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血不通,就耳鸣!讲一张方子,打通血脉治耳鸣

血不通,就耳鸣!讲一张方子,打通血脉治耳鸣

岐伯有道


方剂名:血府逐瘀汤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分类:理血剂-活血祛瘀

出处:《医林改错》



歌诀:(王清任五个逐瘀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逐瘀芎炮姜 ,元胡灵脂芍茴香。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种子第一方。
身痛逐淤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

用量: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壳、甘草各6g,柴胡3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胸中为气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经循行之分野。
血瘀胸中,气机阻滞,清阳郁遏不升,则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且有定处;
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

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

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郁滞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

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
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止痛。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配伍特点: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 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运用:本方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临床应用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瘀痛入络,可加全蝎、穿山甲、地龙、三棱、莪术等以破血通络止痛;

气机郁滞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以疏肝理气止痛;



血瘀经闭、痛经者,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


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酌加丹参、郁金、?虫、水蛭等以活血破瘀,消症化滞。

禁忌:由于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故孕妇忌用。

下面跟大家说说,中医通过活血化瘀法,治疗耳鸣的故事。

2

有些人,之所以耳鸣,不在于别的,而在于血不通。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0岁,医案记载姓陈。

大概在两周之前,她忽然感觉到自己有耳鸣现象。那个声音,形容不出来,但一直在耳边回响。

幸运的是,她的听力暂时没有受到影响。别人说什么,她还能听见。

此人到医院去检查,结果被诊断为“鼓膜内陷”,治疗效果一般。

后来,几经权衡,她决定投中医治疗。

找是当代的中医临床家,周平安。周师是博士生导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刻诊,周师发现,这个患者很有意思。

她的特点在于,眼眶周围有暗黑色出现,目眶发黑,要高度怀疑腎虚和血瘀两件事儿。而且患者自己描述说,平时总感觉手指麻木。伴随手指麻木。这显然要考虑血不能濡养肢体所致。因此,可以确定是血瘀引发的目眶色黑。

看舌头,发现舌色偏黯,侧面说明其血瘀的状态。舌苔偏白,脉象沉细。说明血行不畅,脉道滞涩。

由此可见,这个患者的整体问题,在于血瘀。淤血阻痹清窍,使得耳窍失养,这就导致他耳鸣。

所以说,要想解决这个患者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活血化瘀。

这个时候,周师就对身边的学生说,对于这个患者,一般的治疗耳鸣的办法,

他老人家执笔,书方一首,我们来看看——

当归1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生地黄15克,丹参15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红花10克,益母草15克,川牛膝15克,蝉衣10克,柴胡10克,葛根20克,枸杞子15克,甘草5克。

当归、赤芍、川芎、丹参、红花、益母草、川牛膝,用于活血化瘀。

生地黄,滋阴增液,配合当归养血,以防止活血之品伤血。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若一个人肝郁气滞,则气不能帅血,必然导致血瘀。所以,这里用柴胡、香附、郁金来疏肝解郁。

以上这些,作为基础。在此之上,用葛根20克,扩张血管,以助淤血的化散。用蝉衣来疏风开窍,用枸杞子益腎,养腎精而濡耳窍。

所有这些,水煎服,一共开了14剂。每日服用一剂。
3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以后不久,耳鸣之声渐渐变小,发作频率明显降低。后来,周师按照上方稍作化裁,继续投用,患者最终耳鸣声消失,连手指麻木之感,也几乎没有了。

其实,耳鸣这个毛病,中医来看,主要的原因还是考虑腎不足。另外有相当一部分,考虑肝火、心火等等因素。淤血阻滞耳窍导致耳鸣,给人的感觉,不占主流。但是,平心而论,这样的患者还是有的。典型表现,就是耳鸣声不大,但绵绵不绝,伴随肢体麻木、身体局部顽固疼痛、舌色偏紫黯有瘀斑,舌下脉络粗张,或者皮肤甲错没有光泽,眼眶发黑等等淤血症候。这样的人,通过活血化瘀的办法,应该能得到一点效果。

总而言之,请大家记住,血通了,耳朵才不鸣。我们的血液,一旦失去对耳窍的濡养作用,耳朵就会发出呼救。耳鸣声,就是呼救声。我们对此要有清醒认识,不能人家叫了半天,我们还是无动于衷。

医案中周师的方子,有一定代表性。非专业读者,应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從我的iPhone傳送

王安石一生偏爱《楞严经》,他的这首词,治愈了人的精神内耗。

王安石一生偏爱《楞严经》,他的这首词,治愈了人的精神内耗。



王安石,中国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从青年时期开始就倾心佛禅、精研佛典,尤其偏爱《楞严经》。他的许多诗歌在语汇、事典、义理等方面,引用《楞严经》的思想。
王安石在去世前一年写有《楞严经旨要》,并给出嫁的女儿捎去自己的《楞严新释》,并劝慰她“好读楞严莫忆家”。《雨霖铃·孜孜矻矻》,是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词,词中大量引用楞严经等佛经方面的内容,有人说看了王安石这首词,能治愈和停止了人的精神内耗。

王安石《楞严经旨要》卷
雨霖铃·孜孜矻矻{zī zī kū kū}
             宋·王安石
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kē kū}。
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
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
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yíng bó}。
本源自性天真佛,
只些些,妄想中埋没。
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
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
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

译注:
精进勇猛、勤勉不懈,却不知认贼为子,在无明里,勉强做事业。
那些浮名虚利有何用,凡是留恋的地方,很快就会沉沦。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法华经》;“一切众生从无始际来,因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当知轮回,爱为根本。”--《圆觉经》】
幸好有如来藏妙真如性(妙明真心),弹指间即超过无学。
【“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楞严经》“无学”是指四果阿罗汉。他们已经向内证得身空,灭掉了肉身分段生死轮回,但是,尚未向外证得法空,还有变易生死轮回。如果读懂了《楞严经》,弹指之间领悟到万法皆空,这就在知见上超过了无学阿罗汉。如果能进一步证到这种法空的境界,那就是“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到底什么缘故,让你遗真认妄,抛弃澄渟清净的百千里大海,而只认大海中的一个浮沤(水泡);将这个小水泡,当做大海全体,岂不是荒谬、颠倒吗?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楞严经》】
众生本来具有的真性,便会直入成佛的佳境。
却将这佛性,埋没在了这一点点的妄想中。
【“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为妄想执着,不能证入。”】
你贪看眼前虚空中明媚鲜艳的花朵,原是因为你眼睛有问题,而你却不知道虚空花本来就是没有。
【云何无明?...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如彼病目,见空中花...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花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圆觉经》
“...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楞严经》】
一旦你迷失真性,被无明所缠,最终还是免不了轮回。
任凭你如何施展聪明才智,在生死面前,都无济于事。
【“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楞严经》】


從我的iPhone傳送

慧律法师:我跟广钦老和尚打院长报告,却被老和尚严厉斥责。

慧律法师:我跟广钦老和尚打院长报告,却被老和尚严厉斥责。

慧律 法師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就煮好了,我们那个院长他又很坚持,要我们十一点十五分才吃饭(台中南普陀佛学院一律持午,一到时间筷子一律统统放下,持午非常严格的)。
冬天寒流来吃下去一直腹泻……我们因为刚刚出家作沙弥,就对院长有一点意见。为什么九点十五分就煮好了,念经念这么久呢?十一点十五分才给我们饭吃,我们要热一热,院长又骂。
这一点事情我就耿耿于怀,因为刚出家实在是想不透。去拜访广钦老和尚,我就把这个事情对老和尚说:「老和尚,我们这个院长,老是九点十五分就煮好了,十一点十五分用冷饭冷菜给我们吃,吃得南普陀佛学院统统腹泻,尤其我泻得特别严重。」
讲到这里,广钦老和尚一下子就:「住口。」我看老和尚很凶吓一跳,「不要讲别人用冷饭给你吃,你要说你没有福报吃热饭。」原来是这样子,是,是。因为他是老和尚,很伟大,他是开悟的圣人。要常常这样想,知道吗?不要每次都说别人用冷饭给你吃,你要告诉自己你没有福报吃热饭。
我现在什么事情,统统用老和尚这一句话。要是有一个很稀奇古怪的工作人员我不恨她,我没福报请到好的工作人员,都是请到一些不敬业的,没办法。用广钦老和尚这一句话:她闹,没关系,是我修养不够,她有资格闹,没问题。很好用的,我统统不会烦恼。有时候用老和尚几句话,真的挺好用的。
所以一句话你就知道,什么都要回归自性,完全是你心的问题。


從我的iPhone傳送

背部俞穴 与 腹部募穴是一对“好搭档”:既能用于诊断,又能一起针灸外治,配合治病

背部俞穴 与 腹部募穴是一对“好搭档”:既能用于诊断,又能一起针灸外治,配合治病

中医书友会

I导读:俞募穴,有背腹、阴阳、脏腑之分,通过切诊的阳性体征可以提供诊断价值,而通过互相配合使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表里脏腑相合,又能发挥独特的临床疗效。 


—本文约1700字,预计阅读5分钟—

俞募穴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应萱、梁保义
俞募穴,属特定要穴,是针灸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俞穴

皆分布于背部脊柱两侧,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线上,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故称背俞。
募穴

皆分布于胸腹部,指其位置与脏腑相近,是脏腑经络之气汇聚之处,因居腹部者多,故习惯称之为腹募。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俞募穴诊治疾病,收效甚佳。

一、内脏疾病 切俞募诊


俞募穴不仅可用于治疗疾病,而且是中医“四诊”中切诊的内容之一。很多内脏疾病,可以通过切触俞募而定性定位,在临床上经常与四诊结合诊断疾病,
有的仅凭患者主诉病位,结合切俞诊募,即可获得诊断,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 案例1
郭××,女,45岁。患腰痛半年,伴腰痿乏力等症,无外伤史。
半年来,腰痛绵绵,劳累和夜间加重,偶有自汗,屡药不效,经人介绍来行针灸按摩。
症见

:面目虚浮,头发无华,间有白发,舌淡苔白,脉沉细。两侧京门穴下均可触及1×1厘米大小之圆形结聚物,压痛明显,脊柱腰骶两侧僵硬,压则酸痛,肾俞穴下尤甚。
诊断

:肾虚腰痛。治以肾之募俞,宜用重补法,取肾之俞穴肾俞(双),肾之募穴京门(双)。
治法


先行腰背部按摩以疏筋活络,同时触压穴位以扪切结聚物之深浅,后根据肾俞和京门穴下触诊结聚物之深浅刺针,施捻转补法(注意勿刺入腹腔)。肾俞针上拔罐,京门穴针后拔罐,用闪火法。


图片来自大家中医app,下同


间日一次,如此治五次,腰痛大减。为加强疗效,并服壮腰健肾丸,以补其虚。

二、内伤治募 外感取俞


李东垣先生在《脾胃论》中说:“凡治腹之募,皆为元气不足,从阴引阳勿误也”,“六淫湿暑燥火皆五脏所受,乃筋骨血脉受邪,各有背上五脏俞穴以除之。”“凡病始于外寒,终归外热。治在背之各脏俞穴。”
根据先贤经验,临床上常遵“内伤治募,外感取俞”的原则,疗效甚好。现选一病例简介如下:
  • 案例2
患者赵××,女,27岁,农民。于1983年2月17日因呕逆七天,服中西药无效前来就诊。
症见

:呃声连续,表情痛苦,胸胁胀痛,痛无定处,饮食减少,恶心口苦,并有轻度头目眩晕。
腹部触诊未见异常,切按期门觉有条索样物,隐然指下,背部肝俞、胃俞均有明显压痛,舌苔白腻,脉弦滑。追其原因,有情志不畅史。
诊为

:肝郁气滞痰阻之呃逆。治宜舒肝解郁化痰。
治法


针刺膻中、中脘、期门(双)、内关穴(双),同时给予中药旋覆代赭汤去人参加陈皮、竹茹、茯苓、郁金、川楝子,水煎服。






每日针治一次,经针三次,服药二剂后,呃逆再未发作而痊愈。

三、沉疴痼疾 俞募两求

临床常可遇到患病时间长,治疗效果慢,病人痛苦大的“沉疴痼疾”,如慢性腰痛、胃痛等,对这些疾病,取俞募穴配合,施长期强烈刺激的方法,疗效较为满意。如:
  • 案例3
患者李××,男,38岁。患胃脘痛已五年,经用中西药治疗收效甚微,近两月来胃痛加重,于1982年11月20日来诊。
症见

:面色萎黄,体倦无力,胃脘胀痛,痛处喜按,得温痛减,食少纳呆,嗳气吞酸,舌淡苔白,脉弦细,切压章门,觉痛连心下,重压胃俞,胃痛减轻。
诊为

:中阳不足,脾胃虚寒之胃痛,近因感寒而加重,治宜补脾和胃,温中散寒。为取速效,应施以重补法。
故采用治法


胃俞透脾俞(双),中脘透上脘,穴位埋线,二十天一次。


另灸章门(双),针补足三里(双)、内关(双),隔日一次。嘱其注意饮食调养以配合洽疗。





经埋线两次,针灸十五次后,胃痛消失,余症悉减,饮食增加。为巩固疗效,给予黄芪建中汤内服以善其后。观察至今,未见复发。


俞募穴之所以具有良好的临床效应,是因为这两组特定要穴,在解剖上大都对应脏腑,在生理上其气相通,在病理上每有阳性反应,在诊断上具有参考价值,在治疗上既有其特殊性,又可相互配合。
同时由于俞募穴固有的局部、邻近和全身主治性能,所以治疗范围很广,治疗效应优良。


從我的iPhone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