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中一生愈孤獨 愈多用手機

註:本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不少家長准許升中子女開始使用手機,但調查發現有6%受訪中一生,每日用手機8小時或以上,這些學生愈孤獨愈多用手機,但愈用就愈孤獨,因為網絡通訊平台未必能擁有交心朋友。
不過社工提醒,手機網絡通訊平台適時使用,其實可助建立師生和朋輩關係。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與基督教服務處合作,進行手機通訊程式與中一生適應調查,訪問了1,114名中一學生,結果發現愈孤獨的學生,傾向長時間使用手機。
調查發現,97%受訪中一生有使用手機,9成受訪者主要用即時通訊程式,包括WhatsApp、WeChat或Messenger。逾半受訪者日花2至4小時使用手機;有6%更日用手機8小時或以上,而他們的孤獨感達2.5245分,高於中位數的2.5分。
轉網上溝通 助減社交焦慮
港大社工系助理講師羅婉珊表示,孤獨的年輕人在現實中,難以建立密切的人際關係,出於社交補償,會轉用網上渠道溝通,助他們減低社交焦慮。
羅提醒,這些年輕人期望以通訊程式得到關心,但實際與陌生人建立不到深厚關係,心理不獲滿足,此落差會帶來更大孤獨感。
家長張先生的兒子已19歲,兒子小學時被禁用電腦,升上中一後獲准用手機,便日花6小時用手機傳信息聊天及玩遊戲程式。
張說曾經沒收兒子手機,但愈禁兒子愈反抗,一度不溫習、不上學抗議,張與兒子傾談,才知兒子是因很討厭某一科,才用玩手機來逃避。
家長:自主權交子 反懂節制
張先生表示,明白愈管束兒子,兒子愈要逆他意,遂把自主權交給兒子,兒子反而懂節制,並把時間投放在自己踢足球的興趣上。
他指現在多會以WhatsApp與兒子溝通,且與兒子朋友建立友誼,加入了兒子與其朋友的群組,拉近了彼此距離。他指出,最重要相信子女自制能力及尊重他們。
基督教服務處註冊社工李展熙提醒,家長身教最重要,不應自己長時間用手機,卻不許子女使用;家長亦應了解子女使用手機背後的需要,如問功課或興趣交流,要避免過度緊張。
李展熙又建議,學校可實行雙班主任制,降低師生比例,讓老師更容易與學生建立關係,並留意學生是否從學校群體得到滿足感,教導社交能力較弱的學生合適的社交技巧,避免他們以通訊程式找尋陌生人作朋友。

沒有留言: