虚幻。

世俗谛当中的任何物质,实际上都与兔角、梦境完全一样,其本体根本不存在。但在没有证悟空性之前,我们始终感觉不到现实的虚幻,一直认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金钱、名誉等世间八风都是存在的,无论佛菩萨怎么给我们说这些都是虚幻的,我们也不会幡然醒悟。甚至连当下的梦境都不知道是假的,只有从梦境当中苏醒以后,才知道那是一场梦幻。

谁让我们产生这样的真实感呢?不是别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执着与无明。

“法界离妄执,妄执真非有”,法界本身不存在妄执。真正的妄执也不存在,也是虚幻不实的。

妄执是什么?就是我们认为存在的执着,人我执与法我执,都是妄执。既然法界远离一切妄执,实际上就是说,法界不是实有的。如果法界是实有的,就没有远离妄执。

我们不能认为,有一个叫做法界、光明的东西,它是永远存在、实实在在的;而烦恼、轮回与不清净的现象,才是不存在的。

如色必破坏,微尘犹可知,
法界非破坏,三时不能得。

“如色必破坏,微尘犹可知”中的“色”,即指色法。佛教所讲的色法,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红、黄、白、绿等顔色,另外一个就是长、短、方、圆等形状。在颜色和形状里面,包含了所有肉眼可见的色法。

色法也可以用中观的逻辑等等来证明它的不存在,抉择它是空性,这就是被破坏。哪怕构成所有物质的微尘,也可以被打破,先变成量子物理学家所说的真空,再往下是自空中观所讲的真空,再往下是他空中观所讲的真空,再往下就不再有上下的层次,那就是三转法轮所讲的宇宙之终极——心的光明。

“法界非破坏,三时不能得”,但我们却不能通过任何方法来破坏法界,或抉择出法界是空性。假设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所有事物中,或者在我们心中,能找到一个叫做法界的东西,无论它是什么样的法,我们还可以把它抉择为空性,可以将它破坏掉,但法界已经超越了时间与凡夫心的范畴,我们又怎能破它呢?没有办法破。

既然法界没有办法破,那它是不是真实、不空的呢?不是,因为不空、实在已经属于思维的范畴,都是凡夫心的一种妄执,都是可以遮破的法,但法界是得不到的,如果法界可以得到,就肯定不是心的本性,而成了妄念的对境了。

有生还有灭,荣辱亦皆随,
法界非生灭,云何言所知?

所有的有为法都有生,同样也有灭。荣辱等世间八法,也随着它们的因缘,时而产生、壮大,时而毁灭、消失。法界是没有生灭的,所以怎么能说知道法界是什么样子呢?凡夫有漏的心或意识根本无法证悟、接触到心的本性光明法界。意识范围内的所有法,都是有生有灭,随缘而转的,法界却不生不灭,所以凡夫不会了知。

既然不会了知,那我们怎么证悟呢?虽然语言或思维无法直接接触、证悟心的本性,包括阿赖耶识在内的八识全都是妄念,都是没有用的,全都要推翻、断除、扔掉,当这些全部推翻以后,心的本性自己就会显现出来,这就是真理。不是别的东西去证悟它,而是心自己去证悟、感觉、体会。虽然这与平时的感受全然不同,但我们只能用这样的词句来表述,这叫做自证,也叫做证悟空性。虽然唯识宗也讲自证,但此处的自证与唯识宗的自证是不同的。

我们现在的这颗心没有办法证悟心性,而只能尽量接近、靠拢心性。意识目前的工作,就是让它自生自灭,自己把自己毁掉,自己把自己推翻。

佛在显宗经典里讲过一个非常好的比喻:很薄的两块木板相互摩擦,就会产生火苗,最终这个火苗会把两块木板一起烧掉。也就是说,木板自己产生的火焰毁了它自己。同样,我们的意识就是要自己通过闻、思、修,最终利用自己的智慧把自己推翻。意识就能做到这一点,无论再锻练、再修行,它永远都不会证悟空性,更证悟不了心的本性。只要没有它,就足够了。有它的存在,就会始终不让我们证悟空性;当它没有以后,心的本性光明就会自然显现出来。



從我的iPhone傳送

什么叫智慧呢?就这四个字,知心无念!

 

什么叫智慧呢?就这四个字,知心无念!

净界法师 

本来没有妄想你就很好对治了!
诸位你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他烦恼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够突破?为什么有些人学佛三十几年,你三十几年前看他是这样子,现在还是这副德行?就是你这个思考模式错误。
你坚固的执着你的妄想,你就很难去改变它了。你要改变妄想,第一件事情请你把它放掉,你要放掉妄想,才有办法对治它。

我再讲一次,妄想本来是不存在的,它本来是没有力量的,它本来只是个客人,但是你赐给它太多力量了。妄想力量是你给它的,你还记得吗?你要把它放掉,你才有办法对治它,你一天到晚对治它,一方面给它力量,你怎么对治得了它呢?所以你要观空,本来没有妄想你就很好对治了,它就不是你的对手了。

在大乘佛法里面讲到,你不要老是觉得你业障深重,这很重要。你老是觉得业障深重,你结果果然业障深重,因为你自己老是这样想。所以,大乘佛法是认为说,我的内心本来清净,本来没有业障,你很快就从业障里面跳出来了。这个知心无念,这个道理会影响到你这个人,是不是进步快。同样两个人,学佛的时候烦恼都很重,有一个人他进步很快,有一个人进步很慢,这个跟你的智慧有关。

什么叫智慧呢?就是这四个字,知心无念。这个是甚深般若,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就是这四个字。这四个字你如果没有弄清楚,你后面你就很难修学了,你就好像骑脚踏车,人家开车一样,你这个乘太差了,你是人天乘啊,你从有相的修行,你不知道修到什么时候。

这个金刚般若是很重要的,知心无念。你告诉你自己,你生命当中所有的想法都是可以改变的,为什么?因为本来无一物,凭的就是这个真理。所以这个思考会影响到你的平时的进步,也会影响到你临终的正念这一块,一个人成功、失败,跟这四个字有极密切的关系,这四个字。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虚云老和尚 | "心平" 二字,谈何容易?

虚云老和尚 | "心平" 二字,谈何容易?

虚云老和尚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总要步步立稳脚根,远离妄想执著,便是无上菩提。古德所谓:“ 平常心是道。 ” 只如孔子之道,不外 “ 中庸 ” 。约理边说:不偏是谓中,不易之谓庸。约事边说:中者中道,凡事无过无不及。庸者,庸常,远离怪力乱神,循分做人,别无奇特。

佛法也是一样,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六祖说:“ 心平何劳持戒。” 是为最上根人说。上根利智一闻道法,行解相应,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善相且无,何有于恶。若是中下根下,常被境风所转。

“心平 ” 二字,谈何容易?
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名为八风。行人遇著利风,便生贪著;遇著衰风,便生愁懊;遇著毁风,便生嗔恚;遇著誉风,便生欢喜;遇著称风,居之不疑;遇著讥风,因羞成怒;遇著苦风,丧其所守;遇著乐风,流连忘返。如是八风飘鼓,心逐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
曷若恒时步步为营,从事相体认:举心动念,当修十善。事相虽末,摄末归本,疾得菩提。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