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分享: 晋美林巴的实修窍诀:外、内、密三种我执

分享: 晋美林巴的实修窍诀:外、内、密三种我执

养性读书会
其实第三世噶玛巴已经将大手印与大圆满融合(第六世噶玛巴已将香巴噶举、希解断法并入噶玛噶举),噶举派今日不修大圆满的仁波切真还不多;观音尊者亦从宁玛上师处学大圆满;而宁玛巴更是到萨迦,从萨迦成就者处学大圆满......
“大圆满是宁玛派的专属修法”这种说法可能有误。以宗派主义的观点,很多事行不通。
晋美林巴尊者是大圆满《龙钦宁提》的集大成者,他对平日修行、闭关的要求非常严苛,于今时的世人来看可谓有诸多不合情理之处。就像巴楚仁波切《普贤上师言教》那样刺痛我们的心,他的话说开了以后也不讨人喜欢。
如今时代变了,上师们说法的方式有调整,但是法义并未有丝毫变化。听过去的大成就者在说什么,对我执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执着世间、执着见解、执着境界,即外内密三种我执。


晋美林巴的实修窍诀
斜体字为德兰根炯讲解

窍 诀 奇 妙 海 
至尊晋美林巴尊者

吉祥怙主三世佛,莲花生尊慈悲王,
祈住顶髻宝冠上,加持安住吾心续!
诸具信心者、具誓言一心精进勤求善法者,请谛听:

因往昔的业力,人们漂泊在无始无终的轮回里,且始终处于恶劣习气的控制下,恶缘从未断绝,无论身处何方也只能承受可怕的痛苦,如同犯人被监禁般困于六道轮回中。我们为何流转?请详细思维!
 
为何有轮回存在呢?此来源于凡夫的无明,无明引发引发执着,执着则引发贪、嗔、痴、慢、疑等五毒烦恼,以烦恼造业,以业创建轮回的一切。因此,轮回的一切皆由己所创建,非由外在之主宰创建。一切的显现,也乃自己轮回的习气而生。此轮回本体虽不存在,但乃至烦恼未断除,轮回的显现也就未有止息之时。
 
即使现在,我们的身体也在不断遭受各种病痛,内心也在不断感受各种苦楚等等,如果遇到些微恶缘时,内心便胆怯不止以至于心意纷乱,如若怀疑一切的缘起现象而生出恶心,唉唷!受三恶道的痛苦时无人能替啊。诸如此等痛苦的究竟解脱之道,唯有修持妙法乃是最终出路,除此绝无它途可寻!
 
应了知痛苦源于我们无始以来的执着。此执着的串习非常的坚固,且如吸毒般,越追求吸毒的快感,反而越陷越深最后无可救药,同理,如果想解脱,却对执着,越执着则越陷入轮回,终将与解脱愈行愈远。



因此,要断除轮回痛苦,先要断除执着,如果我们祈祷上师本尊消除痛苦,则要祈祷上师本尊消除我等的执着,如此方是断除痛苦之良方。



如何修行断除执着呢?唯有空性的修行与执着直接相违,此空性之理唯有佛陀才宣说,所以我等解脱唯一依靠的就是佛法。
 


因一切的现象和分别皆为幻化,昼乘马饮酒享乐,傍晚穿戴布披衣,身似皮火筒般,虽是住气阵阵,仅仅摇铃及鼓,终乃不能成佛!
当今很多行者热衷追逐外在的形象修行,执着念珠、手鼓等法器形象修法,而不知佛法的重点是修心。不了知一切显现皆是心的幻化,却随学瑜伽士行为,却不知瑜伽士的心何时也不会忘记众生,时刻都在度化众生,无有任何自私和贪欲,而是一心一意利益众生。如此颠倒之随学,终难解脱,反以内心贪、嗔之因造业堕入三涂,实在可怕。
 
《亲友书》云:“一切欲妙生祸殃,佛说如同木鳖果,世间人以其铁镣,缚轮回狱当断彼”。此乃言说我执过患。我执有三种:一外执着,二内执着,三密执着。
 
此一切执着皆因我而显现。
 
贪恋故乡,贪爱亲友、财产等,怠退学法,如得针线即洋洋自得,如失鞋带与锥子即焦躁不乐,此等是外执着。
俗世的地位、权利、财产、金钱等等一切本来是无常虚幻之法,而人们对此等却贪执不舍,以为可以得乐,然此等并无真实之乐存在。世间的职位也是城头变换大王旗般一代新人换旧人;己之房舍最终也将变成土堆;故乡也会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事事休,亲人最后也如林中的小鸟般各自飞他方。此外执着的一切,终会被无常所毁,无有丝毫牢固性。


偏袒己法门,视己方乃神乃佛,执他方是魔;不思考己身无功德,想坐在释迦牟尼佛的首座,并认为是自己的福泽,高于他人,此等是内执着。
 
内执着表现为贡高我慢,认为我之见解最正确,我之法门至高无上,唯有自己有功德,不认同其他人和宗派,反认为其他人都不如我等等。末法时代,于内道中,内执着特别盛行,有者总认为自己的意见是权威,所有人必须听、必须接受,最后导致内斗四起,金刚道友不和甚至引发宗派斗争等等;有者执着己之上师从而干扰甚至诽谤其他上师,导致内道团体之间不和甚至斗争,各自为阵,界限分明,实在可怕!
 
有贪实(贪图实有)的生起次第,有偏袒的发心,及有缘向的圆满次第,虽言一切法空无我,但如此的状态中,就如同有贪心者表面装成道貌岸然内心却又迷恋美女身般(比喻在顽空的境中),认为都无如我这般的修证者了,如是也就无问论依止之处,人生此后便尽落在此无意义的耽着中了!此等是密执着。
 
密执着,当今很多行者普遍存在此问题,有者自认为已通达生圆次第,自认为已经成就大圆满,处处与人言说自己的境界,此等行者内心并无成就,执着反而成就。本来生圆次第、大圆满等,皆为断除执着之殊胜修法,但如果行者不知修学之关要,反因之而增长执着。生起次第纵使本尊观想得明明了了,若仍执为实有,终不得解脱,圆满次第之风、脉、明点纵使修得炉火纯青,若仍有耽着,终不得证悟。

以上三种执着归纳而言,即是断除世间八法,世间八法即是魔。有行者在学修过程中,自认为我已有境界,理论闻思广博,实修也甚好,内心却喜欢被人夸奖等等,此乃佛法没有融入心之表现,学修之结果最终成魔,实在可怕。我等应反思自己究竟是在学修佛法还是在学修世间八法,切勿让佛法成为增长我执之工具。学修佛法的目的在于断我,而非断佛。大圆满乃九乘之巅,为最高之境界,无上之法,果能真实成就大圆满,必定能利益一切众生,但当今的行者仅仅是口头言说大圆满,内心根本无丝毫大圆满境界,结果将大圆满法修成世间八法。因此,我等务必要断世间八法,此等之关要为思维修行人身难得、死亡无常、轮回过患和因果不虚等四种厌离,以不断降伏我执,断除对轮回之贪执,如此佛法乃能融入于己心。

以上三种执着皆为对轮回之执着,即使密执着也是如此,法未融入于心,纵修生圆次第或是大圆满也仍在八法之中,仍是轮回之因,与解脱绝无相违。


從我的iPhone傳送

人生轻轻走过就好,随缘消旧业,别留尘埃!

人生轻轻走过就好,随缘消旧业,别留尘埃!

净界 法師

这唯识的概念是这样,唯识学呀,它的态度是这样,它不直接从第七意识下手,它从第六意识下手。它的方法很不错,因为你挑战第七意识,你不见得是它的对手,但是第六意识很好控制。就是说:你不向外攀缘,不要加以分别,第七意识就动不了,它的概念是这样子。第七意识的执著要第六意识给它一个很好的环境,它必须要攀缘它、分别它,它才有办法执著的。
举一个例子,这是唯识学常用的例子。说有一个妈妈她生了两个儿子,那么当然这个妈妈对小儿子是比较宠爱的。有一天这个妈妈她经过老大的房间,看他读书的时候,看了一眼,就发觉老大在看书的时候,在书桌上睡着了,手上拿一本书,她就:唉呀,叹一口气摇摇头就走了;那么经过老二的房间的时候,她看她的老二,也在书桌上睡着了,也拿一本书,她很高兴点点头也走了。
然后,晚上她先生回来就问说:欸,今天两个兄弟用功情况怎么样?这个妈妈说:这个老大实在是没善根。怎么?他一拿到书本就打瞌睡,他不拿书本没准还不会打瞌睡,一拿书本就打瞌睡,你看这个人。这个老二呢?老二不简单,了不起,他打瞌睡的时候还拿着书本,连打瞌睡都舍不得把书本放下。
这个妈妈对两个儿子做出了不同的名言分别:一个是懈怠的,一个是精进。其实她看到一个同样的相状,但是她把这个相状切成对立的,一个是她喜欢的,一个是她不喜欢的。
这就是为什么会把第七意识请出来后续,它已经动了第六意识的攀缘和分别,我们合理的推论,她一定会产生执著,未来一定启动生死的业力了。所以我们第六意识你不能配合第七意识的节奏。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是我们很难改变的,但至少你第六意识不能为它做这些的布局呀。所以最高明的是不攀缘,但这个很难。第一念就把执著给切断,我们不能要求一开始就不攀缘,因为攀缘心是我们的本性。
我们看到什么东西都会很好奇:哦,这是怎么回事?那是怎么回事?但是你起码你攀缘到影像的时候,你先做到不要分别它,不要把人生切成对立的世界,你要永远知道人生没有好坏,把今生过了就算了,随缘消旧业就可以了。这就是说,我们在今生走过以后,你不能在心中留下尘埃,每一个尘埃都是生死的业力。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中医张胜兵:肺癌大便干结难解,这些药物化解便秘难题

中医张胜兵:肺癌大便干结难解,这些药物化解便秘难题

原创 张胜兵中医 

肺癌晚期患者往往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
现代医学认为多种原因都可导致肺癌患者出现便秘。
首先,晚期肺癌可能出现腹腔及胃肠道转移,导致不同程度的肠道压迫阻塞,进而引发便秘。
其次,肺癌患者会接受多种治疗,其中化疗药、靶向药以及多种镇痛药物所伴随的副作用也可引发便秘。
第三,肺癌患者往往伴有较大的心理压力,而这也会抑制肠道蠕动,引起便秘。
中医则认为肺癌患者出现便秘与肺、脾密不可分。脾为肺之母,子病及母,肺上长了个瘤子,肺的功能肯定受损,肺病日久伤脾者,致脾运化功能不达就会出现便秘。
长时间的便秘不仅会导致肛裂、痔疮、肥胖、黄褐斑,更严重的,会使毒素累积在体内,长年累月下去,一旦“毒发”,可能就是很严重的脏腑疾病。
便秘在中医上有很多证型,今天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种——脾约证。




        大便干小便数,是为何        



患者:某某,69岁,女

主诉:大便干,小便数半月余

现病史:患者早前检测出肺癌。现大便干,小便数,消渴烦饮,喜热饮,饮冷则咳,胸闷气短,前胸骨、腰皆疼,双脚麻木,右脚麻木严重,纳差,舌红少苔舌下稍瘀,左脉芤数,右脉芤疾。





小便数、大便干:在中医中通常被辨证为脾约证。脾约证是由于胃强脾弱,脾虚津少,导致津液失于输布,大肠不能得到充分的滋润,从而形成大便干燥。同时,由于脾虚不能约束水液,导致水液直接输送到膀胱,从而形成小便频数。
消渴烦饮:患者因体内阴虚火旺,虚火内扰,故表现出口渴欲饮、饮不解渴的症状。
喜热饮,饮冷则咳:这表明患者体内阳气不足,对寒冷刺激敏感,饮用冷饮会进一步损伤体内阳气,导致肺气上逆而咳嗽。
胸闷气短:肺癌患者多因肺气不足,胸中气机不畅,导致胸闷气短。
前胸骨、腰皆疼:肺癌侵袭到局部经络,导致气血不通,不通则痛。腰痛与肾气不足、腰府失养有关。
双脚麻木,右脚麻木严重:双脚麻木可能与肺癌导致的气血不畅、经络阻滞有关。右脚麻木严重可能是因为该侧经络受阻更为严重。
纳差:患者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导致食欲不振。
舌红少苔舌下稍瘀:舌红少苔表明患者体内阴液不足,舌下有瘀可能是气血瘀滞的表现。
左脉芤数,右脉芤疾:脉象芤表明血虚,数脉和疾脉表示体内有热,左右脉象的不同可能反映了患者体内阴阳气血的不平衡状态。
综上所述:
西医诊断:肺癌
中医诊断:胸痛
证型:阴虚内热、肠胃燥热、气滞血瘀
治则:滋阴增液、润肠通便、清热滋阴、活血化瘀
拟方:麻子仁丸、五苓散、五仙散、升陷汤、增液汤加减



          中药四月,症状奇迹消失          



具体处方如下:

火麻仁 30g、燀苦杏仁 10g、白芍 10g、大黄 10g、烫枳实 10g、姜厚朴 10g(麻子仁丸)、盐泽泻 30g、生白术 25g、茯苓 25g、猪苓 15g、桂枝 10g(五苓散)、浙贝母 30g、瓜蒌 30g、法半夏 10g、炒芥子 15g、天花粉 30g、徐长卿 15g、醋延胡索 15g、炒鸡内金 10g、炒山楂 10g、麸炒神曲 10g、炒麦芽 10g、炒谷芽 10g(五仙散)、盐知母 15g、黄芪30g(升陷汤加减)、 牡蛎 30g、西洋参 15g、铁皮石斛 15g、玄参 30g、生地黄 30g、麦冬 25g(增液汤)、炙甘草 10g。

二诊:其他症状诸改善,但胸痛仍未改善,加红花、丹参、桃仁15g活血化瘀;加川芎10g行气止痛。
依据初诊的药方进行了精心的加减调整,经过四个月的细致调理,最终,所有症状竟奇迹般地完全消退。患者及其家属亲自来到诊所,向我表达了深深的感谢。
这位患者,虽已高龄,且被癌症的阴影笼罩,内心曾充满彷徨与绝望,以为自己将走到生命的尽头。然而,在我的精心治疗下,中药的神奇力量让他重获新生,重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诸方合用,药到病除          



五苓散
方中重用泽泻,利水渗湿。茯苓、猪苓甘淡利水,健脾渗湿。白术健脾祛湿;桂枝助阳化气,解表散寒。五药合用,使水行气化,表解脾健,蓄水留饮自除。
升陷汤
黄芪大补元气,又善升阳;知母凉润,制黄芪之温性。
增液汤
增液汤中三药合用,重剂而投,大补阴液,润滑肠道,促使糟粕下行,并借寒凉清热,使诸症得解。主要用于治疗阴虚津亏之证。本方乃“增水行舟之计,故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
麻子仁丸
方中火麻仁润肠通便。杏仁入肺与大肠经,上肃肺气,下润大肠,以降肺润肠;白芍养阴敛津,柔肝理脾。大黄苦寒泄热,攻积通便;枳实下气破结;厚朴行气除满,共用以加强降泄通便之力。
五仙散
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为炒三仙;炒麦芽,炒谷芽合称炒二芽;以上四味加炒鸡内金合称炒五仙,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加西洋参、铁皮石斛滋阴增液。
加贝母、瓜蒌、牡蛎软坚散结。
加半夏、白芥子燥湿化痰。
加天花粉生津止渴。
加徐长卿、延胡索行气止痛。
加甘草调和诸药。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一直幸福快乐的窍诀:方法恰当、精进修行和共同前行

一直幸福快乐的窍诀:方法恰当、精进修行和共同前行

普巴扎西仁波切 囊加花海



上师:
这一段时间,也就是大概一周多了吧,尤其是常年或者是短期居住在身边的很多弟子们都在想,我的时间已经到了,暂时还没有求成法,可能心目当中也会有一些急躁。但这一段时间咱们没有讲解更多的法,一方面和我当前的身体还是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还是和很多修行者也有关系。我们今天先从这个角度来稍微讲解一些,我觉得还是蛮有利益的。
怎么说呢?要把当前的修行做到最圆满,要从两个方面去完成。第一,方式方法要到位;第二,要有更多的时间去积累。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由于我们长期一直都在讲解有关的一些教义,但是必定理论归理论,现实当中很多都觉得,是需要这么做,我也知道,但就是做不了,这该怎么办呢?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着重讲解的地方。因为通常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仅仅告诫每个人要这么去做、那样去做,当然有些地方可能我们不懂,但有些地方真懂的,但是懂不一定都能做得了,这就是当前最大的困惑。就是说我知道需要这么去做,甚至曾经我也阅读过很多本书,也在不同的导师身边听闻过,也知道这样做下去的意义,但就是做不了。那么今天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讲解该怎么去做。




01


方式方法要恰当
比如第一,方式方法要恰当。就是说当前我们所修的法要修得如理如法。当然,说到如理如法,它的前提、必不可缺少的是在一位具德上师面前得到一切教言,要懂得该怎么去修行。可能有些会说,我平常阅读几本书,就遵照几本书的要义去修学,这样也可以吗?从某些角度来说,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说这样不可以,但必定书本是一种诠释,里面所传递的一切只是讲解一些接下来修行的方向,但具体操作方式仅凭借书本还是没法给我们赐予很多。因此,无论是汉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还是藏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德,都是依止导师而成办解脱的,没有一例是依止一本书或者是几本书而成办解脱的。这就充分地为我们后一代弟子诠释了什么呢?在成办解脱的路上,依止导师是必不可缺少的。
当然,自从我们进入佛门起也懂得这个道理,今天也追循这个规则、这个教义,我们现前也依止着导师。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在一位导师身边,要知道接下来我要修行的法该如何去修持。我们平常大部分都在修成熟口诀法,当然也有少部分人由于刚开始与藏传佛教接触,或者是曾经与藏传佛教接触过,但是与亚青寺的传承接触也仅仅是这一段时间,因此当前还没有接到这样的传承。但无论怎么说,你眼前所修行的法一定要做到如理如法,就是要懂得该怎么去修行。那么前面导师为你宣讲该如何修行是必不可缺少的。
有些会想,我们刚开始进入成熟口诀法的时候,第一步,导师一再告诫我们去阅读一本书,为什么当时没有直接宣讲呢?曾经我第一次到亚青寺,在我等大恩根本上师身边求学成熟口诀第一法的时候,因为当时对很多很多方面并不了解,所以即便当时在导师身边已经求了第一步,但很多方面真不了解,一回到家,所修的法是漏洞百出的。但幸亏旁边有很多很多金刚道友,所以当时上师也一再告诫我:“虽然我今天把窍诀法第一步赐予给你了,但是不一定你全都明白,所以身边的这些道友们,无论怎么说,比你依止时间更长,所以他们在这方面的修行比你可能理解得更多一些,为了便于以下的修行,平常可以多去问一些道友。”所以自从那天开始,我不停在不同的道友身边去提问,慢慢慢慢就把自己当前的修行做到圆满。
后期在为他人宣讲的时候,我也在想,某些地方我们可能有很多道友直接可以去咨询,但在有些地方有些人的条件不见得有这样的环境,那么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所以后期为了便于刚开始步入修行的人更好地修行,我们把第一步成熟口诀法整体修法立成文字,也就是当前大家所阅读的《上师瑜伽导修文》,它是成熟口诀法的第一步。

总的角度来说,它分为前行和正行两个部分来宣讲。前行分为前行之前行、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观皈依境、祈祷上师、接受四种灌顶、发愿回向,大概那么多个步骤。在进入正行的时候,从观察修和安住修两个部分讲解一个次第道。所以要把整个过程背诵下来。背诵下来以后,接下来就要试着修一阵时间。当修一阵时间以后,好,再到导师身边,根据自己当前的修行,看看是否接下来再求更高的法,还是在当前所修行的法当中继续修行。我们平常基本上修行的程序是这样的。
那么像很多人虽然追循导师的教言,把很多该需要背诵的已经背诵完,并且也遵照所背诵下来的法如理如法在修行,但第一次修学过程当中,对于这么一个整体修法,由于我们曾经没有这方面的修行过程,因此它对你来说可能还是束手束脚的,就是说很多方面不得力。那么这个时候需要一个熟练、顺手的过程,在修行当中越来越觉得方便的一个过程,那么前期就需要有一段时间去修行。
当然我们平常也一再讲解,即便前面已经背诵完《上师瑜伽导修文》,当后期在修学过程当中,还要对照前面所背诵的法,看看你接下来修学过程当中能否圆满或者是如理如法在修,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光是在座上修学过程当中所运用的一切,因为刚刚说过,在进入正行过程当中,不光是观察修和安住修两个部分,还要根据昏沉和掉举起现的程度来树立不同的方便法,称之为善巧运用。所以这一系列,当然不光是在《上师瑜伽导修文》当中了解,还需要多去阅读相关的一些教言,比如说《如意宝藏——上师瑜伽之圆满引导》,或者是《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等等,要懂得四精要法。若拥有了四精要法,接下来修学过程当中,基本上下面的修行你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就是说我修不下去,或者是我修不了,或者是当我在修学过程当中不如意等等,这一系列在你的面前基本上不会呈现,原因是你已经拥有了四精要法。


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首先把信心立在第一位——传承法脉清净而具普遍之信心。把信心立在前面的原因是,你要是对这个传承、对导师,乃至对这个法有信心的话,那接下来的修行,由于拥有了通达方便、认识智慧和善巧运用的原因,因此很多即便做不了,你也会带着一个很平静、平常的心态去面对它,所以对你来说即便暂时修不下去也不会成为问题的。但是为什么平常我们很多人在修学过程当中,比如说观察不清晰、观着观着皈依境容易丢失,或者是前面即便观得清楚,接下来又会迷惑,反而成为他最大的一种烦恼,主要是什么呢?还是对于善巧方便的认知不够。若要是对善巧方便认知够的话,那么这些都不成问题的。
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平常可以心急一些,急到什么程度?我想今天就要成佛。世间不是有一句话就叫做“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那么我们今天作为修行者,不想当下成佛的修行者,不是一个很好的修行者,也可以这么去认为。但是又要知道的是,虽然你有这样的追求心,但是修行本身不能太极端,因为你还是要带着一个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
我们在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事业,以及面对当前的修行时,因为按照以前的习惯,总想快速把这件事情做完。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一种上进心——我真正想要达到这样的结果,但有时候一味这么去追求,过度极端的话,对我们整个修行决定是没有利益的。尤其这一点,不仅仅我们今天在探讨这样的事情不足的地方,甚至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曾经为后一代弟子宣讲过极端的做法对成办解脱是没有利益的。佛陀六年苦行的过程当中,恐怕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做得到,但最终佛陀的结局也是倒在恒河边的河滩上。后期一个放牛的女孩就把他救起来,佛陀依靠世间很多食物,慢慢慢慢修行而快速成办菩提。所以后期佛陀告诫后一代弟子,极端是不能成办菩提的,所以需要懂得方式方法。那么今天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也应该有这么一个心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要快速成办解脱,那么解脱以后干嘛?曾经也有很多人问过我,若要是我解脱以后干嘛呢?我们平常的人只是认为解脱以后可能万事大吉,我想干嘛就干嘛。真正你解脱的时候,你也不会想干嘛就干嘛,即便想干嘛就干嘛,这个“干嘛”永远在度化众生的事业当中。它不会像我们今天所讲的:“修行这么艰难,我这一段时间即便有多么艰难,当成就以后我就不需要这么艰难去进行。”当真正已经解脱以后,艰难和解脱已达成一如,艰难已经不是艰难了!艰难就是一种很必然的行为。
所以,即便我们现前修行也是为了救度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哪怕成佛以后你还要继续救度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因为我们初次的发心是“愿三界六趣一切众生都能成办解脱”,也就是说一切众生没有得以解脱之前,你的事业永远不会停止。那你今天会修,明天会修,这一个月会修,这一年会修,甚至直至临终之前你会修,直至未来一直都在修行当中,原因是你的这个使命还没有结束。三界六趣一切众生还没有都成办解脱,所以你的使命是不会结束的。
地藏王菩萨曰:“地狱不空,永不成佛。”很多人都说,由于他立过这个誓的原因,他是成办不了解脱的。当然不是,指的是他的事业不会停止的意思。虽然我们现前并没有用这样的词,但是它里面的含义是一如的。所以三界六趣一切众生没有得以解脱之前,我们的事业永远不会停止,你的使命也不会有结束的那一天。因为它就叫做无缘慈悲,那时候不需要依靠某一个众生、对某个众生生起慈悲心等等,而是所有一切众生。
这样一来,接下来我们修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修行不能太极端。极端是一种心态,尤其这个心态,我们平常说紧张、松缓和平等,那么这个极端基本偏向于哪个方向呢?当然是紧张状态。尤其当在修学过程当中身心过度紧张的话,反而会带来什么?像我们通常很多人在打坐期间,说“我胸闷、腰酸背痛”,或者是一直感觉到有个什么东西压在心上、肩上,或者是当自己修完法以后,还需要一段时间先去疏通疏通经络,才感觉到身心完全能放松下来,这些都是什么原因呢?座上过度紧张的原因所致,就是刚刚所说的极端的原因。
因为我们当前的极端还没有达到很极端的地步,只是说偏向于紧张的时候就会产生类似这样的显现,若要是过度紧张的话,还会失控。有人说,修行才会失控,不,世间是一样的,当你对某件事情执著特别特别大的时候,你会失去控制力,这就是失控。所以当然不能这样。那么平常在修学过程当中有这样的心愿——“我要精进修法去成办这个见解”,这是非常好的,但是在修学过程当中一定要带着一个平等的心态。
那么这时候当然离不开历代传承祖师的教言,要懂得该怎么去对治昏沉和掉举。所以也不要一味去想着,昏沉和掉举这么重,这就意味着我的修行不好,当然也不是这样的。什么都需要一个过程。就像在座的很多都是在家居士,像年龄已经偏上的,可能你身边曾经有过儿女,当小孩子生下来一段时间里,他能做事情吗?这个小孩子叫人吗?当然叫人。但是他平常像大人一般能做事情吗?别说做事情,一切都是父母往上面付出。但你也不会由于当时觉得这真不像一个人,因此我把他丢掉。若要是丢掉,那今天就没有你身边的这些能给你做事的儿女。
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不要起先只要有一点点感觉到不符合于自己心的时候,就觉得我的修行继续不下去,都得有一个过程的。那么今天不行,那我明天一定得行,明天不行,后天我一定要把它做成行。总之带着这么一个心力,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但方式方法当然不能忘失,比如在观察修的过程当中慢慢慢慢去观察,尤其观察也不仅仅是座上这么短短的时间里作观察,只要长时间不离皈依境,慢慢慢慢皈依境对你来说已经越来越熟悉。
有些会说:“现实当中好像也不是这样,我虽然也观过皈依境,但是直至今天还是观得并不清晰。”先举个例子,你平常在看抖音的时候,里面有一处令你很执著的地方,我想只要放下手机,你的眼前全是这个场面,但这个不需要长期去观,为什么一瞬间就会那么清晰呢?因为特别执著。那么皈依境我们现前还没有达到这么执著的地步,所以有时候觉得陌生也是很正常不过的。但总的角度来说,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
当然安住修也不例外,要让自己的心完全静下来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它都需要慢慢慢慢修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累才能达到想要的见解。但是也并不是刚一开始当自己心静不下来,也就是通常很多人所说的“止息一切妄念在无分别状态当中”,暂时把它当做是平静状态,这样的状态还是很少的。这也很正常,因为刚开始修学,比如说尤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个心,要以另一种方式让它清净下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平常在面对很多事物前,可以靠自己身体和心的力量,靠一种压制方式去做这些事情,好像都能做成一般,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个心,无论我用多大的力气也无法压住它。但这个时候若方式方法恰当的话,让看不见摸不着的心清净下来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方式方法要做对。
尤其一开始我们也不是一再提倡安住不了也要继续安住,而是当时安住不下,主要以观察修来调伏。因为曾经也说过,当前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解脱并不在某个据点,也不在某个地方,而在清净心之中。清净心的特点就是便智双运,有时候叫做二清净地,即本体清净和自性清净,本体清净为智慧,自性清净为方便。有时候也说本体清净为空,自性清净为明,也叫明空双运。无论怎么讲解,心的本性叫便智双运也好,明空双运也好,或者是本体和自性双运也好,这就是真正的解脱。那么解脱当中的方便与智慧是平等的,没有说方便高于智慧,或者是智慧高于方便,是平等的。
那么今天我把方便和智慧拿到行道当中去运用。什么叫果法呢?就是把果实所具有的特点尽可能运用到方便当中——行道当中,越用得多、相似,那么成办果实的时间就会更短。所以我们当前所修学的法完全是按照果法的特点在进行的,所以说方便和智慧都不能缺少。那么当在运用过程当中,一定不能像往昔一般,智慧大于方便的概念是不能有的。要是这样的话,解脱应该是单纯的智慧,没有方便的智慧。但不是的,真正的解脱是便智双运,方便和智慧达到平等的时候就叫解脱。今天对方便和智慧一定要带着平等的心,一定不能偏向于哪个方向。
比如我平常打坐期间,不知不觉当中还是在树立禅定,像观察修一面也在有意识、无意识当中搁置一旁,那么这时候,你的解脱已经缺乏了什么呢?单有智慧没有方便的这么一个修法,那当然不是解脱。那现前我们怎么做呢?在究竟果实当中,方便和智慧,或者按照我们当前所修的过程当中用观察修和安住修来立名,那么这时候一味按照某一面去修学,即便看似好像修得不错,甚至也有些符合你的条件,越来越顺手,越来越习惯,修行越来越方便,但你已经越来越远离解脱本身。所以这时候一定要带着平等的心去面对当前的修行——方便和智慧。
至于修学过程当中的方便和智慧,在修行、运用过程当中,可能有时候偏重于方便,有时候偏重于智慧,这是能力的问题。但是从你的心识状态当中,一定站在平等的角度当中去面对方便和智慧,不能偏向于一面。那么在修的过程当中,由于你的能力,今天昏沉掉举过于太多,我们不得不多用一些观察修——方便;今天当心相对平静一些的时候,偏重于智慧。这是能力,但是你的心态一定要站在平等的角度当中,不能完全偏向于一面,这样一来就会与解脱越来越遥远,一定要铭记这一点!上述的一切都在讲解该怎样如理如法去修行。
可能很多都在说,我已经修了比导师规定的时间还超过很长时间了。时间可能已经超过很长了,但你的见解真如同时间一般修出来了吗?还不见得。就拿有相定来说,把心专注在一个皈依境之上,因为这样修学的目的在于什么呢?像我们的心曾经如同一匹野马,已经野惯了,它想干嘛就干嘛,想什么就想什么,做什么就做什么,基本没有去约束它,也没有去调伏它,所以它想干嘛就干嘛。但今天把这一匹野马抓住,要完全听从这个主人的吩咐,这个野马不见得那么听话。也就是我们野惯了的这一个心,今天完全要听从我们的吩咐,方便的时候方便,智慧的时候智慧,恐怕它不会那么听话的。
但这一点也是很现实的,我相信在座每一个人不需要我来讲解,你们都已经感受得了。我今天想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当中,不过几秒钟的时间,诶,昏沉和掉举又开始起现,它完全不听从你的吩咐。那么这时候方式方法一定要运用恰当,第一时间是很难调伏的。这时候方式方法一旦没有做到恰当,昏沉和掉举永远不会有止息的时候,没有心完全融入法的时候。



所以说,像刚刚说到的,第一,方式方法一定要恰当。像刚刚所说的,我们第一次从有相定开始入手,因为心一再散乱的原因,当第一次要让心静下来,没有一个所缘的点,心是静不下来的。可能有些会想,我平常能做到这一点,不需要所缘的一个点也能让心清净下来。但这个只是在你心态平和的时候,今天没有外缘让你产生烦恼,自己内心也相对平静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是这样的。但当心遇到一些不恰当的缘,比如说身心不太健康,或者是今天昏沉掉举过度炽盛的时候,这时候你才知道心没有一个所缘的点是完全静不下来的。所以我们第一次从有相定开始入手,它一定是有道理的。
如果这时候一味按照个人的想法,认为我今天心情平和,感觉到什么都不想也能让心静下来一些,这就相当于我们晚上睡眠之前,哪怕什么都不想,开始进入睡眠,在短短的时间当中也慢慢慢慢可以入睡,不需要想太多的事,这就说明今天可能没有太多的外力让你的心那么散乱,所以这时候相对平静一些。但今天要是在外面遇到一个不好的缘,晚上睡觉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这件事情,你让它放下,它还是放不下,那时候你才知道有相定对你有多么重要。因此,我们现前一味先从有相定开始入手,原因就在此上。
心情平和是短期时间的感觉,长期当中心还是处于散乱之中的,这个时候若没有很好的有相定的基础,那么接下来一切都根据个人的情绪而飘动,那基本上你的心永远定不下来。所以别把有相定看成是多粗大的一个见解。刚刚说过,你这两天感觉到有相定可能不需要太专注某一个相、境,能把心自然安住在平静状态,一定是这两天你没遇到什么烦恼,心情相对很平和。但是这种事情很少,当遇到一个外缘,包括身体不舒服,哪个地方痛,哪个地方这样那样的时候,没有一个所缘的点你一定是静不下来的。所以要懂得这些道理。
现前知道把心缘到某一个相之上,这倒我懂了。但是光懂不行,我们还得有禅定,要有定力。定力就是在这个禅定当中如如不动地进入到一个很深的禅定当中,这个很深是完全已经脱落,就是说完全已经超出我们现前意识能感受的成分。如果这个心还能感觉到我把心专注在某个相之上,这不是有相定,而是还在欲界的范围当中。
三界当中的心态是不同的,所以无论他的寿命,无论他的很多很多方面都不同,原因是什么?就是由于定力不同。那么现前即便在修学一些更高的禅定,基本还是在当前的这个范围当中——我的心能感受得了,还在这个时空,这个时间和空间当中。那么这个禅定,只是说你在“修”这样的禅定,但还是没有“达到”这样的禅定。“修”和“达到”完全是两个概念,“修”是拿着这样的方式方法去做,“达到”是进入这么一个境界里。
那么问一下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当我们平常在修学过程当中,几次能达到一种脱落和爆炸,就是当修着这个禅定,突然进入到无法用这个心去领会、超越这个时空的一个境界,说这时候开悟了,当然不是开悟!这还是在世间禅定的范围当中。你们几次达到过?甚至一次都没有达到过,都是什么——哦!今天这么修基本上还是心在感受,也在这个时空的范围,我以前能感觉到就是这样的!墙就是墙,玻璃就是玻璃,时间也就是一分钟就是一分钟,甚至有时候好像一瞬间——咦,两分钟好像一分钟的感觉都没有,但这也是时间很短暂的,长期达到这样的时候非常非常稀少。所以还需要在上面多下一些功夫。接下来像无相定乃至更高的禅定就更不用谈了,所以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修炼。

所以第一,前面方式方法一定要恰当。那么这个时候可能有些会想,我现前正在修禅定,那为什么一味讲解观察修?观察修还需要起心动念。但有时候起心动念也是成办解脱的一种方便,就是刚刚所说的,叫自性清净。那么是凭借意念造作而达到自性圆满清净的地步吗?当然不是的,但是它有这个成分,也有这样的功能,迅速可以达到一个清净的状态。所以这时候观察修在修行中也是必不可缺少的。
人最可怕的是什么呢?在理论上有所了解以后,就把现实很多东西都搁置一旁,甚至开始诽谤等等,这是要不得的。比如你真正有见解的时候,诽谤永远不会在你的身边,也就是说在你的词典当中永远没有“诽谤”这两个字。曾经莲花生大师说:“无论你的见解有多么广大,但是对因果的取舍细致到如同面粉一般。”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不会由于对于空性认识广大,所以就直接开始诽谤所有的一切有为法,不可能是这样的。那么接下来修学过程当中,一定要铭记这一点,方式方法一定要恰当,不要一味去按照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就是前面第一个,方式方法要恰当。




02


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积累
第二,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积累。很多都在说,我也想用更多的时间去积累,但就是做不到,该怎么办呢?这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四厌离法永远不要从你身边消失。四厌离法永远陪在你的身边,那么精进就变成必然的,不会像我们平常一般,偶然地发现——哦,今天很精进、又不精进等等,不会这样的。它就会变成长期性的,这就是拥有四厌离法的原因。
往昔历代高僧大德独自一人在幽静山林修行,当时他的见解并不圆满,但为什么能做到在修行方面那么精进呢?凭借什么?凭借四厌离法。那今天我们作为后一代弟子,继承历代传承祖师的事迹当然是必不可缺少的。所以平常座间的时候还是要多看看《前行引导文》。我们这两天也说过,不是我们这个传承只会讲《前行引导文》,而是对于初次进入佛门的人来说,《前行引导文》太重要了!
在我们的感觉当中,即便有时候了解有这么一个道理,但还是会找一千个借口、一万个理由,说得更白一些,还是四厌离法没有融于心。若要是四厌离法融入于心,那么接下来可能就不会找太多的借口,往昔历代传承祖师就是我们的榜样。因此,我们只是从文字上了解或者是看见过有四厌离法这样的词,但是这样的教义还没有纳入到心相续之中,所以要反复去修。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甚至从修行本身的角度来说,昏沉和掉举是我们当前修行最大的怨敌,但是曾经喇嘛仁波切的一位上师说,当早上昏沉过度重的时候,只要一想到三善道的痛苦,昏沉如同鸟飞过以后连痕迹都没有留下般,再去寻找昏沉,完全如同到了金洲不得土石一般,再也找不到昏沉了。这仅仅想的是三善道的痛苦,还不是三恶趣的痛苦。但为什么历代传承祖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观照的过程当中可不仅仅是像讲个故事、听个故事一般,而是把这个教义完全纳入到心相续之中去感受,把自己当成是主角去感受,这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我们通常也在学习这些精神,但是很多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听故事者、讲故事者,永远没把里面的内容纳入心相续之中,所以还是没感觉。所以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在座间的时候,有时间多去看看《普贤上师言教》《前行备忘录》《圣者言教》或者是《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多去阅读一些。甚至现前我们身边也有更多的弟子都从加行开始做起,所以前两天我也给你们说过,过一阵时间,当我身体稍微好一点,《金刚精要——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文,我好像记得几十年前可能讲过一遍,但是那时候,第一,汉语表达能力也不强,第二,当时可能也就这么草草率率地讲了一遍。但现前应该细致讲一遍,这样对无论是观四厌离法还是修五加行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很必要,所以接下来也会讲解。但是我们不是仅仅等待着这一天,平常这些相关的内容时时要去阅读,还要纳入心相续之中去观想。
若要是具备这个条件的话,接下来修行就显得越来越自然了,每当进入修行的时候一定会生起一种乐趣。为什么我们平常都觉得一修行好像就有种闷闷不乐的感觉,这还是对共同四厌离法乃至对整体修法的认知不够。所以这个时候要多去阅读四厌离法,那么这样一来,接下来修学过程当中你一定时时都处于乐趣之中。
若具有这个条件,即便在家居士,你平常工作有多么忙碌,但平常现有的时间不会像往昔一般那么放逸,会把所有时间都运用到修行当中。因为修行如同曾经你去逛街一般,或者是今天和几个朋友去吃一顿美食,会当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那么以后你在修学过程当中,可能比逛一千次街,或者是去尝试一千遍美味感觉还更好,因为你已经知道这件事情对你有多么重要。所以要让自己抽出更多的时间去修行,那当然,四厌离法是必不可缺少的。
所以刚刚说到的就是这些,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至于这两方面是否如同刚刚说的一样都做得很圆满,我相信天知、地知,你自己知道。若要是没有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你还要在这两方面多去加把劲,把这两方面尽可能做成圆满,这样一来才会对自己见解增长起到切实之利益。



因为平常我也在想,我们说进入佛门的目的,一味说有个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因果不虚,是有的。像我们的前世,若当时在除了人间之外的某一个地方,说有一个人道,可能如同今生一般,会不会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也有可能性,但是必定今生我们已经现前感受着这一切,所以因果是不虚的。但是要想成办解脱,恐怕仅凭借这样的等待还有所不够。所以我平常也在想,等两天我们都要面对死亡,这是特定的,谁都逃脱不了。我们说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今生快乐,凭借前面所讲解的这一系列,在面对生活当中一定不会让你有太多的烦恼,什么事情你都会想得更开一些。平常也有世间自己的规律,但世间的规律也就是一味去减轻自己的烦恼,但有些时候凭借世间的规律,可能没有减轻自己的烦恼,反而增加了很多烦恼。那么我们今天依靠佛教的方式也是为了不仅仅减轻,甚至断除一切烦恼。但要是真正运用起来,这个利益更大一些。
甚至我平常也告诫很多修行者,不要一味说我是一个修行者。所修行的法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那么你今天的性格有多少改善?因为它决定你在生活当中能获得多少快乐、幸福。若要是性格没有改善,因为我们曾经的性格是被贪嗔痴烦恼所驱使的,在这样的驱使之下的性格,那一定处处是烦恼的。那现前行善的目的是为了对治贪嗔痴,那你的性格一定有所改善。那么由于改善自己性格的原因,在现实生活当中是越来越好的。
所以就像刚刚说到的一样,现前你的性格有多少改善?今生对我们来说当然也很重要,从小直至现在,从现前到死亡,不停忙碌于世间的琐事,不就是为了追求现世当中的幸福吗?所以当然重要。但是与未来更长的时间相比,现世也重要,也不重要。往昔历代传承祖师为什么丢弃所谓的现世幸福而追求更长时间的幸福呢?莲花生大师曾经曰:“与未来的时间相比,今生的时间越长也是稍许个月,未来的时间是很长的。来生当中不遭受任何痛苦,现前进入佛门修学的目的也就在于此上。”所以从这个教言当中越来越了解到,当然未来的时间更重要。
那么我们现世生活当中也不是说什么都不需要,当然需要过得好。但是所谓的过得好,不要让更多人遭受痛苦,而让自己一人获得幸福,这样的行为不符合佛教的宗旨。所以总的角度来说,我相信平常也在阅读四厌离法,尤其是因果不虚,也稍稍要了解一些。
但是我们今天着重讲解的是,今生虽然需要幸福,但是临终更需要自在。我们今天虽然都活在这个世上,但接下来还有多长时间就要离开这个世界,谁都不知道。可能是今天,可能是明天,可能是这个月,可能是今年,若要是时间说得更长一些,再过50年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在世上。哪怕平常你对这个世间有多么执著,甚至你多么不想离开这个世界,到50年,你早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到50年之后,若有人去寻找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只有到坟墓去寻找他的骨灰之外,实实在在、健在的这个人已经不在世上,这是特定的。
50年,说长好像很长,说短很短!我们都是经历过几十年的人,想想,几十年对你来说有多长的感觉?尤其随着年龄增上,到达一定的时候,真的,时间就不是一秒一秒地往前走,而完全是跳着走啊!一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一天一天地往上跳着走一样的感觉。时间走得这么快,就意味着我们离终点站越来越近。到达终点站,无论当时你自己临时感觉到有多么强大,在无常面前我们都是很虚弱的、很胆小的、无力的,所以那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痛苦。因此当前修行的真正目的也是为了这个。
所以平常就在想,当我在面对无常的这一天,我应该是一个什么状态?我当时会想一些什么?我在做一些什么?但有一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要面对这么一个场景,是特定的!可能有些会想,为什么活得好好的还去想这些事情,添加一些烦恼,有什么意义?因为没办法,不这么去想,若要是一直欺骗着自己,真正无常降临到身边的时候就要受百倍、千倍、万倍的痛苦,不值得啊!现前提前去想这些事情,提前做好准备。
你家中所有的一切,不就是提前想好了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而提前做的准备吗?所以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你都不会因缺乏这些东西而遭受痛苦,这都是提前做好准备的功德。前期在想这件事情的时候,是一件烦恼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情还没有做成,在做的过程当中可能还是要经历一定的功夫,但是必定已经做好了,接下来你就没有烦恼了。今天我们同样一个道理,当在想无常、临终那一时刻的情景,乃至临终这一时刻的感觉,越来越形成一种恐惧感,就说明你对这件事情恐惧是特定的,那现前开始准备怎么去解决这个痛苦,不要让自己有痛苦。
当今我们生长在这么好的环境当中,有佛教的圣地,并且又遇到那么多讲经说法的导师,自己的身心也投入到里面,我们有解决的方法,不去解决,那么就变成完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当今这个时期,人人都在讲解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连人是怎么得到的都还没有完全理解透,那接下来怎么活着更不知道了。所以为什么有些人说,反正活着就这么吃好、穿好、玩好,认为这就是活着的真正意义。因为这一系列来自于什么?他完全没有理解到这个人身是怎么得到的,认为这完全不需要靠什么因果,凭借个人的力量,或者是一个运气,诶,我就获得一个人身。没那么简单!汉地有一句话就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我们把一个石子埋在地下,希望上面长一个西瓜出来,不可能的。所以说平常无论做什么事情,它都是有因果关系的,那么接下来要如是修学的真正目的就在于此上。
刚刚已经说到,什么是真正的解脱?真正的解脱是什么,我们现前就往这方面去发展。这样一来,曾经藏传佛教一位高僧大德说过:“我现前无论在何处,都在西方极乐世界里。”这可不是观照出来的,认为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而是真正已经获得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惠能大师曾经说过:“一心向善者,西方极乐世界即在眼前。”也不是心里想想,凭借逻辑推理和探索出来的,而是真正已经获得这样的境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这也充分地告诫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真不需要像我们曾经所想到的一样,死了以后才能去,活着的时候与西方极乐世界完全无缘。不是这样的。
这样一来,哦,就在于你的手心之中,今生能否实现西方极乐世界,就在你的手心里。若要是真正能实现或者是证到这个见解,西方极乐世界用不着到哪里去寻找,当然,西方极乐世界也不需要谁去打造,也不需要谁去规划,因为它是清净心的显相。认为“我可能不会堕入到三恶趣之中”,三恶趣也不需要谁去规划、打造,因为它是不清净心——贪嗔痴烦恼沉重的表现,因为都叫做自现。就像昨天晚上的梦境一般,当内心很平静的时候,眼前呈现的一切都是好的景象,这些景象是谁去规划、谁去打造的?没有一个人去规划,也没有人去打造,它就是自现。那么当你心情很糟糕、烦恼很沉重的时候,晚上做个恶梦,外面所呈现的一切不好的梦境,是谁规划、打造的?也没有人去规划、打造,它是不清净心的显相。所以未来的世界,乃至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这样的,当心清净的这一时刻,没有一个不清净的地方,这也就是佛教的观点和佛教的宗旨。
平常能从这个方面多去观照一些,对我们接下来修行会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帮助。大概就是这样。这样一来,刚刚已经说过,方式方法要恰当,修行方法要恰当;第二,要有更多的时间去积累,要精进去修法。至于怎么去做,刚刚已经把为什么做不了、要做到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都已经讲得很细致,那么接下来就往这方面多去发展一些。要记住,多去想想四厌离法,就会越来越觉得我今天所创造的这个完全值得,不仅仅值得,还是必须要做的。那么接下来在修学过程当中,我相信你一直都处于幸福之中,处于一种非常快乐的感觉之中,这也是我们当前修行必不可缺少的一种感觉。
有时候感觉说不重要,也是挺重要的,因为很多时候都是随着这个感觉在飘。因为心情很平静的时候,哪怕看见什么都没有什么烦恼,心情很糟糕的时候,看见什么都是烦恼,所以这时候即使想改变也恐怕改变不了。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有时候感觉也是蛮重要的。大概就是这样的。
今天我就想从这两个方面稍稍讲解一些。因为今天是星期六,依前一段时间的惯例,在这个时间就大概聊聊天。但是近两天我的身体不太好,所以一方面我们讲不成法的原因是我身体很不好,另一方面,即便身体不太好,但是曾经在身边求学法的弟子们多多少少都给他赐予法了,哪怕时间稍微长一点,不要紧的。因为你们要记住,当前给你们赐予的法,能在短短的时间当中达到很高的地步,真不现实。这个用不着我来说,我相信你自己也已经感受得了。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关于有相定和无相定,所以平常能从这方面多去下一些功夫,哪怕这两天没有讲成什么法,能在这上面多下一些功夫,接下来再讲什么法就容易多了。
法永久没有特定的。比如接下来我们在针对不同弟子讲法的时候,有些我可能讲的法多,有些讲得少,但这个是针对什么呢?针对你的见解来定夺。比如当你修不好的时候,哪怕某一个法,对你可能要讲几十甚至上百遍,看似好像每天都在求新的法,实际上就在讲解某一个道理。但有些可能只修一个法甚至几个法就已经超越这个境界,进入到更高的禅定之中,这也是修出来的,不是凭借你能说出来一些什么。因为有时候我也听到像曾经阅读过很多很多教言的人,拿着这些教言在回答,但必定自己修出来的和背诵出来的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还需要在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從我的iPhone傳送

普巴扎西仁波切:如何看待祈祷上师出现奇迹?

普巴扎西仁波切:如何看待祈祷上师出现奇迹?

邬智读书

      弟子:上师,这次我祈祷您之后就出现了奇迹,我对上师的信心更大了,感恩上师!
普巴扎西仁波切:
像这种事情不要执著!如果没有一个全方面的思想,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思想绝不是什么好事!
临时看来,好像是对上师的感恩,实际上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第二瞬间会变成什么样的结局,真不知道!平常我们在学习很多教义的时候,说无论是喜是悲、是痛苦还是快乐、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要想到是上师的加持恩德。但平常我们一般不会这么想,事情好的时候,想到是上师的加持。但最糟糕的是,一旦自己遇到坏事情,那就要指责上师了(众笑)。就是因为你(上师)没有加持!
我刚刚说过,这样的事情我们可以去想,但不要太执著,原因是我们平常“运用”得并不太好。虽然说今天所有一切事情,无论如意还是不如意,都来自于宿世造的业,那今天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都是诸佛菩萨的加持。
说是这么说,现实当中遇到好事的时候,非常执著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加持,当遇到坏事的时候 ,就觉得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瞎眼了!就因为这一段时间没有关注我,什么事情才那么倒霉!永远不会想到,这是上师从另一方面在做加持。他想不到的,他不会这么去想,人就这么复杂!
平常我就告诫很多人,像这些戏论的事情,还是不要过分去执著。虽然理论上如是传讲,但现实当中很多人很难“如是”造行,还不如“我们什么都不去想”。有一句话叫作“眼不见为净”,我们不说好也不说坏,有好事了,我们就不会有太激动的心,有坏事了,我们也不会有很不好的心。
平常,很多人到我身边说:“这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上师的加持,我非常非常顺利”。我说,“不是,只是碰巧而已,等两天以后,不一定是这样”。原因是什么呢?如果一个人对这些事情过分执著的话,那后面他可能就会产生烦恼。
像我们刚刚所说的,人的一生当中,可能不会全都这样顺顺利利的。连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往昔也有头痛脚痛的时候,那何况一个凡夫呢?像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也要示现好的时候和不好的时候,那何况我们一个凡夫!
但是导师们都能做到逆缘转为道用,我们能做到吗?当我们做不到的时候,那无论什么事情,我们尽可能的不要产生太强大的分别。否则会产生什么呢?就像我们刚刚所说的,今天好很幸运,没掉什么东西,那掉了以后会想什么呢?自己一直都在祈祷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为什么佛菩萨不好好保着呢?为什么不看着这两个包呢?决定会又这方面的一些思想!所以还是不要执著,还是“不往这方面想”为好。

我刚刚说过,什么叫修行?时时调伏自己的内心为根本,调伏了自己的内心、起到了作用,这就叫修行。其外的这些事情能做就做,做不了就不做。现前我们有一个准则,什么为修行的特点?什么为修行的宗旨?以这个为中心点去做事情,那就好办多了。
否则就像刚刚所说的,时时都处于戏论当中的人,有一天还是会被这个戏论打倒。决定是这样!
修行者的心态是无分别无烦恼 。

这一段时间,我网上看了一些新闻,是一些与佛法相关的一些事情,很多很多人都在评论,我就觉得,“天啊,当今描述佛教与世间概念完全相同,这叫佛教吗?”
当时,我也给很多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幸亏我生长在高原地方,幸亏当时我遇到的导师是如同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士一般的上师——喇嘛仁波切(阿秋法王)。如果我投生到汉地,平常听到的也是这样一些道理的话,别说我会是一个出家人,我连个居士都不是。”将心比心啊,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原则的。

是的,有很多人觉得,我们信仰佛教的人相对很笨,好像没有真正了解,什么叫做知识?实际上就让他们这么说,我们也不评论他们好与坏,总之我们这样去做。要记住,我们决不能带着争论这种心态,决不能带着这样的心态,那永远不是一个修行者。

可能很多人说:“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所有的信众都不去依止一个导师呢?”
这根据个人的缘分来定夺。我们在依止导师的时候,一个前提叫具缘,另一个前提叫具德。具德方面的信心,我们时时都具有;具缘方面,则根据个人对导师的信心来定夺,这并不意味着,前面的具德导师已经降低了“具德的功德”啊!我们对具德导师的信心永远也没有降低。
从缘分的角度来说,自己见到了这位导师或者是听闻导师宣讲佛法,然后对这位导师的功德生起了信心,好像对这位导师更有兴趣,好像这位导师更亲切一些,自己对这位导师更生起信心,这就叫做具缘。但是,无论是陌生的导师,还是自己没有去依止的导师,我们对这些具德导师的信心也没有丝毫之降低!必须做到这一点!
否则,我们的心永远调整不了,时时处于分别当中,“这个导师好、那个导师坏,那个导师一般”等等,就这么“衡量”着走。如此一来,我相信我们的内心永远也达不到和谐平等,就天天处于烦恼之中。
平常的烦恼,不就是分别心太重的缘故吗?“他是亲人,他是怨敌”,所以对怨敌心生嗔恨,对亲人心生慈悲,还不是分别心太重的缘故吗? 今天自己很烦恼,为什么烦恼呢?因为某个人说了句什么什么话!还不是刚刚所说的“敌对心态太重”的原因吗?因为自己的分别心太重了!
我们再举个例子,很多弟子在依止导师的时候,无论这位导师以什么样的形象呈现,他都能观待内心,即便导师指责他,他都会当做是加持他,完全看自己怎么去解读!在没有分别心的前提之下,一切都很和谐;当自己有分别心的时候,即便自己前面的对境有多么善,自己的内心也是烦恼痛苦。
刚刚所说的这些都要懂,我们先从基本条件开始做起。我们先不讲解很高的境界,先把这些基本条件做圆满一些。
尤其藏地有一句话:“自己去过什么地方,吃过什么食物,当前凭借这些,自己应该有所显现”。意思指什么呢?现前,由于宿世的因缘,我们依止了一位导师、听闻了一些教法,那自己应该要呈现出“这方面的一些特点”来。否则就那么回事了。
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作者。如有不当请告知删除。


從我的iPhone傳送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大智者那若巴依止帝洛巴尊者的情节

大智者那若巴依止帝洛巴尊者的情节

奥明宫学館


大智者那若巴依止帝洛巴尊者期间,也经历了千辛万苦。承前所说,帝洛巴尊者以乞丐的形象安坐时,那若巴上前拜见后请求摄受,帝洛巴尊者最后答应了。此后上师无论走到哪里都把他带在身边,可是一直没有给他传法。

一日,帝洛巴尊者带着那若巴来到一座九层楼的楼顶上,说:“依照上师言教行持,却不知有没有能从此楼顶跳下去的?”

那若巴想:这里没有其他人,这话肯定是对我自己说的。于是他从楼顶纵身跳下,几乎粉身碎骨,受了无量的疼痛和痛苦。
上师来到近前问他:“痛吗?”

他回答:“何止是痛啊,简直就成了尸体一样。”经过帝洛巴尊者的加持,他的身体恢复如初。

上师又将他带到了一处,吩咐说:“那若巴,生火。”

等到火生好之后,上师将许多长长的竹竿涂满油放在火上烤,然后做成非常坚硬锐利无比的竹刺,“依照上师的言教奉行,也需要经历这样的苦难。”说罢,便将这些竹刺插入那若巴的手指和脚趾间,他身体的所有关节都已僵直,感受了无法忍受的痛苦。

事后上师就到别的地方去了,几天过后才回来取出那些竹刺。那若巴的伤口流出许多鲜血和脓水。帝洛巴尊者做了加持以后带着他走。

一天,上师说:“那若巴,现在我肚子饿了,你去讨一些吃的吧。”那若巴来到许多农夫正在吃饭的地方,讨回满满一托巴热气腾腾的稀粥,供养上师。帝洛巴尊者面带笑容有滋有味地吃着,显得格外欢喜。

那若巴心想:我以前跟随上师做过那么多事,可从来没有见过上师像这次这么高兴,如果现在再去讨要会不会还得到少许。于是他又带着托巴去了。结果发现那些农夫已经下地干活去了,剩下的稀粥放在原地。他想现在我偷一点也没事吧,于是拿起便逃。没想到被那些农夫看到了,他们追赶上来逮住他,不由分说一顿痛打,差点儿要了他的命。那若巴疼得叫苦连天,实在爬不起来,就只好在原地躺了几天,上师前来为他加持,之后又带着他云游。

还有一次,帝洛巴尊者说:“那若巴,我现在需要许多财物,你去偷吧!”他二话不说便到一位富翁家去行窃,结果被人发觉后抓住,又被打得死去活来。几天后,上师来到他面前问:“痛吗?”他如前回答(“何止是痛,简直成了尸体一样”)。上师做了加持后,又将他带走。这样的大苦行饱尝了十二次,另外还有十二次小苦行,前前后后加起来共经历了二十四种苦行。

所有的苦行圆满,终于有一天,帝洛巴尊者说:“那若巴,你去打水来,我在这里生火。”那若巴提水回来时,上师生完火后,便站起,来到(他面前),左手抓住那若巴的喉窍说:“那若巴,把头伸过来。”说罢,右手脱掉鞋子,拿起鞋便猛击他的额头,那若巴一下子昏了过去,完全失去知觉。等到苏醒过来的时候,他的相续中生起了上师心相续中所有的功德,师徒二人的意趣成了无二无别。

就这样,大智者那若巴所经历的这二十四次苦行,实际上都是上师的吩咐,结果全部成了清净业障的方便。虽然表面上看来似乎只是无义的徒劳,感觉没有一个是正法,而且上师也从来没有宣说一句正法,弟子也未曾实地修行过一次诸如顶礼之类的善法,但是因为遇到了成就者的上师后,全然不顾艰难困苦,百分之百依教奉行,从而使障碍得以清净,在相续中生起了证悟。所有的修法当中再也没有超过遵照上师言教行持的修法了,可见依教奉行的功德利益有多么广大!

相反,对上师的教言置之不理的过失也特别严重。有一次,帝洛巴尊者说:“那若巴,你不要担任布札马希拉寺护门班智达的职务。”后来,那若巴去印度中部地区时,正巧遇到布札马希拉寺护门班智达圆寂了,没有其他人能够与外道辩论。该寺住持便请求他说:“无论如何请您做北门的护门班智达。”经过再三恳求之后,他担任了北门的护门职务。

一次,他与外道辩论,接连几天也不能取胜,于是祈祷上师。一日他定睛一看:帝洛巴尊者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他说:“上师,您的悲心实在微弱,不早些降临。”

上师说:“我不是说过不让你做护门班智达嘛,现在你将我观想在头顶上,以契克印指着外道进行辩论。”那若巴依照上师所说而行,结果大获全胜,一举击败外道的所有唇枪舌剑。


從我的iPhone傳送

投稿丨五块钱,四味药,一剂退热效果妙

投稿丨五块钱,四味药,一剂退热效果妙

原创 王德民 中医书友会

I导读:发热、汗出、微恶寒,对应到《伤寒论》中至少有三种方剂可选,寒温方向不同,还需结合其他症状仔细判断。一旦辨证准确,用一个简廉小方,就可以迅速退热!

—本文约1300字,预计阅读4分钟—


五块钱,四味药,一剂退热效果妙
作者/王德民
张某,男,37岁,河北香河人,2023年12月15日初诊,患者包裹很严实,就露出一双眼睛,脱下帽子后,发现头上冒白气。
主诉:发热、汗出、肌肉酸疼1天。
现病史:1天前,咽部疼痛,不发热,自服“头孢克肟片”,当天夜里,觉得咽痛加重,浑身发冷,次日早晨自觉汗出、发热,测体温39°C。因其老婆月经不调被我治好,故推荐他来找中医治疗。
刻诊:全身汗出,微恶风寒,流黄涕,口微渴,全身肌肉酸疼,手足温,二便调,舌红苔微黄,不厚,脉滑。体温39.5°C。
诊断:阳明气分热证。
处方


处方:白虎汤
用药: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炙甘草10g。嘱其煎药时放大米1把。水煎至米烂,煎两次,兑到一起分两次服,一次约200ml。





患者问几付药能退烧,我说中医治发烧感冒是拿手好戏,一付药保你退烧。第二天上午,病人兴冲冲来到门诊说,王大夫,您的药可真神了,吃完这一付,今早上量体温37.3°C,已经不烧了。
不到5块钱的药,可比打针输液好使多了。就是嗓子还是疼。我说,你现在只是大热消退,仍有部分热未完全消除,用银翘散加减再巩固一下。
处方


银翘散加减巩固。银花10g、连翘10g、竹叶10g、牛蒡子10g、淡豆豉10g、蝉衣6g、元参10g、桔梗6g、生甘草10g、薄荷3g(后下)。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服,每次约200ml。




按语

本案患者汗出、发热,貌似太阳中风证,但是咽痛、鼻流黄涕是内热的表现。体温39.5°,属于高热,表明内有大热;内热迫津液外泄,故全身汗出;微恶寒是汗出后怕风的缘故。用白虎汤清气分之大热,方证对应,故一剂取效。
服白虎汤后,内热清而身凉汗止。仍有咽痛,乃是余热未清,用银翘散加减来清疏余热。
我临床中总结的白虎汤辨证要点有二:
一是发热不恶寒或微恶风寒;
二是汗出热不退,即“身大热,汗大出”。再兼见咽痛、黄涕等一二个内热之证,即可放心用之。
太阳中风证除了和太阳伤寒证鉴别外,还要和有“发热、汗出”的其他条文相鉴别。在我的《重辑〈伤寒杂病论〉》一书“之为病篇”中,这三条关系密切。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这三条前后序贯,是服用桂枝汤后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也可以看成这三个方证之间的鉴别。
都有“发热、汗出”的表现,要从其他的症状来加以鉴别,桂枝汤之温、白虎汤之凉、四逆汤之热,辨证不准确,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從我的iPhone傳送

随缘消旧业

随缘消旧业

原创 普贤行者 海云和上法语


  那我们已经摸索过一段时间了,这个时候我是假设各位三个条件都具足:人格性健全,我们是指七、八十分以上的人;那么出离心也发了,你一再地检讨、一再地发觉。假如你现在还经常有在世间事中发誓,“我绝对不会怎么样,我一定不放弃什么”,那你大概就完了,那种人格大概一点都没用,在修行上来讲完全没用,世间人可能说你这个情义很深,坚持什么爱的真谛,或者坚持事业的什么理念,或者什么理想,那都是世间的,世间来讲都很好的,可是你对于这个虚幻的人生,你根本就没有认识。
  你对于虚幻人生有认识的话,世间的美可以,不是完全不行,那你随缘过嘛,世间缘未了,暂时保留着一点也很美,但是你要知道那不是究竟的。在过程里,过去生修来的福报,这辈子就有一个业障一直爱着我不放,连吃个菜他都嫌我营养会不良,那这种情况是你过去生中修来的好福报,你不要诅咒他,你就耐着把这个缘圆满了以后,那你再讲精进,那你不能“咔嚓”就断,你说释迦牟尼佛都可以半夜爬墙出去,那你不能去比照这个。
  所以这个因缘我们要能够这样确定,刚才讲的是善缘,那么也有很多不可了的恶缘,你还是要慢慢地带着,不能逃避它,把它圆满了。但是你现在那个出离志应该有了,旧有的、现有的、第一世界、第一生命的虚幻你已经清楚了,你应该是在追求真实的生命,追求真实生命跟真实世界的同时,旧有的这些把它保留着就好了。那个缘一转变,你就业尽情空了,但你不能逃避,逃避的话那个余习、余业会跟着你到新世界去,那反而是个障碍。所以你要留着它,让它随着因缘自然就结束了,不是我们要贪,不是我们执着,那是要随缘,随缘消旧业,这旧业未了,你还是乐于承受。
  那么开始摸索心的时候,已经刚才跟各位讲,你可能学了很多,什么老庄、周易啦,什么新约圣经、可兰经、什么经,只要有经,除了神经以外你都摸索过了;各种道场、教堂也都去了,神庙、鬼庙、靖姑娘、观落阴反正都去过了。也有人叫你要去学了,要怎么样,说你很有善根、很有缘了,这些也都摸索过了,那不止千经万论,是千山万水、五湖四海,各种大小圣地,奇人异事,各种宗派,你大概都经历过了。
  有些人是很单纯,一路直直地就往大雄宝殿冲进来了,哪里都没去的,我们同修当中就有很多这种状况,他来自于生命中本身的纯真,这种情况来的,那这是他的善因缘,他不必摸索到那边去吃很多苦。这个都没关系,那么既然已经来了,那我们就从这个地方开始跟各位谈了。  

撷自《耳根圆通章讲记》


從我的iPhone傳送

中医张胜兵: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案分享

中医张胜兵: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案分享

原创 张胜兵中医 


胃胀满,这种感觉想必很多人都有过,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是因为吃得太饱了,所以胃胀不消化,这时候吃点消食片就能解决。
可对于江先生而言,这个方法却没用。江先生腹部胀满一个月了,严重到直不起腰,去医院一查,原来是白血病复发。
江先生不仅腹部胀满疼痛,还出现严重的贫血,整晚睡不着,在医院输了几天血,没有任何好转,医院医生让另寻办法,后慕名到我诊所就诊。
下面就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个详细的病案,看看我是如何治疗这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白血病复发,输血无用





【患者】:江某,男,29岁

【主诉】:腹硬胀满1个月

【病史】:该患4年前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曾住院进行治疗,具体治疗不详。本次由于在外打工比较劳累,且吃、睡都不太好,病情再次发作,不得已再次住院,因出现严重的贫血,在医院输了几天血,因贫血、胃痛、整晚睡不着,没有任何好转,医院医生让另寻办法,后慕名到我诊所就诊。

【症见】:两胁部、少腹部不适,脾肿大,整个腹部都填满了,腹部硬满,一呼吸左侧肩前部就刺痛,只能一直弯着腰,因为一直起腰就会疼痛加重,不能躺下,平卧、侧卧都会加重,影响到睡眠。头昏目眩,双膝酸软,左侧耳鸣如蝉鸣,干咳一个多月,受凉、受风就会加重,易感冒,动则汗出,喜热多饮,精神尚可,胃口还好,但食多则胀,胃部刺痛。舌体胖大舌尖红,根部白腻,舌下瘀阻。脉数促。




该患者的西医诊断为慢性白血病,主诉为“腹硬胀满1个月”,所以中医诊断为臌胀
其实可以看出,中医看病不看西医是什么病,中医诊断及治疗并不受西医所支配,患者的主诉、症状是什么,就按照中医的标准来。
易感冒,动则汗出,表明有气虚。舌体胖大、根部白腻,食多则胀,胃部刺痛,明显就是脾胃亏虚,脾虚生湿的表现。脾虚,脾不升清则导致头昏目眩。
双膝酸软,左侧耳鸣如蝉鸣,则表明患者有肾阴虚。
胃部刺痛、舌下瘀阻则是淤血的表现。
舌尖红、脉数促则明显就是痰热互结的表现。
所以该患者的证型为气阴两虚,痰瘀交阻;治疗上应该益气滋阴,化痰消瘀。
我采用的是丹参饮、血府逐淤汤、温胆汤、升陷汤、失笑散等加减。


多方加减,重拾健康


人参10克、西洋参10克、铁皮石斛10克、丹参30克、檀香6克、砂仁6克、当归10克、枳实10克、法半夏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青皮10克、黄芪30克、赤芍10克、知母2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炒蒲黄10克、炒五灵脂10克、桃仁15克、香附10克、连翘10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20克、炒鸡内金15克、川芎10克、阿胶10克、元胡10克、醋鳖甲30克、浙贝30克、玄参30克、红花15克、生地10克、柴胡6克、甘草6克、川牛膝10克。三剂。
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配制了3个月的特制药丸,以治其本。
二诊:
服药的第三天就见了效果,患者反馈说他胃不痛了,脐周左腹绞痛,脉较以前稍缓。
于是二诊改方如下:
炒五灵脂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桃仁15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乌药10克、元胡10克、甘草15克、香附10克、红花15克、枳壳10克、铁皮石斛10克、人参10克、西洋参10克、阿胶10克、生白芍30克、檀香6克、沉香6克、木香6克、浙贝30克、玄参30克、醋鳖甲30克、黄芪30克、知母15克、炒五仙各10克,3剂。
这一付药吃完后,患者反馈说:盗汗比以前多,头稍晕,腹背胀,四肢乏力,气短,咳嗽无痰,脉数。3剂。
三诊时,患者反馈咳嗽、胸中烦热,睡不好。改方服用1剂。
四诊时,患者反馈干呕、头晕乏力、脉疾。在上方的基础上加阿胶10克(烊化)。再服用3剂。
五诊时,患者反馈不寐,夜晚自感身体发热,稍有点汗(好转),动则乏力、喘,头昏,自觉五脏无力,心下痞稍痛能忍,小便黄,口渴喜饮凉水,口无味,干呕减少,偶轻咳,觉得咽部有痰咳不出。重新更方,服用2剂。
就这样频繁调整方子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患者一直前后复诊了10次,患者身体终于有了一些好转,后因经济原因返回家乡继续吃药。
但好景不长,十一月份时患者病情又发生了反复,还有些严重,又住进了医院,做了化疗,水肿依然很厉害,后来用了加倍剂量的利尿剂,一晚上小便排了两大盆,水肿消了,但各项血象指标一直升不上来,主治医生也没有办法,且西医院不让吃中药,没办法只能强行出院,回当地中医院住院,还是吃我开的药方。
第十一次复诊,患者反馈在打利尿针后,排了两盆小便。血小板低、脾大,脸浮肿,仍有腹水,一个月没有下床(住院中),输血1个月,现自觉腿无力,不能下床外,其他都还好。
处方如下:
黄芪120克、当归5克、茯苓15克、泽泻20克、生白术15克、猪苓15克、桂枝10克、大枣5个。5剂。
第十二次复诊时,只在上方基础上加鸡血藤15克、怀牛膝30克。
再之后,这个患者坚持吃了大半年的水药加定制药丸,后来就一点点慢慢呈恢复模样。
次年5月份的时候,患者一个人大老远坐车过来诊所面诊,整个人像变了一个人,完全和正常人一样了,刚进诊所的时候,居然都没有认出他来。



方药解析


1、丹参饮
本方中丹参活血化瘀,檀香调气和胃,砂仁行气调中温胃,全方达调气化瘀,气行痛止之目的。
2、血府逐瘀汤
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化瘀以止痛。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化瘀;牛膝长于祛瘀通脉,引瘀血下行。当归养血活血,祛瘀生新;生地黄凉血清热除瘀热,与当归养血润燥,使祛瘀不伤正;柴胡疏肝理气,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本方为活血祛瘀药、行气药、养血药合用,活血而又行气,祛瘀而又生新,可作为通治一切血瘀气滞的基础方。
3、失笑散
本方所治疗的各种疼痛,都是瘀血停滞在身体内血行不畅导致的。
方中五灵脂、蒲黄两味药一起使用,可以活血化瘀,通血利脉,从而达到遏制瘀痛的目的。
4、升陷汤
升陷汤是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加减化裁而来。黄芪大补元气,又善升阳;柴胡升阳举陷,助黄芪举陷升提;知母凉润,制黄芪之温性。
5、温胆汤
温胆汤系中医经典化痰名方,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方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枳实破气消痰,与半夏相配,气顺痰消,气滞得畅,胆胃得和;陈皮燥湿化痰,助半夏祛痰,健脾加强枳实行气之力;茯苓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且有宁心安神之功;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
加入人参大补元气。
加炒神曲、炒山楂、炒鸡内金增强健脾益胃之功。
加西洋参、铁皮石斛、枸杞增强滋阴之功。
加青皮、三棱、莪术、香附、醋鳖甲、玄参、浙贝增强行气散结之力。
加元胡增强止痛之功。
加连翘增强清热之功。


白血病治疗经验


白血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疾病首发部位在骨髓,而后侵袭肝脾,最后可侵袭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出现全身性表现。
疾病枢机在于虚、毒、瘀三病理环节相互衍生和转化。疾病稳定期具有邪毒内伏,郁而待发的特点;加速期多为血瘀正衰,气阴两虚表现;急变期多为毒血搏结,阴阳失调,或阴竭阳微证候。
在疾病演化过程中,也可以出现一些兼症、并发症或转化为其他疾病,如在稳定期由于毒邪入侵,气血逆乱于上可出现中风病;加速期由于气血亏损,气不摄血可出现血证;急变期由于气血阴阳俱伤可出现虚劳病
本病案中患者由于正气虚弱,病情危急,刚开始都是1-2天调一次方,调理了一个多月后才开始进入白血病的治疗,并且期间也发生了加重的情况,在现代医学手段的参与下才有了后来的治疗机会。
由此可见,中医、西医应很好的结合,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先留人才能后治病。当然患者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如果患者没有完全的信任,坚持服药也难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從我的iPhone傳送

《楞严经》教你一个识别‘妄想’的方法。

《楞严经》教你一个识别‘妄想’的方法。

净界 法師

颠倒想我们也叫作妄想。《楞严经》的观念,它第一个要你“分别真妄”,就是我们这一念心,你要随时知道你现在是安住在妄想,还是安住在真心。怎么知道是真心还是妄想呢?《楞严经》给出一个判断的方法,说是这个颠倒想,“想”是没有错,人是应该有思想,但问题不能够落入颠倒。
就是当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感受,而我们的想法是跟着外在的感受而走——跟着感觉走的时候,这个就是颠倒想,因为这个就会引生烦恼。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到厨房去吃苦瓜。我们的舌头跟苦瓜接触的时候,有一个苦的感受,由这个“受”,我们就产生一个想法:这个苦瓜不好吃。这个就是颠倒想。我们今天去吃蜂蜜,我们的心跟蜂蜜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感受——一个甜蜜的感受,我们说这个蜂蜜很好吃。这个也是颠倒想。也就是说,当你的想法是由感受来牵动的,这个就是颠倒想。
那什么是真实的想,真心出来的呢?比如说:诶,我要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这个想法是从你内在对于道理的思惟而产生的,是从内心生起的,这个就是真实的想。所以我们判断什么是颠倒想,什么是真实的想,你先要找到它的根源是从哪里来的。只要你这个想法是从外面来的,统统是妄想,统统是痛苦的根源,这个都是你要破的。


從我的iPhone傳送

黄元御治眼病专方

黄元御治眼病专方

原创 胡大森 青囊译录


黄元御尊黄帝、岐伯、扁鹊、仲景为四圣,故著有《四圣心源》,全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黄元御三十岁时,因用功过勤,突患眼疾,左目红涩,白睛如血,不得已延医就诊。而庸医误用大黄、黄连等寒泄之剂,致脾阳大亏,数年之内,屡犯中虚,左目完全失明。
黄元御认为眼病的根源在于“神”与“精”。,目病者,清阳之上衰也。木火为阳,阳升则神化;金水为阴,阴降则精盈;神清故上光,精浊则下暗。升清降浊全赖于土,水木随己土从左升,则阴化而为清阳;火金随戊土从右降,则阳化而为浊阴。阴暗而阳明,夜晦而昼光,自然之理也。黄元御这段论述从根本上讲清楚了眼病根源。


关于眼睛疼痛,黄元御认为是浊气逆冲。,目居清阳之位,神气冲和,光彩发露,未有一线浊阴。若使浊气冲逆,逼迫清气升发,二气相撞,始作疼痛。
这里黄元御先师留下方药,做了更进一步的解释:
一,治左目疼痛
柴胡芍药丹皮汤:酒炒黄芩9克,柴胡9克,白芍9克,甘草6克,丹皮9克,水煎服。
二,治右目疼痛
百合五味汤:百合9克,五味子3克,半夏9克,甘草6克,丹皮9克,白芍9克。热甚者加生石膏20-30克,知母10克。水煎服。
三,治水土寒湿而上热赤痛
百合五味姜附汤:百合9克,五味子3克,白芍9克,甘草6克,茯苓9克,半夏9克,干姜9克,炮附子9克。水煎服。本方还可以针对不赤不热而眼目疼痛者。若无上热,去百合、白芍、加桂枝。
四,治湿热蕴蒸,目珠黄赤
茯泽石膏汤:茯苓9克,泽泻9克,栀子9克,甘草6克,半夏9克,石膏9克,水煎服。


五,治眼花不明,而无赤痛者。
桂枝丹皮首乌汤:桂枝9克,丹皮9克,首乌9克,甘草6克,茯苓9克,半夏9克,干姜9克,龙眼肉10枚。水煎服。
六,治眼瞳仁缩小者。
桂枝菖蒲汤:柴胡9克,桂枝9克,丹皮9克,生姜9克,甘草6克,石菖蒲6克,水煎服。
七,治眼瞳仁扩大者。
乌梅山萸汤:五味子3克,乌梅9克,山萸肉9克,甘草6克,首乌9克,白芍9克,龙骨6克,牡蛎9克。水煎服。
八,治目珠塌陷者。
姜桂参苓首乌汤:人参9克,首乌9克,桂枝9克,甘草6克,茯苓9克,干姜9克,水煎服。
九,治目珠突出者。
芍药枣仁柴胡汤:白芍9克,甘草9克,首乌9克,生枣仁9克(砸碎),柴胡9克,丹皮9克,水煎服。
正是因为黄元御是深受其害者,所以在眼科专门列举了九种眼病治法,实为后世医者指明方向,可供大家参阅。


從我的iPhone傳送

小陷胸汤加味治疗胸痹注意事项

 

小陷胸汤加味治疗胸痹注意事项

原创 张印生 等 悦读中医 

冠心病胸憋,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多见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属中医“胸痹”范畴。今天我们跟随沈绍功先生看一则小陷胸汤治愈冠心病胸憋的案例。

韩某,女性,53岁。

【病史】



患者患冠心病3年。有烟酒嗜好史,常因生气、厚味诱发,胸憋痞闷,时感胀痛,每天发作2~3次,胃脘胀满,食纳减少,形体肥胖,痰出黄黏,口干心烦。始含硝酸甘油片、复方丹参滴丸可以缓解,近年止痛缓症效果不甚明显,发作时吸氧可稍缓解。曾服补气活血、芳香温通等中药也未奏效。转来心病专科门诊。

【检查】



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慢性病容,精神较差,时作呵欠。心电图示:Ⅰ、aVL、V3~V5ST段下移,前侧壁供血不足。血压140/85mmHg。血清总胆固醇380mg/dL,甘油三酯220mg/dL,低密度脂蛋白1.80mmol/L。

【辨证】



痰热互结,痹阻胸阳,气机不畅而有胸憋胀痛之苦,中阻脾运而致脘胀食少,口干饮少,肺失清肃,痰吐黄稠,干扰神明而有烦心之症。苔黄腻,脉滑数,为痰浊化热征象。病属胸痹,证乃痰热,精神之差系痰浊所困,症脉合参何虚之有?故投补气活血不会获效。

【诊断】



中医诊断为胸痹病,痰热互结,胸阳痹阻证。西医诊断为冠心病。

【治法】



清热祛痰,宽胸理气,宗《伤寒论》“小陷胸汤”加味。

【处方】



黄连10g,法半夏10g,石菖蒲10g,全瓜蒌30g,郁金10g,丹参30g,莱菔子10g,野菊花10g,竹茹10g,枳壳10g,桑白皮10g,车前草30g。


【结果】



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剂,黄痰已除,胸憋明显减轻,苔转薄黄腻,痰热渐清,守法续进,上方去法半夏,加薤白10g,生牡蛎30g,再服7剂,苔转薄黄,脉象小弦,情绪激动时稍有胸憋,已能自行缓解。痰热虽清,恐其复发,守法易药,上方去黄连、桑白皮,加云苓10g,陈皮10g,改为每晚服1煎。1周后复查心电图,ST段回升,疗效评定为显效。

【按语】



冠心病之治,绝非活血化瘀或补气活血一法。辨证论治是取效的保障,有其证,立其法,遣其药,乃取效之道。本案无瘀无虚之证,纯属痰热互结,故以清热祛痰立法,宽胸理气为辅,仲景的“小陷胸汤”十分切合,原方投用。清热者黄连,祛痰者瓜蒌、半夏,药精证符。再佐竹茹、桑白皮、车前草、野菊花之清化,石菖蒲、郁金之透窍,丹参、郁金之行气活血,互结之痰热得以化解,胸憋之苦随缓而获效。本例退腻苔为关键,加牡蛎、薤白是其所用。为善其后,佐入云苓、陈皮以截生痰之源,乃图本之策。




解读

冠心病胸憋,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多见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属中医“胸痹”范畴。
01


分清虚实

一是患病年限。患者53岁,发病3年。二是发病原因。常因生气、厚味诱发。三是临床症状。胸憋痞闷,时感胀痛,每天发作2~3次,胃胀食少,形体肥胖,痰出黄黏,口干心烦。四是舌苔脉象。舌苔黄腻,脉象滑数。五是心电图显示。Ⅰ、aVL、V3~V5ST段下移,前侧壁供血不足。综合分析,本案应辨为实证。
02


辨证选方

痰热互结,痹阻胸阳,气机不畅而有胸憋胀痛之苦,中阻脾运而致脘胀食少;痰为阴邪,其性黏滞,痰浊蕴久,则可生热,热盛津伤,有热有浊,故口干饮少;痰热为患,壅肺则肺失清肃,痰吐黄稠;干扰神明而有心烦之症;舌苔黄腻,脉象滑数,为痰浊化热征象。病位在心,西医诊断为冠心病;中医诊断为胸痹病,属痰热互结,胸阳痹阻证,宗《伤寒论》小陷胸汤加味,清热祛痰,宽胸理气。
03


处方加减

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证。沈师认为本案无瘀无虚,纯属痰热互结,故以清热祛痰立法,宽胸理气为辅,原方加味投用。清热者黄连,泄热除痞;祛痰者瓜蒌、半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佐竹茹、桑白皮、车前草、野菊花之清化,石菖蒲、郁金之透窍,丹参、郁金之行气活血,莱菔子既能消食化积,又能降气化痰,枳壳行气开胸,宽中除胀;加牡蛎、薤白辅助祛痰湿,通胸阳之闭结;再佐云苓、陈皮以截生痰之源,乃图本之策。
04


妙用药对

一是全瓜蒌、薤白。瓜蒌与薤白伍用,出自《金匮要略》中的瓜蒌薤白白酒汤,张仲景应用该药对作为治疗胸痹的主要方药。瓜蒌味甘性寒,善清肺热,润肺燥而化热痰、燥痰,又能利气开郁,导痰浊下行而奏宽胸散结之效。薤白味辛苦性温,辛散苦降,温通滑利,善散阴寒之凝滞,通胸阳之闭结,为治胸痹之要药。二药合用,一降一散,既可祛痰散结,又可通阳散寒,相得益彰,共畅胸中之气,奏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之效。

二是黄连、半夏。黄连大苦大寒,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善清中焦大肠湿热,主治脘腹痞满、呕吐吞酸、泄泻痢疾,又泻心经之火,用治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以及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湿疹湿疮。半夏味辛性温,功用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尤善治脏腑之湿痰、寒痰,主治痰湿壅滞之咳嗽声重、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又能内服消痰散结,外用消肿止痛,治瘿瘤痰核,痈疽肿毒。二药合用,一苦一辛,一寒一热,辛开苦降,清热化痰,散结消痞。

05


注意事项

一是方中黄连,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二是饮食清淡,低盐、低脂饮食,保持心情开朗和坚持运动。

三是定期进行检测,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液生化检查,时常关注血脂和血糖控制水平。
06


临证体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的过量摄入,以及气候环境的恶化与污染,冠心病的中医证类谱发生重大改变,“瘀血”少了,“痰浊”多了。法随证变,正如沈师所言:冠心病应当提倡从痰论治。

一是辨别虚实。冠心病辨痰之虚实,大都指的是广义之痰,辨证的关键看舌苔,苔薄为虚,苔腻为实。虚者伴心悸气短,神疲腰酸;实者伴憋闷纳呆,尿黄便干。虚者以气虚为主,或见肾亏;实者以痰浊瘀血为主,或有气滞。

二是辨证论治。冠心病实证以痰浊瘀血为主,或有气滞。属痰瘀互结者,宜祛痰化瘀,以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属气滞生痰者,宜理气祛痰,以保和丸为主方合四逆散加减。冠心病气虚生痰者,宜补气祛痰,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方合温胆汤加减;属肾亏者,宜益肾祛痰,以沈师调肾阴阳方为主方合少量祛痰药。

三是祛痰五步。第一步三竹换用,竹茹、天竺黄、竹沥水;第二步佐以化湿,茵陈、泽泻、金钱草;第三步佐以散结,海藻、昆布、浙贝母;第四步佐以软坚,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第五步给痰出路,分利两便,利尿选加石韦、车前草、白花蛇舌草、泽兰,润肠选加白菊花和当归、草决明、桃仁。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